⑴ 誰能提供些論文資料,關於德國電影業的
德國電影:哲學般的影像思考
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在今天的電影市場,已成為引領世界商業電影的滾滾潮流,所向無敵。那些用巨額預算燒出來的大製作、藉助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表現的大場面,總是讓人熱血沸騰。其實,透過那些無限放大的商業和娛樂元素,許多國家的電影在喧囂的商業狂潮中,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個性和色彩。德國電影,便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951641.html
帶你游德國電影博物館
柏林Sony Center的屋頂象極了日本富士山的現代城市版。這個地區是柏林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購物城、餐廳、咖啡吧、歌劇院、電影院、及柏林電影學院等等都匯聚在此。而大名鼎鼎的德國電影博物館 (Filmmuseum Berlin)就在電影學院樓下:通體充斥著一種強烈的電影工業前衛與時尚感,這種感覺使得來此參觀的大部分人們一旦進入這個空間後,無論什麼情緒都會被立刻消弭而沉浸其中。走進大廳舉目四望,幽暗的空間好像看不見盡頭,又似深不見底!原來,地板和牆壁是由無數面矩形的鏡子構成,再往上仔細看,天花板層層疊疊的倒影「壘」出了深淵的感覺。在這里,德國人對光學科學及視覺錯覺的巧妙利用,使空間被無限延伸了,使你深信光學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頭頂的幾個大屏幕里播放著一些經典影片中的重要章節與場面,喜、怒、哀、樂、恐懼、震撼(無聲放映)。觀眾由此被帶人電影世界,來專心感受銀幕時空的倒序與順序。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909182.html
德國電影——一個新的銀河系正在擴張
現在,全球越來越關注「新新德國電影」了。
這是法國的權威影刊《電影手冊》給當今德國電影下的一個評語。自上世紀90年代起,德國電影又掀起了第二波新浪潮——「新新德國電影」。《羅拉快跑》引領潮流,震驚世界;《再見,列寧》奪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非洲何處為家》獲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勇往直前》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別人的生活》又獲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再以2007年為例,票房收入達7.67億歐元(合9.68億美元),觀眾人次達1.25億,均佔世界第5位;影院放映廳總數4832個,全德約三分之一的電影觀眾看本國影片。僅《別人的生活》在美國的票房就達1100萬美元,在「影院之國」法國該片為當年最成功的歐洲片,甚至在日本其放映期長達38周,全球共有130多個國家發行該片。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840160.html
走出沉重的德國電影
[摘要]德國電影以往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記的主要還是新德國電影四傑所做出的,電影帶有濃厚的作者型氣息,沉靜、內省,更多文學性。作者以為與早期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這一特定歷史原固有一定聯系。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德國的統一,德國人在世界上贏得了新的尊重。出現在影像上,內容更趨多樣,主要是敢於直面過去,大膽表現二戰,書寫柏林牆,以及更為國際化的商業電影的涌現。
[關鍵詞]德國四傑 二戰 柏林牆
「一個國家的電影總比其他藝術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個國家的精神面貌」。這是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其著名的電影史論著《從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中說的一句話。現在反觀近幾年,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德國電影,感覺這句話說得頗有意味。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dsdy/13472523.html
⑵ 德國著名的雜志有哪些麻煩介紹下,最好有德文
1,明鏡
Der Spiegel (Eigenschreibweise: DER SPIEGEL) ist ein deutsches Nachrichtenmagazin, das im Spiegel-Verlag in Hamburg erscheint und weltweit vertrieben wird. Mit einer Auflage von knapp über einer Million Exemplaren ist es die verkaufsstärkste aktuelle Wochenzeitschrift in Deutschland.[1]
Aufgrund seines Einflusses auf die öffentliche Meinungsbilng wird Der Spiegel oft als ein Leitmedium bezeichnet.[2][3] In der bundesdeutschen Pressegeschichte nehmen Der Spiegel und sein Gründer Rudolf Augstein eine zentrale Rolle ein.[4] Das 1947 gegründete Blatt erlangte seine Bedeutung im Kampf für die Pressefreiheit (Spiegel-Affäre) und rch die Enthüllung zahlreicher politischer Affären.
Der Spiegel erscheint offiziell jeweils montags, ist vielerorts aber schon am Sonntag erhältlich (online bereits am Samstagabend); an Feiertagen wird der Erscheinungstag in der Regel auf Samstag vorgezogen. Mit dem wirtschaftlich und redaktionell eigenständigen Spiegel Online betreibt der Verlag außerdem die reichweitenstärkste Nachrichten-Website im deutschsprachigen Internet.
2,FOCUS《焦點》
Der Focus ist ein deutsches wöchentlich erscheinendes Nachrichtenmagazin. Er erscheint im Burda-Verlag München unter der Leitung von Hubert Burda als Verleger und Helmut Markwort als Chefredakteur und Herausgeber.
Burda und Markwort gründeten und konzipierten das Magazin als Konkurrenzblatt zu dem deutschen Nachrichtenmagazin Der Spiegel. Die Berichterstattung des Magazins gilt in der deutschen Medienlandschaft als konservativ und wirtschaftsliberal.
3,Deutscland
<<德國>>雜志介紹德國時事政治,經濟,文化。可以向德意志大使館索要,使館網站上也有電子版的,可以訂閱
暫時就這么多了
⑶ 有關電影的雜志都有哪些啊
《電影世界》《銀幕》《世界電影》《電影藝術》《上影畫報》《北影畫報》《大眾電影》 《環球銀幕》
《看電影》,半月刊,10元/本,最新電影資訊為主,影史為輔
⑷ 推薦一本好的電影雜志~
和樓上君子所見略同,呵呵——
1.《看電影》:內容上迎合、滿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國外最新的碟片資訊、超級碟蟲的影評、鮮艷清晰的海報和劇照,幫助碟友淘碟、讀碟、品碟。與廣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在報攤上暢銷,被譽為「中國影迷第一刊」。
總體來說,《看電影》是份很大眾也很出色的電影雜志。
2.《看電影——午夜場》:《看電影》的月末版,集中推出電影的各類專題。象你講的經典舊電影和文藝電影專題都會有,另外其影評水準也不錯,每個影評人各有側重:著名影評人周黎明主攻歐美電影,范小青評韓國電影,羅展鳳評電影音樂,而由潔塵等人撰寫的影評則更偏重於個人感受。
都是本人堅持買了N多年的雜志,而且郵購方便,聽俺的,絕對不會忽悠你!
⑸ 關於電影類雜志 哪幾本好一點
看電影 分為午夜場和普通版
普通版 一個月兩期 12。8一本
午夜場 一個月一期 16一本
我買看電影兩三年了,每期必買,可以算是達人了吧~~
普通版有
1。新片介紹 :資料非常全,照片也有很多,都是看電影雜志社自己去探得班,每本介紹大概有二三十部新電影,全世界的都有,對於卡司特別強大的會特別用幾頁來介紹,比較一般的就放在一起了
2:首映式的介紹:n多圖片,一定是最新的電影,這點看電影有權威性
3:每期有一個特別的演員專題,有看電影的獨家采訪和演員的詳細介紹和n多照片
4:影評:看電影是一本很有個性的雜志,影評人分布世界各地,有很獨到的看法,這個因個人喜而定
又總結近期電影的影評,也有專挑一部講的
5:專題:就是設一個大主題,再找來許多這個主體的電影,看電影就是特別在他招徠這些電影後對其的總結點評很獨到,不是單純地找,我記憶猶新的是講科幻和情書的主題
6 新片預告:特點多,列出了新片名,演員導演和類型
7:各國票房:米國英國中國中國香港日本的票房情況
等等等~~~很多
午夜場 是 一群小編默默耕耘的產物 這是他後面印著得,比較個人化,不詳細介紹,主要有影評和專題介紹構成
環球銀幕圖片很多,但有點過於中規中矩,我的意思是他的影評不出色,但資料圖片你想有的他都有
電影世界每怎麼看過
好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關於推薦電影的雜志
我的個人排名:
1.《看電影 午夜場》(每月一期,內容比較豐富,會介紹新片,最重要的是會按照專題總結極為經典的舊片,比如XX最美的50部電影...之類,影評寫得也很好;記得有一期介紹了法國新浪潮,還不錯~)
2《看電影》(每月兩期,比午夜場價格低些,主要介紹新片,廣告比較多,內容一般,個人認為借來看看還成,買的話沒多大意義,太多了都沒有地方儲存了)
3《電影世界》《環球銀幕》(這兩本整體感覺沒有《看電影》好,主要都介紹新片,內容寫的也平平,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出來;但是《環球銀幕》時不時會有特刊面世,十分值得一買,比如我08年曾買過奧斯卡80年的特刊,上下兩本一套,介紹了每屆奧斯卡獲獎影片以及影帝影後,當做手邊個工具書也不錯~)
4《中國銀幕》(這本書是看電視上電影報道後買的,真的超級一般,買了兩期後就不買了);
我個人經驗,我從高三開始就買電影雜志,一直到大二,後來水平高了就不看那些有的沒的了,記得大一的時候時間特別多,每個月把所有能見到的電影雜志都買齊了,連著買了不到一年,最後發現還是《看電影午夜場》技術含量最高,現在有時還會翻翻,其它基本上都賣廢品了;所以建議LZ就只買《午夜場》,一般的新片可以去貼吧、豆瓣看看評論什麼的更有幫助;
另外給LZ推薦本書,《1001 Movies You Must See,Before You Die》/《有生之年必看的一千零一部電影》,有英文版和中文版,卓越當當就有的賣;如果兩本參考著還可以鍛煉下英語;這部書介紹了影史里最有價值的1001部電影,有文藝的也有商業的,所以無論是對入門者還是專業者來說,都有參考價值~
⑺ 歐洲電影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足以讓任何一個資深影迷和電影工作者都為之興奮的產品,它系統地闡述在過去100多年裡,電影藝術在歐洲從誕生到發展、壯大、開拓的過程,按照地域的劃分系統性地對歐洲主要各國在電影藝術上的發展做了一個梳理。第一集首先就給觀眾講述了電影藝術在1895年誕生的過程,由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珍貴片段都被收錄其中。第二集講述的則是瑞典的電影,瑞典作為北歐最為重要的電影藝術發展國家,曾經誕生了伯格曼等著名大導演,但誰又曾想到,他們也經歷過電影的低谷。1912年所有瑞典電影人聚集在一起的一次盛會真正讓瑞典電影走向了世界的前沿。第三集則來到了法斯賓德、文德斯等的故鄉德國,早期的表現主義電影正是從那裡誕生而來,成為德國電影的標志之一。新浪潮運動的發源地法國是第四集的主角,它詳細介紹了法國電影工業在戰爭後的復甦與巨大先導性,其中選用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電影片段。第五集則帶領我們來到了英國,這個發明出特寫鏡頭和蒙太奇技術的歐洲文化大國卻在一戰以後開始沒落,被其他歐洲國家趕超,但它並沒有氣餒,一直以其獨特的古典意韻在世界電影中獨樹一幟。在第六集里我們將詳細看到有聲電影工業對電影發展歷史的影響。
《歐洲電影史》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2q28MiYpZATz5QC1Nq5ew
⑻ 推薦一些德國電影和文學作品
德國「新電影」運動時期的威姆.文德斯是個人比較喜歡的導演,代表作《德克薩斯州的巴黎》,《雨》。
法斯賓德,赫爾措格都不錯。
對了,還有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鐵皮鼓》。
當然當然,湯姆.提克威的《羅拉快跑》。
文學作品,當然就逃不過君特.格拉斯。代表作,《鐵皮鼓》、《剝洋蔥》、《狗歲月》、《母鼠》。
還有托馬斯·曼(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魔山》,
⑼ 電影迷們,介紹幾本電影雜志給我吧:)
個人感覺國內比較全面比較有個性一些的電影雜志當數《看電影》,對於新片的介紹象《電影世界》、《新電影》等等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想看到一些非常優秀的影評,那麼強烈推薦《看電影》。它非常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象一些欄目比如《天地街66號》、《人文歐洲》、《經典禮拜》等等都開其它電影雜志的先河(國外的電影雜志不論)。《看電影》一個月有三期,除正常的半月刊兩期之外,還有一個《午夜場》,綜合性比較強,但價格也貴,12.8/本。
本人自《看電影》創刊以來,一直在買,還有《電影世界》也是每期不拉,但是兩相比較,偏愛《看電影》,而《新電影》等等則是跟風之作
⑽ 電影史上最好的十部電影有哪些
《視與聽》(Sight and Sound),又譯為《畫面與音響》,是英國的一份歷史悠久的電影雜志,現為月刊,由英國電影學院出版。雜志每隔十年便會召集知名導演與影評人進行投票,評選影史十大影片,在業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最近的一次評選是在2012年,那麼究竟是哪些電影被評為史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呢? 一下是多維娛樂小編為您整理的部分影片,更多影片還請關注多維娛樂網
第一名:《迷魂記》(1958)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迷魂記》是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執導,詹姆斯·斯圖爾特、金·諾瓦克主演的懸疑片,於1958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私家偵探斯考蒂受加文·艾斯特所託去跟蹤馬倫,並由此引出一樁命案的故事。《迷魂記》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電影的經典之作。影片充滿神秘的氣氛,是希區柯克的控制藝術中最坦率和最具懺悔性的作品之一。【更多電影資訊:http://www.dowei.com/yingshi/movie/】在《迷魂記》中,男性的慾望窺視和女性的自我凝視主題同時存在。影片以不同的視覺圖像很好地反映了電影敘述中產生視覺快感的內在性別心理結構機制。(《電影評介》評)
第二名:《公民凱恩》(1941) 奧遜·威爾斯
《公民凱恩》是由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的一部傳記體影片,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以及主演。曾獲得1941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影片講述了報業大王凱恩的一生。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奧遜·威爾斯和他的處女作《公民凱恩》是現代電影的奠基石。 無論是誰,只要擁有一部像《公民凱恩》這樣的電影,就只能給人一個感覺:高山仰止。這種成就足以讓人睥睨天下,傲視群雄。因而奧遜·威爾斯應同他的《公民凱恩》一起永垂不朽。(電影理論家巴贊評)
第三名:《東京物語》(1953) 小津安二郎
《東京物語》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笠智眾、原節子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描述的是住在海濱小城尾道的七十歲老夫妻離開故鄉去探望他們住在東京的子女,在品嘗了各自成家的兒女們冷淡的招待後,老夫婦決定回歸老家,結果年邁的老伴得病,死在了旅程的終點的故事。電影延續了原作中對日本傳統家庭關系重構的深情關注,借故事原有的敘事框架,用山田獨特的筆觸,為日本的當代社會做了一幅深入淺出的家庭速寫,畫面清新婉約,明麗動人(光明日報評)。
第四名:《游戲規則》(1939) 讓·雷諾阿
《游戲規則》是讓·雷諾阿導演,讓·雷諾阿編劇喜劇的電影。主要講述克里斯汀(諾拉·格雷格 Nora Gregor 飾)跟女僕傑西(安·梅因 Anne Mayen 飾)探討了男女之間友誼的話題。
第五名:《日出》(1927) 茂瑙
《日出》為美國威廉福斯影片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導演是F.W.茂瑙。該片描述了一名年輕農夫愛上了城市女人,在她的迷惑下決定將妻子淹死,然後把農場賣掉,搬到城裡跟她雙宿雙飛的故事。影片是著名德國導演茂瑙到美國拍攝的第一部作品,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兩項金像獎及一項特別獎——藝術質量獎。本片標志著默片時代最高藝術水準,也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創作巔峰(雖然理論上應算美國片),就算在今天觀賞依舊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第六名:《2001太空漫遊》(1968) 斯坦利·庫布里克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本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第七名:《搜索者》(1956) 約翰·福特
《搜索者》是一部由約翰·福特執導,約翰·韋恩、傑弗里·亨特等主演經典西部片,倍受影評人及當代導演們的推崇。該片講述了軍人伊森在內戰結束後返鄉,卻發現家人慘死在印第安人的刀槍之下,而侄女黛比生死未卜。伊森決心報仇,並在哥哥養子馬丁的陪伴下尋找侄女的故事。1956年3月13日 ,影片在美國上映。導演不僅呈現出標榜西部片浩瀚無垠的沙漠景緻、冒險精神,更對當時種族間沖突的面貌,做了深刻的描繪。
第八名:《持攝影機的人》(1929) 吉加·維爾托夫
《持攝影機的人》是由吉加·維爾托夫執導的紀錄片。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系蘇聯著名蒙太奇理論的「電影眼睛派」(Kino Eye)創始人維托夫用攝影機紀錄的莫斯科的一天,在鏡頭和剪輯技巧方面有著創造性的發現。他強調用「抓拍」的方式捕捉生活的片段,並積極主張利用聲畫蒙太奇對電影進行革新,他的這套理論對後來的法國先鋒派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都有深遠的影響。60年代戈達爾組成過著名的「吉加·維托夫小組」,取名便是對這位蘇聯電影實驗大師的推崇。
第九名:《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聖女貞德受難記》是1928年上映的法國歷史傳記電影,由卡爾·西奧多·德萊葉執導,瑪利亞·法奧康涅蒂、安托南·阿爾托等主演。影片講述了農家姑娘貞德率兵沖破重圍,擊潰英軍。她的英雄事跡四處傳頌,人稱「奧爾良少女」。但也因此引起法國貴族的妒恨,貞德被出賣後落入叛軍手中並對她施以火刑。
第十名:《八部半》(1963) 費德里科·費里尼
《八部半》是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3年2月14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電影導演古依多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影片時,不僅在創作上遇到困難,而且在感情上也陷入困境的故事。1964年,該片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八部半》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影片通過回憶、幻想、夢境的呈現,隱喻了一個關於電影創作的故事,也隱喻了電影本身。片中間歇出現的幻覺與記憶,打破了現實時空主線敘述的完整。在表現主人公主觀世界的鏡頭中,晃動、空間變形以及奇特的構圖也使得畫面呈現出平衡被打破的狀態。然而,隨著情節推進,失衡感又會被消解,並且重新恢復平衡。影片藉由打破平衡與恢復平衡的轉化,獲得了獨特的張力。(《電影評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