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是日不落帝國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是日不落帝國

發布時間:2022-11-04 20:44:11

A.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並逐漸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主體,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世界范圍內的大戰。

(1)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是日不落帝國擴展閱讀: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英法再也無路可退,只得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軍隊,第二天,美軍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達到最大規模。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蘇聯軍民進行了英勇抵抗,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造成了重大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B. 日不落帝國是怎樣建立的又是怎樣成為歷史的

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是一個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性帝國,在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該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今天,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

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外交活動和帝國的萎縮。帝國的領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被形容為「日不落帝國」,它在1890至1900年間達到最高峰。

帝國在全世界范圍內協助傳播了英國的技術、商業、語言和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雖然海外的殖民地(除了一些自治領外)的人民大多無權決定其政府的政策與未來,英國本土的民主卻繼續深化。

從殖民地的角度來看大英帝國,可以說是毀譽參半。殖民地從英國那裡獲得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投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獲得了英國的法律框架與國際性的語言英語。在殖民地脫離帝國獨立之前英國都會試圖將它的議會民主制留給殖民地人民,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獲得成功。獨立後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選擇留在英聯邦之中。

但同時,英國的殖民政策並非利他主義的。事實上,英國的殖民化是完全以其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英國為殖民地留下了更好的基礎設施,但那主要是為了方便這些殖民地的貨物能夠更方便地出口到英國以滿足其本土的需要,或是讓英國的工業品更方便地運送到殖民地市場。白人的自治領大多能夠進一步發展基礎設施,以取得經濟生產上的平衡,但是在拉美、非洲和東南亞的帝國殖民地卻往往只是工業所需原材料(或單一農業產品)的供應者,這對這些國家獨立後的經濟發展並無幫助。另外,為了確保其統治的穩定,英國採用了「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鼓動殖民地內不同民族、語言或宗教的人們相互內斗,使得像愛爾蘭、印度、辛巴威、肯亞、蘇丹、烏干達、伊拉克、蓋亞那和斐濟這些國家在獨立後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種族沖突。

「大英帝國」一詞的最早使用者相信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占星師兼數學家約翰·迪伊(John Dee)。

背景:英格蘭殖民主義
--------------------------------------------------------------------------------

對不列顛島嶼與法國的擴張
--------------------------------------------------------------------------------

自1066年威廉一世從諾曼底登陸並征服了英格蘭之後,英格蘭在幾百年的時間里就一直積極地介入歐洲大陸的事務。到14世紀末,從對歐洲的羊毛貿易發展出來的對外貿易已經成為英格蘭最重要的國家政策。

這段時間是英格蘭對外征服的開始,包括了1282年對威爾士的擴張,以及1169年對愛爾蘭的征服。1296年英格蘭對蘇格蘭的短暫控制在1314年中斷,兩個地區的真正統一要等到1603年通過王位繼承的方法來和平實現。雖然1204年英格蘭君主喪失了諾曼底的領土,通過聯姻與繼承英格蘭的統治者還是擁有法國大片的土地,直到1453年最終喪失。從此之後一直到1563年英格蘭君主只擁有法國北部的戰略要港加來,但是自那之後就連加來港也丟失了。

海外帝國的成長
--------------------------------------------------------------------------------

海外的大英帝國——這里指的是英國人的海洋探險以及在不列顛島以及歐洲大陸以外地區的移民或殖民——之根源可追溯到1485至1509年在位的亨利七世所採取的具有開拓性的海洋政策。在理查三世所建立起來的羊毛貿易的基礎上,亨利七世創建了現代英國海洋商貿體系,並極大地發展了英國的造船工業與導航技術。這套體系也為日後的貿易機構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而像馬薩諸塞灣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類的貿易企業為英帝國海外的擴張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亨利七世也下令在朴茨茅斯建造英國的第一個干碼頭,加強建設當時還規模很小的英國海軍,他於同年8月5日在聖約翰港宣布紐芬蘭為英格蘭的殖民地;1587年沃爾特·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在羅阿諾克(Roanoke)宣布弗吉尼亞為英格蘭殖民地。但這兩塊殖民地都十分短命,由於食物匱乏、惡劣的天氣、海難以及美洲大陸上不友好的土著人的侵犯,英格蘭很快就不得不放棄這兩片殖民地。
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

1588年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大勝正式確立了英格蘭作為海上強權的地位,雖然之後1590年代幾次與西班牙戰事的失敗暫時挫敗了英格蘭野心勃勃的海外殖民計劃。1604年詹姆士一世終於與西班牙簽訂了《倫敦條約》,正式結束兩國的敵對狀態;1607年英格蘭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塊永久的海外殖民地。在之後的三個世紀中英格蘭不斷地在海外擴張勢力范圍並鞏固了國內的政治發展。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的議會在倫敦合並,組成大不列顛議會。

對美洲的殖民
--------------------------------------------------------------------------------

大英帝國的雛形成於17世紀初,此時英格蘭已經在北美建立了多片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包括了今後的美利堅合眾國、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以及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小島嶼例如牙買加和巴貝多。

盛產甘蔗的加勒比地區高度倚賴奴隸的工作,它是英格蘭早期最重要、最有利可圖的殖民地。美洲大陸南部的殖民地則為英格蘭提供煙草、棉花和大米,北部則出產毛皮;它們從經濟角度上講沒有像加勒比島嶼一樣對英格蘭有益,但是大片的可耕種土地吸引了眾多英格蘭移民者。

英格蘭的美洲帝國正通過戰爭與殖民逐步擴大,例如通過英荷戰爭的勝利英格蘭獲得了新阿姆斯特丹(即今天的紐約)。不斷發展的美洲殖民地不斷向西探索,尋求更多的可耕種土地。七年戰爭中英格蘭擊潰了法國,並在1760年佔領了新法蘭西的全部地區,使得英國獲得了北美更大地區的控制權。

隨後,澳大利亞(1788年被發現,最早是犯人的流放地)和紐西蘭(1840年成為英國領土)成為英國移民們的另一目的地,而同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土著人口也因戰爭與疾病使人口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銳減了60%至70%。這些殖民地之後都實現自治,並是羊毛和黃金的出口地。

參見美洲殖民地史。

自由貿易與「非正式帝國」
--------------------------------------------------------------------------------

原本的英國殖民體系在18世紀開始衰落。在輝格黨人長期控制國內政治權力的時期(1714年至1762年),帝國對英國而言變得不那麼重要,直到一連串試圖扭轉這種對殖民地忽視的措施(主要包括了從殖民地徵收更多的稅收)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至1783年),使得英國喪失了其人口最多的殖民地。

這段時期有時候被稱為「第一英帝國」,即17至18世紀英國在美洲的擴張。18世紀開始英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擴張則被稱為「第二英帝國」。英國對美國控制權的喪失表明,殖民地並不一定對英國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英國在放棄了對美洲殖民地的防務與行政管理之後,依然主宰了美國與英國的主要貿易。

重商主義是經濟學的理論,指的是國與國之間對財富的爭奪,它是英國第一次海外殖民擴張的特色。但是現在在英國,重商主義很快就要讓位於亞當·斯密等人的自由放任的經濟自由主義了。

英國從北美殖民地獨立這一事件中學到的經驗是,即時是在不擁有殖民統治權的情況下貿易依然能夠帶來經濟繁榮。這就是為什麼在1840至1850年代英國願意授予像諸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白人殖民地自治領地位的原因,因為這些國家的白人們被視為是居住在殖民地的「祖國」人民而已。而愛爾蘭則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它於1801年被並入全稱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英國。

在這一時期,英國也宣布廢除奴隸貿易(1807年),並很快將這一禁令強加到別國身上。到19世紀中英國已經基本在全球范圍內消滅了奴隸貿易。奴隸制本身於1834年在英國的殖民地被廢止,情況直到1920年左右才有形成穩定狀態。

舊有的殖民與奴隸制度的終結是與自由貿易一同實施的,自由貿易原則在1840年左右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標志是英國撤銷了《玉米法》(Corn Laws)和《航海條例》(Navigation Acts)。自由貿易完全地開放了英國市場,也促使其他國家在19世紀中葉開放他們的市場。
一些人會認為,自由貿易的興起僅反應了英國的經濟地位,而與任何的哲學觀點無關。確實,英國對迫使他國執行某一政策一直比對自己施行同樣政策更為熱衷。雖然英國喪失了13個美洲殖民地,1815年歐洲大陸上拿破崙的最終戰敗確立了英國最成功的國際強權的地位。在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的地位之時,皇家海軍則主宰著海洋。始終與歐洲大陸事務保持距離的英國也得意施行旨在擴大其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擴張計劃,這種海外擴張是通過自由貿易和戰略優勢所建立起來的一個「非正式帝國」。

從1815年的維也納和談到1870年的普法戰爭,英國是全球唯一的工業化強權,是全球30%工業產品的生產地(1870年)。作為「世界工廠」的英國能夠如此有效、低廉地生產工業品,以至其在國內生產的產品在運輸到外國後其價格依然比外國當地所生產的產品更具競爭力。只要其海外市場的政局穩定,即使沒有實施正式的殖民統治,英國依然能夠從自由貿易中獲益。

C. 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西班牙帝國衰弱後,因為新航路開辟後的殖民擴張和遼闊的版圖,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所以就叫做日不落帝國!

「帝國主義」早已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日不落帝國」多半是春秋大夢。而對於如今的英國來說,脫歐後的未來,正如泰晤士河上的星光一樣令人迷惘。

D. 請問「日不落帝國」是怎麼來的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語: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英語: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指照耀在部分領土上的太陽落下而另一部分領土上的太陽仍然高掛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

詞源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霸權。

兩個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菲利普二世時期,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國家所取代,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然而對帝國的擴張也有批評的聲音。19世紀的政治家索爾斯伯利勛爵在1861年抱怨英國每年支出150萬英鎊保衛殖民地,「僅僅滋養了一大堆軍事駐地的和一種『日不落帝國』的自滿情緒。(英語: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蘭卡的新聞報紙引用了科爾文·R·德·西爾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國人。(英語: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終於看到了日落。

擴展

昔日其他殖民帝國和今日英法

而「日不落帝國」一詞究其原意,則部分老牌殖民帝國都符合條件,如葡萄牙帝國、荷蘭帝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在它們的領土上空太陽也不會下沉。「日不落帝國」一詞擴展應用於這些國家,則和「全球帝國」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領土上空太陽不落」條件的全球帝國都可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雖然「日不落帝國」一詞不再是英國的政治用語,但事實上,太陽在英國海外領地或以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王國上空仍然不落,這種情況也適用於法國海外省和海外領地。

美利堅帝國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日不落帝國」一詞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中被廣泛應用,其應用對象明確包括了英國和美國,其意義也不僅僅表現在對領土的佔有方面,而擴展到了語言(英語)、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藝術(西方藝術)領域,例如在1852年亞歷山大·坎貝爾的一次講話中。隨後該詞被應用於美國的勢力范圍,一個較早的例子就是1897年的一篇文章上的「自誇」:「山姆大叔頭上的太陽永不落下。」

在近年來,該詞被轉義並引入美國的政治語言。《美國歷史導讀》一書中描述了原來的十三個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顛帝國擴張的「風頭浪尖」獨立,接著談到,然後「美利堅合眾國自己變成了一個帝國,影響力最終超越了曾經是最偉大的不列顛霸權。今天,獨立兩個多世紀過後,在美國政府、公民和海外駐軍所擁有的領土上,或者在美國霸權控制下的美國勢力范圍中的國家上空,太陽永不落下。」

有時候,該詞被應用於批評美帝國主義的場合,例如在約瑟夫·傑森的一本書《The Sun Never Sets: Confronting the Network of Foreign U.S. Military Bases》的標題中。但該詞也被一些人認為是正面的,例如用來肯定美國對於世界貿易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在這種政治符號語言的借用中,可以比較如下的發展變化:羅馬治下的和平 → 西班牙治下的和平 → 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 美利堅治下的和平。

美利堅帝國一詞描述美利堅合眾國自獨立以來至今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影響力及於全球之擴張。「帝國」一詞具廣狹二義。美國由於並無帝王,其國家元首亦非世襲,因此並非狹義上的帝國;但在廣義上,美國今於波多黎各、美屬薩摩亞、關島等境外領土,及過去在太平洋託管島嶼與菲律賓等地,俱掌握其主權,因而在亦可視之為廣義帝國。

在1760~1770年代,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大英帝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1777年,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最終擊敗英軍,迫使英國於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美國獨立以後,迅速開始了對外擴張,尤其是門羅主義的提出,使美國把整個美洲當作了自家後院。從1803年至1848年,通過一系列戰爭、購買、兼並等手段,新成立的美國的面積幾乎擴大了三倍,領土從大西洋西岸擴展到太平洋東岸。尤其是1848年美國贏得了美墨戰爭,吞並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領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1917年加入協約國集團以對抗同盟國集團。一戰使歐洲國家元氣大傷,卻帶給美國帶來大量財富和聲望,戰後的美國由最大的債務國變為最大的債權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並最終獲勝。二戰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一蹶不振,美國則一躍成為西方世界首強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並領導北約與蘇聯的華約開始了冷戰。冷戰前後,美國在世界各地武裝干涉別國內政,並乘機奪取老牌殖民帝國的殖民地。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美國更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當今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等眾多領域的巨大優勢和強大影響力都是他國無法比擬的。

E. 二戰時德意日是日不落國家嗎

不是。"日不落帝國",指的是19世紀擁有大量殖民地的英國。經過3個世紀的爭奪和擴展,英國人建立了龐大的大英帝國。英帝國除擁有本土英倫三島外,還領有自治領、殖民地、代管地等。英帝國最強盛時的領土遍及5個大洲,總面積多達3350萬平方公里,是英國本土的137倍,佔全球面積的1/4;其殖民地人口約有4億,佔全部殖民地人口的75%以上。從地球北極附近的加拿大,到南極附近的阿根廷,從非洲的剛果河,到亞洲的東南亞都有大小不等的英國殖民地。

當時英國人沾沾自喜地說:「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之濱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給我們放牧牛群,秘魯人送來白銀,南非和澳洲人送來黃金,印度和中國為我們提供茶葉,東印度群島給我們提供咖啡、甘蔗和香料。」

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美國和德國的崛起,英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嚴重挑戰。一戰結束後,英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經濟中心也轉移到美國。二戰結束後,英國地位進一步下降,淪為二流強國,日不落帝國解體。

F. 二戰時德國沒有皇帝,為什麼也叫「帝國」

納粹德國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和1939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幾乎零失業,並且在短時間內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
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獲得獨立,但是獨立後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等同於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其佔領區內"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發動蘇德戰爭,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1941年12月,德國的盟友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了戰爭。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G. 19世紀世界第一日不落帝國海軍天下無敵的英國,現如今為何倒退了不少

英國雖然在當時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一個強大的殖民地國家,但是在二戰時期,遭受德國的轟炸,大部分的軍工企業都受到了破壞,在短時期不會恢復,遭受了慘重的打擊,這一次打擊,對英國來說是一次慘重的打擊。

但是在上世紀初期,英國利用殖民地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但是英國太依賴於殖民地來作為發展動力,在失去殖民地的同時,也失去了同時原料產地和市場,英國得資源並不夠英國自身的發展,英國的產品也沒有辦法對外銷售。

H. 二戰時期,日不落帝國是怎麼躲過滅國

當時的英國就已經不敢跟德國戰斗。一戰的時候,就已經落下了陰影了。索姆河的鐵絲網和馬克沁讓英國人一日陣亡過萬。英德遲早一戰,德國人的空軍來了!大不列顛空戰,轟炸英國。愛爾蘭也保持中立。在歐洲,英國基本沒有依靠了。
可就在這時,義大利的墨索里尼盡找麻煩,老是讓德國支援。日本此時正是自我膨脹的時候,只顧著自己。而希特勒開始對蘇聯動手了。此時的英國,法國聯盟。美國呢?本來沒打算宣戰,但是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
於是,當即簽署了大西洋憲章。就這樣,英國得救了。

I. 二戰時為何叫「德意志第三帝國」怎麼不用第一或者第二的稱呼

二戰時候德國之所以叫第三帝國是因為希特勒認為,他的第三帝國是繼「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帝國」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創立的「第二帝國」之後的第三帝國。

1、1923年阿圖·莫勒·凡登布魯克(ArthurMoellervandenBruck)在「第三帝國」一書中主張創建一個取代魏瑪共和國、同時在傳統上與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以及由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一脈相承的新國家。這個概念在魏瑪共和國時代被反民主份子與激進右派團體(包括納粹)廣為引用。

2、根據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亞瑟(ArthurMoellervandenBruck)所寫的書,神聖羅馬帝國是第一帝國,1871-1918普魯士帝國為第二帝國。亞瑟認為魏瑪共和國在1919年的失敗後,德國人要為德國重奪榮耀,建立「第三帝國」。

3、第三帝國也稱納粹德國,這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

4、1933年5月10日,親納粹的學生響應納粹黨號召,在柏林市內,公開焚燒兩萬本被認為違背日耳曼民族精神的書籍。9月1日,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國」指稱納粹統治下、「國祚千年」的德國。

(9)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是日不落帝國擴展閱讀

在1934年8月2日,保羅·馮·興登堡死後,希特勒順理成章地控制德國(宣布為第三帝國之帝國總理並代行總統職權),廢除總統制,立法成為德國元首,並派出100,000名間諜,監察國內的評論家及異見者。

1938年,薩茨的日耳曼人以納粹禮致敬德國士兵。

1938年3月,德國合並了奧地利(Austria)。希特勒首先對奧地利下手的理由是:奧地利與德國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統,可以說德軍入駐奧地利是伴隨著鮮花和掌聲的,加之奧地利有豐富的石油,是戰爭所必須的。就此而言,這也是「第三帝國」興盛的原因之一,巧妙地掌握民族間的情誼。

1939年7月10日,宣傳部長戈培爾正式宣布不再使用「第三帝國」作為官方名稱,改以「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Reich)取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粹德國

J. 二戰時德國沒有皇帝,為什麼也叫「帝國」

納粹德國是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和1939年至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幾乎零失業,並且在短時間內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
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獲得獨立,但是獨立後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等同於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其佔領區內"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1年,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發動蘇德戰爭,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1941年12月,德國的盟友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了戰爭。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閱讀全文

與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是日不落帝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