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為二戰時期的虎將巴頓,為何諾曼底登陸不用其主攻
就是因為沒有用巴頓將軍作為主攻,諾曼底登陸才能成功 ,當時的巴頓為了迷惑德軍,讓德軍以為盟軍會在加萊地區登陸,就派巴頓去了加萊地區指揮一個並不存在的第三集團軍,這樣把德軍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轉移到加萊地區去了,盟軍最終才能順利地在諾曼底登陸,可以說這次戰役巴頓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諾曼底站穩腳跟之後,原先的戰略欺騙沒有意義了,巴頓被任命為第三集團軍司令,由布雷德雷指揮,參加眼鏡蛇戰役,沖出了諾曼底地區,兵鋒直指法國腹地,所以說人么經常認為諾曼底是一場最大的欺騙性戰爭。
❷ 二戰初期盟軍為什麼被德軍打的節節敗退
二戰初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盟軍,歐洲戰場上英法一直幻想依靠馬其諾防線的堅固,通過政治手段來避免與德國的交戰,德軍發動對西歐低地國家的戰爭後,英法一來軍隊戰術陳舊二來過分依靠馬其諾防線心理准備不族,因此大敗
❸ 二戰時德國軍事力量強大,為何還輸給盟軍
早在1942年,德國人就研製出了可應用於實戰的梅賽施密特ME-262噴氣式飛機,ME-262與之前的螺旋槳飛機相比,除了發動機採用機採用兩台900千克推力的容克 Jumo 004B-1噴氣式發動機,在外型上的一個特點是機翼採用了後掠角設計,提高了飛行速度。ME-262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870公里/小時,而盟軍主力戰斗機P-51D野馬最大速度每小時700公里。ME-262的大口徑航炮顯示出對大型目標的有效摧毀力,高速飛行保證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盡管如此,根據德國的記錄,在戰爭結束之前me-262擊落過超過500架盟軍飛機。戰後盟軍和蘇聯各自得到了一部分德國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及專家,這成為了蘇聯和美國在日後進行軍備競賽的技術基礎。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噴氣式戰斗機,ME-262和它的飛行員都成為了被重點關注的對象,贏得戰爭的各方甚至不相信ME-262會有如此出眾的性能。
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最高統帥部為什麼認為盟軍不會進攻北非
盡管義大利人一直擔心盟軍在法屬北非登陸,但德軍最高統帥部對局勢判斷卻一錯再錯,認為盟軍不會在的黎波里或西西里島登陸,進攻法屬北非更不可能(這樣就會把法國趕到德國的懷抱里),盟軍大批船隊不過是要增援並補給馬爾他島。結果,德國人「甚至連做夢也沒想到這一點。直到最後一天,我們還認為他們肯定會穿過(西西裏海峽)……後來,他們突然回頭駛向北非海岸」。
❺ 為什麼二戰末德軍大規模投降盟軍,對蘇軍卻堅持抵抗
因為德軍自己非常清楚當初在東線的主戰場上犯下過什麼樣的滔天罪行,所以他們怎麼想都能想的明白,以俄國人有仇必報的脾氣秉性,一旦被他們抓住了是什麼樣的下場,所以在當時的歐洲戰場上就出現了奇特的一幕。
所以說德軍認為自己即使打不過蘇軍,但是還能讓他付出慘重的代價的。並且兩個國家在之前就已經結下了血海深仇,所以說,在雙方參戰的國民沒有任何的選擇就只能血戰到底了,所以可以看出這是一場殘酷的,並且是以殲滅對方為目的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也完全超越了任何的戰爭交戰規則。
❻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沒能破解盟軍的密碼
你太天真了,戰爭年代,任何密碼只要使用時間長,都肯定會被破譯,因此要及時跟換密碼系統,德國人就是因為天真到了愚蠢,認為自己的密碼體系根本不會被破譯,結果人英國人不僅破譯了,而且完全掌握了其所有的原理。德國雖然也有破譯盟軍的密碼,但是盟軍定期跟換,不構成大的威脅。
❼ 為何二戰德軍直到最後一刻仍不相信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
主要是因為輕視,到最後一刻,德軍都不曾相信盟軍真正的會發動大軍和主力部隊在諾曼底登陸。
❽ 為什麼諾曼底登陸之前德國對盟軍的准備完全不知道
1943年12月,由盟軍最高司令部副參謀長摩根中將提議,制訂相關的欺騙和保密措施,以確保登陸的成功。這項計劃代號為「傑伊」,該計劃的參與機構包括:英國軍事情報局、特別行動局、反情報局、雙十字委員會、政治戰執行處、美國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的前身)、聯邦調查局,以及盟軍陸、海、空三軍情報部。核心部門是英國倫敦監督處,該處辦公地址在丘吉爾戰時內閣所在地大喬治街2號,主要負責制訂和實施戰略性的欺騙、偵察行動,並協調英國與盟國情報機關共同組織重大的行動。現在則成為諾曼底登陸中戰略欺騙的組織機構。該處的格言是機智、狡猾和精緻,徽章是半人半羊的農牧神薩圖恩的雕像,薩圖恩是古羅馬神話中專門興風作浪的小精靈。現任處長是英國陸軍中校約翰·比萬,他的綽號是詐騙總管。雖然他職務和軍銜不高,卻擁有很大許可權,甚至有時丘吉爾、羅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動或發表聲明。
這場戰略欺騙,范圍之大,構思之妙,難度之高,都令人難以想像。1944年1月,「傑伊」計劃改稱「衛士」計劃。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底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底登陸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後一個目的就是「衛士」計劃的核心內容,而且這個內容不能直接落入德軍之手,而是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顛來倒去,以間接方式,讓德軍費了好大的氣力才獲得那麼一星半點,然後再根據這么點線索,去分析、推理、歸納,得出符合盟軍希望的錯誤結論。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聽取了比萬的計劃後,寫下「我喜歡這一切」的批示,並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騙專家「特殊手段委員會」主任美國陸軍上校懷爾德全力協助比萬。
為了達到「衛士」計劃的第一個目的,即分散德軍的目的,比萬在南歐實施了「齊柏林」計劃:1944年初,蘇軍已逼近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羅、匈都預感到德國敗局已定,於是派出密使與英、美接觸,秘密商討投降事宜。但是英國的廣播、報紙卻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了雙方的秘密。德國不能容忍在南歐出現叛徒,於是決定出兵佔領匈牙利。但當時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上,戰況非常緊張根本無法抽出部隊;在南翼義大利的安齊奧海灘激戰正酣,也無兵可抽。最後只好從法國抽出3個裝甲師和1個步兵師,於1944年3月19日佔領匈牙利全境,把匈牙利首相卡利關入了集中營。羅馬尼亞被嚇住了,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觸。這樣,德國雖然控制住了南歐的局勢,卻在法國失去了4個師的精銳部隊。
在北歐,比萬組織了「北方堅忍」計劃。1944年1月,比萬訪問蘇聯,與蘇聯情報機關聯手製造進攻挪威、瑞典的假象。英國在蘇格蘭愛丁堡建立了實際並不存在的第4集團軍群司令部,同蘇軍類似的虛假司令部溝通了無線電聯系。德軍憑借其出色的無線電偵聽和定位技術,很快測出了這個假集團軍群司令部的位置,還派出飛機進行轟炸。英軍還對駐蘇格蘭的部隊下發極地地區發動機保養手冊,補充滑雪板等嚴寒地區裝備,進行滑雪訓練。大有將要在北歐作戰的模樣。而且英國的BBC廣播電台對挪威、瑞典的廣播中要求兩國的百姓進行防空准備,並盡量多儲備食物、燃料、葯品等必需品。這些措施,使德軍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個師,其中1個裝甲師,以應付盟軍的進攻。這13個師直到戰爭結束都沒離開挪威和瑞典。
在東線蘇德戰場,蘇軍更是積極配合,在1944年6月之前,不發動新的進攻,只是把部隊頻繁調動,使得德軍無法判明蘇軍的企圖,不敢輕易抽出兵力。而在諾曼底登陸後,蘇軍一連發動卡累利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三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牢牢吸引住東線德軍。
「衛士」計劃的第二個目的也就是最關鍵的目的,就是要使德軍相信諾曼底登陸只不過是一場為了過早消耗其後備部隊的佯攻。可是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只要發現在諾曼底登陸的第一梯隊有8個師的規模時,就足以肯定這是主攻。而比萬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創造出奇跡來,即使不能使德軍相信的話,也至少要擾亂德軍的判斷,盡量拖延德軍作出正確結論的時間。為此,比萬設計了多達幾十項的附屬計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銀計劃」: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虛構了番號為美國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首先由三百多報務員偽裝成集團軍、軍、師、團、營之間無線電通訊,嚴格按照同級別單位的日常通訊量進行聯絡,並在多佛爾設立假司令部,使用大功率電台與各下屬部隊聯系,甚至真正的登陸部隊第21集團軍群司令部的部分命令也先通過電話傳遞到多佛爾的假司令部,再由假司令部的電台發送出去。——德軍的無線電偵聽、定位部隊測出了盟軍的這些無線電通訊,從而判斷出盟軍登陸的主攻方向是加萊,因為盟軍司令部就在加萊的對面多佛爾。其次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修建了軍營、倉庫、公路、輸油管線,並由好萊塢的道具師設置假的物資囤積處、假機場、假飛機、假坦克、,假大炮,還逼真地在河面上製造出軍艦航行的油跡、坦克在公路上留下的履帶印。再將部分在登陸初期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調到這里,駐扎操練。就這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再讓歷盡辛苦突破盟軍空中防線的德軍偵察機偵察照相,造成了盟軍在英格蘭東南集結了約40個師組成的第一集團軍群的假象。至於登陸地面部隊的司令人選,眾所周知能擔當此任的盟軍將領,不是美軍中將巴頓就是英軍中將蒙哥馬利。比萬將計就計讓巴頓來擔任第一集團軍群的司令,1944年1月26日,巴頓到達英格蘭東南地區,視察部隊,會見當地官員,拜訪各界名流。新聞界不斷報道他的行蹤。1944年4月,巴頓在一個俱樂部開幕式上講話:「戰爭結束後,英國、美國和蘇聯要統治世界……」可在報端發表時,卻少了蘇聯,由此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波。令人費解的是當時正是登陸前夕,英國的新聞檢查異常嚴格,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疏漏,發表影響盟國團結的講話。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只是為了強化巴頓在英格蘭東南部出現的印象,從而使德軍想到作為登陸部隊指揮官的巴頓在英格蘭東南部頻頻出現,自然意味著登陸將在加萊。而真正的登陸部隊陸軍司令蒙哥馬利則在朴斯茅斯的司令部潛心策劃和研究作戰方案,比萬還挑選了相貌酷似蒙哥馬利的陸軍中尉詹姆斯,在蒙哥馬利身邊生活數月,詳細了解蒙哥馬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好惡、習慣等生活細節,然後裝扮成蒙哥馬利出訪直布羅陀、開羅,造成蒙哥馬利不在英國的假象。這就使德軍推斷出,此時蒙哥馬利不在英國自然不會是登陸的指揮官。「水銀計劃」通過在無線電通訊、營區、部隊、指揮官等幾方面的欺騙和偽裝,使德軍統帥部了解到在英格蘭東南部,盟軍集結了約40個師組成由巴頓任司令的第一集團軍群,那麼登陸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加萊。
「微光計劃」:盟國空軍實施的電子干擾和電子欺騙。根據最高司令部的特別指令,首先猛烈轟炸了德軍於1943年8月在荷蘭海牙設立的大型無線電偵聽破譯基地,將其徹底摧毀,消除了對盟軍無線電通訊的威脅。其次在對德軍雷達站的大規模空襲中,故意對德軍設在塞納河以北的9個雷達站不予轟炸,以便德軍利用這些雷達站發現盟軍在登陸前派出的假艦隊,這支假艦隊在登陸前三小時駛向加萊,共由18艘小艇組成,每艘小艇都拖帶一個木筏,上裝直徑達29英尺的大氣球,氣球里則安裝雷達發射器,發出的雷達信號相當於一艘萬頓級的登陸艦的雷達信號,艦隊上空有幾十架飛機一邊飛行一邊投擲錫箔條。這些措施在德軍雷達站的屏幕上反映為一支龐大的登陸艦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駛向加萊。為進一步迷惑德軍,空軍在戰役前的空襲中特別規定:凡是向諾曼底派出1架偵察機或投下1噸炸彈,一定要向加萊派出2架偵察機或投下2噸炸彈。
利用雙面間諜也是「衛士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英國反間諜機關的出色工作,在開戰後不久即破獲所有在英國的德國間諜組織,並對德國僑民進行隔離審查,徹底肅清了在英國的敵特。盡管德國情報機關不斷派遣特工滲透潛入英國,但是一則英國反間諜機關工作效率較高,二則英國的貨幣、度量衡與歐洲大陸完全不同,使得進入英國的間諜很容易被察覺,所以德國一直無法在英國開展情報工作。而英國專門組建「雙十字委員會」,從事將被捕的德國間諜策反成為英國服務的雙面間諜。經過長期耐心細致的培養,終於擁有4位被德國情報機關相信的雙面間諜:「加寶」、「珍寶」、「三輪車」和「布魯斯特」。其中最受德國信任,最有影響的便是「加寶」。戰後「雙十字委員會」認為「加寶」是他們最大的成功。「加寶」是西班牙人,真實姓名不詳,1941年1月和1941年12月兩次要求加入英國情報機關,都遭拒絕。1941年7月,投靠德國情報機關,奉命經葡萄牙潛入英國,但他到達葡萄牙後就謊報已進入英國,並根據一些英國出版的報紙雜志,憑著編造情報的天賦,杜撰出一些情報,而且大多正確,所以深受德國的器重和信任。直到1942年2月,英國發現德國海空軍大舉出動截擊一支盟國開往馬爾他的護航船隊,可根本沒有這樣的船隊,英國情報機關隨即查出這正是「加寶」的傑作,於是便同他接觸,將他秘密接到英國,在「雙十字委員會」的協助下,將精心策劃的真假情報源源不斷送往德國,從而在德國情報機關確立了王牌特工的地位,領受了查明第一集團軍群〔也就是「水銀計劃」所虛構的部隊)的任務,乘機堂而皇之地報告了第一集團軍群的兵力編成等情報。在6月6日登陸前半小時,「加寶」向德國報告盟軍正向諾曼底發起進攻。——這一時間是比萬精心設計的,德國收到情報也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相反更提高了「加寶」的地位。到6月9日登陸後最關鍵的時刻,「加寶」向德國發報長達120分鍾,詳盡報告第一集團軍群的40個師正進入臨戰狀態,大量登陸艦艇正集結在多佛爾,真正的登陸就要開始。這一情報嚴重干擾了德軍統帥部對戰況的正確分析和判斷。
「衛士計劃」中英國還組織過一次異常狡詐,甚至可以說殘忍卑劣的行動。1943年7月,法國北部隸屬於英國特別行動處的代號為「繁榮」的抵抗運動小組,由於亨利·德里古的告密而被德國蓋司太保破獲,包括負責人弗朗西斯·蘇蒂爾在內數十名抵抗運動成員被捕。蓋司太保脅迫被捕的「繁榮」小組報務員繼續保持與英國總部的聯系,因為報務員的收發指法如同人的筆跡,難以假冒。報務員乘機按照事先規定不發安全密碼向總部告警,所謂安全密碼就是在規定的某行某個單詞,故意拼錯或重復,如果沒有在約定的地方拼錯或重復單詞,就意味著電台已被德國控制。但總部不顧警告繼續保持聯絡,並按照德國的要求空投大量的武器、爆炸器材、通訊器材、活動經費甚至新的特工。這些物資和人員一落地就落入德國蓋司太保之手。眾所周知,蓋司太保的刑訊逼供是常人無法忍受的,英國所有派遣到被佔領土的特工都攜帶劇毒葯,以便在被捕時或無法忍受刑訊時用以自盡。梵帝岡的羅馬教皇還專門為無法忍受蓋司太保刑訊而自盡的基督徒頒布特赦,赦免他們自殺的罪過。可「繁榮」抵抗小組的骨幹人員和後來空投的特工攜帶的卻是無毒的葯丸,他們被捕後,歷盡嚴刑拷打,求生無門,求死無望,最後供出了自己的任務:襲擊德軍在加萊的指揮部、通信中樞、岸炮以及供電系統,配合盟軍的登陸。蓋司太保對這些口供的真實度深信不疑,因為這些口供大多是在多次刑訊逼供之後才得到的,從而得出盟軍將在加萊登陸的結論。實際上,告密者德里古是根據倫敦監督處的絕密指令以此方法獲取蓋司太保的信任,從而打入德國情報機關。而蓋司太保怎麼也想像不到,英國情報機關會無恥到這樣地步,用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武器裝備和數十名忠貞部屬的生命為代價,只為了提供一條假情報。完全可以說,這些人才是諾曼底登陸中最可歌可泣的無名英雄,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成千上萬盟軍士兵和被佔領各國人民的生命,他們中絕大多數都被蓋司太保處決或送入死亡集中營,德里古則被法國的抵抗運動以內奸的罪名處死。戰爭還未結束,英國情報部門就派出專人去尋找這些人的下落,並為他們中的一些人追授勛章,以表彰他們在異常危險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非凡勇氣和英雄氣概。時至今日,這段歷史仍是英美諱莫如深。
此外法國的抵抗組織也充當了重要角色。在6月6日登陸時,BBC廣播電台向諾曼底地區的抵抗組織播發了大量暗語指示,要求他們破壞鐵路、公路、橋梁、通信線路,協助配合盟軍的登陸。而在6月9日,諾曼底的激烈戰斗正處在關鍵時刻,BBC又向法國加萊、比利時、荷蘭的抵抗組織播發大量暗語指示,要求他們按預定計劃,襲擊交通線、德軍指揮通信中樞,配合即將開始的加萊登陸。由於德國情報部門已破獲了一些抵抗組織,明白暗語指示的含義,據此向駐加萊的部隊發出登陸在即的警報。
當6月6日登陸打響後,比萬的戰略欺騙又進入新的階段,製造盟軍即將在加萊登陸的假象。盟國各國政府首腦在發表關於諾曼底登陸的聲明中,都有比萬精心策劃的內容,字里行間都隱隱約約暗示著還會有另一場更大的勝利。只有自由法國的領袖戴高樂抑制不住激動,拋開了比萬的講話稿,發表了一番激昂的講話。不料,這些正正反反真真假假的講話,倒又把德軍統帥部弄糊塗了。
比萬的戰略欺騙可以說是令人嘆服,但是如果不能作好保密工作,泄露了真情,那麼不但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毫無作用,更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英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保密措施,代號為「頑固者程序」。
首先,為防止德意從愛爾蘭獲得情報,英美迫使愛爾蘭關閉了德、意駐愛使館,並沒收其無線電設備。1944年2月9日起,英國中斷同愛爾蘭的一切民間交往。3月17日,又進一步宣布封鎖愛爾蘭,攔截所有未經許可離開愛爾蘭的飛機、艦艇。
其次,為防止駐英國的外交人員獲取情報,於4月17日起英國宣布暫時取消外交特權,禁止外交人員在英國的旅行和出入英國;禁止使用外交郵件;禁止外交使館使用電台與本國聯絡,如有緊急事件,只能使用英國提供的電台和報務員;對各國外交使館實行全面警戒。
再次,對民間新聞報道實行嚴格的新聞檢查,所有報道都必須經多道檢查才可登報。禁止記者向海外發報,禁止出口報紙雜志,以防德國從中獲取情報。5月25日起所有從英國發出的信件都被延期發出。除必要人員外,限制公民出入英國。
對參戰部隊的保密措施也前所未有,4月1日宣布登陸部隊集結的英格蘭南部沿海十英里為軍事禁區,4月6日起部隊取消休假,軍人和公務員的所有公文信函、電話均受到檢查。美軍人員被禁止擅自使用越洋電話、電報同美國本土聯絡。5月28日起所有登陸初期的參戰部隊均不得擅自離開由鐵絲網圍成並有憲兵檢查的營區。有關登陸計劃,始終限制在經過仔細甄選的軍官范圍里。D日(即登陸日的代號〉前七天,登陸日期及計劃下發到師級指揮官。D日前三天,登陸區地圖、海圖和其他敵情資料下發到營級指揮官。D日前二天,向各部隊下達作戰指令。同時有二千名情報人員對參戰部隊各級官兵實行嚴密監視、檢查。
盡管採取如此空前的保密措施,但泄密事件仍時有發生,幸虧補救及時,才未被德軍獲知真相。
1944年3月22日,美國芝加哥郵局工作人員未經許可擅自打開放有登陸作戰計劃的軍事郵包,有關人員立即受到聯邦調查局的審查和監視,最後查明僅是一件意外。
1944年4月18日,美國陸軍少將亨利·米勒在英國倫敦的一次酒會上聲稱盟軍將於6月上旬大舉進攻法國。隨即被解除職務,軍銜降為中校,並遣送回國。
1944年5月28日,十二份有關登陸作戰的絕密文件從英軍總參謀部的臨街窗戶中被風刮到街道上,散落到馬路上。這時候總參謀部里的每個人,從高級軍官到低級文員,都如臨大敵,飛奔而出,去尋找散落在街上的文件。可是只找回十一份,正當所有人焦慮不安時,有一個過路人將第十二份文件交給了值勤的哨兵。好一場虛驚。
那麼,盟軍耗盡心智的欺騙和保密措施到底收到多大效果?盟軍通過「超級機密」破譯德軍密碼,密切關注德軍反應。
當6月6日,諾曼底登陸打響後,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德元帥,對比萬的伎倆不屑一顧,憑著他敏銳的軍事嗅覺,立即判斷出這是盟軍的主攻。便向希特勒請求從各地抽調17個師實施反擊,獲得批准。6月9日盟軍發現駐波蘭的2個黨衛軍裝甲師和駐加萊的第15集團軍都開始向諾曼底移動,而且德軍更換密碼,使用一種新的盟軍沒有破譯的密碼。這一切令盟軍最高司令部和倫敦監督處感到不安,難道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嗎?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偶然事件,德軍在盟軍登陸的奧馬哈灘頭發現兩具美軍軍官的屍體,隨身攜帶來不及銷毀的美第5軍和第7軍在登陸中的所有作戰方案。當這份作戰方案交到德軍統帥部時,德軍西線情報處處長羅恩納少將覺得蹊蹺,不由想起在1943年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前,盟軍使用一具精心准備的屍體,攜帶假的撒丁島登陸計劃,裝作溺水身亡的樣子,順潮汐漂到西班牙海岸。德國獲得這份假作戰計劃後,將防守力量都調到撒丁島,從而大大削弱了在西西里的防禦,最終使盟軍乘虛攻佔了西西里。羅恩納認為這又是盟軍的拙劣把戲。再加上從「加寶」和「繁榮」抵抗小組等各方面獲得的情報,認為盟軍的真正主攻將會在加萊。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上將也同意這一觀點,兩人極力向希特勒說明諾曼底登陸僅僅是牽制性的佯攻,最終使希特勒在6月9日召開軍事會議重新討論反擊計劃。
6月10日,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上將趕到倫敦,和最高司令部、倫敦監督處的人員一起密切關注德軍動態。正討論是否要轟炸塞納河上所有橋梁,包括巴黎市內的橋梁,以阻止德軍的增援部隊。午夜時分,機要秘書送來「超級機密」剛收到的消息:希特勒命令第15集團軍返回加萊,西歐其他地區的德軍火速增援加萊。——所有的人都如釋重負,盡管諾曼底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但大家都清楚,登陸已經勝利在握了。最吃驚的就是比萬,他從來沒有想到「衛士計劃」會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英軍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元帥說:「既然希特勒是這樣的大傻瓜,我們怎麼會用這樣長的時間這樣大的精力才打敗他?」接著,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英國情報局局長孟席斯來到最高司令部,高度評價了「衛士計劃」的組織實施:在英國情報部門悠久的歷史中,這是登峰造極的成功!
這一切圍繞諾曼底登陸的戰略欺騙和保密計劃,成為保障登陸成功的護身符。正如丘吉爾所言:
「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要用謊言來保衛。」
❾ 二戰德國的空軍為什麼不敵盟軍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堪稱世界第一,配合裝甲集群,閃電戰所向無敵,1939年8月,德國空軍已擁有3750架作戰飛機,絕大部分是當時最新式的。
然而,在戰爭中期,由於美國的參戰,加上德國又深陷蘇聯泥潭,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到英國,盟軍的實力大增!而德國後勤資源難以運達,另外,德國的油料大多來自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的油田又多被轟炸,油料嚴重供應不足,再者,義大利軍隊內部大多數本來就無心參戰的只是被迫而為之。德國的空軍戰場太分散難以為繼,被盟軍各個擊破是必然的。
❿ 二戰期間如果德軍事先知道盟軍要在諾曼底登陸,他們的軍隊能不能守的住
盟軍進行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軍由於情報上的失誤,導致德軍不知道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所以將防守主力部隊調往了其他地方。如果德軍事先知道盟軍要在諾曼底登陸,筆者認為盟軍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在諾曼底實施登陸行動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兵力駐守在諾曼底海灘,但是即使是這樣,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還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成功進行了登陸。其次就是諾曼底登陸之前,盟軍派出了大量的傘兵部隊奪取了大量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是這是在德軍主力不在的情況下。最後就是在諾曼底登陸即將失敗的時候,美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的驅逐艦冒著觸礁的危險抵近海灘,用艦炮壓制了防守的德軍炮兵部隊,才讓整個盟軍部隊成功登陸。
最後就是美國和英國的海軍在諾曼底登陸中及時的救場才讓登陸行動順利進行。在登陸部隊被困在海灘上寸步難行的時候,正是這些驅逐艦冒著德軍岸防炮的炮火和擱淺的危險。接近海岸,用自身的艦炮對德軍陣地實施炮擊,才讓登陸部隊順利登上海岸,而且這還是在德軍在海灘上兵力不足,主力已經調走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