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嗎?
希特勒是戰爭的代名詞,他是許多國家都為之痛恨的一個人。希特勒在1914年發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級的戰爭共造成了一千多萬人死亡,兩千多萬人受傷。不及如此,希特勒在一戰失敗後,便秘密的重建軍隊,發展武器,預謀發動第二次戰爭。果不其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這次戰爭波及的范圍更大,死亡人數更多,但卻仍舊以失敗告終。德軍被聯軍打敗後,希特勒選擇了自殺,那在希特勒死時他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呢?德軍真的打不贏嗎?
綜上所述,希特勒在自殺之前,盡管知道自己還有四百萬的軍隊,但卻沒有再做抵抗,是因為他也知道自己是無法以一國之力對抗數個國家的。德國百姓由於多年戰亂,生產能力基本喪失,德國軍隊也產生了對和平的渴望,很多戰場上的德軍甚至主動投降反法西斯同盟。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再多的德軍也無濟於事。以上僅是筆者的觀點,歡迎您評論留言。
『貳』 二戰德軍失敗,是不是因為希特勒手下都不會打仗
不是的,當時德軍戰鬥力世界第一,無論從裝備質量還是軍人素質,都是世界No.1
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希特勒將戰線拉的過長,在沒有摧毀英國的情況下貿然攻打蘇聯,蘇聯拖垮了德國,而且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力量過於強大,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太低,對德國沒有什麼幫助,因此德國在歐洲被各國包圍,尤其美國參戰後,改變了整個戰場情況,諾曼底登陸標志著德軍由進攻轉為防禦,最後被蘇聯反攻,進而失敗。
純手打,望採納!
『叄』 1945年的德軍還有700萬士兵,為何沒有反抗
和平的願望已經深入人心此時,戰斗已經打到了德國本土,德國人民也飽受了戰爭帶來的疾苦,家園被戰火吞噬,整個歐洲大陸也已經滿目瘡痍,無論是德國軍官還是德國士兵都對和平十分的渴望,希特勒已經死了,繼續戰斗還有什麼意義呢,誰不嚮往和平,不想與家人團聚呢?
『肆』 德國投降時還擁有數百萬軍隊,為何德國沒有繼續抵抗呢
在蘇聯紅軍攻破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之後,根據希特勒遺囑,被任命為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海軍元帥鄧尼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1945年5月8日24:00,在柏林正式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隨後,各個戰線上的約400萬德軍向蘇聯、英國、美國投降,歐洲戰場以盟軍的勝利宣告結束。
成為戰爭廢墟的德國城市
而顯然,此時即使有冥頑不靈的德國人想繼續抵抗,也不過徒增德國人的傷亡而已,沒有充足後勤和精良的裝備,德國的抵抗不過是無謂的自殺,根本毫無意義,只會將德國進一步拉進亡國滅種的深淵。
『伍』 德國投降時,還有70萬精銳部隊,為何不調回柏林和蘇聯決戰
蘇軍對柏林展開了包圍,兩天後,柏林已經三面被圍,留給希特勒的時間不多了。此時希特勒的部屬紛紛勸說他離開柏林,到南部繼續領導德國,希特勒已經意識到,柏林根本守不住,柏林周圍都是大平原,守軍沒有任何地理優勢,即使多堅持一個月,也只是白白損失70萬人,對德國也沒有任何實際幫助。
德軍上下都已經失去了勝利的信心。比如希特勒曾下令實行焦土政策,但施佩爾等德軍將領並沒有遵守。雖然這些失去信心的將領確實是正確的,德國已經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了,但假如他們真的團結一致按照希特勒的要求,依託德國南部的山地地形,至少可以把戰爭拖的更久。
『陸』 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德軍為什麼不進攻
當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德軍空軍卻在進攻。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而且不能完全歸結為他一人的責任。
首先是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為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實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敦刻爾克地勢遍地沼澤和低窪,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德軍總司令部曾計劃由b集團軍群統一完成最後包圍的作戰。其次聯軍零碎的反擊雖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使步兵部隊落後很遠。希特勒在走訪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後,認為有必要讓突前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阻擋敵軍突圍。同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保證空軍可以擔當消滅包圍圈中聯軍的任務。另一個可能也被認為是促成希特勒下達命令的原因,擔心裝甲部隊受困於敦克爾克外圍的河道縱橫的地帶陷入陣地戰,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與英國媾和。包括前線裝甲部隊指揮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應該繼續前進。
這個命令執行的結果是,英法聯軍在當面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壓迫下向敦刻爾克撤退,而截斷他們退路的a集團軍群距離敦刻爾克更近,卻在敦刻爾克以西的運河地區停止進攻,並沒有集結兵力沿著海岸包抄,這給了英法聯軍一個機會。現在聯軍在為生存而戰斗,加強了敦刻爾克接近地的防禦陣地。雖然5月27日德軍裝甲部隊為阻止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而恢復攻勢,但他們面臨敵人有組織的防線而無法突破。英法聯軍成功地延遲了德軍進攻,並且為部隊撤離敦刻爾克贏得更多時間。
『柒』 二戰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因為德軍兩線作戰的戰略方針拖垮了德國經濟使其物質裝備供應不足,再加上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讓蘇軍信心大增,斯大林開始舉全國之力圍剿德軍,所以德軍陷入被動,節節敗退。
『捌』 德國軍隊為何沒有打敗蘇軍呢
一、德國並非敗給了蘇聯,而是敗給了盟國。二戰並非蘇德的戰爭,而是德國為首軸心國和英美蘇中等幾十個盟國的較量。作為軸心國的老大,德國一個國家硬扛美國、英國、蘇聯三大世界頂級強國的圍攻,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世界。美國出錢出武器,英國出礦出資源,蘇聯出兵出人力,三打一還花了四年才把德國打趴下,德國之強大可見一斑。
二戰中,雖然蘇聯頂著德國大部分陸軍,但德國真正輸在了英美的戰略轟炸和海量的資源供給,英美的轟炸摧毀了德國70%以上的工業產能和礦場,英美牽制了德國40%的陸軍、60%的空軍、100%的海軍。蘇聯能扛住德國也離不開美英的支援,沒有美英的武器和物資,蘇聯連1942年的冬天都撐不過。
二、蘇聯擁有龐大的戰略縱深,遼闊的國土面積讓德國的閃電戰效果大打折扣。漫長的戰線和泥濘的道路造成德國後勤補給困難,遼闊的國土讓德國不得不分兵駐守分散了戰斗兵員。蘇聯利用國土縱深將德國拖入了戰爭的泥潭。
事實上,想打贏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歐洲、亞洲、中亞、西亞全線作戰,讓蘇聯首尾不能相顧,日本沒有參加對蘇作戰是一個遺憾。
三、蘇聯擁有強大的工業和有效的動員體制。作為歐洲第一工業國,蘇聯強大的工業是蘇聯能扛住德國進攻的重要因素,而蘇聯的集權體制又將蘇聯的人力資源優勢全部壓榨出來,喝伏特加的俄國人本就彪悍,加上機槍的逼迫,個個悍不畏死,連女人都上了戰場,德國想贏蘇聯真不容易。
四、蘇聯惡劣的天氣和糟糕的地形。蘇聯的嚴寒和泥濘的道路可以說是德軍最大的敵人。由於義大利拖了後腿,致使德國進攻蘇聯推遲了一個月,直接導致德國遭遇了蘇聯的嚴寒,嚴寒使得德軍後勤跟不上、傷亡慘重、戰鬥力銳減,最終輸掉了莫斯科戰爭,讓蘇聯獲得了喘息之機。
五、德國低估了蘇聯,德國又出現了戰略失誤。由於德國低估了蘇聯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決心,也沒有料到美國的插足,所以非常草率的就進攻了蘇聯。1942年德國和蘇聯打的白熱化時,德國仍然在實行悠閑的八小時工作制,有的軍人還在休假,直到兩年後才進行了戰爭的總動員。假如德國開始就出全力,蘇聯恐怕會被一波推。
『玖』 為什麼納粹德國軍隊戰無不勝,特別是陸軍,
當時德國的經濟實力在歐洲是最強的,他的軍隊自然是裝備精亮,而且一開始他用的是閃電戰術,以快取勝。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所以表面上是橫掃歐洲
『拾』 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為什麼不開展游擊戰
游擊戰是在特有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出來並發展的,把游擊戰作為戰略戰爭的創造者是毛澤東。
開展游擊戰有以下幾個被動條件和主動條件:
一、被動條件:1、裝備和人員素質十分落後,基本無法同敵人展開正面甚至是伏擊性質的戰爭。2、敵人展開了較大規模的快速的作戰,使得我方失去了賴以進攻或者防禦的重要要塞、基地、兵站、交通樞紐。不得不利用天然條件進行抵抗。
二、主動條件:1、我方人員需要在我方土地上展開游擊戰,以有力的山地、叢林、沙漠、水網為防禦。2、必須在足夠廣袤的土地上展開游擊戰,以大的穿插、迂迴來彌補物質方面的劣勢,這點是東方人天生具有的作戰精神,比如蒙古人和東斯拉夫人。3、我方必須以我方的人民為基礎,從人民哪裡去的精神支持,和物質援助。4、必須有適合游擊作戰的方法武器。
上邊列的只是條件性的,游擊戰是毛澤東在二戰受侵略被佔領國家的背景情況下,創造性的發揮了游擊戰的戰爭作用,將其提升至戰略地位上,就算當時德國有能用游擊戰的條件,他們一不一定認可這個戰爭方法。
德國在二戰後期,不具備以上游擊戰的任何條件,其戰略縱深被蘇聯紅軍大大的壓縮,無法在狹窄的地帶展開運動戰,蘇聯是鐵流作戰,基本分割了德國。德國不具備打游擊戰的精神旗幟,如果敗退的德軍打游擊戰,那麼他們會變成人人喊打的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