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對策
1、原因之一:沉重戰爭賠款,導致德國經濟不堪重負。
一戰結束時,英國和法國均欠下美國多達40多億美元的戰爭債務。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提議取消協約國之間所有的戰爭債務,他認為這對世界的繁榮至關重要。
但是,此時的美國政府卻固執於短視的經濟利益,堅持讓協約國償還戰爭債務。鑒於美國的立場,英法兩國只好寄希望於從戰敗的德國那裡獲得高額的戰爭賠款來償還戰爭債務。
1921年,賠款委員會公布了德國賠款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相當於350億美元的黃金。
2、魯爾危機重創德國經濟,是德國通脹的直接導火索。
1922年底,賠款委員會宣布,德國沒有按時交付煤和原木,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於1923年1月開進了德國魯爾工業區,魯爾危機重創德國經濟。
德國政府為了支持魯爾區的工人罷工,印發越來越多的紙幣。1923年底,德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馬克變得一文不值。
(1)德國怎麼控制通貨膨脹擴展閱讀
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
德國流通的貨幣「馬克」(全稱是「紙馬克」Papiermark)從1914年到1923年的貶值情況。
第一列是1金馬克(金馬克Goldmark是德國1873年到1914年使用的貨幣)兌換馬克的數量,從1914年引入新版馬克代替金馬克時候的1:1,到1923年11月初已經變成1:100,000,000,000(一千億)。
第三列是寄一次信件需要多少馬克。1918年初只需要0.15馬克,到了1923年寄信就得花一億馬克。最後一列則是美元對馬克的匯率。
1914年1美元等於4.2馬克,但1923年馬克已經貶值到了1美元等於420,000,000,000馬克(4200億)。
這些數字後面有多少個零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馬克已經貶值的如同廢紙。而且確實,這些紙幣真的被當做廢紙使用了。
家裡生火取暖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木材還便宜,注意下圖這個人燒的可是一億馬克面額的鈔票:
小孩子們也不用買玩具了,直接可以拿一捆一捆的鈔票壘房子;
普通民眾的生活,對整個國民經濟更是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先看一下股票市場,政府印鈔票通常會推高股票指數。德國股票指數在1917年剛剛超過100點,到了1923年直接超過了10萬億點。
而勞動力市場同樣產生了較大波動。下面這張圖是德國勃蘭登堡州地區的就業人數(不過缺少數量單位),藍色是原始數據,橙色是剔除了季節影響的數據。
從20年代末開始就業率出現下滑,到了1932年跌落到了谷底。雖然這一數據是惡性通脹發生之後,但我想就業率的下滑與通脹導致的經濟崩潰存在緊密聯系。
到了1923年,德國政府終於想出了辦法暫時緩解了這場惡性通貨膨脹。主要的措施是發行新貨幣,代替舊版馬克,匯率為一個新貨幣單位等於一萬億老版馬克。
同時政府控制貨幣發行量。此外經過與一戰戰勝國的協商,德國的戰爭賠款得到削減。
其實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德國的戰爭賠款並不是以德國市面上的馬克來償還的,所以通貨膨脹並不會導致賠償款的貶值,但是一個經濟臨近崩潰的德國對於戰勝國來說終究不是什麼好事,在這一點上政治家的覺悟要遠遠低於凱恩斯。
不過歐洲政治家的反應還是太遲了,這場經濟危機讓魏瑪共和國元氣大傷,人民群眾的不滿和失望情緒到達極點。
惡性通貨膨脹最大的受害者當屬德國的廣大民眾,他們苦心積累的馬克變得一文不值,財富直接歸零。民眾最失望的時刻,也正是新的政治勢力野蠻生長的好時機,這次登上歷史舞台的就是納粹。
在魏瑪共和國後期的30年代初,納粹黨迎來了擴張的黃金期,他們告訴人們,納粹黨會讓德國的經濟重新復甦,會讓人們重新得到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30年代初也正是就業率的最低谷,納粹黨的這套宣傳十分有號召力,而且不要忘了,納粹黨的全稱可是「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SDAP),僅僅這個名字就對勞苦大眾有足夠的吸引力了。
果然,在1933年,納粹黨通過選舉上台執政,德國開始了一個更加黑暗的時期。而當初協約國企圖通過《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的計劃徹底落空,反而迎來了另一場規模更大的世界大戰。凱恩斯一語成讖。
雖然我們不能簡單的把納粹上台歸因於這場經濟危機,但這次惡性通脹對於納粹的崛起多多少少起到了助推作用。
此外,這次惡性通脹的另一個更加長遠的影響是,德國人自此之後對國家的貨幣政策慎之又慎,因為那次通脹的惡果實在是太過刻骨銘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中央銀行」、「保持幣值穩定」作為核心准則被刻在了德國經濟體系當中,政府絕對不允許利用貨幣政策濫印鈔票來刺激經濟,德國聯邦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擁有獨立的地位。
後來到了世紀之交的20世紀末,歐盟建立起統一的貨幣市場,引入歐元並建立了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央行就是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模式建立的,在之後的數年時間里都堅持絕對的獨立性。
B. 德國8月通脹率回升至近50年高位,這將給當地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德國8月的通貨膨脹達到近50年最高位,所以說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通貨膨脹它是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但是通貨膨脹率一般不超過5%,這是理想的經濟狀態。實際上大部分國家做不到,不過能控制在10%以內就沒有太大問題。
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十分惡劣,因為通貨膨脹了,大家錢的購買力下降,了同樣的可支配收入,大家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經濟就循環不起來,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資金沒有辦法回籠,它就沒有辦法進行下一環節的生產。消費也不行,投資也不行,那經濟怎麼可能起來呢?因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就是消費投資,出口這個國家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出口也好不到哪去。
C. 德國上千人集會,抗議通貨膨脹和能源價上漲,新能源危機該如何度過呢
很簡單的道理,能源危機何時渡過要取決於國家對俄烏戰場的態度。畢竟國家的政策失誤,會導致國內出現嚴重的能源危機。
人員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以及民眾的生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對於絕大部分國家而言,國家內部是無法真正生產以及獲取足夠的能源。只能夠選擇通過進口的方式,來滿足民眾的基本生活。因此歐洲部分國家都是採取進口的方式來獲取的,比如從歐洲以及中東地區。
根據外國媒體報道,德國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遊行示威活動。參與此次遊行示威的人數達到了上千人,要求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問題。其實不單單只有德國,法國以及西班牙等歐洲其他國家都出現了類似的遊行示威活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能源危機,畢竟是能源危機造成的通貨膨脹。歐洲地區民眾的生活壓力大大增加,物價水平正在飛速上漲當中。
D. 德國一戰後的通貨膨脹問題是怎麼解決
希特勒的上台時間,是在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的末期,希特勒採取了國家凱恩斯主義,以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發展軍工,帶動債券和貨幣發行,造成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國失業率從高於30%下降到幾乎為0,GDP總值增長超過100%,同時完成了德國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樣的凱恩斯主義是血腥的,因為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必須由足夠的消費來帶動,但是消費沒有起來,就只有依靠戰爭來消費了。希特勒的國家財政政策不僅僅是發展軍工,也有其他的投資,比如進行社會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資助科學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設就是在一戰以後的德國,建設的目的是讓德國兩線作戰時可以一天之內把軍隊從西線調往東線。但是平時,這個高速公路網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在汽車工業剛剛興起的20世紀30年代,這也是帶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消費的根本保證。
E. 德國通貨膨脹時個人採取的措施
一國央行應該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貨膨脹。可以採取提高基準利率,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來抑制經濟過熱;同時還可以採取公開市場操作業務來回籠貨幣,例如買賣有價證券,發行央票等。企業可以採取在期貨市場上做套期保值業務來規避風險。個人可以投資於黃金,古董及有價證券,來規避通脹風險,更好的學會投資理財,無論通脹還是通縮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取財之道。
F. 1923年德國通貨膨脹超發的貨幣是如何處理的,德國經濟又是如何回到正常狀態
呵呵,貨幣戰爭只不過是一部小說,故事情節只能娛樂一下的,不能當真。
1923年德國超級通脹的根源在於巨額的戰爭賠款,所以解決之道在於有人擔保償還借款。
1924年,以美國銀行的查爾斯.道威斯為首的委員會推出了「道威斯計劃」,1924—1928年內總計8億美元貸款流向德國,幫助它償還凡爾賽條約的賠款,利息收益直接投資於德國市場。同時,國聯調停法、比兩國撤軍,接管魯爾工業區。沙赫特用國家銀行黃金儲備為基礎的新馬克,以1∶30億的懸殊比率兌換舊馬克,到1924年8月這個過程基本完成,馬克匯率開始在國際市場上穩定下來,國際投機者逐漸停止了對它的攻擊。折磨德國的漫長通貨膨脹結束了。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15488_72253.html
G. 20年代德國的通貨膨脹很嚴重,最嚴重的時候出現了什麼現象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通貨膨脹,而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則是1923年德國爆發的經濟危機。這次的危機讓德國處於一個相當危險的狀況,物價瘋漲,人們的工作機會不斷減少,政府信譽受損嚴重。
三、解決的辦法德國政府應對通脹也採取了系列的措施,在國際上與協約國重新談判,減持戰爭賠款。當然,德國國內也進一步縮緊收支,增加結稅收來控制經濟平衡。1924年,德國發行新馬克取代舊馬克,通過多種手段德國政府結束了國內的通脹問題,然而德國政府的第三個策略卻導致了當時的中產階級們的不滿,這次的通脹事件導致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也為後來的德國走向納粹主義“埋”了惡果。
H. 歐洲貨幣危機時期聯邦德國中央銀行如何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
為了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聯邦德國中央銀行不得不採取提高利率的辦法,以便吸引馬克的存儲,想以此來減輕通脹的壓力。但在這樣做的同時,聯邦德國中央銀行在歐洲貨幣體系內的中流礎柱地位顯然不存在了。當一個相互聯系的群體失去足以使其保持平衡的依賴後,其原來的有序狀態必將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危機的發生。
I.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採用什麼財政政策抑制通貨膨脹
摘要 希特勒的上台時間,是在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的末期,希特勒採取了國家凱恩斯主義,以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發展軍工,帶動債券和貨幣發行,造成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國失業率從高於30%下降到幾乎為0,GDP總值增長超過100%,同時完成了德國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但是我要說的是這樣的凱恩斯主義是血腥的,因為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必須由足夠的消費來帶動,但是消費沒有起來,就只有依靠戰爭來消費了。希特勒的國家財政政策不僅僅是發展軍工,也有其他的投資,比如進行社會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資助科學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設就是在一戰以後的德國,建設的目的是讓德國兩線作戰時可以一天之內把軍隊從西線調往東線。但是平時,這個高速公路網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在汽車工業剛剛興起的20世紀30年代,這也是帶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消費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