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嘉誠成功的簡要事跡
李嘉誠,廣東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洲市一個貧窮家庭,父親為教師。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有一天,他翻閱英文版《塑膠》雜志,看到一則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說義大利某家塑膠公司設計出一種塑膠花,即將投放歐美市場。李嘉誠立刻意識到,戰後經濟復甦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將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膠花價格低廉,美觀大方,正合時宜,於是決意投產。
他的塑膠花產品很快打入香港和東南亞市場。同年年底,歐美市場對塑膠花的需求愈來愈大,「長江」的訂單以倍數增長。直到1964年,前後7年時間,李嘉誠已賺得數千萬港員的利潤;而「長江」更成為世界上最大塑膠花生產基地,李嘉誠也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美譽。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3年,李嘉誠與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靜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則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創辦長江置業有限公司,翌年改組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地產事業上大展拳腳,並在後來多次石油危機和經濟蕭條的時期,趁樓價下滑,運用人退我進、人棄我取的戰略入貨,結果在樓市大升時獲得巨利,使手上的資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企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他經過仔細研究後,決定採取不動聲色、出其不意的戰術,派人分散大量暗購九龍倉股票,使九龍倉的股價在短短幾個月內有原來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龍倉集團感到大勢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購行動,在市面上大量購入散戶持有的九倉股票。無奈資金有限,最後不得不向匯豐銀行求助,而匯豐銀行與李嘉誠合作多時,雙方關系良好,這使李嘉誠有點為難。
其時,資金雄厚的華資財團主席包玉剛,亦正在爭奪九龍倉。李嘉誠見好就收,主動將持有的1000萬九倉轉讓給他,從中獲利5900萬港員。李嘉誠這一仗,可謂一箭雙雕,既避免了與關系密切的匯豐銀行有正面沖突,又使包玉剛領導的華資財團可順利取得九倉控制權。
包玉剛識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的股票,轉讓給李嘉誠,為他後來入主「和黃」伏下一著。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這次採用的戰術,不單是攻其不備,更是迂迴包圍。他指揮手下,以極快速度暗中低價收購「和黃」,很快便持有該公司70%的股票。當「和黃」董事局主席祁德豪發覺李嘉誠的舉動時,雖然急忙組織英籍大股東進行反攻,但為時已晚,李嘉誠已多得先機,加上匯豐銀行的幫助,終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納「和黃」.至1980年,李嘉誠已擁有超過40%的「和黃」股權。如手到拿來般,順利登上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的寶座。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跡;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當時,並沒有人追問當中關鍵性的一役,是匯豐銀行為何願意將手上的和黃股票賣給李嘉誠。此中的原因,直到1998年李嘉誠才說出。原來,當年匯豐極為欣賞李嘉誠的管理方法,認為由他帶領和黃,必定會發展得更好,所以願意相助。結果亦證明,和黃在李嘉誠手上,不出幾年,已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公司,晉級世界數一數二的跨國企業。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誠已開展了海外投資,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擴大有關的投資比重,進行企業全球性戰略。分別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新加坡,設立根據地。業績一年比一年好,還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為香港的首富,並且一直保持著這個領導地位。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上榜的華裔人士只有3名,且全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李嘉誠並被評為全球最有錢的華裔富商。
由美國《商業周刊》編輯部180餘位資深編輯及其全球各地24位記者評選的「2000年度25位最佳經理人」,李嘉誠成為全球惟一入選的華人企業家,名列第11位。
2003年7月16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富人榜」.中國香港的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排名榜單第五名。
他響應中央政府科教興國的號召,捐巨資同教育部合作
Ⅱ 歷史上大蕭條為什麼會導致戰爭
經濟和戰爭之間是存在著緊密聯系,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1929年至1933年爆發於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嚴重沖擊,英國,德國產生了數百萬的失業人口,讓本來就面臨嚴重通貨膨脹的德國經濟,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上台,間接的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上的敘述是大蕭條和二戰表面的聯系,事實上,經濟危機爆發,間接導致戰爭爆發一直都是有內在聯系的,經濟發展的過程和人類歷史的發展相似,都是在不斷的循環往復發展中,鮮有例外。
而大蕭條發生後,財富迅速通過房地產,股市等行業蒸發,政府本身也沒錢,又不能大量增發貨幣,就只能通過舉債等方式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債務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對外戰爭,既能獲得投資市場,掠奪資源,又能轉移內部矛盾,也就讓著兩件本來不相關的事情,產生了必然的聯系。
Ⅲ 有那種創業艱難的名人例子的文章么.
一、《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跡;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二、《李開復自述高中第一次創業經歷》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並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最後,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 of 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於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傑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三、《被拒絕了1009次的肯德基創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可最受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制的炸雞贊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後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製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並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才有人終於同意採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神槍手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於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你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並堅持不懈,那麼很快你就會超過大多數人。記住,是你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達到一個目標,就一定會有辦法取得成功。
四、《比爾·蓋茨放棄哈弗創立微軟》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 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五、《霍英東的創業故事》
在港台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英東終於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
由於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並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闆也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於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並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於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
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採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築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六、《從小事做起的王永慶》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七、《騰訊五兄弟的創業故事》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首席執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面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八、《鄭裕彤的創業故事》
首創製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闆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伙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鄭裕彤從雜役干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准備停當後,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夥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闆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後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此後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於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並痴迷似的鑽進了行當。
後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庄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於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後,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後50餘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於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並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為:「在商場上『守業』就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製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製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為「周大福」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幾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台階後,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把目光轉向鑽石業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珠寶大王」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後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鑽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鑽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鑽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並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並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鑽石進口商,每年的鑽石入口量約佔全港的30%。
鄭裕彤先生今年76歲,翻開「周大福」的創業史,每一頁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奮斗足跡:60年代初,一手握著黃金,一手伸向鑽石,叱吒風雲於急風暴雨刺刀見紅的商場上,穩操勝券。70年代,興建香港新世界中心,這痤恢宏的大廈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築。80年代。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築之最。90年代,率先大舉進軍祖國內地,投資祖國的建設事業。此外,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團,收購美國Stouffer集團海外28間酒店和歐洲penta集團9間酒店。
十、《馬雲的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葯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雲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後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雲手裡,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Ⅳ 想問下你們都是從哪租的房子有在廣發租房租的嗎
住建部長王蒙徽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高調宣布,要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下決心下力氣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
中央部委發聲定調「全民住有所居」,屬實振奮人心,尤其對於青年人來說。因為這等同於是給數以萬計的民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此外,基於官方關鍵時刻的發聲,我們更徹底認清了一個現實:房地產誕生之初就被定義為是解決億萬民眾居住問題的民生產業,因此不管外界賦予它怎樣的投資價值屬性,到最後我們都堅信房地產會回歸到居住本源。
不過話說回來,「努力實現全民住有所居」,並不像說說那麼簡單。根據有關調查顯示,截止到7月底,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高達10700元/平,而全國平均房價超過2萬元/平的城市有22個。這意味著,就算是購買100平米平均價的房子,購房者最起碼也要准備40萬元現金,這還不包括未來30年每月近4500元的銀行貸款。而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27540元,扣除掉開支,剩餘僅萬元出頭。以此計算,一個普通人靠工資收入買房,可能至少要拚命工作30年才能攢夠首付款,即使是一家三口一起努力,在房價不漲的前提下,也需要至少10年。
基於以上事實,想要實現「全民住有所居」顯然不能靠買房,因為一方面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房價處在高位,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已經嚴重與居民工資收入脫鉤,換言之絕大多數居民的自身購買力承受不起現在的高房價;另一方面,靠行政手段調控短時期內也不可能把房價降低到絕大多數人買得起的地步。因為短時期房價大幅下跌,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拋售潮來臨、斷供潮來臨、開發商資不抵債扎堆破產、銀行壞賬爛賬一堆同樣可能迎來破產等。
事實上,資料也顯示,現在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租不好房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既然無法通過人人買得起商品房實現「住有所居」,那麼只有靠保障房和租賃住房。也就是國際意義上的「新加坡+德國」模式。
國家層面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是非常明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簡單來說就是,讓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租賃的歸租賃——買得起別墅、洋房的就通過商品房市場來改善居住條件,錢不夠,但同時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共有產權房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城市低收入工作群體,也要通過租賃市場來改善居住條件。
當然,當前時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租賃市場的問題,畢竟全國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把租房當作解決居住的第一方式,而且截止到2020年末,全國租房群體規模已經高達2.1億之多。毫不誇張地說,未來租房將成為絕大多數大中城市解決居住問題的主流方式,尤其是人口凈流入的重點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更需要通過規范租賃市場來解決。
事實上,從2019年起,國家就沒少在租賃市場上下功夫。2019年12月份,住建部、發改委等6部門發布《整頓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租賃住房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規范租賃市場,「意見」文件提出了6大要求:1、嚴格登記備案管理;2、真實發布房源信息;3、落實網路平台責任;4、動態監管房源發布;5、規范住房租賃合同和服務收費;6、保障租賃房屋安全;
2020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被提出。對於租賃市場的發展,會議上也給出了工作計劃:第一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長租房、租購同權等政策的制定與落實;第二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比如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再比如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第三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2021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再次明確要求,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合理調控租金水平。文件特別提到,要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
其結果就是,短短一年時間,全國18個城市累計提供租賃住房相關用地521宗,可供建築面積0.26億平米,換算成50平米的房子就是53萬套。此外,根據2020年的增幅計算,2021年將新增租賃住房約70萬套,且則未來3-5年內,可確定的新建潛在供應合計為122.5萬套。
更重要的是,2021年4月28日,「六部門發文規范住房租賃經營行為」明確要求,從事住房租賃經營的企業和轉租10套(間)的自然人,應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單次收取租金的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且單次收取押金超1個月的,應該在銀行開個監管賬戶,去住建局備案並定期公示。毫無疑問,住建部要求租賃企業務必將「租金納入監管賬戶」,意在重點整頓長租公寓、房產中介以及一些自然人性質的「二房東」。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宏觀上的政策,作為個體而言,很難看到具體的影響和效果。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國家在租賃住房方面出台的跟每一個租客都密切相關的租房「新禁令」法規——2020年10月份,住建部發布了《住房租賃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求,4類房子不得出租:1、不符合住房建築、消防等方面的標准和要求,不具備供水、供電等必要的生活條件的房子;2、不符合國家室內裝修有關標准,危及承租人的人身健康的房子;3、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出租用於居住;4、其它諸如違建未取得產權證書、被司法機關查封、其他房屋共有人不同意出租、被抵押以及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等房子。
彼時我們就說過,徵求意見稿發布後,將很快會有城市以「地方性立法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果不其然,2021年8月24日,北京就第一個發布了《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徵求意見稿),徵集時間:2021-08-24至2021-09-23。對此,海外網發表評論文章稱,北京市擬以地方性立法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表明地方政府更加重視通過住房租賃解決廣大群眾的住有所居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聊兩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第一、《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什麼時候會正式實施?第二、該「條例」到底有哪些亮點?
首先,按照以往經驗,地方立法程序的周期一般為6-10個月,這意味著,最快到明年2月份,最晚到明年6月份,該租賃條例就會正式實施。需要指明的是,北京市推出首部地方版住房租賃條例的徵求意見稿,對於需要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人口凈流入大城市而言,具有風向標意義。換句話說,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城市緊跟北京步伐,即地方性立法或將是大勢所趨。從時間上來看,明年起,租房「新禁令」會正式實施;
房東租客注意:租房「新禁令」來了,明年起,4類房子或不得出租
其次,從徵求意見稿內容可以看出,新規有多處「亮點」:一是租賃市場調控納入房地產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於,如果有需要,可以採取「租金指導價」等手段來保持租金市場的平穩健康——第六十條規定:住房租金快速上漲時,住房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可以採取限制住房租賃企業經營房源的租金漲幅、查處哄抬租金行為等措施,調控住房租賃市場。必要時可以實行傭金或租金指導價;
二是將租金和押金納入監管,很好地保護了租客的切身利益——住房租賃企業向承租人單次收取租金的數額一般不得超過3個月租金總和,超過的,收取的租金應當納入監管;住房租賃企業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數額不得超過1個月租金,並按規定通過第三方專用賬戶託管;
三是設置了「新禁令」,明確4類房產不得出租,而且明確對於違反條例者將進行「嚴懲」——出租人為個人的,可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出租人為單位的,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一、屬於違法建設的房子,不得出租。違法建設的房子為什麼不能出租?原因很簡單,根據法律規定,租賃房屋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出租人與承租人簽訂的租賃合同無效。違法建設的房子出租人實際上並非租賃房屋真正的所有權人,因此無法與出租人簽訂真實有效的租賃合同。不準這類房子出租,本質上是保護租客的權益;
二、經鑒定為危房的房子,不得出租。危房的鑒定雖然需要專業機構給出鑒定報告,但是作為租客來說,還是要有最起碼的判斷,畢竟房屋的結構、質量、安全等是肉眼可見的,為了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一定要在租房時,對房屋進行完整的監查;
三 、室內裝修空氣質量不符合有關標准規范的房子,不得出租。坦白說,室內裝修空氣質量一般情況指的是甲醛、苯超標。比如室內環境污染物甲醛含量要 ≤0.08mg/m3;苯含量要≤0.09mg/m3;氨含量要≤0.20mg/m3。這一條規定單獨列出,體現了立法者對租客身心健康的重視,同時也體現了立法者與時俱進的精神。所以不管是租客還是房東都一定要務必留意,因為一旦不符合標準的房子出租了,很可能會危及租客人身健康,租客如果遭殃,房東也休想逃脫責任;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比如住宅的起居室、廚房、衛生間、陽台、儲藏室等不得單獨出租用於居住。毫無疑問這一條是把矛頭對准了一二線城市打隔斷的群租房,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二房東」模式的精裝修長租房,也順帶被打擊了。而非居住空間不得出租,基本就代表了重裝修模式將不可能再存在。
綜上所述,租房「新禁令」下,作為房東一定要特別留意這4類房子不得出租,更不能輕易去挑戰底線,否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一方面,新禁令明確,違規者將面臨一定數額的處罰;另一方面,對危害承租人健康,情節嚴重的行為,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作為租客同樣需要格外注意,4類房子不能再承租了。對於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房子,租客如果貪便宜承租,輕則可能蒙受經濟損失,重則就可能危及自身的身體健康了。尤其是承租甲醛超標的房子,長期居住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膚和消化道的癌症。
總結:住建部明確未來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可想而知,接下來對於租賃市場的規范整頓將開啟新一輪的大動作。這事關全國2億租客的切身利益,稱得上是實打實的惠民政策。
不過,也有人擔心,「新禁令」明確禁止4類房子出租,會導致房屋租金上漲。在我們看來,這種情況確實會發生,尤其是大城市租賃需求旺盛的繁華板塊,新規真的可能導致市場上的供需更加不平衡,這也就給了房東漲房租的底氣。但是作為租客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新規也明確了,住房租金快速上漲時,相關部門可以調控租金,比如出台「租金指導價」措施等。值得一提的是,住建部已經發話了,房租年漲幅不得超5%。事實上,房租體現的是房屋的居住價值,相比購房可以選擇信貸等杠桿,租房者很難承受房租的上漲,換言之,如果房東惡意漲租,租客也可以選擇不租。
Ⅳ 經濟學!簡單的,100分!
1,聯儲提高利息,一般是用來抑制經濟過熱的。
產生的後果是信貸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下降,
這一階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會處於觀望期:等待物價下降
2,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則源於美國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聯儲在很長時期內實施了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國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間上漲了1.24倍。[1] 在低利率與房價持續上漲背景下,由於美國政府金融監管缺位,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過度發展。不過,上述繁榮建立在假定美國房地產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的脆弱基礎上。 當美聯儲在通貨膨脹壓力下從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後,房地產價格從2006年6月起開始下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繁榮的基礎不復存在。2007年8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對沖基金停止贖回,引發投資者撤資行為,從而觸發了流動性危機。這被視為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的標志。2008年2月,英國北岩銀行被英國政府國有化,這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第一家被國有化的金融機構,也標志著次貸危機已經傳遞至歐洲。2008年3月,貝爾斯登申請破產倒閉,在美聯儲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購。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的救援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強化了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 2008年9月是美國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的轉折點。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意味著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爆發系統性危機。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沒有實施救援。美國政府聽任雷曼兄弟破產倒閉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場關於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直接造成美國短期貨幣市場崩盤。由於短期貨幣市場是美國影子銀行體系最重要的融資來源,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美國投資銀行的覆滅變得不可逆轉。在雷曼兄弟破產的同一周內,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銀行收購,美國前兩大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上煊赫一時的五大投行集體消失。此外,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被美聯儲注資850億美元並實施國有化,這標志著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開始崩潰。在2008年9月,危機也由美國金融市場全面蔓延至歐洲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正式由國別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市場危機。
金融市場的危機也通過財富效應、信貸緊縮、切斷企業融資來源等渠道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2008年第2季度起,歐元區與日本經濟進入負增長;從2008年第3季度起,美國經濟進入負增長。三大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下半年集體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實現1.3%的負增長,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以來的首度萎縮。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萎縮3.8%,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也僅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種危機重疊發生:一是以花旗銀行、美洲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爆出巨額資產減記(不過09年第1季度財報顯示相關銀行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二是美國對沖基金行業從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規模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三是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仍在不斷下滑;四是中東歐國家很可能爆發因為外資抽逃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稱為「金融海嘯第二波」,以對應雷曼兄弟破產所引發的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不過,由於投資者預期已經顯著調低,目前已經很難有打破投資者預期的意外事件發生,金融市場重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仍處於深化與擴展的過程中。 以上我們簡要回顧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我們很難清晰劃分金融危機的發展階段,原因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危機往往交疊在一起。例如,房價下跌從2006年6月起延續至今(美國房價指數迄今為止已經下跌了30%[3]),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從2007年8月起延續至今,股市下跌從2007年10月起延續至今,實體經濟衰退從2008年第3季度起延續至今。因此,我們只能用標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機構破產)的發生來大致描述金融危機的演進。
二、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要判斷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就離不開對美國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與評價。下面我們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個層面來分析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表1總結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出台的財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億美元的減稅、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奧巴馬政府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營的壞賬銀行等。簡單計算,美國政府財政救市方案的金額已經高達1.66萬億美元,約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幫助金融機構紓困的具體措施(包括注資、剝離問題資產、為金融機構負債提供擔保等),也包括提振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包括減稅和增加社會公共支出等)。現在要全面評價財政救市方案的效力為時尚早,但相關政策的出台至少緩解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下滑。 美國政府巨額財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後果,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飆升,以及為財政融資的壓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平均為4270億美元。根據奧巴馬政府的預算,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7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12%。發行國債是美國政府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圖1所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歷年的國債凈發行額與財政赤字水平大體相符,這表明美國政府主要用增發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自1996年以來,每年國債凈發行額均高於財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一直穩定在5000億美元左右,2008年則飆升至1.47萬億美元。市場預計,要為巨額財政赤字募集足夠資金,2009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將至少達到2萬億美元。 2008年年底美國國債市場未清償余額約為10.7萬億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萬億美元的國債發行,相當於市場上新增20%的供給。如果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增長跟不上國債供給的增長,美國政府必須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而這會壓低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外國投資者將遭受嚴重損失。[5] 然而現實情況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總體而言仍處於不斷下降趨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而3個月國債收益率低於0.20%。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主要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國際資本在危機時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應有關。一旦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配置風險資產,大量的資金將從美國國債市場撤出,這可能顯著推高國債市場收益率並壓低國債市場價值。 表2歸納了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的應對方案。美聯儲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降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一年半時間內,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過各種信貸創新機制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包括針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期限拍賣貸款(TAF)、針對交易商(投資銀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貸款(PDCF)、針對商業票據發行者的商業票據貸款(CPFF),以及針對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者的期限資產支持證券貸款(TALF);三是所謂的定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聯儲通過直接購買證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相關證券包括國債、機構債與MBS。 美聯儲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無論是反映短期貨幣市場融資成本的TED息差,還是美國居民中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與危機爆發初期相比都顯著下降。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也造成了兩個明顯後果:後果之一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斷上升。如圖2所示,從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總規模由900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2.2萬億美元左右。總資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通過各種創新機制提供的流動性貸款顯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機制以來,美聯儲流動性貸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萬億美元。自美聯儲實施定量寬松政策以來,美聯儲直接持有的證券數量也有所上升;後果之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超額准備金大幅飆升。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沒有發生變動,因此資產負債表總體規模的上升實際上意味著美聯儲負債的上升。如圖3所示,在美聯儲各項主要負債中,流通中現金的規模大致穩定在9000億美元左右,而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則由2008年9月初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億美元。 盡管美聯儲對金融機構流動性貸款的增加目前主要體現為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的增加,但這主要與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尚未結束、風險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貸現象有關。一旦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開始放貸,貨幣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內顯著上升,從而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一旦在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開始反彈後,美聯儲不能及時抽迴流動性,那麼美國很可能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可能大幅貶值。事實上,盡管美聯儲賬面上有大量證券,但其中國債數量有限,故而通過出售國債能夠收回的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創新信貸機制積累的其他種類債券很可能短期內無人問津,這意味著短期內美聯儲抽迴流動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內美國爆發通脹與美元貶值的可能性較大。
三、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
要准確預測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財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營壞賬銀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資者的參與,從而為壞賬銀行的運營提供足夠資金?美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何時結束?美國金融市場何時開始反彈?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何時結束,新興市場國家中央銀行是否會持續追捧美國國債?美元匯率是否以及何時會反轉?一旦市場反彈,美聯儲能否及時抽迴流動性,從而避免惡性通脹的爆發?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何時止跌反彈?
盡管我們尚不能對以上問題作出滿意回答,但我們相信,危機演進的某些中長期方向是比較確定的。以下我們將就全球金融市場、全球實體經濟增長與全球通貨膨脹狀況等方面作出預測。 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尚未見底。盡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高盛等金融機構的盈利狀況超出市場預期,但這些金融機構在2009年的業績可能有所反復。金融機構將會繼續披露壞賬,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仍會繼續,金融機構也會繼續尋求政府或私人部門的股權投資。如果大型商業銀行情況惡化,不排除美國政府進一步實施國有化的可能性。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並未顯著減弱,如果短期貨幣市場仍不能恢復正常運轉,則2009年春季可能出現對沖基金大面積解散清算的現象。隨著實體經濟增長前景的惡化,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爆發新的危機。歐洲金融機構對問題資產的披露遠沒有美國同行充分,這意味著歐洲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下行空間。[6] 一旦中東歐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在中東歐國家擁有大量信貸頭寸的西歐商業銀行將出現更多壞賬。然而,盡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場很難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系統性危機,這是因為投資者的預期已經顯著下調,很難發生打破投資者預期從而引發恐慌性拋售的惡性事件。我們預計,美國金融市場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觸底,逐步恢復正常的投融資功能。 實體經濟的恢復則要緩慢的多。從目前世界各國出台的救市方案來看,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進一步惡化。美國居民並沒有顯著壓縮消費,而中國居民並沒有顯著擴大消費,這意味著美國當前經常賬戶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7] 一旦實體經濟反彈、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也是如此。從短期來看,美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復正增長。但要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反彈將會晚於美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進口需求是否重新強勁。受4萬億人民幣投資方案(重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投資)與銀行信貸飆升刺激,中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強勁反彈。但由於居民消費持續疲弱、刺激投資可能進一步形成過剩產能、信貸飆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續疲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中期內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如果全球范圍內刺激政策運用不當,各國政府缺乏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魄力以及協調各國宏觀政策的遠見,整個世界經濟都可能呈現出W型走勢,即短期內顯著復甦,中期內不容樂觀。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通貨緊縮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當然,如果世界經濟重返通脹,其根源可能不在於全球需求的強勁復甦,而在於美元大幅貶值引發的全球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如前所述,我們很難說服自己,「直升飛機上的伯南克」能夠在市場反彈之際迅速抽迴流動性,因此當前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來通貨膨脹的種子。一旦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結束、機構投資者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銀行重新開始放貸,這意味著貨幣乘數短期內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礎貨幣沒有相應削減的情況下,這將加劇經濟體中的通脹壓力。隨著大量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並重新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美元可能大幅貶值,從而推動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伴隨著總需求的持續不振,我們就不能排除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
Ⅵ 著名人物成功創業的故事有哪些
一、《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跡;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二、《馬雲的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葯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雲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後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雲手裡,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Ⅶ 政府為什麼出台限購令你知道嗎
當鬱金香在市場上開始大肆拋售的時候,有些人肯定會想起,一株鬱金香花莖在巴黎賣到110盎司黃金的時刻。但荷蘭政府明顯不打算拯救這個構建於虛幻之上的繁榮,所以,宣布中止所有交易合同。最終,鬱金香泡沫使荷蘭經濟陷入了數年的癱瘓之中。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泡沫……如果我們想要泡沫,有個很簡單的辦法:搖晃啤酒瓶,然後打開蓋子,看吧,泡沫就出來了。搖晃這個動作,如果用在經濟行為里,或許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詞來形容:交易率。解釋一下的話,就是在規定時間里的交易次數占總存量的比率。也就是說,現在市場上有1000套房的存量,但只過去了1個小時,就成交了500套房。如果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只需要再多一個小時,市場上就沒有房了。交易率過大,結果只有一個:供不應求。問題是,房子的價格在這個過程中將會以幾何倍數上漲。而更麻煩的問題是,房子的價格上漲了,其它東西的價格也會隨之而上漲——沒錯,包括基本的物價。政府不會反對房價上漲,否則房地產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但政府決不容許房價漲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不要從十年前說起,要從二十年前說起——海南的地產泡沫還歷歷在目,海南發展銀行屍骨未寒。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自己的田,自己的地,種啥都長人民幣。
Ⅷ 俄烏局勢重創德國股市,這種局勢為什麼會影響到德國的股市
俄烏局勢重創德國股市,影響到德國股市主要原因是:
1.德國部分上市公司在俄羅斯有業務,這導致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
2.俄羅斯是能源大國,打仗之後能源價格大漲,這對企業發展不利;
3.戰爭會給人帶來恐慌心理,很多人都想賣出股票,應對不確定性局面。
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還是爆發了,當他們打仗的時候,世界經濟也出現了恐慌的情緒,這在股市上面表現得淋漓盡致。俄羅斯股市當天下跌了40%,德國股市下跌了4%,全球股市都出現了大跌,戰爭給大家情緒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很多人面對不確定性局面,都會賣出股票,空倉觀望,這也是德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三、戰爭會帶給大家恐慌心理
人的情緒會傳染,當戰爭爆發的時候,股市就面對很多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賣出股票,空倉觀望,賣出的人多了,沒有人買入,這種恐慌情緒就會不斷的蔓延,從而導致股市失去控制,出現大幅度的下跌。
Ⅸ 導致一戰和二戰期間的經濟蕭條的原因或者事件是什麼 不好意思,沒有錢作為獎賞了,請知道答案者幫幫忙
在一戰結束後,美國在整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正是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經濟高度繁榮的時候,這段時間美國是美國柯立芝擔任八年的總統,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柯立芝繁榮。由於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泛濫,對市場調節作用的過度迷信,使政府缺乏對經濟活動的必要監管。由於美國政府發行的戰爭債券讓人們開始嘗到投資的甜頭,大家開始把錢從銀行拿出來投資,而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發現了這一融資渠道,他們開始引誘民眾把大量流動資金投入證券市場進行融資,華爾街的銀行家告訴民眾股票永遠不會跌,就像現在的房產商告訴我們的一樣,所以民眾紛紛把錢投入股市,據統計,在20年代,有300萬美國人在從事股票交易。銀行家則拚命放貸款給投資者炒股,和現在放貸款給炒房者一樣,這樣大量熱錢湧入股市,造成美國股市的十年牛市,沒人相信股市會跌,美國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1928年當選總統的胡佛也沒有插手規范股票市場的意圖。股市的牛市終結於1929年10月23日,當天汽車股大跌,造成了股市一個小時的瘋狂交易。數百萬美元的股票被賣出,第二天,1929年10月24日,由於投資者對股市信心的崩潰,股市一泄千里。大量資產蒸發,美國的大銀行團開始還准備給股市注資2.5億美元恢復信心,25日和26日的股市在這場注資救市保護下挺過去了,胡佛總統也出來講話安定人心。28日,由於在一天的停市後投資人急於想知道股市情況,全美電話線被打爆。由於周四的爆跌,那些貸款投資的投資者資產蒸發,導致資不抵債,他們的股票就被貸款銀行和經紀人收回拋售,從而導致更多的股票被拋售,在28日股市又出現瘋狂下跌,29日,股市比28日開市時下跌22%。至此,美國股市憑空蒸發了25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由於借貸投資者的破產,銀行和經紀人開始收回抵押並放到市場上拋售,這樣的結果就是投資者變得一無所有,而銀行的資金鏈斷裂,開始有銀行倒閉,而在這些銀行有儲蓄的民眾的錢也全打了水漂。而那些在其他銀行儲蓄的民眾對銀行信心的崩潰導致大規模的擠兌,從而導致更多銀行倒閉。到1931年,兩千家美國銀行倒閉。由於銀行的倒閉,實體企業沒有了融資渠道,小企業紛紛破產,大企業開始減員減產,所以失業率飆升。這一連串的事件導致了1929經濟危機和大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