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期德國打過哪些國家
1940年7月,法蘭西戰役結束,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孤軍奮戰。這時,希特勒要求英國歸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搶走的原德國殖民地,不再與德國為敵,就可以簽訂和平條約。但新任首相丘吉爾是個硬骨頭,張伯倫的前車之鑒使得丘吉爾看穿了希特勒的陰謀,於是不理睬希特勒的外交伎倆。與此同時,他全力壓制國內的納粹勢力及外部的勸降勢力,動員全國繼續加強防禦,准備迎敵。希特勒幾次勸誘無效後,惱羞成怒,下令制訂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並開始了必要准備:首先組建了飛機製造部,使飛機月產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斗機為470架;其次在全國范圍里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這樣每月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同時還動員盟國培訓並組建部隊。
當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斗機和轟炸機各佔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斗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2:1的優勢。
負責英國本土防空任務的道丁因數量上的劣勢而大傷腦筋。但他們有著秘密武器——英國無線電工程師沃森·瓦特發明的雷達,觀測員可以輕易觀測到己方飛機和敵機出現的確切位置,及時進行調遣。在二戰空中預警方面,用雷達來起到實際效果的,英國是第一家。但誰都未曾想到這么一個帶有天線的「怪物」竟成為阻礙德國實現征服英國計劃的最大障礙之一。更令德國方面不曾預料到的是,英國情報部門已經設法截獲並讀取德國空軍的無線電密碼信件。這給英國戰勝德國起了很大幫助。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1943年之前打敗多少個國家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 余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編輯本段]戰爭的起源
納粹德國崛起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集團把同盟國集團擊敗。1918年11月,戰爭結束後,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國簽署《凡爾賽條約》。1919年7月31日,國民議會在德國南部小城魏瑪通過了魏瑪憲法,宣告魏瑪共和國成立。由於法國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軸心國與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爭。它是帝國主義爭霸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地步的必然結果。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醞釀過程。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在英、法、美等國綏靖政策的縱容下,推行侵略擴張政策,首先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發動局部戰爭,最後挑起世界大戰。
❸ 德國曾經打敗哪些國家
二戰後,德國佔領波蘭後接連在歐洲從西、北、東南三個戰略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義大利參加了對法國的戰爭,它在非洲發動的攻勢遭到失敗。1940年春,希特勒擔心英法聯軍進入挪威,從北面威脅德國,切斷瑞典對德鐵礦砂供應,遂先發制人於4月9日侵佔丹麥,丹麥投降。同日,德軍入侵挪威,空降部隊佔領奧斯陸。V.A.L.吉斯林被扶植為傀儡政府首腦。4月17日,英、法及波蘭聯軍在挪威登陸。6月,聯軍退出挪威。7月挪威國王和政府成員流亡英國。德軍的閃電戰在北歐取勝。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調集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向西歐國家發動進攻。當時西歐各國總兵力約147個師。德國空軍猛烈轟炸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在荷、比軍隊後方實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隊出其不意在比、盧接壤的阿登山區分3路縱隊快速挺進,致使馬奇諾防線未起實際作用。德軍進攻西歐宣告綏靖政策的徹底破產,英國張伯倫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爾出任首相,組成保守黨、工黨、自由黨聯合政府。在德軍閃電戰面前,英、法等國聯軍不堪一擊。同年5月14日,荷蘭軍隊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國。5月26日德軍奪取加萊,進抵英吉利海峽,將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同法國中部軍隊的聯系攔腰切斷。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法海軍利用德軍數日停止進攻時機,集中各類艦船850餘艘,成功地將被困在敦刻爾克狹小三角地帶的英、法聯軍33.8萬餘人運過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在敦刻爾克撤退中,英國遠征軍幾乎喪失全部武器裝備,243艘大小艦船沉沒,但保存了英軍的有生力量。 1941年6月22日凌晨4點,德軍調動181個師加20個旅,共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戰線上分3路向蘇聯發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蘇軍在戰爭初期遭到重大損失,西部大片國土淪陷。蘇軍失利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德國擁有中西歐強大經濟、軍事資源,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軍隊現代化裝備程度較高,以絕大部分兵力集中於東線發動突然襲擊,使得德國在一段時間內力量對比上居於優勢。蘇聯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戰爭前夕來自多種渠道的表明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沒有及時完成戰爭備,導致戰爭初期措手不及。蘇軍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亦不能適應對德作戰的要求,對德軍主要突擊方向判斷失誤,兵力部署不當。20世紀30年代以M.H.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為首的大批蘇軍高級將領和優秀軍官被無辜清洗,嚴重削弱了部隊戰鬥力。為此,在戰爭初期蘇軍付出慘重代價。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5338.htm?fromtitle=%E4%BA%8C%E6%88%98&fromid=497841&type=syn#6_9
❹ 二戰中的法國為什麼這么快就被德國打敗
1940年6月22日,法德簽署停戰協議,德國取得了法國戰役的勝利。法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軸心國從身、心雙方面徹底佔領的世界強國。眼看著法國失敗,以英國為首的同盟國同仇敵愾,徹底拋棄了想要和平解決歐洲爭端的幻想,從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高潮。
1.法國戰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悍然入侵波蘭,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幕。9月28日波蘭首都華沙守軍12萬人投降。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這是德軍「閃電戰」的第一次嘗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那以後,德軍在歐洲所向披靡,先後征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國,最終劍指法國。嚴格來說,德軍進攻法國,是與進攻荷蘭、比利時同步進行的。
1940年5月10日,德軍進攻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等國家,整個戰役可分為2個階段:一是5月10日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英法等同盟國軍隊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插入盟軍後方,切斷補給與通訊並圍殲盟軍,最終催生了「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歷史事件,僅有34萬盟軍官兵撤回英國本土。二是從6月5日開始德軍從法軍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進攻。法國政府被迫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6月17日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發錶停戰宣言,6月22日,與德國簽署不平等的停戰協定。根據協定條款,德國將佔領法國北半部以及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國軍隊將被解除武裝並予以遣散,法國將支付德國佔領軍的費用,所有的德國政治難民將交還給德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北非的殖民地,由維希法軍進行管理,並不許通敵。
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腳,就已經沒有了敵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從的問題困擾著法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為了保留法蘭西的半壁江山,也為了法國人最後殘存的尊嚴,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而更具有諷刺意味,或者說是希特勒的惡趣味的是,他們停戰協定簽字儀式是在法國小鎮貢比涅的一節火車車廂里進行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就是在這節車廂內,德國向協約國投降,希特勒認為德國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須讓法國人嘗到這個滋味。
❺ 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吞並了什麼國家
二戰中被德國吞並的只有奧地利,時間是1938年3月15日。至於其他被德國攻佔或向德軍投降的國家,其性質只能說是被入侵或被佔領,而不是被吞並。
吞並與入侵、佔領並不是一回事。吞並是並吞和兼並的意思,即合二為一。但是入侵和佔領則不同,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被吞並的對象國)不僅其領土被實施吞並者所佔有,其原來的行政機構(正府)也被實施吞並者所取代。而後者(被入侵或被佔領國)其原正府還依然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有所不同,比如建立由入侵者操作的傀儡正權或流亡他國等)。
PS(補充一點):由於德國和奧地利是同源(之前都是德意志聯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也為二戰中德國吞並奧地利提供了歷史的「理論基礎」。
❻ 世界第2次大戰 德國怎麼被打敗的 那些國家
確切的說是被堆死的,德國盟友義大利奇葩,不幫倒忙就謝天謝地了,日本在亞洲,陸軍幫不上忙,海軍牽制了龐大的美國海軍,要不德國敗得更快。羅馬尼亞什麼的打打醬油還行(主要為德國產石油),打不過蘇聯。葡萄牙、西班牙、智利、阿根廷、瑞典,戰敗的法國神馬的提供提供資源,給德國搖旗吶喊還行。結果就是德國一家跟美,英,蘇,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還有撤退到英國的幾十萬法軍打,數量上德國只有800萬軍隊,這還是陸海空後勤都算上了。盟國方面蘇聯1100萬軍隊(德國投降時蘇軍數量,不算陣亡的幾百萬軍隊),美國1200萬軍隊,英國百萬還是有的,印度炮灰幾十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南非加一起幾十萬軍隊,戰鬥力都不弱。坦克美國謝爾曼就57000輛,M10,M18,M24,M26什麼的都沒算上,總數8萬輛還是有的,蘇聯t34數量也將近5萬輛,還有kv系列,is系列沒算,7、8萬輛也是有的,英國老丘,螢火蟲神馬的2萬輛也有。德國總共也沒有他們五分之一,主要還是三號,四號,追獵者這些小傢伙,虎式,豹式加起來不到2萬多輛,虎王,獵虎什麼的更少,都沒過四位數。飛機,軍艦同理。
所以德國完全是被數量堆死的,德國人厲害,經常一打十不落下風。但是一打五十,一打一百個,誰也不行啊。
另外德國本身沒有什麼資源,後期軍艦,飛機,坦克都沒有油,沒有炮彈而被遺棄了。這也是後期極速潰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好就是,德國精銳部隊都戰死在蘇聯,導致後期德軍多為新手(徵兵到了14歲,一點軍事訓練沒有),而德國機械又以精密著稱,士兵們不能完全發揮裝備的技術優勢,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例:德國潛艇的戰績絕大多數是由戰績排名前60位的潛艇完成的,德國製造的近千艘潛艇60%以上沒有戰績就被擊沉了)。
希望對你有用,求推薦啊⊙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