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德國最出名的元帥是誰
你好最出名的就是納粹三大幹將 隆美爾 唯一一個兩方都得到好評的元帥,戰術運用極其厲害,戰略眼光有所欠缺!曼施坦因 古德里安(雖然他不是,但是功勞絕對很大) 下面是所有的元帥1戈林(1893-1946) 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德國空軍總司
2、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1945,時年34歲,從軍經歷不到2年)被任命為「黨衛隊帝國領袖」
3、1936年6月1日,戰爭部部長、國防軍總司令瓦爾勒.馮.布羅姆貝格大將(1878——1946,時年58歲、軍齡39年,1938年免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4、雷德爾
1938年4月1日,海軍總司令、博士埃里希.雷德爾海軍大將(1876——1960,時年62歲、44年軍齡,1943年辭職)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軍銜;
5、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奇大將(1881——1948,時年59歲、40年軍齡,1941年12月解職)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6、A集團軍群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大將(1875——1953,時年65歲、4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7、B集團軍群總司令費多爾.馮.博克大將(1880——1945,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8、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大將(1882——1946,時年58歲、39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此人被德軍將領戲稱為「元首的御用狗」!
9.第1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大將(1881——1944,時年59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1944年因參與策劃「七二零狼穴爆炸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軍銜;
10.第4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大將(1882——1944,時年58歲、38年軍齡,最高軍職西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1.第6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謝瑙大將(1884——1942,時年56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2、第12集團軍司令威廉.利斯特大將(1880——1971,時年60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A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軍銜;
14、空軍總監艾哈德.米爾契空軍大將(1892——1972,時年48歲、軍齡僅11年——1914至1918、1933至1940,1936年晉升空軍上將,最高軍職空軍副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15、第2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航空兵上將(1885——1960,時年55歲、36年軍齡,最高軍職德軍西線總司令)被晉升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6.第3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航空兵上將(1885——1963,時年57歲、39年軍齡,1933年轉入空軍,最高軍職西線空軍總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軍銜(超越空軍大將軍銜),
17.1942年6月23日,非洲軍司令埃爾溫.隆美爾裝甲兵上將(1891——1944,時年51歲、32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
18.1942年6月30日,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格奧爾各.馮.屈希勒爾大將(1881——1968,時年61歲、4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19、1942年6月30日,第11集團軍司令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大將(1887——1973,時年55歲、37年軍齡,最高軍職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0、1943年1月30日,A集團軍群總司令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大將(1881——1954,時年62歲、4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1、B集團軍群總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大將、男爵(1881——1954,時年62歲、42年軍齡,最高軍職東南方向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22、1943年1月30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恩斯特.布施大將(1885——1945,時年58歲、39年軍齡,最高軍職西北線德軍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
23、 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1891——1980,時年52歲、軍齡33年,最高軍職納粹德國總統)被晉升為海軍元帥(超越大將軍銜),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海軍總司令;
24.1943年1月30日第6集團軍司令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大將(1890——1957,時年53歲、33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此人是少有的沒佩戴過元帥軍銜標志的「元帥」!他可算成也「斯大林格勒」——1942年12月因突擊該城有功從裝甲兵上將晉升為大將,敗也「斯大林格勒」——1943年1月31日戴著大將肩章率部投降了;實在倒霉之極!
25.1943-2月17日,第四航空隊司令、工程學博士沃爾弗拉姆.馮.黎希特霍芬空軍大將(1895——1945,時年48歲、兩次入伍軍齡合計25年,一戰中擊落敵機7架,最高軍職第二航空隊司令)被晉升為空軍元帥;
26、1944年3月,第9集團軍司令瓦爾特.摩德爾大將(1891——1945,時年53歲、35年軍齡,最高軍職B集團軍群總司令)被晉升為陸軍元帥;他的一句名言是"回去告訴元首,莫德爾不執行他這個命令"
27.1945年4月5日,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費迪南德.舍內爾大將(1892——1973年,時年53歲、32年軍齡)被晉升為陸軍元帥,4月底被任命為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
28、1945年4月26日,第6航空隊司令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空軍大將(1892——1945,時年53歲、33年軍齡,一戰中擊落敵機28架、二戰中為「軍銜最高的——航空兵上將、戰斗機飛行員」)被晉升為空軍元帥——為納粹德國晉升元帥軍銜之末,同日被任命為納粹德國空軍總司令。
㈡ 二戰德軍有哪些元帥
二戰德軍主要將領簡介
隆美爾 ,德國裝甲兵的戰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一位聲名顯赫的風雲人物。
海因茨·馮·古德里安,德國陸軍一級上將,納粹德國裝甲兵之父,德國「閃擊戰」創始人。
凱特爾
德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犯.
凱塞林空軍元帥,德軍在西線和南線的最後一位總司令。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
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
龍德斯泰特
幾度復出的陸軍將領龍德施泰特(1875年~1953年)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出生在阿舍斯萊本一個延續了850年之久的軍人世家。
維茨萊本
密謀推翻希特勒的元帥維茨萊本 (1881年~1944年)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勒布
平民出身的戰將勒布(1876年~1956年)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哈索·馮·曼托菲爾
男爵哈索·馮·曼托菲爾1897年1月14日生於德國波茨坦(Postdam),他出身於一個有政治和軍事傳統的普魯士貴族家庭。曼托菲爾以一個優秀戰術家而著稱,二戰中他那熟練而充滿想像力的裝甲部隊指揮技巧屢次讓盟軍受挫。
約翰內斯·弗里德里希·列奧佩德·馮·西克特
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 約翰內斯·弗里德里希·列奧佩德·馮·西克特(常被稱為漢斯·馮·西克特),1866年4月22日生於石勒蘇益格Schlg,1936年12月27**於柏林。他是「十萬陸軍」的締造者,奠定了德國陸軍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礎,當之無愧的二戰德軍之父。他還在中國幫助蔣介石打贏了「第五次反圍剿」,也是德軍總參謀部「少說多做」原則的完美樣板
克盧格
1938年任新編第6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元帥。1944年8月18日,克盧格在返國途中服毒自殺。
勃洛姆堡(Blomberg)
陸軍元帥勃洛姆堡是普魯士軍官中的一位傑出人物。
李斯特
德國國防軍中的著名將領李斯特, 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元帥.
屈希勒爾
18集團軍司令。1942年元月,他接任北方集團軍總司令。6月30日,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並對他贊揚備至。
鮑盧斯(Paulus)
1942年元月12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賴歇瑙元帥死於心肌梗塞,鮑克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鮑克的第6集團軍司令之職則由裝甲兵將軍鮑盧斯接替。1943年元月31日鮑盧斯接到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的命令。但他已同俄國人取得聯系,同意投降。
魏克斯
魏克斯於1881年11月12日出生在德紹,1943年元月30日,魏克斯同里希特霍芬、鮑盧斯、克萊斯特諸將一同晉升為元帥
舍爾納
1892年6月12日,舍爾納出生於慕尼黑,1945年4月,舍爾納晉升元帥並被任命為「阿爾卑斯山要塞」總司令.
里希特霍芬
里希特霍芬空軍元帥是一名工程博士,他的一生具有學者、技術專家和軍人的多方面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將領中的一位佼佼者。1942年2月里希特霍芬晉升上將,1943年2月,里希特霍芬晉升元帥.
勃勞希奇
1938年1月29日,希特勒召見第4集團軍總司令--炮兵將軍勃勞希奇,任命他接替弗里契上將為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由於西方戰役的勝利而被晉升為元帥。
歇瑙
1935年10月,賴歇瑙晉升中將,並接任駐慕尼黑的第7軍軍長,一年之後升為炮兵將軍。1938年2月4日調任賴歇瑙為第4集團軍司令。波蘭戰役勝利後,賴歇瑙晉升上將,在打敗法軍後賴歇瑙因功晉升元帥。
㈢ 出色的軍事家,二戰時德國著名將領都有哪些
古德里安,他是閃電戰的發明者。
曼斯坦因,德軍陸軍總參謀長,一手策劃了德軍閃擊西歐的計劃,最終逼迫法國投降。
隆美爾,二戰名將,被譽為「沙漠之狐」
鄧尼茨,海軍司令,「狼群」的代表
隆德斯泰特;
馮·包克;
至於戈林,他算不上是個名將。
㈣ 1941年冬,斯大林為何堅持舉行閱兵式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國與西方的關系一直處在一種微妙的狀態當中。雙方時常劍拔弩張,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卻未因此而褪色,反而愈加明顯。那麼,該如何去捍衛這一和平成果呢?
很顯然,沒有強大的國防是萬萬不能的。
望著紅場前徐徐走過的隊伍,思緒,不僅飛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團對蘇聯不宣而戰,300多萬大軍,數千輛戰車和飛機、三百多艘艦艇兵分三路殺向蘇聯境內。
蘇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開戰不到兩個月的功夫,紅軍便損失了1200架飛機與上千輛戰車,數百萬軍隊被擊潰,局勢異常危急。
為了進一步打垮蘇聯,以騰出手打擊地中海戰場的英軍等抵抗力量,在德國陸軍元帥包克的策劃下,奪取莫斯科的行動方案——《台風計劃》出爐了。
德軍在進攻的同時,蘇聯方面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手的動向,所以一面向莫斯科等大中城市集中武力,一面從遠東調軍來助戰。
當然,遠水不解近渴,遠東軍團還在路上的時候,德軍便已開始攻打莫斯科以西的斯摩棱斯克要塞了。
包克為了奪取該城,使盡渾身解數。終於,在血戰一番後,要塞被攻破。而斯摩棱斯克的堅守為蘇軍集中兵力保衛莫斯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中國古代曾有周武王閱兵以激勵諸侯討伐商紂王之事。而幾千年之後,在遙遠的東斯拉夫,這一傳奇再一次被重塑。
珍惜和平,這四個字的分量從來都不輕。
㈤ 二戰德國元帥有幾人自殺
整個二戰過程中,德國陸軍出現了19位陸軍元帥,6位空軍元帥,2位海軍元帥
戈林是帝國元帥
自殺的有
Gunther von Kluge-- 京特馮克魯格,1940年7月19日晉升陸軍元帥。實際上,蘇聯電影里對他的翻譯更加准確:克留格元帥。不過我在這里就使用約定俗成的翻譯法吧。入侵波蘭、入侵法國、入侵蘇聯,克魯格戰功赫赫。在德軍中,克魯格一向以"聰明"著稱,包克元帥解職後,克魯格接替他擔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克魯格回到西線接替倫斯德和隆美爾,很不幸的是他捲入了7。20事件,實際上克魯格是知道密謀分子的行動的,但他得知希特勒還活著後,拒絕繼續採取行動。得知希特勒招他回柏林後,克魯格隨即服毒自殺於凡爾登附近的樹林里,死前寫了一封信交給希特勒,希特勒看完信後說:如果他不自殺,肯定會被逮捕。
Erwin Rommel-- 埃爾文隆美爾,1942年6月22日晉升為元帥。隆美爾可能是第三帝國元帥里最出名的一個,號稱沙漠之狐。對於他,我在此不做介紹,因為關於他的故事太多了。隆美爾元帥被7。20事件牽連,1944年10月14日被迫自殺。
1944年1月屈希勒爾元帥被解職後,莫德爾擔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3月曼施坦因元帥被解職後,莫德爾又轉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6月蘇軍發動巴格拉季昂攻勢,中央集團軍群形式岌岌可危,莫德爾又接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同時擔任兩個集團軍群司令這在德軍元帥中絕無僅有,一方面是因為德軍大批將領被解職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莫德爾自身的優秀。每一次莫德爾上任,都頑強地穩固住德軍脆弱的防線,非常厲害。8月,莫德爾接任克魯格元帥擔任西線總司令。1945年4月,莫德爾的部隊被盟軍包圍在魯爾區,這一次莫德爾徹底喪失了信心,再也不進行積極防禦,他認為德國大勢已去,4月21日莫德爾自殺身亡,他堅信一名元帥是不能做俘虜的。莫德爾是一個親納粹的將領,在蘇聯執行焦土政策非常積極,但同時他也是一名非常優異的戰將。
㈥ 二戰納粹德國的高級將領手裡類似啞鈴的東西是不是權仗之類的東西啊
那時只有元帥才能擁有的「元帥杖」
是納粹德國帝國統帥最高等級的獎賞
尺寸:49.5CM ,截面圓為3.4CM直徑
頒發開始日期:1940年7月19日
來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自視神聖羅馬帝國傳人的德、意軍隊進逼三角洲,他們崇尚的「法西斯Fasces 」從名到實,百分百來源於古羅馬的權杖。古羅馬軍團還把「命令Order」塞進一種名曰「傳令節」的筒狀物在軍中往來傳遞,其效力不亞於至高無上的《羅馬法》。克拉蘇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傳令節設計獨特、做工精緻,金屬獸皮、寶石鑲嵌。羅馬軍團的高貴傳統一直傳到納粹的第三帝國。隨著傳令節的通訊作用逐漸被電話、電台所取代,昔日傳令的筒狀物也蛻化成「元帥杖」,用以象徵元帥的責任和權威。
因為元帥杖頒發的高等級特性以及受勛的人數很少,所以一般以定製的方式單獨製作。
主要材料以貴金屬(金,銀)和寶石鑲嵌製造。 鑲嵌金鷹20-24隻,十字20-24枚。埃爾溫·隆美爾是第三帝國最年輕的陸軍元帥,他手裡就握有這樣兩根象徵權威的元帥杖: 一根以貴金屬和寶石製造,用於禮儀慶典;另一根用皮革製成,形似馬鞭,專門用於火線指揮。(左胸佩帶坦克突擊章,常規步兵突擊章,以及EK1。右佩帶大德意志勛章,掛章為橡葉雙劍十字和藍馬克思勛章)
陸軍元帥杖顏色為 紅色
海軍元帥杖顏色為 海藍色
空軍元帥杖顏色為 白色
從細節來看,鷹與十字應該屬於鑲嵌工藝,不為一體。
一般頒發於有卓越貢獻的德國元帥,因為元帥為德國的最高軍事等級軍銜,所以對其功勛以元帥杖來表記。
金屬轅頭下部有其被授予本人的******以及元首的******。
納粹元帥以及獲得元帥杖者
馮.勃洛姆堡 von Blomberg, Werner 1878-1946 V
馮.包克 von Bock, Fedor 1885-1945
馮.勃勞希契 von Brauchitsch, Walter 1881-1948
馮.布希 Busch, Ernst 1895-1945
凱特爾 Keitel, Wilhelm 1882-1946 V
馮.克萊斯特 von Kleist, Ewald 1881-1954 V
馮.克魯格 von Kluge, Guenther 1882-1944
馮.庫克勒 von Kuechler, Georg 1881-1969
馮.李伯 von Leeb, Ritter Wilhelm 1876-1956 V
李斯特 List, Siegmund Wilhelm 1880-1971
馮.曼斯泰因 von Manstein, Erich 1887-1973
莫德爾 Model, Walter 1891-1945
保盧斯 Paulus, Friedrich 1890-1957
馮. 賴歇瑙 von Reichenau, Walter 1884-1942
隆美爾 Rommel, Erwin 1891-1944 V
馮.龍德施泰德 von Rundstedt, Gerd 1875-1953 V
舍爾納 Schorner, Ferdinand 1892-1973
馮.魏克斯 Baron von Weichs, Maximilian 1881-1954
馮.維茨勒本 von Witzleben, Erwin 1881-1944
鄧尼茨 Donitz, Karl V
雷德爾 Raeder, Erich V
馮.格萊姆 von Greim, Ritter Robert
凱塞林 Kesselring, Albert V
米爾契 Milch, Erhard V
馮.里奇德霍芬 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史培勒 Sperrle, Hugo
另外戈林也獲得過元帥杖
關於戰後元帥杖的下落,能查證的資料:
隆美爾元帥的元帥杖被其小兒子一直保管。
戈林的一把元帥節杖被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帕奇(Alexander Patch)拿走,至今仍陳列在其母校西點軍校的博物館中。另一把節杖和一些紀念品被埃克爾格中尉(lt. Eckerg)拿走後寄到了芝加哥他母親家,他母親將其中的一枚金質大獎章(很可能是大德意志,但是不是正品,因為戈林曾經復制過很多白金大德意志,包括他被俘時候所帶的)出售給了一位珠寶商,後者在報紙上登出了出售戈林獎章的廣告。結果可想而之,充公了。
凱特爾拿著元帥杖接受投降的納粹忠實元帥,被處死後元帥杖被美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保盧斯的鑲鑽元帥杖是由希特勒親手放在其空棺材上授予的唯一一個追認元帥,下落不明
㈦ 如果把德國二戰中的將領評個五虎將,會是哪五個
倫德斯泰特 德國陸軍元帥元老 A集團軍司令
包克 B集團軍司令 征服波蘭,閃擊蘇聯總指揮。
古德里安 德國裝甲之父。
隆美爾 沙漠之狐 劣勢兵力單挑英美不必多說
曼斯坦因 滅法國 征服西歐計劃制定者,取得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全殲蘇軍勝利。
前面五個是陸軍的,還有其他軍種的話。
海軍 狼群戰術發明者--鄧尼茨。
空軍 德國空軍元帥里希特霍芬
黨衛軍 第二裝甲師 帝國師師長 保羅 豪塞爾
德國士兵單兵素質普遍較高,優秀士兵 空戰王牌 坦克殺手的太多,,,難以列舉。
㈧ 面對德軍的全線進攻,莫斯科人民是怎麼反擊的最後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莫斯科成千上萬的軍民在「堅決死守莫斯科」戰鬥口號的鼓舞下,在最危急的時刻,在每一寸土地上與法西斯展開了拚死作戰,使德軍每前進半步都要付出無數血的代價。但德軍在開始的幾天總算還給希特勒爭氣,進攻頻頻得手,推進速度雖說不是太快,但卻一步步地向莫斯科逼近。而隨著德軍的逼近,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常常是打得整營、整團地不剩一人為止。到1941年12月3日,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遭受重大損失後攻佔了紅波利亞納。
這個紅波利亞納,今天已改名為梅季希,它是在莫斯科西北郊,距莫斯科僅有27公里,從這里坦克最多一個小時便能抵達莫斯科城。聞訊趕來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包克站在塔樓頂部,手拿望遠鏡,當克里姆林宮尖頂那顆閃閃發光的紅星盡收眼底時,他嘴裡低聲自言自語:「看到了,紅星……我總算看到莫斯科了……」
然而,包克當時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不僅是他此生此世所能到達的距莫斯科最近的地點,而且也是德國軍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看到莫斯科。他很快就發現,那顆紅星是那麼地可望而不可及,它雖然近在咫尺,卻又像天空的星星一樣是那麼的遙遠、遙遠……
12月初,莫斯科已是寒冬季節。白皚皚的莫斯科郊外,凜冽的寒風裹著捲起的層層雪浪,陣陣呼嘯,鋪天蓋地而來,就彷彿要把整個大地吞沒似的晝夜不停。
溫度計的水銀柱在急劇下降。在這零下4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一些身著單衣,緊裹破毛毯的德國官兵在呼嘯的北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他們一邊哆嗦,一邊捉身上的虱子。在田野上、塹壕邊,頓河冰水中,到處可見凍僵了的德國兵屍體,而那些已凍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望著滿天越下越大的鵝毛大雪,都在絕望中無可奈何地痛苦呻吟著。
1941年12月4日,蘇第16集團軍在紅波利亞納地區發起反擊。紅波利亞納鎮幾易其手,蘇軍與德軍在鎮外展開坦克戰,鎮內則進行巷戰。戰斗異常激烈,整整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蘇軍終於把德軍逐出紅波利亞納。
與紅波利亞納地區相仿,莫斯科周圍其他地區的戰斗也是呈白熱化狀態,戰斗的雙方就猶如角逐的足球場,德軍的前鋒已將球帶入禁區,正在尋找一切機會企圖「破門」而入,而蘇軍「後衛」也是拚命撲救、補位,死死地保護著自己的大門。雙方都是不遺餘力,而且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後關頭,誰能堅持住,誰就能取勝。12月5日,對蘇軍來說是整個莫斯科保衛戰最關鍵的一天,而納粹將領們則稱之為「最黑暗、悲慘的一天」。這一天,德軍在環繞莫斯科周圍320多公里的半圓型陣地上,全線被蘇軍制止住了。不僅如此,古德里安自從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部隊踏平波蘭以來,第一次被迫後撤,以便在堅硬的冰天雪地上組織起一道防線。然而,德國人已經什麼都來不及了,蘇軍的反攻開始了。
1941年12月6日,大雪鋪天蓋地,整個戰區一片銀白。朱可夫的西方面軍首先從莫斯科的西北發起了反攻,接著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里寧、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蘇軍7個軍團和2個騎兵軍——共計100個師全線出擊。
聽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紅軍將士們無不興奮異常。半年來失敗的恥辱、退卻的痛苦、對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將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推動著他們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猛烈的攻擊。他們都懷著這樣一個心願:「是該出口氣了,讓法西斯看看上西天的路,也讓他們嘗嘗背後挨槍子兒的滋味!」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領的加里寧方面軍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禦前沿,越過封冰的伏爾加河上游之後,猛撲筋疲力盡的德軍。他們進展神速,很快就插進到德軍第9集團軍的右翼,到達了德軍後方大約20公里的圖爾吉諾沃。
第29、第31集團軍在當天即渡過伏爾加河,對固守在加里寧的德軍第9集團軍的交通線構成嚴重威脅。第30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列柳申科將軍率領下,迅速擊潰德軍在德米特羅夫西北的抵抗,沖向克林地區,威脅著德軍第3、第4坦克集群的後方。庫茲涅佐夫率第1突擊集團軍在德米特羅夫以南進攻,並越過莫斯科和加里寧鐵路。
第20和第16集團軍的進攻更是順利,12月9日,第20集團軍粉碎了德軍的頑強抵抗,將德軍驅逐出索爾奇諾戈爾斯克,12月8日,第16集團軍解放了克留科沃,並開始向伊斯特拉水庫發起進攻。此外,戈沃羅夫將軍指揮的第5集團軍也積極向前推進,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第16集團軍的進攻。
在參加反攻的部隊中有新從內地及遠東地區調來的,也有長期堅守莫斯科防線的;有新入伍的,也有久經沙場的。這樣一支有著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和空軍組成的強大反擊兵力,是德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等到包克反應過來,蘇軍的攻勢已是銳不可當。從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反攻的前3天,蘇軍便推進了30公里至50公里,而且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戰果也越來越大。
在反擊中為擴大戰果,斯大林特意將西方面軍航空兵的飛機增加至1000多架,這大大超過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飛機數量。強大的反擊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蘇軍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100公里至250公里,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挨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進行激烈的戰斗,他們傷亡慘重,根本無力阻止蘇軍的攻勢,防線到處出現危機並被迫撤退。德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幾天前,還准備乘坐第一輛坦克沖進莫斯科城,現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准備將他的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一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㈨ 二戰德軍元帥von Kleist生平
關於克萊斯特,我醞釀了幾年,都是為了找資料。克萊斯特的資料非常、特別不好找。原因有二:其一,是至少在國內,這是個很少有人注意的東西,因為少有人感興趣,而資料也確實很匱乏。其二,克萊斯特的大名鼎鼎:克萊斯特(kleist)這個名字無論是在現今德國、以前的德國統治區域如普魯士、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或者是在其他國家如奧地利這些地區中都是人盡皆知的,至少在德國、在歐洲的軍界,關於克萊斯特這名字本身可以說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在克萊斯特這個家族的歷史長河中,實在是英傑輩出。如果單單去找今天說的這個,或者是保羅·路德維希·埃瓦德·馮·克萊斯特這人,也要從千萬的材料中篩選,何況還都是外文。何其難也!!!
克萊斯特在二戰期間,幾乎參加了德國軍事上的任何一次重大行動,並且都是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任職,表現也都十分突出。但在我國,研究的人卻是如此之少,實在讓我費解!!!
今天我就稍許填補一下這個空白。
以下是我匯總了各方的資料後精簡的內容
克萊斯特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德國西里西亞布勞恩費爾斯的一個教授家庭。高中畢業後,克萊斯特被送往野戰炮兵第3團任見習軍官,一年之後晉升少尉。1906年任營副官,一年後任團副官,1910年晉升中尉,並考入軍事學院受訓。
1912年,克萊斯特被派到駐卡塞爾的驃騎兵第14團任職。1914年,在擔任駐但澤近衛驃騎兵第1團的上尉連長時,曾參加了坦能堡會戰。1916年任職於第17軍司令部,一年後任近衛騎兵師首席參謀官。該騎兵師於1917年11月被調往西線,曾參加過蘭斯、香比尼與馬斯河等地的戰斗。
1918年德意志帝國崩潰,克萊斯特上尉加入義勇兵團,後投奔國防軍步兵第6指揮部,1921年7月晉升少校。1922年起在漢諾威的騎兵學校任戰術教官,1926年晉升中校,1928年任駐布雷斯勞騎兵第2師參謀長,次年任第3師參謀長並晉升上校。1931年任駐波茨坦步兵第9團團長,次年任騎兵第2師少將師長,1933年希特勒掌權後不久即晉升中將。
1936年,克萊斯特晉升騎兵將軍,任駐布雷斯勞的第8軍軍長。1938年,因其反對國社黨的行為而被免職。後來根據1939年至1940年度的動員計劃,克萊斯特重新入伍並被任命為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屬下的第1裝甲軍軍長。
戰爭中,克萊斯特的裝甲部隊迅速突破了克羅伊茨堡以東的波蘭防線,挺進至布格河,在拉多姆附近包圍了波蘭的軍隊並同北來的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會師。裝甲部隊獨立作戰獲勝,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1940年西線戰役,克萊斯特的裝甲兵團隸屬於A集團軍群,為突擊主力。5月10日,攻擊開始,包克的B集團軍群猛烈地沖向荷蘭與比利時的陣地,荷蘭軍隊立即崩潰。克萊斯特的部隊也經過盧森堡和南比利時向前突進。6月9日,克萊斯特在貢比涅突破敵人陣地,兩天後到達馬恩河並繼續向南越過里昂而到達伊澤爾河。戰役於6月22日勝利結束。克萊斯特在戰役中獲得騎士十字勛章,並晉升上將。
1941年春,義大利桶了巴爾干這個婁子,希特勒為控制住巴爾干半島的局勢,決定採取軍事行動。利斯特的第12集團軍集結於保加利亞西部邊境。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就配屬於該集團軍。1941年4月8日,克萊斯特部越過南斯拉夫邊境,經尼什向貝爾格萊德突進;4月12日,魏克斯的第2集團軍所屬裝甲部隊南下該地,迫使南斯拉夫軍隊倒戈投降。4月23日,希臘軍隊投降,克萊斯特於27日進入雅典,突進伯羅奔尼撒,大敗欲登船逃脫的英國遠征軍。繼之,克萊斯特的裝甲兵團奉調馬不停蹄地開往羅馬尼亞。准備侵蘇計劃。
1941年6月,在東線戰役的第一周內,第6集團軍和克萊斯特的裝甲兵團到達達羅夫諾和盧茨克地區。蘇聯西南戰區布瓊尼元帥抵擋不住克萊斯特的進攻而被迫退卻。從1941年8月21日開始,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德國第2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2裝甲集團軍一起參與基輔會戰,直至9月26日會戰結束時,共有65萬紅軍被俘,884輛蘇軍坦克被繳獲。
當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指向克里米亞時,克萊斯特所部在第涅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實行強行渡河,殲滅蘇軍5個師,並在亞速海會戰中與第11集團軍共同殲滅蘇軍兩個集團軍。
1941年底由於蘇軍強有力的反擊,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龍德施泰特上將元帥被迫撤出羅斯托夫。希特勒命令停止撤退,並將龍德施泰特上將免職,以賴歇瑙接替,而賴歇瑙也守不住原來的陣地,被迫退至米阿斯河一線。
1942年夏季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德軍初期進展順利,殲滅蘇軍25萬。到頓河一線時,德軍已成強弩之末,而第6集團軍仍然突進至斯大林格勒城區。並在此之前,德軍兵分兩路,B集團軍群繼續向斯大林格勒突進,A集團軍群則深入高加索。後來希特勒將與他意見不合的A集團軍群總司令利斯特元帥免職,自己瞎指揮了三個月之後才命令克萊斯特繼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之後,克萊斯特晉升元帥。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損失慘重。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斯大林格勒的蘇軍繼續向西縱深突破,高加索的蘇軍也向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施加了重大壓力。但克萊斯特仍然於1943年2月1日將整個陷於絕境中的A集團軍群(以第1裝甲集團軍為主,第17集團軍大部仍然堅守庫班半島)拖了出來,並只損失了很小的裝備和物資。1943年1月31日,克萊斯特被晉升為元帥。1943年3月底,A集團軍群又在哈爾科夫與塔甘羅克一線佔領新陣地。由新編的第6集團軍、第8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編成了一個新的南方集團軍群,曼斯坦因任司令。該集團軍群在遭到蘇軍不停的反擊之後,於8月間被迫退至第涅伯河一側。
1943年9月中旬,由新的第6集團軍和第17集團軍編成了一個由克萊斯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在損失嚴重的情況下第6集團軍得以順利地撤至第涅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附近。第17集團軍也轉移到了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並堅守到了1944年4月,終因兵力消耗過大而被迫後撤。
1944年3月30日,克萊斯特和曼斯坦因被希特勒召到貝希特斯加登並解除了他們的職務,被授予雙劍。接替他們的是莫德爾和舍爾納。
克萊斯特最初退居於西里西亞過著安靜的日子。當戰爭逼近德國邊境時,他又遷居到下巴伐利亞的米特費爾斯。
戰爭結束之後,克萊斯特被美國憲兵逮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戰犯罪被判刑15年;1948年又被引渡到蘇聯,關在莫斯科監獄的擔任牢房裡。1954年,被轉移到弗拉本米羅夫卡的將官俘虜營,同年秋天死在那裡。
我個人的簡要綜述:
論資歷,他和勃勞希契、維茨萊本、屈希勒爾、魏克斯生於同年,與以上幾人以及包克、利斯特、克魯格、凱特爾等人差不多。
論出身,可能不少人都出自名門,但和克萊斯特相比只能相形見絀。
論戰功,掰著指頭數個數,古德里安比他少不少。
論成就,我認為,在二戰中除了無人能及的曼斯坦因,能夠超過克萊斯特的也很難找出幾個。
就是以上如此優秀的一位將軍,卻很少有人問津,實在令人費解。
資歷、出身之前之後都有介紹。
稍微詳細的評述下他的戰功:
1.波蘭戰役:如果不是因為他對國社的態度,不會在1938年就第一次被免職。在1939年波蘭戰役他應該就至少會是一位集團軍級的指揮官。不過即使是作為軍長,他仍然在波蘭戰役中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從北面的東普魯士出發,至最後推進至布格河。作為大包圍戰役的北翼對波蘭進行了包圍。而克萊斯特的第22裝甲軍則是此次大包圍作戰的南翼,盡管波蘭北部的交通不甚發達,但波蘭的南部卻更是崎嶇的山地,盡管如此,克萊斯特仍舊率部到達,完成了德國這此史無前例的大勝。克萊斯特作為此次大包圍作戰的南翼,功不可沒。
2.法國戰役:很多人在法國戰役結束後「論功行賞」,頭功歸曼斯坦因沒有疑問,其他重要的都給了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魏特夏(第14裝甲軍)這兩個在突破口處的兩位軍長。或者其他裝甲部隊指揮官霍特(第15裝甲軍)、賴因哈特(第41裝甲軍)、斯密特(第39裝甲軍)等人,或是給了更低級的某些裝甲師師長(如隆美爾)等人。似乎都忘記了,在第一階段色當突破口處指揮作戰的更高級的A集團軍群裝甲兵團的指揮官是克萊斯特。有人會說古德里安認為克萊斯特的命令是給古德里安下絆子(來自古德里安的書),那麼有兩點疑問:其一,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克萊斯特是古德里安的上司,古德里安對上級的命令不那麼服從,應該說克萊斯特認為古德里安阻礙了他自己更合理一些,而不是由古德里安這么說,他沒有這個資格。因為負責的是克萊斯特而不是古德里安,古德里安沒有資格去負責。其二,反問古德里安,為什麼古德里安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他人的都是錯誤的?
關於古德里安為什麼如此是說,比較感性的原因可能是:其一,他和克萊斯特的關系本來就很一般,因為作戰的爭論,關系更是不怎麼樣了。其二,古德里安與克萊斯特的參謀長蔡茨勒關系很差,從以後蔡茨勒當上陸軍參謀總長後體現的更明顯(但事後證明蔡茨勒也是一個優秀的參謀長)。直接與上級的兩位首長關系都到了如此地步,能對他們有什麼太好的評價嗎?
法國戰役,克萊斯特同樣居功甚偉。
3.巴爾干戰役:德軍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佔有優勢,因此勝利也不算太輝煌。但在巴爾干這比波蘭更加崎嶇的山地中克萊斯特的裝甲部隊仍然長驅直入,證明了德國裝甲部隊是十分的優秀和克萊斯特的指揮有方。
4.1941年東線戰役:與其他各路德軍一樣,克萊斯特也長驅直入,取得很多勝利,但他的勝利來的要艱難很多。古德里安自己的書中說的也很明確:其一,蘇聯西南方面軍指揮官基爾波諾斯沒有像西方方面軍巴甫諾夫一樣在德軍進攻後驚慌失措,而是有效的組織了節節的抵抗。其二,蘇聯西南一面靠海,只能做一路的迂迴而不能像中央的進行兩路包圍。其實還有一點就是蘇聯西南戰區的兵力要比中央的要強不少。
不過,盡管如此,仍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基輔戰役,這次仍然是克萊斯特和古德里安合作,古德里安從北面,克萊斯特從南面進行了包圍(此前說是克萊斯特跟古德里安混的這種說法是純粹不負責的造謠)。最後獲得了重大戰果。
在1941年底,克萊斯特像其他各路德軍一樣陷於停頓,而且他的失敗還先一步到來。但最後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將領被免職,但克萊斯特得以留任。
5.1942~1943年東線戰役:1942年上半年還不算太緊張。到下半年,德軍南線開始了夏季的攻勢,先鋒部隊便是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和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還有第6集團軍、第2集團軍。「外國部隊」掩護側翼。此次戰役也就是斯大林格勒的前奏、德軍進攻的階段。戰役初期進展順利,克萊斯特推進至頓河。而後德軍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向斯大林格勒突進(B集團軍群),一路深入高加索(A集團軍群)。隨著秋季第6集團軍的處境每況愈下直至被圍和A集團軍群的進攻陷於停頓。戰役相對平靜了下來。
1943年1月,第6集團軍的覆沒已經再所難免。而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卻深陷於高加索中難以自拔,如果紅軍消滅了第6集團軍,而後再切斷了A集團軍群的陸上交通線,那麼A集團軍群就會重蹈第6集團軍覆轍。A集團軍群不僅要和強敵做斗爭,還要和時間賽跑,因為底6集團軍覆沒在即,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最後的結果,但克萊斯特仍然於1943年2月1日將整個陷於絕境中的A集團軍群(以第1裝甲集團軍為主,第17集團軍大部仍然堅守庫班半島)拖了出來,並只損失了很小的裝備和物資。2月1日即是第6集團軍徹底覆沒的日子。盡管德國在這一戰役中大敗,但曼斯坦因和克萊斯特保全了剩下的部隊,使德軍免遭更大的、決定性的失敗。
引用利德爾·哈特書中的一段話:...德軍從高加索的撤退能夠成功也還是非常的僥幸。就時間、空間、兵力和天候等條件而論,它應該算是一項驚人的成就——克萊斯特因此而晉升元帥...
6.1943~1944年東線戰役——防禦戰——第二次被免職:之後克萊斯特逐漸脫離了主戰場,而去被放在不太重要的地方——指揮堅守在庫班半島和後來退入克里米亞的的德軍部隊。無用武之地的克萊斯特也終於於1944年3月30日和曼斯坦因一道被免職,並同時被授予雙劍。有一點值得一提,那便是他的「庫班之盾」這個特殊的榮譽。二戰中希特勒為了對於特殊戰役的特殊獎勵,發布了這些,前後也只有納爾維克戰役紀念臂章、烏曼戰役紀念臂章、克里米亞戰役紀念臂章、德米揚斯克戰役紀念臂章、庫班戰役紀念臂章、拉普蘭戰役紀念臂章。
內心高傲的曼斯坦因在他的書中是如是結尾:...對於我而言,他的話也就代表我的僚屬們對我的最後敬禮。他高聲喊著說:「元帥,今天我已經把我們的勝利象徵,『克里米亞之盾』,從飛機上取下來了!」
「庫班之盾」雖然不像曼斯坦因一樣代表克萊斯特勝利的象徵,但對克萊斯特而言,同樣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