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10年哪個國家反超英國成為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
德國 汽車
1879年,德國工
卡爾.本茨
卡爾.本茨
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⑵ 戰爭期間,德國用什麼辦法對付英國,殺傷力連大炮、坦克都比不過
戰爭是最燒錢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那麼它想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將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二戰期間德國對付英國,就使用了偽造英鎊計劃,給英國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對英國的殺傷力真是比坦克、大炮還要厲害。
英國要和德國打仗,就必須要大量的坦克、大炮、飛機、葯品、食物等物資,而這些物資因為戰爭的需要,大量被消耗,就必須要向國際上進口,英鎊貶值,英國政府就必須要付出原先更多的錢,到最後連英鎊都不好使了,英國政府只能欲哭無淚,所以很快就抵抗不住德國的攻擊,德國憑借著大量的假英鎊,輕而易舉地打敗了英國。
⑶ 德國的經濟是怎麼樣超越英國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 德國的工業化方式截然不同於法國。由於政治上不統一、交通工具不良、行會強大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德國開始時發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後,德國工業以巨人般步伐前進,使歐洲其他所有的經濟。包括英國的經濟,都落後了。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促成了這一驚人的進步。同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獲得,使德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增加了寶貴的鐵儲備物。德國還佔有這樣的優勢:一開始就擁有比英國較陳舊的設備更有效的新式機械。而且,德國政府還通過建立運河網和鐵路網、必要時提供關稅保護和津貼以及制定能培養出一連串馴練有素的科學家和技師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我概括能力不強,您老參考參考~~~~
⑷ 一戰二戰德國為什麼那麼厲害,一戰前德國不過是一個後起之秀,卻能夠在迅速超越英法,挑戰英法俄美4大列
說的不全面,之所以造成以上結果,是因為德國復仇主義煽動,國民激憤,德國正確使用現代以攻為守的戰術,即閃電戰,而法國錯誤判斷局勢,還幻想使用一站的策略,馬奇諾就是個證明,在就是法國內部戰降意見不同意,而我們看到在空中英國人重創德國空軍,這也導致蘇德戰場上德國空軍力量大大削弱,我覺得大雨大雪或許加重德軍失敗,但是如果佔領莫斯科,德軍也會輸掉戰爭,拿破崙就是個例子,重兵進攻得到莫斯科卻是個沒有資源的空城。蘇聯初期肅清運動,喪失大量優秀人才,而要想在戰爭中成熟,就必須付出慘痛代價。原子彈氫彈是美國人造的,曼哈頓計劃。導彈的確是德國工程師不朽的節作。V2導彈自帶陀螺儀,穿破大氣層到外太空,從法國北部打到倫敦,這從一定角度上說是現代導彈的前身,蘇聯導彈冷戰發展迅速也有德國技術作為起點。德國工程師的確利用空氣動力學做出噴氣式飛機,動力速度超過同時代飛機,但希特勒希望用這一技術做出可迅速進攻而撤離的轟炸機,加重了質量,也就隱藏了做戰斗機迅速的優勢,德國工程師還曾用火箭技術做飛機動力,製作速度非凡的飛機,就是落地時根本停不下來。
⑸ 二戰時期德國打的過英國嗎
1、如果希特勒能夠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兩眼止不住的留下淚來,然後告訴人們不是他不想佔領英國,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去佔領英國。別再去想什麼所謂的海獅計劃了,雖然德國的陸軍戰鬥力非常兇悍,空軍的戰鬥力也名列前茅,可是海軍完全不夠英美塞牙縫的啊。
2、確實德國想要佔領英國的話,要面臨的不僅僅是英國的抵抗,英國早就運用各種外交手段獲得了美國的幫助,要想打英國首先得問問美國提供給英國的武器支援,還有最強大的經濟支援,雖然希特勒看不起腐朽的英國,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腐朽的英國可以被壓著打,但是要想佔領它不是那麼容易的。
3、就算在二戰的時候英國沒有美國的幫助,德國也別想輕易的佔領英國。英德兩個國家比起來,德國的陸軍確實超出英國許多,但是德國陸軍不可能游過海峽去的。英國的海軍超出德國海軍太多了,而德國的空軍在戰爭初期確實佔有很大優勢,但是要知道英國採取的是守勢,防空系統正在以逸待勞等著德國的飛機飛過來。
4、所以德國在和英國打的時候就是完全的以制空換制海。也就是說德國不會和英國比軍艦之類的,而是告訴英國要是想過來打德國的話,德國就會派飛機去轟炸英國的軍艦。德國也只能採取這樣的策略了,因為德國沒有能力去轟炸英國本土的飛機製造工廠,就算引誘出來些許英國飛機然後將它幹掉,對於英國來說也遠遠沒有傷到根本。
5、德國能做的也就是靠著潛艇部隊打一打英國的補給艦了,等到了英國實施新的海空反潛戰術,德國的潛艇部隊能取得的戰績就直線下降。而且歷史上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海戰都已經表明了,要想進行登錄作戰的話必須要掌握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制空權德國可以傾盡全力拚一下,但是對於制海權德國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6、比如諾曼底登陸就是一個實力對比懸殊的登陸戰,從人數和裝備上盟軍和德軍的對比都近乎三比一,海獅計劃放到日本身上可行是因為日本的海軍本來就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是德國就沒法和日本比了。兩個國家的發展方向不同就沒有什麼比較的前提。所以說希特勒也想過佔領英國,可是他看了看德國的海軍以後感覺這件事真的辦不到。
⑹ 當年,新生的德國是怎樣把英法俄逼成對手的呢
1871年德意志獲得新生後,便借力第二次工業革命而迅速崛起,不僅打破了歐洲大陸均勢,還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製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間災難,整個世界政治格局被弄得破爛不堪,把老牌帝國英法拉下馬,美國借勢崛起,蘇聯浴火重生,全球獨立民主風暴颳起,世界中心漸漸轉移到美國,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英法俄這三個國家本來就矛盾重重,也曾被俾斯麥利用而玩弄於他的股掌之中,為新生德國的崛起提供了安穩的外部環境。然而,偉大的俾斯麥布下的牌局,被這個愣頭青德皇威廉二世打得稀爛,最終把他們都逼成自己的對手、死敵。同時也禍害了好端端的德國,坑害了世界,但卻直接促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⑺ 引起美國和德國反超英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在於採用的生產技術
對19世紀中後期進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態度不同。一類如美德,他們是工業化的後起之秀,後發的優勢讓他們對此次革命的成果利用較充分,因此在此間發展較為迅速。另一類如英法,他們都是老牌工業國,較早的進行工業化,面對第二次革命缺乏動力;另一方面英法都是世界最重要的殖民地國家,即使不更新技術繼續擴大生產依然能靠對殖民地的掠奪和資本商品輸出獲取巨額利潤,因此英法等對運用更新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而是更熱衷於向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提供貸款獲取利息。
綜上,也就導致了,美德的迅速發展和世界工廠的轉移,然而這種轉移並沒有改變世界經濟體系中美德英法的位次,世界市場依然掌握在英法手中,美德其實不過是英法的僱工罷了,及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布雷諾森林體系的建立,宣告美國正式接替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的霸主
⑻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呢
前言: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總結:英國所開展的自由貿易,對歐洲其他國家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降維打擊。而德國在對英國的反擊過程中,先從理論再到實踐,實行了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路線,最終成功實現了對英國的反擊。當然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工業革命之後,德國面對「一夜暴富 」的英國,其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當然了,也許這個時間間隔有些長,但無論怎樣,最終它還是走到了工業大國這一行列中。
⑼ 德國如何最快滅掉英國
我說說德軍的思路(未必完全正確)
英國和法國通過敦刻爾克大撤退撤走了以後,依然有三十餘萬部隊,而且,德國海軍實力最弱,根本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相比,所以唯一的辦法是奪取戰役制空權,再以空軍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英倫三島。{注意:丘吉爾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而加強空軍戒備}
但實際上,進攻英國不像進攻歐洲其他國家一樣,因為進攻其他國家時都有詳細的作戰計劃,但在英國上卻沒有那樣明確的計劃。
而且希特勒進攻的初衷並不是消滅英國,而是與英國議和。(這並不是愚蠢,如果打敗了英國,不要忘了,英國的大量的殖民地怎麼辦?美國,日本,蘇聯。絕不會不爭殖民地,如果消滅這么多英國,德國無力再爭殖民地,將這么多殖民地拱手讓人?)
{此外希特勒消滅了英國30多萬部隊,就能使非洲唾手可得么?我不這么覺得。也許有人懷疑英國的抵抗能力和抵抗程度,但事實是英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而英國方面,主張綏靖政策的張伯倫下台,一貫強硬的丘吉爾上台,他的態度是堅決抵抗,絕不媾和!加上英國空軍的頑強鬥志,而且英國本土作戰,熟悉地形,位置,加上合理的部署,打敗了戰略上准備並不充分的德軍。(就算是希特勒見誘降無效後實施的海獅計劃也是很倉促的)
更無奈的是海獅計劃,實施了不到3個星期,德國就轉而攻打蘇聯(這也不是愚蠢的,斯大林看到歐洲戰火紛飛,雖然假惺惺的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也在防範德國,比如將軍工重工往東移,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希特勒一方面不希望蘇聯准備過於充分不利進攻,另一方面看著英國頑強抵抗,他們很難佔領英國,英國也無實力反擊,而他認為蘇聯並不是很難對付,{這個確實不清楚,好像是德國情報部門什麼的有些問題}便攻打蘇聯)
事情就是這樣的。
⑽ 19世紀後期德國工業產量在一戰前超過英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科技最先由德國和美國大量應用,科技上領先英國。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帝國德國完成統一民族爆發出強勁的上升勢頭,而且為謀求海外市場和 殖民地,德國大肆擴軍備戰,軍工對工業拉動明顯。而英國保守的經濟不能很快適應新科技帶來的技術革命和經濟轉變,龐大的殖民地也使英國不用新技術一樣擁有大量財富。所以英國國內資本一直沒有像德國那樣大力發展新興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