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212級常規潛艇的研製歷史是怎樣的
柴電推進的常規潛艇由於安裝蓄電池組數量與容量均有限,潛航時間受到限制。航行中的潛艇隔一段時間就需上浮到水面,用柴油發電機為蓄電池組充電。這樣勢必增加潛艇的暴露率,降低作戰與生存能力。
為解決這一難題,世界各海軍強國紛紛開始研究一種不依賴於空氣的推進系統(簡稱AIP)。德國是最早研究AIP系統的國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研製成功一種AIP系統,但因效率太低,安全性差而未能進入實用階段。
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西德同時開展了燃料電池和閉式循環柴油機兩種AIP系統的研究工作,處於世界前沿。到了80年代,全世界AIP系統的研製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德國的兩種AIP系統逐步進入實用階段。兩者相比較而言,燃料電池的性能更為優越。
於是,德國HDW船廠於1984年將燃料電池系統裝於潛艇分段內,進行了全面的陸上試驗。試驗表明該系統可用,且運行安全可靠。1987年,又將這種AIP系統加裝到205級U1號潛艇上,在海上成功地進行了6個月的試航。通過試航證實了該系統的適用性。
1990年,德國海軍開始醞釀以209級1200型潛艇為母型,加裝燃料電池系統,並換裝性能更優的聲吶、潛望鏡及武器系統等,研製世界上第一艘裝備AIP系統的潛艇,並於1992年完成設計,這就是212級常規潛艇。
「212A」級潛艇是德國海軍面向21世紀初的主要作戰潛艇,該級艇既能攻擊水面艦艇,又能進行反潛和攻勢佈雷,是一級設計新穎、性能優良、能較長時間在水下進行戰斗活動的新型常規潛艇。
設計方案於1991年11月獲得德國國會通過,1994年財政年度撥款建造首批4艘212級潛艇。首批艇的總承包商是ARGEU212集團公司。該集團包括霍瓦茲-德意志造船廠、蒂森北海造船廠和費羅特公司。212級方案出台後引起許多國家重視,義大利海軍提出訂購要求。為了兼顧義大利的要求,對設計進行了修改,形成的最終實施方案被定名為212A級。
由於修改設計,德國海軍訂購的4艘潛艇建造時間向後推延。首艇預計於2003年交貨。德國海軍計劃為「2005艦隊」配備10~14艘該級艇;除首批4艘已訂購外,2000年後還要分2批訂購8艘。義大利海軍擬建造4艘212A級,首批兩艘已經訂購,由本國建造。
Ⅱ 潛水艇是如何發明的
在海洋游弋的致命武器
——1955年潛水艇的成功試航1955年5月,鸚鵡螺號平穩地滑進海里,離開了康涅狄格州的新倫敦海岸。84小時後,它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浮出水面,航程為2607千米。這標志著美國海軍的鸚鵡螺號是世界上第一艘地道的潛水艇。它在水下就像在家裡一樣,能幾個月無須浮出水面或靠岸補充燃料。
1957年,鸚鵡螺號首航北極。第二年,它由白令海峽到格陵蘭,在北極冰帽下潛航了3200多千米。
1960年7月20日,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在潛水離開佛羅里達州的內維拉爾角的時候,發射了一枚北極星導彈。導彈飛行了1770千米,准確地擊中了陸上的靶子。自那天起,人類毀滅性的力量被大大地延伸了。如今,潛水艇發射的導彈能到達地球上的任何地面目標。
潛水艇具有如今令人畏懼的力量,關鍵在於核動力。鸚鵡螺號以及比它更大更高效的海神級、三叉戟級潛水艇都有一個核反應堆,它使水加壓過熱,然後通過附屬的管道系統變為蒸氣,驅動汽輪機運轉。在水下航行的10年中,鸚鵡螺號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僅消耗了大約5.4千克鈾燃料。如果使用柴油機,那將需要3785萬升柴油。
這些自給自足程度極高的核潛艇從海洋中獲得生存所必需的兩個要素是海水和氧氣。艇上的發生器可從海水中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製造淡水。
盡管核潛艇的技術先進,但要使它發揮正常,就要使艇上的人身心保持健康。於是海軍為艇員們提供了盡可能好的生活條件:空調、美食、淡水淋浴、自動洗衣機、電影、音響設備和閱覽室。
核潛艇的控制中心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陀螺儀和計算機系統。它能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只用半秒鍾就測出自己的方位;為北極星導彈測定軌道,並進行發射;測定水下或水面的敵方船隻,並發射水雷進行攻擊。
如今,有30艘以上的海神級核潛艇在海洋中漫遊,每艘能攜帶16枚導彈。比它更先進的三叉戟級核潛艇攜帶24枚導彈。這些導彈的總爆炸力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和軸心國投下的全部炸彈的總和。
遠程海神型彈道導彈能運載核彈頭,飛行距離超過4600千米。三叉戟Ⅰ型導彈能擊中7400千米外的目標。
核潛艇的家譜可以追溯到幾百年以前。1620年,荷蘭化學家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貝爾用塗油的皮革蒙住木船,使其沒入水中充當潛水工具。他坐在船里,用槳推動船前進。
第一艘投入戰斗的——且不論它在多大程度上投入——潛水艇是在美國革命戰爭期間由戴維·布希內爾建造的。這是單人乘坐的名叫海龜的小艇。埃茲拉·李軍士忙碌地用曲柄轉動著螺旋槳,把海龜號駛到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軍艦下面,這位軍士想在敵艦底部鑽一個系炸彈的孔,但沒有成功。海龜號和炸彈都浮出了水面。李軍士逃走了,炸彈的爆炸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1800年,羅伯特·富爾頓為拿破崙製造了一艘潛水艇,名字也叫鸚鵡螺號。拿破崙起初對此很感興趣。後來,在試航期間,鸚鵡螺號攻擊一艘英國船,想把它擊沉,但沒有成功。於是法國獨裁者拿破崙對富爾頓的發明失去興趣。
在國內戰爭時期,南部邦聯的船舶工程師用鐵鍋爐造了一艘取名H·L·漢利的潛水艇。它的螺旋槳由曲軸帶動,而曲軸由八個人轉動。在實驗中,漢利號沉沒了3次,船上的人都淹死了。但在1864年2月17日,漢利號用水雷攻擊泊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外的聯邦軍艦豪薩托尼克號。軍艦沉沒了,而漢利號、這有史以來擊沉敵艦的第一艘潛水艇也與對手同歸於盡。
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歐洲的海軍專家想用蒸氣作為潛水艇的動力,然而他們為此設計的發動機無法在水下運轉。使用蓄電池來驅動電動機的潛水艇運行良好,只是在海上無法給蓄電池充電,使得潛水艇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
19世紀90年代,美國發明家約翰·普·霍蘭和西蒙·萊克分別想出了同樣的解決辦法。他們的辦法是這樣的:把汽車用的汽油發動機裝到潛水艇里,和蓄電池交替使用。當潛水艇浮出水面時,就以汽油發動機代替蓄電池,以可觀的速度推動潛水艇前進,同時給蓄電池充電。1900年,美國海軍買下了霍蘭號潛水艇。而萊克設計的防禦者號於1902年下水。他從俄國、澳大利亞和美國贏得了合同。
萊克最大的貢獻是為潛水艇設計了由棱鏡、透鏡和鏡子構成的潛望鏡。在此之前,潛水艇要觀察海面的動靜就得把瞭望塔伸出水面,這就容易遭到敵人的攻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在水面上不是英國艦隊的對手,就用U型潛艇從水下重創英國商船。這個時候的潛水艇都使用柴油機,它比汽油機效率高,也不容易爆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美國都使用潛水艇攻擊對方。這時的潛水艇頗具威力,但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們只能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容易被敵方巡邏轟炸機發現並擊沉。
德國人試圖用通氣管(俗稱「大鼻子」)來解決這個問題,使柴油機在水下也能工作。然而伸出水面的通氣管會隨著潛艇的移動在水面上劃出一道痕跡,因而仍會被飛機發現,就是在夜間也會被雷達發現。
在美國的核潛艇問世之後,推進器、導航和隱蔽問題都迎刃而解。俄國也有能毀滅世界的核潛艇。
Ⅲ 潛艇的由來是什麼
潛艇最早可追溯到15至16世紀的列昂納多•達•芬奇。據說他曾構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沒有畫出設計圖。
1620年,荷蘭人德雷貝爾發明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在英國泰晤士河上試航時,這艘潛艇可以成功地潛入水下4至5米深。
後來,美國人大衛•弗休奈爾又建造了一艘供實戰使用的潛艇,名叫「海龜號」。這艘潛艇只能乘坐一個人,完全是用木頭製成的,它利用人力搖動曲柄轉動的螺旋槳推進。776年,美國的水兵埃茲拉•李駕駛「海龜號」潛艇駛近了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艦只。因埃茲拉無法將炸葯包固定在艦船底部,炸葯包在英艦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英艦並未受傷。
潛水艇第一次在海戰中正式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9月,德國人和英國人在丹麥海岸附近發生海戰。德國潛水艇擊沉了英國三艘巡洋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海軍十分重視新型潛艇的研製。核動力和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至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上近40個國家和地區,共擁有各種類型的潛艇900餘艘。
Ⅳ 潛艇是怎樣發明的
潛艇,作為一種新式武器出現,與船舶有所不同,它經歷了極為曲折的過程。假如不是戰爭和鮮血,潛艇是不可能過早地問世的。
人類設想製造一種水下航行工具的想法,很早以前就已經萌生了。1620年,荷蘭人德雷貝爾發明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在英國泰晤士河上試航時,成功地潛入水下4~5米深。後來,美國人大衛·弗休奈爾又建造了一艘供實戰使用的潛艇,名叫「海龜號」,只能乘坐一個人,完全是用木頭製成的,它利用人力搖動曲柄轉動的螺旋漿推進。1776年,美國的水兵埃茲拉·李,駕駛這艘海龜號潛艇駛近了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艦只。因埃茲拉無法將炸葯包固定在船底,只是在英艦附近的水面上爆炸了,英艦並未受傷。
在世界潛艇史上,最早把潛艇推進到實戰中去的,恐怕要數英國約翰菲利普·霍蘭了。潛水艇第一次在海戰中正式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9月間,德國人和英國人在丹麥海岸附近發生海戰。德國潛水艇U-9號,擊沉了英國的「亞博克號」、「克雷塞號」和「霍格號」三艘巡洋艦。當時,霍蘭才逝世一個多月,德國人正是根據霍蘭的潛艇結構和原理,建造出了使世界為之震驚的潛水艦只的。
Ⅳ 潛艇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
德雷貝爾是名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劃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兩個小時?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
1776年,「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葯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
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
1884年,俄國工程師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
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
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范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Ⅵ 誰有德國潛艇戰後發展的歷程介紹
1913年德國率先研製出潛艇專用柴油機。並建造出柴油機-電動機潛艇,這種動力形式一直被常規潛艇採用至今。此後德國一直保持常規潛艇建造技術上的優勢。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下力量。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果顯赫,相信大家對鄧尼茲的「狼群戰術」都有所了解。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潛艇的發展在戰後由此停止。前西德在1955年加入北約後,才開始重建潛艇工業。逐漸成為世界常規潛艇設計、建造、出口大國。
205型常規潛艇
205型潛艇是德國戰後建造的第一型潛艇,由霍瓦茲造船廠於1966年建造,數量只有2艘,帶有試驗的性質。舷號分別為U11和U12,於1968年和1969年服役。潛艇採用非磁合金鋼建造,潛深達到159米。隨著時間的流逝,這2艘潛艇已經另做它用,繼續發揮余熱:U11艇1988年改作靶艇;U12艇改作聲納訓練平台。
205型潛艇水上排水量419噸,水下排水量450噸;艇長43.9米,吃水4.3米,水上航速10節,水下航速17節;人員編制22人。柴一電推進,採用2台MTU 12V 493 AZ80 GA 31L柴油機,持續功率882千瓦;2台810千瓦交流發電機;1台西門子公司的電機,持續功率1.32千瓦,單軸推進。艇上的武器裝備主要包括:8具533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發射「海豹」線導魚雷,主動尋的時射程13千米,航速35節;被動尋的時射程28千米,航速23節;戰斗部重260千克。艇上安裝有雷達預警電子支援系統、電信公司的MK8火控系統、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卡里普索II」型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阿特拉斯公司的SRSM1H主/被動高頻聲納。
206A型常規潛艇
繼205型潛艇之後,德國發展了206A型潛艇,1973~1975年服役。共建造12艘,其中霍瓦茲造船廠4艘、北海造船廠8艘。這兩家造船廠日後壟斷了德國潛艇的製造。206A型潛艇的舷號從U15到U30,序號並不連續,原因不得而知——也許像我國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舷號也並不連續一樣。為適應新的作戰要求,德國1987年開始對206A型潛艇進行改裝,1992年2月完成。現在該型潛艇隸屬於第一和第三潛艇中隊,基地是埃肯弗爾德。
206A型潛艇水上排水量450噸,水下排水量498噸;艇長48.6米,吃水4.5米;水上航速10節,水下航速17節;人員編制22人。柴-電推進,採用2台MTU 12V 493 AZ80 GA 31L柴油機,持續功率882千瓦;2台810千瓦交流發電機1台西門子公司的電機,持續功率1.32千瓦,單軸推進。艇上的武器裝備主要包括:8具533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採用阿特拉斯公司的DM2A3線導魚雷,主動尋的時射程6千米,航速35節;被動尋的時射程28千米,航速23節;戰斗部重260千克。對抗措施為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DR 2000U,配有索恩公司的「沙麗爾2」型電子偵察設備、SLW83魚雷射擊火控系統、湯姆遜無線電公司的「卡里普索II」型對海搜索雷達(1波段)、湯姆遜·辛特拉公司的DUUX 2型被動聲納和阿特拉斯公司的DBQS-21D型主,被動中頻聲納。
209型常規潛艇
209型潛艇主要用於出口,由德國的「潛艇生產專業戶」霍瓦茲造船廠設計製造。迄今已出口將近百艘(不包括授權他國特許生產),德國因此賺取了大量外匯。209型潛艇採用單殼體結構,艇體為優質HY-80鋼,安全潛深可達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節;裝備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在最大深度發射魚雷。209型潛艇主要用於出口,所以各國209型潛艇的技術參數並不一致,一般是根據購買國的要求定製的。我們的鄰居韓國就裝備有209型潛艇。
209型潛艇目前普遍換裝德國與挪威共同開發的MSI-90U數字化綜合指揮火控系統。該系統能自動計算最佳任務數據,可即時從探測轉入攻擊;同時跟蹤12個目標(其中2個為自動跟蹤)和指揮8枚水中行進的魚雷;能夠自動修正航跡,在一擊不中的情況下實施再攻擊。209型潛艇原先使用DM2A1反艦魚雷和DMl反潛魚雷,後來全部換成SST-4或SUT反艦,反潛兩用魚雷。其中SUT電動魚雷全長6.33米,直徑533毫米,航速35節,破甲戰斗部威力相當於400千克TNT炸葯。除魚雷外,209型潛艇(主要是1400型)還可以使用美製「魚叉」潛射反艦導彈。209型潛艇採用德國蔡司公司CSU-83綜合聲納系統,除固有的主、被動聲納和PRS測距聲納外,還加裝了舷側被動聲納陣列和拖曳式聲納。該系統能夠同時自動警戒8個目標,雜訊方式(被動聲納)探測水面艦艇的距離為30-60千米,回聲方式(主動聲納)約為20千米。
212A型常規潛艇
1990年,霍瓦茲造船廠設計出212型潛艇——世界上第一型裝備燃料電池型「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AIP)系統的潛艇。義大利海軍由於對212型潛艇很感興趣,提議改進其設計,如增大潛深、採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統和逃生設備等。德國海軍採納了這些建議,生產出212A型潛艇。德國海軍對212A型潛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克服206A型潛艇的缺點,作戰性能不能降低;安裝燃料電池系統與柴·電動力系統混合的動力裝置;潛艇的水下續航力至少比206A型提高4倍以上;潛艇的總續航力(燃料電池系統加上柴一電動力系統的續航力)保持不變;使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時,水下最大航速不低於6節;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主要設備均安裝在長6.5米以內的分段內。
212A型的首艇U31於1998年7月1日開始建造,2003年4月7日下水首次試航,於2005年服役。U31艇長55.9米,寬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噸,水下排水量1830噸;水面航速12節,水下航速20節;以8節速度航行,水面續航力8000海里,水下續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潛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員編制23-27人(其中8名軍官)。212A型潛艇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計劃建造4艘(霍瓦茲造船廠和北海造船廠各2艘),舷號U31~U34,計劃2006年全部服役。
212A型潛艇的主要特點體現在動力裝置。除16缸柴油機和常規鉛氧蓄電池外,還裝配9組氫燃料電池模塊,每組提供30-50千瓦動力。氫燃料不以氣態或壓縮形式儲存,而以金屬氫化物的形式儲存,這種金屬氧化物能夠大量吸收、保存並分解氫燃料。每個儲存單元由幾組金屬氫化物組成,它儲存氫燃料的能力比低溫集裝箱強,而且在封閉的燃燒室內使用非常方便。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具有能量利用率高、不產生雜訊、反應熱低、不產生廢氣等優點。單獨使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時,由於不用浮出水面通氣,潛艇可以連續潛航2周左右;若單獨使用柴-電動力系統,潛艇每隔2~3天就必須浮出水面,利用通氣管為蓄電池充電。柴一電系統用於獲得作戰所需的高航速,燃料電池系統用於長時間水下隱蔽航行。兩套動力系統結合,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同時使用,大大提高了潛艇的生存和戰斗能力。
212A型潛艇隱身性能突出,得益於綜合採取隱身設計和降噪措施。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的應用不但使潛艇的水下航行時間大大增加,而且減小了紅外特徵、增強了隱蔽性。潛艇採用水滴形流線型、局部雙殼體結構,殼體用高強度低磁不銹鋼製造,外形平滑光順、流體性能極佳,不僅阻力小、機動性好,而且濕表面積小,可以減少主動聲納探測時的反射面積,提高潛艇隱身效果。艇艏部略向下沉,給被動聲納基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艇體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揮台圍殼,圍殼呈流線形,其上裝有水平舵。指揮台圍殼切口、升降裝置開口、主壓載水艙進排水口、魚雷發射口等開孔都設置了可自動開啟的活動蓋板,降低了航行時的渦流雜訊。艉操縱舵面為X型,採用先進的大傾斜低雜訊7葉螺旋槳,降低了尾部雜訊。動力裝置封閉在密閉艙室內,採用整體「浮伐」技術降噪。艇體外表塗有新型吸波材料,安裝高性能消磁裝置等。
212A型潛艇安裝有新型計算機集中操縱控制系統,將艇、機、舵的操縱控制綜合為一體,操縱控制過程完全自動化。1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縱,就可控制潛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參數與狀態;只需3名監控人員,就能在巡航和下潛情況下對艦船進行各項技術操作。艇上的MSI一90U型火控系統可實現對多批目標運動要素的解算以及對兩批目標的攻擊,並具有模擬訓練功能。它還能對武器系統實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212A型潛艇裝備先進的DBQS一40聲納系統和MOA30 70雜訊監控裝置。聲納系統中的被動探測聲納採用中頻波段、全方位探測,可同B寸跟蹤4批目標。拖曳線列陣聲納採用低頻和超低頻波段,被動工作方式,陣列長40多米,主要用於遠距離目標的探測,探測距離超過100千米。另外,艇上裝有FLl800 U型電子對抗儀、1007型導航雷達和通信系統等電子設備。攻擊潛望鏡是209型潛艇潛望鏡的改進型,另在搜索潛望鏡上加裝紅外探測和微光夜視裝置,提高了潛望鏡的觀測精度和夜間觀測能力。
212A型潛艇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水壓式發射裝置發射,發射深度達200米,有液壓式和自航式兩種發射方式。它裝備12枚DM2A4重型魚雷,以及自動化魚雷快速裝填裝置。DM2A4魚雷採用大功率電動力推進系統、新研製的智能化電子系統、改進的聲學系統與引信系統,所以航速快、射程遠,還具有自動導向處理能力。該艇還能攜載24枚水雷,用水雷投擲器進行佈雷,在艇內操縱,可在淺海區有效地執行布雷使命。DM2A4魚雷既能攻擊水面目標,又能攻擊水下潛艇,使212A型潛艇成為一艘既能反潛、又能反艦、還能佈雷的多功能常規潛艇。
Ⅶ alp潛艇動力裝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不是德國最早發明的 啊是那發發明的哦謝謝了哦
應該是德國吧
為減少暴露率,增加隱蔽性,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及前蘇聯就曾涉足AIP動力裝置的研究;
在二戰期間的潛艇戰中,納粹德國海軍的潛艇經常出現在被追擊的情況下耗盡電池被迫上浮充電的情況,結果因自身暴露而最終被擊沉。血的教訓使得德國人在二戰後期就開發了閉式循環的「瓦爾特」動力系統。盡管採用「瓦爾特」動力系統的德國潛艇沒有在二戰中發揮作用,但卻極大地促進了AIP技術的發展。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524/83/50/9_1.html
AIP是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的簡稱,中文稱為絕氣推進。1930年,德國沃爾特(Walter)博士提出以過氧化氫做 為燃料的動力機系統,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試驗,在二戰末期,沃爾特發明了「沃爾特式動力機」,原理是通過燃燒過氧化氫推動內燃機工作,由於過氧化氫燃燒反映 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額外空氣,但是早期的沃爾特式動力機並不可靠,因為過氧化氫容易發生自燃反應,因此德國只生產幾艘XVIIB,以過氧化氫為動力的潛艇。
http://www.hudong.com/versionview/JRQNBC,,FgWA1FeAkJHCkQBWg
因此,提高非核動力潛艇戰斗效率的問題開始提上日程。關鍵是要提高水下續航時間,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建造、使用和掌握厭氧能源裝置,只有它才能夠保障常規潛艇較長時間的水下航行。蘇聯率先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到50年代中期前,蘇聯是厭氧能源裝置方面無可爭議的先鋒,共進行了幾種類型單發封閉循環柴油發動機的試驗,批量生產了裝配這種能源裝置的A615型潛艇。當然,由於發動機性能不夠完善,潛水員培訓水平不高,潛艇經常處於失火和爆炸的危險之中。不過,類似能源裝置發展方向本身則是非常有前景的,可惜,隨著核潛艇時代的到來,其研製熱潮暫時冷卻下來。
http://news.163.com/06/0626/15/2KI8NGG90001123H.html
另外可以看看這里
AIP潛艇發展歷史現狀和前景
http://war.news.163.com/06/0626/15/2KI8NGG90001123H.html
Ⅷ 潛艇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駛的船隻。有確切記載,並得到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隻由荷蘭人C•德雷貝爾於1620年發明的。
德雷貝爾是名物理學家,他在英國製作了一艘木製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塗油,艇內有羊皮囊。向囊內注水,艇就下潛,可潛3~5米的深度把囊內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槳孔,由12名水手劃槳行進。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潛艇,也是現代潛艇的雛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潛航了兩個小時。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
1776年,「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艦體下,全力固定炸葯炸毀它,但未能成功。這是使用潛艇襲擊敵艦的首次嘗試。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
1881年,愛爾蘭籍美國人約翰•霍蘭建造了一艘安裝有一台15馬力汽油內燃機的「霍蘭-II」型潛艇,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內燃機動力潛艇。這種潛艇還裝備了魚雷,曾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了試航。
1884年,俄國工程師維捷斯基發明了使用蓄電池電動機的潛艇,艇上還裝有潛望鏡和空氣再生系統。現代的常規動力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內燃機,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機,正是霍蘭和維捷斯基等人的發明,為現代潛艇的誕生提供了動力裝置方面的物質條件。
一般認為現代潛艇誕生是瑞典人諾德費爾特與英國人加萊德使用設計建造的「諾德費爾特-1」號開始的。這艘潛艇於1881年開始建造,1885年下水。它以蒸汽機為動力,當潛入水下時,鍋爐熄火以剩餘蒸汽作為動力。該艇還裝有魚雷發射裝置。「諾德費爾特-1」號是當時比較大,也是比較成功的潛艇。
霍蘭在「霍蘭-II「型取得了成功後,又製造了更為先進的「霍蘭-III」型,這種潛艇採用水面以汽油內燃機,水下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該艇機動靈活,操作方便,並裝有多枚魚雷,攻擊力強,後來的潛艇,除了改用些油之外,基本上都沿用霍蘭的設計。
1898年,美國海軍訂購了6艘「霍蘭-III」型潛艇,並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潛艇部隊。1897年,美國人S•萊克建成了第一艘雙層殼體潛艇,在兩層殼體間布置有可使潛艇下潛上浮的水櫃。
20世紀初,潛艇已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260艘潛艇。這些潛艇大多採用柴油內燃機一電動機雙推進系統和雙層或部分雙層殼體,航速和續航力有了明顯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海戰。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艦艇192艘。潛艇在攻擊海上運輸船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僅被德國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活動范圍幾乎遍及各大洋,戰爭後期,潛艇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這使潛艇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德國潛艇還首先採用了荷蘭人發明的通氣管,大大增加了潛艇在水下的續航力和航速。
Ⅸ 潛水艇是怎麼發明的
18世紀70年代,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成1艘單人操縱的木殼艇「海龜」號,通過腳踏閥門向水艙注水,可使艇潛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艇上裝有兩個手搖曲柄螺旋槳,使艇獲得3節左右的速度和操縱艇的升降。艇內有手操壓力水泵,排出水艙內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攜一個能用定時引信引爆的炸葯包,可在艇內操縱系放於敵艦底部。1776年9月,「海龜」號潛艇偷襲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軍艦「鷹」號,雖未獲成功,但開創了潛艇首次襲擊軍艦的嘗試。
潛艇發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進的,因此限制了潛艇的發展。而此時,蒸汽機已經發明並被應用到了鐵路運輸和水面艦船上。蒸汽機在潛艇上的應用,推動了潛艇動力裝置的發展,再加上潛艇設計者的不斷努力,終於出現了以機械為動力的現代潛艇。
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是潛艇研製的重要時期。1801年,美國人R.富爾頓建造的「鸚鵡螺」號潛艇,艇體為鐵架銅殼,艇長7米,攜帶兩枚水雷,由4人操縱。水上採用折疊桅桿,以風帆為動力。水下採用手搖螺旋槳推進器推進。19世紀 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建造的「亨利」號潛艇長約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搖動螺旋槳前進,航速4節,使用水雷攻擊敵方艦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號用水雷炸沉北軍戰艦「豪薩托尼克」號,首創潛艇擊沉軍艦的戰例。1880年9月,中國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潛艇,艇體形如橄欖,水下行駛,十分靈捷,可於水下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
早期的潛艇都是使用人力推進的,航速很慢。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馬力)的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188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動力推進,航速6節,續航力約80海里。1897年,美國建造了「霍蘭」Ⅵ號潛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馬力)的汽油機動力裝置,航速7節,續航力達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電動機為動力,航速5節,續航力50海里,這是潛艇雙推進系統的開端。
早期潛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體上掛帶的定時引爆炸葯包或水雷。1866年,英國人R.懷特黑德製成第一枚魚雷。1881年,T.諾德費爾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諾德費爾特」 號潛艇,首次裝備魚雷發射管;同年,美國建造的「霍蘭」Ⅱ號潛艇安裝有能在水下發射魚雷的魚雷發射管,這是潛艇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發展。
早在19世紀50年代,法國海軍的一名工程師就提出了改裝機械動力潛艇的建議,許多人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
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潛水員」號潛艇。艇體模仿海豚的外形設計,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使用一部功率為59千瓦(80馬力)的蒸汽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由於「潛水員」號採用了蒸汽機作動力,尺寸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潛艇,成為了20世紀之前最大的一艘潛艇。雖然「潛水員」號潛艇的動力裝置有了質的飛躍,但它卻受當時設計水平的限制,當增加壓載使其浮力等於零時,潛艇下潛就失去了控制,水下航行的穩定性很差。另外,潛艇在水下航行時需要大量的空氣,而這在當時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潛水員」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蒸汽機作為潛艇的動力失敗後,潛艇設計師們不得不另闢蹊徑,為潛艇尋找更好的動力裝置。1886年,英國建造了一艘使用蓄電池動力推進的潛艇(也被命名為「鸚鵡螺」號)成功地進行了水下航行,航速為6節,續航力約80海里。從此,電動推進裝置為潛艇的水下航行展現了廣闊前景。
但對現代潛艇的發展作出過最大貢獻的,當屬美國潛艇設計師――約翰·霍蘭。
約翰·霍蘭1841年出生在愛爾蘭利斯凱納鎮,父親是英國海岸警衛隊的一名雇員。父親的職業使霍蘭從小就對海洋及戰艦充滿了好奇。中學尚未畢業時,父親不幸病故,年輕的霍蘭被迫結束學業,到一所學校擔任理科教員,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在此期間,霍蘭一邊工作,一邊設計潛艇。1873年,霍蘭辭去了教師工作,帶著他的潛艇設計圖紙到了美國。在美國,他一邊在一個都教會學校教書,一邊完善著他的潛艇設計圖。
1875年,霍蘭將建造新型潛艇的計劃送交美國海軍部。但是,美國海軍對3年前支付5萬美金建造的一艘名為「智慧之鯨」的小型手操潛艇的沉沒仍然記憶猶新,因此斷然拒絕霍蘭的計劃。遭到拒絕的霍蘭卻沒有因此而卻步,他很快就得到了流亡美國的由愛爾蘭一些革命者組成的「芬尼亞社」的大力資助。在「芬尼亞社」的支持下,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霍蘭終於在1878年將自己的第一艘潛艇送下了水。
該潛艇被命名為「霍蘭-Ⅰ」號,是一艘單人駕駛潛艇。艇長5米,裝有1台汽油內燃機,能以每小時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由於潛艇水下航行時內燃機所需空氣的問題沒有解決,故潛艇一潛入水下發動機就停止了工作。雖然這是一艘不成功的潛艇,但霍蘭卻在它的身上積累了經驗,為下一步建造新的潛艇打下了基礎。
這時,「芬尼亞社」對霍蘭的潛艇研製提出了要求:所建造的潛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進行作戰,小到使其能夠塞進特製的商船船艙。這種商船要求可以裝成民船的模樣橫渡大西洋。當遇到敵艦後,特殊商船將潛艇放出以攻擊敵人。按照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蘭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潛艇,命名為「霍蘭-Ⅱ」號(也稱「芬尼亞公羊」號)。該艇長約10米,排水量19噸,裝有一台11千瓦的內燃機。為解決縱向穩定性問題,霍蘭為潛艇安裝了升降舵。同時,他還在艇上安裝了一門加農炮,使得「芬尼亞公羊」號潛艇既能在水下發射魚雷,又能在水面進行炮戰。「芬尼亞公羊」號的建成給公眾以極大的鼓舞,在潛艇發展史上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紀80年代末期,潛艇的發展引起了更多國家的興趣。1893年,長約45.7米、排水量為266噸的「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在法國下水了。它以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在當時各國所出現的潛艇中,它是最先進的一艘。
「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的成功促使霍蘭更加努力了。但就在霍蘭全力以赴投入他的第三艘潛艇製造之中時,「芬尼亞社」的一些成員對霍蘭無終止的試驗喪失信心,並在一天黑夜將「芬尼亞公羊」號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潛艇偷偷地運走了。從此,霍蘭與「芬尼亞社」分道揚鑣。
失去了「芬尼亞社」的資助,霍蘭只得暫時停下潛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槍公司擔任了描圖員的工作。但是不屈的科學家永遠不會為困難所嚇倒。在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下,他興辦了「肛魚潛艇公司」。這時他與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又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潛艇「扎林斯基」號。1886年,當「扎林斯基」號建成下水時,因滑道倒塌而全艇被毀。「扎林斯基」的失敗,反而使霍蘭有了暫時的喘息餘地。
幾乎就在霍蘭失敗的同時,西班牙卻有一個名叫艾薩克伯爾的海軍上尉於1889年設計了一艘由時機推進的潛艇。不幸的是,因為艾薩克伯爾與上司不和,其上司竟然不顧國家利益而否定了他的計劃。
美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後,為了在與西班牙的競爭中取勝,由海軍部於1893年舉辦了一次潛艇設計大賽。霍蘭大這次大賽中技壓群芳,榮登榜首。大賽的勝利使霍蘭於1895年接到了製造一艘潛艇的定貨單,並從美國海軍部得到了15萬美元的經費。於是霍蘭又開始了他的第五艘潛艇的設計。
為了建造一艘像樣的潛艇,霍蘭從一開始就注意解決那些潛艇史上阻礙潛艇發展的問題。為此,他反復研究並數易方案,終於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潛艇――「潛水者」號。該艇長26米,擁有水面航行的推進裝置——蒸汽機動力裝置和水下潛航的推進裝置——電動機。 「潛水者」號由此成為了潛艇雙推進系統的鼻祖。但是,美國海軍部出於戰爭的需要,在「潛水者」號建造期間,就要求霍蘭能夠使「潛水者」號用於水面作戰。但霍蘭卻認為,按照這種要求是不會製造出滿意的潛艇的。於是,霍蘭放棄了「潛水者」號的建造工作,歸還了海軍部的經費,開始用自己的錢來設計建造一艘新潛艇。
1897年5月17日,時年56歲的霍蘭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了「霍蘭-Ⅵ」號潛艇。該艇長15米,裝有33.1千瓦(45馬力)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能源的電動機,是一艘採用雙推進的最新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7海里,續航力為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則以電動機為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5海里,續航力50海里。該艇共有5名艇員,武器為一具艇首魚雷發射管(有3枚魚雷)和2門火炮(向前、向後各1門),火炮瞄準靠操縱潛艇艇體對准目標。該艇能在水下發射魚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潛迅速,機動靈活。這是霍蘭一生中設計和建造出的最後一艘潛艇。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驅者,人們將其稱為「霍蘭」號。雙推進系統在該艇上的運用,使這艘潛艇取得了潛艇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從而奠定了霍蘭作為「現代潛艇之父」的地位。
但是霍蘭的成就並沒有給他本人帶來任何好處。由於美國海軍部一些官員的偏見和挑剔,這艘潛艇不僅未被海軍部採用,反而使這位大發明家受到了惡毒的嘲諷。無情的打擊使時年63歲的霍蘭憤然辭職。從此,一代潛艇巨匠被迫停止了其心愛的事業,並最終因肺炎病逝,終年73歲。
盡管「霍蘭」號潛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在潛艇這一領域也同處領先地位。1899年,由法國科學家勞貝夫於設計的「納維爾」號潛艇在法國下水。
「納維爾」號與其他潛艇不同處在於,該艇在其內殼之外又包上了一層外殼。這使得「納維爾」號既有一個酷似魚雷艇似的外殼,又有一個按照潛艇要求設計的內殼,艇員及所有裝備都裝在耐壓的內殼之中。內外殼之間的空間被充作壓載水櫃,並以此控制潛艇下潛和上浮。當該艇排除壓載水櫃中的水之後,即可像魚雷艇一樣具有良好的適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達每小時11海里,續航力為500海里;當壓載水櫃中注滿水之後,「納維爾」又將與早先潛艇一樣,它的水下短距離航速可達每小時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數小時,其水下航速也可達每小時5海里。
不過,也有一種意見認為,雙層殼體結構並非起源於「納維爾」潛艇,而是由美國青年西蒙·萊克首創。19世紀90年代,西蒙·萊克由於受了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影響,單槍匹馬地投入到潛艇的研究之中。
萊克從親戚那裡借來一筆錢,經過努力,於189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潛艇——「小亞古爾爸爸」號。「小亞古爾爸爸」號也許是潛艇史上自「海龜」艇以來最不像樣的潛艇。它看上去像一個特大的木櫃子,長4.2米,高1.5米。艇體以松木板內襯帆布墊建造而成。艇體上方有個小艙蓋,艇底安有三個木頭輪子(前面一個,後面兩個)。輪於是由手搖曲柄帶動行走的,「小亞古爾爸爸」艇與其他潛艇相比獨具匠心。它沒有用於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水箱等,而是採用裝載足夠重的壓載物使之沉到海底,接著在海底用輪子滾動推進,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壓載物拋掉,艇體即可上浮。
不過,萊克最初建造潛艇並非為了軍事目的,而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他從建造「小亞古爾爸爸」一開始,就想到能從潛艇中走出來,以便採集海底生物。所以他在潛艇中安裝了空氣壓縮設備,並設置了一個空氣閘艙。萊克使壓縮空氣設備所產生的空氣壓力與艇外海水壓力相等,這樣打開空氣閘艙的艙門,人們便可以穿著潛水服從艇中走出來,而海水卻不會涌進閘艙。人們將這種使海水不能涌進艇內而人能從艇的艙口自由進出的閘艙門叫做氣門或水門。在氣門的幫助下,萊克和他的夥伴,在迷人的紐約灣海底,採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
之後,萊克開始對「小亞古爾爸爸」號不斷地進行改裝,並於1897年完工。改裝後的潛艇命名為「亞古爾」號。該艇無論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來推動前進。由於汽油發動機工作時需要空氣,所以萊克在艇上裝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氣管和排煙管,同時取消了固體壓載物,而用壓載水箱來帶動潛艇的沉浮。為了改善潛艇的適航性,萊克又在吸氣管和排煙管外包上一層外殼,使「亞古爾」號外形類似於現代潛艇上層建築(即潛艇的指揮台)的第二層艇殼。經過改裝後的「亞古爾」號潛艇的上浮與下潛都是較為穩定的,並能在一個適當的深度上將內燃機水下工作時所用的通氣管伸出水面,從而延長了潛艇水下滯留時間。
1898年,「亞古爾」號潛艇僅靠自身的動力,從諾福克航行到了紐約,成了第一艘在公海遠航的潛艇。萊克的第二艘潛艇「保護者」號也於1901年下水。他很想將潛艇奉獻給自己祖國,用於對敵作戰。萊克潛艇的最大特點就是艇員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潛艇,因此完全可派人進行水下作戰、掃雷和佈雷。但美國海軍部卻拒絕了萊克的好意。萊克只好到國外去尋求他自己的位置,從而埋沒了一代潛艇發明家的才華。
19世紀的最後10年中,潛艇已成為至少是具有潛在威懾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於當時的英國、美國等海軍大國對潛艇仍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潛艇只不過是弱小國家用於偷襲的武器,為此阻礙了潛艇的發展。但是,當1898年法國的「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之後,英國人終於醒悟了,強烈要求英國政府趕快行動,以抗衡法國人正以驚人速度建造潛艇的海上新威脅。同樣德國和俄國也在無意之中領悟到潛艇可能將成為一種實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潛艇的熱浪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的時間里,潛艇終於愈造愈大,愈造愈好,並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著。但是由於潛艇發展到此時,仍然開不快、行不遠,魚雷帶得又很少,更因為不能在水下長期潛航,所以,它所擔負的只能是保護本國海岸、在基地附近的巡邏的任務。
20世紀初,潛艇裝備逐步完善,性能逐漸提高,出現具備一定實戰能力的潛艇。這些潛艇採用雙層殼體,具有良好的適航性,排水量為數百噸,使用柴油機-電動機雙推進系統,水面航速約10~15節,水下航速6~8節,續航力有明顯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魚雷。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潛艇260餘艘,成為海軍重要作戰兵力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被用於戰斗。1914年9月22日,德國U-9號潛艇在一個多小時內,接連擊沉3艘英國巡洋艦,充分顯示了潛艇的作戰威力。在戰爭期間,各國潛艇共擊沉192艘戰斗艦艇。使用潛艇攻擊海洋交通線上的運輸商船,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戰果,各國潛艇共擊沉商船約5000餘艘,達1400萬噸。其中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商船約1300餘萬噸。同時,反潛戰開始受到重視,戰爭期間潛艇被擊沉265艘,其中德國就損失200餘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主要海軍國家更加重視建造和發展潛艇。潛艇的數量不斷增加,種類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共有潛艇600餘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戰術技術性能有很大改進。排水量增加到2000餘噸,下潛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 節,水面航速16~20節,續航力達1萬余海里,自給力1~2個月,裝有6~10個魚雷發射管,可攜帶20餘枚魚雷,並安裝1~2門火炮。戰爭後期,潛艇裝備雷達、雷達偵察儀和自導魚雷,德國潛艇還安裝用於柴油機水下工作的通氣管。潛艇戰斗活動幾乎遍及各大洋,擔負攻擊運輸艦船、水面戰斗艦艇和偵察、運輸、反潛 、布雷和運送偵察、爆破人員登陸等任務。共擊沉運輸船5000多艘(2000多萬噸),大、中型水面艦艇300餘艘。戰爭中反潛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強和發展,被擊沉的潛艇達到1100多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海軍十分重視新型潛艇的研製。核動力和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1955年,美國建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 號正式服役,水下航速增大1倍多,而且能長時間在水下航行,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層下穿越北極。1959年前後,蘇聯建成核動力潛艇。1960年,美國又建成了「北極星」戰略導彈潛艇「喬治·華盛頓」 號,並在水下成功地發射 「北極星」彈道導彈,射程達2000餘千米。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出現,使潛艇的作用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它已成為活動於水下的戰略核打擊力量。此後,英國、法國和中國也相繼建成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和核動力攻擊潛艇。20世紀80年代,核動力潛艇排水量已增大到2.6萬余噸,裝備有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魚雷等武器,水下航速20~42節,下潛深度300~900米,續航力、隱蔽性、機動性和突擊威力大為提高。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在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海戰中,英國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艇「征服者」號,於5月2日用魚雷擊沉阿根廷海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是核動力潛艇擊沉水面戰斗艦艇的首次戰例。至 80年代末,世界上近40個國家和地區,共擁有各種類型潛艇900餘艘。
Ⅹ 潛艇在什麼時候發明的是誰發明的
傳說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 戰爭催生
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葯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葯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厲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
「鸚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於是,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來到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後,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
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傑作。無論從艇體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
19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製成了「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自行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扎向海底。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開創了潛艇歷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鋒芒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於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台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於「亨萊」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萊」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萊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萊」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桿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葯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於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於盡的悲劇。
「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後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探索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