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基地有哪些
歐洲、中東和北非地區歷來是美國軍事戰略的重點,也是美駐軍人數較多、軍事設施最集中的地區,該區基地數量佔美軍海外基地總數的53%,並呈兩線配置:中歐基地群、南歐基地群以及中東、西亞、北非基地群構成第一線的前沿基地;英國、冰島和伊比利亞半島的西歐基地群構成第二線的中間基地。 1、中歐基地群:該區為歐洲心臟地帶,冷戰期間是對抗蘇聯的前沿。冷戰結束後,中歐地區美軍的主要任務是對地區沖突做出快速反應,同時也有防範俄羅斯的戰略意圖。該區美軍事基地分布於德國、比利時與荷蘭三國。 陸軍基地:德國斯圖加特(歐洲美軍總部駐地)、海德堡(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部)、維爾茨堡(美陸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駐地)、巴特克羅伊茨納赫(美陸軍第1裝甲師駐地)。 空軍基地:德國拉姆施泰因(美國駐歐洲空軍司令部駐地)、施潘達勒姆、森巴赫、萊茵—美茵等;荷蘭蘇斯特堡;比利時希埃夫雷斯。 2、南歐基地群:該區把黑海出口,可控制東地中海,為歐洲南翼屏障。美軍基地分布於義大利和希臘。 陸軍基地:義大利的維琴察(美陸軍南歐特遣部隊司令部駐地)、里窩那(陸軍後勤供應港)。 海軍基地:義大利那不勒斯(美駐歐洲海軍司令部駐地)、加埃塔(美第6艦隊司令部駐地)、馬達萊納(核潛艇支援基地)、錫戈內拉(反潛作戰及後勤支援基地);希臘的蘇扎灣。 空軍基地:義大利的阿維亞諾(美空軍第16航空隊司令部駐地);希臘的伊拉克利翁。 3、中東、西亞和北非基地群:該區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東壓波斯灣,南扼蘇伊士運河及紅海,西控東地中海,北封黑海海峽。陸上可控制中東及北非,海上可東入地中海,西出印度洋。該區的美軍基地和設施分布於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肯亞。 海軍基地:沙烏地阿拉伯朱拜勒;巴林麥納麥(美駐中東海軍司令部駐地、美第5艦隊駐地);埃及的巴納斯角;肯亞蒙巴薩。 空軍基地:土耳其的因切爾利克、安卡拉、伊茲密爾;沙烏地阿拉伯的宰赫蘭。 此外,美軍在阿曼的馬希拉島建有機場,供海、空軍共同使用。 4、西歐基地群:該區扼守由大西洋通向北海和地中海的航道,可緊急增援中歐、地中海和中東的地區性沖突,充當中歐、地中海、中東以及北非各基地與美國本土基地之間的中間基地。該區美軍基地分布於英國、冰島、西班牙、葡萄牙和葡屬亞速爾群島。 海軍基地:西班牙羅塔(美海軍第6艦隊主要基地);冰島凱夫拉維克(海、空軍合用); 空軍基地;英國米爾登霍爾(美空軍第3航空隊司令部駐地)、拉肯希斯、阿爾康伯里;西班牙的莫隆。此外,亞速爾群島的拉日什基地供海、空軍共同使用。 二、亞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 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地區都是美軍太平洋總部轄區,地理范圍廣大,東西跨太平洋、印度洋,南北分抵兩極。該區基地數量僅次於歐洲,佔美軍海外基地的42.7%。7個基地群呈三線配置:阿拉斯加基地群、東北亞基地群、東南亞基地群和印度洋基地群形成「島鏈」式的前沿基地;關島基地群和澳新基地群構成中間基地;夏威夷群島基地群既是中繼基地,又是美國本土防禦的前哨基地。此外,阿富汗戰爭後,美又著手在中亞建立基地群。 1、阿拉斯加基地群:該基地群可力壓歐亞大陸東北角,扼守白令海峽,控制經北極圈進入歐亞大陸的空中航線。美軍在該區的主要基地有: 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位於阿拉斯加南部的安克雷季,系美國空軍第11航空隊駐地,駐有空軍人員7000人,裝備F—15戰斗機、E—3型預警與控制飛機、C—130運輸機等,跑道長3000米。該基地美軍的任務是負責阿拉斯加地區防空、奪取空中優勢,同時支援太平洋司令部責任區內的各種應急行動。 艾爾森基地:位於阿拉斯加中部,距費爾班克斯城約 46公里。駐有美國太平洋空軍第354戰斗機聯隊,有2700名空軍現役人員,裝備有F—16戰斗機和A—1攻擊機,擁有一條4400米長的跑道。基地的任務是近距離空中支援和空中攔截。 2、東北亞基地群:該區基地分布於曰本、韓國,這些基地控制宗谷、津輕、對馬三海峽,可應對朝鮮半島的陸戰與西北太平洋的海戰,構成「島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1)海軍基地:美國海軍在東北亞地區常駐或戰時可以使用的港口有 30多個,可容納各型艦船 1300多艘,排水量約 930萬噸。最重要的基地包括: 曰本橫須賀:位於東京西南50公里神奈川縣東京灣畔,基地佔地234公頃,駐有9800名海軍官兵,是美海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基地,也是西太平洋唯一可修理航母的大型維修基地。橫須賀是美海軍第7艦隊司令部駐地,「小鷹」號航母戰斗群母港,美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駐地,同時,以中東為主要防區的第5艦隊將其潛艇部隊TF54也駐扎在橫須賀,因此橫須賀被稱為穿著「兩只草鞋」(第5、第7艦隊)、面向太平洋和中東的基地。 佐世保:位於九州島西北角,佔地405公頃。該基地系美海軍第11兩棲艦艇中隊和6艘艦船的母港,是美國在日第二大海軍基地,美在海外唯一可常年部署兩棲艦艇部隊的基地,攻擊型兩棲艦艇的出擊基地,也是美軍前沿部署部隊的主要後勤保障基地。 厚木海軍航空基地:位於東京西南35公里,佔地486公頃,是美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軍航空設施,駐有美第5航母戰斗機聯隊,裝備有 F14戰斗機和 F/A—18戰斗攻擊機。 韓國鎮海海軍基地:位於韓國東南部,佔地34公頃,是美海軍在韓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駐有美海軍駐鎮海部隊司令部。 (2)海軍陸戰隊基地: 岩國基地:位於本州島最南端,是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第3勤務支援大隊、第3陸戰隊遠征部隊的主力航空部隊駐地,裝備有F/A-18戰斗攻擊機和AV-8B攻擊機,現有3200名陸戰隊員。 沖繩基地群:沖繩地處東亞海上交通要沖,駐有2.5萬美軍,占駐日美軍數量的大半。 沖繩群島上的美海軍陸戰隊基地有普天間機場和巴特勒兵營。普天間機場是美海軍陸戰隊在曰本最大規模的武裝直升機機場,位於普天間市中心,因噪音擾民,2001年底曰本中央政府和沖繩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准備將普天間機場搬遷到沖繩名護市邊野古地區,在距陸地兩公里的珊瑚礁上建設新的美軍基地。 巴特勒陸戰隊兵營:包括5個兵營和1個陸戰隊航空站,駐有第3陸戰隊遠征部隊(含第1陸戰隊航空聯隊、第3陸戰師、第3勤務支援大隊)和駐沖繩艦隊基地司令部,約有2萬名陸戰隊員和海軍水兵。美軍精銳部隊第3陸戰遠征部隊司令部可對從夏威夷到好望角的廣大地區做出快速反應。 (3)空軍基地: 曰本橫田基地:該基地系駐日美軍司令部駐地,現有3600名空軍人員,駐有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部、第374客運聯隊,裝備了C—130型運輸機,機場跑道長3355米。 沖繩嘉手納基地:該基地位於沖繩島西南部,是美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面積近20平方公里,駐扎該基地部隊主要是美空軍老資格的第5航空隊第18航空聯隊,部署有3個F15戰斗機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機,現有軍事人員9000多人。該基地強化了美軍的全球快速反應能力,例如從關島起飛的B52轟炸機在嘉手納基地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可以連續飛行17個小時,向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嘉手納空軍基地也是美軍海外偵察機部隊的重要基地,駐有空軍第390情報中隊、第82偵察機中隊、第18聯隊情報分隊和353特種作戰大隊,是美軍獲取別國情報的重要基地。2001年4月1日在中國南海上空撞毀中國戰斗機的EP一3偵察機即從這里起飛。 三澤基地:位於東京東北644公里,有3600名空軍現役人員,駐有美空軍第35戰斗機聯隊、海軍海上巡邏機中隊和美軍情報分隊。主要裝備F16戰斗機、P3型反潛巡邏機,機場跑道長3050米。三澤基地的F16戰斗機部隊是一支以「打擊對方防空體系」為主要任務的部隊。它的任務是在世界所有發生糾紛的地區首先攻擊敵人的防空體系。 韓國烏山基地:位於漢城以南61.4公里處,佔地 634公頃,是美空軍第7航空隊和第51戰斗機聯隊司令部駐地,裝備有F16戰斗機、A10攻擊機和U—2偵察機等,駐有空軍官兵6752人。 群山基地:位於韓國西海岸的群山市,是美空軍第8戰斗機聯隊駐地,有2650名空軍官兵,裝備F16戰斗機。 (4)陸軍基地: 韓國龍山衛戍區:系駐韓美軍司令部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部隊分散於42個兵營,覆蓋韓國西北約300平方公里范圍,主要部隊是駐扎於議政府市的美陸軍第2步兵師1、5萬名官兵,是美駐西太平洋戒備程度最高的部隊之一。 大邱基地:由亨利、沃克、喬治、卡洛爾兵營組成,佔地100 公頃,系美軍第 19戰區陸軍司令部所在地。 希亞萊兵營:位於釜山附近,是美軍在韓國最重要的後勤基地。擁有駐韓美軍最大的倉儲設施,駐有美陸軍第4軍需分隊。 曰本座間兵營:位於東京西南 40公里處,是駐日陸軍司令部所在地和陸軍第9戰區陸軍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常駐900名美陸軍現役官兵。 http://ke..com/view/17252.htm請參考
B. 德國陸軍數量多少
德國
陸軍:陸軍擁有23.9萬人,目前德國陸軍擁有6個聯合軍區指揮部及其部隊,1個獨立軍區指揮部,1個獨立師指揮部,1個專門的師指揮部,21個戰斗旅,1個航空機械化旅,27個專區防務指揮部以及4個戰時加強旅。陸軍指揮系統中,總司令部以下設陸軍局和陸軍支援指揮部。還有5個旅被指定為危機反應部隊:第31空降旅、第37輕步兵旅、1個空運機動旅、第21裝甲旅和第12裝甲旅抽調的人員組建的1個裝甲步兵旅。
C. 現在駐扎在德國的外國軍隊都有哪些
目前駐扎德國的外國軍隊有美國、英國、法國。
北約在德國駐軍中,美國約9萬人,英軍駐德國約26000餘人(在德國漢斯),法國駐軍2300人(以「法德混合旅」的名義駐扎在德國西南)。
補充:
1、法德混合旅
1989年,在時任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和時任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推動下,兩國成立「法德混合旅」。「法德混合旅」駐扎在德國西南多瑙埃興根、米爾海姆和伊門丁根三個小鎮,現有法軍士兵約2300人、德軍士兵約2800人。
1993年10月,歐洲軍團在「法德旅」基礎上成立,由德國、法國、西班牙、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軍隊組成。
1999年5月,歐洲軍團轉變為歐洲快速反應部隊。
2、外軍撤離德國
2002年6月7日,比利時最後一批駐德國軍隊約2000餘人撤出德國魯爾區。
2012年1月27日,撤出駐守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包姆霍爾德的170分隊和駐守在巴伐利亞州格拉芬沃爾的172分隊,共計8800名士兵。
D. 德國軍事力量(有多少常規師)!
5個師
下圖是具體陸軍結構
E. 誰能介紹一下德國軍隊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規定,德國國防部長擁有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最高指揮權,而在戰時則由德國總理統領。
德國實行徵兵制,年滿十八歲的男性有義務服兵役,或通過為公共福利設施如老人院、醫院義務工作來替代兵役。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兵力約二十五萬人,當中五萬人為十八至二十五歲,在軍中服務最少九個月的徵兵。德國政府計劃在未來削減軍隊的人數[1]。自1975年有女性進入聯邦國防軍服務起,都是被分配在醫療部隊進行後勤工作,這些女性為此進行上訴。2000年,歐洲法院決定放寬女性選擇服務崗位的權利,2001年起,女性可以到前線服務,不僅是負責後勤工作,更可參與軍隊的任務。至今有大約一萬三千名女性正在服役,當中為數不少的人曾經參加過維持和平任務及其他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解除武裝,聯合國勒令德國不得重建任何武裝部隊,只能保留小規模的國境防衛隊及掃雷艇部隊作為防衛之用,德國的國防由四個佔領國美國、英國、法國及蘇聯的部隊共同負責。
然而朝鮮戰爭後,隨著東西方兩邊陣營的關系開始緊張,各國對德國的非軍事化政策有所改變。1949年德國分裂為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蘇聯更讓東德秘密重新建軍,因此美英法三國便開始考慮解除對德國的軍事禁令。1950年,西德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召集前國防軍的高級將領商討創建全新西德軍隊的事宜,討論確定了新軍隊的基本構思。後來,自由民主黨出身的前將領哈索·馮·曼陀菲爾提議把新建的軍隊命名為「聯邦國防軍」(德語:Bundeswehr),獲得德國聯邦議院確認。
1955年11月12日,聯邦國防軍正式建立,該天是普魯士將領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誕辰二百周年。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的修正案後,1955年西德正式加入北約,1956年開始推行全國徵兵制,年屆十八至四十五歲的全國男性必須義務服兵役。
冷戰期間,聯邦國防軍成為北約在中歐的防衛主力。當時的聯邦國防軍擁有四十九萬五千人的兵力,以及十七萬的非現役的文職人員。陸軍三個軍團由十三個師所組成,坦克及裝甲運兵車亦經過武裝;空軍大部份的戰斗機成為北約聯合防空軍(NATINAD)的一部份;海軍則在北海及波羅的海進行巡邏。
兩德統一後(1990年-現今)
1990年兩德統一後,美英法蘇四國與西德政府簽署《德國最終解決條約》(英語:Treaty on the Final Settlement with Respect to Germany,德語又稱:Zwei-plus-Vier-Vertrag,即《二加四條約》),聯邦國防軍削減三十七萬人,前東德的國家人民軍解散,其中大約五萬人並入聯邦國防軍。在這五萬人當中,很多都因為役期屆滿而離開,而國家人民軍的軍官則繼續日常任務。
此外,很多聯邦國防軍用不著的東德軍備都被廢棄拆除,或是賣去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及印尼等國,國家人民軍擁有的裝甲運兵車則悉數售予土耳其。
今天的聯邦國防軍主要參加一些聯合國實行的國際維持和平任務、人道救援任務及北約的軍事行動。2000年以後,聯邦國防軍改制,增加了聯合後勤總部(德語:Streitkr�0�1ftebasis)及聯合醫療部隊(德語:Zentraler Sanit�0�1tsdienst),以統合三軍的後勤支援事務。
德國聯邦國防軍成為北約的一員後,負起了防衛中歐的義務。德國基本法第87條a中規定,聯邦國防軍的活動只限於防衛以及救援事務。
但是在1990年以後,國際政局起了很大的變化,聯邦國防軍也因著這個變化改變了行動的范圍。1994年,聯邦憲法法院認為基本法所定的「防衛」不只在於防衛德國國境,也包含防止國際間的紛爭及危機等。據此,德國聯邦議院同意聯邦國防軍參與北約的境外活動,聯邦國防軍開始活躍在一些國際事務中,如1996年至1999年間的科索沃戰爭,亦有參與在柬埔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阿富汗、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蘇丹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軍事活動及維持和平任務。
現今的聯邦國防軍(1955年—)不再跟隨德國國防軍(1919年—1935年)和德國防衛軍(1935年—1945年)的傳統。士兵對上級絕對服從的傳統是「普魯士精神」的一部分,但因為二戰後訂下的「違反人道罪」而被否定。唯有被認為是德國軍人榮譽象徵的鐵十字保留了下來,並成為聯邦國防軍的標志。
F. 德國軍隊的規模是什麼
德軍在西線共集結194個師,編成4個集團軍群,總兵力約400萬人,擁有火炮5000餘門、飛機3000架、坦克近200輛。與之相對抗的西線協約國軍隊,有186個師,分屬於法國和比利時的4個集團軍群及英國遠征軍,總兵力500萬人,火炮16000餘門、飛機3800多架、坦克800輛。
G. 現在德國有哪些武裝力量
德國
總兵力:
33.35萬人(現役)。
陸軍:
23.06萬人。坦克及裝甲車約9158輛(其中坦克2716輛,裝甲車6442輛),各種火炮3784門,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約2367部,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50部以上,陸航飛機約626架,機械化登陸艇24艘,內河巡邏艇24艘。
海軍:2.67萬人。各型艦艇162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45艘,潛艇14艘),海航飛機約115架(其中作戰飛機約70架)。
空軍:7.62萬人。各型飛機73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約560架),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92部。
預備役:31.51人。
准軍事部隊:2.5萬人。裝甲輸送車108輛,直升機78架,各種小型艇約20艘。
德國現有武裝力量
軍隊性質
德國武裝力量的正式名稱是聯邦國防軍。其由陸軍、空軍和海軍組成,是一支建立在男子普遍義務兵役制基礎上的現代化軍隊。和平時期,聯邦國防軍將保持34萬人(戰時兵力可增為68萬人),每年保持14萬人的後備人員應召參加訓練。目前士兵的基本服役期為10個月,此外還有職業軍人和長期服役軍人,其服役期長至15年。婦女可在醫務及音樂部門服役。
作為北約的成員國,德國提供該組織在歐洲的最大的常規軍隊出兵額。
根據德國的《基本法》,德國軍隊最終純粹是一支防禦的軍隊,憲法禁止准備發動進攻性戰爭(《基本法》第26條)。和平時期軍隊的命令和指揮權屬於聯邦國防部,在防禦時期則屬於聯邦總理。
聯邦國防軍的主要任務是:
— 保護德國及其公民不受政治訛詐及外來危險的威脅。
— 促進歐洲的軍事穩定和一體化。
— 捍衛德國及其盟國,按聯合國憲章精神為世界和平及國際安全服務。
— 搶險,救死扶傷和支持慈善行動。
自1973年以來,德國以不同方式參加了聯合國的維和使命(「藍盔使命」)。19947月12日聯邦憲法法院的一項判決規定德國軍隊參與海外任務必須獲得德國聯邦議院同意。
軍力構成
目前德國陸軍擁有6個聯合軍區指揮部及其部隊,1個獨立軍區指揮部,1個獨立師指揮部,1個專門的師指揮部,21個戰斗旅,1個航空機械化旅,27個專區防務指揮部以及4個戰時加強旅。陸軍指揮系統中,總司令部以下設陸軍局和陸軍支援指揮部。
海軍包括15艘護衛艦、15艘反潛快艇(取代143和143A型快速攻擊艦只)、6艘潛艇、20艘掃雷艦、10架海上巡邏飛機、一個海上戰斗轟炸機聯隊。該聯隊包括46架「旋風」式戰斗機、38架直升機和10艘主要補給船。
空軍將繼續部署10個作戰飛機聯隊、6個地對空導彈連、3個運輸機聯隊、2個雷達控制部隊以及2個信號團。
此外,德軍還有5個旅被指定為危機反應部隊:第31空降旅、第37輕步兵旅、1個空運機動旅、第21裝甲旅和第12裝甲旅抽調的人員組建的1個裝甲步兵旅。
軍隊形象
德國的聯邦軍隊在德國民眾的心目中,其形象與國家其他公用事業部門相近,如郵局或鐵路。在德國,民族的自豪感並不是建立在聯邦軍隊存在的基礎之上的。很多公民將軍隊看成是對青年一代進行良好教育的機構,士兵和軍官並不公開享有特殊的威望。民意測驗表明:聯邦軍隊在民眾的心目中,只是社會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
德國的《基本法》規定:聯邦為防禦而建立武裝部隊,除防務外,武裝部隊只有在《基本法》明確允許的范圍內才能動用。憲法對德國的軍事化的性質作了限制,即軍隊的性質是防禦性的,這一點從軍隊的名稱—「聯邦國防軍」上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德國軍人常被形象地稱做是「穿制服的公民」。
德國公民有義務服兵役,但在服兵役違背自己良心的情況下也有權利拒絕服兵役。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不能強迫任何人違背自己的良心去服兵役。如果有關申請得到批准,則服兵役的義務不復存在。但拒絕服兵役者必須在福利機構(比如醫院)中提供為期13個月的民事性勞務作為補償。德國每年有兩到三次徵兵,每次大約有20000-25000人應征入伍。義務服役期為十個月,而作為「義務公務員」的代服兵役期為十三個月。即使這樣,每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應征者拒絕持槍,甘願做「義務公務員」。
H. 德國軍事實力
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德國的軍事實力還是不如中國的,下面的幾點優勢將抵消德國的一切優勢;
第一:我們的軍隊的軍工體系要遠比德國更加健全,不僅僅是在戰略武器上,還有常規武器上,雖然德國在某些方面擁有世界上最頂級的技術,但是在一些關鍵方面卻還需要與其他的國家相配合[不代表它不能研發成功,但是在單純的研發速度上是不會有中國快的(國家的人才技術儲備方面)];
第二:作戰裝備的規模方面是遠不如中國的,即使中國的一線武備沒有德國軍隊的技術裝備先進,但是數量上的優勢遠要超過技術上的優勢[這是指德軍的一線最先進的裝備僅僅是中國的裝備的30%左右,在陸軍方面上是這樣的(比如德國一線的主戰坦克僅僅是800多輛的豹2系列,而豹1已經不算是一線主戰坦克,中國的99也有200輛以上,96據傳聞已經有了1500輛,而59D恐怕也有2000輛以上,這樣德國即使算上豹1,恐怕德國的裝甲部隊很難與中國的裝甲部隊抗衡),有些差別的就是海軍(作戰實力恐怕除了潛艇就沒有可以和中國相抗衡的)和空軍(一線部隊的先進程度也不比中國先進,而數量上遠沒有中國的多),而作為大國標志的戰略武器則是德國所沒有的,在這一點上中國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第三:作戰持久力方面上德國就遠不如中國,二戰就是一個
最明顯的例子,這一點將是無可厚非的了,中國現在的相對狀態要比當時的蘇聯要好的多,既然蘇聯能夠擊敗德軍,中國也可以擊敗德國;
可能說的不好,權當拋磚引玉了。
I. 求二戰德國陸軍總數 以及東線西線兵力分布
二戰中德國陸軍前後投入約13O0萬人,常備維持在5O0萬人左右,東線約350萬人左右,西線約200萬人左右。
二戰開始後德國陸軍首先從進攻波蘭開始,前後入侵比利時,丹麥,挪威等國家,之後轉向法國,至法國敗亡,大約投入陸軍總數約150萬人,至此德國陸軍第一階段作戰目的達成(入侵英國主要是空軍,陸軍未參戰)。
第二階段自1941年6月22日(柏林時間)入侵蘇聯開始,投入約25o萬人,加上義大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軍隊,總數約31O萬人,其中德國陸軍前後共投入約600萬人。
(9)德國陸軍基地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巔峰時期的勢力范圍達到920萬平方公里。自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希特勒採取短暫而有效的「新經濟政策」,通過提高購買力,極大地促進了德國經濟與工業的復甦,充分解放了德國的剩餘勞動力與生產力。使得德國在1933-1939年間工業產值得到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
從軍事上看,整個二戰德國動員了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900萬,算上仆從國和偽軍差不多約2000萬人。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了約11萬4千架飛機,其中包含著名的容克轟炸機系列和梅塞施密特戰斗機系列。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的坦克裝甲車輛超過5萬輛,火炮16萬門、130萬多輛汽車摩托車,包括著名的虎式、豹式、四型、斐迪南等裝甲車輛,克虜伯火炮系列和歐寶、德格瑪系列運輸車輛。而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艦艇超過4500艘,從大型水面艦艇到U型潛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粹德國
J. 德國現在有軍隊嗎
德國有軍隊的根據德國《基本法》規定,聯邦總理為戰時軍隊的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聯邦安全委員會,由聯邦總理任主席。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相當於總參謀長)是國防部長的最高軍事顧問,列席聯邦安全委員會的會議。3個軍種指揮參謀部直接隸屬於國防部,是各軍種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各軍種監察長既是各軍種的最高指揮官,又是總監察長的顧問。
德國實行全民義務兵役制度,士兵服役期為10個月。
德國建軍節4月8日,但一般不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
武裝力量現役部隊兵力為33.35萬人。全國共有軍事基地734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