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是什麼

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19 22:03:06

A. 18世紀70年代在德國發生了一次全國性的文學運動即什麼運動

應該是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18世紀70年代~80年代初發生於德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學運動,也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全德規模的文學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
運動的名稱源出自德國作家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沖突和奮進精神。它的主要參加者大多是屬於市民階級的青年作家。文學史家也稱這一時期為"天才時期"或"天才時代"。舊的德國文學史大多把狂飆突進看作啟蒙運動的反動,說它要使德國人的生活與藝術擺脫啟蒙運動的理性枷鎖。關於狂飆突進運動新的研究成果,則認為它不是啟蒙運動的反動,而是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啟蒙運動的主要傾向,在狂飆突進中得到提高與加強。

B. 18世紀70年代,在德國發生了一次全國性的文學運動是什麼運動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德國發生一次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文學運動,即狂飆突進運動,是由於當時的作家克令格爾(1752-1831)的同名劇本而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它在反封建和強調文學的民族性方面比啟蒙時期更向前跨進一大步,標志著德國資產階級民族意識有了進一步的覺醒。這一派作家從本民族歷史中汲取題材,發揚民族風格。為了擺脫封建束縛,他們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個性解放,但是帶有狂熱的、傲慢的、脫離人民的個人主義傾向。它們擁護盧梭「回到自然」的口號,歌頌理想化的自然秩序,贊揚他們心目中的所謂淳樸的兒童和勞動人民。盧梭的《新愛洛綺斯》對他們有很大影響。 狂飆突進運動大都是年輕人,富有狂熱的幻想和奔放的激情,作品中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並摻雜著感傷主義成分。 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產生了許多詩人和作家。著名的有赫爾德爾、歌德、瓦格納、棱茨、克令格爾等人。

C. 狂飆突進運動的介紹

狂飆突進運動(德語:Sturm und Drang)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國文學和音樂創作領域的變革。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幼稚時期的浪漫主義。其名稱來源於劇作家克林格的戲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沖突和奮進精神。這次運動是由一批市民階級出身的青年德國作家發起的,他們受到啟蒙時代影響,推崇天才,創造性的力量,並把其作為其美學觀點的核心。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盧梭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們歌頌「天才」,主張「自由」、「個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號。但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作家反對啟蒙運動時期的社會關系,駁斥了過分強調理性的觀點。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二十多年,從1765年到1795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D. 狂飆突進運動名詞解釋是什麼

狂飆突進運動名詞解釋如下:

名詞解釋:18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發生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全國范圍的文學運動,這一名稱源於克林格爾的同名劇本《狂飆突進》,是反封建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領袖是赫爾德爾。這次的運動就稱之為狂飆突進運動。

由於運動的參加者們在政治方面並沒有明確的主張和寄託,因此,這一運動並沒有催生出成熟的政治革命。他們所提出的一些改革社會的要求,也沒有在根底處起到改造現實的效果。

狂飆突進運動的評價:

進步性

狂飆突進的領袖、文藝理論家海爾德爾提出的「天才不須規律」的口號,成了他們共同的信條。這場運動,實質上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腐朽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次有力沖擊。狂飆突進運動反封建的旗幟是鮮明的,激情是高漲的,在推動德國新文學發展方面的歷史功績也是應該肯定的。

局限性

雖然它來勢兇猛,但不深入持久,猶如曇花一現,瞬即消逝。因為狂飆突進運動的參加者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他們的反抗往往流於無政府的暴亂情緒。由於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得這個運動沒有能夠發展成為政治革命。他們提出的一些改革社會的要求,都未能改變當時的客觀現實,而只限於呼喚反抗封建意識的范疇。

E. 狂飆突進運動是什麼

德國的狂飆突進(Sturm und Drang)運動抓住了18世紀後期文學界的叛逆心理,它們反對科學方法所要求的訓練,反對理性思維,把它看做是啟蒙運動理想的「狂熱崇拜」對象,是僵化乏味的東西。隨著浪漫主義的先驅開始成形,文學靈感被認為得益於自然界、直覺、個人才智、幻想、激情和沖動的哺育。那正是一場精神狀態自發轉向的開端,最終它席捲歐洲大部分國家。情況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鍾擺,開始擺向相反的方向。在德國,詩人和戲劇家席勒(Friederich yon Schiller,1759—1805)和歌德都以積極參加狂飆突進運動而開始他們的生涯。

歌德出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16歲在萊比錫開始大學的學習,在這里他寫出了第一篇詩文和第一批戲劇。後來他到斯特拉斯堡學習,在那裡遇到了哲學家和文學評論家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赫爾德為歌德早期參加狂飆突進運動鋪墊了基礎。赫爾德引導他領略哥特式建築的優美、德國民間音樂的旋律,還使他接觸了莎士比亞(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那范圍廣闊、非經典的戲劇作品。歌德吸取了這一豐富的文化教育內容,他的多才多藝在他的第一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書於1774年出版。這部小說對個人主義的贊美和文字的風格讓人回憶起盧梭的傷感小說,而主角少年維特成了理想化的浪漫英雄。然而,對於歌德來說,狂飆突進運動只是少年的一段時光。他還要繼續寫他的史詩《浮士德》(Faust),還要對生物學和科學史有所貢獻。評論家通常都把歌德和席勒看成是經典學者,而不是浪漫主義者。

對有些人來說,狂飆突進運動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橋梁,這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世界,其間涌動著一股來自深處的波濤,不以那種強有力的哲學面目出現,它就針對啟蒙運動,甚至走向它的反面。如果說啟蒙運動贊美了科學及其過程與方法,浪漫主義則是在逃避科學。如果說啟蒙運動是世界性的,浪漫主義則是在贊美我們可以稱之為「根」的東西,諸如民間音樂和民間故事。

運動的進展各個國家不盡相同。在英國,它是法國革命的回應,是早期浪漫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華茲華斯(Wordsworth,1770—1850)和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1834)對大革命後法國恐怖時期的回應。這三位浪漫主義者的抒情詩成為那場運動的標記。

歌德是科學家、詩人、戲劇家、小說家和浪漫主義運動的早期領導人。在德國,赫爾德信奉浪漫主義,把它看成是對法國智力模式的拒絕和對德國家園的擁護。

法國既是瑞士出生的盧梭的活動家園,又是推動浪漫主義發展的政治事件的所在地,但法國啟蒙運動的力量還是拖了法國浪漫主義的後腿,直至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才迎來浪漫主義。

美國則幾乎完全錯過了浪漫主義運動,因為美國是「啟蒙運動政府」的樣板,整個就是按照啟蒙運動的設想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制衡體系,具有合乎理性的結構。

盡管民族的驕傲和個人主義都是有益的東西,但因此而拋棄科學和理性則是不合邏輯的。可能除了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以外,那些技術、科學和理性的反對者中,誰會願意放棄這些已經進入他們生活之中的各項便利技術呢?即使梭羅,據說當他想品嘗家庭美食時,他也要穿上徒步旅行鞋,走到慷慨的鄰居家裡,利用那裡設備齊全的廚房進行烹調。

人這種動物有許多側面,因而一定要給人性的多樣化留有盡可能多的空間,人性發展的最大潛力就蘊藏於其中。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成為科學家。敏感、天性和個人權利的差別,對於人類的努力至關重要。但是刻板地看待科學,忘記科學提供的諸多思想並且拋棄理性思維,就等於文化自殺。

在浪漫主義的時代里,科學的命運及其對自然背後奧秘的不斷揭示,似乎預示著前面的海面將是風大浪急。但是19世紀的科學仍然大有希望,這是一個偉大的變化和激動人心的發現不斷涌現的時代。正是在這個時代,由於有了對人類的重新發現,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看待自己的方式。對地質學的發現,將改變我們對地球的理解。對物理學、化學和天文學的認識,將改變我們看待宇宙及其運作機制的方式。未來的日子也許會帶給我們認識上的大徹大悟,但同時還有舊觀念與新事實的令人困惑的沖突,這一不斷變革、自我糾錯的人類奇觀,我們稱之為科學。

F. 「狂飆運動」指的是什麼

狂飆突進運動(德語:Sturm und Drang)是18世紀德國文學界的運動,提倡自然、感情和個人主義,主張民族統一和創作具有民族風格的文學。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幼稚時期的浪漫主義。其名稱來源於音樂家克林格的歌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沖突和奮進精神。這次運動是由一批市民階級出身的青年德國作家發起的,他們的作品往往取材於本民族歷史,倡導表現上的民族風格,他們推崇天才,創造性的力量,並把其作為其美學觀點的核心。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二十多年,從1767年到1785/90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G. 名詞解釋 「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又稱「狂飆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葉的德國,歷時十五年。它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幼稚時期的浪漫主義。其名稱來源於音樂家克林格的歌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沖突和奮進精神。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二十多年,從1765年到1795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全國性的一次文學運動,也是啟蒙運動在德國的延長與繼續。啟蒙運動的主要傾向,都在狂飄突進運動中得到發展與加強。

「狂飆突進」這個名稱,象徵著一種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它得名於德國劇作家克林格爾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劇《狂飆突進》。此劇宣揚反抗精神,劇中的青年主人公維爾德這樣說:「讓我們發狂大鬧,使感情沖動,好像狂風中屋頂上的風標」。

當時的德國,有一批初登文壇具有反抗封建專制斗爭精神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受到啟蒙思潮的影響與鼓動,想在落後的德國掀起一場風暴,要求自己象狂飄一樣沖破社會的黑暗,因而組織一個同名的社團。他們以「天才、精力、自由、創造"為中心口號,要求擺脫封建傳統偏見的束縛,主張個性解放,呼喊著民族意識的覺醒,並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倡導的」返歸自然"的觀點相呼應。

狂飆突進的領袖、文藝理論家海爾德爾提出的「天才不須規律」的口號,成了他們共同的信條。這場運動,實質上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腐朽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次有力沖擊。雖然它來勢兇猛,但不深入持久,猶如曇花一現,瞬即消逝。因為狂飄突進運動的參加者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他們的反抗往往流於無政府的暴亂情緒。由於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得這個運動沒有能夠發展成為政治革命。他們提出的一些改革社會的要求,都未能改變當時的客觀現實,而只限於呼喚反抗封建意識的范疇。而且狂飄突進的參加者也含有遠離人民群眾,好高騖遠,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等不良因素。盡管這樣,他們反封建的旗幟是鮮明的,激情是高漲的,在推動德回新文學發展方面的歷史功績也是應該暫定的.

青年時期的歌德和席勒都從參加"狂飆突進"的狂熱反抗開始,登上文壇,以自己卓越的藝術創作,把德國文學從狹隘的范圍引入歐洲文學的廣闊領域。 狂飆突進的作家運用得最多的文學體裁是戲劇。歌德的《鐵手騎士葛茲·封·柏里欣根》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就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作。

狂飆突進運動在小說方面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十八世紀QC國式的感傷的愛情故事。歌德的這部小說發表後,不僅在德國,而且在全歐廣為流傳歐洲的各國青年一時形成「維特熱」,歌德名聞全歐。歌德花了六十年時間,直到一八三一年完成的詩劇《浮士德》,使歌德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名作家。《浮士德》是德國啟蒙文學成就的最高標志,同時,也為德國文學在全世界范圍內爭得了巨大的聲譽。

狂飆運動對當時和以後的音樂和美術創作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音樂受到了狂飆運動的影響,開始出現追求解放和自由的風潮。在18世紀七八十年代,涌現了大量此類作品,如海頓的《第101》,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331等。狂飆運動的音樂作品的特色是用非理性創造崇高,旋律看似混亂,實際塑造了一種非理性的崇高感。

H. 名詞解釋:"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城市青年所發動的一次文學解放運動,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第一次高潮。這個時期,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幼稚時期的浪漫主義。

其名稱來源於劇作家克林格的戲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內心感情的沖突和奮進精神。

(8)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是什麼擴展閱讀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多數都出身於市民家庭,是新興的市民階層的代表。這些市民階層的年輕知識分子用奔放的熱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反對社會等級偏見,反對封建社會「不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反抗社會、道德和美學的束縛,而反抗的方式就是通過抒發個人情感來對社會進行揭露,以此來引發讀者的共鳴。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的表達多是從感性認識出發,所以言辭激烈,富有感染力並且以感性體驗為主。他們反對啟蒙運動的作家把道德觀念抽象化,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無用的負擔(nutzloser Zwang)。這種抽象化的道德觀念通過大眾教育得以實現,而這種教育破壞了個體的獨特性。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認為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的發展,都應該像生物的生長一樣,所有的等級都是價值相等的,這才是一種理想的自然狀況。

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都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他們反抗當局,反抗貴族和神權的權力濫用,要求人權和社會自由平等。他們的作品大都是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問題,描述市民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沖突,以及年輕人真摯的愛情。在風格上,他們的作品大都感情真摯、熱烈,但其中也夾雜著濃厚的感傷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狂飆突進運動

I. 什麼是狂飆突進運動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家

狂飆突進運動(德語:Sturm und Drang)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城市青年所發動的一次文學解放運動,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J. 發生在十八世紀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是一項什麼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70年代初開始的資產階級文學運動,是以萊辛為代表的啟蒙文學的繼續和發展。它氣勢洶洶,如暴雨,如狂風,又像一股波濤洶涌的激流,直沖向頑固的封建堡壘。它在抨擊封建制度的同時,熱情謳歌自然,贊美人類的自然狀態,如兒童的天真和原始人類的純朴;推崇天才,要求施展個人的才能;主張在創作上打破古典作品的僵死格律;提倡民族風格,尤其重視學習民間文學。

閱讀全文

與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