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後蘇聯對德國處理的設想
隨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臨近結束,美、英與蘇聯在戰後安排問題上分歧增多。美、英認為扶植一個強大的德國,有利於在戰後抗衡蘇聯。蘇聯為了適應形勢變化,也開始強調德國統一。出於上述考慮,美、英、蘇三國雖在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達成分割德國的原則協議,實際上均已放棄分割德國的主張。分區佔領德國便從權宜之計變為正式方案。為了進一步增強西方在歐洲及德國的實力,英國主張法國參加對德佔領。美國經過考慮,羅斯福在2月5日的雅爾塔會議上正式建議,從美、英兩個佔領區各劃一部分組成法國佔領區。邱吉爾、斯大林表示同意。
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美、英、法四國處置德國的一種形式。為了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力主分割德國。1945年6月5日,四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在柏林正式聲明把德國分成 4個部分,東區歸蘇、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大柏林」區由四國共同佔領。聲明還規定由四國總司令正式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7月中旬起,四大國在德國和柏林按劃定區域實行佔領和管制。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沒有出現以前,德國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確定蘇、美、英、法共同佔領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的處理顯然吸取了一戰的教訓,不敢對德國壓得太緊,分區佔領無疑使德國無法成為一個凝聚體從而發揮最大限度的軍事潛力。對德國的民眾倒沒有過多性的懲罰。
㈡ 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的
1942年,蘇軍向德國發動總反攻,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預備隊和炮兵支援,蘇軍又受到了一些挫折。在南部、蘇軍在塞雲斯托波爾,哈爾科夫等地遭到失敗。5月,蘇軍在刻赤、哈爾科夫相繼兵敗,7月塞瓦斯托波爾失守,蘇軍損失慘重。
1942年8月23日,德國人開始對斯大林格勒進行最後階段的進攻。8月底,蘇軍已經撤退到斯大林格勒防禦區的中心。為了加強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指揮,斯大林把朱可夫從西線調開,同時任命他為副最高統帥。
9月3日,希特勒的一個坦克兵團沖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區,當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報告形勢時,斯大林打斷他的話:「你們怎麼不懂得,如果我們放棄了斯大林格勒,我們的南部同中部的聯系就將被切斷,我們還能保持住南部地區?在那裡的人員是否懂得,這不僅是斯大林格勒的災難,而且還會失去一條水路干線,不久還將失去石油!」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斯大林格勒城下一切還能作戰的力量,我們都調集到危險地段上去了,我想,捍衛住城市還有可能。」
但斯大林不放心,他立即口授命令給朱可夫:「……敵人可能在今天或明天就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來。請您要求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各部隊的司令立即對敵人發動突擊,支援斯大林格勒人……」
隨後幾天,朱可夫從北面組織了幾次攻擊。但是由於沒有得到炮兵和空軍的有力增援,這幾次攻擊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9月10日,朱可夫用電話向斯大林報告說:「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現有的兵力,我們不能夠突破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的部隊在市區會師。德軍由於從斯大林格勒附近新近調來的部隊,敵人的防禦正面相當強大了。以現在的兵力和部署繼續沖擊是沒有用的,而且部隊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損失。
斯大林聽完後,要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回莫斯科。9月12日,他們一起去見斯大林。「要消除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需要些什麼?」斯大林問道。「至少還需要一個精銳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400門以上榴彈炮。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必須補充集中至少一個空軍集團軍。」朱可夫回答說,華西列夫斯基同意他的估計。
斯大林聽完後,拿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配置圖,默默地研究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從桌子旁走開,兩個輕聲交換意見,認為顯然得另找別的解決辦法。
「還有什麼解決辦法?」斯大林突然問,從地圖上抬起頭來。
朱可夫非常吃驚,想不到斯大林有這么好的聽力。他們回到桌子旁,扼要地談了大規模作戰的計劃。斯大林讓他們回到總參謀部、制定一個計劃,第二天晚上9點向他匯報。
第二天整天,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坐在地圖前,同總參謀部人員商量並制訂出初步計劃。晚上,他們來到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同他們打招呼時氣憤地罵了一通丘吉爾,然後他又平靜地說:「好吧,你們的意見是什麼?由誰談?」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了大反攻的計劃。取名「天王星計劃」,計劃由兩支主力裝甲部隊採用鉗形攻勢向前突擊,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在北,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南。
就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這一大膽而果敢的構想時,斯大林格勒已進入殘酷的巷戰。德國軍隊攻進了城裡,守城部隊工人並肩戰斗拚死抵抗。在這以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日夜夜都在進行空前激烈的搏鬥。最初,德國軍隊在西南方向的進攻速度是每晝夜前進幾十公里,後來是幾公里,9月是幾百米,到了10月,這樣的前進速度也沒有了。從10月14日至11月19日,戰斗就在房屋進行。
盡管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22個師的兵力,還有幾乎相同數量的盟軍一起行動,但德國國防軍的戰爭機器卻在原地空轉。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入白熱化狀態的時候,大反攻的准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根據這一計劃的設想,在大約60天的時間里,在斯大林格勒頓河地區集中了100萬軍隊,1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300多組火箭炮,110架飛機。這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計劃和組織工作的出色成就,每一階段都是在斯大林積極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貫徹執行。
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二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國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3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損失對希特勒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地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其整個戰爭機器。
1943年2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諾夫奉召從前線回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熱情地歡迎他們,祝賀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正如羅科索夫所說,在這種場合,「他確確實實能夠以他的熱情和關心使人陶醉。」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主力,法西斯當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也不再能彌補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損失,從這時起,德國人只能退卻。
1943年10月,蘇軍渡過了第聶伯河。11月6日基輔解放。兩天後,日托米爾解放。在北面,9月25日收復了斯摩梭斯克,莫斯科徹底解除了受進攻的威脅。1944年,蘇軍先後解放了列寧格勒、克里木和敖德薩、明斯克。至此,蘇軍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收復了被德軍佔領的所有國土。從1944年7月起。轉入外線作戰,先後解放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㈢ 二戰蘇聯對德國戰俘怎麼那麼狠
你去看看《尋訪二戰德國兵》就明白了:裡面有很詳細的德國人關於美英法蘇對待戰俘的態度:英國人對待德國戰俘最人性,還給戰俘上MZ理論課;法國人因為有亡國之痛,所以對德國戰俘比較狠,對德國戰俘實行強制勞動;蘇聯對德國戰俘時好時差,主要因為蘇聯人大多是性情中人,在清醒時他們總體還是富有同情心,對德國傷兵也會給予基本治療,但如果喝醉以後,就曾出現把德國戰俘活活打死的現象(當然,蘇聯軍隊也的確是二戰中,軍紀敗壞程度僅好於日本的軍隊,一路上強奸搶劫德國平民的事也沒少干);在書中,德國人對美國人的評價最差,當然,美國人也是分好幾類的,首先是美國軍隊中的猶太士兵,這些就不用說了,因為有民族仇恨嘛;其次是美國軍隊里的黑人,這些人對德國戰俘往往態度較好,一切都是按上面的命令來;最差的是美國軍隊里的白人,他們經常會想出一些惡劣的方法來整治德國戰俘,比如往戰俘的食物上澆汽油;強迫戰俘吃大量容易口渴的食物,而不提供飲水;只提供滿足一半戰俘數量的食品,讓戰俘間相互爭搶等等......
至於,為什麼這一切沒有遭到追究,主要是當時的大環境下,國際輿論一致認為德國是罪有應得,特別是德國戰敗後,盟軍對納粹集中營的種種駭人罪行的披露,更堅定了國際輿論的這一觀點......
㈣ 前蘇聯怎樣對抗德國的入侵
在1940年前後蘇聯是有準備進攻德國的計劃的,只是由於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德軍進攻蘇聯而不為人所知罷了,蘇德戰爭前期蘇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也在於此,蘇德邊境的蘇軍是呈進攻態勢的布置,所以41年至42年夏季蘇軍損失驚人,僅基輔戰役蘇軍就損失了90萬人,整個西南方面軍幾乎全軍覆沒,41年冬的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場的第一個轉折點,在我看來,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共有3個轉折點,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庫爾斯克坦克決戰。
戰爭前期,蘇聯軍隊整體素質不高,裝備也相對落後,只能以大的戰略縱深,遼闊的領土,較之德國更為豐富的兵員,俄羅斯母親的嚴寒,才在莫斯科城下拖住了德軍。
然後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德國未能依靠閃擊戰打垮蘇聯,也就意味著德國的最終戰敗,因為跟蘇聯相比德國是個小國,人力以及資源都相對匱乏,拼消耗德國是拼不起的。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已經無法抵擋蘇軍的攻勢,哈爾科夫爭奪戰,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及至柏林戰役,第三帝國最終走向了覆滅。
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德軍隊的損失比為2.5比1,但是最終還是德國被拼光了老本。
戰爭後期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已經超越了被嚴重削弱的德軍,拿柏林戰役為例,柏林戰役蘇軍共擊潰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坦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自身損失接近33萬人。
這有點像二戰中的中國跟日本,國家的領土面積,人口數,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一環,也就是戰爭的潛力。
㈤ 二戰結束後,蘇軍是怎麼對待德軍俘虜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也正因為如此雙方陣營大戰,出動的兵力很多。在東線,歐洲戰場,蘇德之間的戰役。往往在10萬到百萬人以上,這么大規模的戰爭。積累下來的戰俘肯定是不少的。
我相信作為軍人而言,這比直接屠殺他們還要殘忍。這是對德國精銳之師的尊嚴的侮辱。
㈥ 二戰後期蘇聯是如何對待德國人民的
對於俄國人,或者說蘇聯人,我們有很多印象,比如說戰斗民族,英勇善戰;比如說極為抗凍;比如說粗魯殘暴;比如說不守信用、言而無信;比如極度貪婪。無論是好的印象或壞的印象,蘇聯從未給人“以德報怨”的概念,他們也從未這么做過。
蘇聯士兵搶奪自行車
被蘇聯有掠奪的德國蘇占區,在1946年的生產力比之前下降了3/4。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急劇下降。蘇聯對德國的掠奪,不僅僅是因為戰爭的賠償,還有鐫刻在其基因上的貪婪。
例如,蘇聯紅軍進軍東北後,面對東北的大批工廠,雖然這些工廠設備對蘇聯完全無用,但蘇聯人毫不猶豫的將其運往西伯利亞,寧願看著其生銹腐爛,也不願意留給中國。在東北,蘇聯更是將姦淫擄掠的事兒做了個遍。
㈦ 二戰蘇聯對德國戰俘怎麼那麼狠二戰後很多投降的德軍
二戰期間和戰後蘇聯對德國戰俘是非常殘忍的對待的:
二戰期間,蘇聯的勞動力幾乎全被送上了前線,倒在戰場上的更是不計其數。戰後,勞動力極度匱乏的蘇聯將目光轉向了戰俘。戰俘成了蘇聯經濟發展所需勞動力的替代者。他們雖然並不等同於勞改犯,但是在待遇上並沒多大差別。戰俘營通常由一些粗漏的小棚屋搭成,根本無法抵禦俄羅斯冬季的刺骨寒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戰爭剛結束的那段時間,蘇聯共接收了238.8萬德國戰俘以及109.7萬歐洲其他國家的戰俘。其中有超過一百萬的德國戰俘在監禁期間死亡。
㈧ 二戰後蘇聯如何處置戰俘,竟是如此對待德軍戰俘,結果
蘇聯俘虜德國兩百五十萬戰俘,蘇聯人明顯更懂得利用德國戰俘的價值,當時蘇聯國內的青壯年基本都上了前線,國內的生產的重任都到了婦女的肩上,而這些戰俘正是缺少的勞動力,最終這些戰俘在極差的條件下沒日沒夜的勞動最終超過一百五十萬死在了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