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與一般大學有什麼區別
德國傳統大學(非藝術)一般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研究綜合型大學,Uni(Universitaet)和TU(Technisch Universitaet)。 TU雖然翻譯過來叫理工大學或者科技大學,但實際上這類學校的專業設置也非常齊全,比如TU-Dresden目前是全德專業最齊全的大學。綜合大學具有從本科到博士的學位授予資格,一般規模龐大,學生人數動輒數萬,校園沒有圍牆,學校建築分散在城市裡,德國有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已經算是一線大城市,如果一座城市有2所綜合型大學,再加上幾所其他高等院校,基本就成為一座大學城了。
第二類是應用技術大學,FH(Fach Hochschule)。FH的專業設置較少,一般提供本科和碩士課程,少數學校有博士點,學校規模較之前者小得多,學生人數一般也只有幾千。
實際上在德國FH是名副其實的工程師的搖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工程師是從FH畢業的,這類學校的課程設置注重實踐,面向就業,學生容易掌握。在校的教授往往也身兼某企業高管,這對為學生推薦實習和就業都能提供很大幫助。
FH和綜合類大學一樣文憑都是國家承認的,至於大學排名上一般看不到FH,是因為那些排名一般是基於高端論文數量,博士點數量等等指標,這方面FH當然沒有什麼優勢了,可以說FH是德國特有的一種寶貴社會資源。舉個例子說,有一所FH叫米特韋達應用技術大學,恐怕鮮有人知。這所學校坐落在德國東部的小城米特韋達里,在校生人數也不過3000,可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比如奧迪公司的創始人August Horch,歐寶公司的創始人Friedrich Opel,DKW公司創始人Jörgen Skafte Rasmussen,火箭推進器發明者,GE的副總裁 Gerhard Neumann, 電視機PAL-制式的發明人Walter Bruch,等等。
❷ 為什麼說好的大學沒有圍牆
因為好的大學是相對自由放鬆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沒有太多的束縛,大多都是靠自己的來完成。在大學里處處是考場、生活處處是考題,需要自學成才,需要看自身的自學能力。
建設「沒有圍牆的大學」,核心當然不在於沒有物理上的圍牆,不設物理上的圍牆,讓校區存在於社區中,校區與社區的資源充分共享就顯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破除觀念中的圍牆以及制度的壁壘。
好的大學沒有圍牆
大學沒有圍牆的意思就是說大學的管理方式並不是和大部分的學校一致的,而是按照開放的模式來進行的。
在國外大部分的大學並沒有圍牆,也並沒有很嚴格的管理,學生可以自由的出入,這是與中國的大學截然相反的,當然,在中國也有部分的大學,比方說上海紐約大學用的就是沒有圍牆的管理方式。
這些校外生對於北大的感激之情,很可能遠在正規生之上。盡管北大紀念冊上沒有他們的姓名,但他們在傳播北大精神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大學沒有圍牆的意思就是說大學的管理方式並不是和大部分的學校一致的,而是按照開放的模式來進行的。
在國外大部分的大學並沒有圍牆,也並沒有很嚴格的管理,學生可以自由的出入,這是與中國的大學截然相反的,當然,在中國也有部分的大學,比方說上海紐約大學用的就是沒有圍牆的管理方式。
❸ 柏林大學城是沒有圍牆的嗎
據報道,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目前最大的城市,柏林自由大學前後左右都是私宅,柏林洪堡大學則「隱匿」於城市中央,柏林大學城是「沒有圍牆」的大學,學校交流也可以很順暢。
專家表示,現代大學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現代城市治理也離不開大學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高素質人力資源,但是在柏林,大學和城市的關系卻與上述兩類有所不同,別具一格的大學建築布局與獨特的大學宿舍管理模式,對國內城市中心城區未來的大學布局安排有一定借鑒意義。
希望大學可以和所在地城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❹ 「一所好的大學是沒有圍牆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說明大學是相對自由放鬆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沒有太多的束縛,大多都是靠自己的來完成。在大學里處處是考場、生活處處是考題,需要自學成才,需要看自身的自學能力。
建設「沒有圍牆的大學」,核心當然不在於沒有物理上的圍牆。不設物理上的圍牆,讓校區存在於社區中,校區與社區的資源充分共享就顯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破除觀念中的圍牆以及制度的壁壘。舉例來說,在一校之內,學院與學院之間是沒有物理圍牆的。但是,學院之間、學科之間以及同一學科不同專業間的合作,卻存在「各自為政」的圍牆和壁壘。
近年來,國家推進建立創新平台,高校建設交叉學科,都旨在整合資源,加強創新合作。然而,這些自上而下推進的項目,在具體落實時變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資源、經費,於是在最初申請立項、制訂規劃時,各合作方「同心同德,同舟同濟」。
而一旦項目到手就「同床異夢」。為此,建設「沒有圍牆的大學」,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區、園區、社區」一體化,就必須深化治理改革,提高現代治理能力。
❺ 如何理解沒有圍牆的大學
沒有圍牆的大學
這是一本綜合性的成功勵志圖書,包含了為人處世、政治、經濟、哲學等眾多知識要點,指引那些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里不甘於平凡的人,能夠不斷學習。
勇於拼搏創業奮斗的人,能夠順應時代潮流把握人生命運,在人生的舞台上少走彎路,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機會與喜悅,為家庭、為社會、為人民、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正能量,讓自己享有出彩的人生。
作者簡介
孫永勝,男,1976年生人,石家莊鐵道學院經濟管理系畢業,某大型企業副總,長期負責經營管理、投資分析、財務管理等工作。善於將各類知識與經濟規律相融合,闡述經濟要義。
❻ 柏林大學為何被稱為社區大學
據報道,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目前最大的城市,柏林自由大學前後左右都是私宅,柏林的大學建築布局呈現出各類大學和培養研究生的其他科研機構「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幾乎可以稱作是「社區大學」。
雖然沒有封閉校園,但在柏林,校內部門卻會和其他獨立科研機構之間利用近距離的優勢建立一些「夥伴關系」,柏林藝術大學則因為靠近柏林工業大學,兩校圖書館形成合作共通共用的格局,讓學術資源的分享和兩校人才之間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
網友紛紛表示,沒有圍牆的大學,柏林大學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
❼ 現代大學與科學 為什麼德國的大學沒有圍牆
關於為什麼德國大學沒有圍牆和保安,先聽聽德國人怎麼說:
「我們不理解什麼是閑雜人員,任何人都有權來大學參觀、訪問、聽課。當然,沒有注冊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也拿不到畢業證書。至於安全措施,由警方來負責,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生過大的暴力案件。至於外校學生或其他人來聽課,我們都歡迎。我們也無權拒絕任何人來大學聽課,因為他們是納稅人。」這位學者繼續問:「外國人並不在德國納稅,也可以來聽課嗎?」校方回答:「當然可以,只要你有時間,有興趣。」問:「為什麼?」校方回答:「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交流和訪問。」
一所大學要成為一流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開放的心態和心胸是起碼的條件。狹隘地把自己隔絕起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高高在上,要麼性格孤僻。盡管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大多脫離社會現實,這就是不少企業感嘆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際能力的原因。這些人到了官場上,會把在大學受到的潛移默化影響帶到工作崗位上,養成了高高在上和孤芳自賞的習慣。
因此,如果大學對納稅人不感恩,何以要求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感恩於納稅人?中國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首先應當拆掉圍牆,取消門衛,讓納稅人能自由進來聽課、借閱圖書。
❽ 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是什麼意思
比如:電大、函大。
說明大學是相對自由放鬆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沒有太多的束縛,大多都是靠自己的來完成。
在大學里處處是考場、生活處處是考題,需要自學成才,需要看自身的自學能力。
這里不是學習生涯的結束,要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大學里是另一段學習生涯的開始。
這里就像是一個小社會,你可以結交朋友,永遠自己的生活圈子。
❾ 德國大學為何沒有圍牆和門衛
德國洪堡大學□楊佩昌2010年夏天,我帶領一個企業家代表團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學訪問,參加該校主辦的企業精細化管理培訓。雖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訪問中出現的一段對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剛走到大樓門口,一位企業家突然問:「這是大學嗎?」我回答:「為什麼不是?門口不是有牌子嗎?」這位企業家以不信任的口吻反問:「既然是大學,怎麼沒有看到圍牆和門衛?」我回答:「國外的大學都沒有圍牆和門衛。」他似乎在自言自語道:「沒有圍牆和門衛,那還是大學?萬一有壞人進大學怎麼辦?」他的問題令我實在無法回答。一次,陪同一位學者訪問德國洪堡大學並與校方會談,他提出了幾個問題:「你們大學沒有圍牆和門衛,萬一有閑雜人員進來怎麼辦?你們的安全措施是怎麼落實的?如果非本校學生進來蹭課聽,佔用本校教學資源怎麼辦?」校方回答:「我們不理解什麼是閑雜人員,任何人都有權來大學參觀、訪問、聽課。當然,沒有注冊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也拿不到畢業證書。至於安全措施,由警方來負責,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生過大的暴力案件。至於外校學生或其他人來聽課,我們都歡迎。我們也無權拒絕任何人來大學聽課,因為他們是納稅人。」這位學者繼續問:「外國人並不在德國納稅,也可以來聽課嗎?」校方回答:「當然可以,只要你有時間,有興趣。」問:「為什麼?」校方回答:「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交流和訪問。」今年一月初,與一位朋友訪問母校德國萊比錫大學,我建議這位朋友去參觀美輪美奐的大學圖書館。走進圖書館,這位朋友馬上感嘆:「大學圖書館這么大和漂亮,國內不多見!」我回答:「德國大學圖書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圖書館的自習室很寬敞,盡管學生很多,但不用佔座位,而且還有單間的自習室,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看書。他不相信地問:「我們不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也沒有證件,能進去看嗎?」我告訴他,只管進去,沒有人問你的,更沒有人阻攔。他走了進去,並沒有人詢問他是否有學生證。當然,沒有借書證,無法把書借出來。如果有感興趣的書,可以當場復印,不過,復印需要掏錢。德國大學的教授待遇很高,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沒有任何問題。一般而言,大學教授的工資相當於政府機關的局級公務員,而且多數教授還有秘書、助理等。 記得我當年去德國留學的時候,第一次課上的是歐洲法。高大的教授戴著耳麥,講課時在台上走來走去,還放著投影儀。突然,他說了一句:「抱歉,我忘記帶膠片了,一會兒我的秘書就送過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疑惑地問旁邊的德國同學:「教授也有秘書?」同學回答:「一般教授都有秘書,有的是單獨的,有的是幾個人共用一個秘書。」德國學生反問:「你們中國的教授沒有秘書?」我告訴他:「在我們國家,可能只有非常著名的教授才有秘書。秘書是領導的專利。」這位同學說:「我們這里恰好相反,只有非常高級別的官員才有秘書,一般的公務員都沒有。」沒過幾分鍾,一位女士風風火火地跑進課堂,把膠片遞給教授,我這才確信剛才沒有聽錯。與德國大學相比,國內大學不僅有圍牆,而且還有威武的門衛。每個學生進入大學必須向門衛出示證件,而圖書館更是嚴格:沒有本校的學生證根本就進不去。大學是全體納稅人供養的,出資人反而沒有權利借閱圖書,也不太容易去旁聽大學課程,這對德國人而言,簡直是不可理喻。莫非是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了?竟然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一所大學要成為一流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開放的心態和心胸是起碼的條件。狹隘地把自己隔絕起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高高在上,要麼性格孤僻。盡管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大多脫離社會現實,這就是不少企業感嘆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際能力的原因。這些人到了官場上,會把在大學受到的潛移默化影響帶到工作崗位上,養成了高高在上和孤芳自賞的習慣。因此,如果大學對納稅人不感恩,何以要求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感恩於納稅人?中國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首先應當拆掉圍牆,取消門衛,讓納稅人能自由進來聽課、借閱圖書。楊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