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德國開個農場需要多少錢
看規模與農場有的地盤(草原、樹林與設備)才能夠說
隨隨便便的都數百萬歐元,其他的都屬於小打小鬧的!
B. 多少土地算農場主有上線嗎
不是多少土地,農場是外國的說法,中國沒有農場一說,在國外需要登記注冊
C. 德國到底是一個什麼國家它有哪些過人的地方他在歐盟的地位如何
4、1949年至今,德國合作社的現代發展階段。 在此階段,德國合作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既符合國內情況又適應時代趨勢的實踐和調整。 1949年,德國萊弗森合作社聯盟獲得了合作社的審計權,並且完成了多層級、分權式的合作社聯盟結構。為了加強合作社工作,萊弗森合作社聯盟還在一些重要領域設立了一系列專業委員會,如組織及聯盟委員會,審計、法律及稅收委員會,商品購銷委員會,金融委員會,牛奶、禽蛋水果及蔬菜加工委員會,葡萄酒委員會,畜產品委員會,勞動及社會權利委員會等等,分別主管各方面工作。 其間,一則,隨著德國經濟發展,農業人口不斷減少,合作社及其成員也不斷減少,而且不少社員並非來自農業,而是來自與農業相關的行業。二則,由於農業合作社的資金融通通常通過信貸合作社進行,因此,信貸合作社在德國農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德國還有一定數量的所謂「兼營商品供銷業務的信貸合作社」,它們都是帶有萊弗森合作社思想印記的綜合性合作社,也是德國目前較多具有農村特點的信貸合作社。三則,與農業生產領域的多樣化相對應,德國農業合作社基本上都是農業各領域的專業合作社,如購銷、牛奶、水果、蔬菜、園藝、葡萄、牲畜、肉類等商品及經營合作社。 1971年12月,農業合作社萊弗森聯盟與舒爾茨—德里奇手工業、商業合作社聯盟實行聯合,成立了「德國萊弗森合作社國家聯盟」(簡稱「DGRV」)是德國信貸合作社、農業合作社和手工業合作社的最高機構。 1989年東西德統一時,給原東德地區的合作社帶來沖擊,消費合作社垮掉60%,存活的40%也處境困難;不過,近些年來,在政府引導下,原農業生產合作社主要轉化和改造成了現在的農業合作社和有限責任公司。至1999年,德國東部農業企業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約有2900家建立在私法基礎上的法人實體,其中,1190家注冊合作社、1579家有限責任公司和200家其他法律形式的法人實體。 而原西德地區的合作社雖然基本上沒有受到德國統一的影響,但面對市場競爭的挑戰也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調整改革。 目前,截至2006年12月31日,德國大約有5,400家合作社企業,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大領域:(1)農業。3188個基層合作社和中心合作社、1個全國聯盟(DRV),2006年銷售總額約為3830萬歐元。(2)銀行業。1255個基層合作社和2個中心合作銀行(DZ-BANK AG 和WGA-BANK AG)、一些專門的金融機構以及1個全國聯盟(BVR)。(3)小規模工商業和服務以及消費。1104個合作社和14個中心機構以及2個全國聯盟(ZGV和ZdK)。這些各類合作社共計有1760萬成員(在8000萬居民中)。德國有8個地區審計協會和6個專門審計協會。德國萊弗森合作社國家聯盟(DGRV)有若乾地區級和全國級的培訓中心。由此,德國的合作社按商業活動分類,並形成一個有機的、獨立的、具有三大層級(基層性、區域性和全國性)的合作社聯盟體系。 從總體上看,德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合作社的作用和貢獻。在今天,整個德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化趨勢也日益加劇,然而,在區域性合作社企業和全國性合作社企業以及整個合作社聯盟體系的支持下,基層合作社仍然是德國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德國的農業合作社遍布德國農村地區,為農民提供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以及信貸、農資供應、咨詢等服務,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載體。德國80%的農場主參加了各類合作社,農業合作社的市場佔有率在肉類、穀物類和蔬菜類以及奶製品類的交易中分別達到了30%、50%和75%。農業合作社2006年的銷售總額達到了383億歐元。農業合作社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和銷售的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有利於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而且在促進德國農村和地區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等方面發揮了個體農民和國家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主要特點
考察德國農業合作社140多年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德國農業合作社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明確的法律基礎 自1867年德國制定第一部《合作社法》以來[1],德國合作社(包括農業合作社)就一直在明確的法律基礎上發生、發展、變化和調整。德國合作社法作為與公司法同等重要的主體法,是法律體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基本法。德國合作社法是綜合性的,不分行業地規范、調整各種不同類型合作社組織的經濟行為。最新的德國《德國經營及經濟合作社法》對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法律責任、社員出資、組織治理、盈餘分配、法定審計、解散清算諸多問題做出了詳盡的規定。其主要內容為: (1)合作社是成員數量不限,以增進成員的收益和經營為目的,並通過共同的業務活動來實現這一目的的團體。 (2)合作社適用商法典意義上的商人。換言之,德國將合作社定位為企業類型的一種,成立時注冊機關是地方基層法院。 (3)合作社僅以合作社資產向債權人承擔債務。合作社在章程中應明確社員個人是否應以私人財產來對合作社債務負責。 (4)社員數量至少3名。 (5)社員加入合作社要有一次性投入,具體金額及其使用及分配辦法在合作社章程中要有明確規定。 (6)合作社實行民主管理,實行董事會、監事會和全員大會分權制。社員一人一票。章程可為對合作社經營做出特殊貢獻的社員設置多票權,最多可為三票。董事會和監事會至少分別由2人和3人組成,由社員大會選舉產生,且只能由社員擔任。超過1500名社員的合作社可以在章程中規定組成社員代表大會。 (7)年度盈利或虧損均應向社員分配。通常按社員股金比例分配,也可由章程規定採取其它分配方式。 (8)合作社成立前須經當地合作社審計協會審計通過,成立後必須加入所在地區的合作社審計協會,並接受定期審計。至少每兩年必須對合作社的設施、財產狀況以及經營管理,包括對社員名單的管理,進行審計。對資產負債表合計超過二百萬歐元的合作社必須每年審計。等等。 2、健全的農村金融 德國合作社的起源之一就是信貸合作社。其後,在德國合作社特別是農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合作金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德國的合作金融組織已經形成遍布城鄉的合作金融組織網路和健全的合作金融管理體制。 就成員數(約1600萬)和客戶數(約3000萬)而言,萊弗森合作銀行(Volksbanen and Raiffeisenbanken,簡稱BVR)和1255家合作銀行構成德國合作社運動中規模最大的銀行集團。包括兩家合作社中心銀行[2]在內,它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13765家分支機構的銀行網路。作為一個銀行體系,它們向成員,同樣也向一般客戶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銀行服務。 德國合作銀行體系是一個具有三級層次結構的分權型組織。首先,1225家合作銀行及其分支機構(2006年的交易總量約為6080億,其中成員上繳資金為93.4億)構成了該體系堅實的基礎層。該體系中還包括214個萊弗森商品供銷合作社[3],一同在DGRV中參與銀行業和商業活動。今天,合作銀行體系的貸款業務和儲蓄業務的市場份額分別佔到了20%和25.5%。其次,合作銀行體系的第二層級由一個區域性中心銀行(WGZ BANK)和一個區域性銀行業務中心(DZ BANK)組成。該層級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基層合作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平衡,推動資產流動和融資,處理國際貿易業務。目前,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成員和客戶的利益,也出於適應德國銀行業整體性變革的需要,該層級正處於將區域性銀行和一些基層性合作銀行逐漸合並的過程中。在德國合作銀行體系的頂端則是德國中央合作銀行,基層性合作銀行和區域性合作銀行都是其股東。當然,該層級還包括很多提供專門金融服務或其他專業服務的相關機構。德國合作銀行體系中的所有企業都是區域性合作社審計協會的成員,同時也是全國聯盟(DGRV)的成員。 100多年來,盡管德國的經濟體制和銀行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合作銀行仍然堅持合作制的組織結構和為社員服務的宗旨。合作銀行的股東也就是合作銀行的主要客戶,合作銀行的業務緊緊圍繞客戶需要來開展,中央合作銀行把推動合作體系的健康發展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不過,事實上,一方面,目前德國合作銀行在金融業務上與其他商業銀行並無多少區別,在政策上也已無什麼優惠,對股東服務與其他客戶更無明顯差異。另一方面,德國合作銀行依然具有一些隱約的合作制特點:其一,合作銀行體系保持相互獨立又聯合發展的格局。各級合作銀行都是自主經營、自我管理的獨立法人,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同時,各級合作銀行又通過自下而上的持股和自上而下的服務實現了經濟上的聯合,形成了強大的合作銀行體系,發揮了整體優勢。其二,由於合作銀行的網點(特別是基層性合作銀行和那些商品供銷合作社)比其它商業銀行更加接近農村和農民,因此,更能為農民(多為基層性合作銀行或商品供銷合作社的股東成員)服務。
D. 世界上三種發展農業模式中,屬於法國,德國的是什麼
世界上三種發展農業的模式中,屬於法國、德國的是人地平衡。
這類國家一般都有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傳統,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多以進行農業制度變革為主要特色。
多年來,為發展現代農業,法國實行了「一加一減」的做法。「一加」指的是為防止土地分散,國家規定農場主的土地只允許讓一個子女繼承;「一減」指的是分流農民,規定年齡在55歲以上的農民,必須退休,由國家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同時還輔以鼓勵農村青年進廠做工的辦法減少農民。
除此之外,法國還實行「以工養農」政策。
(4)在德國一般一農場主有多少地擴展閱讀
以人均佔有耕地資源來劃分,世界現代農業可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型,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型和土地、勞動力適中型,針對不同國情和農情,各自國家採取了相適應的農業發展模式,並獲得了成功。
1、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
這種類型最典型的國家是荷蘭,其農業的主要特色是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荷蘭人多地狹,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稱世界之最。由於土地十分珍貴,荷蘭人追求精耕細作,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
除荷蘭外,還有以色列。以色列地處中東,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國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節水農業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產2~3千克糧食,是我國的2~3倍,水肥利用率達80%~90%。
2、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
美國是這種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其主要特色是以廣泛使用農業機械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總產量。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現代化大農業。
與美國情況差不多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都依賴於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
E. 德國國土面積是多少
德國的國土面積是357376平方公里,人口是8288萬。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德文:Deutschland;英文:Germany),德國在創新領域排名第一,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柏林,領土面積357582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93萬,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早期歷史:
日耳曼一詞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愷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右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記載於公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國(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為diutisciu land)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大眾的,指屬於diot或diota"人"的)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文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
diutisc一詞依序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þiudiskaz(大眾的),þiudiskaz又來自於þeudō,þeudō又承繼自原始印歐語的tewtéh(人)。
F. 美國農民一家人一般有多少土地
一般美國農民沒有什麼土地
有地的大多都是農場主和大地主
他們有錢,承包上千畝的地,有的僱人,有的用機械
所以美國的大多數地都在他們手裡
2010年海地地震,表達愛心的語言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G. 德國土地開發自己可以保留多少地
分情況而定。
德國絕大多數土地所有權均歸私人所有,私人之間可以買賣土地。土地上的房屋建築是土地的組成部分,房屋建築從屬於土地,為土地所有權的擁有者所有。德國所有的土地(包括已建土地和非建土地,如農田、林地、綠地等)都實行土地登記,即地籍登記。地籍登記簿中的土地所有者是唯一受法律承認和保護的土地所有者。德國的土地所有權絕大部分歸私人(自然人、法人)所有,也有一部分歸公眾所有(如國家、州、市鎮所有)。
H. 如何在德國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農場呢
要移民,德語貌似要過B1還是B2啊,去德國移民,呆10年才給綠卡,當然如果你能夠和德國人結婚,只要過了A1就可以,而且去了就算二等公民,有綠卡,再過五年左右就能拿德國護照,生活美滋滋啊。
想要農場就不清楚了,不過資本主義國家土地不是國有,哈哈
I. 作為農業大國,美國一個農民平均有多少畝地
323.1 萬農民,平均每個農民1728畝地。美國總人口3.231億 (2016年)。美國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例的1%。2010年美國的農場約有220萬個,農場佔地面為9.2億英畝(一英畝約等於6畝)。摺合55.8億畝地。中國現在頂多也就20億畝左右土地。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簡稱USDA,是聯邦政府內閣15個部之一,是重要的經濟管理部門。美國農業部是按照法律設置的,機構穩定,職能明確。
美國農業部的職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現任美國農業部長是桑尼·珀杜。
拓展資料:
美國農業部組成:
1、食品和營養局,負責推行營養教育和培訓計劃,宣傳科學和合理的營養,向低收入家庭發放食品券,以及採取其他措施消除貧困、飢餓和營養不良,對特定人群實行專項食物計劃等。負責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機構有林業局和土地保護局。林業局管理全國的森林。野生動物、稀有植物、魚類、放牧地、娛樂場所,指導林業研究、保護和管理,以及礦物和能源的管理;土地保護局負責土地、水和其他農業資源的保護,控制水土流失和鹽鹼化,改善對濕地、草原等的保護和管理。
2、銷售和檢驗局也是一個擔負多種重要職能的部門,它要確保糧食安全,包括肉類和禽、蛋的檢驗,收獲前的安全檢查,病原體控制計劃,殺蟲劑殘毒監控等;負責農產品的銷售,制定農產品等級標准並核發證書,開展穀物檢驗,實行銷售規程及研究與促銷計劃,直接銷售和批發市場的開發計劃,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之間的協調;制定動植物進出口法規並實行動植物檢疫,動植物病害的監控,推行生物防治,獸醫保健,等等。
3、負責農業的研究、教育和經濟學的有7個機構,其中主管農業研究、教育和推廣的就有3個局,即農業推廣局、農業研究局、州合作研究局,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科學研究對提高美國農業生產率的巨大貢獻;經濟研究局是十分重要的部門,其主要職能包括農業現狀與未來的分析和展望、提供經濟和農村社會方面的研究報告,幫助國會和行政當局制訂和評價農業和農村政策,匯集各種資料,例如:美國和世界對農業生產資料和各種農產品的需求,農業生產和銷售中的成本和利潤,政府政策和計劃對農場主、農村居民和自然資源的影響等等;國家農業統計局,其職責是及時、准確、客觀地提供統計信息,發布州和全國的統計數字,並對各種農產品的生產、價格與勞務等問題進行預測,為美國農業和農村社區服務;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它是全球農產品市場預測的中心;國家農業圖書館,它是美國三大圖書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圖書館。
4、美國農業部的機構設置及其職能基本適應美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美國政府經常在不同程度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既要保障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又要確保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實行公平競爭,政府為此必須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使效率和公平二者取得恰當的平衡。
J. 德國國土面積是多少
德國國土面積是357582平方千米。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地形地貌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德國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
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