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戰時兩把二十響盒子炮能不能壓制一支沖鋒槍
近戰時兩把20響盒子炮,能不能壓制一支沖鋒槍呢?
筆者認為,如果在150米范圍內,20響盒子炮也是能夠壓制住抑制沖鋒槍火力的,還是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20響盒子炮吧?20響盒子炮盒子炮是德制毛瑟C-96軍用手槍的改造升級版本,盡管20響仍然發射7.63x25mm毛瑟手槍彈,但它去把原有毛瑟C-96軍用手槍上機匣10發彈倉供彈,改成了機匣下方20發彈匣供彈方式。除此之外,20響盒子炮除了單發射擊以外,還加了連發射擊功能,也正因為如此,20想又被人們稱作為快慢機,這是當時非常罕見的一種能夠實施自動射擊的手槍。
當然,這也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要在20響的有效射程范圍之內,雙方才有可能進行對比,畢竟,實施抵肩射擊的德械20響盒子炮的有效射擊距離最遠只有150米,而一把沖鋒槍的正常有效射擊范圍約為200米,也就是說,在150米以內時,兩把20響完全能夠壓製得住一隻沖鋒槍的火力,而距離一旦拉遠到150米以上的話,那就基本上是沖鋒槍的有效射程了,此時2把20響盒子炮也就無法壓制1把20/30彈匣供彈的沖鋒槍了,畢竟此時已經超出了盒子炮的有效射程。
❷ 匣子槍怎麼上子彈
這和匣子槍的子彈數量有關。
匣子槍(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MilitaryPistol)。典型標準的是10發裝子彈,還有6發裝的,這兩種採用的都是固定式彈匣,用10發裝的橋夾從槍機上部壓入固定彈匣,固定彈匣下方有推彈彈簧。
匣子槍還有15、20發裝的改進發展型,採用的是活動彈匣,裝彈和常見的自動手槍一樣,用一個裝好子彈的膽小塞入槍機下部。
10發/6發固定式彈匣上部裝入子彈。
❸ 二十響駁殼槍保養
二十響的分解還真不太清楚,毛瑟自來得的分解是從彈倉下邊的分解銷開始,用彈丸頂一下分解銷,取出彈倉底板和彈簧,從槍身後邊抽出槍機和槍管節套,然後再分解下來阻鐵什麼的就可以了。
然後將分解件用溶劑浸泡,一般就是煤油,然後用小鋼絲刷刷凈頑固污漬,再次清洗,用回絲擦乾,塗上黃油,然後重新組合。
❹ 請介紹一下德國的鏡面匣子和日本的三八大蓋
德國毛瑟M1932 7.63mm沖鋒手槍 德國毛瑟M1932 7.63mm沖鋒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於1932年定型生產的M1898 系列自動手槍的最後一種產品,該槍的工廠內部編號為"712"號。我國對其稱謂多樣,例如"二十響駁殼槍"、"盒子炮"、"自來得二十響木殼"、"快慢機"等等。鑒於我軍老一輩軍人大多稱其為"快慢機",且每每談及無不津津樂道,贊嘆有加,故本文亦直呼其"快慢機"。 快慢機"是德國M1896 7.63mm自動手槍(即固定彈倉的十響駁殼槍)的改進型。"快慢機"可稱得上是一件極為精美的藝術傑作。其製造工藝極為精密,不僅採用優質的原材料,而且集中了毛瑟公司近40年製造駁殼槍的經驗、智慧和技術手段,並經過嚴格檢驗之後才出廠。即使與當今現代手槍相比,"快慢機"的品質都是無可挑剔的。 二十響「快慢機」 我們先從它的外觀來品味它的精良。其一,"粗細搭配",匠心所至。"快慢機"的主體平面,加工得平整光亮,各處棱線以及倒角、圓角加工得極為工整清晰,給人以舒展流暢的享受;而在槍的一些局部,例如擊錘兩側、準星上部以及機匣兩側凹下造型平面,又展現出非常明顯的,並且與主體線條走向一致的刀紋痕跡,給人以粗獷有力的感受。其二,"黑白相間",錯落有致。典型標志就是它那錚亮的外觀。這個時期,德國槍械的發藍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快慢機"的表面,遠看是深黑色的,但當你把槍拿在手裡端詳的時候,由於光線的變化,全槍的色澤呈現晶瑩剔透、黑里透藍景象。這在其他槍上是不多見的。更值得贊嘆的是,在槍的局部,還有幾處銀白色,例如機體、發射機組件、表尺鈑以及扳機上的自動發射凸筍等等點綴其中,使全槍呈現明快的動感。從全槍看來,銀白色的槍機與藍黑色的抽殼鉤、銀白色的表尺鈑與藍黑色的游標和表尺分劃、銀白色的擊錘與藍黑色的保險機柄和機匣,既有鮮明的反差,又有內在的協調。跳躍的點綴與總體的沉穩相呼應,令人心生贊嘆。其三,軍中"黑貝",驍勇善戰。經過近40年的陶冶和洗練,這只"黑貝"無可置疑地已經達到了精純的程度。當你把這只"黑貝"交到 一個突擊隊員手中的時候,立即就能對它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和信心。具體體現在粗獷的造型和改進的結構,包括採取槍管後端有明顯的階梯,握把護板採用粗大的防滑紋,槍管長從較早時期的132mm增加到140mm,簡化擊錘造型和改大保險柄,槍上銘文改用斜體字母且增加刻印深度,去掉機匣凸棱上的裝飾凹槽等措施。 戰爭不是作秀,對於武器來講更是如此。毛瑟"快慢機"在我國革命戰爭中,受到從士兵到將軍乃至元帥的普遍青睞,事實上,在當時很長一段時期內,我軍廣大的基層指揮員,大部分都是使用繳獲的"二把十響駁殼槍",其中也有國民黨兵工廠仿造的"二把十響駁殼槍",最好的,也不過是毛瑟公司後期版(1930年以後出品)的C96式。真正的"快慢機",作為"駁殼"中的精品,繳獲以後,往往帶有禮品性質被逐級上送,其中也不乏送到總部和中央軍委,供首長或警衛人員使用的。在延安和西柏坡時期,毛主席還曾風趣地說"我們走到哪裡,老百姓一看都知道,因為我們背'盒子炮'的多"。到了抗美援朝以及建國初期的作戰中,主力部隊的部分營連級指揮員,還有一些偵察、突擊隊員開始使用"快慢機"。它對於我們的革命戰爭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已遠遠超出了其本身。 "快慢機"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和彈匣前置布局,全槍分槍身組件和發射機構、握把組件上下兩大部分。其瞄準基線長,加上其細細的槍管,賦予該槍很好的指向性,射擊精度明顯高於一般手槍。戰爭年代,許多有經驗的軍人把駁殼槍的性能幾乎發揮到了極至,常常把槍面向右傾斜45°,或將槍面向左傾斜90°進行概瞄射擊。據說這種"跟著感覺走"的快速射擊命中概率還相當高。不論怎樣,都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快慢機"優良的射擊性能。當然,射擊的准確性,還在於它獨特的彈匣前置的設計布局,使其質心基本處在扳機護圈前緣附近,即使單手特別是裝20發彈匣連發射擊時,穩定性也比較好。 "快慢機"機構堅固,動作可靠,開放和封閉的部分處理得恰到好處。該槍的開放部分,集中在拋殼窗和彈倉部 位,這里幾乎存不住污垢灰塵;該槍的封閉部分,集中在機匣和發射機構部位,這里緊湊嚴密,污垢灰塵幾乎進不去,有時槍外面滿是塵土泥水,打開裡面卻十分干凈。戰斗間隙,不必分解擦拭。"快慢機"不僅是對毛瑟M1932 7.63mm沖鋒手槍的愛稱,也本質地反映了它可通過轉換特有的快慢機柄,實現單發和連發發射方式的選擇。此外,該槍配有木質槍套,除具有保護和攜行手槍的功能外,必要時可將木槍套駁接在手槍握把上,作為槍托抵肩射擊,有效射程達150m。使用7.63×25mm毛瑟手槍彈,初速高,槍口動能大,殺傷威力和侵徹力都非一般軍用手槍可比。 "快慢機"在人機工效方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單手輕松自如地完成所有的射擊操作,並在另一支手的輔助之下,順利地完成一切戰斗勤務操作。 彈匣扣 "快慢機"的下半部分,由彈倉、機匣、扳機護圈以及握把構成一個整體。其機匣左側、扳機護圈後方裝有"桃形"的快慢機柄;機匣右側、扳機護圈前方裝有彈匣扣;擊錘和保險機柄,並列位於槍尾部"虎口"凹部正上方。當右手握槍時,右手拇指可以方便地按壓快慢機柄,在射擊過程中迅速地選擇連發或單發發射方式。當快慢機柄指向"N"時,為單發發射;當快慢機柄指向"R"時,為連發發射。此外,右手拇指還可以方便地扳動擊錘、操作保險機柄來實現保險、射擊以及裝退彈保險的轉換。右手的食指,除了扣壓扳機以外,還可以十分自如地按壓彈匣扣,以更換彈匣。在射擊中,左手只做接換彈匣、拉動槍機以及必要時裝定表尺等動作。 在並列於擊錘左側的保險機柄上,刻有"F"及"S"字母,分別表示"發射"和"保險"。"快慢機"的保險機構,具有發射保險和裝退彈保險兩大功能。前者是指槍處於待擊狀態(即擊錘在扳開位置)時,右手握槍,以右手拇指推保險機柄向上到定位,使保險機柄上的"S"字母露出,即為保險狀態。此時,擊 錘不能打擊擊針。但保險機柄在保險位置(只能看到"S")時,擊錘仍能扳開至待擊位置或扣動扳機使擊錘回到前方保險位置。這種機構設置的戰術效用在於,當有敵情顧慮但又不需立即射擊時,可以提前推彈上膛,並把擊錘放回前方位置,這樣既避免了手槍長時間處於待擊狀態而致擊錘簧疲勞,防止誤操 作走火,又可將手槍暫時放回槍套正常攜行;當有敵情時,拔槍同時以拇指扳開擊錘,接著再依據情況壓保險機柄到位,打開保險(此時只能看到"F"),將槍指向目標適時開火。後者,當需要從膛內退出槍彈(或推彈上膛)時,可將保險機柄設置在"S"與"F"之間位置(此時可同時看見"S"與"F"),使擊錘完全為保險凸筍控制(扳機無效),即使射手誤觸扳機,也不會走火。 與毛瑟M1896駁殼槍固定彈倉顯著不同的是,"快慢機"在保留前者從拋殼窗用10發橋形彈夾裝填槍彈的功能之外,還採用了可卸式供彈具,包括10發(短)彈匣和20發(長)彈匣兩種。短彈匣裝在槍上時,彈匣底蓋與扳機護圈相齊,主要是為了便於攜帶(包括裝入槍套內攜行);長彈匣裝在槍上後,彈匣底蓋與握把底部平齊,當駁接槍套時整個槍如同一支小型沖鋒槍。不論彈匣長短,都可用10發彈夾從拋殼口壓填槍彈。考慮該槍具有更換可卸式彈匣的功能,除了在長短彈匣的托彈板上都有空倉掛機凸起外,還在槍機後下端的凸筍上設有一凹進部,當槍處在空倉掛機狀態時,擊錘上端凸出部抵在凹進部內,當換彈匣或裝壓第二夾槍彈時,槍仍保持空倉掛機狀態。需推彈上膛時,只需右手拇指向下略扳擊錘(或另一手向後拉槍機再松開),槍機即會復進到位。這種戰術效用性,是現在任何其他手槍都做不到的。順便提一句,在長、短彈匣的底蓋上,都刻有毛瑟公司的旗標(舊中國仿造的彈匣也不例外),只不過原裝的和仿製的在供彈可靠性上大相徑庭。如用了仿製的,就可能誤大事。偵察英雄楊子榮的犧牲也許與此有關吧,遺憾的是個中原委已經無法詳考了。 "快慢機"問世至今,業已71年。按照現代的觀點來看,其構造還是略顯復雜,分解結合時還需使用一次工具。然而,這比起它諸多的優點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宗系龐雜,難辨真假 的"黑貝" 正像人們一看到單發裝填的老式步槍,就能想起"三八大蓋"一樣,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對"盒子炮"、"二十響"再熟悉不過了。這是因為數以百萬之眾的各國以及各種版本的駁殼槍,大部分都集中到了舊中國,並且已經融入了中國戰爭特別是中國革命戰爭史的緣故。在此,簡要說說各版本駁殼槍的區別和識別。 對"快慢機"的特徵不難識別。除了在"快慢機"的槍管彈膛部的上平面上刻有"WAFFENFABRIK MAUSER OBERNDORF A/N"字樣(意為"奧伯恩多夫毛瑟兵工廠"),以及在槍的下部分(即機匣)的右後平面上,刻有"WAFFENFABRIK MAUSER OBERNDORF A·NECKAR"和" D.R.P.u.A.P."(意為"德國國家專利和其他專利")等字樣外,還在彈匣槽左側,刻有繁體漢字"德國制",機匣左後平面上,則刻有毛瑟旗標。 我國仿製生產的駁殼槍 德國毛瑟兵工廠從18世紀末開始,在近40年中先後生產了約100萬支各種型號的駁殼槍,舊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接納了其中70%以上的數量。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10萬支最後型號--即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支"快慢機",也大部分銷到了中國。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為適應國民黨軍隊將駁殼槍作為制式武器的需要,舊中國的許多兵工廠還是仿造了大量各種型號的駁殼槍。大家所熟悉的漢陽兵工廠,自1921年起,就開始仿造毛瑟C96式半自動駁殼槍,10餘年間,產量驚人。隨後,河南鞏縣兵工廠也仿造了一大批。由於駁殼槍在反動軍隊中裝備使用甚廣,我軍在戰爭年代繳獲也很多。這些"國產"的毛瑟C96式與原裝的毛瑟C96式在構造上完全相同,只不過在槍上刻有不同的廠名或廠徽而已,很好識別。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兵工廠,不僅仿造C96式還仿造"快慢機"。此外,上海兵工廠、大沽海軍槍炮製造所等也都仿製過駁殼槍。這些仿製的特別是一些小廠所仿造的駁殼槍,在製造工藝上,受舊中國落後的工業水平限制,大多外觀粗糙,手工修銼痕跡比比皆是,而且常常是逐槍裝配,零件幾乎沒有互換性可言。這些產品經常是連德文都一起仿造,刻到槍上。不過,與德造槍一比,真假涇渭分明。 說到舊中國仿製的駁殼槍,還有一個特例要提到,這就是山西軍閥閻錫山 "晉廠"製造的"一七式"11.43mm半自動駁殼槍。其構造與德國C96式大同小異,惟口徑大了不少,主要原因是閻錫山引進並大量仿造了早期型號的"湯姆遜"11.43mm沖鋒槍。手槍與沖鋒槍使用同種槍彈,難得舊軍閥還有一點 "現代"意識。不過,每當看到"一七式",總不免使我聯想起舊中國山西鐵路軌距比外阜要窄一些的故事,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西班牙造駁殼槍 說到識別駁殼槍,就不能不提一提西班牙造的駁殼槍。20世紀20年代以後,西班牙的"恩思達"、 "皇家"等兵工廠逐步獲得了德國毛瑟公司C96式的生產許可權開始仿製駁殼槍。但是,西班牙駁殼槍除了外形酷似德國駁殼槍以外,其結構則有很大不同。這些由西班牙造的駁殼槍,大多銷到了舊中國,有的則是先銷到日本,再流入中國。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毛瑟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當然,西班牙駁殼槍無論可靠性、勤務性還是工藝性等方方面面,都比德國駁殼槍略遜一籌。西班牙駁殼槍外表面上刻有"ASTRA"或"ROYAL"等字樣,很好識別。 此外,德國駁殼槍還出口東南亞、南美洲、土耳其以及巴爾干半島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數量不等地仿製。這些口徑以及局部外觀或構造不盡相同,鐫刻銘文各異的駁殼槍,在我國國內革命戰爭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也曾不同程度地流入我國。但根據銘文還是比較容易識別國別的。 作業原理:旋轉槍栓,毛瑟式前栓榫鎖定,手動(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彈匣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表尺照門,山字形準星 口徑:6.5x50mmSR 槍管長度:79.7cm 槍重:3.95Kg. 相容性:三八式短銃、三八式騎銃、四四式騎銃。 製造廠:名古屋造兵廠 製造年代:1935年~1938年間 三八式步槍是由有(土反)(Arisaka)成章上校領導下,在東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廠,由南部(Nambu)騏次郎少校設計完成。其設計改良自毛瑟步槍,但是其槍栓及節套均大為簡化。其正式名稱為三十八年式步兵銃。後來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異為改用7.7mm無底緣子彈,但基本設計仍然相同,是日本軍隊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 子彈為日本自行發展的6.5x50mm、半有邊子彈,定型於明治30年,稱為30年銃彈。其刺刀也是明治30年定型,稱為30年式銃劍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並不陌生,除了侵華日軍使用之外,在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進口,山西軍人實習工廠並大量生產。抗日時期,也是敵後的中共游擊隊的主要武器。由於中共宣傳游擊隊抗日的功績,因此三八式也水漲船高,幾乎達到神話的地步。 三八式的優點在於其構造簡單,容易維護。子彈後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擊者心生恐懼。其出膛初速用139grain的全包裹子彈為762m/s,中正式使用154grain的全包裹子彈為810m/s,其殺傷力、抗風性能均較差。至於其精準的程度,與中正式比較,在相同條件下,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後座力大小在缺少訓練和經驗的士兵身上,可能是射擊好壞的一個決定因素。 除了中國之外,泰國、芬蘭、甚至英國都曾經或多或少的采購過三八步槍。中國在二次大戰大戰結束後,接收了大批在華日軍的武器,因此在國共戰爭中,仍是一項主要武器。中共並在韓戰中大量使用,後來配備給了民兵。台灣在70年代末期,高中軍訓課仍有使用三八式的。 本槍為名古屋(Nagoya)造兵廠在1930年代中期生產,其天皇徽記並未被磨去,但是印上了一個小圈,這表示不再屬於日本皇軍,可能是學校訓練用槍。本槍的前一主人將全槍重新烤藍,因此雖大失收藏價值,卻有如新槍一般。
採納哦
❺ 雪豹 里的。德國造二十響。這種駁殼槍和普通的駁殼槍有啥區別彈夾容量更大還是
一、彈匣的區別:
普通的毛瑟手槍是十發固定彈倉,從上面用橋夾往槍里壓彈,彈倉容量為十發,而這種二十發子彈的是可拆卸式的,彈匣更長。
二、射速的區別
普通的毛瑟手槍都是單發半自動的,而這種二十發子彈的有可調節射速的快慢機,可單發也可連發,連發時相當於一支微型沖鋒槍!射程遠、穿透力強、火力強大!
三、材質質量的區別:
普通的毛瑟手槍質量比較差,容易卡殼,包括西班牙仿製的和晉綏造,而德國造的毛瑟手槍代表當時最先進的工業水平,穩定性好,精度高。
(5)德國20響鏡面盒子炮怎麼上子彈擴展閱讀:
德國造二十響駁殼槍的名字有很多別名,比如快慢機、大鏡面、二十響、駁殼槍等等。
德國造二十響駁殼槍適合當時的中國,在建制部隊中,他作為手槍太大太重,所以軍官是不願意用他的,作為步槍威力又太小,所以士兵也不適合用。但是到了中國,游擊戰時,他的射程,火力比一般手槍大,而且可以連發。他又比步槍小很多,易於隱藏和攜帶。
德國造二十響駁殼槍更適合中國的游擊戰,在中國他也得到了發展的原因一是一般不會再使用它的盒子(槍托),二是中國人發明了新的橫向射擊方法,解決了連發時的跑偏。
❻ 盒子炮一個彈匣有幾發子彈(軍事)
盒子炮一個彈匣有6發、 10發、 20發幾種。
盒子炮即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 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也有盒子炮, 也稱駁殼槍。 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許多經商業管道進口的德國盒子炮, 在彈倉的左側, 印有中文的『德國制』三字。 20響盒子炮, 中國外銷的並裝槍, 九公釐口徑 有的人以為盒子炮就是10發, 這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6發、 10發、 20發都有, 前兩者用的是固定彈匣, 後者多為插入式。 20發固定彈匣也有, 但是極為罕見。 由以上的文件看來, 抗戰前到抗戰初, 中國買的都指定是要20發, 都配到了中央軍去了。
❼ 盒子炮為什麼有的是從上面裝彈有的是下面彈夾
盒子炮作為手槍從上面裝彈為的是讓它裝彈快彈夾便於攜帶機動性更強。
駁殼槍
一般比較常見就是以C96為標準的(俗稱盒子炮一共有裝有20發子彈)。
有德國C96:長管132mm 短管(警用形)97mm。
和德國M712:143mm。
還有其他國家,不過,型號太繁雜無法算標準的樣式。
西班牙仿裝兩種(註:Astra、 Super Azul, 另外還有Royal)。不過是以德國老牌毛瑟,仿製的。
毛瑟在生產盒子炮的四十年歷史中, 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因此可以說是原始設計幾盡完美, 沒什麼可改進了。
另外也根據盒子炮的零組件的特徵來區分, 其項目有:
一. 擊錘形狀和擊錘上圓孔大小。 最早的擊錘有圓錐狀的突起, 後來改成大圓孔, 最後改為小圓孔, 速射型又與其他小圓孔不同, 一共有六種。
二. 槍身表面的紋路。 最早有車出的凹痕, 後來生產了平滑表面的型號, 最後又回到車紋的表面, 至少有十二種不同的表面。
三. 握把。 紅九(Red 9)自成一系, 有兩種, 其他至少還有十五種不同的握把。
四. 1930年後, 包括速射型, 換裝通用保險片。 在上保險時, 扣下扳機, 擊錘可以安全的落下而不觸及撞針。 在此之前, 有三種不同的保險片設計。
五. 撞針。 早期用鎖片固定, 後來用單榫, 最後改成雙榫, 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六. 退殼鉤, 有大小兩種。
另外還有不同的槍管、 照門、 刻字等。 以這兩種方式, 大致可以決定一把毛瑟手槍是何時生產的。 但有時又會產生沖突, 因為毛瑟廠有時會採用舊零件生產一批手槍, 因此這種辨別法只能大概指出製造的年份。
一般分類就這些了。
❽ 想問問德國20響的激發狀態和資料
毛瑟1912式7.63mm手槍:
空槍質量: 1.25 千克(kg) *不含彈匣 配用10發彈夾
712--M1931式:
重1.24千克(kg) *不含彈匣 配用20發彈夾
7.63mmM96式半自動毛瑟手槍:
重1.16 千克(kg) *不含彈匣 配用10發彈夾
以上都配用7.63x25mm---7.65mm博薩彈
而:彈頭重:5.5 g (85 grain)
全彈重:10.7 g
至於總重,還要根據每種型號的裝彈量來計算.
還有一種M1916式9mm的,現在只知道空槍全重1.1kg,配用10發彈夾,使用9×19mm帕拉貝魯姆槍彈
這些手槍為後螺口撞擊制動,前有牙口螺母用以調整槍械的激發狀態,分為單發和三連發,但連發並非真正意義的連發,需要連續扣動扳機,每次激發大約3-4枚子彈,而且速度過慢威力不足,遠遠不能和沖鋒槍相提並論。
❾ 德國二十響鏡面匣子是什麼樣的
德國二十響鏡面匣子就是人們所知道的駁殼槍。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
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盒子炮在傳說中,是毛瑟廠中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為毛瑟積極參與的明證。
但是德國的專利法,允許公司作為代表申請人及專利擁有者,不像美國,必須由發明人具名,再將專利權轉移。不過,盒子炮在美國申請專利者也是毛瑟本人。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第二個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扎毛瑟廠的美軍指揮官,不知吃錯了什麼葯,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廠的記錄給燒了。從此,全世界的毛瑟步槍、毛瑟手槍,都沒了出生證明,大家只有用猜的。燒毀的記錄中也包括了研發日誌等文件,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誰發明的,至今仍有爭議。
盒子炮在毛瑟廠又稱菲德勒手槍,是該三兄弟與其有極大關系的另一明證。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
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❿ 真正的槍怎麼上彈
狙擊步槍有非自動和半自動2種,因為半自動射擊時,槍機的後坐,拋殼,復進,推彈都是幾乎在擊發的同時自動完成,過多的運動部件會影響射擊精度,所以大多狙擊步槍採用非自動,彈夾供彈,以上步驟在射擊後手動完成。
霰彈槍也有非自動和半自動2種,大多採用非自動射擊,也就是每次發射後也要手動後坐,拋殼,復進,推彈等動作,才能進行下一次射擊。至於M4 Super90,則是一種很另類的霰彈槍,義大利貝那雷公司出品,採用半自動式,每次裝7發彈,可連續將7發彈射出,然後再拋出7個彈殼。
手槍的射擊則分為半自動和全自動2類,除了特種用途的手槍,基本都是彈夾供彈,彈夾容量一般在7發到20發之間,半自動手槍佔多數,典型的就是CS里的Desert Eagle沙漠之鷹,全自動手槍可以連發射擊,最出名的就是毛瑟1896年式軍用手槍了,俗稱很多,盒子炮,快慢機,二十響,駁殼槍,大肚匣子,大鏡面,自來得,是中國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