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人的酸菜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嗎
德國人的酸菜是甜酸甜酸的,我想原因是他們用的是甜醋和果醋,不像中國常用糧食釀制的醋。
國際上,習慣將中國、日本的醋稱之為東洋醋,將歐美國家的醋稱之為西洋醋。東洋醋是以穀物原料為主,西洋醋是以果實(果汁)原料為主。
德國人二戰的時候被盟軍冠以Kraut(酸泡菜)的蔑稱,原因就是德國人常吃Kraut的緣故。德國只出產很少種類的蔬菜,德國人主要用黃瓜,各種甘藍菜製作酸菜,
吃的時候,一般配以德式香腸或熏過的豬肉排。偶爾吃吃還行,常吃受不了。
㈡ 德國酸菜|一口酸菜 神清氣爽 解油膩
以前以為德國只有啤酒和腸,一直納悶,天天吃肉不膩嗎,後來才知道,原來有單獨的菜品——酸菜解膩。
在柏林的時候,天天都是超級肉食(紅腸,咖喱腸,血腸,白腸,還有豬蹄),吃多了很容易感到膩味,這個時候,德國酸菜就是肉食主義者的心頭好,救世主。
去任何一家德國菜餐廳就會發現,凡是點的肉類菜餚的盤子上總是會搭配上德國酸菜,吧唧一口肉再吃一口酸菜,神清氣爽,解油膩。
德國酸菜看起來和吃起來,感覺和東北酸菜,差不多,但也有些細微差別,德國酸菜的口味比東北酸菜的淡一些,口感上更爽脆略帶甜味。
我之前還以為是個人口感的問題,後來知道了原因,德國酸菜是用捲心菜做的(雖然現在也開始用秋天的白菜),在東北是用大白菜做的。
德國各地都有酸菜,但沒幾個人說的出酸菜的根源。
1.
捲心菜洗凈,刨成1豪米厚的細絲
2.
加入20克鹽,和捲心菜絲拌勻,放置30分鍾後,沖水,過濾備用
3.
找個鍋,加入鹽10克、糖、杜松子,倒入500毫升水,燒沸,放涼備用
4.
鹽水涼後,加入拍破的蒜瓣和薑末和白醋,拌勻
5.
找個大盆,放入捲心菜絲,倒入鹽水,拌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48個小時,便可食用。可以保存一個星期。
㈢ 如何做德國酸菜
德國酸菜其實跟東北酸菜差不多,據說是蒙古人闖入歐洲的時候,把中國的酸菜帶過去的,而且酸菜易保存還有維生素C,所以戰爭的時候德國人也帶著酸菜。
德國酸菜跟東北酸菜味道差不多,但是吃起來德國酸菜更脆一些,原因是德國酸菜是用洋白菜做的,就是捲心菜,圓白菜,而東北酸菜是用大白菜做的。
做法也差不多,圓白菜切絲,然後壓出來水分,再把白菜絲泡在裝有壓出來汁的木桶里,上面再壓上重物,有的還喜歡在裡面加葡萄酒,加糖,那種吃起來會甜一些。東北酸菜除了不切絲,不加葡萄酒和糖,其他都差不多。德國人喜歡吃德國酸菜,通常都是跟德國香腸或大肘子一起吃,燉著吃,煮湯,做成三明治啊之類的。酸菜切絲燉著吃,上面再加幾片五花肉,大概就跟東北酸菜燉豬肉一個味道吧,哈哈哈。
㈣ 德國菜居然被叫做歐洲東北菜,這個梗是怎麼來的
中國地大物博,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其中中國的飲食文化,受到周邊國家甚至是歐美國家的追捧和熱愛。中國本身的美食有很多,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有一些本土的美食也深受外地人的喜愛。很多喜歡吃美食的人會為了一道美食,不遠萬里地過來品嘗。
要說到美食中國的美食能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中國的美食那麼多種,今天我們來說的是東北的美食。因為東北的天氣原因,他們烹飪出來的菜餚都特別適合當地的氣候,吃完之後全身都是熱乎乎的。喜歡吃東北菜的人都知道,東北的菜餚都是比較大份的,量都是比較多的。
之前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報道,說是德國的一位高層領導來到沈陽。沈陽當地人拿出酸菜豬肉來給德國來賓吃,當時的德國來賓一連吃了好幾份。沈陽當地人還覺得比較稀奇,因為一般老外對於這些食物都是不怎麼感興趣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和德國他們的家鄉菜是一個味道,當時這位德國高層領導在異鄉都能吃到熟悉的味道非常的感動,直接簽約了好幾個投資項目。
㈤ 德國酸菜的歷史
歐洲酸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13世紀闖入歐洲的蒙古人又把中國的酸菜也帶到了歐洲。酸菜在東歐尤其盛行,隨著猶太人的遷徙,西歐北部的一些國家也慢慢接受了酸菜。在德國、荷蘭和波蘭,酸菜成了冬天必備的食物。
㈥ 德國漢堡有什麼特產
1、德國咸豬手
德國咸豬手主要原料是豬肘,口味是咸香,工藝是烤制。咸豬手的表面烤得鬆脆非常,內里則肉汁豐富,肉質松軟,跟它鬆脆的表面形成強烈的對比。
2、腌漬海魚
漢堡的每家飯館都有各種簡單腌漬過的海魚入菜的,這里的魚非常新鮮,做法簡單,也保留了魚肉的嫩與甜。這樣的菜餚在德國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
3、德國啤酒
德國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即成為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無酒精啤酒這六大類。
4、巴伐利亞白香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Weisswurst)是德國香腸的代表品種之一,由剁碎的小牛肉和腌豬肉製做,調味料有香芹、肉豆蔻、小豆蔻、蔥、姜、檸檬和洋蔥。
吃白腸最為特別的地方:首先要去掉腸衣,其次要搭配巴伐利亞傳統的甜味芥末醬,味道帶甜,但不辛辣。
5、德國酸菜
德國酸菜(德文:Sauerkraut)是德國的一種傳統食品,用圓白菜或大頭菜腌制,歐洲酸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
13世紀闖入歐洲的蒙古人又把中國的酸菜也帶到了歐洲。酸菜在東歐尤其盛行,隨著猶太人的遷徙,西歐北部的一些國家也慢慢接受了酸菜。在德國、荷蘭和波蘭,酸菜成了冬天必備的食物。
㈦ 德國酸椰菜是什麼菜
德國酸椰菜是捲心菜。
1、椰菜又叫甘藍,別名捲心菜、包菜、洋白菜,圓白菜,剛白菜,蓮白菜。
2、廣東、廣西地區用其做的椰菜酸,是酸料里比較好吃的一種。我國各地都有栽培。
㈧ 德國有什麼特色小吃
1、德國啤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的威廉四世大公頒布了「德國純啤酒令」,規定德國啤酒只能以大麥芽、啤酒花和水三種原料製作,所以近五百年來德國啤酒即成為了所謂純正啤酒的代名詞。
㈨ 維生素C的問題
食物中的維生素C被人體小腸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體內所有的水溶性結構中,正常成人體內的維生素C代謝活性池中約有1500mg維生素C,最高儲存峰值為3000mg維生素C。正常情況下,維生素C絕大部分在體內經代謝分解成草酸或與硫酸結合生成抗壞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體外。
一般動物都可以利用體內葡萄糖代謝途徑來合成維生素C。但人類、猿猴、天竺鼠及一些鳥類、魚類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C,需通過食物來供應身體所需。因此,維生素C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素。
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吸收與代謝過程,自有其一套丟下做一簡要介紹。
♦影響維生素C吸收率的因素。
維生素C在人體的吸收率是與攝取量有關,當攝取量在30-180MG時,吸收率可達70%-90%;然而當攝取量為1500MG時,吸收率降到50%;當攝取量達到6000 MG時,吸收率則只有16%。
吸收率除了受到攝取量影響外,也會受到發燒、壓力、長期注射抗菌素生素或皮質激素等影響而降低。
♦維生素C的吸收。
吃入的維生素C通常在小腸上方(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被吸收,而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時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許。未吸收的維生素C 會直接轉送到大腸中,無論轉送到大腸中的維生素C的量有多少,都會被腸內微生物分解成氣體物質,無任何作用,所以身體的吸收率固定時,多攝取就等於多浪費。
小腸的吸收率視維生素C的攝取量不同而有差異。同時,也因飯後和空腹而有所不同,因個人攝取的差異也有不同。
就以攝取1000MG的維生素C來看,空腹的吸收率約30%,而餐後的吸收外資率可達50%。
根據吸收率的大小,維生素C較有效的攝取,以一日三次、餐後馬上攝取為佳,而且這樣也可預防因高劑量的維生素C所帶來的副作用。
♦維生素C的代謝。
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及轉換方式,目前仍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維生素C最後的代謝物是由尿液排出。如果尿中的維生素C的濃度過高時,可讓尿液中酸鹼度降低,防止細菌孳生,所以有避免尿道感染的作用。
草酸是維生素C的其中一個代謝產物,它的排出量因人而異,平均一天有16-64MG的草酸由尿中排出。一般人擔心 過多的草酸會造成結石,其實身體中草酸的含量,除一部分由維生素C代謝而來外,其餘大部分是直接從食物中攝取,或是由氨基酸類食物代謝所產生。
由實驗得知,即便是攝取高量的維生素C,尿中草酸量並不會因此而增加,因此無須擔心維生素C帶來結石的問題。
維生素C經由腎臟排泄,所以腎臟具有調節維生素C排泄率的功能。當組織中維生素C達飽和量時,排泄量會增多;當組織含量不足時,排泄量則減少。
♦人體中維生素C的存量。
從小腸上方被吸收的維生素C,經由門靜脈、肝靜脈輸送至血液中,並轉移至身體各部分的組織。
當人吃入維生素C之後,腦下垂休、腎臟的維生素C濃度最高,其次是眼球、腦、肝臟、脾臟等部位。當體內維生素C總儲存量小於300毫克時,就有發生壞血病的危險,人體最大的儲存量為2000毫克。
♦維生素C如何被破壞。
現代人少不了的維生素C是相當脆弱的維生素,遇水、熱、光、氧、煙就會被破壞。加熱烹調處理、擺在店頭讓太陽直照、浸水等,都會讓蔬菜的維生素C大幅度減少。每抽一根煙就會消耗體內25毫克的維生素C。一天抽煙20根的人,將會消耗1-2。5公克的維生素C,同時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也會降低,維生素C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不管維生素C存在於體外或體內,它都容易被破壞,不過就算大量攝取也無害,但不能一下子攝取過多,因為大量攝取後不見不得人得會全部被吸收,最後的結果還是被排出體外。最佳方法就是將時間間隔開來,分段使用,這樣才能提升維生素C的體內吸收率。
抽煙的人每餐餐後都需服用維生素C保健輔助食品,當季的蔬菜或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最多,別忘了多攝取。
[編輯本段]葯物作用
維生素C在體內參與多種反應,如參與氧化還原過程,在生物氧化和還原作用以及細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從組織水平看,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與細胞間質的合成有關。包括膠原,牙和骨的基質,以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的接合物。因此,當維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壞血病時,伴有膠原合成缺陷,表現為創傷難以癒合,牙齒形成障礙和毛細血管破損引起大量瘀血點,瘀血點融合形成瘀斑。
[編輯本段]過量表現
1、短期內服用VC補充品過量,會產生多尿、下痢、皮膚發疹等副作用;
2、長期服用過量VC補充品,可能導致草酸及尿酸結石;
3、小兒生長時期過量服用,容易產生骨骼疾病。
4、一次性攝入VC2500-5000毫克以上時,可能會導致紅細胞大量破裂,出現溶血等危重現象。
(以上問題,是指傳統的酸性維生素C。如果是無酸的維生素C,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近期,奧地利科學家告誡說,濫用維生素C會削弱人體免疫力。
維也納大學醫學化學研究所的戈爾登貝格教授日前對新聞界說,研究證明維生素C在人體結締組織蛋白和諸如腎上腺素一類神經傳遞介質的組成中作用不可低估。人體在受到傳染或有其它炎症時,對維生素C的需要也有所增加,但是在大劑量使用維生素時一定要十分謹慎。
戈爾登貝格教授警告說,將維生素服用劑量提高到一天多次,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很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白細胞周圍的維生素C過多,不僅妨礙白細胞摧毀病菌,而且還會使病菌和癌細胞得到保護。過量的維生素C不但不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反而會使其受到削弱。戈爾登貝格教授特別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象吃糖豆那樣,隨意服用維生素C。
但是多吃橙子、辣椒、西紅柿或土豆這類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則不用擔心會有維生素C服用過量的問題。
[編輯本段]缺乏表現
1.膠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參加,所以VC缺乏,膠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導致細胞連接障礙。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靠細胞間質把它們聯系起來,細胞間質的關鍵成分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占身體蛋白質的1/3,生成結締組織,構成身體骨架。如骨骼、血管、韌帶等,決定了皮膚的彈性,保護大腦,並且有助於人體創傷的癒合。
2.壞血病。血管壁的強度和VC有很大關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細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個細胞的厚度,其強度、彈性是由負責連接細胞具有膠泥作用的膠原蛋白所決定。當體內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鄰近組織。這種情況在皮膚表面發生,則產生淤血、紫癍;在體內發生則引起疼痛和關節漲痛。嚴重情況在胃、腸道、鼻、腎臟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現象,乃至死亡。
3.牙齦萎縮、出血。健康的牙床緊緊包住每一顆牙齒。牙齦是軟組織,當缺乏蛋白質、鈣、VC時易產生牙齦萎縮、出血。
4.發生動脈硬化。因為VC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沉積,甚至可以使沉積的粥樣斑塊溶解。
5.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的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其它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6.貧血。因為VC使難以吸收利用的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提高肝臟對鐵的利用率,有助於治療缺鐵性貧血。
7.防癌。豐富的膠原蛋白有助於防止癌細胞的擴散;V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禦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防止細胞的變異;阻斷亞硝酸鹽和仲胺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曾有人對因癌症死亡病人解剖發現病人體內的VC含量幾乎為零。
8.保護細胞、解毒,保護肝臟。在人的生命活動中,保證細胞的完整性和代謝的正常進行至關重要。為此,谷胱甘肽和酶起著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的短肽,在體內有氧化還原作用。它有兩種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還原型,還原型對保證細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VC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還原為還原型谷胱甘肽,從而發揮抗氧化作用。
酶是生化反應的催化劑,有些酶需要有自由的琉基(-SH)才能保持活性。VC能夠使雙硫鍵(-S-S)還原為-SH,從而提高相關酶的活性,發揮抗氧化的作用。
從以上可知,只要VC充足,則VC、谷胱甘肽、-SH形成有力的抗氧化組合拳,清除自由基,阻止脂類過氧化及某些化學物質的毒害作用,保護肝臟的解毒能力和細胞的正常代謝。
9.人體的免疫力下降。
白細胞含有豐富的VC,當機體感染時白細胞內的VC急劇減少。VC可增強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變形能力,提高殺菌能力。促進淋巴母細胞的生成,提高機體對外來和惡變細胞的識別和殺滅。參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CI補體酯酶活性,增加補體CI的產生。促進干擾素的產生,干擾病毒mRNA的轉錄,抑制病毒的增生。
10.提高機體的應急能力。人體受到異常的刺激,如劇痛、寒冷、缺氧、精神強刺激,會引發抵禦異常刺激的緊張狀態。該狀態伴有一系列身體,包括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髓質和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腎上腺髓質所分泌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轉化而來,在次過程需要VC的參與。
進入人體的維生素C很快分布於個組織器官,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生素C庫為1500毫克。多餘的大部分隨尿排出,少部分隨大便、汗及呼吸道排出。但是在感染情況下,人體所需的為平時的20---40倍之多,而且所有的葯物都會破壞體內的VC。所以在人體有狀態的情況下補充VC是非常有益的。美國著名營養學家戴維斯問過對營養學有研究的醫生,是否應將VC當作家中常備葯品,以便任何疾病初期都可以服用。大多數醫生都說:「當然比任何阿司匹林安全多了」,第一次使用足夠的量比連續使用小劑量有更好的效果。
[編輯本段]防病作用
一項調查表明,每天稍增加一些水果與蔬菜的攝入,就可能起到防病作用。
維生素C可能對若干慢性疾病有保護作用。然而,從前瞻性的研究結果來看,維生素C與心血管病或癌症的關系,並非始終如一。為了評估血漿維生素C的水平與所有原因(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和癌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Khaw等,對19496名45~79歲成人,進行了4年的前瞻性調查。(Lancet 2001,357∶657)
納入的研究對象填寫一份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問卷調查表,並接受身體檢查。研究者隨訪4年,追蹤死亡原因。這些人按性別特異的血漿維生素C5分位值加以劃分。研究者採用Cox比例風險模型確定維生素C與其它危險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
結果顯示,血漿維生素C濃度,與男女兩性所有原因(包括心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等)的死亡率呈負相關。位於維生素C最高5分位組的死亡危險,為最低5分位組的一半(P< 0.0001)。整個維生素C濃度分布,與死亡率連續相關。血漿維生素C濃度每上升20μmol/L(約相當於每天增加水果或蔬菜攝入量50克),所有原因死亡危險下降約20%(P< 0.0001),且不受年齡、收縮壓、血膽固醇、吸煙習慣、糖尿病和補充劑應用等的影響。在男性中,維生素C水平與癌症死亡率呈負相關;但在女性則不然。
[編輯本段]發現歷史
壞血病,是幾百年前就知道的疾病,但是由於以前人類對它發生的原因不了解,當時被稱作不治之症,且死亡率很高。一直到1911年,人類才確定它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產生的。在18世紀,壞血病在遠洋航行的水手中非常普遍(他們遠離陸地,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也流行在長期困戰的陸軍士兵中、長期缺乏食物的社區、被圍困的城市、監獄犯人和勞工營中。例如140年前加州的淘金工人和90年前阿拉斯加的淘金工人都有大批的壞血病病例。
壞血病開始的時候症狀是四肢無力,精神消退,煩躁不安,做任何工作都易疲憊,皮膚紅腫。病人覺得肌肉疼痛,精神抑鬱。然後他的臉部腫脹,牙齦出血,牙齒脫落,口臭。皮膚下大片出血(看來像是嚴重的打傷)。最後是嚴重疲憊、腹瀉呼吸困難,骨折,肝腎衰竭而致死亡。早年航海人員因壞血病死亡的災難不可枚舉,因為他們在航行時的食物是面餅、魚和鹹肉,含有很少的維生素C。
1497年7月9日到1498年5月30日,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發現繞過非洲到達印度的航線,他的160個船員中,有100多人死於壞血病。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遠洋船隊從南美洲東岸向太平洋進發。三個月後,有的船員牙床破了,有的船員流鼻血,有的船員渾身無力,待船到達目的地時,原來的200多人,活下來的只有35人,人們對此找不出原因。
1536年法國探險家Jacques Cartier在發現聖勞倫斯河之後,溯流而上抵達魁北克過冬。探險隊中24人死於壞血病,其它多人也都病重。有一位印第安人教他們飲用一種arbor vitae(Thuja occidentalis)樹葉泡的茶,就治好了這些人。後來發現這種樹的葉子里每100克含有50毫克的維生素C。
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荷南·科爾蒂斯將軍,在1536年佔領下加州Baja California後,因為水手多數患壞血病而回師,以致沒有繼續侵佔加州本部。1577年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漂流在馬尾藻海海面上,發現時所有的船員都死於壞血病。
相對於在15世紀中國明朝的鄭和多次率領下西洋的事跡記載,並無發現有大量船員因長期航行而染上壞血病而死,這與當時鄭和船隊帶備蔬菜和水果有關,亦可見蔬菜和水果內的物質(後來發現是維生素C)對防治壞血病有很大的幫助。
1734年,在開往格陵蘭的海船上,有一個船員得了嚴重的壞血病,當時這種病無法醫治,其它船員只好把他拋棄在一個荒島上。待他蘇醒過來,用野草充飢,幾天後他的壞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諸如此類的壞血病,曾奪去了幾十萬水手的生命。
1740年冬,英國海軍上將George Anson率領961水手乘6艘船遠征。1741年6月抵達Juan Fernandez島時只剩下335人,半數以上的船員死於壞血病。當時海軍上將John Hawkins發現長期航海時海員發生壞血病的機會和只吃干糧的時間成正比例。如果他們能夠吃到新鮮食物,包柑橘類水果,就會迅速復原。因為新鮮的蔬菜水果是在船上最難保存的食物,所以英國海軍致力研究發展其代用品。
1747年英國海軍醫官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這個現在很著名的實驗,12個嚴重的壞血病海員,大家都吃完全相同的食物,唯一不同的葯物是當時傳說可以治療壞血病的葯方。兩個病人每天吃兩個橘子和一個檸檬,另兩人喝蘋果汁,其它人是喝稀硫酸,酸醋,海水,或是一些其它當時人認為可治壞血病的葯物。6天之後,只有吃柑橘水果的兩人好轉,其它人病情依然。Lind繼續研究,1753年出版了《壞血病大全》(A Treatise on Scurvy)一書。
英國的著名探險家庫克船長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控制了可怕的壞血病。他在1768年到1780年間三次遠航太平洋,他的船員有些生病,但是沒有一人喪生於壞血病。而他同時許多其它探險船隊中,壞血病依然猖獗。庫克防治壞血病的貢獻,使得倫敦皇家學會選他為會員,並授予他Coply獎章。每次航行靠岸時,庫克都命令船員上岸購買水果蔬菜及綠色植物來補充營養。有一次他在旗艦Endeavour上帶了7860磅的德國酸白菜Saukerkraut,船上70人一年航程中每人每周有兩磅的供給。酸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克含有50毫克的維生素C。
雖然在Hawkins上將之後有經驗的航海家都知道用檸檬汁代替柑橘類水果,可以防治壞血病,但是檸檬汁價格貴,貯藏不易,船長和船公司都覺得寧信其無,可以不用就不用。對檸檬汁的效果,公眾也是存疑,在醫學界也是爭議不斷。
1795年Lind去世,Lind人微言輕,他的實驗結果也湮沒無聞。但是另一位英國醫生Gilbert Blane相信Lind的結果,1795年Blane因為是英王御醫而被任命為英國海軍醫療委員會委員,由於他的努力,英國海軍部才通令每個海軍官兵每天都必須飲用3/4盎斯檸檬汁。1796年英國海軍中壞血病病例大幅降低。英國海軍戰力倍增,在1797年擊敗西班牙艦隊,締造了大英日不落帝國。
雖然英國海軍部採用了檸檬汁,商業部卻自行其是,因而壞血病在英國商船上仍然猖獗不止。70年之後,英國商業部在1865年才規定商船上的海員也必須每天服用檸檬汁。但那時還不知檸檬中的什麼物質對壞血病有抵抗作用。
1907年Axel Holst 和Theodor Frolich發表使用天竺鼠做壞血病實驗的論文。他們觀察到老鼠和其它的動物都不會生壞血病,只有天竺鼠和人類相似,在禁絕新鮮蔬果後會產生壞血病。這是為什麼現代的醫葯研究一定要用天竺鼠做實驗,所得的結果才能推引到人類的疾病上。我們現在知道天竺鼠和靈長類(包括人類)都不能自己製造維他命C,其它的動物都能在肝臟或腎臟中製造維他命C。人類大多數的疾病,都很少見於其它動物。動物受傷和疾病之後都可以很快地自行復原,只有人類因為不能自行生產維他命C而需要醫生的專業服務。
1912年,波蘭裔美國科學家卡西米爾·馮克,綜合了以往的試驗結果,發表了維生素的理論。他認定自然食物中有四種物質可以防治夜盲症,腳氣病,壞血病,和佝僂病。這些物質被豐克稱為 「維持生命的胺素(Vitamine)」,因為拉丁文中的vita意思是生命。馮克以為這些物質都含有氮或胺基,所以加上胺素Amine的結尾。後來發現有些物質並不含氮,所以改稱為Vitamin,中文稱為維生素或維他命,四種物質分別被稱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D。中文分別稱為維生素甲,維生素乙,維生素丙,和維生素丁。後來發現的就依英文字母順序一直排到維生素K。維生素B裡面又發現有許多不同成份,就有了維生素B1,B2,B3,B6及B12等名稱。
1920-1930年代,有機化學家群起研究維他命,試探在食物中分析維他命並決定它們的化學成份。
1928年匈牙利生化學家Albert Szent-Gyorgyi在英國化學家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的實驗室中成功地從牛的副腎腺中分離出1克純粹的維他命C。他也因為維生素C和人體內氧化反應的研究獲得193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1928年他發表論文,確定維生素C的化學分子式是C6H8O6,所以稱之為Hexuronic acid。1929年他到美國Rochester, Minnesota的Mayo醫院做研究,附近的屠宰場免費供給他大量的牛副腎,他從中分離出25克的維他命C。他將一半提煉出純粹的維他命C送給英國的醣類化學家Walter H. Haworth進行分析工作。可是那時技術尚不成熟,Haworth沒有能決定維他命C的結構。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匈牙利,發現匈牙利的辣椒中含有大量的維他命C。他成功地從中分離出1公斤純粹的Hexuronic acid,並再送一批給Haworth繼續分析。1932年美國匹茲堡的化學家Charles King從Szent-Gyorgyi的學生Joe Svirbely知道他鑒定Hexuronic acid就是維他命C,就搶先在Nature雜志上發表這個結果。但是1937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還是頒給Szent-Gyorgyi,因為他對維他命C和人體內氧化反應的研究。Haworth決定了維他命C的正確化學構造。並且用不同的方法製造出維他命C,而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Szent- Gyorgyi和Haworth最後決定將維他命C命名為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1933年瑞士化學家Tadeus Reichstein發明了維生素C的工業生產法。此法是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製成二丙酮山梨糖(Di-acetone sorbose), 然後再用氯及氫氧化鈉氧化成為二丙酮古洛酸DAKS(Di-acetone-ketogulonic acid)。DAKS溶解在混合的有機溶液中,經過酸的催化劑重組成為維生素C。這個方法的專利權在1934年被羅氏公司購得,成為50餘年來工業生產維生素C的主要方法。羅氏公司也因此獨佔了維生素C的市場。
1948年美國東部流行非典型肺炎,1949年全世界流行小兒麻痹症,各國各地醫師束手無策,只能隔離病人,防止傳染。美國南卡洛林納州的Fred R. Klenner醫師用靜脈注射維生素C治癒了許多這兩種病人。Klenner發現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治療所有病毒感染的疾病,如肝炎,腦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許多其它急性和慢性的病症。他的經驗和許多其它使用維生素治病的報告都被醫葯界忽略。醫葯界追求的是高利潤的專利葯物及疫苗,沒有專利權的維生素都受到排斥和壓制。
1959年美國生化學家J. J. Burns發現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會得壞血病,是因為他們的肝臟中缺乏一種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它是將葡萄糖轉化為維生素C的四種必要酶之一。因此人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才能推持健康。其它的哺乳動物都在肝臟中自行製造維生素C,兩棲動物及魚類則在腎臟中製造維生素C。許多人類特有的疾病,如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肝炎,心臟病及癌症,在動物中都少見,這些疾病都是因為人體不能自行製造維生素而產生的。
197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萊納斯·鮑林出版<維生素C治感冒>(Vitamin C and Common Cold)一書。提出高劑量(遠遠超過0)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雖然醫葯界激烈反對他的論點,但是鮑林的研究的確引起了學術界對應用超過RDA劑量維生素C的重視,帶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同類研究。這本書暢銷美國,民眾搶購維生素C以致造成世界性缺貨。奇怪的是1970年之後,美國人因心臟病死亡率顯著下降,而同樣是開發國家的西歐人和日本人的心臟病死亡率卻持平。許多人認為這是維生素C預防心臟病的有力佐證。
1976年紐約星期六晚郵的主編卡增茲Norman Cousins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疾病的解剖》(Anatomy of an Illness)一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絕少刊登外行人的文章。在此文中卡增茲詳述他在1964年與非常痛苦的關節性脊椎炎搏鬥的經驗。他觀看喜劇電影,大笑10分鍾後得到兩小時無痛的安眠,這樣他就停止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劑。他又堅持每天靜脈注射25克維生素C來修復他的關節和聯結組織。不久他就恢復到可以回星期六晚郵上班工作。此文震動美國醫界,三千多位醫師寫信給卡增茲,支持他的論點。
1979年Ewan Cameron醫師和鮑林出版《癌症和維生素》(Cancer and Vitamin C)一書。提出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癌症患者及治療一些癌症,再度挑起醫葯界激烈的反對。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特別商請著名的Mayo醫院的癌症醫師C. G. Moertel做兩次雙盲實驗證明高劑量維生素C不能治療癌症。但是兩次實驗的過程有許多問題,其結果並沒有平息維生素C治療癌症的爭議。
1980年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尹光琳發明 「維生素C二步發酵新工藝」,大幅改進了Reichstein的一步發酵法,減低維生素C的生產成本。此法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第一次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再經過第二次細菌發酵轉化為KGA(2-keto-gulonic acid),最後異化成為維生素C。這項專利的國際使用權於1985年出售給瑞士羅氏公司,是當時中國對外技術轉讓中最大的項目。羅氏得到了專利但是並不使用,仍然沿用舊有的Reichstein的一步發酵法。它的目的是要防止其它外國公司使用新法與其競爭。這項專利在中國的國內使用權並沒有賣斷給羅氏公司,到了1990初期中國國內成立了26家葯廠用二步發酵法生產維生素 C。
㈩ 蒔蘿泡菜嘗起來怎麼樣
泡菜
作者:Erin | 知味編輯
熱愛藝術、文學和生活中的美,酒也是心頭之愛
一提到泡菜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泡菜國(思密達),這實在有些委屈了其他國家美味的腌漬品呢。其實,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把蔬菜腌製成鹹菜的傳統,像中國自古就有多種類的鹹菜、泡菜,美國也有酸黃瓜,德國有酸白菜。所以,今天就來個泡菜集錦,一掃世界各地可口的「泡菜」吧。
據說,公元前2030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有了腌漬黃瓜的方法。後來在世界不同文化里,用腌漬的方法來儲存水果、蔬菜、肉或魚都很常見。這個方法無疑解決了很多讓人們頭疼的事情,比如:豐收之年有太多剩餘糧食,遭遇壞天氣食物短缺,或是航海遠行時需要儲存食物。
不過隨著冰箱的出現,人們不再依靠這種方法來保存食物,可是它獨特的風味,依舊讓很多人喜歡。特別是在炎炎夏日,嚼上一口脆脆的「泡菜」,酸酸甜甜,爽口的味道,瞬間讓人食慾大增,心情也隨之變得舒暢許多。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泡菜吧:
四川泡菜
再也沒有哪種食材可以像四川泡菜這般千變萬化,它可以一會兒悠閑地泡在酸菜粉絲湯、酸蘿卜老鴨湯里洗滌出自己的酸味,一會兒又在魚香肉絲中友情客串卻不小心成了定味的主角,一會兒則洗盡鉛華乖乖的鋪在米飯上讓所有的料理頓失顏色。關於四川泡菜的更多故事,你可以看我們大廚巴巴的文章:《一碟泡菜 消夏有心》
芒果泡菜
Mango-pickle
芒果腌漬品就是使用各種不同的芒果來做成泡菜,生的芒果或是脆芒果是最受歡迎的選擇。這樣的做法源自印度海德拉巴和巴基斯坦信德省,在亞洲南部和印度非常流行,通常做成辣的味道。
用芒果來製作成泡菜的方法各式各樣,會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香料的使用而異,但大體來說有兩種最常見的方法,一種是直接用整個的小芒果腌漬,還有一種是把芒果切成小塊來腌漬。小芒果通常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摘下來使用,再加上鹽、植物油、混合辣味的香料進行腌漬。
瑞士腌鯡魚
Pickled-herring
腌制鯡魚,也叫醋潰鯡魚片。在歐洲是一種受人歡迎的美味佳餚。大多數熏制的方法,需要兩個步驟:首先,用鹽、醋、糖來腌漬;然後加上一些材料,比如干胡椒、月桂葉、和一些生的洋蔥混合調制出它獨特的味道。
最近幾年,受到外來影響,加了一些別的香料進去。但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在一些國家中依舊保存完好,比如丹麥、瑞士、芬蘭、挪威、荷蘭、冰島和德國。
日本泡菜
Kyuri Asa-zuke
日本的小黃瓜,比常見的黃瓜皮薄,不需要削皮即可食用,裡面的籽也不明顯。非常適合用來做成零食或是餐邊小吃,只需要洗洗、晾乾黃瓜,然後用鹽揉搓一下,再把他們切成小片即可。
其實,日本腌黃瓜的方法和我們國家所使用的方法很像,不過他們會在加入醋、鹽之外還會加米糠。這種腌黃瓜保質時期不是很長,做好是在幾天內吃掉。在日本一般會做為最後一道菜,有時候僅為裝飾,有的時候作為沙拉來用,種類繁多,不過大多都腌漬得比較清淡。
德國酸菜
Sauerkraut
德國酸菜源自德國和東歐的一些國家,它是德國的傳統食品,用圓白菜或大頭菜腌制而成。酸菜能開胃、幫助消化,尤其是與份量不算少的德國肉類套餐搭配時,更能降低菜餚的油膩感,讓每一口都能保持鮮嫩的美味,所以常用於搭配肉類產品如香腸或德國豬腳,也常被用來製作魯賓三明治。
德國酸菜富含乳酸、維他命A、B、C、礦物質和纖維,並含有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18世紀的遠洋航行中,船員由於條件限制不能吃到新鮮蔬菜,為了預防由於維生素缺乏而造成的壞血病,遠洋船隻往往會帶上大量的酸菜。現在在德國,酸菜成了冬天必備的食物。
法式泡菜
Cornichon-france
如果你喜歡吃腌漬黃瓜,可千萬別錯過這些迷你小黃瓜。它比常見的黃瓜要小許多,只有手掌那麼大,放在食物上顯得非常調皮、可愛。
常用醋漬的方法來製作,另外加一些蒜和剝皮的洋蔥。把他們切成小塊然後加入脆脆的葉子沙拉裡面、雞蛋沙拉、土豆沙拉里,或是和起司一起吃,美味可口。對於牛排解膩,做炒海鮮的開胃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義大利泡菜
Giardiniera
義大利泡菜是一種傳統義大利風味食品,最常見的做法裡面有:胡蘿卜、花椰菜、芹菜、洋蔥和辣椒。通常作為開胃菜或是和沙拉一起食用。
在美國,這種泡菜能夠找到傳統口味或是辣的味道,辣的味道有時候會叫做「Hot Mix」。
義大利泡菜可是非常萬能的「下飯菜」,可以和很多不同的食物搭配著吃,比如:漢堡、德國臘腸、煎蛋餅、熱狗、吞拿沙拉、三明治等。在美國還會把它用到義大利面和比薩里,但義大利人並不會這個做。
腌蘿卜
Torshi
中東的腌蘿卜有著非常特殊的風味,鹹的、苦的、甜的、辣的都有;而且大多數第一次見到的人,都很喜歡它鮮艷誘人的紅色。
製作方法非常簡單,選擇小的白蘿卜去皮、洗凈,然後把他們切成小塊,放在一個玻璃碗里,加上芹菜葉和大蒜、丁香、最後用甜菜的根來做隔層。鹽融化在水中後再加入醋來攪拌,然後把壇子用玻璃密封好。儲存一個溫暖的地方,等個十天的時間,然後把它放到涼爽的地方。就可以食用啦。
蒔蘿泡菜
Dill—pickles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事蒔蘿。蒔蘿,原為生長於印度的植物,外表看起來像茴香,味道辛香甘甜,多用作食油調味,有促進消化之效用,所以蒔蘿就是這種腌漬黃瓜口味區別於其他國家的地方。
美國的酸黃瓜從1899年就開始在紐約售賣,它的製作方法遵照猶太食品規定來製作。它沿用了一個居住在紐約的猶太人製作酸黃瓜的傳統方法——用大量的大蒜和蒔蘿和鹽一起腌漬。「full-sour」的意思是完全發酵,「half-sour」腌漬的時間相對較短,不論發酵時間多長,這些酸黃瓜的表皮都是綠油油,口感也脆脆的。有時候也被標上「的」和「舊的」來售賣。
韓國泡菜
Kimchi-south-korea
最後,當然少不了介紹耳熟能詳的韓國泡菜。韓國的代表食品是泡菜。泡菜是受全世界認可的健康食品,在韓國,人們一年365天,每頓飯都少不了泡菜。泡菜包括辣白菜泡菜、蘿卜泡菜等,根據不同的材料和地區,種類更是多種多樣。美國健康雜志把泡菜選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泡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且含有發酵食品中包含的乳酸菌,其中的益生菌可以幫助我們消化。
韓國的泡菜可追溯到三國時代,當時該食品還不能稱為泡菜,只是腌制的白菜。人們將辣椒用作調料是從18世紀後期開始,像現在種植白菜是在19世紀後期,19世紀末編成的料理書《時議全書》第一次對泡菜進行了記載。
393閱讀
搜索
蒔蘿泡菜簡介
老中醫做泡菜的方法
泡菜浮起來用什麼壓
蒔蘿泡菜文章概括
芹菜泡菜的正確方法
紫甘藍泡菜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