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在二戰中的不同時期的不同戰略是什麼
讓我來幫您回答吧。一共三個階段。
第一時期--- 1939 to 1942---戰術進攻(Offensive tactics)
德國人為了復仇,於1939年9月1日發動閃擊戰。二戰爆發。
1940年發動黃色方案,進攻法蘭西,佔領巴黎。然後於1941年進行海上作戰,逼迫英國投降,協助「羅馬帝國」佔領非洲。繼續於1941年6月22日經攻蘇聯,先後攻克基普、明斯克等地,逼近莫斯科,但遭到失敗,然後調整戰略部署,進攻斯大林格勒,北進高加索。。。。
第二時期---1942~1943 戰略防守---(Strategy defense)
說實話。。。德軍的戰略部署完全錯誤。。。。
1942年加大進攻攻勢,遭到失敗,被迫撤退,然後蘇軍於1943年發動進攻,在遙遙領先的情況下居然失敗,然後發動更大攻勢,德軍邊撤邊打。。。;
第三時期---1943~1945 邊打邊撤+拚死防守+籠絡盟軍---(While beating retreat)
1943~1944年阿登反擊戰失敗,德軍在西線失去主動,於是拚命防守。。
1944年,盟軍登錄諾曼底。。
1944年同時,蘇聯高歌猛進,盟軍步步緊逼。
1945年末,德軍意圖在最後保留主力,在東線抵抗,西線投降。籠絡盟軍,對抗蘇聯,差點成功。。
滿意嗎?
Ⅱ 二戰時德國的戰略經過
德軍的戰略方針都是希特勒所定,德國戰術上很成功戰略上很失敗德國一開始准備佔領法國和英國,但在不列顛空戰受挫之後,就准備進攻蘇聯,德國有當時最先進的軍事技術,gdp世界第三,在佔領歐洲大部分國家後,又有了豐富的資源
德國軍力
1.1939年9月1日前,德軍擁有108個師(還有一種說法是103個師),總兵力約230萬人。
2.1940年,在德國入侵法、比、荷、盧等國的戰爭中,德軍投入136個師,330餘萬人,當時德軍總兵力大約為350萬人。
3.1941年,德國用於進攻蘇聯的陸軍為152個師又兩個旅,加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等國提供的29個師又16個旅,共計181個師又18個旅,連同空軍、海軍,總共約550萬人。當時德國總兵力約為723.4萬人。
4.1942年德軍總兵力達到810萬.其中570萬部署在東線.
5.到1943年12月1日,德軍總人數為1016。9萬人(陸軍709萬人,空軍191。9萬人,海軍72。6萬人)。其中作戰部隊為668。2萬人,後備軍為348。7萬人。
6.1944年德軍總兵力約700萬.
7.1945年春天.德軍兵力約為350到400萬.
從東線和西線的戰果來看,在二戰中,德軍大約損失了1800萬人。
蘇德戰場德國及其盟國共有607個師被擊潰和消滅,約佔德軍及其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作戰師的77.5%以上;德軍損失達1000萬人。而西線盟軍殲德軍840餘萬人(其中亡26.3萬人、終生致殘4.9萬人、被俘810.9萬人)。
Ⅲ 德國在一戰二戰的戰略失誤有哪些
最大的錯誤,當然是政治基礎的錯誤。
當小鬍子的納粹黨選擇清洗沖鋒隊而倒向容克的那一天起,就決定了他的必然失敗。
為什麼這么說呢?且聽我分析。
在清洗沖鋒隊之前,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黨,也就是納粹,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左的政黨。比起軟弱而喜歡走上層路線的德共,它才是真正的深入群眾和發動群眾。然而希特勒以及其戰友,最終選擇了走民族主義的極右路線,而放棄了極左路線世界革命大聯合的戰略,也就是說,他們決定和容克以及大資本家合流了。
從此之後,納粹黨就確立了極端民族主義的路線,也就是「全體雅利安人武裝團結起來,大家到全世界搶錢搶糧搶娘們,一起過上好日子」——納粹的本質,也就是這點玩意兒。
這個根本路線的確立,導致了後面所有的戰略外交錯誤:
1.納粹為什麼要發動二戰,希特勒為什麼不停在1939年,這樣他就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因為納粹的路線決定了,他們是停不下來的。希特勒之前收買民心,搞的那一套都是有代價的,其實是變相的凱恩斯政策。德國經濟的好轉,付出的代價是大量的借款以及軍工業的急劇膨脹。不打世界大戰,希特勒一樣沒錢還,軍事工業產能浪費,擴充的軍隊白白浪費財富,他停不下來的,之前美好日子的幻覺,是透支的。納粹的政策,就是大量投資於軍工業,然後用軍隊和大炮,通過侵略外國來「生產利潤」。
2.納粹之所以犯了遲遲沒有進入總動員體制的錯誤?因為它們的路線決定了。搶奪外國,保證本國人的生活水平,這是納粹的國策。違背這個國策,不需要蘇聯人和盟軍,納粹的位置就不穩了。所以一直到後來逼到沒辦法,才開始進入總體戰。
3.納粹為什麼一定要打蘇聯,為什麼德國入侵蘇聯之後不採取一些懷柔政策?道理還是一樣的,因為納粹的政治路線根本,就是剝削其他國家,尤其是他們看不起的斯拉夫人。既然已經是明目張膽的把斯拉夫人作為奴隸,你還怎麼指望什麼懷柔政策?
4.為什麼納粹德國的經濟體效率非常低,整合的水平非常差?還是由於最開始的政治路線問題,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選擇了和容克以及資本家妥協,所以納粹的經濟體系整合程度是比較糟糕的。雖然仗著先發,有一些科技優勢,但是開打沒有兩年,這些科技優勢就逐漸消失了。而且納粹極端的種族政策,逼走了大量的其他民族的科學家,最典型的就是愛因斯坦這批人了。
4. 納粹德國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的直接戰略,也是兩面開戰的自取滅亡的戰略。而沒有選擇從北非到中東到中亞的間接戰略。這大概是唯一一個和納粹總路線沒啥關系的戰略錯誤吧,也是納粹德國唯一的生機所在。
Ⅳ 二戰時德國的戰略方針,以及軍事力量分析。要非常祥細。謝謝
德國現實中採取的戰略是:
首先攻佔北線北線中立國丹麥和挪威,拿到了挪威的漫長海岸線,為自己的潛艇進出大西洋,開辟了基地,同時保證了瑞典鐵礦石和芬蘭鎳礦的供應。
之後,德國默許蘇俄按照先前的協議向東歐擴張,自己則全力實施黃色方案,擊敗英法聯軍,後與法國維希政府謀和。
不過,德國又兩個重大戰略目的,沒有完成,從長遠看,這是致命性的。一是英國沒有同意德國的和平請求,而堅持打下去,加之「海獅計劃」的流產和「不列顛」空戰的失利,使征服英國的計劃破產,這樣德國的西線,就需要派駐很大一部分兵力來據守,同時也使北線,不得不維持很大的佔領軍,以防備英軍的登陸。
德國沒能約束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是德國的另一大戰略失誤,義大利作為中立國的地位,對德國來說,有利無弊,而一旦義大利投入戰爭,這個拖後腿的盟友,不久,即顯示出它對德國的長遠戰略的執行,是多麼的有害!
Ⅳ 希特勒到底犯了哪些戰略錯誤
在希特勒的指揮下,德國最終被盟軍和蘇軍摧毀,我們來盤點下他犯過的各種戰略錯誤:
1.反猶政策
反猶政策的起源是大部分德國人都認為一戰的失敗是猶太人的背叛所導致的,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普通的日耳曼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但猶太家庭卻普遍生活的很好,所以又有:將牛奶倒掉也不給德國人的說法。
英國首相丘吉爾
當然,希特勒忽視北非的原因很簡單,他還始終對英國政府報以幻想,但是只要丘吉爾在任首相一天,那他絕不可能跟德國談和。
Ⅵ 德軍在二戰中犯下的最大戰略錯誤是什麼
最大錯誤就是向美國宣戰
試想,如果希特勒沒有履行和日本的協議,沒有向美國宣戰
羅斯福在國內情緒的壓力下,無法對德宣戰,只能對日宣戰
德國將只是面對東線戰場,西線戰場維持守勢即可
到時候蘇聯就慘了
看一下二戰資料,1941年-1943年,蘇聯動員了2000萬人參加軍隊,而1944年到1945年,只動員了大約1400萬人,而且質量極其低劣
試想,如果美國不參戰,不開辟第二戰場
即便歷史照舊,1944年6月,沒有諾曼底登陸,德國可以將西線的10個裝甲師和擲彈兵師調到東線,中央戰線應對毛子的巴格拉季昂戰役
維持戰線,毛子的血就流得差不多了,就只能和德國和談
Ⅶ 二戰德國犯的最大戰略失誤是什麼為何不是進攻蘇聯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可謂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在歐洲所向無敵。但是德國的一個戰略失誤卻為後來德國的失敗埋下了禍根。這個戰略失誤就是未能成功拿下英國。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英國沒有被德國軍隊打敗,導致德國在戰爭後期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其次就是由於德國沒有擊敗英國,導致英國和美國聯軍在非洲首先對義大利下手,導致德國不少軍隊不得不派往非洲,分散了德國的兵力。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
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而且這一舉動不僅降低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最關鍵的是將德國空軍全部支開,讓所有的德國空軍忙著拆盟軍的空中大炸逼,導致盟軍地面部隊可以輕松的在空軍掩護下進行進攻。
Ⅷ 德國在二戰中慣用的首選戰術是什麼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常用的首選戰術是“閃擊戰”,也被稱作“閃電戰”。這種戰術是由當時的德國名將古德里安所發明的,其主要戰術就是依靠飛機坦克等高機動性武器在短時間內對敵方重要設施、據點進行快速打擊。閃電戰的要點就在於快速行動、出奇制勝、集中攻擊。這種戰術充分發揮了飛機和坦克的優勢,當時的飛機和坦克都是新型武器剛剛發展沒有多長時間,面對以飛機和坦克為基礎的“閃擊戰”,各國都沒有應對的方法。因此歐洲各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一一擊敗,就連當時的陸軍強國法國也沒能倖免,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德國攻下整個歐洲大陸,只有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勉強保住了國土。
Ⅸ 二戰中,德國犯了哪些致命的戰略錯誤
二戰德國犯得錯誤就是不該打仗,一打仗,德國必然失敗的
德國的工業能力、人口都無法支持一次全面戰爭。德國的工業總產值大約在二戰前只佔世界12%。而對手的美國佔了40%,蘇聯佔13%。
德國只有8千萬人口,而蘇聯不到2億,美國1億多。要是德國有2億人(或1.2億)蘇聯當時肯定滅亡了!
德國和美國對比:
德國的鋼產量是美國的31%
德國的石油產量是美國的3%
德國的煤產量是美國的86%(德國最接近美國的一項)
德國的糧食產量是美國的20%
德國的發電量是美國的24.7%
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蘇聯採取了哪些戰略進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以「閃擊」戰略,首先以航空兵猛烈轟炸蘇聯的重要城市。鐵路交通、通訊樞紐和海空軍基地等重要戰略目標。然後,以優勢的坦克兵團進行猛烈突擊,向蘇聯防禦縱深迅速發展進攻。其北方方面軍集群沿波羅的海沿岸攻取列寧格勒,中央方面軍集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攻取莫斯科,南方方面軍集群攻取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德國企圖在1個半月到2個月之內打敗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