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和德國夾擊蘇聯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大陸,所向無敵。1941年6月,德國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日本之所以在蘇聯被德國打的措手不及的時候沒有從後面捅上一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利益。
二戰時期,日本最為緊缺的資源就是石油。當時的西伯利亞雖然已發現了大量煤炭、鐵礦等資源,但卻還沒發現石油。而蘇聯為了防著日本偷襲,也在遠東邊境地區駐守了一百萬的軍隊。所以日本完全沒有必要冒著重大損失的風險,去搶奪一塊他並不是迫切需要的地區。
另一方面,東南亞地區卻有現成的油田。搶占東南亞,奪取戰略資源才是最符合日本核心利益的舉措。因此,當時日本不選擇進攻已被德國打的奄奄一息的蘇聯,而去挑戰世界第一強國美國。這既是不得已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② 二戰 德國 和日本哪個被美國炸的慘日本的本土決戰有什麼意義
德國稍微慘一點
美國人在二戰勝利後,專門派出一個調查團,在日本進行了調查,撰寫了《戰略轟炸調查報告——太平洋部分》
調查結果顯示:空襲對日本造成的實際傷害與德國所遭受的強度近似,盡管投下的炸彈噸位遠遠不及。空襲在時間上更為密集,目標區域更小,而且更為脆弱。不僅日軍的防禦被壓倒,日本重建、疏散和消極防禦的意志和實力均不及德國。據統計,在 66 個遭受空襲的城市中,大約有 40%的建築區域被摧毀。日本全部城市人口中,有大約30%無家可歸或者損失大量財物。高爆炸彈空襲對工業建築造成的物理傷害同樣令人印象深刻。B-29 更大的載彈量對工廠區域內施加了單位面積內更高的投彈密度,同時使用的炸彈平均重量稍高。轟炸破壞性比德國更為徹底。不過,使用高爆炸彈進行特別攻擊的工廠數量較少。
但是和德國相比,日本的鐵路系統、輸變電系統受到的打擊相對小一些,
在日本投降時,鐵路系統沒有遭受到充分的攻擊,仍然維持相當好的運行狀況。在原子彈投在廣島之上 48 小時後,運行的火車在這個城市之內穿行。不過,當地運輸系統的損傷嚴重阻礙了補給品在城市之內和城市之間的運輸,因而阻礙了生產、修復工作和疏散任務。
日本的電力系統由多個小型目標構成,因而被完全排除在特別攻擊的計劃之外。城市區域的燃燒彈攻擊摧毀了配電站以及先前由其服務的用戶群體。水力發電站和輸電網路沒有遭受充分攻擊,得以倖存。受到其他空襲波及,26 個城市火力發電站受到損傷,全部損失略微低於日本總發電量的七分之一。
本土決戰的意義
二戰後期,日本覺得美國要迫使日本投降,必然會在日本登陸,迫使日本退出戰爭。
為此,日本決定在本土實施反登陸作戰,決心屆時孤注一擲,在本土與美軍決戰
實際上這也符合日本人到了絕望之時,破罐子破摔的民族習慣
③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與德國夾擊蘇聯
1941年6月,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蘇聯發起猛攻,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大軍勢如破竹,直插莫斯科,而蘇聯由於防範不力,只能疲於招架。而此時同為軸心國的日本,在蘇聯的另一側卻沒有任何幫助德國夾擊蘇聯的動作,這是為什麼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原因:
三是日本的國家利益驅使。德意日的軸心國聯盟並沒有那麼親密,尤其是日本與德國,相當於在兩個槽中吃草,實是劃片兒經營,達不到著眼全球戰略協調那麼大無畏的層面。自日本進犯蘇聯利益之後,雖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但蘇聯並未放鬆對日本的防範,加之以中國東北抗聯義士們對關東軍的頑強抗爭,日本實在不願意再去啃蘇聯這塊硬骨頭。從自身利益出發,日本關東軍將更多精力放在坐穩在華的既得利益,或許也在坐等蘇德極盡消耗、兩敗俱傷,到那時再另謀它利也未可知。
④ 二戰中為什麼日本人不敢打德國人
你好,二戰時,日本是軸心國成員,跟德國是盟友關系,所以是不能動手的,就像美國和英國也不可能打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