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中叱詫風雲的黑豹坦克的詳細資料
「黑豹」中型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後,德國遭到T-34危機後研發生產的新型坦克,制式編號為Sd.Kfz.171。它採用了新式55°傾斜裝甲和長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首次投入實戰,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黑豹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可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其火炮配有爆炸裝葯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葯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75mm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黑豹的主炮卻是二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較高的初速。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黑豹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破甲能力比88mmKwK36 L56火炮更高,令黑豹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在戰爭後期,德國空軍失去制空權後,一些黑豹坦克也裝上了一挺7.92mm MG42高射機槍,車內可攜帶2500發機槍彈,有助於壓制步兵及用於防空。在最初的D型和早期A型上沒有車體機槍,乘員可以用沖鋒槍從方形窗口裡射擊。在後期A型及所有G型上,車體機槍都安裝在有K.Z.F.2型瞄具的圓型槍座上。
黑豹借鑒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擊穿。正面的斜甲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黑豹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黑豹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0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反坦克槍或反坦克火箭的損害。但黑豹的側面裝甲依然薄弱,僅有40毫米,是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因為蘇制45mm反坦克炮只要戰術得當,也可以毫不費力的擊穿這個厚度的裝甲。
而黑豹炮塔的弧形炮盾加強了防護,但是其下半部有可能會形成窩彈區使得炮彈反射擊穿駕駛艙的頂部,於是從1944年起在G型上採用了新的加厚下部的「平下巴」炮盾設計,但是到戰爭結束依然有沒有「下巴」的黑豹舊炮塔生產。
黑豹坦克是採用的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再額外加裝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邁巴赫HL230 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黑豹的最大行駛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黑豹的行動裝置採用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8個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鉸鏈式,可安裝防滑齒,寬為660mm。因此黑豹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黑豹的變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其中還有一些MAN自產的變速箱。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駕駛系統組成。其駕駛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駕駛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但是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不然很可能導致部件無法修復。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精密儀器,而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了黑豹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
「黑豹」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1個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鏡,他右邊是機電員,機電員上方有1個出入門,門前裝2具潛望鏡。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有桶狀指揮塔,指揮塔上沒有裝潛望鏡,只有簡單的觀察縫。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yT-6tjqxgftfaLzU_5hbceJT364Ti5vkySTeoHQixzZ--QxsS-_
② 黑豹坦克能與IS-2正面對抗嗎黑豹只是中型坦克而IS-2可是重型啊
黑豹坦克可以擊毀IS-2,但是如果正面對抗會落下風,因為黑豹扛不住IS-2的122mm炮彈,不管是穿甲彈還是高爆彈。巴克曼的黑豹車組,遇到IS-2的時候,能做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向目標射出所有的APCR彈然後轉身撤退。黑豹可以從正面擊毀IS-2的早期型號,但是正面對抗後期型號IS-2 ChKZ,黑豹毫無勝算。當然,如果正面挨上一發IS-2的高爆彈,黑豹不死也是殘廢。因此黑豹可以從正面擊毀IS-2(早期型),但是如果正面對抗是佔下風的。(PS:黑豹只是德軍陣營里的「中型」由於其體重和IS-2差不多,因此蘇軍把黑豹看做是「重型」。)
③ 二戰黑豹坦克性能作戰到底如何
一般,也就是達到了40噸級坦克的應有水平。思路上比原來的德國坦克有所進步,但主要問題還是薄皮大餡,裝甲防護水平低於同類車型,同時可靠性不高。
豹子在戰場上的勝利更多的應該還是噸位碾壓的結果,沒有體現出超越同等級車型的革命之處。在中文網路中對豹子的吹捧往往陷入尬吹。
當然去掉各種尬吹,咱們平和點看問題,豹子在二戰戰場上確實比其他中型坦克都強,如果雙方數量1:1,在正常情況下豹子是要贏的。但離封神還老遠呢,如果豹子真能開無雙,元首又何至於對著自己嘴巴里來上一槍呢?
④ 二戰時期能夠「以少勝多」的「黑豹」坦克,它到底有多厲害
黑豹坦克是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主力中型坦克,一直到二戰德國戰敗的時候,都是德軍坦克部隊的主力。之所以黑豹坦克如此強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這型坦克的裝甲十分厚重,可以有效保證自己的生存能力。其次就是其機動性十分強大,可以完美駕馭各種地形。最後就是整體戰略屬性和性價比比虎式要高的多。
其次就是其機動性強大,當然這是相對於其對標的的重型坦克來說的。豹式60噸的體重也足夠成為重坦俱樂部的成員。因為傾斜布置了裝甲,導致豹式的體重相對於虎式來說,下降了不少。而且在發動機功率差不多的情況下,豹式在公路上的最大時速超過了40公里每小時,而同時期的虎式只有3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
最後就是其整體戰略屬性和性價比比虎式要高許多。雖然虎式的知名度明顯高於豹式,但是世界上虎式和後繼者虎王一直都是德國戰車王牌的專屬座駕。在更廣泛的裝備上,4號H型和豹式坦克才是德國裝甲部隊最稱職的爪牙和座駕。更何況豹式的火力和防禦力上相對於虎式來說並不落後,但是更少的用料讓豹式坦克能夠更快速的生產。雖然豹式坦克在實戰中容易出現因為角度問題導致的裝甲被擊穿,但是實際上豹式坦克的實力足以令人色變。
⑤ 求二戰時期德軍的豹式坦克的技術參數和發展過程
簡介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稱五號坦克,一般稱為「黑豹」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陸軍裝備的一款坦克。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歐洲戰場服役。取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並與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戰。豹式無疑是為了對抗蘇聯T-34坦克而製造出來的,因為T-34坦克性能遠超於當時德國所擁有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在1944年之前它被標識為五號坦克豹式,並被陸軍部編號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稱「豹式坦克」。服役直至戰爭結束,亦被認定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色的坦克。
發展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所裝備的坦克(如PzKpfwII,III,IV),其戰術性能偏重於機動性,火力和防護不足,在蘇德戰場上與蘇軍T-34中型坦克交戰時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德國不得不迅速研製和生產能與T-34匹敵的新型坦克。
1941年,德國MAN,亨舍爾等公司接受軍方發展30t級坦克的委託後,以PzKpfw IV型坦克為基礎,借鑒T-34坦克的外形製造出樣車,型號為VK3001,其中MAN公司的樣車在1941年底改裝上長身管75mm口徑加農炮和改進了外形後被定名為VK3002型試驗車,就是以後的PzKpfwV「Panther」坦克,德國軍方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坦克,最後由MAN公司的設計在1942年5月被軍方採用。德國軍立刻把這款坦克優先投產,最終定型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產。
在1943年以後,豹式坦克的生產不再是MAN公司的一家生產,開始由戴姆勒-賓士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擔生產。MAN公司初期預計一個月能夠生產250輛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把目標提高至月產600輛。然而由於盟軍的轟炸、生產上的問題及其它困難而使得MAN公司達不到這個目標。在1943年間,更下降到平均月產148兩豹式坦克。豹式坦克從1943年1月到1945年4月生產了6042輛。豹式坦克外形好,火力較強,機動性也好,豹式坦克製造工藝精良,但無法滿足大規模戰爭中消耗的及時補充。原計劃豹式坦克取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但是,德國軍方在後來發現安裝上Kwk 40 L/48火炮的四號坦克比豹式坦克更易於生產的,因此便將兩款坦克一起生產。
豹式坦克經過多次改進,主要有3種車型,分別是D,A,G型,3種車型區別在於裝甲防護和輔助武器,它們都安裝有一門KwK42型75mm火炮。「豹」D型坦克首次參戰是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經過庫爾斯克一役後,德軍便汲取了教訓,豹式坦克的機械問題得以解決,使得它成為德軍中最具效率的裝甲戰車之一。豹式在二次大戰的歐洲戰場中備受矚目。直至戰爭結束,豹式坦克也一直佔德軍裝甲戰車的主力位置。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軍開始製造A型豹式坦克。1944年3月G型也製造出了第一輛。在3種型號中G型是生產數量最多的,從1944年3月到1945年4月德國一共生產了「豹」G型坦克3126輛。後期的豹式坦克有些還改進為鋼的負重輪和防電磁雷裝甲。德國在豹式坦克的底盤上還研製了「獵豹」坦克殲擊車,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豹式坦克還有很多變型車,如指揮坦克,觀察坦克和自行高射炮等。
豹式坦克除了裝備德軍,還有少量輸出到匈牙利,瑞典和日本以及義大利等德國盟國,不過對於整個戰爭的進程並沒有起到很大的改觀作用。豹式坦克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兩種中型坦克。豹式坦克在德軍中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到1947年法軍的一個坦克營還裝備有50輛豹式坦克。
設計特色豹式坦克借鑒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軟地面上的機動性。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台700匹馬力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豹式行進的速度46千米/小時。懸掛系統由前方的驅動齒輪、後方的誘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豹式坦克在每個減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桿,越野性能良好但造價昂貴且很費時。
豹式坦克採用傾斜裝甲鋼板,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60毫米的傾斜裝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75毫米口徑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卻是二次大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點是炮管和較大初速,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高。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威脅及防空用途。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 通訊員、炮手、 裝填手及車長。
型號豹式坦克A型 1942年11月試驗型,又稱作豹式坦克A1型
豹式坦克D型 1943年1月-9月生產
豹式坦克A型 1943年8月-1944年6月生產有時稱作豹式坦克A2型 2,192輛
豹式坦克G型 1944年3月-1945年4月生產
戰場評價 豹式坦克參與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是1943年7月發動的庫爾斯克戰役。在初期,豹式坦克的駕駛員都被一些機械問題而困擾:坦克的履帶和懸吊系統時常受損;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為過熱而發生火災。在戰事初期,很多豹式坦克都因為這些弱點而不能有效作戰。192輛「豹」D型中型坦克參加了7月5日會戰第一天的戰斗,由於很多沒有完全解決的技術問題和遭遇雷區,截止第一個戰斗日晚上,僅有40輛「豹」D坦克處於完好狀態。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一共有250輛(屬於第51,第52坦克大隊)參戰,到1943年8月戰役結束的時候,還剩下43輛。但德軍將領古德里安指出,豹式坦克的火力及防禦能力十分優良,雖然很多豹式坦克因為其機械問題而受損,但它們卻擊毀了為數不少的蘇軍坦克。
豹式坦克主要用於東線戰場,在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後駐守法國境內的德軍坦克接近一半是豹式坦克,在1944年6月開始的諾曼底戰役中,參戰的大多數「豹」都是A型的,在整個戰役期間大約有400輛各型豹式坦克被盟軍擊毀。
當德國軍方在1944年3月23日為德軍坦克和蘇軍的新式T-34/85坦克作出評估及比較後,指出豹式坦克火力遠比蘇軍T-34/85占優。在1943年至1944年間,豹式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范圍內輕易擊破任何的敵軍坦克,即使它只有90%的命中率。而根據美軍的統計數據,平均一輛豹式坦克可以擊毀5輛M4謝爾曼式坦克或大約9輛T-34/85。乘員 5人 (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通訊員)
長度 6.87米(含主炮為8.66米)
闊度 3.42米
高度 2.99米
重量 44.8噸
主要武器 75毫米Kw.K.42 L/70 火炮(79發)
次要武器 7.92毫米MG34機槍×2(5,100發)
發動機 V-12汽油梅巴赫 HL230 P30,700匹 (520千瓦)
平地時速 45千米/小時
馬力/重量 16.0匹/噸
行動距離 250千米
⑥ 介紹一下二戰時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基本數據(豹式G型)
生產數量
D、A、G型共6042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230 P30 7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寬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備彈79-82發
輔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4200-4800發
⑦ 求二戰德國各種坦克的各種弱點!
以常規坦克而言,不管是德國的還是其他哪國的,不管是二戰時的還是現代的......
都是炮塔正面和車體正面裝甲最厚(首上硬還是首下硬要看具體車型,二戰時絕大部分坦克都是首上厚,現代蘇、中的還是首上更硬,歐、美則是首上大傾角首下迎彈流),炮塔側後與車體側後的裝甲相對薄弱,車頂和底盤的裝甲厚度幾乎可以忽略。
⑧ 二戰德國坦克的幾個問題
HL = Hochleistungsmotor (高性能發動機)P = Panzermotor (坦克用發動機)
2.TRM = Trockensumpfschmierung mit Schnappermagne (磁電脈沖式干油池潤滑)
3.HL 230 TRM P45
4.不是,虎式是改版。至於你說的爆燃這些,我很難回答,因為這方面我不大懂,大概可能就是因為德國工業缺乏製造齒輪機器,生產也缺乏齒輪,導致那些零件壽命很短。
5.自四號H之後,回輪改成純鐵的了,側裙也加了三角架,然後還加了裝甲板,這就重了很多。
6、Pzgr40是碳化鎢芯的穿甲彈,Pzgr39是被帽穿甲的榴彈。(重點是種類不同)
7、PaK43/1是加農炮,獵豹的Pak43/ 3和Pak43 / 4是反坦克炮,至於象式我就不大懂,可能是因為它是獨立的突擊炮(或者說這些火炮是各自使用的)
8、那東西我只記得給獵虎用過。很多都被放棄了
9、理論上可以
10能(不大清楚)
11比如什麼100號汽油、發動機... 履帶懸掛決定最大速度
12、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盟軍一直在苦想怎麼殺死成員而不傷害車體,於是出了個東西叫中子彈
13、你看那鬍子就造了,而且很早就是元首和斯大林之間波舍爾選了元首,然後又一塊從大眾汽車計劃一直到45年,關系能不好....。不一樣,虎王是亨舍爾的被選中的,鼠式是元首提出的,E系列是第6兵工廠總工程師海因里希.克尼坎普
⑨ 介紹一下二戰時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號「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
賓士公司先後研製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車,但由於和T-34/76過於相象,以會導致戰場識別困難的理由都被否決。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車,和賓士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進行了展示,而後MAN公司的設計最終獲得批准。VK3002原型車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樣置於車體前部,但後來生產的炮塔都置於車體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擁有更長的火炮身管,具備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優勢。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產型投產,被定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廠。此時的豹式以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級,前裝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為80mm,坦克全重達到了44噸。「黑豹」與先前的德國坦克截然不同,最先採用了傾斜裝甲。豹式坦克採用了660mm寬履帶,強力的發動機(從D2開始更換裝了高達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此發動機成為豹式的標准動力裝置),機動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積攢的250輛豹D(D1)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mm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PzKpfw Ⅴ號坦克定名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准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黑豹」坦克與對方的T-34/85相比,防護性能絕對優於T-34/85,火炮口徑雖然為75mm,但70倍口徑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於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於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從全方位性能上超過英美各型同類坦克。不過這一切的背後就是豹式全重高達44~46噸之多,幾乎和蘇聯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個級別。但同樣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頗有標准不同的緣由。豹式的工藝復雜,產量難以和T-34、M4「薛爾曼」等盟軍坦克相比,因此經常處於戰場上的數量劣勢地位。豹式還是最先安裝主動紅外夜視儀的坦克,開創了坦克夜戰設備的時代。
豹式坦克的變形車主要包括豹式指揮坦克和「獵豹」坦克殲擊車等。豹式指揮坦克產量多達1750輛,是豹式變形車數量最多的一種。而赫赫有名的「獵豹」殲擊車則有「二戰時期最優秀坦克殲擊車」的美稱,火力堪與「虎2」坦克相比,裝甲防護也超過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樣出色的機動性,成為德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過「獵豹」產量只有382輛。
基本數據(豹式G型)
生產數量
D、A、G型共6042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230 P30 7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寬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備彈79-82發
輔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4200-4800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