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說德國的經濟奇跡不是奇跡

為什麼說德國的經濟奇跡不是奇跡

發布時間:2022-12-10 01:24:58

Ⅰ 戰後德國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奇跡」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呵呵 值得我們借鑒啊

Ⅱ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快速恢復經濟的


Ⅲ 二戰前德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何能短時間恢復元氣

德國充分利用工業革命,將國家經濟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速度。

有了這筆資金,德國大力發展了工業基地。在1950年至1970年之間,德國可以說是一個經濟奇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的殖民體系開始崩潰。對於德國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德國的殖民地很少,而且不受原產地和資源市場的限制。戰後也開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充分利用了這場工業革命,將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Ⅳ 德國二戰後為何經濟發展那麼快

網上搜索拷貝而來。
二戰後戰敗的德國不僅面臨著因戰爭遭受的嚴重經濟衰敗局面,而且因美蘇冷戰而導致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致使統一的經濟被割裂。但戰後,聯邦德國經濟高速發展,並在20世紀60年代初,經濟發展再次超過英法。聯邦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又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一、經濟發展的原因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二、經濟發展的影響

1、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以聯邦德國為代表的西歐經濟的發展,開始改變了戰後美國經濟的霸主地位,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開始走向多極化。

2、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隨著聯邦德國經濟的發展,西歐經濟在很多領域已經趕上或超過美國,不願意受美國控制和操縱,開始為提高自己的政治經濟地位而努力。希望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希望與美國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開始沖擊美國的霸主地位,促使國際政治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3、有利於加強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聯邦德國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認為只有聯合的歐洲才能發展,所以從建立歐洲煤鋼聯營,到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德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德國經濟的發展趕超英法後,德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迫使英國組織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破產,使英國於1973年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從而加強了歐洲的團結和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
參考資料:http://www.vse.com/eca/unvisity/zxxzt/20070523/zt/gz/ls/49.htm

Ⅳ 德國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跡怎麼來的

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是怎麼做到的? 德國一個家庭生育7個孩子是怎麼養育的?請看武漢大學教授李工真的分析:
1、德國政府立法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在勞動保護政策方面,國家法律嚴格規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讓18歲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 德國人嚴格遵循節假日不上班的規定,到了禮拜天,連商店都關門了,商店的服務員說,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權。在德國,每個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你算算看,雙休日就102天,然後再加40幾天的帶薪假,你看差不多就150天了。還有20幾天是什麼?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所以在德國,每個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2、他們成立了由工會、僱主協會和國家公務員代表各佔1/3的各級勞動局。當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時,一概由國家支付。企業欠多少錢,先給職工,讓職工先回家,然後這個事就變成了國家和這個違法企業之間的事。
3、到了1972年企業組織法又規定,凡已超過五名雇員的私人企業,就要組織企業工會。凡是已經超過2000名雇員的企業,就必須要建立企業監事會。這個監事會要由勞資雙方等量的代表來組成,這就是工人企業管理......
來源網路
《德國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跡怎麼來的?》

Ⅵ 德國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

自1952年開始,聯邦德國進入了戰後經濟高速增長的所謂「黃金時期」。至1965年,聯邦德國的經濟實現了飛躍。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絕對數額到60年代初開始超過英國和法國,1961—1967年這段時間里,聯邦德國國民收入在西方國家中居於第二位;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聯邦德國處於領先地位,聯邦德國在對外貿易中連年順差,國家所掌握的黃金外匯儲備迅速上升,1955年就超過了英、法和日本;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各經濟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失業人數和失業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趨勢,到1960年,勞動力市場基本達到了「充分就業」狀態;從整個50年代看,馬克貶值的幅度同其他西方主要貨幣相比是最小的,國內購買力基本上是穩定的,對外匯率也基本穩定。總之,聯邦德國的經濟實力迅速持續地增長,從而使聯邦德國戰後經濟得以復興並重新躋身於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從一個歐洲的棄兒變成了一個經濟巨人,許多西方經濟學家把這個時期聯邦德國突出的經濟實績稱作「經濟奇跡」。

Ⅶ 納粹德國的經濟奇跡是如何產生的

德國的教育起步是世界上最早的,振興國家教育先行,這一點,德國做得非常的好,德國的教育普及程度高和職業技術教育辦得也可以,再加上德國民眾其實是一個善於服從的民族,加上政府的政策導向,便有了經濟奇跡的產生,當然這是主要原因所在,人的因素,內因嗎.當然什麼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歷史包袱輕等等.也是它發展快的原因

Ⅷ 聯邦德國的經濟復興是怎樣的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無條件投降,不僅使國內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而且領土被分割,政治上由佔領當局主宰一切。1949年,兩個德國先後成立,德國歷史開始新的一頁。曾幾何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的經濟竟然復興。這是戰後世界史上引人注目的問題:一個戰敗了的被分裂的國家,怎樣能在短時期重新進入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之中。 闡述聯邦德國的經濟復興問題,時期起迄眾說不一。有的從狹義的純經濟角度論述,一般指所謂「經濟奇跡」時期,嚴格的只定為1948年到1955年,較寬的闡述到1965年,少數迄於1973年。也有人廣義地論述聯邦德國經濟復興,德國作為戰敗國如何重新躍入世界強國之林,其通常的下限是到70年代初期。

城市裡無數難民像老鼠鑽地洞那樣住進了地窖和建築物殘骸的空隙處,用磚、木、紙板和金屬片等來抵禦風雨嚴寒。60%的居民處於嚴重飢餓狀態,戰前通常每天吃3000卡路里熱量食物,現在按官方配給每人每天只有1550卡定量,有時甚至連這點食品也得不到保證。1946—1947年嚴冬,魯爾區每人每天定量只有六七百卡。人們在飢餓死亡線上掙扎,許許多多兒童得了軟骨病。柏林的兒童死亡率高達16%。總之,當時普通德國人最關心的是頭上瓦、桌上食、爐中火,他們為尋求工作維持生計而日夜奔波。

Ⅸ 德國工人在高福利制度下還能創造經濟奇跡憑的是什麼

眾所周知,德國對於工人的福利制度非常的完善。作為德國工人,並不需要每天都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生活是相對比較輕松的。然而,德國的經濟發展也是特別的快速。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為什麼德國工人在高福利制度下還能創造如此高的經濟奇跡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德國工人的工作模式,我認為對於我國也非常有借鑒意義。工作最重要的不在時長,而在效率。如果可以給員工自主休息時間,而工作時間就專注於工作,我想這對於員工,對於公司,對於國家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Ⅹ 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奇跡是因為有「匠人精神」請不要再搞笑了

前些日子有人一讀者在後台問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它們的經濟能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再次飛速的發展起來?

比如,德國在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投降。戰敗後的德國被炸成了廢墟,而且被要求付出巨額的賠償款,然而僅僅過了20年德國又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並在1939年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差點就幹掉了整個歐洲。

要不是在蘇聯和英國的頑強抵抗下,再加上美國的參戰,現在的歐洲說不定就是一個統一的聯邦制國家了。

不管怎麼說,德國最終還是失敗了,整個國家再次化為廢墟,而且被要求賠償了更多的戰敗賠款。

然而,在二戰後不到30年的時間內,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並一直領先到現在。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日本身上!

二戰後期,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國對日本所有的大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幾乎摧毀了所有的工業設施。而且美國還在廣島和長崎扔下了兩顆原子彈,整個日本幾乎都被炸成了廢墟。

然而,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日本經濟便再次恢復起來,並在1978年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為什麼兩個戰敗國的經濟都能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再次發展發起?這是偶然還是必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在網路上流傳最廣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國都有「匠人精神」。

我估計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看過「德國百年油包紙」的這么個「毒雞湯」。

2010年的時候,網路上出現一個帖子:青島原德國租界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復存在。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准,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范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亮光如新。

這個消息太過「震驚」了,在網路上被瘋狂的傳播,於是「德國油包紙」就成了德國匠人精神的代表。

後來,這件事被辟謠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在2013年的時候,有人在網路上發表了一個「升級版」的「油包紙」:德國人在青島待了17年,沒建別墅大樓,沒搞噴泉,把下水道給修了。可是100年以後,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下水道使用了百餘年,一些介面零件需更換,當年建下水道的德國公司已不存在。經同德國聯絡,青島發現存放備件的小倉庫,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這個謠言被一個很牛,但對下水道行業比較外行的名人給轉發了,再次引爆網路。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青島市市區的排水系統總長將近3000公里,「德國造」排水系統所佔比例不到1/1000,網傳「油紙包」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但是,辟謠哪有謠言來的快和傳播的廣啊?

於是,大家都記住了「德國油包紙」,並成為德國「匠人精神」的代表。

同樣,網路上也流傳著千奇百怪的日本「匠人精神」的案例。

當然了,在網路上分析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日德是多麼的重視教育、有信仰、是「民主」國家等等……

我們承認,這些可能會對日德戰後經濟有所幫助,但是絕非主要原因。

其實,日德經濟能在二戰後飛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第一,它們在戰前就已經進入工業 社會 ,具有完備的工業基礎。

第二,佔了「美蘇爭霸」的光。

第三,依靠戰爭賠款,佔領了其它國家的市場。

第四,以「放棄」國防為代價,發展經濟。


01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歐洲。

在1834年的時候德國就進入了工業 社會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已經在工業 社會 待了80多年,各種工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備了。

那個時候的工業種類不像現在這么多,主要是紡織、化工、建築、 汽車 、飛機製造等,完整的工業體系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口。


同樣,日本大概也是在那個時間段進入工業 社會 的。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國力日漸強盛。


在1894年的時候,中日之間發生了甲午戰爭。


那個時候,雖然中國已經開展的「洋務運動」,但是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基本還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軍艦都是從西方國家花大價錢購買來的,而日本都已經可以製造先進的戰艦了。


正是因為日本和德國比我們提前 接近100年的時間進入了工業 社會 ,積累了大量的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日本和德國才能在戰敗後再次快速的發展起來(總的說來人家戰敗了,底子和相關的機構都在,有連續性)


其實,這個一點都不難理解,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完全的明白。


很多人玩過網路 游戲 吧?


比如,一個網路 游戲 ,我已經玩到100級了,你才玩到20級,這個時候我的號被封了,得從頭開始玩。但是,即使我重新開始玩,我的升級速度也肯定要遠比你要快。


為什麼?


因為我經歷過0-100級之間的這個過程,哪個地圖有什麼好的裝備、哪條路走不通、那個怪給的經驗多、刷不同的副本需要什麼樣的技巧……


這些我都非常清楚,所以升級起來特別的快。


雖然德國和日本在大戰後整個國家都被破壞了,但是它們的工業基礎還在——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都還在,所以很快的就發展起來了。


這就是 德國和日本在戰後能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一個原因:他們在戰敗前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工業基礎。


02


日德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美蘇爭霸。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緊接著美國和蘇聯就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開啟了爭霸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代表的 社會 主義在這個星球上開啟了長達40多年的爭霸模式。


日本和德國是兩個戰敗國,也是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美國和蘇聯都在這兩個地方囤積了重兵,防止對方向己方勢力范圍內進行滲透!


比如美軍和蘇軍同時攻進了德國,把德國一分為二:蘇聯控制了德國的東部,叫做民主德國;美國控制了德國的西部,叫做聯邦德國。

雙方在對抗的前沿布置了大量的軍隊、武器等。


為了便於對抗,美國和蘇聯在東德和西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都促進了德國的經濟發展。


試問:你從美國生產大量 汽車 、飛機和大炮運到德國劃算,還是在德國本土直接生產劃算?


再加上,那麼多軍隊駐扎在德國,要吃、要喝、要玩、要用吧,小小的德國承擔著兩個超級大國對峙需要的海量物資,經濟發展焉能不快?


更何況,戰敗前的德國,工業基礎本身就非常強大。


日本和德國稍微有點區別,日本不是美蘇爭霸的最前沿,但是日本得到的好處更多、更大。


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在二戰的時候,蘇聯的海軍相對比較薄弱,所以無法和美國爭奪日本,於是雙方將爭霸的前沿轉陣地移到了朝鮮半島。

美蘇在歐洲對峙只是「冷戰」,但是在朝鮮半島卻形成了「熱戰」——雖然蘇聯沒有和美國發生直接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代替了蘇聯和美國在朝鮮發生了一場大戰。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讓日本飛速的發展起來!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的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默許後,突然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動全面進攻——朝鮮戰爭爆發。


由於日本離朝鮮戰場非常近,又是美軍駐扎的主基地, 所以日本立刻就變成了美國在遠東的兵工廠和前沿基地。


戰爭對纖維、金屬乃至 汽車 等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國將大量的訂單給了日本,加速了這些行業迅速恢復。


比如,1950年7月31日,美第八軍後勤部向豐田公司訂購1000輛軍用卡車,1951年3月1日又從豐田訂購了各種卡車3679輛。


《豐田 汽車 二十年史》這樣記載了這段 歷史 : 「我公司正是因美軍的訂貨而擺脫了危機。」

戰爭結束後,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的石川七郎說道: 朝鮮戰爭是上天對日本經濟的恩賜。


日本戰後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後來回憶:


由於朝鮮戰爭的軍需物資在日本訂貨,以及海外市場的全面繁榮,日本的商品輸出有了飛躍的增加……


美國駐日大使 R·墨菲說道:


日本以驚人的速度把四個島變成一大供應基地,沒有這一招,朝鮮戰爭是打不下去的。日本國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一樣努力生產。只是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是純粹的消耗,日本則是大大獲益。日本電力70%、煤炭80%、海陸交通90%、100萬人以上為朝戰服務。豐田卡車滿足了美軍需用,擺脫了積壓。


《第1 財經 日報》評論道:


日本通過充當美軍的後勤補給基地而成為朝鮮戰爭的受益者。在朝鮮戰爭「特需」的拉動下,日本經濟迅速擺脫蕭條。戰爭爆發僅4個月,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就超過戰前水平。此外,日本在二戰後被完全剝奪的軍事工業在朝鮮戰爭中得以初步恢復。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戰時引進了大量的美國技術。僅在美國國內交易所登記的知識產權轉移就從1950年的27件,到1951年的101件,再到1952年的133件,逐年遞增。更多的則是未登記的、由日本人超群的模仿能力而完成的「技術轉移」。正是這些技術奠定了日本上世紀50年代的經濟起飛。


……


我們公正客觀的說:美蘇爭霸原本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戰爭,如果美國佔領了朝鮮半島,那麼對蘇聯的威脅更大,因為那時蘇聯和美國的主戰場在歐洲,蘇聯的亞洲部分是比較貧瘠的西伯利亞地區,兵力比較薄弱,一旦朝鮮半島完全被美國佔領,那麼蘇聯就會被美國東西夾擊,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正是因為如此,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蘇聯才答應給中國大量援助——這就是後來的「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的由來。


所以, 日德戰後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它們都是美蘇爭霸的前沿,美國和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促進了它們的經濟飛速發展。


03


日德戰後經濟發展的第三個原因就是: 戰敗後巨額賠償加快了對周邊國家的市場佔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


戰後在是否要德國戰敗賠償款的問題上,當時就有很多人提出了異議。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人物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他一針見血的指出:


如果希望德國支付賠款,就要允許它大規模出口,而德國的出口必然侵蝕英法的國際市場。於是,德國越能支付賠款,就越會削弱英法的製造業,等德國支付完賠款,英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結果,完全被凱恩斯給說中了!


一戰失敗後,德國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快速的佔領歐洲市場,並在短短的20年後,就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發展,也是同樣如此。


朝鮮戰爭以後,日本的經濟快速發展。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各行各業的產能開始大量過剩,想要保持經濟繼續發展下去,就必須要佔領別國市場。


然而,由於二戰剛剛結束不久,整個亞洲的反日情緒非常嚴重,日本商品根本就賣不動。


那個時候,亞洲國家也因為戰爭的破壞,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急需購買大量的物資發展經濟,於是日本採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 利用提供廉價商品來代替戰爭賠償款。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是種地的,我欠你100萬,根本還不起,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想我能快速的還上你的錢,只能購買我的糧食來抵債。由於我欠你很多錢要還,所以肯定會把糧食便宜點賣給你。就這樣,你的農業就被我搞廢了,以後都得依靠我。


日本採取的就是同樣的辦法。


二戰後,日本需要賠償亞洲國家很多錢,如果日本給他們錢的話,那麼就有兩種選擇:


第一,亞洲國家拿著賠償的錢去日本購買各種物資、商品和技術,這就等於我給你錢,然後你拿著我給你的錢購買我的東西。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還不如讓日本直接賠東西。


第二,亞洲國家拿著賠償款去其它國家購買物資、商品和技術。


對於日本來說,當然希望大家選第一種了。


那麼,如何才能讓大家選擇第一種,而不是第二種呢?


日本採取了兩種辦法:

第一,日本提供全套服務,而且價格便宜。


比如日本對緬甸的2億美元戰爭賠償,就換成了向緬甸提供運輸設備,包括公共 汽車 、小轎車、鐵路運輸車輛及其他能源設施(如緬甸首都仰光的巴魯河水電站)等等,全部技術人員和成套設備均由日本提供。


你要是買美國的,美國人是不可能給你提供全套服務的,而且價格會貴很多。


第二,日本賠償給戰勝國的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賠償日元有什麼好處?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不是國際貨幣,其它國家是不認的,所以你拿到日元以後只能到日本購買東西。


這就變相的等於賠償給你商品了。

大家想想,你用日本的賠償款購買了日本物廉價美的商品,這些商品的技術服務、零部件供應、標准都是日本的,你本國的還能發展起來嗎?


以後,你都得依靠日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供電設備。


目前世界上的電壓主要有美國型(110v-130v)和歐洲型(220v-240v),但日本型比所有型都要低,只有110伏。


你用了日本人的電廠供的電,就得配日本出的電氣產品,否則根本帶不動。以後維修自然也需要日本的技工,如果要更新換代,最方便替換的肯定也是日本的產品……


比如,我們中國的電壓是220伏,如果現在都要改成110伏,誰能受得了?誰能改得起?需要海量的時間和金錢。


就這樣, 日本依靠戰爭賠款出口成套商品、技術和服務,不但很快償還了戰敗賠償款,而且還順帶佔領了整個亞洲市場。


直到現在,很多亞洲國家還沒有擺脫日本「戰敗賠償」帶來的嚴重後果,很多國家的很多行業依舊採取的是日本標准。


二戰後,我們沒有要日本的戰敗賠償款,很多人一直耿耿於懷。


現在看來,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吃虧有時不一定是壞事。


一個人,最重要的知識。


沒有知識和頭腦,就算給你100萬,很快也會被你給敗光;相反,有了知識和頭腦,哪怕就是身無分文,你也能白手起家。


所以, 日德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第三個原因就是:依靠戰爭賠償迅速佔領了周邊國家的市場,讓它們離不開自己,從而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


其實,還有第四個原因: 由於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戰敗國,所以它們在軍事上被「閹割」了,不得發展軍事重工業和重點航空業,這讓它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


本質上來說,這是拿國家安全來換取經濟發展——在和平時期這沒有問題,但是一旦發生戰爭,它們就是「養肥的豬」,任人宰割。


我相信大家現在應該明白日德戰後經濟為什麼能快速的恢復了吧?


並不是什麼「匠人精神」,那是別人想要誇你,當事人自己編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勤勞的民族很多,哪個民族沒有大量的「匠人」?


我們在近現代落後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匠人,也不是文化、信仰和制度的問題, 而是因為清朝時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我們在工業上落後日德近百年,缺少工業積累所導致的。


現在我們不是已經逐漸的追上來了嗎?


當然了,由於 歷史 欠賬太多,在有些方面,我們依舊和西方發達國家有一些差距。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國人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很多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領先的方面會越來越多。


對於取得的成績,我們固然不能驕傲自滿,但是在落後的方面,我們也不宜妄自菲薄,過度神化美國、日本和德國這些國家。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德國的經濟奇跡不是奇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