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是怎麼樣來的

德國人是怎麼樣來的

發布時間:2022-12-10 16:00:39

1. 德國是什莫人

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前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

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
http://..com/question/15186833.html?si=1
德國的民族與外來人口

(一)德意志民族與少數民族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前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紹德國歷史時,就想到了古老的日爾曼人,在此,不妨進一步說明一下。

日爾曼人是歐洲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紀,他們就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他們為日爾曼人。就其歷史發展而言,它可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發展,成為現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牧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該支系本身及其語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後又形成了三個區域性集團:一是北海沿岸集團,它包括巴塔維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哥牧人等,前二個後來成為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這一支後來去了不列顛各島,發展成為今天的英格蘭人;二是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團,其中的斯維.比人後來演變為施瓦本人,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就源於此。這一支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到公元8世紀,除去不列顛各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外,整個西支的日爾曼人都統一在法蘭克王國之中,以後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今天雖然原始形態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與部族同名的聯邦州,但由於德國歷史上小邦分治的狀態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繼承了部族傳統,並把這些傳統、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徵保留下來,一直延續至今。由此,在德國,人們被分為巴伐利亞人、施瓦本人、萊茵蘭人、黑森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威斯特法倫人等。人們對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倫堡人沉默寡言、萊茵蘭人豪放開朗、威斯特法倫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儉用、薩克森人勤勞機靈等等。他們不僅在性格上有差異,就是在建築和居住區的風格、日常習慣、服裝以及食譜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點。

在德國還居住著少數的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國唯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主要居住在勞齊茨山區,他們是斯拉夫人的後裔。他們的先輩隨著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移居到易北河和薩勒河地區,在此後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化。在萊比錫大學有一個索布學研究所,專門研究這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和文化。

在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石勒蘇益格地區,尤其是弗倫斯堡周圍居住著少數丹麥人,他們在石荷州的州議會中還佔有一個席位。

(二)外籍人

我們知道在德國8180萬居民中有720萬人是外籍人,即平均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外籍人。在這720萬外籍人中,土耳其人就佔191.8萬人,它已成為德國外國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其次是從原南斯拉夫來的移民,有近124萬人。再其次是義大利人(56.3萬)、希臘人(35.1萬)、波蘭人(26萬)、奧地利人(18.6萬)及羅馬尼亞人、西班牙人、越南人等等。德國這些外籍人主要生活在德國南部經濟發達地區,27%的外籍人生活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18%生活在巴登—符滕堡,11%生活在黑森州,15%生活在巴伐利亞州。而且他們之中有50%的人在德國已居住了10年以上,其中2/3的外國孩子是在這里出生的。不過根據德國的法律,外國人很難加入德國籍。但長期以來,在德國的外籍人已不僅僅是客人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成為聯邦德國居民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與德國同事間的合作也是融洽的。

近幾十年來,外籍雇員和企業家對德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每年為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創值1000多億馬克。在德國企業中共有200多萬名外籍雇員,每年支付的稅款和社會保險金達900億馬克,而他們得到的只有160億馬克的社會保險金。可以說德國財政支出的不少部分是由這些外籍雇員和企業家分擔的。如今,在德國的一些世界性大企業中,外籍雇員都佔有相當的比例,如西門子股份公司,它的外籍雇員就佔到40%。

德國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勞動力缺乏,自60年代以來,大量外籍雇員的湧入為蓬勃發展的德國經濟增添了其國內所無法提供的勞動力。戰後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

對於外籍雇員和外籍企業家對德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聯邦政府和德國人對此表示感謝。但是近年來,特別是兩德統一後,隨著經濟的惡化、失業人數的增加、大量難民的湧入和人們不滿情緒的增長,德國新納粹和極右勢力開始沉渣泛起,暴力排外事件屢見不鮮。單是1993年德國發生的暴力排外事件就有8109起,平均每天22起以上。新納粹和極右勢力暴力排外的主要目標是難民和移民。他們縱火燒毀移民住房或難民居住營,褻瀆猶太人公墓,焚燒猶太教堂,明目張膽地為希特勒鳴冤叫屈。1992年11月在莫爾恩和993年5月在索林根發生的兩次針對外國人的兇殺案,有8名土耳其婦女和兒童被焚身亡。這一重大惡性暴力事件震動了德國和全世界。這種排外活動既反映了一部分德國人對現狀的不滿情緒,也反映了新納粹、極右勢力在統一後的德國有所抬頭,它造成了德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嚴重影響了德國的國際聲譽。最令人擔憂的是,據對一系列仇外事件的肇事者及嫌疑犯的調查,其中70%以上的人年齡不道20歲,30%以上是不足18歲的年輕人。他們之中大多數人的教育水平低下,失業者的比例較高。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人並非都是新納粹和極右勢力組織的成員,也無共同動機或政治概念,他們只是感到德國人受「外國」人、尤其是申請避難者的威脅和吃了他們的虧。他們的這種排外情緒被新納粹和極右勢力利用,並在其操縱和唆使下,採取了極端主義的犯罪行為。

德國新納粹和極右勢力重新抬頭,暴力排外事件屢見不鮮,這一現象的出現究其根源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政治、社會原因的。

二戰後法西斯主義思想在德國並沒有被徹底肅清,它仍深深地殘留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日爾曼人種優越論仍有相當的市場,這種思想一遇到適合發展的環境便會乘機抬頭。

兩德統一後,德國進入了一個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新時期,它對德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

統一後,德國背上了東部這個沉重的包袱,經濟不斷滑坡,失業率扶搖直上,難民潮洶涌,東西部矛盾尖銳。西部居民認為他們為統一付出的代價太大,平均每人每年要為此多付出3000馬克。而東部居民則普遍感到,統一後他們淪為「二等公民」,同工不同酬,受西部人的歧視,因而有一種失落感,特別是年輕人感到前途渺茫,對未來失去信心,悲觀情緒日甚。在急劇的社會政治動盪中,年輕人喪失了原有的價值標准、思想方向和倫理觀念。而新納粹和極右勢力在所謂「民族主義」的掩護下提出的一些口號正迎合了這部分年輕人的心理,使之成為新納粹的工具,盲目排外、仇外。

德國的統一改變了德國昔日在歐洲的地位和作用,一些懷舊的極右分子想重新支配歐洲,拉起了所謂「民族主義」的大旗。他們煽動青年人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鼓吹日爾曼種族優越論,把矛頭直指外國人,提出了「德國人的德國」的口號。從歷史上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非但未能給歐洲帶來持久的和平,相反地卻一再把歐洲拖向戰爭的深淵,它是保持德國和歐洲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危險。

新納粹和極右勢力的沉渣泛起及一系列暴力排外事件,為德國廣大公眾敲響了警鍾。它使得人們行動起來,採取堅決手段,譴責這一犯罪行經,維護統一德國的社會安定。

在新納粹暴力開始之初,德國政府並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他們認為極右黨派只是曇花一現,成不了大氣候,因而也未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由此致使新納粹的凶焰逐步升級,氣勢更為囂張,有愈演愈烈之勢。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近幾年科爾政府為了維護德國的威望和利益,公開承認極右勢力的暴力排外活動是「德國的恥辱」,明確表示他譴責仇外活動,要毫不留情地追究並嚴懲這些暴力行為,並對極右暴力組織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取締了極右的新納粹組織。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群眾集會,在慕尼黑舉行的群眾集會有幾十萬人參加,這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集會。集會上人們譴責極右勢力的排外行為,並手持點燃的蠟燭拉成手鏈,以此來表達德國人對外來移民的關心及對暴力排外活動的抗議。

在對極右勢力嚴懲的同時,聯邦政府還提出了一系列與仇外行動作斗爭的青年計劃,並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對極端主義與仇外行動的宣傳運動,以此來限制有政治動機的暴力行為的泛濫。

超越國界的德語

德語屬於印歐語系中的日爾曼語族,它與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荷蘭語及英語均為親屬語言。德語語法較難掌握,句形為「框形結構」,動詞(謂語)放在句首或句尾,其他句子成份(如賓語、表語、狀語、副詞等)放在句中。德語還根據人稱和時間的不同,動詞要變位和變時態,名詞要變格,而且名詞還有性屬之分。雖說德語的語法比較難,但它的單詞還是比較容易書寫和記憶的。一般來說,只要發音準確,就能正確地書寫。

在德國,標准德語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早在標准德語形成之前,在今日德意志地區存在著許多日爾曼部族的方言,如法蘭克語、薩克森語、巴伐利亞語等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語只存在於各個地方方言之中,並且只是平民百姓使用的語言。作為社會上層人物的學者、傳教士和權貴們,他們不用德語,而是用拉丁語交流。最早的德語文字記載是一本小小的拉丁文—德文詞典,它出現在公元770年左右。德語自其文字出現之日起,就為封建上層人物所壟斷,並以詩歌語言的形式為主,這一形式是平民百姓所無法掌握的,而且對德語成為統一的文化語言形成阻礙。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6世紀,在此之前的德文,不是今日德國人所能看懂的,人們要像學外語那樣學習,才能看懂這些古代德文。

到15-16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德語已為廣大市民所運用,統一的、大眾化的語言文字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1522年,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驅者馬丁.路德的德文《聖經》的出版成為標准德語形成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後,隨著出版業的興起以及各種書籍的出版,德語散文體替代了古代詩歌語言。17世紀以後,德語語言學家、詩人、文學家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使德語在表現能力、結構嚴謹、修辭優美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席勒、歌德、萊辛、海涅等一代文豪詩聖也因此登上了世界文壇。他們為統一的、完美的、大眾化的德語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新事物的不斷涌現,尤其是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德語也經歷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語言詞彙方面,德語詞彙已超過1000萬,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今天的德語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衡量,都可同法語、英語相媲美,它已成為世界語言之林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

我們在前面曾談到德國古老的部族發展至今所形成的差異,其中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各自的方言。德國的方言很多,人們可以從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方言和口語上辨別出他來自何方。盡管在二戰後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廣播、電視等也得到了普遍推廣,但方言仍有很強的生命力。如果一個巴伐利亞人和一個下薩克森人用他們純粹的方言說話,那他們必須需要一個翻譯才能聽懂彼此的話。在德國,北方人一般將標准德語,如漢堡人將的德語聲音清脆洪亮易懂。最不好懂的是南德人講的施瓦本德語,那就像北京人聽廣東話,不知所雲。正是由於德國存在著眾多的方言,所以一個學過多年德語的外國人,即使德語學得再好,在他初次踏上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的土地時,也會感到發怵。

世界上有一億多人以德語為母語,除德國外,將德語作為母語的還有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瑞士的絕大部分地區、義大利的南蒂羅爾、比利時的小部分地區、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及盧森堡沿德國邊境地區等等。目前,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使用德語,並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但普遍認為已超過一億人。雖然德文在世界政治和經濟方面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作用較少,但它在文化領域的地位卻是比較重要的。世界上出版的每十本書中就有一本是用德語寫成的。作為被翻譯的文字,德語僅次於英語和法語,居世界第三位。而在將別種文字譯成德語方面,他是當仁不讓地佔據首位。

2. 二戰的時候 德國人民老百姓在干什麼 所有的年輕的都當兵去了嗎 現在的德國人是怎麼回事 哪裡來的

當時的德國老百姓都在支持軍隊在前線作戰 當然也有一部分反希特勒的人 但力量極為薄弱 現在的德國的人是日耳曼人 一個相當牛逼的民族!!!

3. 德國的歷史是怎樣的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3.2.古代歷史
據推測,日耳曼部落的進化發生在青銅時代或者最晚是鐵器時代。公元前1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與伊朗人、波羅的人、凱爾特人的高盧部落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發生接觸。除了史料記載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以及考古發現外,科學家對早期日耳曼人歷史知之甚少。在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羅馬帝國軍隊開始入侵德意志地區,日耳曼部落在抵抗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與羅馬軍隊相類似的戰斗戰術。公元9年,舍羅斯克人首領阿米紐斯(Arminius)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瓦盧斯所領導的羅馬軍團,位於萊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區才得以獨立於羅馬帝國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萊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據了如今德國的大部分地區。3世紀,出現了許多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和弗里斯蘭人等。 嚴格意義上的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德意志是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3.3.近代歷史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德國)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志邦聯。德意志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是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90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概況:日耳曼人(German)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開始

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

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法蘭克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蘭克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居民在此後的長期生活中也逐漸產生了一種「同屬一國」的感覺,他們不但用「德意志」來稱呼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還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國家。

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和一個共和國。1、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第一位德意志國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2、第二帝國是指1871-1918的德意志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鐵血宰相貝斯邁功不可沒,第一次統一德國。3、第一共和國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4、第三帝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帶領納粹黨上台執政,魏瑪共和國結束。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第三帝國宣告完結。德國為美、英、法、蘇分區佔領。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並的西佔區通過《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O月,蘇聯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 1990年7月實行了貨幣統一,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政治統一,即國慶日。

4. 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怎麼樣的

一、德國人的性格:

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嚴肅、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時小心謹慎。德國企業管理者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極為相似,都很節儉,善於運用資源,所不同的是他們更懂得享受生活。

德國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筆跡總是那麼凝重而深刻。這個民族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他們以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事實上,精確而合理的種種安排總是能讓德國社會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穩步前進。

即使在遭受外部環境的巨變之下,德國人仍然能保持著一種本能的坦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並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是這樣。

德國確實是個優秀的國家,卻並非像中國的某些段子手說的那樣完美。在德國長期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德國也有食品造假丑聞,房價也在上漲,大型活動後一樣會有垃圾滿地的情況,也一樣發生過踩踏事件。德國人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也並非像報道的那樣好。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有近1/10的人是文盲。遺憾的是,這類信息雖然會讓畫面變得完整,但也讓其變得復雜,不便於講述,自然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於是,德國神話就這么誕生了,並被不知情的網民廣泛傳播。



中國人偏愛神化德國的原因:

一、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

1、首先,我國的歷史教育突出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遭受的各種屈辱,這固然有助於培養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同時也銷蝕了中國下一代的文化自信。

2、其次,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過程是一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偏重介紹西方的先進經驗。這讓中國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但同時也將西方發達國家塑造為楷模,並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深層心理意識,成為滋生崇洋媚外心理的土壤。

3、再次,製造和傳播德國神話既能宣洩對當前現實的不滿,還能通過指明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增強個體存在的現實感和社會參與感。

二、德國確實是個優秀的國家,符合喜歡尋找榜樣的中國人的口味。

1、德國沒有美國充當世界警察所帶來的政治累贅,也因為深刻反省二戰罪行清除了納粹歷史的包袱。嚴謹、認真、誠實、可靠、守時、講求秩序和原則等國民性格讓德國人深受歡迎。

2、德國人在哲學(康德)、文學(歌德)、社會學(韋伯)、科學(愛因斯坦)、教育(洪堡)、音樂(貝多芬)、運動(足球)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企業(賓士)在全球提供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等,幫助德國贏得世人尊重。在2014年BBC的全球民意調查中,德國被評為「對世界具有最積極影響的國家」。

中國固然需要自我批判的精神。但是,中國不應該繼續塑造甚至編造西方神話來自我矮化,這不僅不利於中國社會的進步和革新,反而容易讓國人繼續在心理意識上甘為西方的附庸。隨著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逐漸從邊緣走入中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拋棄西方比中國好,重建文化自信。

5. 德國是個怎樣奇特的民族

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
(一)講究秩序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在德國大到空間、土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巨細都有明文規定。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店員早7時左右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從星期六下午2時起,各商店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德國有著嚴格的交通法規,路上各種各樣的路標清晰醒目。有人說,對於一個外國人,只要識得各種交通標志牌,不用張口說一句德語,即可游遍德國各個城市。這些標志牌已成為維護德國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國的公共交通以守時著稱,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時刻表,按時到站上車,不需提前到站候車。汽車即便提前到達,也會等到正點發車。

(二)原則性強

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兒敷衍塞責,如果出現馬虎失職,是講不得半點情面的。他們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

在德國辦事務必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先制訂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尤其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此時還是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德國人工作起來一絲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機器,嚴格而冷峻。

(三)勤勞整潔

德國人勤奮工作、埋頭苦乾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受雇於人的職員身上,就是高級官員和大企業家也不例外。德國式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和散漫作風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國教師對德國進行長期觀察後,在他的調查報告中對美德兒童作了這樣的比較:在一個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國小姑娘會被明媚的陽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會兒再讀書;而一位德國小姑娘則會在做完作業之後,再出去玩。先工作,後娛樂,這就是德國教育。平時馬路上難得看到閑人,就是娛樂場所,平日也都是冷清清的,只有到了周末,公園、戲院、博物館、郊外、名勝場所,才擠滿遊客。人們只有在辛勤勞動之後,才有權力享受生活。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德國的家庭主婦非常愛干凈,她們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後,便換上工作服,開始一天最有意義的工作:清潔宅院。她們會跪在地上,將每一個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請清潔工和花匠幫忙,主婦們也往往跟班勞動,直干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方心滿意足。每一個德國主婦的最大願望就是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美觀、清潔的家,所以,走在德國的鄉村、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隨處可見。德國人非常看重房子,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堡,據說目前仍有14000個。
(四)遵紀守法
有一個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在德國,歷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集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就是因為他們太守規矩,所以連希特勒這樣的大魔頭的話都聽,誰讓希特勒是國家元首呢。還有一則笑話說,世界上最令人煩惱的事情之一就是聘了一個德國人當廚師。因為德國廚師會用電子秤計算精確到克的作料烹飪出世界上最難吃的飯菜。這當然是在調侃德國人,說明他們刻板、不善於變通,既沒有法國人的浪漫,又沒有中國人的口腹之慾,因此,他們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一群人。在歐洲生活久了的人都說,德國人是歐洲最老實的民族。其實,德國人也是充滿了藝術細胞和浪漫氣質的,不同的是,法國人善於誇張地表現自己的一切成就,而德國人則喜歡藏而不露,也就是「潤物細無聲」。

戰後德國在西方大國的推動下,民主意識得到了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自由發表個人見解,那種順從的臣僕意識雖已被擺脫,但長期歷史沿襲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於德國人的性格與意識中。在企業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就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准。這也是形成德國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人們在性格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特別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顯得不那麼熱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別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較為保守,但為人朴質、熱情、樂於助人。
(五)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例:上流社會的約會

上周某天,我們應邀到一個德國最大船舶公司總裁家裡去晚宴。請柬上寫著,晚宴時間為晚上7點15分。我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是7點或7點半。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主人要看7點鍾的新聞節目,其次是,請客人務必准時。
當晚7點10分,我們就已經提前到達主人的郊外別墅了,只見大門外停著幾部漂亮的轎車,裡面坐著人,還有車陸續不斷地到來。為什麼都不下車啊?哦!客人不敢提前入內。准7點15分,所有車門都打開了,男男女女一個個穿得時髦筆挺,但毫無珠光寶氣,說明主人所結交的朋友都有品味。我們是第一對進去的,主人夫婦還在花園里,聽到鈴聲才來到大門口迎接,客人魚貫而入。在五分鍾之內,竟然所有的客人都已到齊,比開國典禮還准時。令我驚訝的是,除我們倆以外,大部分都是主人幾十年的老朋友。這么老的朋友還需要提前兩個月下請帖,豈不太過分了。不!這就是德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禮節,要有多冷就多冷。
(六)不尚虛文
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朴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在德國,任何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項設備,似乎都為百年大計打算,講究內在質量。因戰爭而破壞的東西,修復的時候都要恢復原樣,這並不是為守舊,而是表示德國的東西堅牢可靠、不易損壞的優點。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絕不誇誇其談。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們嚴肅拘謹,但態度誠實可靠。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不相識的德國人要想和他聊天,談笑風生,似乎不大可能,但你如果向他問路,那麼他便會不厭其煩地來幫助你,他自己不知道,會替你去請教別人,或者陪你走上一大段路,非讓你弄明白不可。有一個德國汽車司機,因把僱主送錯了地方,發現後就立即開回去,向僱主道歉,並重新把他送到要去的地方,而且免收後一段路程的車資。
國外流行的自助餐,也是德國人所發明的。在德國,那種自助餐小店特別多,顧客自己拿盤,拿叉;有些店根本不備刀叉碗盤,給你一張紙,就用紙裹著食品吃,或者用竹簽串著吃,沒有人來侍候你,收費也特別便宜。
德國人的旅遊方法也與別國的旅遊者不同。例如美國人,他們每到一個大都市,乘車周遊一次,就向旅館要一張「標貼」粘在皮箱外面,第二天即去另一都市。就這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跑上十幾個城市,回到家裡指著皮箱上貼滿的標簽誇耀說:「我已環遊了世界。」但德國人則不同,德國人的旅行是選擇一個目的地,或為深山,或在海濱,然後帶著帳篷和干糧跑到那裡,住上幾天,靜靜地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在當地博物館里,「泡」上幾天,研究考察一番。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旅行。

例:一張德國餐廳的罰單

06年我們有機會德國考察,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公派的駐地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嗎?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閑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給她們分掉,然後被她們吃光。
我們不再過多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里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咽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

出門沒走幾步,餐館里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閑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麼事?」有個同事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同事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同事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一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復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還有人要回去後再復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七)絕對遵守條條框框

德國的法律和官方規定如麻,有的還是19世紀留下來的。有一個笑話說,德國人是靠法律活著的,如果沒有法律,他們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在中國,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律,現在國家有了法律,人們卻不知道如何工作。中國人都會自圓其說,到頭來都圓到一起,交通再亂,也能圓出一個邏輯來。而德國的馬路,如果紅綠燈失靈了,行人可以在馬路前一直等下去,等到修好了再過馬路。

例:令人哭笑不得的調查
姐夫的母親剛過一百周歲,姐夫組織了盛大的慶祝晚會,當晚他還宣讀了德國總統和漢堡市長寫給她的祝賀信。這並不意味著她有什麼功勛或者私人友誼,而是因為在德國,百歲老人已是人瑞,政府已經掌握了全德百歲老人的名單,由專人負責,到時會寄賀信給他們。這雖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說明對人的一種重視和尊重,與會者都很動情。
可是,可笑的事情發生了。姐夫的母親住在一個豪華的養老院,某晚她不小心從床上滾了下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姐夫在床邊加了一個窄木條。百歲生日過後,國家負責社會福利的官員下來關心人瑞,忽然發現這窄木條,認為這是侵犯人權和人身自由,就和百歲老人進行三小時長談。
我們都知道,她年邁有時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可是這官員回去寫了一份幾頁關於侵犯人權的報告書,准備起訴姐夫,還又派來了福利醫生檢查因這窄木條對百歲病人造成的「精神和肉體折磨」,結果又寫了七頁。姐姐姐夫為此感到哭笑不得。
一個朋友解釋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在當前經濟情況不好的情況下,三小時談話,七頁報告,加上兩頁上訴書,都是勞務。他們都是吃國家飯的,總得有所作為。這樣吃國家飯到各地沒事找事乾的人,東德比西德還要多,怪不得國家的行政經費怎麼減也減不下去。
(八)性情固執(認真)

德國人性情固執是世界有名的。在德國常常發生汽車對撞事故。這決不是因為沒有看見迎面開來的汽車,而是雙方的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正確而互不相讓所造成,他們簡直頑固到了玩命的程度。不過德國人干起工作來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也是驚人的。例如在光學儀器廠做工的職工,為磨光鏡片,可以干到死而不悔的程度。另外廠長也多能根據職工的技術付給高工資。這是德國所以能培養出優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原因所在。德國的產品也頗能反映這種德國人的氣質。他們進行生產時,絕對沒有那種大概或差不多的馬虎做法,一定要使產品達到其性能的極限。德國產品中最出色的是汽車、精密儀器、照相機,刃具和鋼筆等。這些產品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德國的宗教革命家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德國人的埋頭苦幹、不肯苟且的精神。

6. 德國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跡怎麼來的

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是怎麼做到的? 德國一個家庭生育7個孩子是怎麼養育的?請看武漢大學教授李工真的分析:
1、德國政府立法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在勞動保護政策方面,國家法律嚴格規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讓18歲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 德國人嚴格遵循節假日不上班的規定,到了禮拜天,連商店都關門了,商店的服務員說,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權。在德國,每個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你算算看,雙休日就102天,然後再加40幾天的帶薪假,你看差不多就150天了。還有20幾天是什麼?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所以在德國,每個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2、他們成立了由工會、僱主協會和國家公務員代表各佔1/3的各級勞動局。當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時,一概由國家支付。企業欠多少錢,先給職工,讓職工先回家,然後這個事就變成了國家和這個違法企業之間的事。
3、到了1972年企業組織法又規定,凡已超過五名雇員的私人企業,就要組織企業工會。凡是已經超過2000名雇員的企業,就必須要建立企業監事會。這個監事會要由勞資雙方等量的代表來組成,這就是工人企業管理......
來源網路
《德國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經濟奇跡怎麼來的?》

7. Germany翻譯成中文不是日爾曼嗎為什麼叫德國德意志是怎麼來的deutsch和它有關系嗎

Deutsch是德語,German是英語,兩個詞的意思都是「德國的,或者德國人、德語」。Deutschland是德語,Germany是英語,兩個詞都指「德國」。
除了德國人自己,全世界只有日本人和中國人是在使用「德意志」這個稱呼的。其他的語言,統統都跟著英語的習慣走,管德國人叫Germans(也就是日耳曼)。其實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日耳曼是個比較大的概念,包含了許多歐洲民族的。
這種例子並不少見。你看荷蘭,Holland是它,Netherland也是它。

8. 德國的由來 德國是怎麼來的

1.德國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其國名源於日耳曼民族名。

2.早在公元前就有些民族採用了該民族名,後來形成了整個日耳曼語系種族的名稱。

3.德意志一詞是漢語音譯,德語原文是Deutschland,在古高德語中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的土地」之意。

4. 德國也被叫做德意志。

5.「德意志」一詞的來歷:「德意志」一詞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德意志」這個詞並非從某一個部族或某一個國家的名稱派生過來,而是逆向發展的:德意志->德意志人->德意志國家。

6. 德意志,是對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別稱。

7.德語為Deutschland,英文為Germany。

8.德國位於歐洲的中部地區,面積為357042平方公里。

9.德國東臨波蘭和捷克,南鄰奧地利和瑞士,西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和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和北歐國家隔海相望。

9. 德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德國是普魯士通過兩次戰爭建立起來的。

近代的「德意志邦聯」是由數十個獨立小國組成,而這些邦聯國家有一個形式上的議會,奧地利的代表主持著這個議會。這些國家中,最強盛的普魯士一直在謀求由它統一德意志。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統一的條件逐漸成熟。這時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橫空出世,他在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支持下,開始了統一德意志之路。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在戰爭中,南德諸邦與北德並肩作戰,戰爭以法國投降而告結束。在這個基礎上,1870年11月,俾斯麥與南德4邦締結了聯合的條約,南德4邦正式與北德聯邦合並,成立「德意志帝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終於完成了統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分裂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1990年10月3日,東德並入西德,德國重新實現統一。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是怎麼樣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