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關於德國文化的書
如果是近代德國史,推薦塞巴斯蒂安·哈夫納的自傳體《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描述1914年到1933年德國的經濟社會崩潰的狀況,並分析了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十分經典。此外他的幾本斷代史:《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也不錯。國內翻譯很慢,我以前看的是台灣的繁體版。如果對第二帝國感興趣就看路德維希的《俾斯麥傳》好了。
2. 為了留住員工的心,看看德國人是怎麼做的
一、重視人力資源的優良傳統
在德國,很多人進入了一家他們認為很棒的公司之後,服役20年以上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些終身不換東家。
在寶馬工廠,就有很多不足60歲的工人,卻在寶馬幹了40年左右。隨處可見的員工高忠誠度是德企的特色。當然,員工們認為這是因為老闆先對他們好,因為任何「忠誠」都是雙方的。
德企有重視人力的傳統,國際化後也會把「德國式HR」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廠,四處俘獲員工人心,效果卓著。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BASF)集團人力資源總裁Wolfgang Hapke博士表示:全球來看,巴斯夫全球員工在入職後的前三年,自願離開公司的比例平均為1.3%。歐洲的員工流動率為0.6%,北美為1.5%,亞太為3.6%。
另一家德國大型企業高管透露,在德國,他們公司在部門總管級別的員工流動率只有不到1%,當然,因為在中國和印度,人們比較樂意跳槽,所以這個比率要高一些。即使如此,德國公司員工流動率依然比當地市場的同行們低得多。
對於「德國式HR」,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創始人及監事會主席羅蘭·貝格點評說:德國企業,或者說歐洲企業對員工的尊重,已經成為歐洲特色,主要體現為關懷普通員工的身心健康。但在美國企業看來,股東價值可能更重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中國企業家接下來該怎麼走,可能需要找一條最合理的路。未必是歐洲模式,也未必照搬美國模式。
二、讓法國人眼紅的勞工政策
德國聯邦政府雖然很專注保持就業增長率和提升生產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實際收入必須增加。
這個原則一直十分明確。哈佛商業評論之前發評論說,德國人的薪水和各項福利比美國高出66%。更重要的是,美國收入差距的不斷加大,這在美國社會很具爭議。
2015年,德國政府開始發福利,其中一條就是最低工資定在大約1.1萬人民幣。
若與西歐國家做一個比較,德國的工資並沒有高得很離譜。從2015年1月1日起,德國逐步推行稅前每小時8.5歐元(約合人民幣62元)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低於盧森堡最低時薪11.1歐元(人民幣81元);法國9.53歐元(人民幣69.6元);略高於英國(6.5英鎊,約合人民幣61.38元)。
但事實上,在現實操作中,德國這輛工業戰車對公民待遇保障又著實令人望塵莫及。德國經濟被定義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經濟。是不是「最健全」很難說,但德國式福利的確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例如,如果德國工人不想兩地分居,勞動局可以支付行李搬運費。又例如,父母雙方雙職工又要帶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請帶薪假在家帶孩子,薪水為原工資65%。若一方無業,則可申請每月300歐元的補貼。這份福利叫「父母金」,是很多國家聞所未聞的。
在過去的十年間,德國政府針對勞工市場,進行了多項改革,其中除了對有孩子的家庭,或單親父母有很多特殊政策,政府還催生了很多「迷你工作」——即以短工形式存在的工作,工資低但僱主繳納社會保險。
這種工作時間靈活的小零工大大豐富了德國的就業市場,保證了就業率,減輕了很多企業的負擔。法國曾有官員公開指責德國大量「迷你工作」的存在對法國的就業市場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三、出手闊綽的德國企業
先不說德國聯邦政府的態度,從企業層面來說,與寒酸的最低工資相比,大多數德國企業給工人發工資時出手其實都很大方。
EM Motive(編者註:戴姆勒與博世組建的電機合資公司)主席Alex Humpert坦言,他們在德國Hildesheim工廠一線工人的薪資按小時計,時薪大約在36歐元到40歐元之間。一周工作時間大約為40個小時。這樣計算下來,一名熟練技工的月薪約為6400歐元。
有德企的管理層表示:寶馬車的一條生產線可能就價值幾百萬歐元甚至更高,這些生產線上的工人也待遇豐厚。德國產品售價高,背後的人力成本真是不容小覷。
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BASF)集團人力資源總裁Wolfgang Hapke博士解釋說:「除了按照市場水平設定工資,巴斯夫承諾應有的福利、個人發展的機會以及舒適的辦公環境。在很多國家,員工除了享受養老保障,還有補充醫療保險,以及股份項目,也就是投資公司股份享受收益——這都是為了鼓勵員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那些讓員工感覺沒有歸屬感的企業,我覺得是公司把錢看得太重了,對員工不夠好。一家企業要辦得長久,關注的重點就應該是公司的長期目標,而不是盯著短期利潤。當一家企業發展到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規模,所謂企業的『中央集權』式慣例已經很難奏效了,每名員工必須都要能得到驅動力、薪水、福利和公司氛圍同等重要的待遇。」一位不願具名的德企高層坦言。四、獨有的員工關懷文化
在寶馬我學會了一個新英文單詞,叫「人體工程學」。對於如何關懷工人,寶馬的廠房一直有口碑。
在寶馬德國Dingolfing工廠,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工人更是貼心,從廠房設置到醫療護理,甚至理療師都有,實現了一條龍服務。
「人體工程學」這個詞在寶馬的生產部門出現頻率很高,主要因為他們認為工廠生產線的設置和安裝必須考慮到適合人體結構。
這些符合人體工程學基本原理的零部件和生產線,都體現都在細節中。
例如特殊的木地板,可以顯示更大字體的旋轉架顯示屏;為防止工人站立過久而隨處提供的舒適板凳;為防止員工閃到腰所做可調整高度的貨架;為視力不好員工加強照明度。在交班的間隙,工人們甚至可以在廠房內休息間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寶馬集團生產部發言人SaskiaEbbauer解釋說:「自動化可以很大程度解放人力,一些需要不斷重復,又消耗體力的簡單任務以後都可交給機器人,由他們承擔所有繁重勞動,這也是未來工廠的特徵。即使如此,人力依然是工廠運營的重要組成。」
所以寶馬一直朝著把員工照顧好的方向努力。
寶馬集團有70%的員工都在德國工作。寶馬集團的用人原則和人力資源計劃,基本可以與德國的情況相匹配。據寶馬的分析數據顯示:到2020年,德國工人的平均年齡50歲以上的比例將從15%增長到超過35%。
2004年,寶馬集團發起了一個全面的「今天為明天」(Todayfor Tomorrow)的項目,主要就是探究如何在工人年紀變大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工人們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簡而言之,我們要創造適合各年齡段的工作環境。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老年生產線』,更沒有『輕量級工作站』,只有可適合各年齡層的生產線。即使是年輕的工人,也要保證他們在歲數增長的同時身體健康,可以長期保持生產力。」Saskia Ebbauer說。
五、捨得對員工的未來進行投資
再來說說弗朗茨·菲潤巴赫的故事。他1975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博世公司做培訓生,理由是博世的工人待遇好,投入研發和設備都很闊綽。28年後,菲潤巴赫從培訓生升至博世公司主席,並在2014年7月受任為公司監事會主席,成為博世工業信託公司(RBIK)合夥人。
「為什麼我會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因為這家公司的國際化程度相當高:350個國家的生意運作,不同的業務板塊,意味著不用換公司,就可以學到很多,給每個人的機會巨大。我曾經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又在不同的生意板塊都有工作經歷。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這間公司,事實是,我都找不到要離開的理由。對於其他忠實的員工,我覺得他們是對於我們公司的運作模式很滿意。」
我問菲潤巴赫:「假設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應聘博世公司的職位,可他三年內換了三家公司,你是否會聘用他?」
菲潤巴赫笑答:「他根本不可能從我這里獲得面試的機會。」
「『持續性』對於我們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所有作出的承諾,都要去履行,而且不能中斷。」他說。
菲潤巴赫不跳槽的理由和戴姆勒的RobertFrederick Veit何其相似。Robert Frederick Veit是德國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當被問到為什麼德國企業員工對老闆很忠誠的問題時,這位身材高大、語速飛快、語鋒犀利的戴姆勒「老兵」拍拍自己胸脯說:「看看我就知道了。我在戴姆勒工作了22 年,從學徒做起,之後很幸運的參加了管理培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崗位,難道還不是個好例子?」
Robert Frederick Veit進一步解釋說:「公司的發展很穩健;國際化程度很高;給員工很多機會——我自然不會跳槽。」
戴姆勒卡車中國合資項目總裁兼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史蒂芬(Stefan Albrecht)坦言:「德企的員工忠誠度很高,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問題:公司肯對員工投資,讓員工開心。員工自然也會付出更多,對老闆忠誠。這是雙向的。」
當然,所謂「投資」,不止是薪酬那麼簡單。給員工不斷學習提升的機會,是很多德企的留人秘訣。
進一步培訓看起來是鼓勵員工「終身學習」,可在巴斯夫(BASF))集團人力資源總裁Wolfgang Hapke看來,保障員工有終身學習的機會也是對巴斯夫未來的投資。對員工持續培訓是為了未來的人力需求有所保障。
與很多優質德企一樣,巴斯夫集團在金融危機時也沒有裁員,這是因為他們為了渡過難關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減少超時工作,控製成本,更靈活調動人員。在Ludwigshafen,有600名雇員轉做臨時職位或者是調動到其他崗位。
「事實證明,在金融危機期間,要避免企業裁員是完全可能的。」Wolfgang Hapke說。
3. 德國風土人情的資料
1、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
2、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
3、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4、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
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5、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
外國人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3)德國人如何走到今天讀後感擴展閱讀
特色節日·啤酒節、狂歡節。
1、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是慕尼黑乃至整個巴伐利亞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
德國啤酒節開幕
十月節期間,慕尼黑的八大啤酒廠在廣場上搭起巨大豪華的啤酒大篷,提供各家的啤酒和巴伐利亞美食,每個棚內座無虛席。在啤酒節現場還有眾多的娛樂項目,從適合小朋友的旋轉木馬到驚險刺激的大轉輪,還有馬戲、魔術表演。
各具特色的小店也把整個游樂場裝點得生動活潑,遊客可在這里買到巴伐利亞特色姜餅、或各色小食和紀念品。夜色降臨時,五光十色的彩燈把啤酒節變成了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
2、狂歡節
科隆狂歡節在市內也被稱為「第五季節」,是繼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後,全球第二大狂歡節慶活動。狂歡節每年於11月11日11時11分正式在老市場上開幕,不過在除夕之前基本上沒有什麼活動。新年過後到處開始舉辦會議和其它活動,一直到大齋首日以吃魚結束。
小丑和狂人是科隆狂歡節的特色。歡節的頂峰是從女人狂歡節開始到玫瑰星期一後的六天街頭遊行和狂歡。在這段時間里科隆市內所有的政府機關、學校、商店全部關閉,街上有許多人化妝遊行。
4.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如下:
1、守紀律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
2、周末不營業
除了加油站和個別交通樞紐處,像超市、餐廳等商業場所,德國人在周末幾乎都會關門,所以如果自己不想做飯或擔心沒東西吃,要提前囤貨。
3、禮讓行人
雖然德國跟中國一樣,汽車的駕駛座都是在左邊,但是德國人開車卻習慣於禮讓行人。同時也不會把車窗貼上膜,他們認為這樣會隔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路上遇到消防車和救護車,所有車輛都會迅速讓道。
4、守時間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5、喜清靜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
5. 在德國應該怎樣生存
在陌生國家,一切都顯得如此不同,甚至包括穿越馬路這樣的小事。在德國,你必須學會對付紅色交通燈的獨裁統治。 時間:凌晨3點。地點: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區的一個十字路口。夏天,這地區充滿了盲流混混,讓人感覺,全德國試圖逃避資產階級生活的傢伙都匯聚到這里。穿過街道有一群朋客打扮的小阿飛。他們的頭發染得五顏六色,梳成豎立的釘狀。皮帶由偷來的賓士車標志串成。視線里看不到一輛車,他們在耐心地等待交通燈變顏色。 在紐約、倫敦等地方,斑馬線紅燈常常被視為街頭的裝飾。而在德國,小小的紅燈就像一個獨裁者,它的子民們必須無條件執行它的命令。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正拋開他們遵紀守法的天性,開始非法闖紅燈。遊客們小心了!在這里闖紅燈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容易。 首先,絕對不要當著一個容易受影響的小孩闖紅燈。最幸運的情況是,周圍的大人會向你投來譴責的目光,意思是你的教唆可能使小海蒂或小弗朗茨下次獨自過馬路時不幸喪命。更糟糕的情況是,你會被一個5歲小朋友嚴肅地訓話,義正詞嚴地給你來一堂交通規則課。 但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違抗紅燈的命令,可能導致你失去一條腿。所有的德國司機都認為自己是邁克爾·舒馬赫,一些飛馳而過的自行車手也像在參加環法比賽一樣拚命。讓他們突然剎車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還有著名的德國汽車。那些BMW看上去好像在很遠之外,你有足夠時間穿過馬路,抵達安全地帶。但是,德國司機把道路中央違規的行人當成挑戰。BMW加速很快,轉眼就沖到行人面前,靠得不能再近,突然轉向,喇叭聲摁得又長又響。如果仔細聽,你可以聽到司機的咯咯笑聲。 最後,假如你碰巧穿越沒有紅燈把守的斑馬線。拋棄上面所講的一切。自信歡快地踩上斑馬線,因為99.9%的德國司機都會老遠就猛踩剎車。畢竟法律站在你的一邊。假如某司機靠得太近,讓你覺得不爽,盡管掄起拳頭猛揮出去。 逃票者注意了 別想免費乘地鐵 倫敦、巴黎、柏林和大多數德國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實行榮譽系統。不買票,你也可以坐車,但是別指望你能夠僥幸逃脫。 不!德國的地鐵不是免費的。很多外國人,第一次聽說德國公共交通實行榮譽系統——意思是,你不必投票、刷卡就可登上火車、巴士——可能會有逃票的沖動。但是,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試圖利用他人的信任。因為,你會被抓住的。逃票將面臨40歐元(約400元人民幣)的罰款,更可怕的是榮譽污點。 那些逃票的傢伙有一天會發現身著便衣的檢票員突然站在面前。在你登上火車時,他們可能還在輕松地聊天,車門關閉:其中一位突然大聲說:「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請拿出你們的票!」在那時,你會發現自己被關進了陷阱。而周圍的每個人,包括那個進火車站後一路丟啤酒罐,看上去像阿飛的少年也有票。 假如試圖免費坐車,或者買錯了票,扮演無知的遊客、無辜地眨巴眼睛並不會換來同情。換句話說,德國不是一個容忍漏洞或借口的國家。像許多遵紀守法的條頓人一樣,在上車前你就應該把規則弄清楚。 狗屎泛濫 柏林的地雷 寬闊、綠樹成蔭的大道是柏林的魅力之一。但是小心!在草坪上坐下之前先看仔細了。那股奇怪的味道可能不是來自你的食物…… 前東德時期,由於無處不在聲名狼藉的秘密警察斯塔西(Stasi),人們在講話前,總是習慣四處張望。斯塔西像幽靈一樣數量眾多,沒准此時此刻就有人偷聽。在首都,間諜尤其集中,柏林人不得不特別小心。迅速地扭頭張望動作被冠以專有名詞——BerlinerBlick,柏林掃描。 今天,雖然東德秘密警察像渡渡鳥一樣滅絕了,柏林掃描卻仍然盛行。但是現在不是為了尋找偷聽的耳朵,而是緊緊地盯著前面的道路,他們在警惕另一種垃圾——狗屎。 狗屎無處不在。寬闊,綠樹成蔭的大道看上去也許很美。但是,每棵大樹的基部肯定已經變成了狗的廁所。多數公園里到處都是狗屎地雷。人行道,尤其是大廈入口處的地段也不能倖免。最近有人對東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區——被認為是柏林市內狗屎泛濫最嚴重的地區——一條叫Libauerstrasse的小街進行調查,發現了超過70堆狗屎。 在城市中央地區,當然很少碰到狗屎問題。住宅區——包括遊客最喜歡游覽的平思勞雅堡和克萊伍茲堡(Prenzlauerberg、Kreuzberg)——都非常危險。柏林人,尤其是街頭少年,愛狗到了瘋狂的程度。而且喜歡體型巨大的狗,越大越好。慕尼黑人喜歡把像嚙齒動物一樣的小狗裝在單車籃子里。真正的柏林人則寧死也不願被人看見和一隻迷你狗在一起,更不屑帶著掃「雷」鏟子出門。 有幾種避免在德國首都撞上狗屎運的方法:
6. 德國人每天只工作4小時,GDP卻穩居「歐洲第一」,是怎麼做到的
說到工作時間,最有名的當屬馬雲的996,什麼是996呢?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時間高達:12*6=72小時,一周7天,相當於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長度在10個小時以上;而這不是最誇張的,本月初西貝的創始人及董事長賈國龍在其微博上說到:西貝是一家715+白加黑+夜總會的公司,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個小時,白天+晚上,夜裡還總開會,同時也是靠著這種715的精神,才讓西貝有了這么一點成就。
總結
任何事物都是有對比的,全球也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對上班時間、加班時間不敏感;其他地區如果也執行996工作制度,可能連工人都招不到。另外,別看德國人平均一天工作還不到4小時,但如果與歐洲其他國家、與非洲、與拉美相比,德國人的工作時間並不算短,屬於正常水平,特別是德國的自動化效率遠遠高於大部分其他國家,這也是德國人一天僅工作不到4個小時,但GDP總量卻可以穩居歐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原因。
7. 德國人的偉大歷史智慧是誰的精神產物怎麼理解
我們談的是一些沒有任何前提的德國人,因此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
8. 求有關德國人性格或對德國人的印象評價等文章 急
1.熱情友好的德國人。剛到德國時,我人生地不熟,可以說處處有困難,但是總是有好心的德國人幫忙。記得第一次找超級市場購物,我坐在公共汽車上不知在哪裡下車,於是就問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不但詳細地告訴了我的地理位置,甚至還一同下車將我領到了超室門口。最初的幾個星期這類事情我幾乎每天都能遇到,有時自己在車站牌前剛顯出躊躇,旁邊熱心的德國人就問 Kann Ich Ihnen helfen? (我能幫您忙嗎?),讓我深為感動。我想「有困難找警察」這句名言在德國暫時先用不上。
2.遵守交通秩序的德國人。在德國的馬路上幾乎每處都有交通紅綠燈,但是你卻找不到一個像我們國內那樣的交通警察亭和交通警察,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在紅燈的時候,即使路上沒有汽車,德國人也是自覺地站在原地等待綠燈。當然也有個別不遵守的,但是兩個多月來我只看到過兩到三次,而且其他人對此人都是嗤之以鼻。德國的汽車更是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在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汽車如果看到行人要穿越馬路,也會自覺停下來,示意行人先過。
3.守時守約的德國人。在德國人的生活中,Termin(預約)非常重要,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或是電子PDA或是一個小冊子,上面按照時間記滿了每天的日程安排,有的教授的Termin甚至都排到了明年。德國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時間計劃表,每天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自己的工作。在德國如果你不到招呼就貿然去拜訪某位德國朋友,是非常不禮貌的,當然如果你與德國人有了預約卻沒不能按時到,更是不禮貌,因為如果跟你約定的是談半個小時,那麼此後的時間也許是屬於別人的Termin。反觀國內,我們的一些部門領導整天忙於應酬,今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會在哪裡會幹些什麼工作,即使是有計劃,往往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當然我們的領導也有難處,中國長期存在重人情世故的習慣,有時不去應酬反倒是對邀請者的不禮貌。
4.一絲不苟的德國人。德國人做事情認真是出了名的,一個極端的說法說,如果操作規定上說往牆上釘釘子只需敲三下,那麼德國人決不會敲兩下或四下。不過我確實是親眼見到了德國人的嚴謹。我辦公的地方有一間新的大辦公室需要布置,裡面需擺放計算機、桌椅和黑板等,我的德國同事竟然用尺子量了整個房間,然後在計算機里設計出了所有物品的擺放位置與距離,都用明確的尺度標明,然後列印出來,大家按照這個設計圖分別安置,果然是絲毫不差,讓人佩服!還有一次一位德國朋友領我逛柏林,更是提前將游覽路線都訂好了,在哪裡換車,看那幾個景點,幾點出發幾點回來,完全照計劃進行,分毫不差。
5.注重環境保護的德國人。德國的所有垃圾收集都是分類的,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三個大垃圾桶,分別是廢紙、生活垃圾和塑料製品,德國人都自覺地按周分類投放垃圾,垃圾桶滿後推到街上由垃圾處理公司收集起來進行處理和再利用。德國的辦公室用紙有草紙和辦公用紙之分,草紙就是用垃圾廢紙再生製造的,一般不重要的文件及草擬稿都用其列印,正式的公文採用辦公用紙。在每個德國超市都有廢舊電池收集點,因為廢舊電池對環境危害很大,因此德國人都自覺在購物時將用過的廢舊電池帶到超市收集點。
6.關心殘疾人的德國人。在波茨坦市生活我在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坐輪椅四處溜達閑逛的殘疾人,很是納悶,因為在國內街上是很少見到殘疾人的。後來才發現,原來德國的公共設施建設處處都考慮到殘疾人的需要,衛生間有殘疾人專用的位置,超市與鐵路均有殘疾人專用的電梯通道,辦公樓有專門留給殘疾人的坡道,公共汽車每隔三趟就有一趟是帶有自動升降踏板的方便輪椅上車的專用汽車。因此,殘疾人可以不需他人幫助就可以像正常人那樣在城市裡自由購物與遊走,這是我們目前大多數城市還未能做到的。
7.熱愛自行車運動的德國人。德國人熱愛體育運動是出了名的,德國足球和德甲比賽我想國人已經盡人皆知了,但是德國人對自行車運動的熱愛可能還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國騎自行車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德國騎自行車卻被當作一項體育運動。德國人騎自行車是要全副武裝的,腳登運動鞋,身穿運動服,頭戴頭盔,自行車前面還要有車燈,時常是七八個人一起騎車在公路上結伴疾馳。德國的火車與公共汽車上都可以買自行車票的,年輕人可以幾個人結伴帶著自行車馱著行李坐火車四處旅遊,到了旅遊地點便騎上自行車直奔景點。波茨坦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我在回家的路上,人行道與汽車道之間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時常有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自行車隊從身邊呼嘯而過,仔細看去有些竟是德國老頭老太太。有時也會看到一些汽車頂上架著著自行車,這也是開車到野外做自行車運動的。
9. 德國的善良教育,你知道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嗎
在德國,有很多百年工業家族。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著共同特質——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德國人身上的確有很多我們學習的地方,德國人的品質來源於他們生活的態度,「生活是具體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德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尤其是德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德國產生了眾多的世界級品牌。
「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可以向法院起訴。在人格上,德國的父母們,更多的是把孩子的人格、尊嚴與平等放在第一位。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喂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發育和游戲過程,有條件的還須做好「飼養記錄」。利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里的動物,或捐款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也是德國小學生一項常見的有意義活動。
10. 五年級下冊第25可的讀後感怎麼寫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讓我領略到了異國綺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
德國人家家戶戶都養花,中國人也養花,可養花的習慣卻大不相同。德國人把花樣在臨街的地方,讓每一個過路人都看到;中國人卻把花養在家裡,自己的花自己看。德國人走在街上,就彷彿進入了花的世界裡,滿眼都是鮮花,你欣賞我的花,我欣賞你的花,你為我帶來好心情,我為你送去滿心的愉悅。德國人這種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境界應該讓我們好好學習學習。中國人的自私隨處可見,你瞧吧:公交車上搶座位,隨手扔垃圾,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許多人就是這樣,只顧自己的利益,自己好了就行,不管別人。
還是讓我們學習一下德國人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種精神吧!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後,使我感受到了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德國人愛花的特點。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都把花種到臨街窗外,讓花朵向外開。大約過了四。五年,作者再次來到了德國,發現德國人愛美之心還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見過類似的情景,就像班上創立圖書角,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捐一本書,那你就可一看到幾十本書了。這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體現;如果班上每一個同學都輪流打掃課室,我們一進到教室,就是一塵不染的了。這就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讀了這一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後,德國人給我留下一個懂為人著想,無私地付出這種好印象。他們人與人之間懂得互相幫助,互利互惠這種美好的境界。我還懂得了只要心中有他人,有社會道德,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世界就會更美好。只要「我為人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可以實現「人人為我」這個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