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德國的忌諱
1、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2、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
3、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不可使用。
4、討厭菊花、薔薇(只用於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
5、忌諱核桃。
6、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紮。
7、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綵帶包紮。
(1)為什麼德國人不能穿運動褲擴展閱讀
德國的文化:
1、音樂
德國是全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樂市場。20世紀及21世紀德國流行音樂形式與運動包括新德國浪潮、流行、東方搖滾、重金屬/搖滾里最有影響力的樂隊是德國戰車(Rammstein)、朋克、流行搖滾、獨立及施拉格流行等。德國電子音樂在發電廠樂團和橘夢樂團引領之下產生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德國鐵克諾和浩室領域的DJ和音樂家亦獲得廣泛的聲望(如羅賓·舒爾茨、保羅·范迪克、保羅·卡爾布雷納和Scooter等)。
2、哲學
德國哲學可以說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進入21世紀,德國與法國、奧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維亞各國持續發展當代分析主義。
4、建築
德國在建築方面作出的貢獻包括卡洛林和奧托風格,這二者為羅曼式建築的先導。中世紀磚砌哥特式風格亦發源於德國。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德國亦發展出相應的地方性風格(如威悉文藝復興和德累斯頓巴洛克)。巴洛克時期的著名建築師包括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巴塔薩·紐曼、格奧爾格·溫策斯勞斯·馮·克諾珀斯多夫和阿薩姆兄弟。
韋索布倫派主導18世紀南德的灰泥建築風格。上施瓦本巴洛克之路途中,雕塑家約翰·米夏埃爾·費希特梅耶、灰泥匠兄弟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的貢獻一覽無遺。德國民居建築以其木骨架(Fachwerk)傳統聞名,不同地區風格各有不同。
歐洲工業化時期,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風格在德國發展起來,因19世紀的經濟繁榮而時被稱作「繁榮時期」(Gründerzeit)風格。區域性歷史主義風格包括漢諾威派、紐倫堡風格及德累斯頓森佩爾-尼柯萊派。新天鵝堡為最著名的德國建築之一和羅曼復興式建築的代表。18世紀一些亞風格在德國的礦泉療養地及海水浴場中發展起來。德國藝術家、作家和畫廊家如西格弗萊德·賓、格奧爾格·希爾特和布魯諾·穆赫林亦為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
❷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是什麼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習慣,德國雖然是個相對來說比較民主國家,可人們依舊有不少特別的習俗。作為外國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有助於與他們更多的交流和接觸。
德國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國家,男士如果是和一位女士初次見面,若不是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不要主動和女性握手。在她們看來,這是鹵莽和不禮貌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
德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這和他們信奉基督教有著很大淵源。如果某個月的13日偏巧又是個星期五,那每個人都會過的小心翼翼,聊天辦事時也會盡量避開這個數字,和他們接觸時,尤為應該注意。
在國內,朋友生日臨近時送份禮物並祝生日快樂,友人必定興高采烈的感謝和笑納。可這在德國可不行,而且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按照這里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關於遲到的問題無須多說,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討厭遲到,尤其是德國人。
德國人喜歡聚會,尤其是家庭聚會。如果你組織了一次,你會發現除了遲到的之外,你同樣不會看到任何朋友提前敲門。德國人的習慣是提前幾分鍾就把車停在樓下,在車子里等到時間正好再出來敲門。理由是:若是早去必然回打攪人家的正常准備工作。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德國的一些老房子有著巨大的煙囪,所以有一類專門清理煙囪的工人。德國人認為,路上遇到煙囪工人的話一整天都會順利。若是有煙囪工人擦身而過,並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會交好運氣。這是因為德國人以前的房子的爐灶,煙道都很簡陋,很容易引起火災,而煙囪工人的工作就會避免這種災難。這就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吉兆。
探訪朋友時不要搞「突然式襲擊」,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時間,准時到達。若非主人許可,不要自行參觀,不要隨意翻動桌上的書本和物品。若是探病,除了顯而易見的外傷或者感冒發燒之類的症狀之外,不要詢問病情。
尊重他人隱私是非常重要的。年齡,職業,婚姻情況,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個人收入等等等等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不好隨便打聽。尤其是對女性。在這里,共事多年卻對對方一無所知的比比皆是。還有,若是看上別人買的一樣東西,就算再喜歡,也不要詢問價錢。
德國是個太注重個人隱私的國家,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半夜手機鈴聲太響被鄰居報警,六個膀大腰圓的警察敲我的門,說明來意後,非常溫和的詢問我是否方便讓他們進房間看看。離開的時候,其中一個客氣的對我說:抱歉,打攪了,請把手機改成震動。
❸ 德國人有哪些生活習慣
nomad46:
你好。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遠道來訪的德國客人,我強烈建議你用中國式的傳統禮節接待,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德國客人能從中直接感受到新鮮獨特的異國風情,大大激發其好奇心;第二,這樣的待客方式也是你所熟悉的,能夠有效避免紕漏。畢竟年輕人還是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不同於成年人的固定模式。
一般來說,德國人講究順序、隱私並嚴守時間。你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對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所以,在與德國客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這些。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問到家裡需不需要單獨准備衛生間的問題,我想如果不便,則大可不必。但是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卻是十分必要的。
飲食方面,我認為德國客人不遠萬里而來,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國生活,當然應包括體驗中餐。我國有八大菜系,隨便哪一樣德國客人都會樂不思「薯」的。如果他實在吃不慣,洋快餐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另外,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至於聊天交談方面,可以涉及到有關德國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談籃球,壘球和美式橄欖球等。
通常,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所以交談時不要詢問人家的私事(如問女性的年齡、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禮物,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我覺得你這次如果准備送出08奧運福娃,他將非常樂意接受。
怎麼樣,對這樣的回答滿意嗎?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謝謝你的提問。
❹ 今年德國的冬天特別冷嗎12月去要穿什麼衣服
1,樓上說的轉換插頭。德標的,圓頭的,有的是說德標,結果插頭後邊塑料部位是方的,插不進德國的圓形插座。可以帶兩個,或者帶個小插線板。
2,小型電飯鍋。如果你去的城市比較小,一時間亞洲超市不好找的話,至少有了電飯鍋還有米飯吃,米就買德國超市裡最便宜的milchreis就行。
3,輕便的羽絨服。今年的德國冬天格外冷,前幾天已經夜裡達到零下十度,到1,2月份會更冷些。而且經常下雪,大大的圍巾帽子手套都是必要的。其他衣服就看自己了,牛仔褲運動鞋什麼的,襪子多帶幾雙吧。如果帶件防雨的帶帽子的外套出門就不用打傘了。
4,好看又防點水的靴子(如果你是女孩子的話)或鞋子。德國經常會下雪和小雨,最好不要穿那種一沾水就透的鞋子。
5,輕便結實的雙肩包。德國人很樸素,有個雙肩包基本出行問題就解決了,男女老幼皆宜。當然不包括時髦人士在內。
6,三頻手機。出國能打的就行。如果有電腦有網線的話,給國內打電話還是網路電話方便,如各種voip類。
以上。
❺ 德國人冬天為何只穿單褲
這兩天德國下雪了,一些地區的雪量還不小,突如其來的降雪讓小萊興奮了一把,畢竟德國雪景都辣么美~
而北京也體現著嚴冬的架勢,大風裹著寒冷抽打著每一個在外趕路的小夥伴。小萊深感「年紀大了」乖乖穿上了秋褲、毛褲、棉毛褲。畢竟再任性的姑娘,也架不住酷刑一樣的溫度。不知道小夥伴們都穿上秋褲和羽絨服了嗎?(來,沒穿就快把新姿勢學起來~)
然而,小萊的同事K女士就是一個不知好歹的不穿秋褲的人!這位來自德國的大妞似乎並不知道什麼叫秋褲,但當小萊抱怨天氣太冷的時候,她也一直附和。這就讓小萊很奇怪了,又怕冷又不穿秋褲,到底是怎樣的心態?今天小萊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位K女士的德國式抗寒心得。
K女士說,從小到大在德國都沒穿過秋褲這種東西,即便是冬天下雪零下的溫度也是一條單褲闖世界。小萊雖然相信K女士的誠實,但是在購物網站上還是找到了「秋褲」的痕跡。比如下面的這種叫做「lange Unterwsche」的長款內衣,或者乾脆是叫做「warme Unterwsche」,翻譯過來就是「保暖內衣」的東東。
於是小萊拿著這些截圖「質問」K女士。K女士面帶微笑表示,「這種一般是老年人產品,就是你們俗稱的夕陽紅專用品,你給年輕人推薦,大概會遭到鄙視(微笑)。」
為了慎重起見,小萊又在網上仔細查閱了一番。果然,在德國秋衣、秋褲都屬於內衣產品,不論是大型商場還是網購平台都會有售,只不過年輕人是「絕對」(嚴謹起見加引號)不會穿的,只有老年人為了保暖或者身患疾病而不得不保暖才購買這樣的產品。因此這類內衣也是十足的「滯銷」產品。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當你冬天去高山上滑雪,或者你是登山愛好者的話,那麼這種內衣內褲就派上了用場。當然人家是真的當內衣內褲來穿,不會在裡面再穿一個貼身的內衣褲了。
那麼如果天氣確實冷的話,德國人為什麼寧願凍著也不多穿點呢?原因也很簡單。K女士說,不論是乘坐公交、電車還是在室內,德國的暖氣都是十足的。你在公交上經常看到德國人一上車就拖下厚重的外套(上衣),露出裡面夏天穿的T恤,簡直野性得不要不要的。如果在這樣的暖風下穿上秋衣秋褲,那還沒等你下車身上就已經大汗淋漓,等到了公司那就汗臭熏天了!所以,無關美觀與性感,德國人冬天就是不穿保暖褲的,「大不了上車就是脫嘛~」。
小萊聽了K女士的話後表示,我真是信了德國人的邪~!好吧,小萊繼續默默穿起了秋褲、毛褲、棉毛褲來抵禦這無盡的嚴寒??
❻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6)為什麼德國人不能穿運動褲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❼ 各國的服飾和穿戴習俗
1,瑞典服飾
瑞典的傳統民族服裝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緊身褲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婦女則戴式樣不一的包頭帽。在正式禮儀場合,男子一般是西裝革履,加上一件長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長裙。
2,法國服飾
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
3,中國服飾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體現了漢族千年不變的民族特色,並通過周禮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4,日本服飾
日本服飾最主要就是和服,由於設計漂亮,款式多樣,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小袖的表著化始自室町時代,貴族的下著白小袖逐漸成為庶民的表衣。
5,韓國服飾
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寬松;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