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我從哪裡來繪本

德國我從哪裡來繪本

發布時間:2022-12-15 20:57:23

1. 一個小故事解決寶寶的問題:我從哪裡來

跟一位準媽媽聊育兒聊的正嗨,旁邊的果哥(2歲)突然來一句:阿姨肚子怎麼有小寶寶的呀?一時間把那位準媽媽問住了,她有點尷尬的說:這個你問你的媽媽吧。

於是我給果哥講了一個小故事:你以前也是這么在媽媽的肚子里的哦。媽媽的肚子里有個溫暖的小房子叫卵子。爸爸的身體有個小精子,它長的像小蝌蚪呢。小精子游呀游,游到了媽媽肚子里邊。誒,小精子找到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它覺得這個小房子好舒服、好溫暖呀,於是就住到小房子里了。小精子在媽媽的小肚子裡面慢慢的長大,長出了手,長出了腳。小精子長呀長,長成了你的小模樣。

你在媽媽肚子住了10個月呢,隨著你的長大,媽媽的肚子住不下你了,於是在醫生阿姨的幫助下,你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來到外面的世界了。

一個小故事,就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更細致的過程,可以在家中利用繪本給孩子啟蒙。推薦三本性啟蒙繪本《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我們的身體》

大部分家長不願提及性,認為這是羞恥的。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迴避這個問題,直接告訴孩子:你是垃圾桶撿來的(80後90後對這個答案估計很熟悉)。其實,孩子的世界裡性器官就是身體的一部份,就像手和腳一樣自然。

我們可以利用繪本,大方的、毫不羞怯的告訴孩子性器官。告訴他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告訴他什麼是隱私部位,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特別推薦《我們的身體》,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這本身作為啟蒙,真的很合適。

書本內容全面,是一本特別好玩的幼兒人體小網路書,裡面有很多小翻翻頁和小機關,邊學邊動手,激發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知道他是愛的結晶,爸爸媽媽很高興能有一個這么可愛的小寶貝。

可愛的小機關,往下一拉小寶寶出生了。孩子觸動機關,看到小寶寶的時候父母可以在旁邊配上哇哇哇大哭的聲音哦。

2. 有關兒童性教育繪本有哪些

兒童性教育啟蒙讀物:《小威向前沖》《我的弟弟出生了》《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我寶貴的身體》《和媽媽一起看的性教育繪本》《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摸我》《我從哪裡來》

青春期孩子可以看的繪本有《女孩,你該知道的事》《男孩子的秘密》《我們的身體》《乳房的故事》《小小戀人》

3. 不被定義的人生

第一次看到繪本《我不知道我是誰》時,非常喜歡。故事以一隻不知道自己身份的小兔子——達利B的自問自答展開:「我是一隻猴子嗎?我是一隻樹袋熊嗎?我是一隻豪豬嗎?」從自己的身份到自己的住處,從自己的事物到自己大腳丫的用處,達利B不斷地追問,並不斷地探索。直到准備吃到它的黃鼠狼傑西D出現,他才從別人的嘴裡知道自己是一隻兔子。

他不知道對於一隻兔子而言,黃鼠狼是不可戰勝的,不自量力的兔子在傑西D張開大嘴要幹掉他的那一刻,不知道閉上眼睛認命,而是用自己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的大腳踢飛了傑西D!

多麼讓人歡欣鼓舞的事情啊,兔子戰勝了他的天敵——黃鼠狼!他贏得了兔子們的贊頌,所有的兔子歡呼著,說達利B是他們的英雄。當達利B已經確認自己是一隻兔子時,英雄這個陌生的稱呼讓他再一次陷入了疑惑:「真奇怪,原來我是英雄,我還以為自己是一隻兔子呢!」

英國喬恩.布萊克寫的,德國阿克塞爾.舍夫勒繪的這本圖畫書以特有的幽默帶著我們思考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往哪裡?」

達利B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我們知道。因為圖畫上明明白白地畫著一隻兔子,所以當看到達利B疑惑自己是不是該住在蜘蛛網上,該吃馬鈴薯還是蚯蚓時,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那是因為我們腦子里的兔子是被定義過的。達利B沒有被定義,所以,他才有那麼多有趣的探索:學小鳥住在鳥巢里,像松鼠一樣爬到樹上吃橡子,用大腳丫做雨傘……也許,它本來就可以是任何身份,住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有任何可能。

2千多年前的莊子在《齊物論》里說:「民濕寢則腰疾偏死,䲡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鰍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萬物沒有統一的標准,如果沒有被定義,就可以有無限的可能。就像繪本中的達利B與傑西D一樣,ABCDEFG,你可能成為任何身份。但是,一旦他確認了身份,就只能是兔子。 

這讓我想到了格桑老師講的「自」與「我」。每個人都有一個全息的能量的「自」,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斷地被環境和周圍的人賦予不同的身份標簽,「我」的部分不斷豐富著的同時,我們也被各種各樣的標簽緊緊地束縛著。當我們被定義後,我們的程序也就被格式化了,我們的人生也就有了命定。

被定義!細思極恐。在老師這個角色中,我們常常說:當你說孩子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他就會如你所願,成為你嘴裡所說的那種人。但是,我不是也經常一本正經地批評人嗎?是誰賦予了家長和老師批評的特權?是說批評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是誰說不打不成器?如果一開始就認定支持可以讓一個人更加完整地成為他自己,那些最開始認定的東西就變得不確定起來。

老師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如果可以被定義,那就正向期待吧!細細思量出口的每一句話,給孩子不斷強化優勢標簽。就像皮格馬利翁效應一樣,當我們可以賦予「你是誰」的時候,那個人就有了成為誰的可能。同樣,我們要警惕定義也可以讓一個孩子成為貨真價實的「搗蛋鬼」。

幸好,老師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唯一他人,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平面的人、AB版的人。為了完成角色的使命,我們會戴上了各種各樣的面具,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可能。

只是依然需要謹慎的是,你要確定自己戴的面具是什麼。因為一旦你戴上,它就成為了你。不要僥幸有些面具只是暫時性地借用一下下,久而久之,別人會記住你的面具,你也就會被重新定義。而你自己,恐怕也將漸漸地忘記面具下真實的臉孔。

那麼,如果可以被定義,請慎重地做決定。

就像昨天看的電影《長津湖》。

面對著頭號強國,「打」意味著什麼,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一邊是北極熊團,有厚厚的禦寒服,豐富的物資與後勤保障,飛機大炮加坦克;一方面是我們的部隊,衣不禦寒,冷饅頭加步槍。以卵擊石,毫無懸念。

可是,為什麼還要打這場仗呢?

當我們帶著審視的眼光,站在今天的視角上去看幾十年前的這場戰爭時,我們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或自認為更為正確的意見。比如,那個說第二次上戰場比第一次更加恐懼的人,本來可以選擇退伍的,為什麼還要拋棄妻女,義無反顧地回來抗美援朝?毛岸英怎麼可以為了一張地圖,把自己置於那麼危險的境地,造成無法挽回的傷痛?在敵人敗逃路上,那一排排化為冰雕的戰士們,有沒有別的可能?

怎奈,歷史不可能改寫。當世當時,選擇與決定僅此這一個。

不難想像,出兵還是不出兵?打還是不打?每一次行動都是思慮再三的決定。

就像電影里的台詞:「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

老虎是要吃人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餓。是在惴惴不安之中等死,還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奔赴?先烈們作出了自己的決定!他們用慘烈的犧牲換回來了百年太平,也把自強自立、勇敢無畏的民族精神寫進了子子孫孫的血液里。

英雄千古,是我們對他們的定義。但他們當初一定未被定義,所以才該打硬仗、敢流血犧牲、敢以生命換新天吧。先輩的優良基因會在生命長河的千淘萬漉中得以延續與保存,我們這一輩又將會把怎樣的精神與力量交予後來人呢?

莊子說: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沒有人可以被定義,人永遠是成長變化與發展中的人。你有沒有勇氣像達利B一樣,去改寫命定的人生?

4. 你是如何給女兒做性啟蒙教育的

在咱們的教育環境里,給孩子做性教育確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在體制里做這樣的事,總是瞻前顧後的,左怕狼或怕虎的。孩子從學校里得不到真切的教育,做家長的只能自力更生。

我給女兒做性啟蒙教育,主要是通過繪本。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本繪本。

4、乳房的故事

我自己十幾歲了,才朦朦朧朧地知道一點性知識。不止是我,從我這一代人上溯,包括我這一代,又有多少人受過正規的性教育呢?

讀高中的時候,一個同學抗不住繁重的學習,神經衰弱,臉色蠟黃。學業是沒法繼續進行下去了。家裡給他說了一房媳婦,要他回家結婚。臨走前幾天,他讓同寢室的人帶他去錄像廳看錄相。和他一起去的同學私下裡說他什麼都不懂。

我鄉流傳的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青年人對性知識的匱乏。一個結過婚的年青人外出做工,聽了別人說的葷笑話,才明白男女之事。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在2010年制定了《歐洲性教育標准》,認為性教育應該是一種全面的、整體的范疇。性教育的啟蒙應該是從出生即開始進行。

5. 想給寶寶正確的性教育,應該讀哪些繪本

您好,給您推薦繪本
《小威向前沖》:小威是一個小精子,他和三億個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里。游泳大賽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地練習……他知道他必須要游得非常快,才能贏得獎品--一個美麗的卵子。
《我從哪裡來》:是一本針對孩子性教育的繪本,讓爸爸媽媽能陪伴寶寶通過看圖說話的方式來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這本繪本主要面向3-6歲的孩子,是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組織編撰的,圖片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內容。
《不要隨便摸我》: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原本嚴肅認真的說教,通過母與子之間輕松愉快的聊天嬉戲表達了出來。 媽媽在與吉米玩鬧時,從游戲中觸碰與被觸碰的尺度問題切入——「假如我一直撓你的癢,不管你說什麼,我都不肯停下來,這就是問題啊」,引導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並結合現實生活中性侵犯的案例,告訴孩子遇到性侵犯等傷害時應該怎樣處理。以及,「如果遇到了觸摸問題,那絕對不是小孩子的錯」。
這幾本繪本都是關於孩子性教育,幽默風趣,能夠讓家長輕松面對「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關注麥多多教育關注,能夠獲得更多的繪本信息和育兒知識哦~

6. 一起讀繪本(26)‖《出生的故事》——我從哪裡來

正月十五那天,姑父姑姑領著小孫子(二表弟的孩子,因二表弟兩口子都在外地上班已走)和大表弟一家四口來我們家聚餐。

大表弟妹幾個月前剛生了二胎,現已三個月。小侄兒白白嫩嫩的,大家互相抱著逗著玩。

這時一旁玩的二表弟只有四歲的孩子突然跑過來說「大媽,小弟弟是從哪來的?」

大表弟妹說:「小弟弟是大媽生的?」

「大媽咋生的?」

「大媽在醫院生的!」

「哦,我知道了,我也讓媽媽去醫院生個小妹妹和我玩……」

聽完小外甥的話,一屋子人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小外甥看見大家都在笑,一時不知所措,也跟著笑起來,一雙小眼睛眯成了一條線。

大弟妹曾經當過老師,知道關於「人從哪裡來」的話題是每個孩子最好奇的問題。

於是,我和她很快達成一致——不能隨便搪塞小外甥,應該給他一個正確的「人從哪裡來」的答案。

正好家裡有《出生的故事》這本繪本,我們便圍在一起講了起來。

《出生的故事》是中國繪本作家蔡皋所著。他採用鉛筆手繪與國畫寫意手法為故事做了插圖,很有中國特色。

看到橘黃色的環襯,心裡是什麼感覺?

小外甥說「像橘子,甜甜的!」

外甥女說「暖暖的,就像寶寶的小被子……」

扉頁上畫的小寶寶在干什麼呢?

小外甥說「他和小弟弟一樣,在學爬……」說著,還做了個爬的動作。

媽媽說,本來我像一隻小蝌蚪,很多小蝌蚪中的一個,在媽媽身體的一個通道裡面游啊游,媽媽說最後游到最前面的就是我。

勝出啦,住下啦,住進媽媽的子宮里啦?

媽媽話示意圖說,這就是我。

這會兒看上去像躺在小葫蘆里,只不過是倒過來了。

什麼聲音這么美妙?「是夏天的歌,寶貝!」

「明晃晃的很多汁的夏天,嗡嗡嗡嗡,知知知知的夏天,寶貝!」

長呀長,長了10個月,我越長越大,直到我覺得媽媽的肚子對於我來說有點小。

我想要動,我的手,我的腳,我的身子就會動一動。

我覺得我會動的地方有很多,我的頭,我的嘴巴,我的耳朵,我的眼,應該都想動一動吧?

有很多聲音在外面招呼我,外面是怎樣子的呢?

很多聲音在喊我。小人小人,小妹妹嗎?小弟弟嗎?

有種力量在鼓動我,我總是想要動一動。

終於,有一天,我聽到外面有很強大的呼喚:寶貝,你准備好了嗎,你現在可以出來了嗎?

是媽媽在呼喚。我想出去,我開始用力往外鑽:一二三,一二三……

我被一股暖流族擁著,媽媽也在努力幫我,就像小雞破殼那樣,我在裡面啄,她在外面啄。

「來了,來了,」有人誰在說,「請再努力一下!」

像小苗破土,像太陽噴薄而出,「我來了!」

洗澡嘍!感覺還不錯嘛!

稱一稱3.4公斤!

哎呀,我的肚臍!我親愛的肚臍……

好餓,我總是想要吃,吃吃吃……媽媽說我跟雛鳥一樣一樣的喲。

哪個是我?除了我自己和媽媽,別人都要靠姓名牌才能找到我。

其實找到我自己很容易,只要張嘴一哭,就找到了「自己」。我奶奶很莫名其妙,她說我是天生的哲學家。哲學家是什麼呢?

誰抱著我?爸爸?

「爸爸」是什麼?

「爸爸」的手真大呀,大的像什麼一樣一樣的。

「回家」?同媽媽一起回「家」?

「家」是什麼?

我知道他們早就在等我,我知道他們愛我。

這就是我的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哥哥的家,我愛這個熱熱鬧鬧的家。

這是我來到世上在嬰兒室遇到的小夥伴!

聽完這個故事,小外甥知道了自己的出生。

當我們問時「你從哪裡來?」

他很痛快地說「我從媽媽肚子來的……」

「你在媽媽肚子里待了多長時間?」

「十個月!」

小孩子就這么可愛,不懂的事情,通過講故事他就明白了。

這就是孩子獲得未知的有效途徑!

7. 德國繪本《來問我吧》,怎麼樣

格子醬講繪本很高興可以給您解答這個問題。

《來問我吧》系列叢書是引進自德國的知名少兒科普圖書品牌,全系列共26冊。本系列叢書選取了兒童讀者可能感興趣的自然、人文、科技等主題單獨成冊,內容豐富,語言簡潔,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

「來問我吧」是原汁原味的德國造,聯合幾十位知名專業領域的著作家和藝術家經過數十年積累的匠心之作,讓乏味的知識有了鮮美的味道。「來問我吧」入選德國科普教材叢書,獲得德國亞馬遜五星級好書,德國家庭認可閱讀的科普繪本,是學前教育科普知識難得的優秀教材,是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有趣老師。「來問我吧」具備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書本本身。


追溯德國教育淵源,為什麼德國強大?「德國製造」的質量享譽全世界?德國佔世界人口的1%,迄今為止,卻拿走了50%的諾貝爾獎。德國是一個思想的國度,教育和科學,研究和發展被賦予核心地位。這些都離不開德國教育和重視青少年科學知識普及的傳統。德國教育家認為,圖書是德國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閱讀科普讀物可以建立孩子理性思維,引領孩子認識世界,探索未知,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

希望孩子通過和家長一起閱讀「來問我吧」這套來自德國的科普繪本,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學會主動思考問題,期待自己腦洞里的問題得到科學且趣味的解答,逐漸愛上科普繪本,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開啟知識淵博的科學小達人之路!


格子醬講繪本:每天分享幼兒園經典繪本故事,兒童經典故事,兒童睡前故事!每晚一本故事,聽一段故事,伴寶寶快樂成長!

8. 幼兒繪本《我從哪裡來》

繪本《我從哪裡來:兒童性教育繪本》是由澳大利亞漫畫家菲奧娜·卡塔烏斯卡斯創作,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澳大利亞童書獎。

《我從哪裡來》是一部完整的兒童性教育繪本。

國人羞於談愛,更恥於談性。也許你會反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已經能夠自如地和父母孩子說「我愛你」,能夠勇敢地和伴侶求愛了。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我們依舊恥於談性,尤其是和成長中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會「談性色變」。

9.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全方位解答0-12歲孩子的所有疑問

近期,接二連三爆出的兒童性侵事件:韓國「N號房事件」、 高管性侵少女……沖擊著我們當父母的心,也再次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性教育。

提到兒童性教育,總有家長這么說:

不好意思開口,不知道談什麼;

孩子還太小,學校會教的;

我家是男孩,應該比較安全吧。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中國的兒童中,遭受過不同程度性侵的,女童約佔9.5%,男童則佔8%,總數預估有2500萬之多。

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 長期的迴避、遮遮掩掩 也許是我們在性教育方面最大的誤區之一。

那到底要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呢?其實,家長可以藉助繪本這個工具。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本既專業權威,又圖文並茂,讓孩子一看就懂,不需要爸媽費心講解的——

這本書是澳大利亞童書獎繪本,用輕松歡喜的方式系統表達了「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2018年由心喜閱童書引進出版,由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審訂導讀,幫助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獲得關鍵的性健康知識,讓好奇與沖動得到正向滿足。

胡萍老師在認真審訂之後,也對圖書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聽聽她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吧!

在我為10歲以上孩子講解「我從哪裡來」的課堂里,孩子們對於精子和卵子如何結合會提出很多疑惑,同時,一些孩子也會在課堂里大方地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當一位同學提出:「胡老師,爸爸的精子是怎樣進入媽媽的身體的?」這個問題時,常常我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另一個同學會坦然地說出:「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爸爸的生殖器和媽媽的生殖器結合。」然後還會繼續有同學發問:「生殖器怎麼結合啊?精子怎樣才能夠進入媽媽身體呢?」……

如何能夠科學地回答孩子的這類問題呢?在家庭里,父母們可能尚未准備好與10歲以上孩子溝通這類問題,孩子們或許也更喜歡自己通過書籍來了解,在眾多繪本中,《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可以滿足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需要。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以人類生命的傳承為核心,為孩子們講解了爸爸媽媽是如何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這本書科學詳實,圖文並茂,涉及的知識點深入廣泛,讓孩子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孕育生命的過程。

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

第一,科學性

性健康教育一定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這些科學知識與每一位孩子的生命都相關,這才對孩子具有吸引力。

本書涉及了男女生殖器、精子與卵子的作用、懷孕的過程、胎兒成長、試管嬰兒等知識,在我的經驗中,對於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急需了解這些知識。即使父母不告訴孩子這些知識,他們也會通過網路、書籍、同伴交流等途徑來了解。

第二,邏輯性

本書從男性與女性生殖器不同作為講解的開始,為講解懷孕做好了知識鋪墊,然後從懷孕過程講到胎兒在子宮里的生長,最後講到胎兒出生。這樣的邏輯性讓孩子能夠看明白人類新生命誕生的整個過程。

第三,圖文並茂

本書中圖文結合緊密,文字與圖畫的表達能夠讓孩子輕松讀懂性與生命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在本書中,女人如何懷孕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男女的性活動,針對這一內容,父母可以從男人與女人創造新生命的神聖感角度來引領孩子理解這一過程,不要將創造新生命的過程看成是下流和色情。這樣幫助孩子理解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孕育胎兒的科學知識,還能讓孩子獲得人文精神的提升。

隨著人們對兒童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性健康教育繪本被引入中國,父母們在為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當然, 父母在幫助孩子建構健康的性心理和性價值觀的同時,也需要理清自己的性價值觀,父母的性價值觀是健康開明的,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我們身處當下的信息時代,性信息無孔不入,對於8歲以後的孩子來說,他們即將(或已經)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尋找性知識和性信息,父母要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納入對孩子的教育日程,幫助孩子理解青春期身體的變化,理解性與生命的關系,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性沖動,這是父母的責任。在此,為0-12歲的所有孩子推薦這本書。

10. 生命的故事——我從哪裡來

作為爸爸媽媽,一定會被孩子問到:我是從哪裡來的呀?認真的媽媽可能會說:你是媽媽生出來的。敷衍的父母可能會說:你是充電話費送的。這樣的回答或許可以一時矇混過關,如果孩子進一步追問:那爸爸媽媽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父母又該如何作答呢?敷衍的回答並不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我們的個體生命從何而來?又能追溯到哪裡去? 

宇宙之大,浩如煙海,每個人都只是一粒塵埃,但個體生命的誕生點亮了漆黑的宇宙。美國繪本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用八年時間創作了《生命的故事》這一「鴻篇巨制」。說它鴻篇巨制,不是因為字數多規模大,而是用時長功夫深,涉及內容宏大壯觀,該繪本集藝術與人生之大成,涉及天文學、地質學、古生物學以及歷史學等諸多學科,涵蓋之廣,不可不謂之「鴻篇巨制」。

書的封面是一片綠意盎然,陽光照下來,各個時期的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環襯的黑白主色調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年代表,也為繪本後面將要出現的動植物這些角色們提供了一個概略圖。扉頁上類似於RNA的單螺旋標識了從宇宙誕生演變到我們每個人的小家這個過程。 

接下來《生命的故事》以地球的誕生六個小劇場作為序幕即將拉開,李·伯頓用舞台劇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五幕劇共二十八個小劇場:第一幕、古生代的生命,第二幕、中生代的生命,第三幕、新生代的生命,第四幕、新生代全新世時代人類的生活,第五幕、今天的全新世一年四季早午夜晚。然後閉幕。一幕幕劇在舞台上展現,孩子翻開這本書就像坐在舞台下的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地觀看地球的演變、生命的誕生。

繪本的右側是劇場式的圖畫,展示宇宙星空地球海洋動植物等各個時期的「角色」,左邊用文字描述圖畫所要表達的內容。父母在陪伴孩子讀這樣的繪本時,孩子自己能直觀地看到豐富的畫面,也能在父母的聲音中感受和想像。 

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的小家,場景也從陌生到熟悉,小朋友看完之後既知道了人類生命的誕生,也知道了個體生命的繁衍。經過曾曾曾祖父母到現在幾十代人的努力和生活,作為父母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就有了孩子你的出生,來經歷一年的春夏秋冬,來感受一天的晨曦黃昏,來詢問父母我們從哪裡來?來觀看舞台閱讀繪本了解《生命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德國我從哪裡來繪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