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呢
1、情報很多,矛盾重重。
其實,蘇聯斯大林在四月下旬就得到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情報了,但斯大林不相信那是真的。而且,蘇聯的情報口子來了很多情報,矛盾之處很多,這讓斯大林做了判斷,「德國進攻蘇聯」那不是真的。
一個領導人做了錯誤的判斷,危機來臨時,損失就大了去了。
當德國發動三路大軍進攻蘇聯時,蘇聯沒做什麼准備工作,開始倉促應戰。
一個慌慌張張,倉促應戰的軍隊,能打勝仗才是奇跡。
這事,斯大林等人該承擔責任。
2、「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蘇聯沒有重視德國。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兩個國家分頭並進,瓜分了波蘭。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英法是盟友,而蘇德也就此抱成了團。
在一般的判斷下,如果德國向蘇聯開戰,那就是完全孤立了,英法蘇就會集體和德國對戰了。不得不佩服小鬍子的勇氣,為了利益,為了永久的未來,兵行險著,撕碎「蘇德互不侵犯協議」,開始了進攻蘇聯的腳步。
但是,在德國單方面撕毀協議前,斯大林的判斷是,德國不會撕毀協議,不會進攻蘇聯。「互不侵犯協議」的存在,麻痹了斯大林等人,這也是蘇聯判斷德國不會開炮的原因。
但,協議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遇到希特勒這樣的,只能說蘇聯人想得太簡單了。
因為,蘇聯基本上沒有做什麼准備工作,這就導致了德國的迅速推進。
德國的優勢太大,導致前期對蘇勢如破竹1、明斯克戰役
德國各集團軍分三路攻向蘇聯,在明斯克,德國人正面突擊,兩翼合圍,差點就讓紅軍全軍覆沒,蘇聯將軍巴甫洛夫一看情況不對,撤出明斯克,城市拱手讓人。
這戰役,德國是馮博克元帥,而對手是政客出身的巴甫洛夫,兩人能力高下立判。
明斯克戰役,蘇聯陣亡約30萬人,俘虜了50萬人,可謂慘敗。而不久,斯大林直接下命令槍斃了巴甫洛夫等人。
2、斯摩棱斯克戰役
這是繼明斯克戰役後的另一場大戰役,是德國軍隊的繼續東進。
在馮博克的統籌下,在古德里安等人的努力下,德國歷經兩個月左右,拿下了斯摩棱斯克戰役。蘇聯人陣亡了21萬人,被俘虜了31萬人。看得出來,德國人確實銳不可擋。
3、基輔戰役。
這場戰役非常有名,這是一場巨大的包圍戰,當德國人對基輔的紅軍即將形成包圍態勢時,當時的總參謀長朱可夫主張放棄基輔,而是保存有生實力,在莫斯科和德國對戰。
但倔強的斯大林並沒有聽從這個主張,而是繼續堅持對抗。
最後,德國殲滅蘇聯紅軍20萬左右,俘虜66萬人,僅有15000人逃出了包圍圈,包括了赫魯曉夫等人。
基輔戰役,是德國策略的巨大成功,讓蘇聯人震撼不已,這是德國在蘇德戰爭中一場最輝煌的勝利。
所以,縱觀蘇德戰爭的早期戰役,德國人的策略很成功,導致蘇聯人找不著北。
⑵ 在二戰中義大利投降後,為何盟軍不選擇從義大利去進攻德國
在二戰中,他們之所以不走義大利去進攻德國,有著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地勢還有天氣阻礙,因為走義大利的話,他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來,再加上盟軍不同意走義大利去德國。
再有就是蘇聯方面也是不同意從義大利進攻德國的,雖然他們是同盟,都是為了反法西斯而站在了一起,但那隻是表面現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最後也是因為蘇聯,他們放棄了從義大利發現進攻德國的想法。
⑶ 在二戰期間,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直接進攻德國呢
當時地中海還在德國的控制之下,即使是1944年的時候,德國也在地中海保持著一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且那個時候德國已經擁有了原始的空艦導彈,還在實戰中擊沉了義大利的戰列艦,這對盟軍來說可是個不小的威脅。而且直布羅陀海峽太小,從那裡過的話實在是太危險了。
當時盟軍的大量後續戰爭補給物質都集中在英國,如果在義大利南部登陸,後方補給是非常困難得到的,還得千里迢迢由海上運往地中海,如果中途被德國海上截擊,不知道又要損失多少,所以在義大利南部開辟第二戰場進行大反攻在當時不要說盟軍,就是連希特勒也沒有想過。
⑷ 二戰蘇聯為什麼不能空襲德國
這種空襲,應該是指戰略轟炸,需要類似B-17、B-24、蘭開斯特和哈利法克斯這樣航程遠,載彈量大的重型轟炸機。蘇聯早期唯一的重型轟炸機Pe-8性能不穩定,加上數量又少,難以對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後期通過《租借法案》,戰略空軍力量有所升級,但此時戰略轟炸的意義已經大不如前。
在作戰紀錄上,Pe-8比較顯著的戰斗紀錄為1941年8月11日對柏林的轟炸。這場轟炸動用了12架Pe-8,但是因為發動機故障以及迷航等因素,最後僅有4架完成任務,轟炸的宣傳作用大於作戰實質效果。而此戰後,該機低劣的可靠性也由此傳到蘇軍高層,由此在1941年9月以後,蘇聯飛機再也沒有出現於德國領空,並一直延續到1945年。
⑸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放棄「圍而不攻」的戰略
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但是蘇聯沒有採取圍而不攻的戰略,仍然是以付出傷亡30多萬人的代價打敗柏林,蘇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粉碎希特勒的陰謀,為希特勒利用蘇聯美國英國的關系,想要對付蘇聯的陰謀不成立,圍而不攻的話,擔心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蘇聯和德國之間有血海深仇,蘇聯是一定要報仇的,所以一定要親手讓希特勒滅亡,才能告慰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千萬亡靈,而美國刻意的讓蘇聯人去打下柏林,就是給蘇聯方面一個面子,美國方面很有長遠的計劃,他們知道蘇聯人以後一定會崛起,所以提前結交好,而且讓蘇聯自己去跟希特勒打仗,還可以消耗一下蘇聯的兵力,蘇聯方面想要自己攻佔柏林,也是為了搶奪德國的資源能佔得先機,因為蘇聯的國家要想以後變得強大,他們需要德國的設備,還有科技,所以為了這些,再大的傷亡也是在所不惜的。
⑹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呢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的確沒能阻止住德軍的凌厲攻勢,致使其遭受了慘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僅在基輔會戰時,就有70餘萬蘇軍被德軍圍殲。此戰被希特勒得意的宣揚:「這是史無前例的殲滅戰!」為什麼二戰初期,蘇軍沒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其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行動時,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致使蘇聯西部防禦體系傾刻崩盤!蘇聯認為希特勒在1938年3月吞並了奧地利,在1938年9月吞並了捷克,又剛剛在1940年6月5日擊敗法國。
而在此後又忙於在1940年7至10月,派空軍轟炸英倫三島,正在為其登陸進攻英國作準備。因此,在西線還有後顧之憂,英國仍然不肯屈服的情況下,希特勒是無睱東顧的!而且希特勒為了掩飾侵蘇企圖,也一直在對斯大林進行戰略欺騙,誤導了斯大林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綜上: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失敗原因,既有斯大林對戰爭爆發時間的誤判,也有受希特勒蒙蔽的原因。更是因「大清洗」給蘇軍造成了嚴重內傷,大大的削弱了蘇軍的戰鬥力!並且蘇軍也缺乏應對「閃擊戰」的手段,導致其指揮體系的混亂,從而才會出現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的局面!⑺ 二戰後盟軍為什麼不把德國佔領了
一戰是一方列強之間利益沖突的演化
法國也想佔領並永遠削弱德國,這樣免除它在歐洲大陸的近敵
但其他各國是肯定不同意的,一是利益關系,二是這幾乎不可想像,三是
美國是希望維護世界現在的狀況,保證它的利益,英國的政策則是讓歐洲
大陸各大國互相牽制
保證它海洋大國地位和最大利益,如果德國被過份削弱
法國的實力將在歐洲大陸一面獨大,這不符合義大利,俄國,英的利益
法國在一戰後也沒有這樣的實力單獨吞並德國
德國在一戰本圖也沒有受多大破壞
元氣還在
德國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2戰前各國對法西斯的「綏靖政策」沒有很好的
去禁止和履行一戰的「凡爾塞」條約。英法當時都是殖民大國,比較看重
海外的經濟和擴張,沒有很好的對戰爭進行准備和防備
二戰後德國被各國佔領,並用各自的辦法開始改造德國,和扶持它
德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納粹精神和愚蠢的信仰,現在的德國人不是很熱愛
和平的嗎?現在在德國行個納粹軍禮都是要判型的!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已沒有實力和經費繼續駐扎東德,在世界各國的呼籲下
德國又重新得到了統一,其實很早美國為首的西方就想讓德國統一,這是西方
普遍民主,自由的價值觀
只是蘇聯不願意
德國沒有什麼好怕的,2戰只是各國沒有很好的准備和不團結
2戰美國生產了12萬多架戰機,一年最高產量近3萬輛坦克
幾十萬輛汽車
這根本就不是德意日可以比擬的戰爭優勢
⑻ 在二戰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否從義大利進軍歐洲,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在《丘吉爾回憶錄》里,他多次說到了這個問題。他抱怨說,正是因為盟軍否決了他的從義大利進軍歐洲的建議,才造成了二戰後的局勢。由於蘇聯一家獨大的狀況,破壞了歐洲的政治平衡,造成了冷戰的結果。
既然在戰略上決定了義大利作為一個牽制德軍兵力的次要戰場,還將大批的兵力、兵器調走。盟軍在義大利當然不會有什麼作為了。而從義大利進攻德國更是無法實現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