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蘇戰爭中,德國為什麼會敗給蘇聯
縱觀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陸地上的蘇德戰場是最為血腥和殘酷的。長達近4年的侵略戰爭給蘇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但在蘇聯軍民萬眾一心且堅定不移的抗擊下,最終以德國的心臟柏林被攻克而標志著納粹德國的徹底敗亡。
德國敗給蘇聯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在佔領區內實施的民族政策不得人心。納粹黨上台後一直鼓吹雅利安民族為高等民族,歐洲其他各國民族皆為劣等,這就導致納粹德國在佔領西歐和東歐各國後在當地推行的高壓政策。而它對猶太人實施的種族滅絕更是慘絕人寰。這就導致其他各國人民對納粹的仇視(哪怕是那些起初把德軍當做解放者的烏克蘭人,後來也漸漸對德軍的暴行予以抵抗),德國無法將佔領區的資源高效的整合起來為己所用。
2.蘇聯國土幅員遼闊且基礎設施差。德軍攻入蘇聯境內後發現,卧槽路在哪裡?這跟擁有良好交通網的西歐根本無法比,每逢雨季遍地泥濘,部隊行動緩慢。而攻入蘇聯後的德軍,越往東挺進補給線越長,補給越來越困難。而分兵據守也攤薄了德軍的進攻部隊。
3.蘇聯對戰略資源的利用和生產的科學規劃。這點使得蘇聯的武器製造效率高於德國,生產出來的武器通過鐵路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將士們的手中。
4.抗擊外敵入侵的戰爭總能激發全國人民的同仇敵愾,外加上斯大林作為領袖的個人魅力和鐵腕手段,將軍隊擰成了一股繩子。蘇聯紅軍得到了戰爭的洗禮和淬煉,越戰越勇。敵占區的居民和在戰爭中被打散留下來的紅軍組成了敵後游擊隊,不斷的襲擾佔領軍,破壞鐵路交通線等,給德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5.納粹德國的人力資源不如蘇聯。在人肉磨坊般的消耗戰中,交戰雙方哪一方的人力資源先枯竭哪一方就會輸,這點不用多解釋,對比蘇德的人口即可。
6.根據《租借法案》美英提供給蘇聯的物資援助。美援很重要,但並非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7.美英對納粹德國進行的戰略轟炸。美英的戰略轟炸導致很多德國生產企業無法正常運轉,這就屬於此消彼長的范疇了。
8.戰爭的輸贏其實決定於交戰中的雙方哪一方犯的錯誤更多。納粹德國在這場侵略戰爭中盡管在頭一年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但後來的確也犯了不少指揮上的錯誤。
Ⅱ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
關於蘇聯擊敗德國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為蘇聯之所以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一些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漫長的戰略縱深,還有的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蘇聯人能夠擊敗德國,跟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和美國的援助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龐大的戰略縱深。
德國閃擊戰最怕的就是遇到戰略縱深長的國家,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憑借著龐大的戰略縱深,成功化解了德國的攻勢,將戰爭拖入了持久戰。之後蘇聯寒冷的天氣開始發力,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失敗,最終失去了一鼓作氣擊垮蘇聯的機會。德國沒有一口氣打垮蘇聯,就已經註定德國要失敗,畢竟蘇聯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遠勝於德國,只要戰爭消耗下去,德國遲早都會失敗。
Ⅲ 蘇聯能打敗德國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說簡單一點,德國侵略蘇聯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一個國土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想一口吃下去一個國土面積擁有224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最後只能是卡著脖子眼給活活撐死啦!
這就好比一隻螞蟻咬醒了一隻大象,後果很嚴重。如果要我評價當時日德意法西斯聯盟,那完全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沒有一定配合和默契可言。假如當時這三國不是一開始就四面樹敵,而是集體瓜分蘇聯,德國的陸軍配合上日本的海軍一起攻打蘇聯,那蘇聯實在就太危險了,如果他們能得到蘇聯大後方做戰略縱深,二戰還真不知道會打到何年何月,連最後鹿死誰手都還不好說啦!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Ⅳ 為什麼在二戰中強大的德國還是被蘇聯打敗了
正確來說,德國並不是被蘇聯打敗的,單純戰力和戰術來說,蘇聯完全落後於當時的德國,蘇聯唯一的優勢在於國土的縱深,若不是當年的義大利給希特勒拖了三個月的後腿,蘇聯可能連這點縱深的優勢也會被抹殺。
德國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本身戰略資源儲備不足導致,這與整個軸心國的失敗緣由是完全一致的,德國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歐洲,這與英美兩國以全球的資源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當初英美的戰略就是通過外部限制德國對非洲資源的掠奪,逐漸消耗德國的戰力,當積累到一個爆發點時,再給於德國一擊重擊,而對於蘇聯的援助也是基於此,所以與其說德國是被英美蘇三國打垮的,還不如說是被三國拖垮的。
Ⅳ 德國當年為何會輸給蘇聯
二戰時期蘇德之間的戰爭真是讓人出乎意料卻又意料之內,一路但打一路戰勝的法西斯德國部隊,潰不成軍慘遭滑鐵盧讓人不得不感嘆戰斗民族蘇聯的強厲害。德國當年為何輸給蘇聯,主要是兩個原因。
所以德國慘敗給蘇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Ⅵ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呢
蘇德戰爭是二戰最慘烈的一場戰爭,戰爭歷時3年零10個月,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災難。最終的結果是德國戰敗,無條件投降。那麼什麼是蘇聯戰勝德國最大的原因呢?筆者認為是頑強。
在戰爭爆發的1941年,蘇聯雖然有情報認為德國會進攻蘇聯,但是包括斯大林在內的蘇聯高層不詳細德國會進攻蘇聯。實際上,斯大林這么認為上有道理的,在法國戰敗後,德軍正在空襲英國,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英國才對。因此可以確定蘇聯的戰爭准備並不好。而蘇軍的戰鬥力也並不高,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許多優秀的將領,在大清洗中被處死。一些優秀的將領並不被重用,因此前期蘇軍的指揮能力和和戰鬥力並不強,蘇軍有被德軍打蒙的跡象。
Ⅶ 德國為什麼敗給蘇聯
二戰中,德國敗給蘇聯主要是實力不足。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國力已整體躍居世界第二,人力較德國豐富,國土面積廣闊,戰略縱深寬廣,其武器製造體系適合於大規模戰爭,有美國等國物質援助,意識形態的團結和激發俄羅斯民族的內在向心力使比沙皇俄國更加團結。
德國是多線同時作戰,兵家大忌,幾乎是與世界最發達的幾個國家同時為敵,武器先進但製造復雜,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在開始階段全面動員工業體系,佔領區經濟整合不力,戰爭指揮上犯錯多餘蘇聯,特別是沒有完全抓住戰爭開始階段的良機,拖入持久戰,逐步喪失政略主動權。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與其仆從國(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戰爭決策層的戰略誤判,以及「大清洗」後蘇聯紅軍指戰員素質較低,蘇聯紅軍喪師失地、一路潰敗,德軍則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進攻受挫。隨後雙方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聯紅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穩住戰局,1943年八月末,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的攻勢,自此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並於1945年4月30日最終攻佔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
Ⅷ 為什麼德國最終會被蘇聯打敗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謂強大,但是卻不是蘇聯的對手,說起來這也不能說德國不夠強大,主要還是因為三個原因:第一,蘇聯陸地上比德國更強大;第二,德國要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第三,德國的海軍不夠強大,被英美包圍在歐洲出不去。
海上的封鎖更為致命,德國無法獲得歐洲沒有的黃金、橡膠等戰略物資,只能使用大型潛艇通過遠洋航行到日本那裡獲取相關物資,可見其被封鎖的有多困難了,在蘇聯奪取了羅馬尼亞後,德國也失去了8成的石油供給,實際上,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即便沒有其他因素,單憑蘇聯也能擊敗德國,畢竟德國的命脈還是資源和工業,失去了這些,德國也就失去了作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