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政治制度的行政制度
德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其原理是,公民把立法權和行政權交給議會,議會又把其中的行政權交給以聯邦總理為首的內閣政府。而行政權主要由聯邦政府、聯邦總理和聯邦總統來擔負。
聯邦政府的存在以聯邦與聯邦議院的信任為條件,對聯邦總理提出「不信任案」是聯邦議院最重要的權力之一。 德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全部法律都已成文法或制定法為主,不僅有體系完備的各種法典,也有大量的單行法規,涉及生活的幾乎所有領域,從而形成十分完備的司法體系。
德國聯邦法包括1900多項法律和3000多項法規,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公法、私法和社會法。
公法是調整國家機關相互之間關系、國家與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主要包括:憲法、行政法、財政法、刑法和訴訟法。
私法是調整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兩大部分。
社會法是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中間領域,它是以社會保險為中心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方面的法律,德國的社會法主要包括勞動法和經濟法。 法院:按照《基本法》和《法院組織法》的規定,德國設立6種法院,即憲法法院、普通法院和四種專門法院(勞動法院、行政法院、社會法院、財政法院)
除憲法法院外,其他5種法院則由各個法院各自獨立的進行司法審判,這樣往往會出現對同一個案件因認識不一樣而導致量刑不同。為防止這種情況產生,協調彼此工作,保證判決的統一性,於是由5
種法院的聯邦法院共同組成一個聯合審判委員會,從組織上保證各個聯邦法院的溝通與協調。 德國社聯邦檢察院、州高等檢察院和州檢察院,州檢察院自成一體,上下級是命令與領導的關系,州高等檢察院檢察長統一領導州的檢察工作,但聯邦檢察院和州檢察系統沒有垂直的的領導關系,各自獨立。
❷ 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等資產階級實行的是什麼政治制度
英國。君主立憲制 ,最高權力象徵是國王,統而不治,沒有實際權力。首相及其內閣擁有權力。光榮革命後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開啟近代議會制度,對其他國家政治制度產生深刻影響。
法國。議會共和制。1875年議會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而確立。議會是權力中心『立法機構,總統對議會負責。
美國。總統制(聯邦制)。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最高行政權屬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立法機構國會,最高司法權數最高法院。突出體現了制約與平衡,為美國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德國。聯邦制君主立憲政體。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皇帝是國家元首,制定法律,軍權,外交政策,主宰議會。屬於假民主,實為君主專制。
盡管資產階級代議制維護資產階級內部民主,但不斷改進制度與范圍,穩定了秩序,並在亞洲其他地區產生重要影響。
❸ 1871年憲法通過後,德國實行的是民主政治嗎
是民主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屬於君主立憲范疇,人民有選舉部分國家權力機關的代表(雖然權力不大)。
❹ 1871年德意志憲法下德國最高權利機關是聯邦議會還是皇帝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①行政權: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帝國中央的普魯士王國佔有特殊地位,擁有極大行政權力;皇帝和宰相是帝國國家權力中心;議會並無實權。各邦地位不平等,各邦成為聯邦政府地方自治單位,失去了獨立性。法律上肯定了德國統一的事實,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立法權:聯邦議會(上議院)權力巨大,議長為帝國宰相,議員由君主任命;負責法律的審批;而帝國議會(下議院)權力較小,雖有立法權,但任何法案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而且它還無行政監督權。說明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帝國議會完全處於從屬地位。意味著德國資產階級在國家機構中僅獲很小一部分權力。
③憲法規定了德國的軍事制度,把普魯士軍事法律施行於全國,確立了帝國的軍國主義制度。
評價:德意志帝國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具有濃厚的專制色彩,國會只是點綴,廣大民眾並未獲得多少實際的政治權利。統一後的德國保留了君主制度並賦予極大行政權,全部軍政要職被容克地主包攬,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這都阻礙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徹底完成。
但民族國家統一,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進入了資本主義歷史新紀元。從此,在帝國政府保護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世襲的德國皇帝仍然保持封建專制時代的權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雖然皇帝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但是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實際上只是皇帝的御用工具,而聯邦議會的主席也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擔任。皇帝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可以提出法律並要求議會通過,還擁有官吏任免權等。
❺ 德國除了三權分立還有哪些權分立
確切地來講,不是。
德國的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所謂議會共和制,顯著特點就是立法權和行政權合一,共生共滅。在德國,議會不但是立法機關,而且是國家權力中心。立法權和行政權在實質上是合一的。德國也有總統,但卻不是總統制國家,而是議會制國家。總統沒實權。德國、義大利、印度、澳大利亞都是這樣,實權都在總理手裡,總統只是虛職。
中國當然不是,中國採取的是人民大表大會制度,決不搞西方的三權分立那一套,主要是不適合中國的國情,那樣搞國家會更亂。
以上全部是一個字一個字打上去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❻ 德國行政權在誰手上 皇帝還是宰相
行政權在宰相 就象現在的英國 首相是元首 但要國王任命
❼ 德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么三權的分屬 中國呢
這是政體問題。
政體指的是一個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分為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在現代,君主立憲制主要指的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議會君主制)。共和制分為兩種:即資本主義共和制和社會主義共和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都是共和制,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政體。資本主義共和制分為兩種:即議會制共和制和總統制共和制。
再說一下三權分立。三權分立學說是在17—18世紀發生在歐洲的啟蒙運動期間產生和最終形成的。分權學說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國的洛克,他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該分屬議會和君主。到了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繼承和發展了洛克的分權學說,明確地提出了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即三權分立學說。他認為立法權應該由人民集體享有,司法獨立,君主則只享有行政權。三者之間以權力的「制約和平衡」為思想核心,互相獨立,互相監督。三權分立學說就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而言,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美國1783年獨立以後,於1787年制定了一部憲法—即1787年憲法。這部憲法根據三權分立學說把美國的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個部門,分別由國會,最高法院和總統執掌,這樣,三權分立學說在它提出以後,得到了第一次成功的實踐。
君主立憲制的產生及實行情況。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之後,英國在1689年通過了權力法案,其主要內容是限制王權,加強議會的權力。由此,君主立憲制便在英國最先逐漸形成起來。君主立憲制也叫「有限君主制」,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權力受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君主制。起初,它分為議會制和二元制兩種形式。在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度下,君主不直接支配國家政權,內閣(政府)掌握行政權並形式上對議會負責,如英國;在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度下,君主任命對他負責的內閣,直接掌握行政權,由議會行使立法權,但君主對議會的決定有否決權,如近代的德國。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消失,現代德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共和制。所以,在現代,君主立憲制主要指的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實行這種政體的國家如英國和日本等,當然,在日本,君主指的是日本的天皇。
至於共和制,在現代實行這種政體的國家有美國和德國等。美國實行的是總統制共和制,它的特點是政府由總統來組織;德國實行的是議會制共和國制,它的特點是政府由議會來產生。
參考資料:高二歷史(上冊);高三政治。
❽ 法國的政府首腦是總統還是內閣 德國的行政權掌握在皇帝還是宰相手中
法國的政府首腦是內閣總理
德國(德意志帝國)是二元政治,皇帝與宰相分享行政權,皇帝為主
今天的德國是議會制,行政權由總理掌握,總統是象徵元首
❾ 法國德國都是三權分立嗎還是君主立憲
法國和德國都是共和國,沒有君主。他們實行的都是三權分立制度,但與美國相比,這種三權分立並不完全。德國是議會制,議會的權力很大,總理和內閣都是通過議會產生,所以行政權事實上是從屬於立法權的。法國是半總統制,議會也會從總統手中分享一部分行政權力,所以都不是完全的三權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