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閃電進攻波蘭原因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出動了150多萬軍隊進攻了東歐小國波蘭。波蘭雖然臭不要臉,但是畢竟是英法兩國的盟友。兩國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不得不宣布對德國開戰。有一點非常值得思考,英法兩國才是德國的死敵。但是現在德國為什麼要進攻一個不相乾的波蘭,這不是南轅北轍嗎。其實波蘭是自己找死,這個國家以外交無恥著稱,在短短的6年時間里,它4次出賣了自己的盟友。德國進攻波蘭以後,也僅僅是在明面上幫幫場子。
一、波蘭在復國之後,在四個大國之間左右搖擺
波蘭這個國家在19世紀被普魯士和沙俄瓜分,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之後,波蘭在英法兩國的扶植下再次復國。為了在英法面前好好表現,波蘭加入了干涉蘇俄的軍事行動,在戰爭期間,波蘭一直是急先鋒。波蘭一共俘虜了4萬多蘇俄紅軍,但波蘭沒有給他們任何寄養,最後這些人被活活餓死或者凍死。在20年代,為了遏制德國再次崛起,法國聯合波蘭和捷克組成了鐵三角聯盟。一旦德國敢輕舉妄動,三國就聯合夾擊德國。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計劃,但是10年之後,這個聯盟就宣告解體。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後,波蘭畏懼希特勒,主動退出了三國鐵三角。希特勒自然也不是傻子,雖然波蘭倒戈了,但是還剩下一個捷克。希特勒向捷克提出了領土要求,而捷克只能向英法求救。
當時的英法兩國根本不願意發動戰爭,它們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又嚴重影響了它們的經濟,英法兩國希望天下太平。為此,英法兩國主動向希特勒妥協,同意將捷克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作為條件,希特勒對天發誓「不在侵略歐洲的任何地區。」但是僅僅5個月之後,希特勒就命令軍隊全線入侵捷克。在這次戰役中,波蘭充當了非常無恥的角色。波蘭也出動了20多萬軍隊,配合德國夾擊自己曾經的盟友捷克。捷克領導人親自趕到華沙苦勸,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波蘭仍然一意孤行,最終德軍進入了布拉格,而波蘭也獲得了捷克的一部分領土。經過這一事件之後,法國已經徹底拋棄了波蘭,只有英國還在維護它。
二、波蘭攪亂了三國的計劃,同時又得罪了希特勒
面對希特勒的瘋狂行動,英法兩國也預感到了戰爭的來臨。英法兩國決定於東方的蘇聯進行談判,准備三國同時對付德國。在三國談判中,蘇聯方面表示自己可以出動300萬軍隊進攻德國。但是有一個小問題,蘇聯與德國並不接壤。兩國之間還有一個波蘭,蘇軍向打擊德國就必須從波蘭領土內經過。蘇聯與波蘭有世仇,因此希望英國詢問一下波蘭的態度。波蘭的態度非常強硬,還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親近德國,我們會喪失自由。親近蘇聯,我們將喪失靈魂。」就這樣,在波蘭這個傢伙的阻撓之下,三國聯合對付德國的談判破裂。其實在這一時期,希特勒把波蘭當做自己的半個盟友來看,它的地位和羅馬尼亞差不多。不過波蘭接下來的行為,深深刺激了希特勒。
在一戰結束之後,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為了使波蘭也擁有海岸線,旦澤地區被劃給了波蘭。對於這個畸形的旦澤走廊,希特勒十分厭煩,他希望收復這片領土。希特勒的條件是收復旦澤,並且可以給波蘭提供軍事援助。但是波蘭死死的咬住旦澤不放,它不打算出讓任何領土。波蘭的反應已經深深刺激了德國,不過波蘭不知道,它趕出了更不要臉的事情。和德國出現矛盾之後,波蘭又想起了自己的老主子英法兩國。它試圖再次抱緊英法兩國的大腿,英法兩國出於牽制德國的考慮,同意了波蘭的要求。其實大家都明白,它們已經貌合神離。希特勒得知波蘭背叛了自己之後,決定先拿波蘭這個二貨開刀。
三、德國與蘇聯共同夾擊了波蘭
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的規定,雙方劃分了各自的勢力范圍。德國進攻西歐各國時,蘇聯保持中立。蘇聯向北歐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時,德國也保持中立。只有波蘭這個傢伙,兩國相約夾擊波蘭。9月1日,德國的150多萬軍隊開始進攻波蘭,就在同一天,蘇聯也出動了110餘萬軍隊夾擊波蘭。兩軍在波蘭中部的布列斯特會師,德軍打出了橫幅:「向由工人和農民組成的蘇聯紅軍致敬」。希特勒甚至計劃在1940年夏天訪問莫斯科,只是由於進攻英國的事宜的耽誤。波蘭雖然號稱擁有80萬軍隊,但是一般都是騎兵。這些軍隊根本不是德國機械化軍團的對手,而英法就在遠處看著,它們並沒有實際加入戰爭。
B. 二戰德國入侵波蘭
34000千人?那是三千四百萬人啊!估計是你看的資料出錯了。德國入侵波蘭德軍損失比較可信的數據是亡1.06萬人,傷3.3萬人,失蹤3400人。
在戰場上失蹤可能是被敵軍俘虜、可能逃離戰場、可能死亡但沒有發現屍體:還有的是在戰場上部隊被打散,士兵無法回歸原部隊。
C. 德國閃擊波蘭的理由是什麼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波蘭人震驚不已,他們下定決心奮起反抗。在歐洲,波蘭是第一個遭受閃擊戰全過程的國家。
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0分,德國空軍正式開始轟炸波蘭的空軍基地。5分鍾之後,地面部隊越過德波邊境,進入波蘭境內。同時,一艘德國戰列艦出現在清晨的薄霧中,開始轟炸位於韋斯特普拉特的波蘭要塞。
在前一天夜裡,戰爭的序幕徐徐拉開了。德國企圖為希特勒無端襲擊波蘭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靠近波蘭邊界的格萊維茨,一名德國集中營里的囚犯因為對一個電台進行襲擊,遭到黨衛軍突擊隊殺害。由蓋世太保頭目賴因哈特•海德里希組織的這次行動就是一個陰謀。
8月31日夜,一小隊偽裝式波蘭軍隊的黨衛軍隊員搗毀了這個偏僻的電台,他們向空中鳴槍,並接管了電台。
收聽廣播的聽眾們聽到了槍聲和一個操波蘭口音的嗓音宣布:「波蘭人民!波蘭和德國之間的戰爭快要開始了,團結起來,打倒德國人,打倒所有反對你們進行戰爭的德國人!」為了掩人耳目,這名不幸的集中營囚犯,被裝扮成一個電台工工作人員後被殺害,其屍體又被放在事發現場,以供全世界媒體報道。
第二天,希特勒就宣布德、波兩國進入戰爭狀態,其中格萊維茨事件就是他入侵的一個理由。盡管波蘭最高指揮部已於8月30日向全國人民作了總動員,但波蘭後備役人員大多還沒到位,很多部隊仍在前往前線的途中。但德國的入侵仍然讓波蘭人震驚不已。當德國開始瘋狂進攻時,因此,德國侵略軍很快就擊垮了波蘭邊境部隊。9月1日下午晚些時候,他們就開始與波蘭前線主力軍隊正式交火。
D. 德國為什麼先閃擊波蘭
閃擊波蘭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劃歸波蘭,被辟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在「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飛地。
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報仇,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
由於眾所周知的「綏靖政策」,法西斯德國的擴張終於到了露出獠牙的時候了,由希特勒精心策劃,德國正式拉開了侵略的序幕,而波蘭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為了消滅英法在中歐的主要盟國波蘭,解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補充軍事經濟資源和建立進攻蘇聯的前進基地,波蘭成為了首要的目標。
1939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割讓但澤(格但斯克),有權在「波蘭走廊」修築公路、鐵路,但被波蘭拒絕。
3月21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在31日給予波蘭安全保證,這更堅定了波蘭的信心。4月3日,德國最高統帥部頒布了《關於武裝力量一致准備戰爭的訓令》。
(4)德國入侵波蘭為什麼會逃跑擴展閱讀
閃擊波蘭經過:1939年9月1日,蘇德秘密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一周後,100萬納粹德軍和5萬斯洛伐克軍人入侵波蘭。兩周後,波蘭東部又遭受近50萬蘇聯紅軍攻擊。英法於9月3日對德宣戰,卻未宣戰蘇聯。面對兩大豪強蘇德的炮火,波蘭軍民抵抗一個月後投降。
閃擊波蘭參戰兵力:
德國方面:共投入44個師,其中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達到88.7萬人。
波蘭方面:共投入7個集團軍、4個戰役集群、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約100萬人。
E. 二戰的起源之一:波蘭淪陷
1939年9月一個晴朗的午後,波蘭鋼琴家斯皮爾曼正在電台彈奏肖邦的《夜曲》,忽然,隨著一聲炸彈巨響,房頂的瓦礫紛紛掉落,導播連連揮手示意,讓斯皮爾曼停下逃命,可直到實在彈不下去,斯皮爾曼才跑出了電台。
這是二戰中,德國向波蘭宣戰的一個縮影,在《法西斯的破滅:二戰22個歷史特寫》中,通過450餘幅精美珍貴的歷史照片,為我們展示了二戰中5個關鍵時刻,5場重要戰役,5位核心人物,27位神秘特工。
在編著作者凱瑟琳·馬什的文字下,彷彿那一幕幕壯烈而隱秘的戰爭場景又一次回到眼前。無論是沖鋒在前線的將軍、在後方運籌帷幄的元帥,還是在暗中盡自己努力的特工,都在那樣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燃燒自身的熱量。
我們渴望和平,所以更應該了解歷史,本文將從二戰中的波蘭切入,帶大家回顧二戰中最令人膽戰心驚的時刻。
1939年9月1日,德國選擇在凌晨空襲波蘭,僅僅一個月,就逼得波蘭政府流亡,首都華沙全面投降。可以說,在二戰的進程中,波蘭滅國如此之快,和它的歷史是分不開的。
別的不多說,只說波蘭人刻到骨子裡的「熱愛自由」,讓它嘗盡了自由的苦與甜。
波蘭歷史上有過幾次亡國的經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毀在制度上。它崇尚自由的天性,讓它的國家體制與政治形態——怎麼說呢,就是貴族擁有絕對的自由,而王室則沒有過多的話語權。
自由選王制,如果我是國王,那麼我沒有資格指定下一個國王的權利,而是其他貴族有權利參加選舉,離譜的是甚至外國王室和貴族也可以參選。而自由否決制,則是貴族議員裡面,人人都有一票否決權,王權被大大削弱。
這樣的制度讓貴族擁有最大的自由,卻犧牲了王權以及國家的自由。
難怪有人說,波蘭的制度可以讓它成為大國,但卻成不了強國。
這樣的制度,國內政權的混亂可想而知,也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它的滅國。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如此,波蘭的文化底蘊還是在的,它崇尚自由,這是一把雙刃劍,成就在此,失敗也在此。
1939年1月25日,崇尚自由的波蘭拒絕了加入德國侵略行為的決議,這一決定讓波蘭陷入了滅頂之災,希特勒決定把波蘭從地圖上抹去。
1939年9月1日凌晨,一群穿著波蘭軍服的德國黨衛軍襲擊了德國電台,炸毀學校,扮演了一出「自己襲擊自己」的戲碼,並且稱這些暴行都是波蘭人所為,以此借口,德國空襲了波蘭,隨後向軍事基地發起進攻,短短三天時間,德國已經進攻到距離邊界10千米的維斯瓦河。
可以看到,如果一個人想要毀掉你,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沒有理由也可以製造理由,哪怕這個理由在你看來是如此可笑、荒謬,但是別人卻都信了。
電影《鋼琴家》開篇中,鋼琴家斯皮爾曼正在電台演奏鋼琴,隨後華沙遭遇空襲,之後他輾轉回到家中,從廣播中聽到法國和英國宣布對德宣戰。那正是9月3日德國空襲波蘭之後的第三天。
誰也沒有料到,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會將一個國家帶入怎樣的境地。
也正是這次襲擊,讓英法俄三國措手不及,揭開了二戰的序幕,導致後來6000餘萬人的死亡。
雖然短短一個月之內,波蘭就經歷了空襲、毀滅、投降、政府逃跑流亡,但是其中還是有以卵擊石的人,想要反抗,護衛自己的家園。
1939年9月9日,德國入侵波蘭的9天後,波蘭將軍塔德烏什·庫特澤巴率領隊伍進行了一次漂亮的反擊戰,將德軍逼退20千米,近1500名德國士兵傷亡,約3000人被俘。這場戰役之後被稱為「布楚拉戰役」。
即便知道敵人強過自己,但是只能坐以待斃嗎?不,要死也是死在戰場上。
雖然這場戰役讓波蘭得以短暫的喘息,但卻換來了德國多方增援,進行更猛烈的進攻。
9月17日,本該保護國民的波蘭政府首先出逃,在巴黎建立流亡政府,試問一個逃走的政府,還能稱得上叫「政府」嗎?
9月28日,庫特澤巴將軍被勸說,出面簽署了波蘭投降的文件,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國,如今又經歷了一次滅國。
而庫特澤巴將軍,雖然倖免於德國對精英階層的屠殺,但是直到1945年,都是在集中營中度過的。
直到波蘭解放後,庫特澤巴將軍被召至倫敦,擔任波蘭流亡政府的國防部部長。這個硬骨頭將軍拒絕了這個職位,而是去尋找戰爭中付出貢獻的將士,對他們的貢獻進行調查和評估。
這讓我們看到,即便連政府都逃掉了,有骨氣和勇氣的人,也絕不會舍棄自己的信仰,能夠為了信念奮戰到最後一刻。
這本書不僅為我們展現了超多珍貴的歷史資料,也讓我們在這些資料中,回望過去,思考當下,瞻望未來。
如果一個人忘了自己的前半生,那麼他的後半生可能也找不到生存的意義。
如果一個國家忘了自己曾經的歷史,那麼曾經犯過的錯誤,有可能還會再犯,最終再次導致國家覆滅。
能夠過好今天和明天,一定是銘記過去的人。
F. 二戰時波蘭這些國家的流亡政府是怎麼逃出去的波蘭時夾在蘇德之間的啊,他們從什麼路線逃到英國呢
接連的有中立國啊,波蘭人多數是逃到羅馬利亞,然後再轉道去法國和英國
波蘭政府先是在在1939年9月17日逃往羅馬尼亞,1939年9月30日瓦迪斯拉夫·西科爾斯基在巴黎成立了一個波蘭流亡政府,1940年夏天德國入侵法國後,波蘭流亡政府逃到了倫敦。
總計有約10萬波蘭軍隊成功逃出
G. 德國進攻東歐停在波蘭是因為什麼
德國進攻東歐停在波蘭是因為避免雙線作戰 。
1939年8月29日,德國發布了最後一次的外交聲明,同時,《白色方案》的時程表必須重新修正。當晚,德國政府作出回應,除了要保護波蘭的德國少數民族外,德國還要收復但澤以及波蘭走廊。
1939年9月,納粹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7)德國入侵波蘭為什麼會逃跑擴展閱讀:
納粹德國和蘇聯侵略和佔領波蘭而發動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的標志,是大戰在西方的第一戰。波蘭戰役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經過這次戰爭,原本一個獨立的波蘭成為了一塊任人宰割的蛋糕,而一直執行綏靖政策的英法等國卻並沒有由此而真正認識到自己面臨的危險,直到戰爭在歐洲全面爆發。
H. 德國入侵波蘭,蘇聯為什麼猶豫「背後一刀」
1939年9月1日,對波蘭來說是個“災難的”日子,德軍150萬人在14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的沖擊下,分3路殺向其境內縱深。盡管剛剛復國20年的波蘭,對防範德國始終不敢掉以輕心,但一個月就亡國,難道波軍是“紙糊”的?
一是,全世界領教了“閃擊戰”的威力。“波蘭”一詞在斯拉夫語中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一馬平川的大平原,為德軍坦克的快速推進創造了條件,再加上波軍的武器過於陳舊,有機動能力的也就是騎兵,根本無法抵擋德軍的“鋼鐵洪流”。
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I. 德國入侵波蘭,義大利為什麼再次選擇逃跑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蘇聯發給德國肆虐歐洲的「通行證」,它不僅消除了來自東線的危險,而且還獲得了蘇聯供應的物資保障,不用再擔心來自海上的封鎖。而蘇聯也粉碎了英、法兩國試圖「禍水東引」的陰謀,反將「禍水西引」。
猝不及防的英、法兩國,不僅懊悔沒有與蘇聯形成集體安全機制,而且將戰爭的主動權易手德國。盡管《條約》簽署的第3天,英國與波蘭結盟,表明自己強硬的態度,但和綏靖政策一樣,都是為了避免戰爭。既是虛張聲勢,又怎能嚇阻德國?
反倒把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嚇得不輕。
1939年5月,為了形勢的需要,德國與義大利簽訂了軍事同盟,對法國形成兩面夾攻的態勢。可是,善於「留後路」的義大利,隨即宣稱,不會對英、法兩國構成威脅,希望在3年內盡可能地避免沖突。這分明就是關鍵時候開溜的節奏。
果不其然,就在英國與波蘭簽訂同盟條約的當天,墨索里尼以義大利嚴重缺乏物資,沒有做好戰爭准備為由,不打算與德國「趟渾水」,與他們的先輩在一戰時所表現的那樣,在關鍵時刻再次選擇逃跑,又一次「忽悠」了德國人。
義大利不能在「軍事上介入」,讓德國元首十分憤怒,但他還是希望義大利能一起出兵。首先,為了保證入侵波蘭能「一錘定音」,德軍准備了62個師,而在齊格菲防線上只有26個師。所以,義大利在法國後方形成有力的牽制,格外重要。
其次,入侵波蘭,雖然離間了蘇聯與英、法兩國的聯盟,但歐洲各國對德國的警惕和排斥愈發嚴重,說得難聽點,就是犯了眾怒。為了讓入侵顯得不那麼「孤單影只」,拉上義大利充當一下「門面」,意義還是很大的,並不指望靠其去贏得戰爭。
更重要的是,更能體現軸心國的團結。在當時國際上只有德、意、日三國結為軍事同盟,算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國家間的同盟。入侵波蘭,是體現盟友團結的最好機會,更能顯示出軸心國的強大,盡管憤怒,但還是希望義大利能夠軍事介入。
但當義大利開出龐大的戰略物資清單後,德國元首知道,義大利人再次選擇了背信棄義,主要還是國力不行。無奈之下,只希望意軍保持虛張聲勢的態勢,並在宣傳上與德國保持一致。墨索里尼答應了,因為德軍一旦勝利,他還想撈取點好處。
單乾的德軍,沒想到波蘭這么「脆弱」。
1939年9月1日,對波蘭來說是個「災難的」日子,德軍150萬人在14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的沖擊下,分3路殺向其境內縱深。盡管剛剛復國20年的波蘭,對防範德國始終不敢掉以輕心,但一個月就亡國,難道波軍是「紙糊」的?
一是,全世界領教了「閃擊戰」的威力。「波蘭」一詞在斯拉夫語中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一馬平川的大平原,為德軍坦克的快速推進創造了條件,再加上波軍的武器過於陳舊,有機動能力的也就是騎兵,根本無法抵擋德軍的「鋼鐵洪流」。
更何況,德軍的諸兵種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錘煉,協同作戰的能力很強。戰役伊始,其軍火庫、機場、鐵路成為德軍轟炸機的打擊目標,坦克更是以每天平均60公里的速度推進,以至於波蘭全國動員的時間都沒有。
二是,由於德國侵佔捷克,使得波蘭的防線從2000公里增至2800公里,平均一個步兵師防守70公里的防線,無形之中分化了波軍的防守實力。或許依託維斯瓦河構築工事,讓波軍充滿信心,但對機動性很強的德軍來說,根本不是大問題。
更糟糕的是,波蘭將1/3的部隊部署在波蘭走廊一線,從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勢上看,東北方的東普魯士,西方和南方都是德國。也就是說,仗還沒有打,波軍主力就面臨著三麵包圍的不利局面,完全沒有了撤退、節節抵抗的迴旋餘地。
再加上「先天性」的機動能力差,兩條腿無論如何趕不過裝甲部隊的速度。僅僅5天,德軍相向出擊,很快對波軍主力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一支再有勇氣的部隊,一旦被四麵包圍,士氣瞬間瓦解,毫無戰鬥力,投降是他們的必然選擇。
整個波蘭戰役中,德軍僅以傷亡1.4萬的代價,取得了殺傷波軍20萬人,俘虜40萬人的驕人戰績。波軍的不堪一擊固然有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無力抵禦閃擊戰的攻擊,但不顧地理劣勢,將主力部隊送入包圍圈,加快了波軍的滅亡。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J. 波蘭在二戰本可逃過一劫,避免與納粹德國的戰爭,最終為何會錯失良機
波蘭壓根不可能逃過一劫,它被蘇德兩國夾擊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非要說做錯了什麼,那就是它在英法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下復國。如果它不復國,就不會有二戰的亡國了。
所以波蘭早是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獵物,它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這一戰。正像趙匡胤說的:「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面對波蘭這個西歐的盟友,或者說西歐的棋子,納粹德國和蘇聯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任其發展的。波蘭存在一天,納粹德國擴張的計劃就受阻礙一天,所以德國閃電戰侵略波蘭,拉開了二戰的序幕。蘇聯雖然動作比德國慢了一點,但在希特勒開展的半個多月後,蘇聯的軍隊也進入了波蘭。一個月之後,波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