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不過蘇聯呢?
翻開二戰的歷史就能夠看出,蘇德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德國號稱世界頭等軍事強國,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德國不僅是軍事強國,更是工業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事實上,德國早就為蘇德戰爭做好了准備,甚至可以用勢在必得來形容,為此,他們早就策劃了巴巴羅薩行動,據了解,這個行動計劃最初是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德國還將自己的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也牽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於蘇聯的大部分領土靠近北極區域,每年冬季的氣溫極其嚴寒,而德國軍隊當時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極端嚴寒,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為蘇聯方面爭取到了時間,這樣一來,等到蘇軍手中的武器裝備和兵員得到了極大補充之後,就開始對德軍展開了全面的反擊,而由於德國的戰略縱深較小,很快,蘇軍就攻打到了德國的首都柏林,並最終戰勝了德國。
② 二戰德國入侵蘇聯的主要路線以及戰爭過程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空軍率先對蘇聯西部空軍基地實施轟炸,然後德國陸軍攻下波羅的海三國,接著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包圍蘇軍43個師,拿下白俄羅斯,再攻克基輔,發動基輔合圍戰消滅蘇軍60萬,然後佔領莫斯科門戶斯模稜斯克,並開始進攻莫斯科,快要勝利時掉頭攻打列寧格勒,蘇軍拚死抵抗,德軍久攻不下,想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但仍遭失敗。這以後蘇軍開始與德軍進入相持階段並逐步反攻,發動哈爾科夫戰役(失敗)。德軍意圖反擊,希特勒盲目提早發動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大勝德軍,從此蘇軍開始全面反攻
③ 二戰初期,德軍已經消滅了幾百萬蘇軍,蘇聯是怎麼翻盤的
二戰初期,德國「巴巴羅薩」軍事行動的猛烈攻勢,的確讓蘇聯措手不及。三個星期內,德軍東線戰場推進到離莫斯科300公里的地方,消滅超過1000架蘇聯飛機。殲滅和俘虜蘇軍超過80萬,這個數字到了1941年底的時候,超過了300萬。
蘇聯在戰前的准備不足,使得戰爭初期,經濟、工業、人口和軍隊,一時間損失慘重。這種情況下,換做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繳械投降了。但是德國面對的是,「鋼鐵俠」斯大林領導下的紅色蘇聯。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對於蘇聯並沒有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
戰爭形勢,也的確是這樣演變的——在蘇軍穩住陣腳以後,1941年底到1942年初,德軍就在莫斯科戰役中碰了大釘子,並且不得不後撤100多公里,並且改變進攻方向。
1942年夏季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經過慘烈的爭奪,蘇聯不但成功打贏了這場戰役,還殲滅了德軍精銳的第六軍團。從此,蘇德戰爭,蘇聯從防守開始反擊,德軍敗局基本註定。毫無疑問,德國一開始就選錯了對手。
④ 二戰中德國怎樣才能打贏蘇聯
當時的德國准備並不充分,怎麼打都是輸。如果真的要問怎麼才能打贏蘇聯的話,我個人認為,德國要重視蘇聯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德國應該奪取土耳其(至少要建立支持納粹的政權)然後南方集團軍奪取巴庫油田。同時在41年時期應該選在四五月份進攻,這樣有半年的時間天氣不是那麼惡劣的。希特勒並沒有重視天氣的問題!中央和北方集團軍以及仆從國應該分別奪取明斯克和基輔,並且打幾次大的殲滅戰。然後中央集團軍應該往回打和南方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會合。切斷蘇聯的戰略補給線,同時積極招募在烏克蘭的仆從軍。北方集團軍應在莫斯科附近進行大縱深防禦以抵禦蘇聯的反擊。德軍應當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脈等作為戰略後方。之後德軍應集中力量攻下莫斯科,繼而和芬蘭聯手攻下列寧格勒,這時日本看蘇聯支撐不住應該會進攻西伯利亞。這是戰略層面。在戰術方面德軍在戰爭初期應該集中相當力量的機動化部隊和裝甲部隊運用鉗形攻勢分割包圍殲滅敵軍,並積極的將戰術勝利發展至戰役勝利,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獲取戰略資源為目的,以充分發揮閃電戰為手段迅速摧毀敵人抵抗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對蘇戰爭必須在42年冬天來臨前結束。也就是在一年半之內奪取蘇聯重要的大城市。否則拉鋸戰對於德國來說就是失敗!
以上只是個人依據歷史做的一個沙盤模擬。即使德軍真如以上方案進攻蘇聯,也很難擊敗蘇聯。勝率渺茫到德軍甚至無法承受一個戰役的失利
⑤ 二戰時期的德國與蘇聯的地空大決戰是如何開始的
德軍南方集團軍對普洛赫洛夫卡發動了總攻擊。如果德軍能順利佔領該城,那麼德軍進攻庫爾斯克的取勝把握便會大增。
德國擔任主攻的是豪瑟將軍指揮的第2SS軍團,轄有近700輛坦克(其中約100輛是虎式坦克)。33(納粹武裝近衛隊)是希特勒的私人軍隊,也是希特勒種族優越神話下的產物。加入33的士兵不僅要有純正的雅利安血統,也要求具備強健的體格。納粹在宣傳上總是將33塑造成鋼鐵般的勁旅,但實際上33缺乏有經驗的各級幹部,戰斗的傷亡率頗高,並不見得比國防軍的精銳部隊高明多少。不過SS的人員及裝備補充都有優先權,編制也比國防軍的部隊大。因而,33仍稱得上是德軍引以為傲的精銳部隊。
在33軍團左側是身經百戰的第48裝甲軍,右側還有肯夫軍團的300輛坦克支援。自清晨發動攻擊開始,德軍就陸續遭到蘇軍數個機械化部隊的攻擊,到了大約上午9點,兩軍的主力終於在普洛赫洛夫卡城的南郊遭遇。
作為蘇軍先鋒的第5近衛坦克軍團首先沖進了德軍的隊伍中。德軍坦克炮雖然能在1500至1800米的距離開火,但此刻它們面對蘇軍坦克的全速出擊只能望洋興嘆,於是兩軍很快糾結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德軍虎式坦克強力的火炮以及蘇軍的拉—5H型坦克,都無法討到什麼便宜,它們那巨大的炮塔不易旋轉反而成了致命傷。不多久,草原上到處都是坦克的殘骸。濃密的硝煙彌漫著戰場,坦克行進和射擊揚起的沙土更阻礙了兩軍的視野,雙方的士兵也混雜在其中互相廝殺。
在近距離對攻中,無數的慘烈戰斗不斷地在上演,炮聲、槍聲、爆炸聲和哀嚎聲處處可聞。坦克乘員僥幸從燃燒的坦克里爬出後,往往被迫拿起步槍像步兵一樣地作戰,有時雙方的坦克兵甚至用匕首肉搏。
就在南線坦克部隊激戰正酣之時,北線也展開了正面對攻。不過唱主角的卻不是坦克而是空軍。擔任北線防禦的蘇聯空軍第16集團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同德軍展開了激戰。空戰中,蘇聯飛行員表現出的機智勇敢令德軍吃驚不小,加上飛機本身性能良好,於是一架架德軍飛機拖著濃煙撞向地面,往往還誤中自己的坦克。戰斗中,蘇軍研製的聚能炸彈大顯神威,強擊航空兵第291師使用這種武器,一口氣便幹掉了德軍坦克30輛,以致德軍坦克參謀長梅倫將軍悲嘆道:「許多坦克成了蘇聯空軍的犧牲品,俄國飛行員表現得特別勇敢。」
在空軍的有效支援下,蘇軍地面部隊頑強地頂住了各路強攻的德軍。到7月5日夜,德軍僅在奧利霍瓦特卡方向楔入蘇軍防禦區6~8公里。
然而,防禦戰役的第二天表明,蘇聯空軍為壓制和消滅大量目標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殲擊機的作戰也暴露出一些缺點:他們迷戀於同敵戰斗機作戰,有時竟把敵轟炸機置之於不顧;有些殲擊機巡邏隊只在已方上空值班待命,沒有按高度作梯次配置,這樣就只能通過不間斷的空中巡邏來掩護地面部隊,造成了兵力的大量消耗。
7月6日,蘇軍航空兵克服了前一天作戰中存在的缺點。他們注意監視空中情況,必要時還用機場值班分隊來加強殲擊機巡邏隊。為了更加主動地打擊德機,他們甚至還大膽地把巡邏警戒線推至敵占區空域。
德軍航空兵遇到頑強的抵抗,其攻勢嚴重受挫。而蘇軍航空兵卻不斷加強突擊,這一天出動架次比7月5日多了一倍。在戰斗機的92次空戰中,共消滅德機113架。轟炸、強擊航空兵也於6日展開了強大的反突擊,給楔入防線之敵造成重大殺傷。
從7月7日開始,蘇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區北部的空中主動權,大部分德軍轟炸機還未開到戰場即遭到了攔截,並且損失慘重。
至10日,德軍在奧寥爾-庫爾斯克方向上的進攻能力已經枯竭,不得不轉入了防禦。首先,北線作戰中,蘇空軍第16集團軍出動飛機7600架次,遠程航空兵出動800架次,共消滅德軍飛機517架,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粉碎德軍進攻。陸軍部隊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很高評價,第13集團軍總指揮在報告中寫道:「請向空軍全體人員轉達我們地面部隊的衷心感謝,感謝他們從空中給我們的積極支援。我們都懷著愛戴的心情贊揚自己的戰友從空中實施的成功突擊。」
在南線,擔任防禦的蘇軍航空兵打得更加頑強。當德軍從別耳哥羅德向庫爾斯克城以南的奧博揚發起主攻後,沃羅涅日方面軍幾乎將其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了奧博揚一線。從5日開始,雙方又展開了殲擊機大戰,參戰飛機之多、空戰頻率之高、戰況之慘烈,均達到驚人的程度。在寬20公里、長69公里地區上空,同時有雙方的2000多架飛機在縱橫交織,幾乎遮蔽了天空。一次參戰的飛機常常多達100~150架。7月5日雙方編隊空戰達99次。至10日止,僅空軍第2集團軍的殲擊機就進行了205次空戰,擊落德軍飛機330架,自己只損失153架。
強擊航空兵和轟炸航空兵主力,用於打擊猖狂北進的德軍坦克集團。頭兩天,強擊機和轟炸機都以6~8機編隊活動,收效並不很大。後來為了提高突擊效率,減少飛機的損失,便改以30~40機編隊實施集中突擊。因為大編隊強擊機和轟炸機的防禦能力更強,殲擊機也更容易掩護。如此鋪天蓋地的空中火力,給德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德國空軍歷來以作戰迅速勇猛而一度讓盟軍傷透腦筋,此次在庫爾斯克的表現當然也不同凡響。他們對蘇軍地面部隊的空襲曾一度十分兇猛。7月8日清晨,德軍第一個反坦克大隊——第9強擊聯隊第4大隊在巡邏中發現別耳哥羅德以北有蘇軍—個坦克旅,正向德軍的側翼運動,立即集中了全大隊的56架Hs-L29B2強擊機展開超低空迎頭痛擊,30毫米穿甲彈雨點般飛向坦克集群,短短幾分鍾內便有6輛坦克起火燃燒。蘇軍被迫停止了攻勢後撤。
面對蘇軍優勢兵力的頑強抵抗,7月10日,損失慘重的德軍被迫中止了對奧博揚的進攻,德軍第一階段南北對進計劃就這樣被無情粉碎了。但是,希特勒不肯罷休,他進行了重新部署,把進攻重點放到南線,將坦克師、機械化師和航空兵的主力調到了奧博揚東南的普羅霍羅夫卡地域,打算從東南方向迂迴包抄庫爾斯克。沃羅涅日方面軍針鋒相對,及時調整了自己的部署,決心以攻對攻,徹底粉碎進攻之敵。
至7月23日,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部隊完全恢復了7月5日前所處的位置。在別耳哥羅德-庫爾斯克方向防禦戰役期間,蘇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1926架次,擊落德機899架。至此,希特勒攻佔庫爾斯克的「衛城作戰」計劃徹底破產。
蘇軍士兵在坦克掩護下沖向敵陣。
⑥ 二戰中,德軍分幾路進攻蘇聯
德軍分三路進攻,北翼由北方集團軍群自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以東地域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科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企圖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集團,佔領那裡的港口和海軍基地,攻取列寧格勒,與芬軍會師。在波羅的海沿岸組織防禦的是蘇軍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改編為西北方面軍),轄第8、第11和第27集團軍,共44萬人。德軍順利突破蘇軍防禦,至6月22日黃昏,第4裝甲集群的先遣部隊已前出到杜比薩河一線。截至7月10日,蘇軍喪失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俄羅斯聯邦的部分領土。德軍向前推進400~450公里,進逼蘇聯的西北重鎮列寧格勒。
德軍在中路的進攻由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負責,其任務是由東普魯士的蘇瓦烏基地域和波蘭的華沙地域向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明斯克方向實施鉗形突擊,圍殲蘇軍西方面軍主力,爾後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發展進攻。
⑦ 德軍二戰進攻蘇聯路線
德軍的地面進攻分三路進行。「北」集團軍群,由萊布元帥指揮。轄第16、第18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群,共29個師。在第1航空大隊1070架飛機的支援下,自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以東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科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以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蘇軍,佔領沿海港口,使蘇聯艦隊失去基地,並阻止蘇軍從波羅的海沿岸向東撤退,最終攻取列寧格勒,與芬軍會師。在波羅的海沿岸組織防禦的是蘇軍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內轄第8、第11和第27集團軍,共25個師又1個旅,掩護著從帕蘭加至立陶宛南部邊境的300公里的正面。
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蘇聯採取了哪些戰略進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以「閃擊」戰略,首先以航空兵猛烈轟炸蘇聯的重要城市。鐵路交通、通訊樞紐和海空軍基地等重要戰略目標。然後,以優勢的坦克兵團進行猛烈突擊,向蘇聯防禦縱深迅速發展進攻。其北方方面軍集群沿波羅的海沿岸攻取列寧格勒,中央方面軍集群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攻取莫斯科,南方方面軍集群攻取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德國企圖在1個半月到2個月之內打敗蘇聯。
⑨ 一戰之後,二戰之前,德國怎麼進攻蘇聯
說了這么多沒怎麼看懂
不過當時為了應和英法綏靖政策蘇聯人秘密與德國接觸,相信你也知道斯大林的野心不亞於希特勒,甚至要吞並德國,在納粹進攻波蘭的同時他也沒閑著也在進攻他國,具體國家你可以去找,甚至當時在巴巴羅薩行動蘇聯人開始之前,蘇聯人還與德國人討論如何合作的問題,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當時蘇聯人看到納粹進攻波蘭是有所預料的,甚至已經與蘇聯人討論過並達成了某些協議,而英法並不知道,認為蘇聯人會有所反應,故英法會沒有所反應
而蘇聯人忘記了德國人為了什麼,他們要石油,土地,而這些蘇聯都有,(北非也是一樣)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而且進攻蘇聯還可以與當時日本關東軍大會師,並且當時德國科技大於蘇聯科技這不免是一個不錯的主義。
希望你能滿意。(別忘了有分的話多加幾分,手都酸了)
⑩ 二戰時,為什麼德軍要侵略蘇聯
最重要的因素是石油。
德國的石油資源一向很緊張,因此大力發展了合成石油工業,巴巴羅薩之前德國燃料來源一半是自產(主要是合成),另一半是進口。進口的主要來源是羅馬尼亞,其次是蘇聯。
因此,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德國的石油戰略很自然就是確保羅馬尼亞在自己控制之下,以及跟蘇聯搞好關系弄多一點石油回來。
然而,1940年6月蘇聯入侵羅馬尼亞,吞並了比薩拉比亞。這一行動對希特勒的沖擊非常大,蘇聯威脅到自己的石油!之後的一連串外交交鋒,希特勒意識到斯大林已將羅馬尼亞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或者直接一點,將羅馬尼亞納為傀儡國直至最終吞並,像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那樣。
因此,希特勒決心進攻蘇聯,如果達成,則除了可以保證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外,還可以奪取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例證是法國戰役之後德國是准備縮減陸軍規模的,顯然跟一年後的巴巴羅沙矛盾,原因就在於比薩拉比亞。
1942年藍色計劃也反映了這一傾向,重點是石油資源豐富的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只是側翼的一個支撐點。但進攻方向的北側打的越來越不順,導致對高加索方向的放鬆。
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有誤解,源於:一、對蘇聯吞並比薩拉比亞一無所知;二、過高估計蘇聯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