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有幾樓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有三樓。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一大一小門票15歐,博物館一共三樓,但每層展廳都非常多,參觀下來真心覺得非常值得,很多藏品和展示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
『貳』 德國法蘭克福有什麼可游覽博物館
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不僅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會城市,也是博物館的世界。在美因河畔的薩克森豪森區,超高密度的藝術與文化匯聚於此,構成了深受歡迎的河岸博物館區 (Museumsufer)。這里集中了十三個不同類型的知名博物館,是德國乃至歐洲最重要的博物館景區所在地之一。僅在建築方面就已經算得上名勝的手工藝品博物館 (Museum fuer Kunsthandwerk)、電影博物館 (Filmmuseum) 和民族學博物館 (Museum fuer Voelkerkunde) 是這里的絕佳旅遊景點。在藏品和展覽方面,1815年落成的施泰德藝術館(Staedel Museum)收藏著跨越700餘年的非凡藝術品,錫恩美術館(SCHIRN Kunsthalle)是歐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全新的金屋博物館(Goldkammer Museum)帶你走進黃金製品的世界,森肯貝格博物館(Senckenberg Museum)中存放著全世界兩具完整梁龍化石中的其中一具。此外,河岸博物館區還是每年八月最後一個周末舉行河岸博物館節 (Museumsuferfest) 以及每年春天舉辦「博物館之夜」(Nacht der Museen) 的活動場所。
『叄』 為什麼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有6000多個博物館
Museum(博物館)來自於拉丁文中的Museums 。原本是用於紀念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Muses(繆斯)。繆斯是九個女神的統稱,掌管文藝和科學,給人們帶來鼓勵和靈感,像英語單詞amuse,museum,music都是由此演變而來。因此,有人認為,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館其實就是繆斯神廟。
古希臘女神繆斯
早先時候,博物館只是研究機構,沒有對外開放。文藝復興之後,人們對藝術越來越渴望,博物館才慢慢對外開放,進而逐步發展成為我們當今所見到的博物館。
截止目前,德國有6372座博物館,每年參觀人數達到1.12億,平均下來每個場館每天接待48個參觀者,要知道德國人口也就八千萬。對德國人來說,博物館像他們所鍾愛的香腸和啤酒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想必大家像圈哥一樣,每當圈哥去一個城市遊玩兒的時候,會用中英德文,查遍無數攻略,基本所有攻略都會推介幾家當地的博物館。可見,博物館已經是成為德國城市一張很重要的名片。那麼,問題來了
一、博物館可對認知進行系統整理,直觀表現。
博物館是一個活載體,不同種類的博物館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如 歷史 博物館,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 歷史 變遷所遺留下的痕跡;藝術博物館,呈現著藝術大師的精華作品; 科技 博物館,能實實在感受 科技 進步所帶來的產物。
可以這么說,我們接觸的民間故事、傳說、書籍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碎片化知識。博物館,通常來說是按 歷史 縱線進行整理的,各種實物相比書本上的文字,予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德國人對藝術和知識有著執著的追求,當他們走進博物館,可以讓書本中所描述的東西以實物的形式呈現在眼前,這樣更能促進人們對於藝術和知識的認知。畢竟對於個人來說,很難有財力物力,集中如此一批文物,如果想要見識這些東西,博物館成了很好的去處。
二、對博物館熱愛的培養,從娃娃抓起
像我們敬愛的鄧爺爺曾經說過:「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德國家庭很注重對孩子的藝術的培養。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會經常帶孩子參觀各種博物館,提高小孩兒對藝術的認知。
同時,德國中小學也將博物館視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資源,強調博物館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必要性。博物館能將學校的課程內容帶到生活中來——從 歷史 、地理到科學、數學和技術。孩子在博物館可以開啟一次關於形成他們世界的價值觀、思想和信仰的旅程。
這一點圈哥深有體會,在高中生物課有一段是講到生命的起源,老師就帶我們到了博物館,參觀了一些化石,觀看了生命如何演變的動畫,從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因為從小的接觸,讓德國人就對博物館有了濃厚的興趣,長大之後,自然而然會經常拜訪博物館。
三.博物館更多人性化的設計
參觀了很多的博物館,圈哥能感覺到,任何博物館在設計上都很走心。也在德國去了很多小型的博物館,藏品方面肯定沒法和那些知名的大博物館比,但確實在各自的主題里有很深入的挖掘,給人獨具匠心的感覺。很多藏品的解釋都很詳細,覺得處處在為參觀者考慮。
當然,博物館也會利用各種機會,舉辦很多活動,來向公眾宣傳從而吸引到更多的人來參觀。如此多的博物館,各有各的價值所在。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Platz 1.德累斯頓王宮(Residenzscloss)
地標:德累斯頓(Dresden),年參觀人數:1.287.000
德累斯頓王宮是屬於宮殿類的博物館,就像我們的故宮博物院,是德國最為輝宏的宮殿建築之一。1485年起便是歷代薩克森王國統治家族的居住地,也是當時該地區的政治權力中心。宮殿在二戰中曾一度毀於戰火,之後按照原貌復原重建。
這座宮殿建築融合了多種建築藝術風格,鵝黃色的外牆配上紅色屋頂和青銅色的圓頂,頗為雍容華貴。新建的封閉中庭的玻璃球形穹頂十分特別,這里設有售票處、紀念品商店、咖啡館,免去遊客以往須在露天排隊等待的困擾。 這座巨大的宮殿現在以「藝術科學宮」的形式對外開放,共設有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新綠穹珍寶館(Neues Grünes Gewölbe)、畫廊(Kupferstich-Kabinett)、軍械庫(Rüstkammer)和貨幣館(Münzkabinett)。
此外,還有土耳其商會展覽、藝術圖書館等場所也對公眾開放。展品內容非常豐富,想一天全部看完比較困難,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展館有重點的參觀。綠穹珍寶館可謂是德累斯頓王宮的鎮殿之寶,這個歐洲最大的珍寶館內展出了上千件珍貴收藏品。
Platz 2.德國斯特拉爾松德海洋博物館(Deutsches Meeresmuseum)
地點:斯特拉爾松(Stralsund),年參觀數:1.200.00
斯特拉爾松德(Stralsund)是漢堡同盟城,位於德國北邊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靠近波羅的海海峽,其位置像是呂根島(Rügen)的門戶。2002年6月27日與維斯馬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在這個漂亮的沿海小城裡,有著一座在德國很著名的海洋博物館,其富有特色的建築已經讓人們眼前一亮,進入到裡面,品種繁多的海洋生物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Platz 3.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
坐標:慕尼黑(Muenchen) 年訪問人數:1.180.000
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 科技 博物館,也是世界最早的 科技 博物館之一。博物館開放於 1903年6月28日,Oskar von Miller在此召集了德國工程師學會(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VDI)會議。
該博物館主館位於德國慕尼黑,目前有50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大約28,000件展品,每年有大約500萬訪問者。德意志博物館除了主館以外,在慕尼黑Theresienhöhe設有德意志交通博物館,在原西德首都小城波恩分館集中展示1945年以後德國的科學技術。
展線總長16公里,粗看一天看不完。著名展項有復原的伽利略實驗室、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發明的潛水艇和火箭、模擬地下礦井,以及德國特產的精良樂器等。 汽車 、鐵路、船舶、飛機展廳是觀眾較多的地方,最吸引人的是高壓電展廳中的一百萬伏雷電模擬表演裝置。
Platz 4.柏林新博物館(Neues Museum,Berlin)
地標:柏林(Berlin) 年訪問量:1.142.000人次
聽到新博物館,可別以為剛建成沒多久,其實人家已經有150多年的 歷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新博物館遭遇炸彈襲擊而嚴重損毀,藏品隨即被轉移,博物館閉館。1999年,柏林新博物館所在的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德國政府開始翻修柏林新博物館,負責修繕的建築師為戴維·奇珀爾菲爾德,總費用為2億歐元。2009年3月5日,柏林新博物館的修繕工程完成。10月1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新博物館坐落於柏林博物館島上,其中還有其他四座博物館,分別是貝加蒙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老博物館和波德博物館,都有很高的觀賞和藝術價值。
柏林老博物館
Platz 5.微觀世界(Miniatur Wunderland),
地標:漢堡(Hamburg) 年訪問量:1.070.000人次
微觀世界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場所,人類為了減少步行而發明了火車,為了居住效率而發明了樓房,當基本的功能被滿足和替代了之後,就開始順著好奇心蔓延開去,不禁想到,上帝看我們會是什麼樣,答案就像我們看螞蟻。這個微觀世界把幻想和現實結合,構造出不同國家,不同 歷史 背景下的故事,猶如一個廣角望遠鏡和 歷史 畫卷娓娓展開。
中世紀歐洲巍峨的城堡和錯落的村落隔河相望相得益彰,古樸的橋梁如兩岸的吻;溝通著不一樣的世界,卻有一樣的精彩。
Platz 6.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
地標:柏林(Berlin) 年訪問量:1.035.000人次
同樣位於柏林博物館島,另外一座博物館在德國人心目中也占據這重要地位,那就是佩加蒙博物館,其知名度也比其他大很多。佩加蒙博物館位於德國柏林博物館島,始建於1910年,1930年開放,是為收藏佩加蒙祭壇而量身定做的博物館,該館也以此命名。館內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古典收藏館收藏了希臘羅馬時期的佩加蒙祭壇、米勒圖斯之門等;西亞細亞館展示了亞述、閃族和巴比倫文化,其中有伊什塔門和中央大道等;伊斯蘭藝術館匯集了8-19世紀藝術品,其中17世紀的阿勒坡房間也是非常著名的藏品。據說還有中文講解耳機,小夥伴們可以去試試。
Platz 7.德國 歷史 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地標:柏林(Berlin) 年訪問量:909.000次
德國 歷史 博物館(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縮寫:DHM)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 歷史 博物館。它的任務是向參觀者展示德國從孕育初期直至現代的 歷史 。展覽不僅體現出了德國 歷史 在發展過程中與世界 歷史 的關聯,而且多方位地展示本地區的特色。
Platz 8.聯邦德國 歷史 博物館(Haus der Geschichte),
坐標:波恩(Bonn) 年訪問量:900.000人次
聯邦德國 歷史 博物館(德語:Haus der Geschichte)是位於德國波恩的一座以德國當代史為展覽主題的 歷史 博物館,主要展示德國1945年以來的 歷史 。每年將近有100萬人參觀,是德國遊客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如果你對西德的 歷史 感興趣,不妨來看看。
Platz 9. 柏林牆博物館(Mauermuseum),
坐標:柏林(Berlin) 年訪問量:870.000人次
查理檢查站是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柏林間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查理-Charlie)是英語之中字母「C」的代名詞,查理檢查站即「C」號檢查站之意),是當時東西柏林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那裡豎立的一名蘇聯士兵和一名美國士兵的肖像建於1998年10月,由弗蘭克·蒂爾(Frank Thiel)設計,用以紀念1961年在經過多次最後通牒之後美蘇坦克對峙事件。作為冷戰的最前沿,柏林牆一直見證了東西方對抗的腥風血雨。如今,人們以此來紀念那段不堪回首的時期。
Platz 10.弗柯望博物館(Museum Folkswang),
坐標:埃森(Essen) 年訪問量:800,000
弗柯望博物館位於德國埃森市內,是一個致力於19世紀和20世紀藝術收藏的博物館。此博物館是由兩個博物館在1922年合並而成的,一個是建於1906年的埃森藝術博物館,另一個則是建於1901年、由卡爾·恩斯特·奧斯特豪斯(Karl Ernst Osthaus)贊助成立的弗柯望博物館。
都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即使是門外漢,也建議大家提前做好功課,這樣會使你的參觀變得生動許多。
『肆』 德國美食有哪些
德國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夢幻般的的氣息,讓遊客痴迷的不僅僅只有德國的風景,還有的是德國的美食,很多遊客來到德國後不僅被風景所打動,並且被德國的美食所羈絆,成為了迷戀德國的借口。德國的美食究竟有多美,竟然讓人們如此迷戀,下面小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國的美食,看完可不準流口水啊。
1:咸豬手
德國烤咸豬手聲名遠揚,是德國最著名的美食之一。暗紅咸豬手,在德國廚師精湛的手藝下,烤的相當鬆脆,內嫩外酥,肉汁豐富,松軟可口,光看就很有食慾
咸豬手
2:酸菜燒排骨
酸菜燒排骨是德國黑森州的風味名菜,使用腌制的豬肉排骨和德國的酸菜一同下鍋,口味微酸,德國人一般配搭土豆泥食用,配酒大多使用蘋果酒。
酸菜燒排骨
3:火腿腌豬排
在德國常見的菜就是火腿和豬排,將他們搭配在一起,香嫩的火腿配上美味的豬排,加上搭配的醬汁,讓人滿口留香。
火腿腌豬排
4:8字形麵包
德國有著一種形狀像8字的麵包,外形獨特,而且味道很好,常常作為吃巴伐利亞白香腸和脆皮豬肘的配菜,加上慕尼黑的啤酒,美味無窮。
8字麵包
5:煎肉餅
德國煎肉餅色澤金黃,軟脆香甜,餡料鮮嫩味美,是很好的佐餐食物。搭配自己喜歡的醬料,口味會更加適合自己。
煎肉餅
6:醋燜牛肉
德累斯頓的醋燜牛肉口味獨特,酸味較重,由於酸味較重,所以在端上桌子的時候就能聞到濃濃的酸味,雖然味道還不錯,但是受不了的人也是很多。
醋燜牛肉
7:雞蛋布丁蛋糕
德累斯頓的雞蛋布丁蛋糕非常出名,爽滑的布丁加上鮮嫩的雞蛋,配上果仁或者是乾果,從出爐到下肚都能感受到濃郁的香味,讓人吃了還想吃。
8:葡萄酒漬鯉魚
葡萄酒漬鯉魚是薩克森著名的美食,他們喜歡在周日的餐桌上食用。薩克森人認為魚在游3次之後才能上桌,第一次在水裡,第二次在黃油里,第三次在葡萄酒里。
9:冠麵包雞蛋湯
使用上好的麵包,在油鍋中炸成酥脆至淡黃的麵包屑,撒入牛肉湯當中,並配上鮮嫩的蛋花。口味清香濃郁,鮮咸爽口。
10:德國姜餅
對於德國姜餅,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不熟悉的人會以為姜餅是生薑做的餅干,實際上大錯特錯了。姜餅起源於德國,是歐洲流行的一種甜點,是聖誕節的必備食物。紐倫堡姜餅是德國姜餅里最出名的,也是姜餅的發源地。德國姜餅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硬姜餅不同,德國姜餅是軟軟的,蜂蜜、香料、杏仁、糖漬的水果乾等等都被包裹在姜餅中,想不美味都難啊!
『伍』 留學讀博費用最低的國家
想不想在讀博士期間少花一點錢?你可以選擇在德國、法國、芬蘭、瑞典或挪威的世界級學府以很低的成本來攻讀博士學位。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這幾個國家讀博士的優勢。
1.在德國讀博士
德國以其高水平的學術水平、高生活水平和免學費而聞名。事實上,多達43所德國大學在2019年QS 世界大學排名中躋身全球前750名,其中包括慕尼黑理工大學(第61名)、路德維希-馬克西米蘭大學(第62名)和海德堡大學(第64名)。QS最佳學生城市排行榜上的德國城市包括柏林和慕尼黑,柏林是咖喱香腸博物館的所在地,同時也是超酷演算法初創企業的大本營。慕尼黑以每年舉辦的啤酒節而聞名。
2.在法國讀博士
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有11所大學進入全球前300名,其中包括巴黎文理研究大學(世界排名第50位)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世界排名第65位)。法國公立大學的博士學費較低。盡管高等院校的學費可能更高,但法國的公立大學每年將收取約380歐元的學費。法國最受歡迎的學生城市包括里昂、圖盧茲,當然還有巴黎。由於學費低廉、國際知名大學高度集中,巴黎一直在QS最佳學生城市指數的前五名之列。
3.在芬蘭讀博士
芬蘭所有的博士生,不論國籍,學費都是完全免費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在QS全球最佳學生城市中排名第75位,是全球前150所大學中的兩所,赫爾辛基大學和阿爾託大學的所在地。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廣闊、開放的空間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然現象,比如怪異的午夜太陽和絢麗的北極光,每年約有10至20個夜晚,芬蘭的夜空被北極光照亮。
4.在瑞典讀博士
瑞典是歐盟國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國家,擁有不少於29個華麗的國家公園和4000個自然保護區。其著名的進步政治也反映在其高等教育體系中。在瑞典,所有博士學位的學生都是免費的,而且有相當多的獎學金可以用來支付生活費,例如通過瑞典學院或個別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有8所瑞典大學躋身全球前350名,其中隆德大學排名第92位,而皇家理工學院排名第104位。
5.在挪威讀博士
挪威公立大學的學費對所有學生都是免費的,不分國籍。你將需要支付一個小學期的學生會費用,包括考試和體育設施,這通常不超過300-600挪威克朗。當然,和所有北歐國家一樣,生活成本仍然很高,這意味著你可能想要找一份獎學金來幫助他們。在大學方面,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有四所挪威大學,其中奧斯陸大學排名第135位。
『陸』 德國柏林有名景點介紹
德國柏林有名景點介紹
柏林(德語:Berlin),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市也是德國十六個聯州州之一,因此也稱為柏林州,和漢堡、不來梅三個城市同為德國的城市州。以下是我整理的德國柏林有名景點介紹,歡迎閱讀!
*通往歷史的走廊:勃蘭登堡門
1788 至 1791 年由 C.G.朗漢斯 (C.G. Langhans) 設計的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位於柏林市中心, 坐落在巴黎廣場 (Pariser Platz) 旁,是舉世聞名的柏林標志性建築。 隨著 1961 年柏林牆的建造,勃蘭登堡門在其後 28 年間始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門。 作為德國重新統一的標志和象徵,它凝聚著這座城市的當代與歷史。 勃蘭登堡門前後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為支撐,通道只對行人開放。 著名的女神四銅馬 (Quadriga) 雕像於 1794 年安放在城門上,展現勝利維多利亞 (Viktoria) 女神駕駛一輛四馬兩輪戰車的英姿。
*優雅的政府機構:政府區
跨過威廉大街 (Wilhelmstrae) 的一條道路橫穿新舊政府區 (Regierungsviertel) 和使館區 (Botschaftsviertel),通往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和國會大廈 (Reichstag) 方向。 政府區將新老建築巧妙結合,極具代表性又不失典雅之風,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尤為醒目。 您可在此瞭望國會大廈 (Reichstag),柏林最重要景點之一。 英國明星建築師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為其設計的圓形玻璃穹頂魅力無限,牢牢吸引各國遊客的目光。
*明星之約:柏林電影節
與美國奧斯卡頒獎禮一樣,德國柏林電影節 (Berlinale Filmfestspiele) 是這座城市最隆重的文化事件之一,也是國際電影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 這場匯聚明星與新星、藝術與商業、光彩與魅力的頂級盛宴,吸引著 27 萬遊客及 4000 名記者的關注和參與。400 部影片在此爭芳斗艷,這里通常是它們的世界或歐洲首映之處。 這是一次聲勢浩大的集會,也是一個相約電影、討論電影的節日。 國際化影院、獨立的影院、藝術的影院、年輕的影院、德國電影新發現、遙遠的電影國度、實驗性影院:柏林電影節囊括萬象於其中。
*人類的寶庫:博物館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Museumsinsel) 坐落於柏林市中心,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 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館群之一由老博物館 (Altes Museum)、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老國家美術館 (Alte 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館 (Bode-Museum) 和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museum) 五部分構成,展覽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瑰寶,帶領參觀者一路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再到中世紀、現代, 及至 19 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堪稱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與文化之旅。
*永不停息的演出: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
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 (Friedrichstadtpalast) 是德國最值得推薦的 20 世紀 20 年代傳統歌舞劇院。 它為觀眾奉獻奢華的歌舞劇、燈光與色彩襯托下的迷人演出,以及各種舞蹈和雜技表演,傾力打造輝煌與魅力此外,各國演藝明星也紛紛在這個充滿文化歷史氛 圍的舞台上登場亮相。 這座位於弗里德里希大街廣場 (Friedrichstrae Platz) 附近的劇院可以容納近 1,900 名觀眾,也用作各種規模媒體活動的舉辦場所。
*宛若曾經的柏林:哈克庭院
哈克庭院 (Hackesche Hfe) 以其獨特的環境講述著柏林米特區 (Berlin-Mitte) 的歷史和這里曾經的生活方式。 這里是德國最大的庭院區,1977 年成為文物保護建築。 這片極受歡迎的.建築群重新喚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區的生命。 在典型的柏林後院氛圍中,藝術畫廊、電影院、劇院、音樂廳、酒館、餐館、酒吧、可愛的小店鋪、大公司的旗艦店等完美融合,異彩紛呈。
*查理檢查站旁的柏林牆博物館
柏林牆博物館 (Mauermuseum) 於 1962 年柏林牆建成不久後對外開放。它位於極富傳奇色彩的過境關卡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旁邊,記錄了德國分裂的歷史,是這座城市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作為世界強國之間斗爭的標志,查理檢查站曾是當時內城最著名的檢查點。 查理檢查站旁的柏林牆博物館常年展出柏林牆歷史及諸多相關主題從前東德國家安全到反對、抵抗,再到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牆倒塌。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位於威廉大街 (Wilhelmstrae) 北端、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附近的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Denkmal f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 無聲訴說著那源於柏林的無以名狀的罪行。 在近 19,000 平方米的土地上,豎立著由紐約建築師彼得 艾森曼 (Peter Eisenman) 設計的 2,711 根碑柱。 波浪起伏的碑柱區地下設有一個信息廳(Ort der Information) ,以展覽的形式再現歐洲猶太人遭迫害和殺害的情況。 這是一個悲傷之地、撫慰之地,或許還是一個寬恕之地,但更是一個永不忘卻之地。
*盧斯特花園旁的寧靜反思之地: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建於施普雷島 (Spreeinsel) 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德國新教教會中心之一。 每年有成千上萬名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教堂參觀,遠不止教區和這座城市的居民。 教堂於 1894 年至 1905 年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 (Julius Raschdorff) 設計建造,這座帶有巴洛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風格的大教堂是德國最重要的教堂建築之一。 穿過盧斯特花園 (Lustgarten) 的公園小道就可到達教堂正門。
*和平的紀念碑:凱撒-威廉紀念教堂
1895 年 9 月 1 日落成的凱撒-威廉紀念教堂 (Kaiser-Wilhelm-Gedchtnis-Kirche) 是一座融入了哥特式元素的新羅馬式建築。 著名藝術家們為其鑄造了宏偉的馬賽克裝飾、浮雕和雕塑。 1943 年 11 月,這座教堂在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其塔樓廢墟不久後被布置成紀念碑,並最終成為這座城市西部的標志性建築。 由埃貢埃爾曼 (Egon Eiermann) 設計的新教堂於 1961 年 12 月竣工,以其藍色的玻璃牆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內部音效聞名於世:站在這座百萬人口大都市的市中心,竟然可以聽見大頭針掉在地上的聲音。
*高端商品與奢侈品:柏林206區購物中心(Departmentstore Quartier 206)
柏林中心。弗雷德里希大街上,在御林廣場和勃蘭登堡門,阿德龍酒店和國立劇院之間,映入人們眼簾的是歐洲最美麗和最高檔的購物天堂之一:206區百貨商廈。它堪與世界大都市相配的星級建築出自著名的紐約建築師事務所Pei, Cobb, Freed Partners之手,採用玻璃棱鏡、地中海中庭和威尼斯馬賽克的建築風格值得細細品味。 奢華時尚的服裝、化妝品和室內裝飾品! 在這里,您將發現阿瑪尼,愛馬仕,寶緹嘉,卡地亞,杜嘉班納,普拉達,拉爾夫勞倫,華倫天奴,范思哲,軒尼詩,凱蘭帝筆,萊柏妮美容化妝用品,唐那凱倫 (DKNY)、艾特羅 (Etro)、斯坦伯麗 (Strenesse)、史瑞莉 (Gabriele Strehle)、古琦 (Gucci)、B54 光學眼鏡 (Optiker B54)、Out of Asia 家居用品店的身影。柏林206區購物中心(Departmentstore Quartier 206) 為您精選世界各地最美(也最奢侈)的用品、收藏品和服裝,部分商品更是德國市場上的首發品。
*兩千年的德國猶太史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Jdisches Museum Berlin) 是每位柏林遊客的必游之地。 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由建築師丹尼爾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 設計,其常年展覽邀您進入一場德國猶太史的探索之旅。 在從中世紀到現代的 13 幅時代影像中,向遊客介紹猶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藝術品、照片、信件,以及猶太文化在德國的互動元素和媒體站,展示著猶太人生活與德國歷史的密切聯系。 博物館還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進行補充和完善。
*德國歷史博物館
現今的德國歷史博物館 (Deutsches Historische Museum) 由兩座建築構成:位於菩提樹下大街 (Unter den Linden) 的軍械庫大樓 (Zeughaus) 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築,這里常年舉辦德國歷史圖片與見證展 (Deutsche Geschichte in Bildern und Zeugnissen),陳列的 8,000 多件展品在歐洲背景下為您講述德國歷史。 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I. M. Pei) 設計的現代展覽館 (moderne Ausstellungshalle) 分為四層展區,舉辦大量專題展介紹重要歷史事件。
*隨時間而推移:白湖猶太公墓
白湖猶太公墓 (Jdische Friedhof Weiensee) 是歐洲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這里以特殊的方式映照出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 猶太人社區的繁榮興旺,同時也訴說著他們毀滅的慘劇。 這座公墓建於 1880 年,有 115,000 座墳墓,是歐洲現存面積最大的猶太人公墓。 20 世紀 70 年代,這里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築。 在公墓主路旁和特別修建的榮譽墓地中,安眠著榮譽猶太公民;這里還建有一座紀念碑,悼念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
*蔥蔥綠意中的水上運動天堂:萬湖
每到陽光普照時,萬湖 (Wannsee) 總是吸引著柏林人的眼光。 這里不僅彌漫著遠離大都市愜意散步的悠閑氛圍,也是水上運動愛好者們的真正天堂。 這里交通便捷,距萬湖市郊火車站 (S-Bahnhof) 僅幾分鍾路程。這里項目多樣,您可以游泳、潛水、劃船、賽艇、駕駛帆船盡情享受輕鬆快樂的一天。 如果乘船游覽萬湖,周圍的各式園林將為你奉上壯麗美景,一眾小湖灣是休憩和野餐的絕佳選擇。 在綠樹成蔭的花園飯店中品嘗柏林白啤 (Berliner Weie) 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柒』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你肯定想不到,美食也有博物館,這些美食博物館專注於在視覺上對美食進行詮釋,惟妙惟肖,讓人食指大動,下面為您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獨特的美食文化。
一、南方食品和飲料博物館(Southern food & Drink Meusem)
——美國新奧爾良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這里匯聚了安東尼餐廳老式的燃燒咖啡(Café Br?lot)、馬里蘭的古董牡蠣鋏(oyster tongs)、百匯麵包店的寶男孩人字盒(Po’ Boy miter box)和布魯寧餐廳1851年建的木欄等等一切有關美國南方飲食及其相關文化的成果。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二、姜餅博物館(Gingerbread - 礁眀攀Muzeum Piernika)
——波蘭托倫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該博物館是一家非常有趣味兒的點心博物館。在這里,參觀者不僅可以看到如何製作托倫名產巧克力姜餅,而且還可以參與整個製作過程。這樣的傳統性和互動性吸引愛好美食的人們前來躍躍欲試。在娛樂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甜甜的美食,真是一種享受。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三、薯條博物館(Frietmuseum)
——比利時布魯日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這家薯條博物館展出的所有藏品都與法式炸薯條有關。該博物館向遊人介紹薯條的主要原料——馬鈴薯的歷史,並向他們展示炸薯條的製作過程,所以在這里還能品嘗到好吃的炸薯條。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四、新橫濱拉麵博物館(Shin-Yokohama Raumen Museum)
——日本橫濱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該博物館更像一座拉麵主題公園。館內復制了1958年東京的街景,展示了拉麵的歷史和文化,頗具歷史風味。這里提供著人們最喜愛的日式拉麵和濃湯,除此以外,還展出了歷代拉麵製作的各種廚具和餐具。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五、國家芥末博物館(National Mustard Museum)
——美國威斯康星州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這里的芥末種類可謂是世界上最齊全的。博物館創建者巴里·萊文森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收集芥末。這里收集了來自美國50個州和全世界70多個國家的5676種芥末。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到芥末的發展歷史,還能在博物館紀念品店中買到各種不同的芥末。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六、咖喱香腸博物館(Deutsches Currywurst Museum)
——德國柏林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由切碎的香腸加上番茄醬和許多咖喱粉以及其他香料製成的咖喱香腸已成為德國民眾都十分喜歡的食品。在博物館可以通過3D虛擬影像、圖像、聲音和文字等多種載體了解咖喱香腸的發明和發展。而且,還可以品嘗到最正宗的各具風味的咖喱香腸。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七、麵包博物館(Museu do P?o)
——葡萄牙賽亞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這是葡萄牙小鎮賽亞的一個熱門觀光景點。該博物館展出的項目包括葡萄牙最古老的傳統麵包製法,製作烘烤麵包與收割小麥時使用的各種工具,以及在收割小麥時所唱的歌曲。而且,這里不光是飲食文化,還涵蓋了社會、宗教、藝術甚至政治等多個文化領域。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八、科克黃油博物館(Cork Butter Museum)
——愛爾蘭科克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想要深入了解黃油的製造過程嗎?那就來愛爾蘭科克黃油博物館吧!這里展示了古代愛爾蘭的黃油文化,以及科克黃油交易的發展史。該博物館還展示了有關黃油手工製造的簡短視頻錄像。而且在這里還可以學習傳統黃油製造工藝。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九、愛達荷土豆博物館(Idaho Potato Museum)
——美國愛達荷州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該博物館它的存在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當地的土豆。在這里,可以參觀到愛達荷州的土豆產業的成長發展史,從土豆進入愛達荷州開始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豆片公司—品客薯片公司的誕生,都是讓人感慨的歷史。
視覺的盛宴 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十、中國台灣牛軋糖創意博物館(Taiwan Nougat Creativity Museum)
——中國台灣
盤點全球10大美食博物館 獨特的美食文化
在中國台灣,牛軋糖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禮品之一。1956年創立的“大黑松牛軋糖”(Salico Foods)引進了首次將牛軋糖引進中國台灣。在這里感受著擁有60多年歷史的牛軋糖的懷舊風味,既可以觀看牛軋糖手工製作過程,還可以感受中國傳統婚禮習俗。
『捌』 德國:用工匠精神把香腸做到極致
初到德國,總會被德國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所震撼。據說,德國人好吃肉,雖說牛肉、雞肉、鵝肉也很多,但是尤好豬肉——每年德國人均豬肉消耗量65公斤,居世界首位。
除了近乎傳奇般的豬腳外,自然是以香腸最為知名,香腸種類至少有1500種,全皆由豬肉製成。而德國人烹制香腸,通常是鍋煮或燒烤,很少用油煎。這時往往要搭配上燉煮過的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不過更多時候是德國酸菜。
德國南部很少吃魚,烹制魚類那是德國北部沿波羅的海諸州的拿手戲——雖說拿手,也不及天朝的煎炒烹炸來的色香味俱全。德國北部彼岸的波羅的海盛產鯡魚(herring),德國人通常會用鯡魚和蔬菜卷製成魚卷。如果有興趣,推薦試試當地用奶油和腌鯡魚製成的菜品。內陸地區魚肉來自萊茵河等河流的淡水魚。
德國烘製麵包的 歷史 已超過800年,種類據說超過400種。境內隨處可見麵包作坊,而以粗鹽、麵粉烤制的8字麵包和黑麥與小麥製成的農夫包最能代表德式麵包。
有肉豈能無酒!德國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境內共有1300家啤酒廠,啤酒種類高達5000多種。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醇啤酒這六大類。
很多人到德國,總是對當地的豬腳津津樂道。其實,德國香腸一點兒不遜色於豬腳呢!粗粗算來,能夠掛在嘴邊的就有巴伐利亞白香腸、德國咖喱腸、德國豬肝腸、德國下午茶香腸、德國油煎香腸、施華力腸、法蘭克福腸、圖林根原味烤香腸等等。
跟著我,來看看有哪些香腸品種吧!
1
巴伐利亞白香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Weißwurst、Weisswurst)是巴伐利亞一種傳統香腸,由剁碎的小牛肉和煙豬肉製作,加入香芹(又稱beiderl)、肉豆蔻、小豆蔻、蔥、姜、檸檬和洋蔥等調味。香腸大約長四五英寸長,粗約一英寸。按照當地傳統,巴伐利亞白香腸應在早上盡快准備,在早餐或早餐後的加餐吃。當地有說法,這種香腸不應該在中午聽見教會的鍾聲。烹制巴伐利亞白香腸十分簡單,在沸水中加熱大約十分鍾,上菜時香腸放在裝有熱水的罐子中,免得很快冷卻。巴伐利亞白香腸通常佐以甜芥末醬食用,配上8字麵包、小麥啤酒,記住:不吃腸衣。
2
德國咖喱香腸
德國咖喱香腸(德語Currywurst)是一種風行於柏林等地的德國快餐食品,堪稱德國的國民飲食,其實就是經過汆燙再油煎的切塊香腸澆上咖喱番茄醬——這種醬汁被視為整道小吃的精華,一般是加入大量咖喱粉的番茄醬或番茄膏,此外也可以用任何番茄醬為基底的醬汁搭配咖喱或其他香料製成。據德國咖喱香腸博物館的估計,德國人每年大約吃掉8億根咖喱香腸,僅柏林一市消費量即達7000萬根。
追溯咖喱香腸的 歷史 ,一般認為是西柏林的赫塔·夏洛特·霍伊韋爾女士於1949年創制的——當時盟軍佔領下的西柏林食品匱乏、黑石猖獗,她從駐德英軍士兵手中換得辣醬油及咖喱粉等英式調味料,並將兩者與其他香料混合,再淋到烤豬肉香腸上面。
之後,霍伊韋爾選擇了英國佔領區內的夏洛滕堡,在街頭開設路邊攤,供應給參加修復二戰破壞的重建工程的工人們,因其價格低廉、分量充足,很快大行其道。1951年,霍伊韋爾替自己研製的咖喱番茄專用蘸醬「Chillup」注冊了專利,這種蘸醬名稱來自辣椒(Chili)和番茄醬(Ketchup)的組合。鼎盛時期,她的攤位每周可賣出一萬份咖喱香腸。此後她轉往腓特烈皇帝大街(Kaiser-Friedrich-Straße)59號開設一家快餐店,售賣德式咖喱香腸,業務最繁忙時曾僱用了19位員工,一直營業到1974年歇業為止。
除柏林外,漢堡及魯爾區兩大都會區也曾爭奪過「咖喱香腸起源地」。魯爾地區有傳說稱,咖喱香腸的蘸醬是埃森一個香腸小吃攤主不小心將一罐打開的咖喱粉倒入番茄醬中而偶然發明。而根據廣為流傳卻無法證實的漢堡起源的傳說,德國作家烏韋·提姆1993年發表了小說《咖喱香腸的發明》(Die Entdeckung der Currywurst),後於2008年改編成同名電影,最終,柏林起源說還是佔了上風。
2009年8月15日,柏林市中心開設了一座咖喱香腸博物館,以紀念咖喱香腸誕生60周年。館長馬丁·洛韋爾表示:「沒有一道德國國民料理能(像咖喱香腸)這樣激發如此多的 歷史 、吸引這么多的愛好者」。該館離查理檢查站不遠,參觀民眾可以在館內了解咖喱香腸各方面的信息,入場券還贈送一條咖喱香腸供人品嘗。
現在在街頭購買的咖喱香腸通常搭配薯條或圓麵包,裝在紙餐盤或紙盒裡,配上木製或塑料制免洗叉,以便購買者邊走邊吃。各地的咖喱香腸做法總有些不同之處,有的會加入辣椒粉或洋蔥絲,或是搭配蛋黃醬。喜歡在家製作咖喱香腸的朋友還可以到超市裡購買德國食品巨頭美卡推出的「咖喱王」香腸(CurryKing)。
大眾 汽車 設在沃爾夫斯堡的總部附設一家大眾專屬的香腸製造廠,每年產出350萬份咖喱香腸,其中160萬份供應給大眾車廠員工。阿富汗戰爭期間,德國聯邦國防軍駐阿富汗東北部的昆都士基地里也提供咖喱香腸。如今,咖喱香腸已經成為德國飲食文化中的地標性產品食品,前德國總理格哈特·施羅德最著名的咖喱香腸愛好者,柏林還形成了一套不成文政治傳統——每位角逐柏林市長候選人都會到咖喱香腸攤前拍一張照片以示親民作風。
3
德國豬肝腸
德國豬肝腸(德語Leberwurst、荷蘭語Leverworst)是德國和荷蘭當地一種香腸。有趣的是,雖然叫豬肝腸,但主料都是豬肉,豬肝實際重量的10%-20 %,以保證香腸有足夠的豬肝口味。德國每個地區有自己做豬肝腸的方法。與之類似,德國還有一種Kalbsleberwurst香腸——直譯為「小牛肝香腸」,但通常不含小牛犢的肝臟,而是添加入小牛肉而成。
4
德國下午茶香腸
德國下午茶香腸(Teewurst)得名於人們吃下午茶時,愛將這種內含30%至40%脂肪的香腸肉醬擠出塗抹在三明治上吃。這種香腸誕生於19世紀中葉波美拉尼亞Rügenwalde(今波蘭的Darłowo),其製法並不復雜:由兩份未加工的豬肉(有時是牛肉)混上一份煙肉剁碎,用山毛櫸木熏制後,將肉塞進腸衣,然後放7到10天使香腸成熟即可。
5
德國油煎香腸
德國油煎香腸(德語Bratwurst)是一種由小牛肉、豬肉或牛肉製成的德國香腸,其名稱源自古高地德語"brätwurst",由「brät-"(絞肉)和"-wurst"(香腸)組成,這生動地說明了香腸的製法。不過,如今德國人多將"brät-」和德語動詞"braten"(油煎、烤)聯想在一起。
德國油煎香腸多以油煎或燒烤,有時用高湯或啤酒一起烹煮,搭配德國酸菜、薯泥和烤洋蔥食用,是最常見的德國快餐食品。切碎的德國油煎香腸也可以加辣的或甜德國芥末和番茄醬(如德國咖喱腸),佐以一片吐司食用,有時佐以硬德國卷和小麥啤酒。
6
思華力腸
思華力腸(Cervelat)是流行於德國及瑞士的一種以豬肉和豬腦製成的香腸,起源於拉丁文cerebrum(「腦子」)一詞,不過今天的思華力腸已經不含有豬腦了。德國思華力腸是一種未加工的香腸,由剁碎的豬肉、牛肉和煙肉冷熏一天製成,通常用來製作烤香腸。
7
法蘭克福腸
法蘭克福腸(德語Frankfurter Würstchen)是德國一種由豬肉(有時會混合其他肉類)摻入腸衣製成的香腸,因起源於法蘭克福而得名。一般只需用水烹煮八分鍾至熟即可食用。有時候,人們也用法蘭克福腸製作熱狗食用,因此法蘭克福腸又有「熱狗腸」之稱。
·END·
『玖』 德國旅遊可以吃到哪些美食呢德國有哪些著名景點呢
臘腸、德國切片麵包、啤灑、德國酸菜等。德國豬腳:德國豬腳也叫德國地鐵咸豬手、德國蹄膀等。德國豬腳稱之為一道享譽世界的美食特色,全是德國人美食特色之一。臘腸:臘腸是德國人的心頭好,享有盛名的臘腸裝盤由五種傳統式臘腸構成,分別牛肉腸、巴黎臘腸、德國芝士腸、瑞士思維邏輯那腸和豬肉腸。
施瓦岑巴赫堤壩坐落於巴登-符騰堡州,始建20世紀20時期,其堅硬牢固、構思巧妙,在沒有任何違背自然規律情況下科學安排水資源,是工程建設領域的一項創新之作。施瓦岑巴赫水利工程長度約為2公里,可用散散心和皮艇。尤其是在夏天,這里環境溫度比周邊城市稍低上數次,因此吸引住很多居民前往消夏消夏避暑。
巴特溫茨海姆博物館有悠久歷史,彰顯著法蘭克普通百姓700年來的日常日常日常生活。所有歷史博物館像極一個大村莊,重要呈現18世紀到20世紀初私營經濟和經貿場景。在這里,每一個歷史遺跡全部按照原始狀態修建,觀眾可以真正了解到這個生產加工製作過程,甚至事必躬親操作過程。
伍珀塔爾(Wuppertal)的懸掛系統列車,知道這個列車的外國遊客極有可能很少。伍珀塔爾是北威州魯爾區的一座城市,這里最出名的就是它擁有德國獨一無二的懸掛系統列車。與一般列車不一樣的是,懸掛系統列車的鋼軌坐落於車輛之上,列車看上去就像放到上空一樣。
軌道約長13.3公里,1901年慢慢公布運營,它是世界上第一列採用此方法運行的城市軌道。此外,萊法州特里爾市的尼格拉城門、黑森州卡塞爾市的海克力斯雕像(即大力王,Hercules)和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瓦爾特堡等都都深受德國遊客青睞。
『拾』 德國菜餚的分布地域及地域特點
——大口吃肉,絕對名不虛傳!
德國的節慶和集市總是和啤酒烤香腸劃上等號,這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其實這不過是德國美食世界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只有親自前來德國,才能真正體會大千世界的所有滋味。現在就踏上德國美食發現之旅吧!您一定會為德國美食的多樣性深深折服,在這片饕餮天堂中流連忘返。
德式九大碗——德國人的聖誕節大餐
埃爾茨山脈地區的聖誕節將在平安夜達到節日的高潮,因為人們將在這天晚上歡聚並享用傳統大餐「Neunerlei」(九大碗)。顧名思義,這頓大餐由九道菜組成。它們代表著憶往昔,思未來,還展示出過去一年人們都獲得了哪些成就。其中包括小扁豆或豌豆、烤腸配德國酸菜、鯡魚或魚排配蘋果汁、土豆沙拉配小香腸、甜羹、黃米粥或野薔薇果實湯、烤豬肉配丸子、碎麵包粒牛奶配碎堅果、麵包配鹽和梅干。
巴伐利亞州名菜烤豬肘配酸菜——德國人最愛
豬肘子是德國人的最愛,那有嚼勁的肉皮,那入口即化的肥肉,那細膩的瘦肉,肘子包含了這一切,還有那鮮香的肉湯,這些都是美味的來源。而酸菜富含乳酸、維他命A、B、C、礦物質和纖維,並含有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酸菜能開胃、幫助消化,尤其是與份量不算少的德國肉類套餐搭配時,更能降低菜餚的油膩感,讓每一口都能保持鮮嫩的美味,所以吃豬肘的標配必須是一隻烤的金燦燦大肘子,加香噴噴的土豆球,再來上一口酸菜。哦,吃的時候別忘了喝上一口啤酒。
延續至今的傳統美味——卡塞爾老肉腸
卡塞爾老肉腸被當地人稱為「Ahle Wurscht」(念作:阿勒伍史特)。這種生肉腸通常選用生長周期較長的豬,是北黑森地區的傳統肉製品。長達三到十二個月的風干時間,讓這種肉腸散發出獨特的味道。在位於 Kassel-Calden(卡塞爾卡爾登)的 Landfleischerei Koch(州立肉店及餐廳)中,設有「Ahle Wurscht-Museum」(卡塞爾老肉腸博物館),遊客們可以在其中參觀香腸的製造工藝,了解美味背後的更多奧秘。
圓形鐵架燒烤——薩爾州特有美食
薩爾州人最熱衷的活動莫過於燒烤。「人類在思考,上帝在引導,而薩爾州人在燒烤。」從這句諺語中,薩爾州人對燒烤的熱愛可見一斑。尤其是在暖和的季節里,明火將大塊豬肉烤出陣陣香味,彌漫在整個城市的上空。快來參加薩爾州的民間節日吧,在六月份第一個周末的 Saarlouiser Emmes(薩爾路易斯艾美世狂歡)等諸多慶典中,盡情感受德式圓盤鐵架燒烤的魅力!
產自呂訥堡草原的特色美食——歐洲盤羊
呂訥堡草原是歐洲最有名的地區之一,當地的飲食文化中有許多突出的特色美食。除了土豆、蘆筍和蜂蜜,Heidschnucke(歐洲盤羊)也深得美食家們的熱愛。這種羊肉具有鹿肉般的肉感,細嫩順滑,口齒留香。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品種古老的羊極其適應草原地區的沼澤地環境。在歐洲,呂內堡草原歐洲盤羊這個名字就是肉質的保證。
柏林特色美食——街角的土耳其肉夾饃
柏林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遍布街角的土耳其肉夾饃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在 Mustafas Gemüsekebap(穆斯塔法蔬菜烤串店),您還可以買到最好的素食肉夾饃。如果您不喜歡土耳其肉夾饃,還可以選擇旁邊的 Curry 36(咖喱 36)。這家店生意十分火爆,有時您只能看到一串長長的人龍。
600 年的美食沉澱——圖林根烤香腸
德國人烹制圖林根烤香腸已有 600 年的歷史。早在歌德生活的年代,這種美食便已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除了豬肉、墨角蘭、葛縷子和大蒜外,近 3,000 家圖林根肉鋪均對其他原材料守口如瓶。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香腸必須用木炭烤制,重約 150 克。如果您來到此地,一定要嘗嘗圖林根的這種「外帶小吃」,別忘了加上正宗的圖林根芥末!此外,據位於 Arnstadt(阿恩施塔特)的首座烤香腸博物館中的史料,有關圖林根烤香腸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 1404 年。
咖喱香腸——從天堂到地獄
德國的街邊美食非咖喱香腸莫屬,而咖喱香腸的誕生地就在柏林。1949年,一個名叫霍伊維爾的女士從英國士兵手裡獲得咖喱粉,從而發明了這種後來風靡全德國的香腸,其原料有切碎的香腸,番茄醬,咖喱粉等。咖喱香腸是柏林飲食文化的凝聚。如果想品嘗最原汁原味的咖喱香腸,位於 Schönhauser Allee(舍恩豪瑟大道)的 Konnopke's Imbiss(科諾普克快餐店)一定不會令您失望。這家店成立於 1930 年,店裡的咖喱醬分為五種辣度,層層遞進的刺激口感被人們戲謔地稱為「從天堂到地獄」。怎麼樣?你也垂涎欲滴了吧?如果僅僅品嘗一番已經無法滿足您對咖喱香腸的神往之情,不妨前往咖喱香腸博物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深入的探索吧。從讓人忍俊不禁的香腸沙發,到充滿著嗅覺體驗的調料收藏間,您將體驗到有關咖喱香腸的一切樂趣。在這里您甚至可以親自動手,大快朵頤。
征服世界的法蘭克福香腸
法蘭克福香腸是法蘭克福最有名的美食,並作為法蘭克福的代表性產品走向世界各地。傳統的法蘭克福香腸由豬肉製成。由於採用了特殊的熏制方法,它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味。法蘭克福香腸早在 13 世紀便已在法蘭克福街知巷聞,一般是加以芥末或山葵精製而成,有時人們還會將其與黑麵包或土豆沙拉一起食用。
白香腸——12 點之前的美味享受
巴伐利亞白香腸由小牛肉和豬肉搭配洋蔥和新鮮歐芹精製而成,是巴伐利亞州最出名的特色美食。傳統吃法是將香腸放在熱水中加熱,再佐以甜芥末醬、Brezel(椒鹽卷餅)和一杯巴伐利亞啤酒,坐在巴伐利亞的露天啤酒館中,享受輕松愜意的上午時光。熟練的食客們甚至還可以用嘴吸出香腸皮中的肉,只有初嘗者和新手才需要用刀叉協助。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所以的東西都是趁著新鮮趕快吃掉,而白腸的一條規則就是 禁止聽到12點的鍾聲 ,所以在這里旅遊的時候,買了白腸就要在中午12點之前吃掉哦。
圖林根土豆丸子
「Ein Genuss von ganz besond´rer Größe sind die Thüringer Kartoffelklöße」(別樣的享受盡在圖林根土豆丸子)- 這句話在圖林根世代相傳,充分說明了圖林根土豆丸子作為一道傳統美食在這個地區的無上地位。正宗的圖林根丸子特點鮮明:生土豆刮絲煮熟然後搗成泥,將黃油烤制的小麵包切成丁,再將噴香鬆脆的麵包丁塞進土豆泥丸子中,就完成了這道獨一無二的美食。在 Heichelheim(海歇爾海姆)新開的 Thüringer Kloßwelt(圖林根丸子世界)中,您可以在現場展覽中了解圖林根土豆丸子的誕生史。當然,在丸子工廠直銷店裡、在小吃店內、在超大型的丸子形流動小吃攤中,不計其數的丸子正在等待著您的光臨品鑒。
Gefillde(格費爾德團子)、Hoorische (霍利舍丸子)
自礦工時代起,家常菜便在薩爾州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名為格費爾德團子和霍利舍丸子這兩道採用土豆烹制而成的經典菜,更是當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享用完營養的大餐後,不妨運動一番,比如在美食之路上閑逛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條路將薩爾州最美的自然景觀和烹調文化聯系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別有韻味。
法蘭克福綠醬——七種香料的混合體
法蘭克福人對綠醬Grüne Soße的喜愛超乎想像!市場上充斥著製作綠醬所需的7種草本植物,甚至還建起了綠醬紀念屋!法蘭克福綠醬多和雞蛋、土豆、牛肉一同裝盤,帶著大自然的清新。據說這是歌德最喜歡的一道菜,也是他母親的拿手好菜呢! 一年中,人們一般在 Gründonnerstag(濯足節),也就是 Karfreitag(耶穌受難節)的前一天,開始享用這種食物。此後餐桌上將一直見到它的身影,直至秋天的第一場霜降。在法蘭克福,這道菜甚至還擁有一座紀念碑。每年五月,這里還會舉辦 Grüne Soße-Festival(綠醬節),節日期間將會對最美味的綠醬進行表彰。
德國餛飩——施瓦本特色美食
關於施瓦本餛飩的發源,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Kloster Maulbronn(毛爾布勞恩修道院)的僧侶們不願在大齋節期間放棄吃肉, 他們將禁止食用的肉類塞進面團中,避免被主管僧人發現,因此這種食物得名為:Maultasche(「毛爾」肉餡包)。這樣的典故也為德國餛飩帶來了另一個通俗的別稱:「Herrgottsb』scheißerle」(欺瞞上帝的小花招)。
艾費爾多朋餅
出產自艾費爾的多朋餅其實是一種土豆煎餅,是德國典型的特色美食。這種土豆煎餅的基本原料主要包括土豆絲、肥肉和洋蔥。在德國,艾費爾居民無疑是首先想到將土豆煎餅團放進烤箱長時間烤製成美味的群體。他們將土豆絲面團放進鑄鐵烤盤(當地人稱之為 Döppe,讀作:多朋)中,然後像烤蛋糕一樣將其烤成顏色鮮亮的烤餅(當地人稱之為 Kooche,讀作:庫赫)。
高檔的營養佳品——鰻魚
鰻魚上百年來一直是下薩克森州內陸漁業的「主材」。在 Weser(威悉河)、Elbe(易北河)、Steinhuder Meer(施泰因胡德湖)或 Zwischenahner Meer(茨維什安訥爾湖),鰻魚是漁民們維持生計的來源。他們不僅靠銷售新鮮捕撈的漁產品為生,而且還通過熏制等手段,將鰻魚變成遠近知名的一道美食,提高了鰻魚的商品價值。以油脂含量豐富、營養價值極高的魚肉為基礎,當地發展出許多特色美食。
漢堡魚市——美味是早起的動力
「孩子他媽!吃鰻魚還是得到漢堡啊!」 Aal-Dieter(鰻魚迪特,漢堡魚市著名商販)賣力地叫喊著,引來人群笑聲一片。魚市上,Fischbrötchen(魚肉麵包)和 Rollmöpse(腌鯡魚卷)可謂是供不應求。人們可以在這里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水果、蔬菜和植物, 甚至還可以找到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和如同跳蚤市場般價廉物美的稀罕物。每個星期天早上 6 點至 9 點半,漢堡易北河沿岸的早起者和夜貓子都會選擇來魚市填飽肚子。漢堡魚市也許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市,但肯定是最熱鬧的。游漢堡沒去魚市就等於沒去漢堡!
威廉港的海員菜式——大雜燴
大雜燴是北德傳統菜式,如今被視為難得的美味。對海員們而言,他們過去沒有辦法很好地為船上的食物保鮮。但用腌牛肉熬成的粥、腌漬的甜菜、洋蔥和土豆卻可以長期保存,因此就有了大雜燴這道菜。關於這道菜,還有許多傳說和故事。北海邊的城市威廉港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最大的大雜燴品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