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人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德國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廢棄物回收制度以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公司在其產品消費完畢後收回外包裝等舉措在德國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經成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去買東西一般會自備布制購物袋,他們家裡一般會放置數個不同垃圾箱,平常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塑料、玻璃、紙張等各種類別。德國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綠點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說,對德國人來說,垃圾分類已經變得「像刷牙一樣平常」。
德國人認為回收對環境保護很關鍵,並認為德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他們通過垃圾分類「正在日常生活中為環境保護做一些具體的事」。
(1)德國為什麼垃圾利用率最高擴展閱讀:
垃圾分類從鼓勵到強制 重拳出擊「中國式」垃圾處理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發布關於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要求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些城市一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意味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及大連、青島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確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包括河北邯鄲、江蘇蘇州、山東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黨政機關,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及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農貿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企業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
② 看看德國人怎麼分類垃圾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一,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
街道上的垃圾桶,罩的塑料袋一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後者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 廚房裡的垃圾桶一般要求罩上藍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飯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丟在這里。袋子滿了後打個結,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潔工人一看塑料袋顏色就知道怎麼分類處理。 對有機垃圾(食物等),德國通常焚燒或深埋處理,但2005年起歐盟開始禁止填埋有機垃圾。焚燒污染小,而且熱量可以發電或供熱。
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志、書籍等都丟在那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於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裡。剛到德國的中國人常常不知道這點。這種印有醒目可回收標志的塑料袋可以從就近的郵局及超市免費拿到。其他的可回收包裝如罐頭殼、塑料盒等等不論其材質只要印有可回收標志都可以放到此袋中。
德國的每一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收集廢舊電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據顏色丟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通常玻璃製品的垃圾箱三個一組,箱上標有醒目的顏色標志:褐色、綠色、透明無色,提醒你不要丟錯了。 如果再犯第二次我們不會再來
絕大多數德國民眾對德國繁雜的垃圾分類都持支持態度。我有位朋友在德累斯頓大學讀書,他說,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學生公寓里,由於在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把垃圾混到一塊丟出去了。有一天,他看見宿舍管理員戴著手套把他丟棄的垃圾袋打開,重新分類,這讓他非常震驚也非常羞愧。
不遵守這些規則,麻煩就會找上門。有一回,我在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著同事到一個小區,一位
③ 德國走過了怎樣的百年垃圾分類史
當上海市民正在為7月1日起實施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而忙碌時,一向以嚴明紀律性著稱的德國人卻已經將垃圾分類認真執行了將近30年。對於制定條條框框頗有心得的日耳曼人顯然更希望挑戰高難度的分類操作。德國走過了怎樣的百年垃圾分類史?
隨著第三帝國的覆滅,這段歷史很快也被人們所遺忘。垃圾分類這個概念第二次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即便在今日也無人願意肯定納粹黨在垃圾分類利用領域的些許成就。
步入1950-1960年代,隨著萊茵經濟奇跡的爆發,百廢待興的德國走上了快速復興之路。捱過了20年苦日子的德國人腰包漸鼓,他們甚至將繁雜的產品包裝或者包裝垃圾的數量視為攀比的標的。
這一切終於在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迎來了轉機。
1973年,民間學術團體羅馬俱樂部發布了著名的報告《增長的極限》,提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個認知開始在民間迅速傳播。同時期開始興旺的綠黨運動也逐漸將這一觀念植入了德國人的思維中。
此時,已經有大量德國人開始自發對垃圾進行回收利用。對垃圾自願進行分類,甚至成為了那代德國人時代精神的注腳。
到了1980年代,德國各個居民區內已經開始大規模放置廢舊玻璃以及廢紙張回收桶。盡管彼時垃圾分類仍然只是建立在個人自願的前提下,但是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帶來的收益及寶貴的二級原料使得垃圾分類獲得了民眾與工業界的一致支持。
值得玩味的是,彼時的西德政府卻從未表露過任何有關垃圾分類的立法打算。畢竟,窮鄰居東德始終願意從西德進口塑料垃圾以換取寶貴的西德馬克外匯。
1990年,東德並入西德。失去了塑料垃圾出口市場的德國政府迅速通過了《包裝條例》。該條例不僅是目前德國垃圾分類體系的雛形,更是宣告著垃圾分類理念終於在德國迎來了第三次復興。
那麼,經歷了一百餘年起起落落的德國垃圾分類體系就完善了嗎?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根據德國《時代報》的報道,德國大城市分類垃圾桶的「誤投率」高達40%,而作為萬金油的其他類垃圾誤投率更是高達60%。盡管詳盡的垃圾分類列表可以在網上以及市政廳免費領取,但是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考證諸如「用過的尿布屬於哪種垃圾」或者「貓砂屬於其他類垃圾與否」之類的瑣碎問題。
2015年,德國《循環經濟法案》正式生效,明確將垃圾分類列為公民應盡之義務,而拒絕履行者將處以30歐元至5000歐元不等的罰款。
如果把沒喝完的酸奶盒子扔進黃色垃圾桶,這屬於「普通誤投」;但如果把塑料馬桶塞扔進黃色垃圾桶,那就屬於將面臨罰款的「刻意誤投」,因為此舉顯然是經過了一番思考後作出的不負責任行為。
④ 德國雙元回收系統模式是什麼
德國雙元回收系統(Duals System Deutschland,簡稱「DSD」),也稱為「綠點」公司,是專門組織回收處理包裝廢棄物的非盈利社會中介組織。1995年在德國工業聯盟(BDI)和德國工商企業協會(DmT)支持下,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有1.6萬家企業加入。它將這些企業組織成為網路,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打上綠點標記(圖6.3),然後由DSD委託回收企業進行處理。任何商品的包裝,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產企業參與了「商品包裝再循環計劃」,並為處理自己產品的廢棄包裝交了費。「綠點」計劃的基本原則是:誰生產垃圾誰就要為此付出代價。企業交納的「綠點」費,由DSD用來收集包裝垃圾,然後進行清理、分揀和循環再生利用。
圖6.3綠點標記
1.運作流程
DSD回收系統的運作流程大概為:包裝產品製造商將包裝賣給生產企業進行包裝或灌裝→生產企業向雙向系統繳納「綠點」費→生產企業的一次性包裝產品可印上「綠點」標志→交給商店銷售→消費者消費→消費後廢棄包裝由綠點公司用其投資製作的垃圾收集箱回收→由綠點公司或與其簽約的回收商將廢棄物分類收集後,運到再生工廠→生產再生原料(或製成其他產品)→返回包裝產品製造商,生產再循環製品,如圖6.4所示。
圖6.4綠點公司回收系統流程圖
2.運作模式DSD系統有兩種運作模式:一種是街頭回收系統(Kerb Side System)模式,另一種是上交式回收系統(Bring System)模式,前者是最基本的模式。
街頭回收系統模式的具體做法是用黃色袋子或回收箱回收輕型包裝材料,如鋁、鐵皮、塑料、紙箱及軟飲料包裝。居民小區內往往放一些公用分類垃圾箱,免費回收居民不同顏色的玻璃瓶(綠色、無色和棕色)、廢紙和紙殼箱等。黃袋子在德國十分普遍,因為它是實現街頭回收系統最簡便易行的方式,無論是廢棄物回收公司還是居民都樂於接受這種回收方式。上交式回收系統模式的具體做法是消費者必須將所有用過的包裝物直接交到當地回收站。
3.成效
DSD系統的建立顯著增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大大促進了德國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不僅帶來了資源的高效利用,產生了積極的生態效應,而且為社會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這種完備的垃圾回收體系的有效實施,使德國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不斷提高,已從1990年的13.3%提高到2002年的80%。產品包裝的循環再生能力也不斷增強,玻璃的再生利用率達到90%,紙質包裝為60%,而輕物質材料包裝則達到50%。目前,廢棄物處理已成為德國經濟的新興產業,官方統計數字表明,德國垃圾再利用行業每年要創造410億歐元的價值,佔GDP的2%左右,並可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⑤ 世界上把垃圾分類做到最極致的國家是哪個
一、日本:垃圾分類條款518項。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
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橫濱市民手裡有一本27頁的手冊,條款共518項。包括:口紅屬於可燃物,但是口紅用完後的口紅管則被劃分到了「小金屬物」一類。襪子,如果只有一隻則屬於可燃物;如果是兩只,在「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的情況下則屬於舊衣料。
二、瑞典:垃圾分類是日常習慣。家家戶戶都在廚房的水池下或抽屜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納容器,分別收集玻璃瓶、金屬、紙張、塑料和廚房垃圾等;每條街邊都設有不同分類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戶附近都有一個垃圾回收中心,專門收集分類後的垃圾。更為先進的是,有些居民的廚房水槽里還裝有食物垃圾粉碎機,垃圾可被攪碎後直接沖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運輸車直接送往沼氣場,連收拾都省了。
三、德國:垃圾分類從小培養。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體系。為將這套復雜的分類系統傳給下一代,德國學校的老師和父母們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
⑥ 德國是怎樣進行垃圾分類的
德國的垃圾分類包括:
生活垃圾:
1、黃色回收箱(桶、袋)
黃桶和黃袋專門收集帶有綠點標志的輕型包裝。
回收包括: 例如:空飲料罐、塑料包裝或者利樂磚飲料包裝等。
2、藍色廢紙回收箱
廢紙和廢紙板被收集到小型或大型的藍色廢紙桶中。
回收包括:報紙、雜志、產品廣告宣傳單、書籍以及紙質包裝或紙板盒。
3、玻璃製品回收箱
廢玻璃通過玻璃回收箱進行回收。有白色玻璃、綠色玻璃和棕色玻璃之分。
注意事項:
第一、請勿將多用途包裝瓶即帶有押金的包裝瓶丟入回收桶中。
第二、玻璃瓶在丟棄前要去除瓶蓋,因為瓶蓋屬於黃桶廢棄物。
含有押金的瓶子及可循環使用瓶
可循環使用瓶均以這一標識標注。包裝瓶帶有押金,所以也稱為押金瓶。例如啤酒瓶,雖然為玻璃瓶身,但屬於押金瓶,所以不應丟入玻璃回收箱內。
4、棕色垃圾桶
這種棕色垃圾桶僅回收有機的、可製成堆肥的垃圾。
包括:剩飯菜、蔬果皮、雞蛋或乾果殼、咖啡濾紙、茶葉袋。花園廢棄物例如樹葉和剪下的草坪。
5、黑色的殘余垃圾桶
專門回收雜類垃圾,即所有既不包含有害物質,又不包含可重復利用成分的垃圾。
包括:煙灰、吸塵袋、煙蒂、橡膠廢料、婦女衛生用品、紙尿布、皮革和人造皮革。
6、有害物質的垃圾:
專門小箱子另行回收。例如廢舊電池和蓄電池。回收箱在商店或超市可免費獲得,可以裝滿後再交回商店或超市,以便對其進行專業報廢處理。
⑦ 「環保大國」德國,為什麼浪費紙張嚴重,人均用紙多達241.7公斤
德國雖然是世界上有名的環保大國,但是德國人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過度包裝,使用了過多的包裝紙。德國的環保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一些環保的材料,但是德國在紙資源上卻並不節約。其中的原因是德國人生活比較細致,買東西時會提供非常好的包裝,這些包裝大多數是紙製品,對紙張產生了浪費。
德國認為使用紙製品是環保行為,紙製品易於降解,補救措施就是多種樹。德國人對於紙製品的寬容度非常大,他們認為紙製品易於降解,所以是比塑料製品好之百倍的產品,所以在日常的包裝中會使用大量的紙製品。德國環境部數據顯示,在2018年G20國家中,德國人均用紙多達241.7公斤,美國(211公斤)位列第二。相比較,中國人均用紙為74公斤,印度人均只有13公斤。
⑧ 中國的廢紙為什麼回收率只有30% 而德國83%
廢紙回收率緣何過低
紙業專家顧民達告訴記者,我國造紙原料中,廢紙佔了較大比例,若依靠進口,我國得花大量外匯買進口廢紙。同時,我國每年產生的大約 1400 萬噸廢紙,回收利用率卻很低。對比一下可以看出差距:日本的廢紙回收率為 78% 以上;德國每年回收廢紙 400 萬噸,佔全部廢紙量的 83% ;芬蘭城市裡的舊報紙、雜志回收率幾乎達 100% ;而我國的廢紙回收率只有 30% 。
中國造紙工業 「 十五 」 計劃提出,要求廢紙利用比重從 2000 年的 41% 提高到 2010 年的 48% , 2015 年達到 55% ,其中,國產廢紙利用比重達到 43% 。目前中國廢紙回收利用發展不平衡,沿海地區發展較快。 2001 年,全國廢紙漿用量占造紙用漿總量的 44% ,扣除進口廢紙,國內廢紙回收率不到 30% 。近年廢紙利用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進口廢紙解決的,應引起有關方面重視,需要加大措施,提高國內廢紙回收率。 為什麼我國的廢紙回收率低呢?一家紙業公司的老總曾對記者說過這樣一件事:這家公司對上門收廢紙的人進行過跟蹤,發現他們大多會把廢紙先送到某個地方摻沙噴水。造紙廠要用這樣的廢紙,就得先把收來的廢紙晾乾,再抖凈其中的沙子。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 從這種情況中可以看出,我國對廢紙回收的法律規范和政策支持還不夠具體,不夠到位。而廢紙回收做得比較成熟的國家,大多有一整套對各方面的利益考慮周到、操作性很強、細節量化嚴格的回收法律體系。有關部門對造紙企業,強制要求必須使用一定數量的廢紙作為生產原料;對回收企業,規定政府必須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它們正常運行,能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對消費者,行政執法部門會隨時抽查,對於不按要求把廢紙分類送交到指定的回收處的,進行罰款。比較起來,我國對資源的循環利用不夠重視。試想,給廢紙摻沙噴水賺點非法的錢都有人干,如果有合適的政策補貼,認真回收、整理廢紙的事一定會有人爭著去做好的。
人們在論及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時,總是喜歡強調中外國民存在觀念上的落差,可實際上,法律定規矩,規矩養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化觀念,這是一個過程。給回收利用的一個個具體環節以合理的規范,包括廢紙利用在內的 「 循環經濟 」 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我國廢紙處理初見成效
顧民達說,我國對廢紙的利用和處理,在 20 世紀 70 年代通過簡單的蒸煮、疏解、打漿、洗滌後用於抄造或配抄衛生紙和低檔箱紙板。到 20 世紀 80 年代,廢紙的回收率已達 25% 左右,少數廠家亦能生產脫墨漿。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後,一些大中型造紙企業先後從國外引進包括生產線在內的脫墨設備和技術,並對廢紙脫墨劑和廢紙脫墨設備進行了針對性改進和創新,使我國廢紙利用處理技術和設備裝配水平得以全面發展。 一些較大型的紙板生產企業利用進口廢紙和引進的脫墨設備與技術,生產出高檔產品。以廣州造紙有限公司、中華紙業有限公司和福建南紙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分別從國外引進脫墨生產線或主體設備,採用浮選-洗滌綜合法,處理舊報紙和舊雜志紙。廣州造紙廠和福建南紙股份有限公司以再生漿配抄新聞紙。 國內的一些研究單位和生產單位研究開發了脫墨技術和設備,利用企業現有條件進行革新後,生產小批量廢紙再生漿獲得成功。河南省許昌、焦作、睢縣、新鄉等地的廠家利用進口 AOCC 等廢紙配抄高強瓦楞紙和箱紙板效果顯著。國內設備廠家和化學品生產、研究單位,通過合作攻關,在設備性能、化學品質上也取得了很好效果。 遼陽造紙機械廠和福建輕工機械廠研究的廢紙處理裝備已形成配套系統,成功地投入生產。山東的一些造紙機械廠也生產了不同類型的脫墨設備,已有廠家購進使用。還有福建造紙研究所、杭州化工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學等單位研究開發的各類脫墨劑也得到了用戶認可。 合理利用廢紙資源
顧民達說,目前,我國進口廢紙已佔世界可供出口總量的 1/3 ,美國廢紙出口總量的 50% 以上銷往中國。今後幾年,我國對廢紙需求量仍然很大,但廢紙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提高國內廢紙的回收率和合理利用廢紙資源,是當前應該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首先,購進廢紙原料時應嚴格把關。特別是進口廢紙,在當前供貨渠道較多的情況下,更要慎重行事。企業必須對經營廢紙的供貨商進行全面考察,了解供貨來源、經濟實力、信譽程度等,以免上當受騙。 其次,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在購進國外舊瓦楞紙箱、舊雜志紙和舊新聞紙的同時,也可引進國外現有的包括生產線在內的脫墨技術和設備,生產優質再生漿、上檔次產品。對於已有草漿鹼回收的企業也可利用進口廢紙再生漿添加草漿、商品木漿,按比例配抄高檔文化用紙。
第三,企業在購進廢紙時,應結合自身的設備狀況、技術力量、生產品種等分類使用。可利用進口的瓦楞紙箱、 AOCC 紙生產高檔箱紙板、高中檔瓦楞紙和紙袋紙,或作為生產白紙板的芯漿和底層漿用料;利用廢舊報紙加配約 30% 的舊雜志紙,經過浮選-洗滌綜合脫墨後,生產新聞紙或作為白紙板的芯漿與底層襯漿;利用進口的辦公廢雜紙,如復印紙、計算機列印紙等,選用新的脫墨方法,在改進紙機或引進的生產線上,生產高檔次文化印刷用紙。對購進的國內廢紙可生產中低檔箱板紙和衛生紙。同時,在利用廢紙再生造紙時,應注意化學助劑的使用,以彌補紙品物理強度等指標的不足。 業內人士預測,到 2005 年,山東省紙和紙板產量可達到 550 萬噸,屆時廢紙用量將達到 240 萬噸(包括國內廢紙), 廢紙利用率上升 44% ,很可能成為我國第三大廢紙利用大省。
為了改變山東造紙原料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和減輕污染的需要,近幾年,華泰、太陽、華眾等幾家造紙企業分別引進 500 噸 / 日、 100 噸 / 日及 50 噸 / 日的廢紙脫墨設備共 6 套,晨鳴、華泰、太陽、海王、博匯等 10 家造紙企業共引進國外 OCC 廢紙處理設備 12 套,包括日處理 OCC400 噸、 350 噸、 250 噸及 100 噸的不同處理能力。目前,山東省的廢紙利用率目前僅為 30% 多一點。
山東省是我國造紙第一大省,廢紙的利用率也不高,說明我國提高廢紙利用率仍有很大潛力可挖。只要我們強化國內廢紙的回收工作,使回收率達到 40% 以上;同時合理利用廢紙資源,解決我國造紙原料緊缺問題是大有希望的。
⑨ 世界上靠垃圾掙錢的兩個國家,它們是如何將垃圾生意做到極致的
迪拜,美國。這兩個富有的國嫁,一些窮人撿垃圾就能很好的生活,這兩個國家可以說資源不錯,自然國民生產力也會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