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日本首相為什麼要和德國交流

日本首相為什麼要和德國交流

發布時間:2022-12-26 11:45:18

1. 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為什麼要結盟

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徵服世界的野心,日本目標是中國、亞洲大陸以及太平洋的控制權;德國的目標是統治歐洲以及整個世界…就因為兩國都有徵服他國野心所以結盟到一起。同時希特勒覺得一旦德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日本軍隊北上蘇聯可以牽制蘇聯在東方的部隊,進而減輕德軍攻佔莫斯科的難度~

2. 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有什麼戰略性的合作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宣告結束。在戰爭硝煙逐漸散去的六十年中,同為戰爭發動者的日本和德國在許多方面走過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戰爭罪責問題上,兩國政府卻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不同。

戰後,聯邦德國政府利用各種機會對納粹德國的罪行進行真誠懺悔和謝罪。1970年12月,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人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更為可貴的是,德國政府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認罪、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戰爭紀念和歷史教育等實際問題上也顯示了極大的誠意:幾十年來認真履行賠償義務,向受害國及受害者個人支付了巨額賠償;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嚴禁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並對新納粹分子進行嚴厲追究;近十幾年來,每年都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軍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行為的內容,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特別是集中營和大屠殺的歷史進行充分講解。

日本方面,盡管也有不少二戰老兵對當年的罪行進行深深的懺悔,但日本政府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日本教育部門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不願承認也不願反思當年侵略東亞各國的史實;日本法院一再判決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賠償的東亞各國受害者敗訴;日本首相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並為遠東國際法庭判處死刑的七個甲級戰犯樹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也都承受過戰敗國家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痛苦,但為什麼在反思戰爭方面卻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對比呢?

首先,戰後對兩國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戰後初期,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實行分區佔領。為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四大國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召開紐倫堡審判,對納粹戰犯進行嚴懲;大規模清洗納粹分子,取締納粹領導機構和秘密警察、黨衛隊等特務機構;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強制德國償付巨額戰爭賠款。1949年,又將其分裂成兩個國家。四大國的武裝佔領,領土面積的減少,巨額的賠款負擔,國家的長期分裂,迫使德國不得不反思發動戰爭的沉重代價。而日本則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條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國雖然主持了對法西斯分子的審判和制裁,但並不徹底,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天皇根本沒被起訴,許多重要戰犯因「罪證不足」被釋放。在戰爭賠償方面,美國擬訂的賠款數額與受害國所遭受的損失和所要求的數額相差甚遠。後來,出於反共的戰略考慮,美國更加放鬆了對日本的懲處。天皇制政體被保留,大批戰犯免於懲罰,只償付象徵性的戰爭賠款,這種處理使日本無法感受到德國所承受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戰爭痛苦。

其次,戰後兩國政權建立的基礎不同。德國戰敗後,納粹元兇希特勒自殺身亡,納粹德國的政府機構和武裝力量全部解散。無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政府,都與納粹勢力沒有直接聯系,許多政府首腦甚至就是納粹的受害者。因此,他們在對待戰爭責任等問題上,能夠比較超脫、客觀地進行反省。而在日本,作為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象徵的天皇沒有被推翻,政權長期控制在被釋放的戰犯和軍國主義分子手中,讓這樣的政府來反省戰爭罪責,無異於緣木求魚。

再次,兩國所處的地緣環境不同。在歐洲,受德國侵略的周邊國家如英、法、蘇、波、比等在戰後經濟發展很快,且占據世界輿論要津,從實力和聲勢上對德國形成了巨大威懾。德國要謀求發展,就必須改善與周圍國家的關系,要想實現這種和解,就要求它必須和以前的納粹勢力一刀兩斷,對以前的戰爭罪行進行徹底謝罪,樹立嶄新的國家形象。與此同時,深受納粹迫害的猶太民族緊盯德國政治動態,組織專門機構長期從事對納粹罪行的調查取證和起訴活動,不斷將納粹殘殺猶太人的罪行公布於眾。德國政府面對來自強勢鄰邦的監督和輿論壓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戰爭。而在遠東地區,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剛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本身國內問題紛雜,經濟實力不強,故對日本的監督和威懾相對較弱。同時,出於各種原因,各受害國之間沒有精誠團結,共同譴責日本的戰爭罪行,而是分別對日本採取了寬大為懷的政策。這種寬容不但沒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長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識。

最後,兩國的宗教和文化不同。從宗教方面來說,德國人多信奉基督教,內心中存在較深的 「罪感意識」,故能夠真誠地懺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過文化」,也沒有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故在反思歷史方面較為遲鈍。從文化淵源方面來說,盡管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傳統,一度助長和滋生了法西斯主義,但從根本上說,德國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與歐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學精神。這些精神有助於德國克服法西斯主義,認識到前人犯下的嚴重錯誤。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絕對忠誠、弱肉強食和優勝劣汰,對強者恭順,對弱者強硬,不服輸,不認罪。「他們寧願用一百個錯誤來遮蓋一個錯誤,而不願誠心誠意地承認和改正這個錯誤。」這種宗教和文化的傾向,將日本不認罪、不懺悔的態度推向了極端。

事實上,對二戰德軍的討論要正面得多,鮮有對二戰日軍的純軍事討論,我認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是,德國已經從法理上徹底認罪,德國已經獲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原諒;反觀日本,發動戰爭的天皇得以善終,至今日本仍然對二戰的罪行不承認。

2、30年代的德國已經是工業化的強國,相比之下,處於亞洲的日本的工業化剛剛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德國的對手,從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來看,無一不是工業國家,因此歐洲戰場更多地具有了機械化、工業化的特徵。知道今日,整個世界尚且仍然處於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階段,二戰歐洲戰場的機械化戰爭經驗至今仍然有借鑒價值。而亞洲戰場,戰爭更多地表現為步兵戰斗、游擊戰、叢林戰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對手,無論中國還是美英在亞洲的駐軍都比較弱小,因此戰爭形式幾乎表現為一面倒的格局。這種一方佔有絕對優勢的戰爭,相比歐洲那種勢均力敵的戰爭,可借鑒的較少

3、二戰日軍是狂熱的、種族主義的皇家私人軍隊,日軍從上到下,都必須為種種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罪行負責,而不僅僅是少數高級軍官。即使沒有高級軍官的教唆,從日軍的本質來看,南京大屠殺仍然會發生,就像當年的旅順大屠殺一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仇視本質決定的。反觀德軍,除了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機構,當年的德軍是純粹的職業軍人,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這就決定了德軍的戰斗是純粹的戰斗,而不是像日軍那樣的種族屠殺。至於集中營,那是特務機構的所為,和國防軍應該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很多的資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軍將領都是極端反感種族屠殺的。要知道,德軍的大多數將領,都是深受普魯士傳統影響,從小在軍校成長起來的。他們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也因為這樣,德軍更多地被對手所尊重,無論巴頓對隆美爾的惺惺相惜還是蘇軍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軍人搏殺在戰場,而不是對弱者的屠殺。

因此,今天,無論是歐美還是國內,還在談論二戰德軍的種種,談論一些經典戰役、戰斗,那是軍人對軍人的尊重。但是日軍,就永遠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3. 二戰日本和德國為什麼會結盟

這個問題是有一些歷史的巧合的。
首先我們一般的印象就是德意日都是法西斯政權,都有戰爭訴求,又都是國際棄兒,所以結盟。但其實在同盟發生之前本來的面目並非如此。
最初的希特勒並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而是希望恢復一戰前德國的勢力和威望,他並沒有勇氣去直接對抗英法。所以,希特勒最初的計劃是同英國與中國結盟,然後共同對日開戰,收回一戰時日本奪取的原屬於德國的利益和殖民地,然後登陸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希特勒對此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並且出口中國武器,幫助中國訓練軍隊。原計劃幫助中國訓練60個陸軍師,然後秘密調遣12個德國陸軍師登陸中國一同作戰,之後再藉助英國海軍登陸日本本土,佔領日本後由中英德共同分區佔領十年。當一切開始准備的時候希特勒把計劃遞交給了英國首相鮑德溫,但是鮑德溫熱衷綏靖政策,拒絕了希特勒的計劃。於是這個計劃破產了,德國只能另尋其他途徑。英法顯然是不可能拉攏的,那麼亞洲范圍內,中國和日本德國就只能選擇一個。而相對中國,日本顯然要強大得多,又是法西斯政權,又同樣孤立於國聯之外,最終德國選擇了和日本結盟,於是和中國的蜜月期就結束了。
在英法看希特勒是極端的反共產主義者,所以英法希望禍水東引,讓蘇德開戰進而從中漁利,所以綏靖。但是希特勒最初發動戰爭的原因其實是洗刷德國一戰的恥辱,恢復德國的強大並且實現他個人的報負。所以德國的仇敵中就註定有了英法俄日等等,日本已然結盟,蘇聯在蘇芬戰爭之前在希特勒看來非常強大,並且俄國一戰和德國的仇沒有和英法大。所以希特勒選擇了拉攏蘇聯,斯大林在長期的權衡之後最終也同意的了加入軸心國。但是時德國在歐洲已然取得了很好的戰果,羅馬尼亞等國的加入和蘇芬戰爭中蘇聯糟糕的表現讓希特勒有了更大的野心,即稱霸世界,所以希特勒最終拒絕了蘇聯加入軸心國的計劃。於是有了後來的蘇德戰爭。
所以說呢,二戰從歷史結果看是反法西斯主義的正義戰爭,但那是從結果出發看得。如果你回正向看當時的歷史你就會發現其中有著太多巧合和變數。如果當時英國的首相不是綏靖路線的鮑德溫,而是一個類似丘吉爾一樣的鐵腕人物,那麼中德就會結盟,日本就會被肢解,一切都就是另一番樣子;如果斯大林沒有那麼猶豫而果斷加入軸心國,一切又會是另一番樣子;如果英法不是堅持綏靖政策而是在閃擊波蘭中就全面參戰,一切還會是另一番樣子。很好玩是不是?
最後總結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德國和日本結盟是因為對日戰爭計劃因英國首相鮑德溫的拒絕而破產,在德國不得不重新尋找盟友的條件下結合中國的實力對比和德日的國際形勢、意識形態等等因素而決定的。德日結盟對德國來講可以說是一個次級的選擇,而並不是我們最初感覺的魚找魚,蝦找蝦,法西斯找法西斯。

4. 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相隔萬里結盟,究竟為了什麼

這兩個國家能夠在相隔萬里的情況下達成同盟協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和德國都是非常有野心的國家,這兩個國家都想稱霸世界,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所以這是他們達成同盟的基礎之一。還有就是日本受到了德國思想的影響,所以最後才和德國走到了一起。

德國首先就想到了日本,當時日本的思想和德國的法西斯思想形成了統一,於是日本和德國就達成了盟友協定。最初日本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德國的主要敵人是英國和美國,當時的日本也不願意得罪英國和美國。但是在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經濟制裁之後,日本就和德國簽訂了軍事同盟協定。

5. 為了對付中國,日本防長竭力邀請德國,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大國之間的斗爭從來都不能簡單地畫上句號,只要能贏,國與國之間的斗爭就從來不會有虧本,一向精於算計的日本近日開始大放厥詞,慫恿德國積極介入到亞太事務中。

為此,安倍晉三可以對特朗普諂媚,也可以對美國高官卑躬屈膝,但這些姿態都是為了自己本國的利益,為了奪回一切,所以從這種程度上來看,日本想要拉幫結派一起抗衡中國和美國,不僅是為了洗刷掉自己身上的中國標簽,同時也想要為自己擺脫美國做出准備。

6.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談判時雙方分別提出了哪些要求

日本內閣於1940年9月上旬多次召開首相、外相、陸相和海相四相會議,確定同德國談判的要領:(1)日本與德意兩國對建設世界新秩序具有共同立場,對建立和治理各自的「生存圈」應相互給予支持;(2)日德意三國加強經濟合作,日本向德意提供「大東亞」的農林、水產、礦產品等,德意應向日本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和飛機、機械、化學製品等;(3)日德意三國從東西兩面牽制蘇聯,因勢利導,使之符合三國共同利益,並設法使其勢力范圍向較少直接影響三國利益的地區如印度方向發展;(4)如果「中國事變」大致處理完畢,或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而不再容許猶豫,那麼,日本可以對英美使用武力。9月7日,德國政府全權代表施塔默抵達東京,兩天後開始與松岡會談,提出了德國對結盟的幾點要求:日本應牽制美國在東亞的行動,阻止其投入歐洲戰爭,並協助德國獲取戰略物資;德國則向日本提供武器和軍事物資,並承認日本在東亞的政治領導權。經兩天會談,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達成共識:日德意三國希望美國不參加歐洲戰爭和「日華糾紛」;德國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對英戰爭;只有日德意三國堅決採取一致的態度,才能抑制美國的行動;三國條約下一步也要使蘇聯參加,德國就日蘇合作進行斡旋;德國為避免日美在東亞的沖突而努力。9月11日,雙方對條約草案取得一致意見。9月19日,日本御前會議認可了會談結果。

7. 二戰前,德國和日本結盟,其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我們知道二戰是以德意日等軸心國為主發動的全球規模的戰爭。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德國是歐洲國家,而日本是亞洲國家,相隔十萬八千里,為什麼他們會彼此對上眼呢?

要知道,在二戰中日本和德國根本就沒有戰略配合,本來德國還想和日本東西圍剿蘇聯,誰知道日本陷入中國的泥潭不能自拔後,不僅橫掃了東南亞,甚至失心瘋的偷襲了珍珠港。

雖然兩國不怎麼聯系,各自打自己的,甚至還互相給對方找過不少麻煩,不過當時日本可以說是德國非常合適的一個盟友了。

8. 歷史上日本和德國為什麼串通一氣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一唱一和並肩作戰,可謂是生死與共一條船上的親密盟友。在一戰時,德國和日本還是冤家,曾打的熱火朝天分個你死我活。那時日本還曾奪取德國佔領的我國青島及他國太平洋上諸多島嶼,一並還抓獲德國大量俘虜。一戰是敵手,二戰是盟友,日本為何做出如此大的改變?

二戰時期,世界格局已經有了雛形,有著挑戰蘇美英想法的,還要打破舊時的社會體系的只有德國和義大利,德國和義大利相比有著雄厚的軍事實力,自然是成為日本盟友的不二之選。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也因此受到了世界的孤立,日本急切需要德國這種能幫他打破這種困境的盟友。在後續德國和日本的合作中,德國不久就在歐洲展開世界大戰,差點一口氣拿下蘇英法,日本在歐洲戰況的刺激下,開始向美國珍珠港展開襲擊,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 當年日本為什麼和德國聯盟

這個好像牽起了歷史問題,得慢慢說,日本原是英美陣營,,清朝晚期,1900年,俄國佔領東北,肆意橫行,大清無力應對,經過協商,美英兩國出資日本,清廷邀請日本出兵,日本固然有一戰的必要,因為東北被俄國佔領,嚴重威脅到了朝鮮(當時是日本的)的安全,另外一個是日本的自尊心強,不允許歐洲人踐踏亞洲土地,於是打出口號,亞洲是亞洲人的,,日本耗盡國力,1904出兵東北,1905年以損失10萬士兵的巨大傷亡擊敗沙俄,,並歸還百分99的東北給予清政府,記住歸還東北與清廷,做到仁至義盡(事實上也是沒辦法的,除了此時日本國國力耗盡,虛弱的隨時可以被捏死,更主要的是美英不允許這么做),於是清廷允許鐵路權給日本,包括鐵路沿線的礦產森林資源,並允許日本駐軍保護鐵路安全,這就是關東軍的前身,事實上這個條約已經是當時對清廷最優秀利益的條約了,人家不可能給你白打,人家要的是資源,那些鐵路沿線的資源對於大東北只是九牛一毛,但卻換來了清廷的整個東北主權,並不能說是不平等條約,畢竟日軍損失10萬士兵啊,日本國民為此挨餓了好幾年,,沒幾年,到了1912年,清廷和平讓位民國,國民黨就一個二愣子,強硬態度,要求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並成功收回西方國家的租界,但是到了東北遇到了日本這個釘子戶,日本以巨大的傷亡換取清廷合法的條約,,這不沒幾年,老本都沒收回來,現在你讓我說走就走肯定一百個不願意啊,關東軍要是撤回去了,回去於國於民就算切腹也沒法交代啊,沒辦法之下,於是關東軍發動佔領東北的計劃。總的來說國民黨真的不適合執政,要是真的有那麼一點智慧,對日本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一邊拖延,一邊發展自我軍事,而後許與日本足夠的傷亡補貼,日本或許會交出鐵路權,和平退出東北,因為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加入德國納粹,日本是英美陣營,是英國的小弟,當時的日本要的是礦產資源,國民黨一味過快要求日本交出東北鐵路權,毫無談判的餘地,對日本而言無異於不講道理的強盜,但是英美是不允許日本獨占東北的,,於是這個時候日本開始脫離英美陣營,著手開始發動東北佔領計劃,1938年跟德國納粹結盟,並開始全面侵華。

10. 二戰時期,為何日本會選擇和德國結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已有近百年了,但是留給人們的慘痛回憶和給大家的教訓是所有人都不能忘懷的。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戰有三個主要侵略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德國主要戰場是歐洲,日本的主要戰場是亞洲。從兩國的主要戰場上來看兩國並沒有多大的交集。但是為何在二戰時期,日本會選擇和德國結盟?兩個國家的主要是給自己拉外國援助防止在國際上孤立無援。

所以在日本和德國結盟之後,日本安心的佔領東北無後顧之憂,果斷的發動七七事變,開啟全面侵華的序幕。

與日本首相為什麼要和德國交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