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飛機轉彎要傾斜機身
飛機在轉彎的時候需要機身傾斜,這是因為在發動機的作用下導致整個機體的受力不平衡,利用機身傾斜之後產生的力量,促使飛機完成轉彎的目的。
飛機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會非常復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簡單的物理學知識只能畫出普通的受力平衡,飛機在轉彎時其實也參照了向心力的一些原理,就和人類用繩子快速轉動輕小的物體一樣,這些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也會出現傾斜的現象。
② 二戰航母的甲板是平的,瓦格良的卻是向上傾斜的,這是為什麼
那是滑躍式甲板。
滑躍式甲板是英國人發明的,多用於中小型航母。美式航母均採用彈射甲板(蒸汽彈射器)。不論是滑躍式甲板還是彈射甲板,都是為了迅速達到起飛要求速度。滑躍式甲板可以保證飛機從12°左右的滑躍式甲板起飛,這個角度可以達到最佳動能勢能比。另外航母滑躍式甲板的作用並不僅直接提高飛機起飛速度,而是減少飛機起飛滑跑距離,航母甲板的長度有限。由於滑躍,飛機上傾,將一部分動力變為上升力。
滑躍起飛優點:
不起飛時佔用空間小:彈射式起飛必須在航母上建造彈射器以便彈射式艦載機起飛時達到足夠大的初速度,這就需要特定區域專門被彈射滑跳起飛臨界區佔用,這個區域不能進行其他作業。而滑躍式起飛不需要,這就擴大了航母的可用空間。
出動速度快:單位時間內出動架次是滑躍式多,因為彈射式起飛需要把飛機牽引到彈射鎖定器區由專門的人員固定到鎖定器上,等該人員離開後才能開始起飛。而滑躍式只要前邊沒有障礙就可起飛。
起飛風險小:滑跳離艦時一瞬間飛機會獲得向斜上的力 ,不易墜落。且離海面較高,不易觸到大浪。而彈射式是平著離艦,高度也低。而且彈射器彈射時巨大的過載,可能使飛行員產生意識昏迷。
不耗費淡水:彈射式起飛需要電磁彈射器或蒸汽彈射器。而由於科技水平和維護條件等限制,大部分彈射式航母仍採用蒸汽彈射,這就必須耗費淡水,而淡水是海上的重要資源。
維護費用小:不需要斥資修復彈射器。
戰時易修復:一旦跑道損壞,修補後,飛機仍可起飛。而彈射器一旦損壞,艦載機就無法起飛
滑躍起飛缺點:
油耗大:滑躍式起飛中艦載機發動機推重比大,會耗費大量燃料(最高可達容量的1/3),使作戰半徑縮小。一般不用於起飛大型飛機:如預警機,運輸機等。預警任務只能依靠不能擔任指揮協調任務的預警直升機。
操作難度大:就操作難度來講,彈射和滑越兩種起飛方式不具有可比性。因為其難度各有不同特點。在高海情的狀況下,滑躍式甲板的顛簸可能導致艦載機在滑行時比彈射式更難以控制,可能發生偏航。而彈射式滑行是鎖定的,不容易偏航(但是難度因飛行員而異,有的飛行員認為滑躍式飛行更加簡單。)
起飛時佔用空間大:起飛時需要甲板面積大,滑躍需要較長跑道,甲板面積要大過相同戰力的彈射式。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飛機起飛偏航問題。因為滑躍起飛飛機是自由的,不象彈射起飛那樣鎖死在彈射器上,又都是雙發飛機,兩發動機微小推力差引起滑行偏航,雖然還能起飛,但跑道寬度就要求大了,更惡化了甲板條件。
③ 二戰時期為什麼納粹德國不發展戰略空軍
1、主要是德國空軍戰略眼光的短淺:
戰爭初期的閃電戰戰略思想和歐洲作戰,決定了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而發展的是戰術轟炸機,特別是俯沖轟炸機,這是德國空軍的「迷信」。
德國初期並沒有想和蘇聯作戰,所以相關的准備根本沒有,只有歐洲戰場不停地獲勝刺激了德國和希特勒,才突如其來開始准備對蘇聯作戰,故而沒有來得及發展戰略轟炸機,說白了是勝利刺激過頭了,開始不顧實際戰略需求和裝備兵器情況盲目的選對手「開戰『了。
2、其次是資源配置的問題。
30年代德國剛剛從一戰以來的混亂中擺脫出來,其戰略資源只能優先向某一方面傾斜,不可能象財大氣粗的美國那樣全面爆工業。希特勒是瘋狂,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東西沒資源製造業無法滿足損耗他也沒辦法。等到後來想發展也無能為力了。
④ 二戰時德軍飛機 附圖說明
Bf-109Bf-109的起源是德國空軍部30年代的戰斗機設計競賽,參與競賽的還有另外3種飛機:Fw-159、Ar-80、He-112。Bf-109由巴伐利亞飛機廠公司設計,1938年7月,巴伐利亞飛機廠更名為梅塞施米特飛機廠,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稱Bf-109。在設計中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開合的座艙蓋、自動襟翼、下單翼等,在試驗中以無可爭辯的優勢擊敗了其他對手,在1936年開始生產,首批型號為Bf-109B。
Bf-109B參加了德國「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的戰斗,迅速取代了He-51雙翼戰斗機。在進行改進後,1938年開始生產Bf-109C型。「C」型在發動機上方安裝了兩挺7.9毫米 MG17型機槍,取代了「B」系列安裝在翼根的同型機槍。
1939年初,Bf-109E投入生產。「E」型裝著名的Daimler Benz DB601系列液冷發動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早期戰斗中,遠優於波蘭的PZL戰斗機,也較法國的Morane-Saulnier MS406S戰斗機和英國的「颶風」式戰斗機更優越。
在英法海峽和不列顛戰役中「E」型暴露出航程較短的弱點,也棋逢對手地遇到了「噴火」式戰斗機。「E」型航程短的弱點,使它不能伴隨德國轟炸機對倫敦進行轟炸,也不能在英國縱深自由行動,攻擊英軍的訓練基地和有價值的地面目標。這是德國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受到挫折的重要原因。為了彌補這一弱點,Bf-109F型在1940年末開始取代「E」型。「F」型有更大馬力的發動機、最新型的冷卻器、更輕巧的機身,以便和「噴火」式戰斗機對抗。
1942年初,Bf-109G系列開始生產。「G」系列比前面各型速度更高、更易於操縱。稍後生產的「GS」型裝13毫米 MG131大口徑機槍,以增強火力。隨著美國P-51「野馬」、P-47「共和」等高性能戰斗機出現,Bf-109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但「G」系列仍然持續生產到1945年。最後的生產型號是Bf-109K和Bf-109G-10型,兩者十分相似。因為盟軍的轟炸不斷升級和德國的形勢日益惡化,「K」系列只生產了不足2000架。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Bf-109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骨幹力量,在所有的戰場服務,並裝備了軸心國歐洲盟國的空軍,各型號一共生產30000餘架。在捷克斯洛伐克,Bf-109的生產持續到1949年。在西班牙空軍中一直服役到1958年。
在北非方面。Bf-109於1941年就開始支援隆美爾軍團,號稱「非洲之星」的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曾創造一天擊落12架敵機的戰績。他的那架Bf-109F型「黃色14號」座機也成為空戰史上的傳奇之物。
德國頭號王牌哈特曼少校長期使用的也是Bf-109K型飛機。他個人擊落敵機352架,創造人類戰爭史上的空戰絕對記錄。據統計,在大戰全期,德國空軍總戰果中的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
Bf-109能在殘酷的戰爭狀態下持續使用十年,證明它的設計是成功的。它屬於那種適合採用「打了就跑」戰術的高速戰斗機。Bf-109是大戰前半期綜合性能優秀的輕型戰斗機,也是納粹空軍使用最廣泛的軍用機。
⑤ 二戰的戰鬥力都是怎麼飛行的,在二戰末期德國發明噴氣飛機以前,那時的戰鬥力只是前面有一個螺旋槳,靠什
螺旋槳飛機起飛和噴氣式飛機又沒區別,都是先在跑道上滑行,當速度達到可以起飛的數值時,拉起機頭就可以脫離地面了。只是螺旋槳飛機動力遠不如噴氣式飛機,所以機體重量受限,速度也不快。
⑥ 為什麼二戰螺旋槳飛機機身在空中不會因為反扭矩的原因翻滾
垂直尾翼有安裝角的,這個角度是仔細計算過的,向前飛行時產生相反方向的扭矩,剛好抵消螺旋槳的扭矩
飛行員也要適應這個扭轉,飛一種型號的飛機時,要順著扭轉方向翻滾,才翻滾的快,反之,翻滾的慢,
而且,起飛時因為速度慢,垂尾不足以抵消扭轉,飛行員要壓著操縱桿,加大抵消力度,
印象中有過一個王牌飛行員換飛新型號發動機飛機,螺旋槳和老款旋轉方向相反,他忘了,還按老習慣壓桿,導致墜毀身亡
BTW:直升機在高速前飛的時候,尾槳基本是怠速,大部分扭力也是尾翼和垂尾來抵消
⑦ 二戰中德國的ME-109的缺點是航程短,ME-110航程長卻不靈活,為何德國不搞出象美國的野馬,閃電之類的戰斗
兩個因素
一個是德國空軍的研發指導思想出現了問題。ME109推出後,由於其速度、機動性遠超同類產品,德國空軍上下陷入一種ME109崇拜之中,他們認為戰爭不會太長期,有ME109足以包打天下
甚至拒絕研發其他新機型
FW190之所以能上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時109使用的液冷式發動機產量不足,而FW190用的是風冷式發動機,可以再不影響ME109生產的情況下提供足夠的戰機
等到東線開打和美國人參戰以後,德國人已經是有心無力了,來不及研發別的了,只能在既有機型上改進
二是德國的發動機水準。美國之所以能弄出野馬、閃電,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惠普的雙黃蜂2000馬力發動機。德國的發動機技術落後一些,直到戰爭末期,才搞出2200馬力的機械增壓式發動機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這個不行,只能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
⑧ 二戰飛機機翼為什麼設計成直的而不是現在傾斜的
這個叫後掠翼
後掠翼升力和穩定性好,但是機動性差,民航客機,轟炸機採用.
平直翼堅具升力穩定和機動力,但都不突出
機速低,直的更容易獲得升力。
機速高,直的就阻力太大了。
⑨ 為什麼飛機是傾斜起飛的
飛機起飛後,必須盡快擺脫低空狀態,基於3點考慮:
1. 避開低空的建築和山脈
2. 避開稠密的地面大氣層,到空氣相對稀薄的地方可以減少阻力。
3. 最重要的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是對流層,空氣流動非常隨機,很容易造成顛簸甚至失事。而在高空的對流層,空氣流動平穩,飛機可以更安全和舒適地飛行。
因此飛機起飛後總是昂首沖向高空。
⑩ 為什麼蘇式戰機在地面時機頭指向都是略向下傾斜,而不是水平的
為了飛行員的視野、為了飛機的平衡等等。
首先必須指出,問題中所指的在地面時機頭指向略微向下傾斜的蘇式戰機,其實應該指的是蘇-27和米格-29第四代戰斗機,實際上並非是所有蘇式戰機都機頭略微向下的,比如我們看到米格-25、蘇-25等戰機,機頭就是與地面呈水平狀況的。再者說,實際上在地面時機頭指向略微向下傾斜的,也不止是蘇-27和米格-29這兩款蘇式戰機,美國的F-16、中國的殲-10B/C戰斗機也都是如此。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有的戰機在地面時機頭指向略微向下傾斜的現象呢?這種設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提升戰鬥力蘇-27戰機的機頭之所以略微向下傾斜,是因為蘇-27戰機的機腹進氣道設計模式,機頭向下傾斜,機頭的氣流就可以以一個很平順的狀態進入機腹進氣道,進入機腹進氣道的空氣越平順,那麼發動機的燃燒就會越充分,可以有效的提高飛機啟動效率和發動機工作效率,從而為蘇-27戰機提供更好的推力,推力也直接影響戰斗機的機動性,推力越好機動性就越高,從這里就可以解釋蘇-27為什麼可以做出像「眼鏡蛇」機動那樣的高難度動作了。此外蘇-27向下傾斜還可以大大改善飛行員的視野,從而提升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