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英法為什麼發展德國

英法為什麼發展德國

發布時間:2022-12-30 13:38:25

⑴ 如何理解英法開花,德國結果

是指工業革命嗎?

在20年間,統一給德國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像一針強心劑,推動德國的飛速發展。1871年到1894年,被稱為「工業與經濟增長年」,各種合資公司如雨後春

筍般出現,魯爾區成為整個歐洲最重要的工業中心。

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契機,讓統一的德國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人才儲備、科技儲備、成熟的國內市場、強有力的政府,這一切,使德國的經濟出現了跳躍性的發展,迅速實現了向工業社會的轉型,19世紀初,德國有45的人口從事農業,到世紀末,這一比例下降到15,德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一個世界一流強國。

1896年,英國人驚奇地發現:「身上的衣服是德國縫制的,少女們周末穿的漂亮披風與上衣來自德國。更讓人吃驚的是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產自德國,如孩子們的玩具、童話書,廚房用品、排水管、收音機、紙張、鉛筆,就連周末歌劇院里上演的歌劇也是德國人創作的,演員無一例外是德國人。」

讓英國人無法接受的是,由英國人開創的許多事業,現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國人,比如在電纜行業,德國不僅占的份額最大,而且購買德國電纜產品最多的就是電纜工業的家鄉——英國。再比如在化學工業,英國化學家威廉·亨利·珀金利用煤焦油製成了一種合成染料。但是,當時英國可以從殖民地獲得天然植物染料,因此英國不把這當回事。後來,珀金的老師霍夫曼把這一發明帶回德國,很快製成數十種新合成染料,德國形成了新的化學染料工業。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酸、鹼等基本化學品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出自德國,德國在各種精密化工生產中都走在前面。曾經對人工合成染料技術不屑一顧的英國不得不派人到德國學習,並從德國進口化工產品。

德國人從理論到應用的過程比英法等國要快3—5年,於是出現了「英法開花、德國結果」的狀況。借著統一的東風,及時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契機,德國出現了經濟跳躍性的發展,迅速實現了向工業社會的轉型。1913年,它已經超過英、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參考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daguojueqi/59.shtmlO(∩_∩)O謝謝

望採納哦

德國什麼時候崛起的,那時候英法在幹嘛

1、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2、德國大約就在這個時代崛起的,英國那時候正是國家的巔峰,例如:
1 8 9 7年閱艦式的時候皇家海軍有1 6 5艘軍艦,共有21艘戰列艦和44艘巡洋艦受閱,他們的名字就顯示出一個世界帝國的自信:勝利號,聲望號,強盛號,可畏號,尊嚴號和戰神號。這場壯觀且帶有威 懾力的閱艦式既是給盟國也是給敵國看的,讓他們了解大英帝國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此龐大艦隊的集結並不需要從保衛地中海以及帝國其他海運線的分艦隊中抽 調一艘船隻。
而那時候,德國只有老舊的6艘薩克森級鐵甲艦(即定遠級 改進型),那時候的德國只有陸軍,沒有海軍,根本無法對英國構成威脅!
3、當時的英國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號稱兩洋海軍,即海軍實力等於第二第三兩個國家的總和!而法國是第二海軍強國!另外,那個時候,德國有一位最出名的宰相——俾斯麥!

⑶ 二戰初期,英法在西線為何對德國呈現「宣而不戰」的狀態

二戰初期,英法在西線為何對德國呈現“宣而不戰”的狀態?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幾個方面,給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就會明白其中的玄奧:

三、德國軍事行動堅決和正確,而且行動迅速:

德國在軍事方面,採用了閃電戰的策略,他們的行動十分迅速,讓英國和法國來不及反應。另外他們非常堅決,而且軍事方面的策略很正確,這也給英國和法國很大壓力。

⑷ 英法為什麼要縱容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徑

1,德國的實力與日劇增,英法在自身實力日益衰退的情況下,不敢與德國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徑針鋒相對,英法兩國為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採取縱容德國法西斯的侵略行徑,以換取與德國妥協。2,綏靖政策的推行是和當時兩種社會制度共存這一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的。英法等西方國家仇視社會主義蘇聯,希望德國去攻打蘇聯,因而一再縱容德國的法西斯行徑。3,綏靖政策的推行,同當時西方普遍流行的社會思潮也有很大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景象給歐美各國留下慘痛的記憶,因此,戰後和平主義思想、厭戰畏戰情緒相當盛行,在法國尤其嚴重。

⑸ 二戰前的英法遠強於德國,為何卻不敢制止納粹的崛起和擴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德國遭受了經濟崩潰、嚴厲的軍事制裁、領土割讓、巨額賠償、國力大幅下降和經濟崩潰。後來,它受到了經濟危機的打擊。失業率達到新高,社會階級沖突加劇,全國充斥著「衰落」這個詞為何不制止是因為人民的反戰情緒嚴重和國力受損。

第三,英法把恢復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軍事變革步伐緩慢。納粹掌權後,在極端集權下,他們實行了國家軍事化。國民經濟也被納入戰爭軌道。經濟也在短時間內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英法是民主機制,當權者必須考慮人民的反戰情緒。然而,如果一個人想為戰爭做准備,龐大的軍費開支仍然必須被消滅,這肯定會加劇社會沖突。然而,民主機制在決策甚至執行方面的效率遠不如中央集權下的德國。


⑹ 為什麼一戰後英法縱容德國的發展

樓主說的不對,實行綏靖政策開始的那段時間,德國是沒有實力和英法對抗的,我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鼓動德國進攻俄國,這是英法的險惡用心,歷史書上主要這么寫的,但我覺得不是主要原因,二是英法兩國極力避戰,經過一戰後,國內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主流聲音,說白了就是害怕打仗,英法兩國在一戰中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取得戰爭勝利的,所以兩國為了避免戰爭再次爆發在採取了險惡的綏靖政策,養虎為患!

⑺ 二戰初期英法為什麼要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

給你來個復制貼了。

首先,英法在其實力日益衰退的情況下,為維護霸權地位所採取的策略。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嚴重損失,戰後經濟恢復非常緩慢。二三十年代,英國歷屆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經濟問題上,把重整軍備看作是恢復經濟的障礙,企圖以沒有實力為後盾的外交政策,達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國由於和德國毗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度保持軍備和對德國實行強硬政策。但法國的經濟一直處於衰退之中。相對穩定時期發展有限,30年代的經濟危機持續時間又特別長,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同時法國的政局也不穩定,內閣更替頻繁,使得對外政策難以保持堅定性和連續性。總之,英法的頹勢是其推行綏靖政策的物質基礎。 其次,綏靖政策的推行是和當時兩種社會制度共存這一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的。十月革命後,國際關系中開始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和斗爭。英法等西方國家為阻止蘇聯的影響,把德國當作反布爾什維主義的屏障。當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進而撕毀凡爾賽和約對外擴張時,英法竭力把這股禍水引向東方。 第三,綏靖政策的推行,同當時西方普遍流行的社會思潮也有很大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景象給歐美各國留下慘痛的記憶,因此,戰後和平主義思想、厭戰畏戰情緒相當盛行,在法國尤其嚴重。英法等國的統治者既受和平主義思潮的影響和制約,又是這一思潮的推行者,綏靖政策只是他們推行這一思潮的產物。 在英、法、美的綏靖政策縱容下,德、意、日三國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這就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迅速增長起來。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 (2)1935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公然擴軍備戰。 (3)《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的頂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舉行會議,簽署《慕尼黑協定》,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然後把此協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史稱"慕尼黑陰謀"。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的頂峰。 英法綏靖主義者作了法西斯的幫凶,把世界推向戰爭的邊緣。 因此,我們認為英法推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迫對德宣戰,綏靖政策走向失敗.

⑻ 英法為什麼會「討好」德國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後,由於英國與美國的援助,德國很快得到了快速崛起。歐洲各國紛紛畏懼強大起來的德國,不敢與之為敵。有人肯定會問了,法國不是一直主張打壓德國,限制德國的崛起嗎?後來怎麼沒有壓制住呢?我來給你一一道來。

德國日後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到時英法是更加無法滿足,甚至會有利益沖突,英法如何才能讓日益強大的德國去對抗蘇聯呢?畢竟紅色主義在歐洲蔓延是帝國主義國家無法接受的,不管是誰與誰發生戰爭,造成傷害的都是無辜的平民。火葯味一天天聚集,大戰再一次無可避免。

⑼ 二戰時世界上有英法有兩大巨頭,為何德國還敢發動戰爭

其實當時西方發生了巨大的經濟危機,無論是德國還是美國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而納粹政權控制下的德國自然就會想方設法去解決經濟危機,美國處理經濟危機的方法是羅斯福新政,但是德國就不一樣了,納粹政權選擇對外擴張。

當時一戰的時候德國也是戰敗國,那個時候德國失去了一部分的領土,而納粹政權希望德國把領土奪回來,於是就選擇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德國本身就做好了和英國以及法國開戰的准備。

而且德國當時的武器裝備也不差,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空軍,德國的地面部隊數量雖然不及法國,但是德國的將軍驍勇善戰,所使用的戰術理論都是非常先進的,而實際上在戰爭發生後德國的確用他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德國戰術理論的先進性,英國和法國軍隊遭受重創。

⑽ 為什麼一戰前德皇統治的德國比英國法國發展得快得多呢制度的原因,還是人種的原因

一戰前的德國比英法發展快 既不是制度也不是人種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的
首先一戰之前,日耳曼地區分裂成為多個小國。在眾多小國中出現了倆大巨頭,奧地利和普魯士。這倆都有寰吞宇宙,一統天下之志。最後普魯士統一了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德國。
在中學歷史課本中,我們知道歐洲在一戰之前是沒有那麼多小國的。所以德國的建立,直接把自己的水平綜合國力提升到大國的檔次。一部分是當時國家確實沒有那麼多,一部分是因為德國統一自身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時代,一個人口超過5千萬的大國,如果政令統一,政府效率高,那麼很容易就把自己打造成新興的發達國家。例如德國、日本。
因為這倆國家剛剛統一(日本是大奉還政,結束了200多個大名的分裂),國家基建需要大量投入,工業需要大量建設。這樣政府就會推動建設基礎設施、工業設備、工廠、學校等。這樣不僅國家會出現大量就業機會,而且政府會宏觀干預,讓經濟更好發展。這種國家的GDP增長速度也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無法比擬的。 因為英法已經經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沒有大量的工程設備等基礎建設。
而且德國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科技上不斷吸收復制山寨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科技來進行補充自己。(像不像我國)因為已經有英法的科技來給德國鋪路,所以德國只需要拿來主義即可。
當時的世界格局就是有個世界第一的英國 有個新興挑戰老大的德國老二 還有個跟老二有仇的老三法國 這三個國家就是老大拉著老三 擠兌老二 同時 老大一直保持整體綜合是大於老二+老三 這樣能一枝獨秀
今天世界上也是有個一枝獨秀的老大 有個飛速發展的老二 老二的發展比老大老三快 有個跟老二有世仇的老三 老大拉著老三時時的擠兌老二 同時老三加上老二 還是沒有老大強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無非就是誰是老二 誰是老大 老三而已
就像冷戰時期 也是有老大老二老三 無非就是後來老二解體了

與英法為什麼發展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