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虎王是哪個國家

德國的虎王是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12-31 02:10:29

1. 二戰時最好的坦克是什麼坦克,是哪個國家的

應該是德國,論個人素質,德軍普通士兵的訓練很嚴格,對內紀律非常嚴,個人素質和其他國家的士兵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101空降師的訓練可以通過兄弟連有了解,但是通過看德軍大德意志師老兵回憶錄對比美國人的訓練要差的多,德國人的先天身體素質也很好,非常注重集體,意志堅定,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抵抗很猛,但蘇軍圍殲德軍時德軍比蘇軍要英勇的多很少有人說,因為德國是戰敗國。
論裝備德軍不是最好的,很多讓人念念不忘的經典武器都是二戰中後期才投入戰場的,而且德國國力有限,裝備數量也有限,要說1940年打法國的時候德國裝甲師大部分都是3號和4號坦克,好像4號的數量都不是很大,更沒有豹子和虎,一個班裡大部分是只有毛瑟k98的,後期裝備改善了,單兵也算不上優勢,對比美軍開始都是清一色的半自動化以上,靠幾百輛和虎就能頂成千上萬美軍m4的優勢裝備說法太片面,40年法國讓德國的打的稀巴爛其實法國當時的總體裝備水品至少是不遜色於德軍的,
說戰術,個人覺的,德國一直是靠單兵素質和優秀的戰略戰術指揮,和優秀的戰爭意志去贏得戰爭的,仔細看二戰,很多最先進的戰略戰術理念都是德國人發明的,其他國家都是跟著學,日耳曼人在歐洲自古就善戰是共識,德國人的理智和善於思考幫助他們更好的指揮戰爭
所以我認為德軍才是戰鬥力最強的,要說美軍沒有充足補給和空中優勢對比德軍根本不會打仗,英軍打的也不錯,但是還是比德軍差,蘇軍基本靠人和幾乎無限的資源,你能想像和t34一樣多的豹子和虎與蘇軍打起來東線會是什麼樣嗎?而且1943年以後德國的適合打仗的都在打或者已經死了,44年美國的年輕人打的是一群德國老頭和孩子,日本的裝備,個人素質和訓練歐洲比太垃圾了,都沒什麼可比性,就是不怕死,還有說中國八路的,中國和歐洲戰場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那一手和德軍比,打仗打的都不是一個層次,德國困境中的意志不比八路差

2. 二戰時德國的"虎王」對蘇聯的「斯大林

虎王對斯大林2基本沒什麼優勢的
對後期的斯大林3完全處於劣勢
「虎王」的主炮為KwK43型71倍口徑的88毫米火炮。這種炮由著名的88毫米高炮發展而來,其反坦克能力在大戰中保持著最高的威力。Kwk43坦克炮使用彈種為Pzgr39-1和Pzgr40/43,另外還使用HE-T榴彈。使用Pzgr39-1的穿甲性能為射程1000米時165毫米,2000米時132毫米;使用Pzgr40/43 1000米為193毫米,2000米為153毫米。(全取30度的入射角)

而斯大林2型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身管長度為43倍口徑,穿甲能力與「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差無幾。它發射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20毫米,在1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60毫米;而發射破甲彈時,則能夠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200毫米厚度的垂直鋼裝甲。

從數字對比上看 可以說 雙方威力相差無幾 注意 上述資料 虎王坦克的性能入射角都是三十度 而斯大林2的入射角是垂直的 也就是說 雙方實際上差距並不大 其實 在發展火炮威力上 德國人和俄國人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德國人依靠自己傑出的工藝 通過增加火炮的長度 來達到更高的初速 而提高穿甲彈攜帶的動能 而俄國人自知工藝上無法與德國人硬拼 因此 採用的是增大口徑 通過提高彈丸的質量 來達到高動能 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感覺德國人的炮細長細長的 而蘇聯人的炮 是典型的短粗胖

有人認為蘇聯在這方面工藝拙劣 火炮精度差 實際性能要遠低於虎王 比如:「斯大林」2坦克的火炮口徑過大 導致單車攜彈量只有28發(通常為10發穿甲彈和18發榴彈),大大低於「虎王」坦克的84發;其次是炮彈採用分裝式,使火炮射速明顯低於「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只有1.5~2發/分,而後者的射速要高於5發/分;第三是由於這種坦克炮系由陸軍的野戰加農炮改造而成,射擊精度並不理想

從這個角度來說 也許 斯大林2簡直是垃圾 不過 最後勝利者是蘇聯紅軍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 斯大林2的生產效率比虎王高得多 而且生產工藝簡單 幾乎每個拖拉機工廠都可以生產 斯大林2的火炮工藝和精度都比虎王的主炮差得多 但是 這樣的火炮更容易加工 要知道加工一個深孔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而對於執行大縱深作戰理論的蘇聯紅軍來說 他們不需要虎王那樣全能的坦克 在T34的海洋中 斯大林2要做的就是和對方的主將級坦克PK 其他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這樣我們也就可以理解斯大林2的意義和虎王最終失敗的原因了 當你單獨對比的時候 一切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當你把斯大林2作為蘇軍戰爭機器中的一環 放入到蘇軍的戰爭鏈條中去 你就會發現 他的威力所在 這是 虎王無論如何先進也無法比擬的

3. 保時捷虎王和虎王的差別

.

保時捷虎式坦克

在戰爭中保時捷「虎I」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保時捷「虎I」裝備的88mm炮威力巨大,這使它成為所有盟軍坦克危險的對手,它那厚重的裝甲使它幾乎堅不可摧。19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團第三連的保時捷虎式坦克在3,900m的距離上擊毀了T-34坦克。保時捷「虎I」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後部防護和發動機——它需要持續的工作,否則一旦熄火就很難啟動。保時捷虎式坦克的重量限制了能通過的橋梁,另一個缺點在於以液壓操作的炮塔機件轉動的十分緩慢,炮塔可以人工轉動,除了在對角度的微調外,極少在戰場上做如此的動作。

保時捷虎式坦克能夠在1600米內有效摧毀絕大多數對手,比如T-34、M4謝爾曼式坦克或是丘吉爾坦克(包括丘吉爾IV)。然而,採用76.2mmF-34坦克炮的T-34在任何距離上都不可能擊穿保時捷虎式的前裝甲,但可以在大約500米的距離上造成側面擊穿(使用BR-350P型穿甲彈)。T-34-85的85mm火炮可在1000米左右擊穿虎式的側裝甲。斯大林-2的122毫米火炮在1000米左右,無論擊中什麼位置,都可能一發擊毀虎式坦克。同T34一樣,M4謝爾曼式坦克的75mm火炮也在任何距離上都不可能擊穿保時捷虎式的前裝甲,但可以在大約500米的距離上將其從側面擊穿。英國人為雪曼螢火蟲裝備的17-pounder,如果發射APDS彈,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左右擊穿虎式的前裝甲.美國人用的76mmM1炮,如果發射最常見的APCBC彈葯,在什麼距離也不能擊穿虎式的前裝甲,也只有在1,000米左右的距離才能擊穿虎式的側裝甲。但是,如果76mm炮發射HVAP彈葯(經常短缺),在1,000米左右擊穿虎式的前裝甲是有可能的。由於戰斗距離減少,很多炮都能擊穿更厚的裝甲(是在預計使用HEAT彈,在二次世界大戰是很罕見的)。保時捷虎式坦克主炮擁有的強大穿甲能力意味著它能夠在大多數對手無還擊之力的距離擊毀對手。這是一樣在開闊地型作戰時的主要戰術優勢。為了擊毀虎式坦克,對方的坦克有時被迫進行一次側擊以求得到擊毀虎式坦克的機會。

主要性能:

重量:56噸(早期);57噸(後期)

乘員:5人

發動機:MaybachHL210P45-12600hp(早期)

MaybachHL230P45-12700hp(後期)

時速:38公里(公路)/10-20公里(越野)

行程:140公里

全長:8.45m

高:2.93m

寬:3.4-3.7m

武器:88mmKwK36L/562X7.92MG34(早)3X7.92MG34(後)6XNbK3990mm高爆榴彈發射器(S雷)

彈葯:88mm——92發7.92mm——4500-5700發

裝甲:(57噸型)

炮塔正面110毫米0度

炮塔側面82毫米0度

炮塔背面82毫米0度

炮塔頂部40毫米90度

車體首上102毫米9度

車體首下102毫米-25度

車體側上82毫米0度

車體側下63毫米0度(負重輪遮擋)

車體後部82毫米-15度

車體前頂部40毫米90度

車體後頂部25毫米90度

車體底部25毫米90度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彈葯100m500m1000m1500m2000m

Pzgr39穿甲彈120mm110mm100mm91mm84mm

Pzgr40穿甲彈171mm156mm138mm123mm110mm

4. 德國虎王重型坦克和日本五式中戰車,哪個厲害

虎王坦克是德國二戰期間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重型坦克。它的稱呼為:虎II或「虎王」。虎王坦克憑借其厚重的裝甲,強大的火力。在二戰戰場上所向無敵。但由於其製造價格昂貴並且造工復雜導致生產數量較少,所以它對整體戰線並沒有太大的影響。[1]

中文名
德國虎王坦克
又稱
PzKpfwVI「虎王/虎II
類型
重型坦克
應用
二戰戰場
快速
導航
歷史

性能參數
簡介
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

德國對比蘇聯的T-34/85以及JS-2坦克,最後在1944年3月23日得出結論:「「虎王」重型坦克遠優於T-34-85及JS-122坦克。」總的來說,「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重坦克殲擊車一樣,都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堅固的防護,致命弱點都是機動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產的數量很少,其對整個戰爭的形勢起不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更無法去挽救第三帝國必然滅亡的命運。就技術和戰場表現來說,「虎王」坦克仍不失為一種令人生畏的坦克。
歷史
虎王坦克於1944年開始正式服役,其分發模式和虎式戰車一樣,分發至四到五個小單位來使用。其首次部署是1944年6月11日劃歸德國第503獨立重裝甲營「統帥堂」1連的虎王,它於18日在諾曼底首次參戰。此後於1944年8月12日投入東線作戰,首戰為第501獨立裝甲營參與的爭奪蘇聯維斯圖拉河上巴拉諾夫橋頭堡之戰。在奧格萊德的戰斗中幾輛虎王曾被數輛T-34-85伏擊擊毀,其中一輛被送往庫賓卡博物館展出至今。在德布勒森戰役中503重坦營於匈牙利奮戰,取得了121輛坦克,244門反坦克炮5架飛機和一列火車的戰果。並損失了25輛虎王,其中十輛被蘇軍擊毀燒毀,2輛被送回維也納大修,13輛被乘員自爆,Kurt Knispel一生中取得了162輛的總計戰果也在此營。他後來於45年4月29日在虎王上戰死。此後虎王和其他德國裝甲車輛共同參加了阿登攻勢,在1945年1月,接受抵抗蘇聯進攻波蘭和東普魯士的任務,此後參加德國對匈牙利的進攻。1945年4月,在德國投降前夕,虎王坦克與蘇軍在柏林東部西洛高地展開激戰,直到戰爭最後一刻,若干輛虎王還在柏林市中心頑抗。103SS重坦營(原503重坦營)在45年號稱共取得了500個戰果而只損失了45輛虎王。[1]
性能參數
乘員人數- 5
重量 - 69.8 噸
體積 長:10.29m (車身長:7.3m),:寬: 3.75m,高:3.09m,離地高度:0.49m
裝甲:車身:首上裝甲:150mm/50° 首下裝甲:100mm/50°,球型機槍座是100mm球型,側裝甲和後裝甲80mm/21°,底部和頂部裝甲 28mm。
炮塔(亨舍爾):前裝甲 180mm/9°,側裝甲和後裝甲 80mm,頂部裝甲 42mm。
炮塔(保時捷):前裝甲 100mm/弧形 側裝甲和後裝甲80mm/21°,頂部裝甲42mm
(*)部分虎王坦克有塗上水泥防磁裝甲,水泥防磁裝甲(Zimmerit)對防禦穿甲彈(APCBC/APCR)、高爆穿甲彈(HEAT)沒有多大作用,對防禦力的影響基本可忽略。
武器 - 虎式:56倍口徑KwK 36L/56型88mm坦克炮
虎王式:1 x 88mm主炮-- 型號: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2 x MG 34 kal. 7.92mm機關槍(5850 發)
少數安裝黑豹坦克的75mm主炮。
虎王四視圖
最大時速:41 公里/小時(理論時速)
越野時速:18 公里/小時(理論時速)
巡視半徑:170 km,越野半徑:120 km
引擎:梅巴赫HL230P30型V-12水冷汽油發動機

5. 求蘇聯IS-3坦克什麼時候服役的德國虎王呢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准備用於對付當時德軍的重型坦克的。該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為了對付德軍的KingTiger重型坦克,蘇聯由Н•杜克霍夫領導的小組根據T-34中型坦克的裝甲原理設計了IS-3重型坦克。IS-3重型坦克是IS-2基礎上的發展而來的。1944年夏秋之交,IS-3開始測試,1945年1月,IS-3開始批量生產。1945年3月,IS-3開始裝備紅軍第2集團軍第71重型坦克旅。實際上IS-3已經是和T-54一樣具備50年代水準的坦克....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 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製。隨後 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並製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 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 虎」2)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

6. 二戰是德國"虎Ⅰ"坦克與"虎王有什麼區別

區別是, 它們是 兩種從外形、性能上完全不同的 重型坦克。 TIGER-1重56噸, 為箱形車體構造,車體裝甲角度多為垂直; 而 虎王重68噸,是菱形車體, 除了車體兩側下裝甲為垂直放置外, 其他部位的裝甲都 帶一定傾角。 而且,兩者 在 車首正面主裝甲的厚度上也不同,虎-1是 100毫米 垂直 勻質鋼裝甲, 虎王是帶 60度傾角的 150毫米鋼裝甲。 虎-1的炮塔為 近圓形外形, 而 虎王則 接近 梯形。

火力方面, 兩者雖然都是 裝備88毫米 強力反坦克炮,但卻不是 同 一型號(具體是什麼型號我也不記得了),不過 虎王的88炮比 虎-1的威力更強(蘇軍使用繳獲的 虎王88炮對 虎王進行射擊試驗,竟然在300米距離上 將 虎王的炮塔前後貫穿,要知道 虎王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180毫米 ,而 後面裝甲厚度也有80毫米,可想而知盟軍坦克裝甲車輛在 88炮面前簡直無法抵擋它的致命一擊)

雖然虎王 在火力 及 裝甲厚度上 比 虎-1 更勝一籌,但是脆弱的動力系統及行走系統卻是 虎王的 致命弱點:重達68噸的虎王使用的卻是 跟45噸 豹式一模一樣的 動力裝置,這導致了為了 驅動 虎王那沉重的 軀體, 其動力系統不得不超負荷運行,因此故障頻繁;過重也使 得 行走系統不堪重負, 懸掛折斷及履帶斷裂成了家常便飯。因此,戰斗中損失的虎王大部分都是因為 機械故障而被 成員拋棄的。 另外, 因為戰爭後期 錳等金屬 缺乏,因此虎王的裝甲韌性 與 虎-1 的相比差了很多 ,導致有更厚重裝甲的虎王其總體 防禦力不比 虎-1好,有人認為 對於同樣的攻擊,虎-1能抵擋的虎王卻不能。(裝載重裝甲使得整車超重而損失了機動性,而防禦卻沒有實質的提高,虎王在這里得不嘗失)

另外,兩者的生產台數也不同, 虎-1從1943年到1945年共生產了1400多輛, 而 虎王 從1944年到1945年共生產了 500輛(具體數字不記得了)。

虎-1 最初出現的是在 1942年秋季的列寧格勒戰場,共4輛虎-1極初期型參加了一次對列寧格勒外圍的進攻行動,但是惡劣的地形環境致使其中3輛被蘇軍擊毀。讓虎-1真正大顯身手的是1943年初的北非 突尼西亞戰役,交戰中德國非洲軍的坦克部隊重創了 美國第1裝甲師,1輛虎-1 在3000米的 距離上 擊毀了一輛行進中的謝爾曼,雖然德國坦克兵的訓練有素是主要因素, 但也體現了 虎-1搭載的88炮的強大威力。虎-1最輝煌的戰績是 1944年6月17日 由 米歇爾·魏特曼 在法國小鎮波卡基村 創造的 單台戰車 擊毀 英軍27輛坦克及數十輛半履帶卡車還有數十門反坦克炮的記錄。

虎王最初出現也是在 蘇聯戰場,也是初戰失利(具體什麼戰斗不記得了),之後雖然虎王也取得不少的戰績, 但卻始終沒有 虎-1那麼有名氣。

7. 關於二戰德軍的「虎式」和「虎王」

1.在1943年1月的時候,德國就計劃製造一種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國陸軍兵器局責成波爾舍,亨舍爾和MAN公司著手研製。隨後這3家公司提出了4種方案,並製成了樣車,分別是波爾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爾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進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後德國陸軍兵器局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VK4503(H)方案,於1943年12月開始批量生產,定名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

「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時,它也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徵。,首先是它採用了兩種新型炮塔,一種是亨舍爾公司(克虜伯公司製造)的炮塔,一種是波爾舍公司(韋格曼公司製造)的。「虎王「坦克裝備一門KwK 43/L71型88mm加農炮,這種火炮是二戰期間德軍裝備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長6.3m,它能在2000m的距離上直接擊穿美製M4「謝爾曼」坦克的主裝甲,所用的彈種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不僅是「謝爾曼」坦克,它幾乎可以擊穿二戰中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虜伯公司曾打算讓所有的「虎王」坦克換裝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徑的KwK L/68火炮,不過最終沒有實現。「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成為盟軍的一種很難對付的坦克,僅有一些火炮在較近的射擊距離上可以對它構成威脅。不過「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國重型坦克一樣,弱點在於它的機動性能。由於它的全重很重,單位功率較低,且行動裝置也經常出問題,所以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環節。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參戰,接著又在7月在波蘭作戰,第503坦克營的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也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於技術原因,這兩個連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1944年8月結束之前,這兩個連隊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毀了。此後,「虎王」坦克參加了東西兩線很多戰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戰役。盡管機動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經驗的坦克手裡,「虎王」是一種威力很強大的坦克,它火力強大,防護超群。不過由於「虎王」坦克生產數量少,參戰時間短,並沒有對二戰的最終結果起到很大的影響。

2.是

8. 美國潘興PK德國虎王

戰爭是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火拚,各方為了最後的勝利往往不惜採取一切手段。在此過程中,各種尖端武器會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不斷被研究、開發出來。這一現象在二戰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大戰初期的坦克僅配備機關槍和薄殼裝甲,可短短五年之後,就發展成為裝備75~122毫米主炮和厚度超過100毫米裝甲的龐然大物。對照坦克在戰後的發展速度,令人不得不感嘆戰爭對科技的強烈刺激作用。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個國家新型坦克的開發,必然促使敵國的對抗車型發展,從而引起逐步升級的無休止競爭。二戰中最強大的戰車王國——德國生產了神話般的「虎王」重型坦克,美國則在匆忙之中推出M26「潘興」重型坦克。由於歷史的偶然,上述兩者未能在二戰末期發生面對面的「直接對話」,給無數戰車迷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遐想。今天,就讓我們將「兩位」從歷史殿堂中請出來,在紙上一決高低吧 開發經過 「虎王」的開發源於所謂的「T-34危機」。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起突襲的德軍絲毫沒有懷疑自己擁有世界最強的坦克,但是面對突然出現的T-34時,不可一世的信心動搖了,其裝備的3號、4號坦克根本不是T-34的對手。這個可怕的刺激促使德國放棄了原先的坦克發展思路,而走上了一條追求火力與防護的畸形途徑。首先,「虎」式坦克出現了。但「虎」式畢竟屬於應急產物,尚未充分吸收T-34的先進設計理念。隨後,「虎」式的後繼車型的開發提上日程。 這個計劃於1942年8月在希特勒的一聲號令下正式實施。他要求新戰車應換裝71倍口徑的88毫米炮,並將坦克前裝甲強化到150毫米,但它不是「虎」式的簡單改良型,而是受蘇式坦克影響更深的全新戰車。其量產開始於1944年1月,產量僅為489輛。 「潘興」的開發動因,卻來自於與德軍「T-34危機」相似的「『虎』式危機」。1943年2月,進入北非突尼西亞的美軍遭到德軍反擊,在裝備「虎」式坦克的德軍裝甲部隊面前,美軍坦克根本不是對手,不計其數的M3、M4和M5坦克被打得橫屍沙漠。當時戰爭場面之恐怖,甚至使美國總統對其裝甲部隊的戰斗能力產生了重大懷疑。看過《巴頓將軍》這部電影的讀者可能對其中黃色的「虎」式坦克沖鋒的場面印象深刻。「『虎』式危機」在其後的西西里、義大利和法國戰場上愈發嚴重,美國前線部隊對德軍的重型坦克產生了恐懼心理,德國人曾利用在建築物外牆上繪制坦克的圖像來嚇阻美軍的前進,這足以說明當時的情況。 於是,美國人於1943年4月開始改造搭載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後來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這種車型勉強趕上大戰的結尾,於1945年1月投入實戰20輛。同時,為了抵抗德軍的「虎王」,又急忙試制出在T26E3的基礎上搭配長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並於1945年3月投入了實戰。「潘興」真正的活躍表現是在朝鮮戰爭中。比起高大的M4「謝爾曼」系列坦克,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彈車形更具現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裝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國坦克,都有飛躍性的提高。 其實嚴格來講虎王的開發與虎1沒有多大關系,它更多的是黑豹的改良型。 攻擊力比較: 「虎王」的主炮為KwK43型88毫米火炮。這種炮由著名的88毫米高炮發展而來,其反坦克能力在大戰中保持著最高的威力。Kwk43坦克炮使用彈種為Pzgr39-1和Pzgr40/43,另外還使用HE-T榴彈。使用Pzgr39-1的穿甲性能為射程1000米時165毫米,2000米時132毫米;使用Pzgr40/43 1000米為193毫米,2000米為153毫米。(全取30度的入射角) 「潘興」T26E3的主炮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兩者都是美軍90毫米高射炮的改造產物,這與德國坦克炮發展思路相似,起因無非是高射炮具有與坦克炮同樣的高初速 特徵。M3炮身長50倍口徑,T15E2炮身長70倍口徑。如同德國的「虎」式裝載56倍口徑的KwK36,而「虎王」裝載71倍口徑的KwK43。 首先說M3,使用彈種為M82和T30E16,另外還使用了T33穿甲彈和M71榴彈。穿甲性能為:使用M82,射程914米時為122毫米,1829米為106毫米;使用T30E16,914米為199毫米,1829米為156毫米(美軍習慣用1000碼和2000碼作為射程單位,換算後即為上述米數)。 其次為T15E2,使用彈種為T43和T77,另外還使用了T42榴彈。穿甲性能:使用T43,射程914米時127毫米,1829米為122毫米;使用T77,914米為221毫米,1829米為173毫米。 比較雙方的攻擊力,若KwK43和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彈的話,KwK43處於優勢;都使用高速穿甲彈則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彈,KwK43處於優勢,使用高速穿甲彈則T15E2處於優勢。 高速穿甲彈的彈芯需要金屬鎢做原材料,德國無此礦產,所以很少配發部隊。但美軍卻大量裝備,並特別強調:如果遇到德國的重型坦克,應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彈(「貧富」不均啊!)。 與攻擊力相關的還有瞄準鏡的性能。「虎王」的瞄準器是TZF9d型,倍率為3-6倍,有效距離3000米。M26「潘興」的瞄準鏡採用M70F或M71C,其中M70F為1.44-6倍,M71C為5-8倍。另外,「潘興」還裝備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儀和M9高低儀,但這些設備與坦克戰無關,主要是為間接射擊准備的。瞄準鏡的品質以「虎王」為優,還是得承認德國的光學工業水平很高,TZF9d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司」公司生產的。 「虎王」的炮塔在液壓驅動下旋轉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圍為-8°-17°。「潘興」的炮塔旋轉 360°需17秒,俯仰范圍是-10°-20°,兩者大體一樣。 發射速度:「虎王」每分鍾6-7發,「潘興」是每分鍾8發;備彈量:「虎王」84發(保時捷是72發),「潘興」70發(T26E4超級潘興是42發);主炮即用彈葯:「虎王」在炮塔後部是22發,「潘興」在炮塔左側是10發。前者的上述性能略強。 綜上所述,在攻擊力方面,「虎王」具備許多有利的方面,唯存在配用彈種上的不足,但基本可以斷定「虎王」比普通潘興略占優勢。但是T26E4超級潘興攻擊力則強於虎王。  防護力的比較: 前面說過,「虎王」是以150毫米厚裝甲為標准設計的車型,並且車體與炮塔均有傾角,防護性能極其優異,當時盟軍普遍裝備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只能在零距離方能將其擊穿。 「潘興」T26E3雖然也在前面設置了重裝甲,但比「虎王」相去甚遠,僅達到「虎」式的檔次,但從其最初針對「『虎』式危機」而開發的設想來看,這也是合理的。但到「潘興」T26E4,由於車體前部焊接了2塊30-40毫米厚鋼板,炮塔前部也安裝了80毫米的附加防盾,炮塔前部另外又掛載了保護側面的裝甲板,這樣就使得T26E4超級潘興的炮塔正面裝甲達到了152毫米,車體前上裝甲為122毫米並有46度的傾角,車體前下裝甲96毫米。這樣的裝甲防護達到了與「虎王」同級的水平。 在兩車的裝甲材質方面,「虎王」採用均質壓延鋼板,「潘興」則主要為鑄造裝甲鋼板。一般來說,在抗彈性方面鑄造裝甲低於均質壓延鋼板。 比較二者的裝甲防護力,可以看出「虎王」明顯地佔有優勢,特別是在車首方面有很大優勢。但「潘興」T26E4已具有與「虎王」對抗的能力。 影響防護力的因素,還與外觀輪廓大小造成的被彈概率有關。「虎王」車長7.374米,寬3.755米,高2.56米。「潘興」車長6.807米,寬3.513米,高2.208米。這顯示「潘興」個頭小於「虎王」,特別是因為「個矮」,被發現的可能性也較低。但在被彈率最高的炮塔前面,「虎王」因設計巧妙,面積並不大,相反「潘興」的寬幅防盾就像球門一樣。 總之,在防護方面,「虎王」比普通「潘興」更占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絕對,因為兩者的攻擊能力均較強,在2000米內都有可能將對方擊毀。 機動力的比較: 「虎王」為縮短開發時間而使用與「黑豹」相同的的發動機,為HL230P30水冷12缸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為515千瓦(700馬力)。該發動機雖然可靠,但卻因「虎王」的重量而出現了的問題。「黑豹」是45噸,「虎」式57噸,「虎王」達到創紀錄的70噸,這樣一來其單位功率降到10馬力/噸,機動力嚴重不足。其最大公路速度為38千米/小時(實戰中只能達到3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充其量只有15千米/小時(沒有騎自行車快)。而且履帶的單位壓強太大,造成野外通過能力也很低。再者由於動力不足和車體超重也導致了發動機超負荷運轉。「虎王」使用的發動機、變速器上都刻著「到目前為止絕對值得信賴」的字樣,但就是這句「到目前為止」,說明該車在這種「超負荷」條件下是不「值得信賴」的。 由於「虎王」的發動機經常發生機械故障,在戰場常常導致致命的危險。其每次剎車開炮(當時的坦克不能行進間射擊)都有可能損壞機械,而且維修起來也很麻煩(也許因為德國坦克太精密復雜,且容易產生故障,所以德國的修理人員都很優秀,(久病成醫嘛!)。而「潘興」卻可以自由地跑來跑去並從有利的角度發動攻擊。 行程方面「虎王」也較差,在公路上1升油只能走162米,為此即使裝滿864升的油箱,其公路行程也不過140千米,野外時還要減少一半。這對大戰末期燃料不足的德軍來說真是雪上加霜。當時,不少虎王」在沒有受到任何損壞的情況下,因燃料用光而經常被遺棄在荒涼的路旁。 「潘興」裝載的發動機是由福特公司開發的8缸液冷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為368千瓦(500馬力),該發動機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評價,被認為是裝甲車的標准發動機,所以說美國坦克兵對於機械故障根本不必擔心。「潘興」的機動能力較「虎王」強很多,其公路速度為48.3千米/小時,越野速度也達到20千米/小時以上。公路行程達到200千米,雖然也不算很高,但美軍不存在燃料不足之憂,所以沒有成為問題。 也許有人認為機械故障和行程等問題與戰斗性能無關。但如果「虎王」還沒有走上「拳擊台」就摔倒了,「潘興」不就「不戰而勝」了嗎?「不戰而勝」正是兵法上的最佳策略。 在二戰中,盟軍真正擊毀的「虎王」僅僅幾十輛,大多數是因為掉隊而被德軍炸毀後遺棄。武器設計成這個樣子,絕對是一種悲哀。 「虎王」的生產工藝復雜,從1944年1月開始到1945年3月實際只生產了489輛,還不如生產了足夠數量的「黑豹」呢。 美國卻沒有急於生產「潘興」,他們認為大量生產「謝爾曼」是最合適的。雖然前線部隊急切催促派來可以抵抗「德國怪物戰車」的坦克,但他們根本不聽。事實證明這種決斷是理智的。 決斗 最後該是兩車在實際戰場上1對1的決鬥了。 假設是在平原或沙漠上,雙方相距2000米左右,「虎王」明顯佔有優勢。此車的主炮可將T26E3的102-114毫米厚的裝甲板摧毀。與此相反,「潘興」T26E3即使使用高速穿甲彈,想要打擊「虎王」150-180毫米厚的前裝甲板也是很困難的。只有T26E4尚可一戰。 但考慮到歐洲西部地形,由於地面丘陵起伏不平,森林、建築物等遮蔽物較多,如果是在1000米的交戰距離上,「潘興」可以將「虎王」完全擊毀,此時的勝負就看誰先打出有效的炮彈了。 「潘興」攻擊、「虎王」防守的場面下,當然是「虎王」更為有利,因為此時它可以完全迴避機動力的缺陷。相反,「虎王」攻擊,「潘興」防守時,「虎王」註定要倒霉。 那麼,兩者對攻的場合又怎樣呢?在機動戰斗的場合,坦克都為占據有利位置而互相競爭,當時的戰斗基本上是移動—停止—射擊—移動的反復。此時不可或缺的是機械的可靠性,一旦熄火就會送命,所以「潘興」是明顯有利的。趁著「虎王」磨磨蹭蹭向有利位置移動的工夫,「潘興」可以從側面迂迴,很快把握戰斗的主動權。對「虎王」來說,如果對手是M4「謝爾曼」,它當然可以悠然地抵擋來自敵人的炮彈,但換作「潘興」就不同了。 相信許多讀者對德國戰車的性能都推崇有加。的確,它們都是特點鮮明的武器,但也許太突出特點了,往往都有不全面的缺陷。德國坦克在二戰初期十分強調機動性,如2號、3號坦克,後來受了蘇聯人的刺激,轉而片面追求火力和防護,如「虎」式和「虎王」坦克,但他們也許忘記了坦克是突擊兵器這個不應迴避的事實——要想進攻,必須賦予坦克卓越的機動性。

希望採納

9. 「虎王」重型坦克最早是德國哪個公司生產的

首批的50輛「虎」II重型坦克(包括樣車在內)裝備了波爾舍公司設計的炮塔(魏格曼公司製造)。晚期的則安裝了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克虜伯公司製造)。 虎王坦克的設計最終由德國的兩家公司:位於德國卡塞爾(德國東部城市)的亨舍爾公司和位於德國斯圖加特(德國西南部城市,巴登-符騰堡州首府)的波爾舍(保時捷)公司來競爭。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兩種設計方案。 波爾舍和亨舍爾公司被責成著手研製新的重型坦克。波爾舍公司提供了兩個基於以前的VK 4501(P)樣車的方案,並定名為VK4502(P)。第一種方案是將炮塔安裝在車體中央;另一種方案則是炮塔置後,發動機置中(就和現在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差不多)。兩個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盤和車體以及其他部件,發動機都採用VK4501(P)樣車的汽油發動機(電傳動)。兩種方案極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機械部件的區別。不過由於最終選中了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波爾舍這兩種設計都只製造了木製模型。 亨舍爾公司有兩種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為基礎改進而成的,算得上是「繼承性強,改進處少」。德國陸軍兵器局第6科負責審查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過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進展極快,最終其VK4503(H)方案被選中進入生產。這個方案採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標准化坦克生產,根據1943年2月德國陸軍兵器局的命令,亨舍爾的VK4503(H)設計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坦克的擴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輛木製的亨舍爾設計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東普魯士阿亞茨給希特勒做審查。德國准備從1943年12月起在位於卡塞爾的亨舍爾工廠製造三種樣車型號的「虎」II重型坦克。從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製造了489輛「虎」II重型坦克(三種樣車-V1、V2、V3),其中1943年12月製造了12輛,1944年1月到12月製造了377輛,1945年1月到3月製造了100輛,生產了四個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盤編號為280001-280489),比原定的1500輛的生產計劃相差甚遠。主要原因是因為盟軍轟炸了亨舍爾在卡塞爾地區的工廠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產一輛所耗費的原材料和工時相當多。 首批的50輛「虎」II重型坦克(包括樣車在內)裝備了波爾舍公司設計的炮塔(魏格曼公司製造)。晚期的則安裝了亨舍爾公司設計的炮塔(克虜伯公司製造)。兩種炮塔都安裝在車體中央。波爾舍炮塔是從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於VK4501(P)樣車的設計)上發展來的。盡管這個設計本身沒有被接受,不過炮塔的設計卻被接受了並安裝在亨舍爾設計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爾舍型炮塔裝備一門單節88mm火炮,而亨舍爾的炮塔上裝備的是雙節式88mm火炮(從1944年5月開始)。波爾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攜彈80發,亨舍爾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則為86發。75%的彈葯存儲在車體內側面,另外的25%彈葯則存儲在炮塔後部。此外,用於本車防禦和對空射擊的3挺MG34/MG42型7.92mm機槍則配彈5850發。

10. 德國最強武器虎王重型坦克為何慘敗蘇軍

‍‍

早年間,某雜志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屠虎勇士》的文章,文章講述了1944年8月,蘇軍在的桑多梅日首次遭遇德軍新式武器虎王重型坦克,並最終戰勝他們的故事。但是,這篇在中國軍迷圈中流傳已久的文章,其實存在著包括人名、地名、軍銜等在內的不少謬誤,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本人將一一道來。

1944年8月,當紅軍戰士們已經進入波蘭境內作戰時,遭遇了綽號為「虎王」的最新型Pz.Kpfw. VI重型坦克。

1944年8月10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部隊成功強渡過維斯瓦河,進而突破了德軍部署在波蘭城市桑多梅日西南的防禦陣地。

德國統帥部完全知曉桑多梅日登陸場的重要性,這里是深入波蘭腹地的必經之路。對於他們來說,登陸場的丟失是一個致命的危險。因此,德國人想肢解登陸場上的蘇軍。換裝新式武器的德軍501重型裝甲營參加了這次攻勢,該營配備了45輛虎王坦克。在途中,德軍遭遇了蘇軍近衛坦克第53旅的部隊,該旅由戰斗經驗豐富的瓦西里·謝爾蓋耶維奇·阿爾希波夫(Василий Сергеевич Архипов,1906年俄歷12月16日——1985年6月13日)上校指揮。他在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就已經是一個坦克連的指揮員了,因指揮坦克連突破了芬蘭軍隊設在維堡附近的築壘地域,而榮膺蘇聯英雄稱號,而他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戰功卓著,榮膺了第二枚金星獎章,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悍將,他在戰後更是官拜坦克兵上將,當然這是後話了。阿爾希波夫採取了積極的防禦措施,其中包括將己方坦克巧妙的偽裝起來,組織設置了多個伏擊點。

▲從左至右IS-2和T-34-85

授權及商業合作請聯系[email protected],網路知道日報保留追責權利。

文章出處:網路知道日報(https://..com/daily)

‍‍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虎王是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