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一戰德國是如何重建軍隊的

一戰德國是如何重建軍隊的

發布時間:2023-01-01 04:45:50

A. 德國一戰戰敗後僅21年,就發動了二戰,它是如何迅速地崛起的

1920年1月10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敗國德國陷入低谷。《凡爾賽和約》直接讓德國失去了部分領土、人口還有所有海外殖民地,根據合約的內容,德國被限制了軍隊人數,空軍直接解散,海軍不得擁有潛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讓德國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經濟陷入了谷底,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然而短短的21年時間,德國崛起,再次發動世界大戰,為什麼德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呢?

來自資本家的巨額援助。

一戰後的德國,經濟萎靡,工業停滯不前,還要面臨860億馬克的巨額戰爭賠款,可謂是百廢待興。要發展就免不了要用錢,這讓資本家們看到了巨大的商機,美國華爾街貸款1380億馬克給德國,用於德國的電力、鋼鐵、工業投資,並且利息極低,這筆錢的到來,不僅讓德國填補了賠款的虧空,還盡落在手中500多億馬克。資本家給德國當成了香餑餑,不僅給錢還給技術,很快德國的生產能力和 科技 水平站在了世界的第一梯隊。

實行義務兵役制。

一戰後,德國陸軍被限制了軍人數量不能超過10萬,但是留下來的這10萬人都是德軍的精銳骨幹,對他們都是按軍官來培養的,我們知道,培養一個兵簡單,培養一個軍官就難了。希特勒上台後就廢除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大量招收士兵,交給留下來的10萬人去訓練,很快德國就擁有了恐怖的百萬大軍。

希特勒上台後做法。

希特勒上台時期正值全球經濟大蕭條,德國人本來就生活不下去了,還要面臨一戰失敗帶來的惡果,更加的萎靡不振,希特勒直接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受到了人們的支持和擁護,為獨裁奠定了基礎。德國工廠沒錢破產了,希特勒就打劫猶太富商的錢給工廠重新開張,並打破市場規律,對德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等都劃歸為國有,實行了絕對壟斷。雖然犧牲了大部分人的權益,但確實讓德國短時間內迅速的恢復。

一系列操作下來,德國才能在短短的20來年期間迅速崛起,再次發動了侵略戰爭。

B.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為什麼能夠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哪裡來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看看《貨幣戰爭》吧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huobizhanzheng/58.htm

「 對於銀行家而言,戰爭是天大的喜訊。因為和平時期緩慢折舊的各種昂貴設施和物品,會在戰爭中頃刻之間灰飛煙滅,交戰各方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取得勝利,到戰爭結束時,政府無論輸贏都將深深地陷入銀行的債務陷阱之中。」

「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終,龐大的戰爭賠款當然不能由德國羅斯柴爾德家族和沃伯格家族銀行來承擔,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大發一筆國難財。所以,第一步棋,就是由德國銀行家啟動通貨膨脹這部財富絞肉機來迅速掠奪德國人民的積蓄,人類第一次見識了超級通貨膨脹的威力。從1913年到1918年,在戰爭期間,德國貨幣發行量增加了8.5倍,德國馬克相對於美元僅貶值了50%,從1921年開始,德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發放量呈火山噴發的態勢,1921年比1918年增加5倍,1922年比1921年增加10倍,1923年比1922年增加7 253萬倍。從1923年8月起,物價達到天文數字,一片麵包或一 張郵票的價格高達1 000億馬克。德國工人每天的工資必須支付兩次,拿到錢之後要在一個小時之內花出去。德國銀行家血洗中產階級的儲蓄,使大量社會主流人士一夜之間淪為赤貧,從而奠定了日後納粹上台的群眾基礎,並深深種下了德國人對猶太銀行家仇恨的種子。比起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的境遇,德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要深重得多,下一場更為慘烈的世界大戰的所有誘因已在1923年全部到位了。」
「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首相,德國不僅完全擺脫了1923年超級通貨膨脹的經濟災難,也從席捲全球的嚴重衰退中快速恢復過來,在承擔著巨額戰爭賠款的巨大經濟壓力下,以驚人的速度裝備起來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並在1939年9月1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僅用了六年時間!

而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仍然在1929年大衰退的泥沼中苦苦掙扎,直到1941年美國直接參戰,美國的經濟狀況才得到根本扭轉。

德國以區區6年的時間迅速完成經濟復甦和大規模戰爭准備,如果沒有外來強大的金融資助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如此龐大的外來資金挹注如果不是為了准備發動戰爭,就難以有合乎邏輯的解釋。

實際上,華爾街就是納粹德國最大的資金來源。

早在1924年德國超級通貨膨脹剛剛平息下來的時候,華爾街的銀行家就開始籌劃如何幫助德國整軍備戰。1924年開始的道威斯計劃和1929年的楊計劃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不管你信不信作者的理論,還是值得一看的。

C. 一現後德國師如何偷偷發展軍事的

主要是德國想出一些高招,來抵消凡爾賽合約的限制。
德國建立了一支精乾的國防軍,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十萬德軍」。德國的這只軍隊是作為後來強大軍隊的基幹來建設的,全部是職業軍人,其中每個士兵都是軍士,而每個軍士都是軍官。訓練時,每個士兵充當的是一個排,而非一個普通士兵。而且德國還有一個軍隊戰時擴張計劃,計劃在短期內將部隊擴充到220萬人。另外德國還以體育俱樂部等名義儲備了大量的預備役軍官和士兵,以飛行俱樂部名義儲備了大批的飛行員,並以開展體育活動和航空運動的名義進行軍事訓練。

第四是德國針對一戰的經驗教訓改進了武器裝備和訓練方法,作戰模式也進行了改變,象閃電戰等萌芽已經出現。在武器裝備上,德國先後推出潘澤爾1型、2型、3型、4型等先進坦克,以及為了逃避凡爾賽合約限制研製出G34通用機槍,還研製出先進的ME-109、JU-87斯圖卡轟炸機等機型,在海軍上研製出先進的U型潛艇。為了逃避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德國還普遍與蘇聯、日本、瑞典、荷蘭進行武器研發合作,這為德國二戰時的閃電戰做好了武器上的准備。
可以這么說,即使希特勒沒有上台,德國也具備了挑起二戰的能力。

D. 德國法西斯如何擴軍備戰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便喪失了全部殖民地,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同時交出約佔領土四分之一,人口約十分之一的領土,賠款1300億德國馬克,並不得進行戰爭動員,不得擁有空軍(註:1926年正式取消空軍),陸軍不準擁有重炮和坦克(實際上還有一樣東西,知道是什麼吧,對,沖鋒槍),不準成立軍校,軍隊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不準擁有潛艇,艦只總數不得超過36(輕型戰艦6,輕巡洋艦6,驅逐艦12,魚雷艇12,萊茵河非軍事區不得駐軍。看起來而言,凡爾賽和約的制定者對德國重新武裝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和約中規定在國內製造重武器,則在荷蘭製造潛艇,瑞典製造飛機,國內秘密研製和坦克,甚到繼續生產化學武器,並利用發展民間體育組織等方法(註:主要是航空俱樂隊,幾乎保存下整個德國空軍),保存並繼續培養軍事骨幹。(個人意見:我認為一戰後沒有將原德軍解散,而是繼續任用那一批發動一戰的軍官是當時國聯各國的一大失誤)。

希特勒上台以後,實行法西斯專政,開始了德軍不休止的擴軍行動。首先於1933年10月以要求「軍備平等」的名義退出裁軍會議(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當年),緊接著1934年8月,秘密把陸軍限額從10萬擴充到30萬,1935年3月,正式宣布建立德國空軍(註:德國1934年生產飛機2000架,1938年達到了5200架,並因此成為西歐最強大的空軍)。同月,發布了重振軍備的宣言。與此同時,實行國防軍法,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並將軍隊和軍隊中的警察擴編為12個軍,36個師,約50萬人。二年時間,將軍隊從10萬擴編為50萬之多,並且徹底違反了《凡爾賽和約》,但當時的英法為了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不惜姑息德國,而英國更是和德國海軍秘密簽訂了《英德海軍協定》,雖然德國承諾將德國海軍限制於英國海軍35%的實力內,但實際上已宣告英國承認了德國可以進行擴軍備戰,大大助長了德軍備戰的氣焰。
德國因此進行了一系列的對英法的試探。首先於1936年3月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和《洛迦諾條約》,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但英法未做任何干涉。同年7月,夥同義大利干涉西班牙內戰,而英法各國還大量供給德國各種戰略物資。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德國法西斯擴軍備戰中極為重要的一步,1938年德奧合並,德國領土增加了17%,人口增加了670萬人,同時5萬奧軍並入德國陸軍,英法並未做出任何強烈反應。於是接下去便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之一,1938年9月,德國通過對英法的壓力,強迫捷克簽訂了《慕尼黑條約》,吞並蘇台德區。並於次年3月,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到此時德國的戰爭准備已幾乎全部完成。在這期間,德國製造了大量的戰斗機、俯沖轟炸機、中型坦克、強擊炮、自行火炮、高炮(在整個戰爭中德軍的八八毫米高炮是德軍的主要反坦克兵器)、戰列艦、潛艇,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時期德軍在軍事思想上較世界各國先行了一步,陸軍有了閃電戰的觀念,海軍比較重視潛艇作戰,空軍也較為強大。同時,希特勒通過建立黨衛軍等形式,完全控制了軍隊,軍隊不再是德國人民的軍隊,而是納粹的軍隊。
德國工業基礎較發達,為其軍隊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940年德國有機床117.8萬,而當時的美國只有94。2萬台。同時德國本土資源較豐富,鐵、煤蓄藏量豐富,魯爾工業區又是重工業極其發達的工業區,同時在擴張又得到捷克的大量軍工廠。但德國本土石油較少,主要由羅馬尼亞進口,同時德國除了羅馬尼亞的石油外,還需要南斯拉夫的鋅,波蘭的銅、鉛,捷克、丹麥、挪威的木材,匈牙利的鋁礦沙,法國的煤鐵礦沙,義大利的汞,以及瑞典、西班牙和土耳其的各種原料,石油、橡膠、糧食尤其缺乏。

1939年8月23日,德國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法「禍水東引」的政策全面失敗。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共出動兵力62個師,60萬人,共2800輛坦克,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2000架飛機,分南北兩個集團攻入波蘭。波軍由於戰前戰備程度低,臨戰動員遲,軍事思想落後,兵力部署不當,武器落後等原因,在一月內全軍盡沒,波蘭滅亡。而德軍首次使用了閃電戰,使用了大量飛機坦克作戰,戰術運用靈活,指揮員敢進行遠程機動,僅戰死1.06萬人,3.03人,失蹤3400人。而波軍亡6.63萬人,傷13.37萬人,被俘近42萬人。

德國滅亡波蘭之後,全軍轉而秘密進攻西歐各國。德國進行了良好的戰前准備工作,並行欺騙和偽裝,竭力隱蔽戰爭意圖。作戰計劃多次改變,結果是四個小時內滅亡丹表,二月內全面佔領挪威,保證其資源供應線。

而在五月初,德國以空前的兵力共使用了162個師,坦克3000多輛,飛機4500架,以左翼佯攻,右翼主攻的方式,全面向法國推進。 而法軍戰爭准備不足,在德國向波蘭進攻的同時,竟沒有一兵一卒向德軍進攻,形成了極其奇怪的靜坐戰爭局面,同時其軍事思想落後,不能適應閃電戰的進攻速度,因此擁有兵力優勢和裝備優勢的英、法、盧、法、比五國聯軍慘遭失敗,先後受到毀滅性打擊。(當時五國聯軍擁有135個師,3000輛坦克,1300架飛機,同時英軍在本土還擁有飛機1000架可以做為支援,而當時聯軍所有的裝備並不亞於德軍)。

六月法國投降,西線戰事基本結束,德軍控制了整個西歐,此後德軍先後侵略了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希臘等國,至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國當時的統計如下:控制領土面積達904萬平方公里,(為二戰德國領土的三倍),人口1.17億,總兵力為723.4萬,坦克5639輛,飛機萬余架,火炮與迫擊炮6萬余門,艦艇217艘,其中陸軍總兵力約500萬人,共214個師又2個旅,(其中有19個坦克師和14個摩托化步兵師),空軍168萬人,由五個航空隊、國土防空軍和空降兵組成。海軍兵力為40.4萬人,編成三個聯合編隊。此外還有黨衛隊15萬人。

1941年,德國及其佔領國共生產鋼3180萬噸,生鐵14000噸,石油480萬噸(主要在羅馬尼亞生產,因此蘇軍佔領羅馬尼亞,對德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煤4.39億噸,其中本土生產鋼1900萬噸,生鐵1400萬噸,煤2.57億噸,但石油產量很少。

至此時德軍的戰爭准備達到最高點,德國已完成侵略蘇聯的所有準備,至1941年6月,蘇德邊境德軍共集結了152個師2個旅,連同芬蘭、羅馬尼亞的29個師又18個族,總兵力計181個師又20個族,約有4300輛坦克,4.7萬輛坦克,4980架飛機,192艘戰斗艦艇,總兵力為550萬人。而當時蘇軍在西部邊境只有268萬人,1540架新式飛機和一些老式飛機,1800輛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其中1475是老式坦克),34695門火炮和迫擊炮。

從德國的戰爭准備情況來看,首先是軍隊的極度擴張,德軍總兵力從10萬擴張到了700多萬,連同其仆從國軍隊達到了1100萬的兵力,在世界上是少見的,其次是軍隊的戰略思想的改變,德軍能迅速從一戰中的啃防禦思想轉變為使用了大量飛機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協同作戰,快速摧毀敵主要兵力,採用突破防禦後兩路進攻並在敵後方合圍敵軍的作戰思想,是當時來說是比較先進的,在現在來看,其還較高的價值,但是德軍在作戰中步兵和坦克有不能很好協同作戰的情況。同時重視集中使用航空兵和空降兵,並充分發揮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速閃擊作用。德國在作戰中比較重視主突方向的選擇,以確保首突的成功。

同時德軍在戰爭前重視欺騙和偽裝,並竭力隱蔽戰爭意圖,並戰爭中搞突然襲擊,以達到快速解決戰斗的效果。同時德國提拔了一批在一戰中成長起來的中級軍官,這批軍官後來成為德軍的主力。同時德國利用英法的「禍水東引」政策,在一定程度實際使德國在初期進行了大規模的非軍事擴張。

由於法西斯的本性,德軍極為重視戰略進攻,在戰爭准備中主要的兵器為進攻性兵器,如坦克、飛機、潛艇等,因為法西斯只有進攻才能存活。同時法西斯軍隊在戰略指導思想上也是以進攻為指導思想,和其它法西斯國家,德國不存在是不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問題,而是僅僅存在向什麼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問題。但是從德軍的戰爭准備來看,也有許多不足之外,首先是重視戰略進攻,而並不重視戰略防禦,停止進攻之日,也是法西斯開始走向徹底滅亡之日,庫爾斯克大會戰後,德軍無力在東線發動任何一次有威脅的進攻行動,而蘇軍的坦克洪流迅速將法西斯帶向毀滅的深淵。

同時,德國在武器上同樣是個問題,過於注重傷殺性武器,而電子戰力嚴重不足,而過於重視作戰能力以致於一些重型裝備不易於製造和修理,象德軍的坦克在作戰能力上極其強大,裝備了大口徑火炮,但機動性差,製造難度大,同時不易在戰場上進行修理。

而德國法西斯犯得最多的還是戰略性失誤,德軍對蘇軍的抵抗嚴重估計不足,認為能快速滅亡蘇聯,而當時的蘇軍是處於新舊交替階段,但已經裝備了一些新型裝備,戰略思想在德國侵略後迅速轉變,蘇聯人民全民動員起來,蘇軍中涌現出一大批能征善戰的部隊和一批百戰百勝的指揮員。同時德軍在進行戰爭准備時沒有考慮到一些特殊地區的作戰情況,如南斯拉夫、阿爾巴爾亞的山地戰(順便說一句,阿爾巴爾亞是當時整個歐洲唯一淪陷後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解放自己的國家,當時僅一百萬人口的阿爾巴尼亞,面對的是十萬德軍和義大利軍隊),蘇聯冬天的嚴寒氣候等。當時在莫斯科戰役中,凍死、凍傷、受凍而失去戰鬥力的部隊比被蘇軍殲滅的還要多一些。同時未能摸清蘇軍當時在戰略縱深各部隊實施的「一個部隊番號,兩個指揮系統」的情況(這是指當時蘇軍採取一個隱蔽兵力的辦法,一個部隊番號,同時有兩套指揮系統,軍官配備完全,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別一套指揮系統可以很快實現建立起一個新的部隊),少估算了蘇軍兵力達二百多師的編制,進入蘇聯後才發現蘇軍是越打越多。

更大的失誤來源於當時德軍未能解決英國後便開始進攻蘇聯,由於是兩線作戰,德軍被迫在多個不同地區的戰場上面對不同的敵人。

自古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而德國不解決西線便急於進攻蘇聯,並不能廷長法西斯的壽命,反而進一步縮短法西斯的壽命。同時德國法西斯認為自己的工業水平較蘇聯高,但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很快就將工業生產超過德國,到1942年蘇聯生產飛機25436架,其中作戰飛機21681架,坦克24446輛,而德國只生產了飛機14700架,其中有轟炸機4228架,殲擊機4908架,坦克4278輛,而且還要用於多個戰線(德國同時在北非、巴爾干、西歐、蘇德、大西洋等多個戰場上進行戰斗。綜上所述,從總體上看,德國的戰爭准備是十分充分,但是由於其戰爭的非正義性,其戰爭准備存在在急功近利的一方面的等多方面原因,所以戰爭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E. 二戰之前,德國只有十萬部隊,如何在一年內擴軍八百萬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納粹德國的兵力不是在一年之間就可以從十萬,擴充到八百萬的,雖然在這個國土中,只要有人,就會有兵源,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擴充自己的兵力,是需要突破多種多樣原因的掣肘。

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德國的兵種變得更加的多種多樣了,除了後來的裝甲師、山地旅外,還有了摩托化師、輕裝甲師、山地師,人數也從五十萬人,一舉擴大到了一百五十多萬人。而在這個時候,納粹不僅著手建立和強大了陸軍,也趁著這個契機將海軍和空軍一並發展了五十萬人,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計算德國總兵力的話,應該是有兩百多萬人。

而德國兵力達到七百多萬的時候,也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的時候,那個時候,德軍的軍事實力已經得到了完善,不僅在海軍、空軍以及陸軍上,還有黨衛隊的發展。

F. 德國一戰戰敗後如何迅速再崛起又如何迅速走向二戰失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政治、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它依然是歐洲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國,擁有6000多萬人口,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作為歐洲戰略平衡的一個砝碼,對美英今後利益,以及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加上美英等戰勝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利用德國的快速恢復,來遏制蘇俄的膨脹,及法國獨自稱霸歐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戰後,開始緊鑼密鼓的幫助德國的經濟發展,並且以美國為主,英國為輔,一並向戰敗的德國,提供8億馬克的貸款,這些貸款幫助了德國向戰勝國支付巨額的賠款,而這些戰爭賠款轉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國。
另外,美、英政府還鼓勵美、英等民間資本積極湧向德國,這些資本在德國合理利用下,使德國工業生產趨於現代化,並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進科學技術,快速恢復了具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軍工體系,重工業尤其發展迅速。
美國向德國提供技術、裝備、和石油,英國向德國提供金屬、合金、生鐵,有了原物料,有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國防工業,德國在戰後,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飛猛進,一路高歌。有了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上的保證,自身的底氣也越來越大,德國也逐漸試圖對凡爾賽合約給自身的不利和束縛加以調整和修改。
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卧薪嘗膽的一面,它們重新調整軍備,用先進技術和裝備,裝備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陸、海軍,並著著手建立空軍。並且德國秘密儲存了一大批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隨時作為擴充部隊的中堅和骨幹!
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膨脹,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軟硬體設施逐漸完備,戰敗的德國正在擺脫一戰所留下的恥辱,極力扭轉一戰後所形成的喪權辱國的既定事實。
並且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
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戰爭後期之所以迅速覆滅,和包括戰略等的內在因素和盟軍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關系。
戰略戰術的錯誤。戰爭後期的德軍應採取守勢,盡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區域。但是德軍在作戰行動中,由於希特勒的指揮等其他因素,總是寄希望於守住一些所謂的重點區域,而因此喪失了寶貴的有生力量。而最終,其可用軍隊越來越少,最終走向失敗。
石油等戰略資源的損失。戰爭後期,包括像著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經不再屬於德國,德國被迫開始使用煤化油的技術來提煉石油,而當時的德國坦克裝甲車輛生產所需要的稀有金屬也供應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裝甲質量大幅下降,而這對於其軍事工業的生產而言是極為致命的。
德國空軍的覆滅。在二戰後期,德國空軍基本已經淪為一支存在性的空軍,無論是在東線還是西線,盟軍和蘇軍的空中力量幾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國陸軍的和黨衛軍等部隊的作戰,嚴重遭受敵方的空中威脅,並且損失極為巨大。而且德國的軍事工業生產以及國民經濟遭受了盟軍戰略轟炸的打擊,而德國空軍由於盟軍打擊而損失巨大,在佔有數量質量優勢的盟軍航空兵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戰爭初期的德國軍隊,訓練十分有素,而且各級指揮員的素質也相對較高,再配合較新的戰略戰術以及武器裝備,占據一定優勢,在戰爭初期取得了較為巨大的戰果。但是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這些寶貴的有生力量損失巨大,戰爭後期甚至未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被納入德軍的作戰序列之中。而很多甚至只是學會了使用步槍等這種最基礎的訓練,便被送上了戰場,而這樣的軍隊也是絲毫沒有戰鬥力的。而德國空軍更是出現了有飛機沒有飛行員的局面,最終徹底被殲滅。

G. 一戰後德軍是如何強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軍隊處在《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下,《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經濟、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嚴苛的限制。第一部分規定德國只能保留一支10萬人的軍隊,確保德國職業軍隊保持最小規模。第二部部分,德國軍隊成為服役年限最長的軍隊,軍官的服役年限為25年,士兵為12年,防止德國建立起一支經過訓練的預備役軍官隊伍。第三,禁止德國生產重炮,坦克,飛機,潛艇等一些進攻性武器,並對德國武器的進口進行限制。第四,取消德國總參某部,讓德國無法制定作戰計劃和大規模軍事演習。
除了條約的限制外,德國軍隊和社會都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問題,戰爭後德國國內通貨膨脹失業人口居增,艱難的經濟環境又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動盪,曾經以德國皇帝為軍隊最高統帥的國家一下變成了共和國,軍隊失去了以往的支持,新政府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軍隊。軍隊中許多官兵都開了小差,一些軍隊高級軍官和一些政治騷亂互相分子牽連,造成了1920年的政變(政變是為了推翻共和國政府,但是最終由於大多數人不願開戰,沒有支持者,自然也就最終失敗了)。總之,此時的德國軍隊是一支雜亂無章,支離破碎的軍隊,德國軍隊在束縛、恐懼、哄亂中開始了艱難的改革。
在這個背景下希特勒橫空出世。德國被限制時,軍隊保留了主體框架,部隊最低人員都是士官,沒有普通士兵,而一旦徵兵,最低人員搖身一變就是班長、排長,就像被擰乾的海綿,吸水能力極強,而且正規軍雖然被限制了,但是民兵,以及民間軍事俱樂部,包括航空俱樂部,並沒有被限制。戰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是被不允許建造空軍的。但是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支持空軍的發展。全國出現了很多滑翔機飛行俱樂部,青少年飛行俱樂部。二戰德國空軍最早的飛行員就在這里誕生了。他們沒有任何戰機可以供訓練,只有用滑翔機來培養飛行員,就這樣德國空軍的力量悄悄地發展著。隨著希特勒的上台執政及英法綏靖政策,德國空軍的春天來了。二戰開始他們直接把俱樂部標志換下,就成了空軍指揮部。

H. 一戰後的德國窮的鬼一樣,希特勒哪來的資金發展軍隊和發動戰爭

其實正是因為資金短缺的問題,德國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有部分原因正是在此。

一戰後的德國確實相當困難,各個協約國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使德國背上巨額賠償,和當初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極為相似。

德國基本是採用了凱恩斯主義那套加上納粹德國的瘋狂擴張以維持國家經濟:

  1. 新建大型政府工程,這一套是像美國學來的,但德國無意中發明了高速公路這種產物,不過當時的高速是軍隊適用

  2. 大規模擴軍,雖然凡爾賽條約明令禁止,但各國疲於應付經濟危機,根本無力去管德國。

  3. 沒收充公。猶太人啊,叫你們經營商店,控制零售業和物價,統統沒收。後來的種族迫害,大量猶太人的資產被納粹沒收,成為了納粹政府的囊中之物。

  4. 採用配給制,在採用這個方法前,即使採用了很多方法來維持經濟,但還是架不住部隊這個燒錢機器,況且德國一直擴軍,配給制的採用可以獲得各個產業間的貿易差,不管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得為軍隊讓步,以至於30年代的德國農業水平仍然處於一戰以前。

I. 二戰爆發前德國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為何幾年時間就如此強大

由於一戰的失敗導致德國受到了反而在合約的限制。這樣的限制的,導致德國的國防軍非常的受打壓。因為他們規定國防軍規模要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並且不能擁有坦克和飛機等先進的作站裝備,從希特勒上台後,其較為可能的擴張,考慮對原有的軍事結構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和組建。

其次,德國陸軍之所以具有優勢,還在於他一直按照普魯士的傳統保留了世界上任何陸軍都沒有的士官制度。正是這些事關有效地運用了國防軍建設體系中的人員選拔教育和訓練方法的標准,所以在初期就是自己的軍人很職業,並且非常的優秀

J. 為什麼一戰後德國恢復的這么快

1、一戰德國的戰敗並非由於德國在一戰戰場上的重大失利,主因是德國國內工人起義,戰場基本不在德國境內。因此一戰並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所以戰前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勞動力素質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2、戰勝國對德國軍事方面的限制,也有利於德國集中財力、物力恢復和發展經濟。3、英國執行大陸均勢政策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的方案,使德國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4、美國和英國的扶植對德國的重新崛起也起了重要作用。一戰後美國的道威斯計劃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同時美國和英國還在技術,武器,裝備,燃料和原料方面大力支持德國。

閱讀全文

與一戰德國是如何重建軍隊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