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二戰為什麼輸了
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手太強了,也可以說德國及其盟友實力不足。二戰爆發後,德國席捲歐洲,法國舉旗投降,英國落荒而逃,大半個歐洲落入德國人手中。蘇德戰爭前,德國已經儼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整合大半個歐洲資源後的德國,其工業和經濟實力已經直追美國。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德國甚至完全壓倒美國,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科技和軍事強國。如果單挑,沒有一個國家是德國人的對手,即使美蘇英三大強國聯手,也打了好幾年才憑借雄厚的國力和豐富的資源耗死了德國。
相關信息:
美蘇英是當時世界最頂級的三大強國,任何一個拉出來都比日本和義大利強出一大截,甚至可以說高出一個檔次。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而且遠離戰火,可以說占盡了便宜。當其他參戰國打得一團糟的時候,美國人悠閑地利用來自南美、加拿大等地源源不斷運來的資源組織著生產,其工業實力無可匹敵。
美國大兵吃著牛肉罐頭,嚼著口香糖,開著吉普車到處亂竄,美國人打仗根本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直接拿彈葯堆就可以。美國人的物資不僅供應美國軍隊,而且供應其他盟友。
2. 北非戰役隆美爾為什麼失敗
從隆美爾在北非的作戰情況來看,他在北非的失敗之所以來的如此之快,和德國最高統帥部所犯的戰略錯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下面我們就將討論一下以希特勒為首的德最高統帥部所犯的戰略錯誤。
1.錯誤的出發點
希特勒他叫囂著要為德國爭取「生存空間」,並以此為借口四處出擊,他這一倒行逆施的舉動,被世界人民所揭穿,並被打敗是在情理之中的。當然,如果不是他野心膨脹,他也不會發動這次世界大戰,我的這篇論文也就無從寫起了。
2.根深蒂固的「先大陸,後海洋」思想
希特勒的主導戰略是「先大陸,後海洋」。他的這一戰略思想自是又他自己的道理,如希特勒正確地認識到他的海軍實力還不足以達到可與英國海軍正面交鋒的地步,所以他才在打敗法國後提出「巴巴羅薩」計劃。雖然它的這一戰略思想在二戰初期是十分正確的,但是當北非出現戰事時,他並沒能夠根據戰場局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戰略思想。這是和他個人的思想有很大關系的。
隆美爾的戰敗,宣告著德國義大利失去了北非控制權,讓英國成為了大本營,德國開始走向下坡路。
3. 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第一、1940年在佔領法國之後對英國發動進攻,代號海獅計劃。由於英法之間隔著英吉利海峽,德國海軍U型潛艇還沒大規模投入使用,不能為德國裝甲部隊的登陸提供掩護,只能用空軍決戰,戰爭初期德國占優,當時英國全國共六個雷達站,已經被德國摧毀了五個。
在這關鍵時刻,德國一架轟炸機誤把炸彈投到居民區(只能打擊軍事目標),丘吉爾下令英國空軍報復,他們趁德國柏林防空力量薄弱,連夜轟炸了柏林,希特勒下令作戰的德國空軍對英國不分目標進行打擊,失去了全殲英國空軍的機會
第二、攻佔法國過程中英法聯軍三十三萬餘人被追擊到法國敦刻爾克,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全力進發,德國陸軍總部卻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說希特勒不忍心他的裝甲部隊受到損失,認為僅僅憑借空軍轟炸就能消滅英法聯軍。
還有人說空軍司令戈林為了搶奪戰功,特意建議希特勒下令把追擊英法聯軍的任務交給空軍,可是由於天氣原因德國空軍作戰的效果並不理想.英法聯軍大部分橫渡英吉利海峽,僅僅俘虜了四萬多墊後的法軍。
第三、對蘇聯的地理因素軍事情況估計的過於樂觀,當時德國預計會在冬季來臨前會攻佔莫斯科,於是沒有命令後勤部門准備冬裝,戰爭開始和德國人預料的差不多,空中戰鷹和陸地猛虎橫掃東歐平原,關鍵是蘇聯地盤太大了,到莫斯科已經到晚秋。
這一年的冬天是莫斯科有氣溫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德國燃油全部凝固,最前線的德軍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塔尖,但是汽車坦克摩托車燃油全部凍住,實際上當時莫斯科的工廠企業和外國使館大部分已經遷出莫斯科。
第四、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分南北兩個方向進攻,北部是斯大林格勒具有政治意義,拿下可以迂迴包抄莫斯科。南部是高加索的油田,如果拿下可以進一步為裝甲部隊提供燃油保障,在德軍馬上就要攻佔高加索的時候希特勒看到勝利在望。
下令抽點一半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給了高加索的蘇軍喘息之機,而當時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雖然攻入市區,但是蘇軍抵抗的異常頑強,與德軍在市區陷入激戰,後來在北部戰場占優又抽調部隊到高加索,結果由於兵力不能集中,兩個戰線進攻均告失敗。
第五、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關鍵時刻義大利託了後腿,本來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是4月份,如果4月份發動進攻,肯定能在冬季到來前攻佔莫斯科。但是義大利在北非戰場接連失敗,被英軍趕出北非大陸,墨索里尼開始像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只能命令把原本參加進攻蘇聯的隆美爾調到北非幫義大利作戰,浪費了德國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至於進攻蘇聯推遲了兩個月。
4. 二戰德國戰敗原因
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了,有細節也有大的方面。總的來說急功近利,戰線太長。二戰初期德國幾乎是打下整個歐洲,法國淪陷,戴高樂將軍流亡,英國苦苦支撐早已沒有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的氣勢。德國整整感覺力不從心是從進攻蘇聯開始,其實蘇聯剛開始時及其不願意捲入戰爭的,當時的蘇聯和德國日本都有所謂的和平協議。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德國佔領捷克蘇聯都沒有站出來,美國更是只想發一筆戰爭財。所以德國執行巴巴羅莎計劃是個很大膽很冒險的行為,我覺得德國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所以這要說到另外一個問題,軸心國內部也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如果當初日本和德國一起聯合進攻蘇聯,蘇聯兩線作戰斷然沒有勝利的可能。但是日本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要建立自己的大東亞共榮圈,他不想日後德國來參與自己的亞洲事務,所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對蘇的戰爭是希特勒過於自信,沒有為可能帶來的阻撓做好充分的准備,雖然前期取得巨大成功。但隨著冬天的到來,德國的末日也就到來了。隨著蘇聯參戰,美國參戰,整個軸心國的形式開始逆轉,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盟軍的軍隊,還有億萬反抗侵略的人名群眾。
其實戰場形勢是瞬息萬變的,我們可以想想,如果30萬英法聯軍沒能從敦刻爾克越過英吉利海峽,而在那裡被殲滅(你可以查一查相關歷史,希特勒命令軍隊停止追擊3天,讓英法聯軍可以撤退)。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當然了,歷史是不容假設的,我們只能去客觀的審視它
拋開正義與邪惡這些唯心的說法,我覺得德國的失敗是一個必然。我們從初中到高中對世界史上的很多東西的評價是很客觀的,希特勒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上台是因為什麼。首先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1933年開始,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導致了政治危機。對外戰爭成為轉嫁危機的有效手段,就如現在的美國。這樣的對外侵略不同於領土擴張,對很多因素都沒有全盤考慮,對佔領地的管理,從一開始到最後德國都在進行著一個大躍進似得戰爭。隨著被侵略地的反抗和正面戰場遙相呼應的時候,勝利就不會再屬於德國了。
上面全是自己打的,一點拙見,噴子留情
5. 二戰德國是如何輸的
一。蘇軍在城內的頑強抵抗。兩軍相遇勇者勝,城內蘇軍以無比頑強的意志,頂住
了風頭正盛的德軍進攻,有時一座樓,一個廠房雙方會反復爭奪幾十次。城內蘇軍拖住第六集團軍,為斯大林調兵反攻贏得時間。
二。斯大林用將正確,朱可夫可以說是常勝將軍。從諾門坎戰役開始到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直到柏林戰役。都有他的身影,他總是臨危受命,扭轉乾坤。
三。德軍側翼薄弱。蘇嵌形反攻所突破的主要是羅馬尼亞,義大利,保加利亞等德仆從國軍的防線。
四。希特勒的愚蠢。
1。頑固干預前線指揮官,不給他們自主權。
2。用人錯誤。沒有用曼斯坦因等有才乾和有頭腦的將領,而用乖乖聽話的鮑盧斯。
3。頑固堅持城市攻堅戰。沒有向毛澤東學習:不以一城一地為得失,以運動戰殲敵為主要目的。德軍棄長揚短,以野戰之王坦克,和蘇軍打起巷戰。如能引誘蘇軍野戰,在運動中殲敵,人喪,城還存嗎?
4。當蘇軍合圍鮑盧斯意圖已經十分明顯時,沒有果斷令其撤退,而是果斷令其就地堅守。使第六集團軍30萬人喪失最後突圍的希望。
五。格林的空頭支票。在希特勒考慮是否在蘇軍合圍前撤出鮑盧斯時,格林許願:如鮑盧斯就地堅守,他可每天給予400架次的空投補給。實際上,當鮑盧斯被困後,每天空投不到100架次,最後乾脆找借口停止空投。在蘇聯1月份的冰天雪地里,飢寒交迫的德國兵如何忍受。僅有的一點食品還被軍官搶去。蘇軍發現好些德軍官被俘時脖上掛著香腸。
6. 二戰時,北非戰場上隆美爾為什麼會輸,他要怎麼打才能打贏
隆美爾之所以失敗,最大的問題是補給不力
當時地中海的制海權德國和義大利並沒有全部獲得,英美軍隊的潛艇、飛機對軸心國運輸船進行了大肆攻擊,隆美爾手上的坦克、車輛、油料一直不足,造成了無法持久作戰。
另一方面,當時德國的主要攻擊方向是東線的蘇聯,對北非的支持力度不足。
德國國力、人口、資源有限,但又一次多線作戰,其實已經註定失敗了
7. 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就是日本這樣的舉動讓美國徹底加入二戰,當初德國在一戰中原本是可以戰勝的,但就是美國的介入才會戰敗。所以德國得知美國加入二戰以後整個心都是拔涼拔涼的,不出所料德國還是在二戰中戰敗了,因此德國經常說日本簡直就是一個豬隊友。
8. 德國二戰為什麼會戰敗
主要原因:
1、德國的短板天下皆知:絕不能兩線作戰(一戰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深諳此道,為避免兩線接敵,從一開戰就全力猛攻英法,企圖在與蘇俄動手前先解決西線,但他們的努力沒能成功,只能在西線轉攻為守,靜候盟軍登陸。
2、海軍沒有做好准備,開戰後德國海軍既沒有能取得制海權,也沒能切斷英國的運輸線,導致1944年6月盟軍從英國出發攻打諾曼底,德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兩線作戰變成了現實。
3、日本襲擊美國並拖著德國與美國開戰,這等於是替德國樹了個大敵,大大加速了德國的敗亡。
4、對蘇作戰時過於自信,准備不充分,如果先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另外兩路德軍負責牽制住紅軍主力),再調頭攻擊莫斯科,或者先力攻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同志簽下城下之盟,再北上攻打列寧格勒與芬蘭連成一體,東方戰場就算大局已定!
5、派隆美爾去非洲支援義大利也是敗筆,北非之戰對德國意義不大,卻使大量物資和軍隊填到了非洲這個無底洞中,實在是得不償失。
以上幾條主要是從戰略上來分析德國的敗因,其實技術上和物資上的短板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比如原子彈研發的滯後,人少國小,缺乏戰略縱深,石油,橡膠,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匱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德國納粹的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