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哪個家族有錢

德國哪個家族有錢

發布時間:2023-01-02 08:15:45

⑴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有多少錢啊5000萬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產是不公開的,他們不像比爾蓋茨巴菲特啊很容易通過股權股價算出來,但保守估計應該有50萬億美元以上,洛杉磯時報稱,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估計在3500億到1萬億美元之間,這個說法還有點可信度,可以肯定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今天依然很有錢。
拓展資料
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
很多人都以為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是如果他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就會明白還有更高的人站在頂峰,這個家族雖然不顯山露水,但是已經掌握了世界財富。這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金融家族,當250年前第一代羅斯柴爾德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只不過是法蘭克福的一個普通猶太商人,僅僅用了不足100年的時間,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金融命脈。 2011年全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 )是15萬億美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鼎盛時期所控制的財富甚至達到50萬億美元,佔了當時世界總財富的一半。中國俗語說富不過三代,而這個財富家族已經富過八代了,他們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人類歷史上最有權勢的豪門望族。
羅家現在明面可確認的財富: 羅斯柴爾德銀行: 企業上市,並購重組,國企私有化 紅酒:拉菲,木桐兩大最出名酒庄,很多國家都有他們的酒庄,合計約8個。 鑽石: 全球最大鑽石公司,全球70%產量。 礦石: 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全球鐵礦70%,不只是鐵礦石,其它礦產也是全球屬一屬二,石油,煤炭他們也有投資。

⑵ 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有多富有

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嚴重的誤解,我先大致說一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些問題,他之所以被無端的,極度的誇大,有一部分原因是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一些作家對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描述,目的就是要激起歐洲人民對猶太人的厭惡,實際上一直以來,猶太人一直被以各種言論所包圍,什麼統治世界呀,世界經濟被操控啊,猶太人整個民族相對巨大的成就在各個領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就為所謂的猶太人的統治世界等等提供輿論基礎,如果要說猶太人統治世界,那麼我們就要問,一個統治世界和全球經濟的民族為什麼會不斷地被屠殺,不斷地被歧視,歷史上發生了很多屠殺猶太人的行為,除了二戰,還有十九世紀後期沙俄對猶太人的鎮壓和殘害,猶太人中的有錢人只能通過借錢給俄羅斯要求不要殘害猶太人,甚至不要求利息或者是減免,即使這樣猶太人仍然要遭受殘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猶太人被迫害的問題就少了很多,但是,這種思想仍然紮根於西方的文化中,所以,造謠一個強大的猶太人團體,榨取全世界這樣的謊言有利於造謠者,同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地理大發現時期西方就稱菲律賓人殘暴(其實是西班牙人當強盜被菲律賓人擊退),就佔領菲律賓對菲律賓人進行慘無人道的殺戮,還有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很殘暴,然後就大肆屠殺印第安人,數千萬的印第安人只剩下幾十萬人或者一百萬多一點,即使這樣,也要繼續佔領他們的田地和財產,19世紀90年代又造謠日本是佛祖,中國是巨龍,日本帶著中國危害西方,這便是黃禍論,其實當時日本剛剛擺脫半殖民地,中國則進一步加深。在那個時代,還有胡萬洲這樣的小說形象,表現出中國人的陰險狡詐和高智商,在同一時期,西方國家進行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這就是他們的卑鄙面孔,我們沒有看到西方提到所謂的壞國家干過什麼壞事,我們卻看到西方國家對這些國家主權的踐踏,人民的屠戮,市場的入侵,土地的霸佔,整個國家尊嚴和傳統文化的毀滅。
現在就來說一下,整個羅斯柴爾德的問題,首先大部分人對他們這個家族的理解都基於一本書,(貨幣戰爭),這本小說呢,一些說法被大多數人盲目引用,什麼一個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就是不知道經濟學的,就想物理學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這點必須要說明,羅斯柴爾德家族本身是一個大財閥,經濟學中大部分涉及的理論,除非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一些重大的創舉,否則不知道很正常,這個應該歸於歷史。
羅斯柴爾德家族實際上影響十分巨大,主要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力下降,這個影響力盡管非常大,但不是胡扯,就好比我說一頭豬很肥,很大,他是相對於雞鴨之類的,在中國古代比較封閉的條件下,一頭豬對普通農村一個家庭影響是很大的,但是,也就是只有一頭豬那麼肥,那麼大,他沒有鯤鵬那樣大,鯤鵬展翅萬里,現實中可能存在這樣的生物嗎,展翅六七米的都是最大的,六七米和萬里是什麼樣的差距。
我再列舉一些數據,可以讓你對羅斯柴爾德家族有更直觀的理解,
18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約是六十億美元,
而同時期俄國,法國,英國,德意志,奧地利哈布斯堡,義大利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是144億美元,133億美元,160億美元,127億美元,99億美元,74億美元,該數據引用保羅肯尼迪的(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經濟變革和軍事沖突),由此可見,在186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可以對抗當時西方世界的大國,因為要知道,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的全體國民所創造的財富總和,換言之,在經濟水平遠遠沒有現在那麼高的19世紀60年代,可供羅斯柴爾德家族涉足領域很少,也就是說,60億美元,足夠羅斯柴爾德家族傲視整個歐洲,那個時期,歐洲各國的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總不能把農民所有的小麥都收了吧,財政收入最多隻能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以內是很正常的,同時期的中國更低,再加上軍費等等各項支出,不另外發國債就是萬幸的了,這60億美元的資產相較於各國,具有極大的優勢,僅從規模上,就足以稱之為第六帝國,而實際上,足以對整個歐洲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少財產,根據貨幣戰爭所說的,1860年是60億美元,按照每年百分之六的回報率,也就是60億美元*1.06的150次方,大約是37.5萬億美元,如果從1850年開始,就是67萬億美元,這就是作者計算出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總資產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非常有誤導性,舉個例子,200年前我祖先留給我100美元,按照百分之六的回報率,我現在有1151萬美元,可是事實上,我什麼也沒有,這種方法非常錯誤,那麼,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是什麼狀況呢,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在一定時期內對整個歐洲施加了巨大的影響,歐洲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就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最鼎盛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和美國開始領跑,出現了大量的財團,比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洛克菲勒在1870年資產就超過了10億美元,至於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更是無種生有,洛克菲勒從一無所有的後來的財富帝國,完全是靠美國的國情和自身的努力,外來投資意義不大,到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忽略了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力量的壯大,其實,美國政府和人民不可能允許英國人控制北美大陸,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對美國的經濟進行保護,即使是想干預,也不可能。1900年開始,摩根就開始對美國的企業進行整合,決意讓美國企業成為世界經濟領域的領袖,其中,主要就是對歐洲大陸的沖擊,如果美國的財團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怎麼會允許沖擊自家的大本營呢?
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遠遠沒有工業革命時期那麼大,但還是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大的影響力,而不是財富的規模,這就好比索羅斯和王健林,財富差不多,影響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羅斯柴爾德家族經歷了大量的打擊,很多都是致命的,但是,他依然挺了下來,他也僅僅只是挺了下來,美國的財團卻在瘋狂的擴張。
當今世界的主要大財團或者說大家族有: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波士頓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財閥,還有一些其他的財團,但是這幾家財團影響力和實力極為強大,我們能說出的波音,通用動力,通用電氣,通用汽車,洛克希德馬丁,美孚石油等等,都被這樣財團以大份額控制,他們的財產比較分散,絕大部分世界五百強的公司都有投資。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則顯得很遜色,但至少有300百億美元,實際可能是千億美元級別,不會過高,即使如此,也是非常非常厲害,這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夜暴富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管理能力以及人脈關系和影響等等都是國內難以匹敵的,國內之所以出現一夜暴富完全是特定條件的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再說一下有關問題的來源,不要盲目的相信貨幣戰爭這種書,他的作者不是什麼資深歷史學家,資深經濟學家,在學術界什麼都不是(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都是與歷史的基本狀況根本不相符,完全是想像和胡編亂造的,加上一點歷史,誇張一下,如果真的很棒,為什麼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人手一本,卻是一群連基本經濟常識都不懂,整體看玄幻小說的小孩和無知青年,正如屠格涅夫所說,只有在膽小和無知的人們中間,傻瓜才能如魚得水,怡然自得。
羅斯柴爾德家族從前影響非常巨大,但是現在它的影響力盡管還存在,但只是相當於一些國際化大公司而言,同之前的巨大影響完全不相符,他的財產非常富有,但是不是不切實際的數字,最少300億美元,最多千億美元級別。

⑶ 羅切斯爾德家族的財力雄厚,它的發家史是怎樣的

羅斯切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者控制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

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身名顯赫的名字上。

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切爾德的。」

其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3)德國哪個家族有錢擴展閱讀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來源

18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三兒子內森受父親指派,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該家族中向國外發展的第一人。當時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

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他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

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到1815年,內森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巨頭,正與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視著歐洲戰況。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

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

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內森從1815年急劇變化的局勢中獲利的想法是羅斯柴爾德神話的核心:他一再聲稱,由於首先得到了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的消息—甚至比政府知道得都要早—內森能夠從股市中賺一大筆錢。神話中更為離譜的情節—內森自己出現在了戰場上,他騎著馬跟隨在威靈頓的身邊,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從奧斯坦德回到了多佛,他的利潤在2 000萬~1.35億英鎊之間—很久之前就被揭穿了。但是,歷史學家—包括維克托-羅斯柴爾德本人—仍繼續認為羅斯柴爾德家族至少從戰爭爆發以及盟軍最終勝利的預判中獲得了一定的利益。

即便在戰爭剛剛結束時,他們投資英國政府股票的收益就超過了1萬英鎊,他們從滑鐵盧戰役中獲得的總利潤據估計約為100萬英鎊。

但真實的情形遠非如此。實際上,可能由於兄弟幾個在滑鐵盧戰役前後的一系列錯誤估算,他們蒙受了損失而不是獲得了利潤。在這點上,似乎現實與神話截然不同。由於拿破崙重新出現,內森預計將出現長期的戰爭,

開始囤積黃金,毫無疑問,首先接到拿破崙戰敗的消息非常值得高興,這歸功於羅斯柴爾德消息傳遞系統的迅捷,使得信使能夠將消息版的第5份公報—1814年6月18日午夜在布魯塞爾發布—經敦刻爾克和迪爾,在19日夜裡送到了紐考特。這離威靈頓與布呂歇爾在戰場上勝利會師只過了24小時。

近48小時後,亨利-珀西上校才派威靈頓的軍官向內閣報告獲勝的消息,而消息送達時,內閣大臣們正在哈羅比爵士的家裡共進晚餐(21日晚上11點)。實際上,內森20日就將有關消息轉達給了政府,但沒人願意相信;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第二名信使從根特帶來的消息同樣沒人信。

但無論消息到得多麼早,在內森看來,滑鐵盧獲勝的消息一點用也沒有。他並不期望決定性的結局如此快速到來;實際上,就在戰役結束的5天前,他剛為英國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借了一筆100萬英鎊的貸款,而且就在他的信使快要到達倫敦時,他正在安排一筆支付給巴登的補助款。

滑鐵盧戰役的結果讓他以反法聯盟的名義進行的金融業務顯得過早了,而且會帶來非常糟糕的結果。因為兄弟幾個不僅持有大量不斷貶值的金銀,而且還持有需要在阿姆斯特丹出售的100多萬英鎊的國庫券,更不用說一系列只完成一半的補貼款業務,和平協議一旦簽署,

這些業務全部要終止。當軍隊報告抵達紐考特證實戰爭結束指日可待時,內森面對的不是傳說中巨額的利潤,而是沉重且不斷增加的虧損。

在倫敦,狂亂的內森希望從損失中尋找機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被傳出購買英國股票。7月20日,倫敦《信使報》的晚報版報道說,內森買了「大量的股票」。一個星期後,羅沃思聽說內森「利用得到的滑鐵盧大捷信息賺了不少錢」,

並且希望參與更多的政府證券的買賣,「只要你認為哪些是值得買的」。這似乎證實了一種看法,即內森確實憑借他對戰爭結果的信息優勢,買了統一公債。但是,他從中賺到的利潤不會很多。維克托-羅斯柴爾德已經證實,

統一公債的價格在滑鐵盧戰役結束前一周左右已經從最低點攀升到53點,即使內森在6月20日在公債價格為56.5點時,以2萬英鎊購買了最大數量的公債,一周後在60.5點時拋出,他的利潤也僅僅約7 000英鎊。有關信託債券的情形也是一樣的,它在勝利的消息傳來後升了8個點。

按照薩洛蒙的說法,內森還以107點的價格購買了45萬英鎊的信託債券;如果他採納了他兄弟的建議,在120點的價位拋出,他的利潤將可能達到5.8萬英鎊。但是這個數字顯然沒能打動內森;他懊悔當初怎麼沒有多買一點,並且仍舊持有債券,等待第二年沖到更高的價格。

事實上,直到1816年後期,內森或許才在證券投機中獲得最大的勝利:他以62點的平均價格購買了65萬英鎊,其中的大多數他在1817年以82.75點的價格拋出,賺到了13萬英鎊。但是,這並不是他自己能保留的利潤,因為最初的資金是按照赫里斯的建議,以政府基金投入的。

⑷ 羅斯德柴爾家族是不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園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據估計,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鼎盛時期,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幾乎都曾向他們家族貸款,到20世紀末時,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可以說,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編輯本段]家族興衰史 興起的時代背景
在工業革命在歐洲迅猛發展、金融業空前繁榮的時代,全新的金融實踐和思想從荷蘭和英國向全歐洲輻射開來。隨著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個遠較過去復雜得多的金錢的概念和實踐被一大批富於冒險精神的銀行家創造了出來。在 17 世紀的一百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1694年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問世時,人類歷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幣量第一次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幣總量。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匠銀行的古老低效和極為有限的融資能力之間產生了日益強烈的矛盾。
法國大革命中逃到英國的法國貴族中,包括印刷發行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的主要負責人和設計者。為了對革命政府和督政府報復,也為了解決己方經濟上的窘迫,他們大量印刷虛假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到法國套購物資,這一經濟過程持續了了大約15年,給法國經濟和社會秩序沉重的打擊。拿破崙上台後,為了反向打擊英國,也僱傭了大量剪刀手偽造假英鎊紙幣,先令銀幣,並且成功的迫使英國放棄了金本位數年至久。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戰行為產生了巨額利潤和前所未有的混亂,從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門閥們。
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新興銀行家,抓住了這一歷史性的重要機遇,以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導了現代金融業的歷史走向。[1]
第一桶金
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畫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梅耶·羅斯柴爾德,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在父親的悉心調教下,系統地學習了關於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當父親去世後,年僅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當時,收藏古錢幣是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親自編輯《古錢手冊》,並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後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希望自己的店能夠成為皇家指定店,以期獲得豐富的利潤。
雖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爾的投寄行動依然沒有停止。最終,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當時歐洲的巨富之一,擁有2億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販賣軍隊。梅耶以近乎贈送的價格向黑森公爵賣出了他收藏的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同時,他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並經常為公爵介紹一些顧客,不遺餘力地幫他賺錢,使其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日後,這種把金錢、心血和精力徹底投注於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種基本戰略。如若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們會甘願做出巨大的犧牲與之打交道,為之提供情報,獻上熱忱的服務,等雙方建立起深厚的關系後,再從這類強 羅氏五虎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第一個服務的對像黑森公爵來說,因為當時英國需要大量的軍隊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公爵最大的顧客就是英國。當黑森公爵為逃避拿破崙的攻擊,離開法蘭克福前往丹麥的時候,留下300萬英鎊交給梅耶保存。這筆錢本來是英國政府支付給黑森部隊的錢,卻被黑森私自截流了並轉給了梅耶。也正是這300萬現金,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財富,成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當梅椰得到了黑森公爵的這筆巨款了以後,便把五個兒子分別派駐到歐洲的五個心臟地區。老大阿姆斯洛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所羅門到維也那開辟新戰場,老三內森被派往英國主持大局,老四卡爾奔赴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據地並作為兄弟之間的信使往來穿梭,老五傑姆斯執掌巴黎業務。[1]
主宰倫敦金融
18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三兒子內森受父親指派,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該家族中向國外發展的第一人。當時歐洲正 內森·羅斯柴爾德的畫像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他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到1815年,內森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巨頭,正與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視著歐洲戰況。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斗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准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費用之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6月19日清晨,當他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裡,他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內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員,拋售英國公債,誤導交易所的其他投資者以為是英國將軍威靈頓戰敗,跟風大量拋售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的票面價值僅剩下5%。而此時,內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員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由於拿破崙戰敗的消息公布於眾,比內森獲得情報時整整晚了一天,從而使得內森於這一天之內,便在公債投機上狂賺了20倍的金錢,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甚至超過了拿破崙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有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自滑鐵侖戰役後,內森手裡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實際上操控了公債的價格,左右了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由此,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羅斯柴爾德家族緊緊地捏在了手中。而由於內森控制了英格蘭銀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這就使得全民變相向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納稅。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傑姆斯派到法國。[1]
征服法蘭西
傑姆斯在拿破崙執政時期,主要來往於倫敦和巴黎之間,建立家族運輸網路來走私英國貨。在幫助威靈頓運送黃金和英國 傑姆斯·羅斯柴爾德的畫像國債收購戰之後,傑姆斯在法國名聲大噪。他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巴黎銀行,並暗地裡資助西班牙革命。
從1818年的10月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以其雄厚的財力做後盾,在歐洲各大城市悄悄吃進法國債券,法國債券漸漸升值。然後,從11月5日開始,突然在歐洲各地同時放量拋售法國債券,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恐慌。
當眼看著自己的債券價格像自由落體一般滑向深淵,路易十八覺得自己的王冠也隨之而去了。此時,宮廷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國王進言,試圖讓富甲天下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時再也不講皇家的身份地位,馬上召見了傑姆斯兄弟。而後者也不負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債券的崩潰,成了法國上下矚目的中心。
在法國軍事戰敗之後,傑姆斯兄弟從經濟危機中拯救了法國,他們的銀行也成了人們競相求貸的地方。至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國金融

⑸ Y世界上最富有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嗎

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如果以6%的回報率計算,在15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家族的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 - 法蘭克福
所羅門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 - 維也納
納坦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 - 倫敦
卡爾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 - 那不勒斯
傑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 - 巴黎


羅斯柴爾德家族四代家譜圖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羅斯柴爾德一詞起源於「紅盾」。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當時因為沒有街名和門牌號碼,每家的家族便被稱為「羅斯柴爾德家」,一直沿用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聰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他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他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走進了生意場。當時,他20歲,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並依靠當地有權勢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他不僅經營棉製品、煙酒,並開始從事銀行業,20多年之後便成為法蘭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在法蘭克福經營,其影響僅限於德國。然而,目光遠大的梅耶·羅斯柴爾德讓他的5個兒子走出法蘭克福,走出德國,分散到歐洲各地。

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向國外發展的是梅耶的三兒子內森。他於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當時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內森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詹姆斯派到法國,在巴黎站穩了腳跟。幾年後,老二所羅門、老四卡爾又分別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和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分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由老梅耶·羅斯柴爾德與大兒子阿姆歇爾坐鎮老家法蘭克福,其他幾個兒子分布在倫敦、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業帝國。

羅斯柴爾德兄弟經營技巧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他們分布在歐洲各國的分支獲取政治、經濟情報,迅速互相溝通。這樣,他們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經濟動向,推選採取行動,出奇制勝。

例如,當1814年拿破崙與歐洲聯軍對抗時,戰局變化無常,英國的證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氣。後來,戰事發生逆轉,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倫敦的內森在英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前便預先得到情報。他乘倫敦債券價格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結果大大地賺了一筆。一個世紀之後,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由於羅氏家庭消息靈通,被人們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

為了保密,他們有自己專門的信使,彼此用密碼進行聯系。例如,老羅斯柴爾德的代號是「阿諾迪」,稱威廉伯爵為「戈德斯坦」,把在英國的投資稱為「鱈魚干」。數年之後,當羅斯柴爾德家族擴展到美洲後,他們仍用這種方法保持歐美之間的聯系。當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倫敦的列昂內爾(內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從美洲發來的一份電報,內稱:「夏勒姆先生將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緒語「和平」的譯音。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到19世紀中葉,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從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中便可見一斑。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內爾在他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猶太人出身)。席間,列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買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當時由於國會休會,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於是,列昂內爾果斷地作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列昂內爾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願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聖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後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後,列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議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氏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 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總之,羅氏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周圍。利奧波德·列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二百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只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人們對這個家族的成功活動也有種種評說,有人把它看作是猶太人智慧、財富、影響以及慈善事業的象徵,也有人把它作為猶太人企業用金錢征服世界的一個活樣板。

羅斯柴爾德家族靠做古錢幣生意和發戰爭財而暴發,後主要投資於金融行業。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五個兒子,分別控制了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法蘭克福、紐約和柏林,他們成為歐洲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在1833年不列顛帝國廢除奴隸制以後,曾拿出2000萬英鎊用以補償奴隸主的損失;1854年,他們還為英國在克里米亞同俄國的戰爭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貸款;1871年,他們又拿出了一億英鎊為法國向普魯士支付普法戰爭的賠款;他們還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鐵路,所有法國給俄國的貸款,都是由該家族提供的;在美國內戰期間,他們已成為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

他們以獨特的猶太行為處世方式,在異國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營財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輝煌歷程中,家族始終保持著不竭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其家族雖然支脈龐大,但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力量。

在反猶浪潮滔滔洶涌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借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他們一方面以拒絕向反猶國家貸款來抵制反猶國家,另一方面給猶太人的慈善事業甚至猶太復國主義事業以巨大的幫助。被全世界猶太人贊頌為「真正的大憲章」的《貝爾福宣言》,是以英國外交部致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支脈的納撤尼爾·邁耶·羅斯柴爾德勛爵的形式發表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但是經濟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猶太民族的整體生活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紅盾牌」(羅斯柴爾德乃德語「Rothschild」,意為「紅色之盾」)。

[編輯]羅斯柴爾德家族史大事件
1780s:梅耶·羅斯柴爾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成為威廉王子的金融代理人,奠定了家族財產的基礎。
1800s: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兒子們憑著出色的金融敏銳性,在歐洲范圍內成功建立了金融機構,期間羅斯恰爾慈的資金幫助打敗了法國國王拿破崙。
1820s: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作為許多歐洲政府的債權人,羅斯柴爾德的權力不斷擴大。
1850s:羅斯柴爾德的第三代繼續管理著家族財富,同時也成為礦業上的一個巨頭。
1940s:維也納公司被納粹黨人所接管。然而,這個家族還是保留了大部分財產和權力。
1980s:由於法國的社會主義政府國有化了它們的巴黎公司並進行了重新命名,這個家族遭受了一個很大的衰退。但是大衛·羅斯柴爾德決定以三名員工,一百萬美元在法國東山再起。
[編輯]羅斯柴爾德家族傳奇

The Rothschild Family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200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只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

對這個家族的成功有種種評說:有人把它看作是猶太人智慧、財富、影響以及慈善事業的象徵;也有人把它作為猶太人企業用金錢征服世界的一個活樣板。

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在他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狄斯累利。席間,列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賣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當時由於國會休會,無法籌集這筆資金。

於是,列昂內爾果斷做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梅耶:「紅盾」家族開創者


羅斯柴爾德家族紅盾如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就甘願做出巨大犧牲與之打交道。等雙方建立起無法動搖的深厚關系後,再從這類強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爾·羅斯柴爾德。

梅爾生於1743年,長大後前往漢諾威銀行學習金融實務。20歲時,他返回法蘭克福,從事古董買賣。不知出於何種目的,梅爾總是在自己的店門口放置一個紅色的盾牌,於是,周圍人漸漸就稱這個家族為「紅盾」。「紅盾」翻譯成德文就是:羅斯柴爾德。

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普遍雅好收藏古錢幣。梅爾於是親自編輯《古錢手冊》,並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後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目的很簡單,希望自己的店能夠成為皇家指定店,這樣生意就能獲得暴利。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爾的投寄行動依然不停。終於,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候這一機會的梅爾,以近乎贈送的價格,不惜血本地向黑森公爵賣出了他收藏的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同時,梅爾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並經常為他介紹一些能夠使其獲得數倍利潤的顧客,不遺餘力地幫公爵賺錢。

這種把金錢、心血和精力徹底投注於某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後便成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種基本戰略。如若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們就甘願做出巨大的犧牲與之打交道,為之提供情報,獻上熱忱的服務,等雙方建立起無法動搖的深厚關系之後,再從這類強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黑森公爵是當時歐洲的巨富之一,擁有2億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販賣軍隊。黑森最大的顧客就是英國,因為當時英國需要大量的軍隊去控制北美的殖民 地。當黑森公爵為逃避拿破崙的攻擊,不得不離開法蘭克福前往丹麥的時候,留下300萬英鎊交給梅爾保存,這筆錢本來是英國政府支付給黑森部隊的錢,卻被黑森私自截流了並轉給了梅爾。就是這筆巨款,令「紅盾」家族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第一個國際銀行家。

拿破崙在第一次失敗後,梅爾早已將那300萬英鎊,連同利息以及利息的利息統統交還給了黑森公爵。這無疑給當時已經聲名顯赫的「紅盾」家族,又做了一次效果極佳的品牌廣告宣傳——我們的家族是多麼有信譽呀!

更令人稱奇的是,梅爾經過不懈努力,逐漸建立起了一個橫跨全歐洲、而且只屬於本家族專用的情報傳遞網。正是這個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造就了「紅盾」二代傳人在滑鐵盧戰役期間,充分利用信息優勢而大發橫財的傳奇故事。

為了保密,他們有自己專門的信使,彼此用密碼進行聯系。例如,梅爾的代號是「阿諾迪」,稱黑森伯爵為「戈德斯坦」,把在英國的投資稱為「鱈魚干」。數年之後,當羅斯柴爾德家族將勢力擴展到美洲後,他們仍用這種方法保持歐美之間的聯系。當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倫敦的列昂內爾收到他的代理人從美洲發來的一份電報,內稱:「夏勒姆先生將至」。夏勒姆的意思是「和平」。

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納坦:虎父無犬子

如果一般人聽到消息後,肯定會大量買進國債,別人也會跟著買,大家都能賺錢。納坦卻充分利用幾個鍾頭的時間差和別人對他的依附心理,先拋後買,幾乎使所有人都上了當,只讓自己賺得大錢。

梅耶有5個兒子,他們幾乎全部繼承了自己父親諸多優秀的品質,五兄弟分散在歐洲的主要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而且,五兄弟之間還保持著頻繁的聯絡,這也成為維系羅斯柴爾德家族繁榮和安定的命脈所在。

五兄弟中最頂尖的高手要屬三兄弟納坦,他的勢力范圍在英國。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和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進行決戰,這場戰役的結果,在當時還無人能做出准確的預測。誰如果事先知道了這個結果,誰就能用他的情報賺上一大筆錢。因為誰要是知道英國國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麼,英國國債的行情就會猛漲。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英國國債的價格已經被壓得很低。原因是:投機家們普遍估計,英國國家銀行有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情報組織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國戰敗的消息,他們立即從荷蘭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過多弗爾海峽到達英國,立刻將消息交到納坦手中。納坦接到消息後只瞄了一眼標題,就立刻登上馬車趕往倫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國政府還早了幾個小時。這位年輕的銀行家,在倫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買賣中,經常依著一根柱子,人們就把這根柱子叫做「羅斯柴爾德之柱」,而納坦的臉色就是當時股市交易的晴雨表。

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人們更加關注納坦的臉色和他的一舉一動。因為前一天的滑鐵盧戰役最終結果,不僅影響著英法兩國的命運,還決定著兩國股市價格的漲跌—如果英國獲勝,英國的國債將會暴漲;如果法國獲勝,英國的國債必定下跌。人們都在等著這場戰役最終結果的消息,誰的消息靈通,誰就可以先於別人做出行動—買或者賣,從而獲得暴利。

正當人們焦急萬分等待消息的時候,納坦坐在自己固定的那個席位上,開始拋售債券。這一舉動,立刻傳遍了整個倫敦交易所,人們都在竊竊私語:納坦拋了,英國人肯定戰敗了,我們也開始拋吧!於是,人們都在跟風納坦拚命拋售手裡的英國債券,甚至已經顧不上考慮拋售價格的高低了。這種恐慌性的大拋盤,致使英國債券價格進一步暴跌。

直到英國債券價格跌到谷底時,納坦悄悄給自己的幾個代理人使了一個眼色,代理人馬上紛紛買進已經跌入谷底的債券,跟風拋售的人們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在這時,傳來了英軍大獲全勝的捷報,英國的國債價格也開始直線上漲。納坦就在這幾個小時之內,獲利幾百萬英鎊。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當時,10萬英鎊就可以修築一條鐵路了。

列昂內爾:「第三代」續寫輝煌

這是一個與蘇伊士運河一起被後人記憶的名字,他是納坦的兒子,他續寫著自己家族更加輝煌燦爛的歷史。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

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盤點,不做任何生意。

列昂內爾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願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聖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後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後,列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氏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曾在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家族成員還曾擔任過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列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如果說羅斯恰爾慈家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金融業著名,那麼他們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詹姆斯男爵和他的女婿納撒尼爾就開始了向釀酒業進軍,並成為了世界上釀酒業上最響亮的名字。到了19世紀中期,這個家族甚至一度壟斷了水銀采礦業,並涉及了銅、金以及寶石行業。

[編輯]羅斯柴爾德家族怎樣賺到財富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鍾表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膽識的一個。1798年,他被父親從法蘭克福派到英國開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從沒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憑著驚人的金融天賦和神鬼莫測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

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銀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個銀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國巴黎也有一個銀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建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銀行集團。此時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視著1815年的歐洲戰況。

這是一場關系著歐洲大陸命運和前途的重要戰爭。如果拿破崙取得了最終勝利,法國將不容置疑地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如果威靈頓勛爵打垮了法軍,那英國將主導歐洲的大國均勢。

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路,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路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馬車賓士在(歐洲各地的)公路上,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船穿梭於海峽之間,羅斯柴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布(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揣著大量現金、債券、信件和消息,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更為寶貴。」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Consols)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雲霄。

⑹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是比爾蓋茨的1000倍!——果真如此

古人雲:「富不過三代,羅斯柴爾德家族雖富過了三代,卻也難逃衰落的命運。」

如今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業務主要是並購重組,就是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並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羅斯柴爾德的並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並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目前,羅斯柴爾德在亞洲有一個辦公室——香港,不過,這個辦公室的正式名字叫做「荷蘭銀行-羅斯柴爾德」,因為它在亞洲的業務處於荷蘭銀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發言權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權,都是由荷蘭銀行主管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目前的規模很小,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衰落的原因,首先,這是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865年出現戰略判斷失誤,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大幅度發展,於是把它在美國的分行都撤銷了。這是一個致命失誤,直接導致了摩根家族的興起。

其次,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一戰和二戰中損失慘重。它的許多位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資產被摧毀了,其中位於法國的辦公室甚至於二戰結束後被國有化了。作為猶太人家族,羅斯柴爾德在納粹統治下受到的打擊是慘重的,雖然英國總部基本沒有損失,但歐洲大陸的家族勢力基本被消滅了。冷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許多資產又被蘇聯接管了,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資產是不會退回來的。

第三,羅斯柴爾德堅持家族產業,也阻礙了它的繼續發展。從1960年代開始,歐美的大銀行紛紛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羅斯柴爾德則還是用自有資金發展,速度緩慢,逐漸落伍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興盛的歷史,早已在19世紀末結束了,今天的羅斯柴爾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幾到二十名的投資銀行,規模不大,也沒有什麼過大的呼風喚雨的能力。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現狀真的如此嗎?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作為老牌金融巨頭,即便羅斯柴爾德銀行已經衰落,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已經遍布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雖然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了解他的內幕,但事實上,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依然存在,也許他不像貨幣戰爭說的那樣強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歐美學者也對他進行過研究,不過在80年代,很多關於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實情況仍然充滿謎團。蓋伊•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Guy de Rothschild),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後代,與拉菲酒庄和木桐酒庄這兩大名庄緊密相關的銀行家,2007年6月12日逝世於巴黎,享年98歲。

蓋伊•羅斯柴爾德男爵,生於1909年,其父親為埃都阿德•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douard de Rothschild)。蓋伊的祖父詹姆斯(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小兒子)於1868年購買了拉菲酒庄。但是在購買酒庄後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庄由其三個兒子阿爾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與埃德蒙(Edmond)共同繼承,當時酒庄面積74公頃。

老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遺囑

老羅斯柴爾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嚴的遺囑:

(1)所有的家族銀行中的要職必須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絕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員能夠參與家族商業活動。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親之間進行,防止財富稀釋和外流。(這一規定在前期被嚴格執行,後來放寬到可以與其他猶太銀行家族通婚。)

(3)絕對不準對外公布財產情況。

(4)在財產繼承上,絕對不準律師介入。

(5)每家的長子作為各家首領,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選次子接班。

任何違反遺囑的人,將失去一切財產繼承權[29]。

羅斯柴爾德財富家族

二戰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令羅斯柴爾德家族面臨新的挑戰。得益於對環境的強勁適應能力,這個古老的家族並未被時代所遺棄,而是通過革新與傳統的完美結合,始終如一地維護著自身的地位和尊嚴,令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的傳奇得以延續。

——編者

1.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意味著冷戰的開始。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其金融王朝的建立也有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次驚濤駭浪,每當時代變遷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能依靠強勁的適應能力而得以生存、壯大。

冷戰帶給羅斯柴爾德家族最大的損失是,他們在中東歐的產業都被隔絕在「鐵幕」的另一邊,而後被當地政府國有化。因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這些國家擁有的都是鐵路、煉鋼廠等能產生穩定利潤的大型基礎產業,這一次打擊不可謂不沉重。隨著奧地利羅斯柴爾德家族淡出歐洲,遷往美國,二戰後還在運行的只剩下英國與法國兩個羅斯柴爾德銀行。

新科技革命時代的商業特徵是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工業化生產和企業控制,商界精英已從紳士時代寡頭式的「雄獅」,轉變成電子時代的「群狼」。一言以蔽之,現在打天下要靠大家協同作戰,再有力的個體也難孤身抵擋龐大的企業集團。只剩兩個銀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相形之下就變成了「孤獨的雄獅」,這也令家族的新一代認識到,只有改變自身才能在新時代中生存。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每當時代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媒體總是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古老的家族很快就會像恐龍一樣走下歷史舞台,但每次都會猜錯。這正是因為它們低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的能力。憑借著「彈性」和「英勇」這兩件世傳的精神武器,家族很快融入了戰後的時代潮流,繼續在商海中如魚得水。

2.長盛不衰的秘訣

1961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分支的掌門人安瑟尼去世。接替他的是兄長查爾斯的大兒子利奧波德。擔任合夥人的還有安瑟尼29歲的小兒子伊夫林。70年代初,年輕有為的伊夫林又把堂兄、第四代羅斯柴爾德勛爵雅各布拉進了銀行。思想更為開明的雅各布的加盟,終於促使英國羅斯柴爾德銀行脫胎換骨,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國際金融圈。

雅各布一上任,就帶領銀行向現代金融業的最高級領域——企業並購發起進軍。他親手創建了羅斯柴爾德銀行的並購部並自任經理。並購部成立才一年,就做成了好幾單大生意,還幫助家族直屬的皇家太陽保險公司並購了30多家歐洲其他國家的同行,使公司的市值增加到10億英鎊。隨著並購部業績的急升,其員工人數也從成立時的1人增加到108人,業務多得要由10位經理來管理。

羅斯柴爾德銀行最擅長做的老生意——融資,在雅各布手裡也煥發了青春。銀行安排的融資總額以每年10億英鎊的速度增長。客戶名單上有殼牌石油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和飛利浦公司,英國政府也是常客。當著名的勞斯萊斯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時,其破產經紀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請羅斯柴爾德銀行為公司最賺錢的轎車部門尋找買主。

幾乎與此同時,法國羅斯柴爾德銀行也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1956年,該銀行設立了一個名為PLM的全資子公司,專門經營連鎖旅館,由家族中富有闖勁的埃里出任董事長。埃里苦心經營十年,將公司建成了投資連鎖旅館、汽車旅館和連鎖餐廳的巨子。第一家PLM所屬的高級飯店是聖雅克大酒店,它擁有812個房間,於1972年開業。

埃里的妻子莉莉安,以追求完美的勁頭負責酒店的室內裝修。在開業前一個月,她親率幾十位銀行職員住進酒店,對每個房間的床鋪、枕頭、鏡子、水龍頭、衛生間以及酒店餐廳和前台、洗衣房等後勤保障的質量進行了嚴格的測試。莉莉安對細節的追求到了苛刻的地步,要求客房的熱水龍頭必須在兩分鍾內就能放滿一浴缸,下水管過水時發出的聲音必須小到不能被人耳聽到,早餐供應的牛角麵包必須熱、脆、可口,等等。

埃里夫婦以真正的貴族標准來經營酒店,使聖雅克在開業後就成了歐洲、美國及日本富豪在法國的首選居所,它的房間必須提前三個月才能預訂到。經過多年的發展,PLM成了一個旅遊集團公司,在法國的高速公路邊開設了大量的汽車旅館,同時還在瑞士、德國、義大利經營著專為高端顧客服務的豪華酒店和賭場,日進斗金。

3.比起祖先來也毫不遜色

當今的羅斯柴爾德們,比起那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祖先來也毫不遜色。就拿屬於第八代羅斯柴爾德傳人的戴維德來說,他是位名副其實的紳士,溫文爾雅,臉上總是掛著略帶譏誚的微笑。然而,為了鞏固自己的金融帝國,戴維德不惜挖競爭對手的牆腳,把他們手下能乾的員工都招至自己麾下。因此,法國羅斯柴爾德銀行的550名員工都是精兵強將,即使與人馬過萬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競爭,照樣能夠應對自如。與所有成功的金融家一樣,戴維德不僅僅是個商人,更是個心理學家。他常說:「要想招賢納士,就得想辦法讓他們感到幸福,他們覺得幸福了,你又得想法督促他們拚命幹活,賺取利潤。」

法國羅斯柴爾德家族中另一位極其富有的成員是以色列創建者愛德蒙的孫子阿道夫。二戰剛一結束,20歲的他就決定投身商業,並憑借祖傳的敏銳嗅覺,將投資重心放在了利潤最高的新興行業——大眾旅遊業上。為此,他買下了美國洲際飯店的大量股權,控制了這家最賺錢的國際連鎖酒店。此外,還在西班牙東部的旅遊勝地馬略卡島蓋度假別墅,在以色列擁有一家豪華的療養院,參與巴黎的高檔別墅區建設,並投資開發了西印度洋上的熱帶旅遊勝地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

在瑞士,阿道夫投資建設了世界最高的滑雪場——梅傑夫滑雪場。它坐落在海拔5000英尺的雪山上,配套的豪華旅館內有蓋著玻璃頂棚的溫水游泳池,還有一個用來起降直升機的大露台,可將滑雪者直接帶到山頂的滑雪場。1963年,梅傑夫滑雪場開張,阿道夫包了兩架專機,從巴黎與紐約邀請120名顯貴出席開業典禮,還特別為這些貴賓的女眷所佩戴的珠寶買了800萬美元的保險。梅傑夫滑雪場開業後,在全世界的滑雪愛好者中牢牢占據了「聖地」的地位,007系列電影《鐵金剛勇破雪山堡》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事實上,阿道夫的商業帝國遍及歐洲、美洲和中東。除經營旅遊業外,他還在巴黎與日內瓦各擁有一家私人銀行,同時還控制著法國最大的玩具公司和冷凍食品公司。此外,阿道夫還兼任比利時蘭伯特銀行和南非德比爾士集團的董事;在以色列,則通過其擁有的伊斯特普投資公司間接控制著該國的中央銀行。

4.將和「中投」正面交鋒

2007年7月,國際媒體廣泛報道,繼黑石之後,旗下資產高達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中投」)可能以參股的形式加入必和必拓(BHP)。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必和必拓的股權同樣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製造商、第三大銅生產商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商,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大壩,其鈾儲量佔到世界的40%。2005年末,公司市值已高達883億美元。眾所周知,對全球資源類產品的儲備公司進行有計劃的收購,是迅速擁有資源市場話語權的最好辦法。中國針對那些能夠控制全球資源儲備和銷售的國際資源巨鱷的股權進行收購,比單純地購買資源要有效、合算得多。

以往一到每年春天,必和必拓就會讓中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緊張一次,鐵礦石談判的心理陰影難以消弭。但現在,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給了他們希望。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羅斯柴爾德與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必將通過某些紐帶發生越來越緊密的關系。在中國與羅斯柴爾德這個百年財富家族直接對陣的商戰談判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5.低調行事,卻無所不在

經過250多年的變遷,羅斯柴爾德家族表面上看是變小了,實際上卻變得更大了。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人現在只是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它。但實際情況是,它無所不在。

直到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都拒絕上市,這意味著它根本不用公布年報。二百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清楚。它在世界經濟界的影響,也只有極少數細心的專業人士才能發現——試想,一般人哪能從幾年前的鐵礦石價格暴漲中看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子?同樣,對於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參與多深,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發覺蛛絲馬跡。實際上,2004年為英國政府的移動通訊3G牌照拍賣充當融資顧問的,便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不過這條消息在《華爾街日報》上絕對看不到。

正如福特是美國汽車業的代名詞一樣,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已成為金融業的象徵,經歷了250年的風雨變遷,這個家族依然興旺發達,和財富為伴,與權貴為伍。物換星移並沒有令它的成功之道發生絲毫改變。對此,德國詩人海涅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金錢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上帝,而羅斯柴爾德則是它的先知。

(節選自《萬億美元的神秘家族——正說猶太首富羅斯柴爾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連載完)

可參閱《貨幣戰爭》(中信出版社)一書

補充

紅盾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有著重大聯系。在20世紀初,曾向遷往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幫助他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安居樂業;也積極參與猶太重新建國。英國政府頒布的《貝爾福宣言》,宣稱要使巴勒斯坦成為「猶太民族之家」,成為後來以色列建國的藍圖,這個著名的歷史性文件,是以英國外交部致羅斯切爾德家族英國支脈的納坦尼爾·梅耶·羅斯柴爾德()勛爵的名義發表的。

紅盾家族的猶太家世及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聯系,自然而然成為歷次反猶主義的沖擊對象。在納粹統治德國的時代,羅斯柴爾德家族德國支脈的許多成員遇難。此外,種種基於反猶主義的以紅盾家族為故事主角的陰謀論也大行其道,滿足了一部分人對這個家族隱秘的財富和行為的想像。《TheMoneyMasters》及其在中國的翻版《貨幣戰爭》,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紅盾家族的故事還被搬上了銀幕和舞台。1934年好萊塢電影《羅斯柴爾德之家》(TheHouseofRothschild)由GeorgeArliss和Loretta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為故事的主線。這部電影的若乾片段上了納粹的反猶宣傳《外部的猶太人》(DerewigeJude)。百老匯音樂劇《羅斯柴爾德家族》(TheRothschilds),還獲得過1971年TonyAward的提名。

在法文和希伯來文中,Rothschild都是財富的代名詞。那麼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多有錢呢?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目前一年的營業額不足百億美元,盈利不到30億美元,以10%的利息率算,其資產價值大約300億美元,不過是匯豐花旗等大銀行的一個零頭而已。其主要原因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中期不看好美國的經濟,撤銷了在美國的所有分行。這在後來看是一個天大的錯誤,給了美國摩根家族崛起的空間。所以那些宣稱羅斯柴爾德家族對美國經濟多有影響力的陰謀論論調,是多麼不著邊際。另外,羅斯柴爾德家族二戰中損失慘重。在納粹統治和戰亂之下,其位於德、法、意的許多資產盪然無存,其歐洲大陸的家族勢力所剩無幾,保存比較完好的是在英國的資產。

紅盾世家過去很輝煌,現在還在守成。看來是,君子之澤,五世不斬。紅盾家族的致富之道,無非是懂政治、知經濟。不問政治,眼中只有賺錢,並不能保證賺錢,也不能保證守住賺來的錢;會玩政治,能賺大錢,也能守住賺來的錢。

媒體炒得有點過了,已經不如當年了。

⑺ 寶馬背後的匡特家族:一個低調的德意志財富神話

提及西方著名的家族企業,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諸如蒂森克虜伯集團、摩根財團這些以家族姓氏命名的企業,即便像蒂森克虜伯這般,早就已經徹底脫離了克虜伯家族,轉為了職業經理人管理運營,但其「軍火帝世家」的名牌仍被刻意用做了最響亮的廣告。

然而,卻有一個德國巨富家族,世代秉承著相當另類的「家規」——「不使用家族姓氏作為產品商標或企業名稱,並盡量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媒體上」。

這就是德國的隱形巨富帝國——匡特家族。

說起德國匡特家族,知曉的人可能寥寥無幾。但其實,眾多令人炫目的企業,其背後的大股東,竟然都是匡特家族——寶馬、戴姆勒-賓士、國際化專業化學品集團阿爾塔納(Altana)、 生產毛瑟步槍的 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占據德國蓄電池八成市場份額的瓦爾塔電池公司(Varta)……

可以說,匡特家族的百年跌宕起伏的命運,就是德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跟幾代人專注於鋼鐵和軍工產業的克虜伯家族不同,匡特成員猶如敏銳的「狩獵者」,從不固守於某種行業,總能從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尋覓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並抓住時機,迅速重新部署。

柏林西北的普利茨瓦爾克小鎮曾有一家毛紡織廠, 1865年,紡織廠來了一位16歲的學徒——埃米爾 · 匡特。

匡特家族的命運之輪由此開啟。

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只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埃米爾就從車間工人做到了店員和銷售經理,並成功地俘獲了工廠負責人德雷格女兒海德薇的芳心,成了德雷格的上門女婿。

德雷格去世後,埃米爾聯合妻弟,一同買下了這家廠子的超半數股份,掌握了紡織廠的所有權。

埃米爾·匡特正趕上了好時候。

伴隨著1860—1870年代的德國統一戰爭,崇尚軍國主義的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對軍服的需求猛漲,紡織廠通過接「政府訂單」,產業不斷做大,到了20世紀初,匡特家族已經成功控制了三家實力強大的紡織廠,基本上壟斷了整個行業,成為德國紡織業的領頭羊。

可惜,還不算太老的埃米爾(才50來歲)身體先垮了,患上了多種慢性病。於是,剛完成大學學業的匡特二代,京特·匡特( Günther Quandt)被老爸從柏林召回,開始被培訓接管家族企業。

與保守穩健的父親不同,兒子京特更敢於嘗試和冒險。

一戰前夕和戰爭期間,龐大的軍服訂單讓匡特家族產量增加了4倍多,獲利頗豐。

戰後,德國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馬克瘋狂貶值的如同衛生紙一般。

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大部分工薪階層都迅速、直接、毫不拖泥帶水地變成了叮當響的窮人。

沒成想,對於某些掌握著資源的大企業家們來說,這卻又是個天賜良機——超規模的通貨膨脹使他們能輕松地還清債務。

某種程度上,匡特家族就是德二帝國戰爭策略的最終獲利方。

通過銀行貸款,京特·匡特以抄底價買下了德國毛織集團30%的股權。

後來,又由於不堪承受來自銀行方面的巨大壓力,他被迫出售了全部股權。

這一進一出,讓京特的銀行賬戶上入賬了4500萬馬克。

要知道,此時的馬克還在劇烈貶值,每天都持續縮水,必須盡快投資。

跟一般投資者購買多種股票,以規避風險博取投資收益為不同,京特的理想顯然更遠大——他渴望著獲得某個行業的影響力——集中投資於某些企業,進而謀取決策權和壟斷地位。

早在戰前, 京特就非常看好蓄電池行業,此時, 經過縝密的研究之後,京特盯上了蓄電池廠股份公司(AFA)。

趁著股價大跌, 如同狩獵者一般, 他悄無聲息地吸納了 AFA的大量 股份,最終成功收購了這家軍工電池企業。

至此,匡特 家族從輕工業開始轉向重工業和軍工產業,並第一次買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公司。

魏瑪時代的 京特·匡特 已經成從「紡織廠主」成功變身為了有影響力的投資家,通過買進自己中意行業的股票,成了多家重工、化工、制葯、機械企業的擁有決策權的大股東。

1930年代, 京特·匡特 當選為德意志武器和彈葯廠(DWM)的監事會主席。

這個DWM屬於德國軍工巨頭,旗下擁有毛瑟工廠。

自此,做軍裝出身的匡特 家族 ,開始主打軍火工業。

很顯然,匡特家族又一次趕上了好時候。

隨著納粹黨的上台,德國不斷擴軍備戰,各類政府訂單又一次帶來了異常可觀的超額利潤。

1933年,京特·匡特加入了納粹黨,和德三高層往來頻繁。

二戰開打後,京特·匡特被任命為德意志第三帝國國防經濟部主要負責人之一,深得納粹高層信賴。

他旗下的AFA工廠為德國海軍潛艇提供了幾乎所有的蓄電池,並參與了V系列導彈的研製活動。

1941年,忙著倒騰軍火的京特·匡特還順便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制葯廠——比克·古爾登廠股份公司。

這個比克·古爾登公司,就是後來世界化工領域的大佬——德國阿爾塔納集團的前身。

到了戰爭後期,即便僱傭了大量女工,匡特家族的工廠還是出現嚴重的勞動力匱乏。

於是,跟同期的克虜伯工廠一樣,京特·匡特的工廠們也開始接收大量納粹政府提供的「低成本勞工」,即佔領區人民、蘇聯戰俘和一部分集中營的猶太人。

匡特家族 甚至直接與黨衛軍進行了深度合作,在漢諾威的電池工廠建造一個集中營——絕大多數勞工會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死於鉛中毒。

在惡劣環境和高強度勞動下,匡特家族的工廠變成了一座座「死亡生產線」。

戰後,京特·匡特的納粹黨身份和使用「強制勞動」的這段不光彩的過往,讓其被認作了 法西斯的「脅從者」,並背上了「反人類罪」的指控,被美軍逮捕,扔進了監獄,等待接受戰犯審判。

然而,1946年12月,京特·匡特竟然被撤銷了指控,還由美軍派專車給送回了家。

畢竟,跟追責「第三帝國」的企業家們相比,重建秩序維護勢力范圍對抗蘇聯才是美軍最著急要乾的事兒,美國人需要京特·匡特繼續「發揮余熱」。

但另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京特·匡特和他的律師團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背鍋俠」——前德三帝國宣傳部長, 戈培爾 。

這就有必要講講, 京特·匡特和他那著名前妻——「第三帝國」事實上的第一夫人, 戈培爾 · 瑪格達不可不說的故事。

京特·匡特37歲的時候,已經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的愛妻 安東妮 因病早逝。

喪妻之初,京特逢人必表示, 安東妮 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真愛」,看那架勢,好似要為亡妻守身如玉一輩子。

然後,不出兩年,他—再-婚-了。

續弦是小了他20歲的金發碧眼美女, 瑪格達。

從柏林到高斯勒的火車上,還是高中生的 瑪格達中途上車。

這時, 坐在高級包廂里的一位中年禿頭發福的大叔放下手中的報紙,抬起了頭,准備向女士打招呼,然後驚呆了——這簡直如同小仙女下凡。

兩人聊了一路,還挺談得來。臨別的時候,小仙女允許京特·匡特以叔輩的身份到學校約自己外出遊玩。

又過了幾個星期,京特·匡特向她提出了求婚。

瑪格達考慮了三天,同意了,即便她比京特·匡特的兩個兒子年紀大不了多少。

作為著名企業家夫人,年輕的瑪格達很難適應身份,跟丈夫的代溝不斷加深,三觀也愈發不和。

瑪格達厭棄京特·匡特的吝嗇、無趣,嚮往電影和小說里那種刺激、浪漫的自由。

生下兒子 哈拉爾德 後不久,瑪格達艾開始放飛自我,暗中交往了一個叫做艾內斯特美國情人。

這個艾內斯特也相當有來頭,是美國總統胡佛的親侄子。

瑪格達和京特·匡特離婚的當天,艾內斯特就跪地苦苦求婚。

但瑪格達此時竟然又猶豫了。

這時,一個閨蜜告訴她,不妨去 體育 館看看「褐衫黨」們鬧哄哄的集會,來散散心。

集會上,一個其貌不揚瘦小枯乾的瘸腿男人在台上激情演講。

台下,美貌的瑪格達看得心醉神迷。

顯然,那個不負責任的建議,殘酷地毀掉了瑪格達的一生...(此處省略一千字)。

希特勒夫婦自盡後,戈培爾兩口子親手將身邊六個未成年孩子全部毒死之後,穿戴整齊的雙雙自殺,全家八口人給元首「主動殉葬」。

很明顯,這時把「鍋」都推到已經「畏罪自殺」的納粹戰犯身上,是最靠譜的操作。

京特·匡特聲淚俱下的指證,當年是戈培爾拿哈拉爾德的撫養權做籌碼,逼他加入的納粹黨。

後來京特·匡特的律師團還真找到了一些人證物證,把京特塑造成了一個受納粹迫害,甚至被納粹特權階級毀滅了家庭的「受苦單親爸爸」形象,贏得了不少同情分,最終幫助他成功脫罪。

被關監獄的一年多里,京特·匡特也沒閑著,一直在思考如何重建他的企業王國。

恢復自由後的京特·匡特又開始交了好運。

1948年,新成立的西德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發行「西德馬克」取代原帝國馬克——100個帝國馬克兌換6.50個帝國馬克。

這么一來,普通老百姓辛苦存銀行的積蓄一時間貶值慘重,而像京特·匡特這樣的投資者卻憑空減輕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手中的大批證券及地產、工廠等實際資產也都隨之大幅升值;再往後,隨著馬歇爾計劃的刺激和朝鮮戰爭的爆發,他入股的軍工廠也迅速起死回生.....

然而,這時才六十多歲的京特·匡特,身體卻垮了,跟老爸一樣,各種慢性病纏身。只是,自己的繼承人,在他看來,卻並不盡如人意。

京特·匡特和早逝的愛妻有兩個兒子,赫爾穆特和赫伯特。其中,長子赫爾穆特從小就被當作匡特家族接班人進行培養,但不幸是,才20出頭,赫爾穆特就因盲腸炎猝然離世。

京特只得把希望放在了自小患有眼疾的二兒子赫伯特身上——開始的時候,赫伯特連書本上的文字都看不見,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視力逐漸有了改善。

後來,京特·匡特和瑪格達生下了三子 哈拉爾德,但哈拉爾德曾經同 戈培爾走得很近, 還參加過納粹德國國防軍,這些「污點」,也讓 京特·匡特非常糾結。

1954年,京特·匡特在出差途中突然離世,按照遺囑,他那龐大的匡特財富帝國平分給了同父異母的兩個兒子——赫伯特管理蓄電池、 汽車 和鉀礦廠(AFA公司、溫特斯哈爾和戴姆勒-賓士股份),哈拉爾德則接手公司其他部分,主要是金屬加工企業。

隨著德國和整個歐洲經濟的復甦,匡特兄弟認定 汽車 行業即將迎來熱潮。

於是,匡特家族的第三代掌門赫伯特和 哈拉爾德兄弟開始不斷增持賓士股份,並高度關注起了另一家瀕臨破產的 汽車 企業——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寶馬集團BMW)。

但在具體操作方案上,兄弟二人出現了重大分歧。

哈拉爾德認為,應該增持股份並幫助賓士直接收購寶馬集團,兩家合一家即可;而赫 伯特則大膽提出了收購寶馬的計劃。

可是,當年並沒人願意相信寶馬能徹底起死回生,不僅弟弟表示了明確反對,連銀行都離他而去,拒絕向 赫 伯特提供貸款。

赫伯特決定背水一戰,他投入了全部私有資產作為賭注,擴大寶馬的股本。這意味著,如果此舉失敗,他將徹底破產。

現在看來,無論是提高賓士股權還是押注寶馬,都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帶領寶馬公司起死回生之後,赫伯特繼續增持寶馬股份,直到1969年實現絕對控股。

當 1982年 赫伯特去世時,匡特家族經營著200多家公司,員工超過7 萬名,銷售收入達到 130 億元德國馬克。

1967年,哈拉爾德在從法蘭克福飛往法國尼斯的途上不幸遇難,留下了妻子英格和5名女兒。

隨後,英格開始和赫伯特進行了艱難的分家談判。

而哥哥赫伯特則有過三段婚姻,留下了6個子女。

1970年,赫伯特早早就留下遺囑,把自己旗下的企業股份和財產依次分給三任妻子和6個子女,最重要的寶馬經營權及控股股權,則全數分給了第三任妻子約翰娜和她的一兒一女。

同時,英格也最終和 赫伯特談妥,獲得了車廂、金屬、彈葯廠、戴姆勒-賓士等其他行業的股權。

四年後,她將持有的所有戴姆勒-賓士股權出售給科威特國王,一次套現約10億馬克。這也是當年全球最大的交易,曾經驚動了整個世界。

1978年英格去世,她的5位女兒獲得了均等的財產,總計約15億德國馬克。

原本,全球的吃瓜群眾都等著這5位小姐姐爭奪遺產的好戲,沒成想,五姐妹決定同舟共濟,並未著急再次分家。

她們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哈拉爾德·匡特控股有限公司(Harald Quandt Holding),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以分散和組合投資的形式統一管理家族財富,並維持至今日,一直保持著和睦和持續增值。

而赫伯特繼承人也非常給力,尤其是掌管寶馬集團的女兒蘇珊娜,頗有其父的風貌,做出了不菲的業績。

匡特 家族掌握著德國的大量工業企業,但卻世代履行著保持低調的「家規」,家族成員們幾乎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也從未把「 匡特」的姓氏用作廣告宣傳, 更沒有因為分家事宜大打出手,傷及企業元氣,始終完整地保持著家族傳承——他們 永遠站在幕後,做真正低調的操盤手 ;

相比之下,可悲的是跟 匡特 家族同時代崛起的克虜伯家族,即便相關企業至今還打著克虜伯的品牌,但實際上,跟克虜伯家族,早就沒有什麼瓜葛了。

⑻ 世界上最神秘富有的家族: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18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據稱,他們在19世紀控制的財富佔世界總財富的一半以上。然而,為了隱藏財富,他們控制的公司大多沒有上市,因此富豪榜里看不到他們。

  羅斯柴爾德家族起源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聚居區,全家30人擠在十來平米的一個房子里,當時猶太人在歐洲地位低,不允許有姓,羅斯柴爾德姓氏是他們自己起的,意思是紅色的盾牌,即他們家的大門。1744年,該家族最重要的一個人誕生了,邁爾·羅斯柴爾德,此人2005年被福布斯財富榜評為商業最具影響力的人和國際金融之父。

  1764年,20歲的邁爾開了一家商會,主要負責貨幣兌換和貸款等業務。在做生意的過程中,邁爾遇到了將軍艾默里奇,正是通過他邁爾接觸到了當時黑森國的威廉王子。邁爾把收集到的好看的古幣賣給威廉王子,王子特別喜歡,不久邁爾被封為御用商人,可以進出宮廷了。   

  1785年,威廉王子繼位,繼承了他父親一筆巨大的遺產。之後邁爾的地位越來越重要,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邁爾擔任主管對英國貿易的職務,他充分利用職務之便,結識了當時許多歐洲國家領主,各國領主紛紛請他參謀,不久他成了歐洲上流社會投資顧問。

  1801年,威廉一世將他大部分財產交給邁爾打理,邁爾放了很多高利貸給歐洲各國,當時歐洲小國戰亂不斷,邁爾貸款給戰爭雙方,發了很多戰爭財。1812年,邁爾離世,之後他的5個兒子離開法蘭克福去歐洲各國創業。

  5個兒子中最成功的是去英國的納坦和去法國的詹姆斯,分別創立了現在英系和法系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有錢的是英系家族,當年創始人納坦去英國後先做棉花生意後又做證券,不久就積累了大量財富。

  1815年,滑鐵盧戰役爆發,納坦開始大量拋售英國國債,引發市場恐慌,人們跟風拋售,納坦卻偷偷回收,結果英國勝利,納坦的財富翻了2500倍。其實,他早就跟英國王室搞好關系,要求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因此他早就知道英國贏,但又想獲得更多財富,便演了一出戲。之後英系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其他戰場如法炮製,財富繼續增加。不久他入股英格蘭國家銀行,成為最大股東,並在美國創立了美聯儲。這是因為他們家族的一句古訓:如果給我一個國家的貨幣管理權和發行權,法律是誰制定的就不重要了。因此,據說現在世界上除了中國俄羅斯古巴朝鮮伊朗外幾乎所有國家中央銀行都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入股。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有錢呢?據說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戴比爾斯、世界上最大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殼牌、世界最大投資集團高盛,還有路透社、紐約時報、谷歌、迪士尼、可口可樂、麥當勞都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此外,世界上最貴的紅酒拉菲全名也是拉菲·羅斯柴爾德。

⑼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嗎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世界上最有錢家族之一。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義大利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

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前20的投資銀行。據Paris Orléans(羅斯柴爾德集團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報數據,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資產為96.5億歐元(這一數據在傳播中被廣為誤傳)。

中國人對羅斯柴爾德的追捧,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宋鴻兵的《貨幣戰爭》。而在此之前,許多新聞、網帖已經不厭其煩解釋過很多次,《貨幣戰爭》說的羅斯柴爾德都是錯的--羅斯柴爾德既沒有控制美聯儲,也沒有坐擁50萬億美元資產。

發展歷程

創始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首先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在被認為是家族創始人的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Rothschild),最早從事貨幣買賣業務。由於18世紀後期德國公國遍地(350個),每個公國都有自己的貨幣體系,梅耶的職業幾乎可以等同於外幣兌換。從德國漢諾威一家有名的家族銀行學成歸來後,他在法蘭克福開啟自己的事業,不僅從事古錢幣和古玩交易,還從事黃金白銀與紙幣的兌換,儼然成了一個銀行家。

羅氏五虎

在法蘭克福小有成就的梅耶,率領他的五個兒子到歐洲大陸開拓市場。內森·羅斯柴爾德(Nathan Rothschild)是梅耶的第三子,他最早走出德國,於1800年在英國倫敦開了分公司--創業,另外幾個兄弟要麼留守法蘭克福,要麼出走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這一時期歐洲外匯市場缺失,再加上歐洲各國和法國的戰爭帶來了不確定性(例如英國和法國互相封鎖),幾個兄弟就利用歐洲各地不同的匯率來賺錢。這種賺錢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他們在通貨外匯最低的時候買進,在最高的時候拋出,這也是他們利潤的主要來源。如果看過《貨幣戰爭》,就知道里頭的內森彷彿開了天眼,事先得知英國的威靈頓(Wellington)將軍於1815年6月在滑鐵盧擊敗了法國的拿破崙,並藉此在急劇變化的局勢中發了一筆橫財。但按照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說法,"可能由於兄弟幾個在滑鐵盧戰役前後的一系列估算,他們蒙受了損失而不是獲得了利潤。"

1814年3月,在拿破崙被第一次流放前,幾個兄弟預測奧地利維也納和英國倫敦即將進入牛市,從而買進奧地利股票。結果1815年3月,拿破崙逃脫厄爾巴島,回到巴黎奪取政權,牛市沒有出現。內森重振旗鼓又開始在倫敦囤積金銀,預測英國政府得奔赴歐洲大陸作戰,所以需要通過他來運錢,而他則堅信自己擁有"控制市場的力量"。沒想到拿破崙從3月復辟到6月兵敗滑鐵盧,只經歷了3個月時間,內森兄弟們的這筆錢不斷貶值,成了沒人要的地攤貨。瘋狂的豪賭讓內森·羅斯柴爾德輸得和拿破崙一樣狼狽,以至於之後幾年幾個兄弟都在為了彌補損失而尋找機會。

調整姿勢後,1818年,內森成功為普魯士政府提供了500萬英鎊的貸款,為國際貸款業務提供了新途徑。除了通過債券發行給世界各地政府籌集資金,羅斯柴爾德家族整個19世紀掙錢方式還包括皇室、政治家理財,從事黃金和貨幣交易、進行工業和礦業的投資。據尤瑟夫·卡西斯(Youssef Cassis)等人考證,1836年內森去世時,他是英國最富有的人,幾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算上內森的幾個兄弟,當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站上了世界之巔,擁有600萬英鎊資產。到了185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更是達到了953萬英鎊。而且內森的後代也不賴,1870年代,內森的四個兒子遺產總計840萬英鎊,超過同時期英國任何家族的財產。

折戟美國

普法戰爭結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羅斯柴爾德家族風光了一個多世紀,但一戰結束(1918年)後,羅斯柴爾德迅速銷聲匿跡。正如米卡·阿羅拉(Mika Arola)所說,"他們沒能在美國金融市場立足腳跟,被證明是他們衰敗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是因為家族生意的弱點牽制了他們,從1830年代開始與美國有業務來往以來,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遲遲沒能在美國紐約設立分行。內森和他的弟弟詹姆斯·羅斯柴爾德(James Rothschild)看到美國州政府債券和商業金融的商機,希望全面進軍美國。

1836年內森去世後,掌管巴黎分行的詹姆斯更是希望能派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親自去美國淘金。但詹姆斯的侄子們不僅對美國不冷不熱,還竭力壓縮對美國的投資。另外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陰差陽錯背負了美國銀行的壞賬。

1836-1837年正值美國的金融危機,羅斯柴爾德家族取代了巴林兄弟,成為美國銀行在歐洲的代理人。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熱情高漲,羅斯柴爾德家族通過美國銀行接受了紐約州等州的州政府債券,卻不知道美國銀行當時已岌岌可危,結果1841年美國銀行破產。這件事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留下了壞印象,詹姆斯懊惱地希望"從沒有涉足過美國"。

20世紀頭幾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遭遇了數次滅頂之災。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盡管有著龐大的戰時融資需求,但戰爭卻令羅斯柴爾德家族受到重創。德國最初的推進威脅到了法國巴黎,逼迫巴黎證券交易所、法蘭西銀行和身處巴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搬到法國波爾多,這嚴重影響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更為要命的是,同盟國的戰時融資全靠美國紐約金融中心(以J.P.摩根為核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沒在那兒設立分部。此外,經過數代繁衍,內森·羅斯柴爾德的後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倫敦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實質上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者角色。

1931年後,國際金本位體系逐漸崩塌,原有業務建立在金本位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每一次重振政府融資角色的嘗試都舉步維艱。隨著20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的興起,作為猶太人家族的羅斯柴爾德不可避免變成了受害者。奧地利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沒能預見希特勒的心狠手辣(這不怪這些成員),眼睜睜看著家族遺產被納粹德國洗劫、沒收。納粹德國以290萬英鎊強制收購羅斯柴爾德位於捷克的一家鋼鐵廠,並且以戰爭為由不付任何現金。納粹德國滅亡後,羅斯柴爾德在東歐的資產又被前蘇聯充公,實在是禍不單行。

二戰結束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又保持了一段一蹶不振的狀態。紐約華爾街,大量的銀行、投資公司採取分股讓權的方式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就是公司老闆會把一部分股權分給幹得好的經理,使其成為合夥人,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無動於衷。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里隨手辟《貨幣戰爭》的謠時,也順帶提到,歐美的大銀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聯合銀行、蘇黎世信貸、德意志銀行,以及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紛紛上市,融得大量發展資金,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停留在19世紀家庭作坊的經營模式上。

19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傳統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家族終於迎來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合夥人,合夥人數量限制逐漸增加到1967年的20名。法國和英國的一些羅斯柴爾德家族男性成員不再恪守近親通婚的家族規定,與非猶太人結了婚。不過總體上還是如尼爾·弗格森總結,與大多數金融公司相比,羅斯柴爾德集團的所有權和領導權仍然由主要家族成員共享。1992年集團的領導者伊文利退休,就欽定了他的家族繼任者,因為他說要"像一個家族一樣工作"。

現代影響

許多人已經知道,今天羅斯柴爾德對世界特別是金融市場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N·M·羅斯柴爾德集團還健在,在30個國家擁有分支,其中包括巴黎和姍姍來遲的紐約。2001年,它的利潤是1.34億美元,和花旗集團的210億美元相比,還不夠塞牙縫。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普通人仍難以企及,但是他們幾次重大投資的偏好和結果貫穿了家族的興衰史,也告訴人們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普通人一樣也會犯錯。

閱讀全文

與德國哪個家族有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