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創新在今天世界政治格局變化中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
科技創新強的國家則國強民強,在世界就有更深層次的影響力,在世界政治格局變化中就佔有優勢的地位,同時也能影響格局的變化方向。上世紀的日本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日本通過民治維新,引進西方的先進的科技成果,再經過自己的吸收和再創造,終於使日本強盛起來,日本的崛起給真個亞洲帶來了深深的創傷。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都有很鮮明的兩個特點,一是都有很強的民族狹隘的優越感。二是都是當時的科技強國,兩個國家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當今世界,科技的創新在各個領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像美國,日本這樣的科技強國在當今世界的創新領域中所佔的位置我們就不必再說了。但是有一個國家我們應該值得關注,那就是英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到今天沒落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我想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所以說科技創新在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變化推動中不能說占據絕對位置,但是它確實是影響和推動格局變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❷ 簡述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特點
德國重視技術研發,產業專業化,壟斷競爭結構突出,獨立零件供應商世界一流,另外政府也制定技術標准等形成了技術壁壘。
日本在二戰後陷入了深刻危機中,政府強制性降低勞動力工資,吸引了不少海外投資;設備投資規模大、勞動力專業化素質高、產業聚集和區域專業化,二戰後政府貿易保護和對汽車產業扶持政策
美國是第一個實現汽車流水線生產的,工業基礎扎實,政府實行保護性政策:在德國奧迪進入時,美國政府發布奧迪安全問題的報告,後來雖然說沒這回事,但奧迪在美國市場上士氣大傷,前幾年豐田時美又故伎重演了一遍。
韓國在80年代日本產業轉移時把握了機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汽車裝配產業大力發展,勞動力素質高、價格相對較低。政府政策優勢。
法國汽車起步早,影響力大,但在賽車、豪華車上並不突出。
英國傳動系統製造能力強、創新力強、世界頂級汽車企業投資多、市場大,在賽車和工程設計中優勢大。政策優勢。
我對汽車工業所知甚少,只能說到這個份上了==希望LZ不要介意呀、都是自己手打的……
❸ 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英國法國德國各有什麼特點
美國人喜歡吃烤肉,
俄國人喜歡吃生肉,
日本人喜歡吃生魚,
韓國人喜歡吃泡菜,
英國人喜歡吃炸魚,
法國人喜歡吃昆蟲,
德國人喜歡吃香腸。
❹ 美國 日本 德國哪個科技創新能力強
德國比較強一些,但也不是一般中國人想像的那樣神,二戰主要是因為德國長期在這方面下功夫所致,
美國處於中等水平,主要依靠移民精英
日本,基本上在創新方面不具備能力
❺ 美國、德國、日本經濟模式比較研究與擇優借鑒
【內容提要】經濟模式是世界經齊學所研究的重要課題,公司治理模式又是當今學術界的熱點問題。經濟模式是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基於一定的環境條件和文化傳統而形成的經濟運行的相對定式。本文對經濟模式進行了界定,論述了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種經濟模式的不同特點,並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對這三大模式進行比較研究。這對建立中國式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具有重要的啟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企業行為理性化。
【關 鍵 詞】經濟模式/三大模式特點/企業理性化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某一經濟運行主體如果在一定時間,並在國際經濟領域能夠取得突出的經濟成就,占據顯赫的競爭地位,其發展方法就必然引起人們的重視,措致處於競爭弱勢各個不同的主體,予以研究甚至學習模仿。如戰後,日本、德國的迅猛發展,導致人們對於日本、德國模式的重視。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因為學習日本模式並取得成功,並統稱為東亞模式。歐洲的一些國家因為崇尚德國模式而紛紛要求加入歐洲經濟聯合矩陣。20世紀90年代,美國取得「新經濟」創記錄的繁榮,美國模式再度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美國高科技企業進入調整,股票市值大幅度縮水,又出現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造假事件的沖擊,一些人開始懷疑,甚至指責美國模式的弊端。由此引發了學術界關於經濟發展模式優劣之爭。
經濟模式作為世界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予以重視並加強研究。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確立適宜的發展道路和運行方式。有必要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利用後發優勢,有選擇地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模式中成功的運作方式。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的,新的發展模式。
一、經濟模式概念辨析及層面確定
孔夫子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使我們的研究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我們需要「正名」,即對於文章所探討的概念的本質特點、范圍和層面,進行明確的闡述和規范。
1.概念辨析
為了清楚地認識和科學地把握經濟模式的本質特徵,我們把與經濟模式概念相近的幾個概念加以分析。
(1)經濟制度:又稱「社會經濟結構」,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即一定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例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總和。
(2)經濟體制: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內進行決策並執行有關生產、收入和消費決策的一組機制和制度,任何經濟體制都是由決策結構、經營結構和動力結構組成的。[6]
(3)經濟模型:對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關系進行抽象的、簡化的表達。表達方式可以是一張圖、一個統計表或數學方程式。因為所採用的基本上是數學方法,所以常稱為「經濟數學模型」。
(4)經濟模式:各種經濟成份的構成形式和調節經濟運行機制的一定式樣,是撇開經濟活動中的次要因素和細節,對現實經濟活動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框架和原則所作的抽象;也可以是對國民經濟基本運行規則、增長類型以及主要經濟政策在理論上的一種設計和構造。前者屬於實證研究范疇的經濟模式,後者是規范研究范疇的經濟模式。
根據以上定義可以看出,經濟制度決定一國的性質,是社會經濟深層次的東西,與政治關系較為緊密,具有穩定性。因此,西方經濟學家往往把經濟制度看作象太陽系、河流系統、生物系統、機器系統等等一樣的自然物質系統。[1]經濟體制屬於操作層次,是在一定社會制度下,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以及組織、管理、調節國民經濟的體系、方式、方法的總稱。經濟體制受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和制約,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體現,因不同國情及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而異。經濟模型是用數學方法對經濟現象的解釋。經濟模式是建立在經濟制度基礎之上的,介於經濟體制與經濟模型之間的一種經濟發展定式,經濟模式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對現行經濟進行抽象而得到的比較特色的東西。
經濟模式的本質特徵是形成於一定時空之中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形成鮮明特點的經濟發展方式,常常稱之為經濟發展模式。如國外許多文獻中,經濟發展模式甚至被視為經濟發展道路的同義詞,如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pattern,development path或form of development,反映一國發展的軌跡。因此,經濟發展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條件下,以經濟增長為前提和基礎的經濟發展基本特點,反映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發展模式的中心內容就是分析人均gdp的發展趨勢和gnp內部的各種組成部分的發展趨勢之間的關系,及其收入分配關系;經濟發展模式也注重探索市場運作方式和手段;研究政府與企業及市場的關系。
2.分類方法
根據不同的標准,經濟模式有不同的分類。按經濟制度進行劃分: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和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按地理位置進行劃分:斯堪的納維亞模式和亞洲模式;按制度差別進行劃分:銀行體制和信用體制、個人主義和共產主義、勞動市場調節的聯合方式和非聯合方式等;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發達國家市場經濟模式、發展中國家(地區)市場經濟模式和轉軌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法國人阿爾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主要分為兩種:美國模式和萊茵模式(包括法國、荷蘭甚至日本在內);根據「新制度學派」的觀點,資本主義的模式劃分為:市場導向資本主義、政府導向資本主義和談判或協商資本主義。還有劃分為國家需求管理型、福利國家型、社會市場型、強調公共管理的指示性計劃型和國家發展導向型等等。
我們在本文所採用的分類方法,就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三分法。這樣分類研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有利於認識和把握各種模式的特點,形成既定模式的歷史文化原因,針對國際市場狀況而取得的特定功效。
3.層面確定
模式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范疇,根據作者選擇角度的差別,根據研究對象的狀況,經濟模式往往具有不同層面的具體意義。在經濟學領域,可以指具體企業以及產品,如ge模式、戴爾模式等;也有的指產業或部門以及地區的發展模式,如信息網路模式,矽谷模式等等;還有的指國家、地區或者合作體模式,如美國模式、東亞模式、萊茵模式等等;還有更廣泛地從經濟制度層面來論述模式的,如資本主義模式等等。
關於經濟發展模式,我們認為:首先是對於經濟運行實踐中,取得顯著經濟績效的主體的成功運作方式的總結。市場經濟發展歷史表明,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總是在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取得了突出的競爭力後,其模式才引起重視和模仿,也正是為了有效地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才重視研究、總結各個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次,既然是模式,勢必要著眼經濟發展中已經成型的一些特點和方法,表現為一定的發展定式,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經濟發展模式最本質特點則是其動態性特點,它是對經濟發展有效方式的總結,並且要對現行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具有示範和推動作用,如果不從發展的動態角度予以研究,模式趨於剛性,或者僵化,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再次,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的是一個經濟學范疇,它是對於經濟過程某一主體成功運作方式的總結,但是該主體的構成,背後是人的設計和推導,任何一個經濟模式都深深地打上文化的印記,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經濟表現,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的背景中分析,才能夠透視該模式的本質特點和深層結構。最後,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比較的范疇,無論是處於同樣的經濟制度下,還是立足不同的制度背景,通過比較,才能更加顯示出該模式的本質特徵。當前,我們把經濟發展模式都置於開放的全球經濟的狀態下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其在全球市場經濟運行過程的成功方法,以便於我們在市場運行和國際競爭中,擇優借鑒。
我們在本文所使用的經濟模式,主要是以國家宏觀層面為主體內容,也包含著國家關系方面的區域合作體。從這個角度出發,德國模式,也可稱為萊茵模式,擴展出來,也可以指以德國發展模式為核心的歐盟模式。 二、三大經濟模式的比較
當今的多極世界中有美國、日本、歐洲三大經濟為中心,它們的經濟模式有較強的代表性。其中歐洲的發展已經有以德國經濟為師的趨勢,德國模式已經明顯地成為新歐洲的典範。本文將德國模式作為歐洲的代表。
1.三大模式的不同特點
美國模式是商品經濟發展模式的總結。有利於投資、高效和生產力與經濟的發展,它起源於英國,在美國達到頂峰。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戴維·柯茨認為:[4]這種模式中「積累的決策權主要在私人公司,它們可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追求短期利潤目標,通過金融市場獲得資本;勞動者只能享有有限的和法律明文規定的勞動所得和社會權利;人們對社會政治和道德的總體認識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美國模式的主要優點有:彈性很強的勞動力和產品市場,低稅,激烈的競爭和股東資本主義——股東對管理者施加壓力,要求使他們利潤最大化。缺點:收入差距懸殊,低福利救濟,「公共物品」——例如初籌、中等教育——質量差,公共服務與其社會財富不成比例,低投資率和很低的儲蓄率。這種模式又被稱為「盎格魯-薩克遜」資本主義或「自由資本主義」模式。
日本模式是20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取得了震憾歐美的「世界奇跡」。日本模式的主要特點:第一,核心是「追趕」歐美,成為重工業化的先進工業國。第二,關鍵是「後發效益」。第三,加強政府幹預。第四,引進技術。第五,出口主導、「貿易立國」。第六,實行統制金融。戴維·柯茨認為:日本模式在「積累決策方面依靠私人公司,但決策最終採用與否,還必須要同公共機構進行緊密磋商之後才能決定下來,並且政府部門和銀行在決策過程中起著間接的影響作用;傾向於削弱勞工的政治和社會權力,但對勞資關系的形式留有餘地,主張通過公司的福利措施將勞工和私人公司的關系融洽起來;主流文化在內容上似乎是保守主義與國家主義」;日本政府具有遠見的指導,日本企業與政府密切合作,日本銀行與公司交叉持股,日本的股民力量相對較弱。日本模式曾經是「追趕型現代化」取得成功的經濟模式,優點有:終身僱傭制促進了忠誠和高熟練度;公共服務(尤其是教育)質量高;銀行與其他工商業企業關系密切;公司交叉持股使管理者受到保護,免遭失去耐心的股東影響,從而使之得以對投資採取長期觀點。缺點:受到保護、沒有完全暴露在市場力量之下的公司受到的促使其高效率地利用資本的壓力很小。這種模式又被稱為政府導向資本主義、「亞洲資本主義」或「開發政府」。
德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公開宜稱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國家,主要特徵是銀行和公司間關系密切,銀行以股東和放款人的雙重身份對公司實行監督。德國模式追求的是三個目標:創造高利潤、利益分配平衡和較高的收入水平。戴維·柯茨認為: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對資本的積累的直接干預程度可能比較小,但政治體制嚴格地確立了一整套勞工權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組織的勞工擁有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市場和直接參與勞資談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會民主和基督教民主」[4]。德國模式的優點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訓;慷慨的福利國家和工資差距較小,培養了社會的和諧;公司和銀行的密切關系助長了高投資。缺點:勞務市場和產品市場的限制較多,權利過大的工會、高稅率、過分慷慨的失業救濟和對勞動力市場及產品市場的廣泛限制等導致了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模式又被稱為談判或協商資本主義「歐洲福利資本主義」,甚至是「萊茵模式」。
2.三大經濟模式比較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學探討的永恆課題之一,三大經濟模式對政府作為一個經濟因素有不同的態度。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的主體,其發展水平可以作為一國經濟發展的衡量標准,因而在經濟模式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所以應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對這三大模式進行比較。
第一,三大經濟模式中的政府因素:美國模式強調個人成功和短期金融利益,其市場模式就是自由開放;日本模式和德國模式強調集體成功與長期利益,其模式就是政府幹預。
美國模式中,美國政府對市場干預手段是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間接調控。政府在決定資本和勞動相互作用方式上僅起到極其有限的作用:政府的任務是創造優良的貨幣,防止壟斷扭曲要素市場、產品市場和危及自由開放的貿易,從而保證和便於市場充分發揮其功能;此外,政府的經濟行為還包括提供公共產品(比如防務和社會基礎設施);政府(尤其在聯邦水平上)對消費品製造業的政策帶有濃重的自由主義思想,長期以來一直而且將繼續是在有限的范圍內,以塑造市場為中心。德國模式實質是國家調節下的市場經濟模式,政府採取直接干預(對價格形成控制、各項政策規定和參與企業投資等)和間接干預兩種手段調節市場運行中的偏差。作為後工業化國家(這里指19世紀英國和美國之後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德國政府充當經濟現代化的實施者:德國政府在「推行各階級合作主義模式的勞工法則中起了重要作用,實行了積極的勞動力市場和福利政策;德國政府以一系列關鍵方式直接影響了當地的產業積累率」。但德國政府在經濟中公共部門的介入和指導沒有日本那麼廣泛。戰後日本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國家計劃和指導所發揮的開發性作用。關於日本模式中的「開發政府」理論是指日本是一個建立在國家官僚和私人企業、產業界緊密細致合作關系之上的,是「國家指導的高速增長體系」。日本通產省及其作用是日本模式的鮮明特色和創舉,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和經濟計劃指導經濟活動。特別是對企業決策進行強有力的干預和誘導,依靠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杠桿對經濟活動進行宏觀間接有效的調控,並一直管到微觀,落實到企業。
總之,戰後各國政府幹預經濟的活動不僅是種類和效果不同,實際上就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隨著時間流逝也有所不同:現在各國所實行的政策重點之間的差別與五六十年代已有了很大的不同,都在不斷地總結和學習其他模式的有效方式,調整和改革經濟發展模式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第二,三大經濟模式中的企業因素。美國模式中企業格局是:核心500家大公司,周圍是一大批中型企業,邊緣是數以萬計的小企業。私營工商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企業制度的典型是公司制。大公司依靠龐大多變的證券市場生存;由於股東對公司管理層施壓,要求利潤最大化,因而也有人稱之為「股東資本主義」;強調個人作用,贊揚企業家的主動和創新精神;認為企業中股東出錢,企業家和經理出腦力,工人出勞力,三者平等結合,其中股東在企業管理方面有較大發言權,執行業務的經理績效最為關鍵,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經營管理人員年薪視利潤的多少而定。企業籌措資金的辦法,不外是靠自身積累,向銀行貸款,向社會發行股票、債券集資等三種方式。美國企業籌措資金,比較側重於發行股票、債券方式。美國模式中金融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大多數居民手中都握有公司的股票債券,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意識,追求獲得豐厚的分紅收益。美國證券公司種類很多,股票價格的升降,反映企業經營的好壞,推動企業必須講究經濟效益。
日本模式中日本企業形成以大企業(母企業)為頂點,中堅企業(一般為子企業)為骨幹,廣大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垂直型」企業群體結構。公司和銀行集團關系緊密,通過復雜的互相持股網聯系在一起;由於銀行和其它工商企業關系密切,公司管理者受到保護,從而使之能夠不受股東影響進行長線投資;日本模式側重企業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標是最大限度地佔有市場份額和獲得盡量多的利潤;日本企業強調集體作用,集體決策,一般先由下而上提出經營管理中的問題,然後請有關人員參加討論,再由領導層集體做出決策,不強調個人的作用;提倡大家庭情感,勞資協調矛盾,工會不起作用,不允許獨立活動,也無全國性統一工會組織。在日本企業股東只提供資本,董事會作用不大,實際管理公司者為經理階層,因此有人稱日本為法人資本主義。日本企業籌集資金,主要依靠儲蓄和銀行,據有關資料統計,戰後日本企業資金籌措大約有60%以上是商業銀行提供,25%產生於利潤留存及資產折舊,只有10%-12%來自於股票和債券的發行。企業不急於追求短期利潤而著眼於長期佔有市場份額。日本公司之間競爭激烈,同時它們之間也很重視合作關系,尤其在國際市場上是「競爭加合作」關系。日本企業集團內部結構嚴密,大致包括綜合商社—銀行—生產廠家三部分,也就是說集信息、銷售、資金周轉和生產開發為一體。
德國模式中企業組織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三類:個人業主制企業、合夥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公司的股權結構主要以法人持股為主。公司實行共同決策制度,吸收工人參與經營管理。德國與日本同樣重視儲蓄,企業普遍實行監事會制度,其職權是:選舉董事會成員、決定企業方針、投資方向,審查預決算、討論工資制度;銀行在吸收居民存款和對企業放款中起關鍵作用,而對股票、債券市場、社會集資方面比較薄弱。德國銀行對企業大力支持。作為中央銀行的德意志聯邦銀行的獨立性很強、執行嚴格的貨幣政策和監督商業銀行的業務。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製造部門經歷了空前的失業水平和低效益狀態,在90年代的後5年gdp增長維持在每年2%的水平;日本企業在遭遇1990年東京股市崩潰後增勢也不好,事實證明「日本企業系統」模式沒有很強的適用性。同樣,美國企業管理模式也是同本國內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分不開的。
http://lunwen.cnkjz.com/lunwen/72/137/lunwen_222544.html詳情
❻ 美國、日本、德國的管理理論和實踐有什麼異同點
美國、日本、德國在企業管理是當代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通過比較分析其文化背景、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管理思想及管理實踐,進行跨文化跨國度的系統綜合研究,以探求具有普遍意義的管理原理和規律,從新的角度檢驗一切現有的管理理論思想、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趨勢,從而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管理方法,為中國企業管理改革提供有力的幫助,以下從文化背景、經濟體制、政企關系、企業管理四個方面來比較美、日、德三國在企業管理上的異同。
一、文化背景方面:
1、美國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在分配上貫徹能力主義,工資與貢獻直接掛鉤,工資分配大都採用崗位工資制和職務工資制;企業職工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職工流動性大;利潤的多少不僅是衡量企業行為的唯一尺度,也是決定經營者成敗的重要砝碼;企業高層管理者權利集中,決策往往只有少數人參與;有相當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各項工作都有嚴格的標准,將工作都有嚴 格標准,將工作表現與標准對照,用比較結果測評工作績效;特別重視規劃、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強調使用分析技術,將決定都基於准確精細的數據資料,大多數企業都傾向於「硬」管理;總之 ,美國企業一貫崇尚個人主義、能力主義、契約主義和權威主義,是一種理性的企業文化模式。
2、日本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和報效國家的雙重價值目標,提倡忠誠是日本企業文化的突出特點;信奉家族主義和資歷主義,不斷向職工灌輸「以企業為家」的思想,再加上實行「終身僱用制」、「年功序列工資制」,企業與職工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負有集體主義管理思想;以「和」為魂、勞資和諧;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德國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德國的企業文化受歐洲文化價值觀影響很深。首先,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帶來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對德國企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次,德國強調依法治國、注重法制教育、強調法制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長期形成的完備的法律體系,為建立注重誠信、遵守法律的企業文化奠定了基礎。再次,宗教主張的博愛、平等、勤儉、節制等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企業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還有,德國人長期形成的講究信用、嚴謹、追求完美的行為習慣,使企業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無不滲透著一種嚴謹細致的作風,體現著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去處理問題,對企業形成獨特的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這幾方面的結合,形成了德國企業冷靜、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認真、刻板、規則的文化傳統。德國企業文化明顯區別於美國的以自由、個性、追求多樣性、勇於冒險為特徵的企業文化,也區別於日本企業強調團隊精神在市場中取勝的企業文化。
二、經濟體制、政企關系方面
1、美國信奉的是自由企業制度,該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財產所有權,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而神聖不可侵犯,人們之間的產權界限都是明確的,人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或用於消費和投資,每個公民都可以建立企業,利用自己的或有償利用他人的生產要素,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些企業以單人業主制、合夥制、公司制等組織形式,獨立而自由地從事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社會保障與福利政策、對外經濟政策等的貫徹執行,通過位社會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服務來實現的;另外美國經濟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
2、日本企業與政府存在著高度的合作,通過長期經濟計劃及產業政策等引導企業的發展,同時對於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行業和公司給與財政資助,日本在產業結構上形成了以財團型企業集團為核心,以獨立系企業集團為輔的體系。
3、德國為保護競爭、維持市場競爭秩序,國家建立健全了完整的法律體系;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國家通過間接和直接的干預手段,來保持經濟持續和適度增長的同時,維持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對外經濟平衡;促進勞資合作、實行社會保障,勞資雙方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社會夥伴關系」,從經濟權利方面構成全社會的平衡系統,另一方面,以市場自由競爭形成的分配,其實質是按資分配,國家通過實施社會保障制度,對國民收入進行按需再分配。
三、企業管理方面
1、美國常見的組織結構方式有直線職能型、產品事業部型、矩陣性組織結構,企業組織一般標准化、程序化程度高,組織內部各部門責任、許可權明確,有可能按照規范經營,企業的決策方式是個人決策,自上而下、強調個人責任、重視定量分析。
2、日本以企業最高決策機構和最高執行機構一體化為特點,這種管理體制既保證了企業的集體領導,又保證了權力的集中統一,決策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地進行U型決策,制定決策後執行速度快。
3、德國的企業組織嚴密、管理集中、上下級之間界限分明、各職位之間分工明確,無論是決策機構、還是其它部門下層,都是組織嚴密、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緊張有序。在企業決策方面,「職工參與決定」制度是德國企業管理的重要特色之一。
❼ 誰能給歸納總結各國人(德國、美國、義大利、日本等)的行為特點
德國人比較嚴謹,守紀律、講整潔、守時間、喜清靜甚至有些時候比較死板,但是信用很好;
義大利人自由是最重要的,義大利人的守時和集體觀念相對就差一點,熱情好客,而且脾氣比較暴躁,容易著急上火;
美國人自我感覺比較好,說話也比較大聲,容易出現大國特有的趾高氣揚,對於時間和人力特別節省。對於別人,不論窮富都樂善好施。其實美國國民是最復雜的,因為美國包含了世界上各個民族,很難統一出來。
日本人就比較復雜了,謙卑又狂妄,有禮又野蠻……其實日本人就和中國人一樣復雜,畢竟都是由中華文明熏陶了上千年,但是可以總結出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潔癖、有禮貌、團結協作、善於學習、具有強烈的健身意識、普遍具有悲觀情緒(日本很危險)等等。對於過程和結果,他們更加註重結果,普遍具有一定的陰暗心理(戀母、亂倫等等就是例子,這也是為什麼av在日本為什麼這么暢銷的一個原因)。
希望能夠幫助你!!!
❽ 國外哪些自主創新的做法值得中國借鑒
瑞典、德國加強自主創新的主要做法:
瑞典被認為是全球最具創新力國家之一,其研發強度、人均發表論文和專利注冊數等均處世界領先。德國在醫療技術、合成材料、電子技術、食品加工等10大研究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他們主要做法有:
1、構築完善的創新體系。瑞典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構建國家、地區和部門3個層面的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特點是經濟體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大企業對國家的研發活動影響巨大,大學與企業合作密切。國家創新系統署是代表瑞典政府構建創新系統的具體執行者,掌握著瑞典5%R&D經費的使用權,起著溝通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瑞典建立了創新體系促進區域發展計劃,從2003年起確定了3個項目,項目所在地區將在10年內得到1100萬歐元的經費支持,地區也以不低於同等數額的資金匹配,用於創新體系建設。瑞典還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重點支持信息通信、生物技術、先進製造技術與材料技術、交通及辦公設備技術等行業建設部門創新體系。德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包括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三足鼎立的研究開發體系,鼓勵創新的法律機制,機構資助與項目資助相結合的創新資助方式,全程跟蹤的科研質量保障體系,以及精簡高效的項目管理模式等。
2、強化各類創新投入。多年來,瑞典用於R&D的經費一直保持在GDP的3%以上,近幾年甚至超過了4%。在R&D經費中,政府及公共基金會佔20%左右。2004年以來瑞典政府制定「創新瑞典」戰略,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2005—2008年新增政府研發投入23億瑞典克朗。還有80%的經費來自企業投入。瑞典大企業都有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如愛立信研發支出達到銷售額的15%~16%。近年來,德國R&D經費佔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高於歐盟國家1.9%左右的平均水平。與瑞典相比,德國政府的R&D投入佔比更高一些,大約佔到30%以上。
3、制定有效的創新政策。瑞典、德國已經形成了支持創新活動及保護創新成果的一整套政策。一是實施各種創新計劃。如瑞典國家創新系統署的「新一代卓越中心計劃」,計劃共建設生物技術、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中25個新的「卓越中心」,總投資約1.6億歐元,同時要求企業界、大學和有關機構各投入不少於這一數額的資金,從而使項目建設經費總額達到4.3億至5.4億歐元。2005年德國推出了「頂尖科研資助項目」,計劃在2006年至2011年間投入19億歐元,新建一批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二是創新產品的政府補貼和政府擔保。如從2007年4月1日到2009年12月,瑞典對新購買環保汽車給予1萬克朗的補貼,環保汽車進城免收擁堵費,以此刺激環保汽車及其相關領域的創新。德國制定了專門「赫爾梅斯」擔保,支持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三是稅收政策。如在2007年春季預算中,瑞典政府取消對風險資本徵收資本稅的項目,鼓勵風險資本投向創新性中小企業。
4、提供優質的創新服務。瑞典和德國都有比較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以滿足創新成果轉化以及創新型小企業培育等中介需求,包括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機構、非盈利性組織,也有完全按商業化運作的純盈利性中介結構。服務內容主要涉及三大類:一是成果推廣服務。如德國各大學和科研機構均建有技術轉讓辦公室,專職負責科研成果向工業界傳播。二是融資服務。如瑞典國有企業ALMI對新創企業項目前期調研費用給予約2萬至4萬克朗的無償補助,企業可以根據項目計劃書(僅需要少量的抵押或無抵押)就可從ALMI獲得貸款。三是創新性創業服務。瑞典幾乎所有大學都建立了自己的產業孵化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查爾姆斯理工學院以及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孵化基地。
5、培養大規模的創新人才。瑞典和德國一直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其科技人才儲備方面始終占據世界領先地位。瑞典擁有一批世界頂尖的知名學府,每年都有4所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大學排行榜,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使瑞典創新的動力源源不斷。瑞典特別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國家鼓勵和支持職業教育,企業也重視員工的知識更新和專業技能培訓,使企業不但在技術創新方面,而且在設備更新、自動化生產等方面均有較好的智力基礎。德國將人力資源建設作為創新的重要環節,積極調整雙元制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內容,加大對國內外頂尖科技人才、年輕科研人員的吸引力。
6、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瑞典創新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獨特的文化氛圍。瑞典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講究和諧、平等、團隊,盡量不突出個人英雄主義,一切任由天性和本能。這種文化培養起來的放鬆心態,讓有創新能力的人不帶有功利思想,不急於求成,能更加自由地進行科學探索和技術發明。瑞典有一個獨特的「工程文化」,這種文化力求將創造發明和生產實踐完美結合,創新技術能力與商業化操作同行並進。德意志民族一貫具有思維嚴謹、辦事認真、遵守紀律、尊重個性、崇尚科學、敢於創新的傳統文化精神。德國人不僅一直以「思想家的國度」激勵自己,而且堅信傳統的創新文化就是德國擺脫自然資源貧乏劣勢、持續富強的一種基本力量,這成為德國創新文化的核心。
❾ 德國,日本,美國的智能製造究竟有什麼不同
智能製造是一致的,只能問他們國家企業的側重點所在,比如日本企業更注重精益生產和人機合作,而美國更注重創新和高端化的轉型,德國則是工業4.0的規則製造者。三者如果比較智能製造一定是德國占優,因為他本來就是裁判。
❿ 義大利.日本.美國.斯堪迪納維亞.德國的現代設計各有什麼特點
義大利——設計很有藝術氣息,不一定很華麗,但是 一定要有品味。 日本—— 實用,節約空間。你知道 日本是島國,他的佔地面積很小,土地緊張。 斯堪的納維亞——要創新 和有個性。 德國——嚴禁實用,一定要科學的布局。 要實用和美觀並存的好.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