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德軍能夠閃電襲擊歐洲獲勝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能力抵禦的國家消極怠工,大多數國家沒有相對的軍事能力,甚至用騎兵對付坦克。不得不說,當時單兵作戰能力第一第二的英法兩國的戰術的確要落後於德國。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閃電突襲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戰術,英法兩國並沒有見識過,其實如果英國換到波蘭的位置,在閃電突襲面前恐怕也無能為力!這就是戰術與戰略的作用,不是單純的放縱或者不抵抗就行的。
英法當時的軍官們大多太守舊了,甚至不認可裝甲部隊的作用,認為大炮製勝……所以德國的成果是有原因的,當時的德國在戰術上裝備上也的確是領先於其他歐洲國家的!
希望我的回答讓您滿意~謝謝
Ⅱ 【請教】什麼是「閃電戰」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能夠通過「閃電戰」侵佔除了英國和前蘇聯以外
二戰德軍閃電戰戰術簡介:
古德里安,德軍裝甲兵總監,與隆美爾元帥. 曼斯泰因元帥並列為二戰德國三大軍事天才.也是提出並將閃電戰發揮到極至的裝甲兵將軍.他認為:在新的大戰中,裝甲集群應該成為一種首要的打擊力量.創辦獨立的裝甲兵團,使其在強大的空軍和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快速穿過敵人防線,以提高部隊在戰場上的機動性,並在包圍敵軍時,俘獲大量軍用物資.閃電戰的目的在於滲透敵人防線,然後進行包夾,最後將敵軍盡殲或局部殲滅.它的致勝因素是奇襲.運動速度.來自地面與空中的震撼行動以及攻擊部隊擁有的主控權.在這個戰術下,所有指揮官都必須將他們的創新精神發揮到極點.比如,一個德國裝甲師正朝著敵人推進.走在最前面的是偵察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尋找敵軍陣地.這些偵察部隊在主要幹道上以裝甲車執行任務,在支線與小路上則以摩托車巡邏隊執勤.隨他們一起行動的有炮兵前進觀測官與空軍前進空中管制官,可以迅速召來地面與空中的火力支援,在發現敵軍並把敵情回報之後,偵察部隊要設法避開敵軍主陣地,盡可能快速朝前推進,以維持整個部隊前進的沖力.他們隨時與部隊指揮官的無線電通訊.部隊指揮官負責控制推進的速度,決定整個部隊是應該避過偵察部隊發現的敵軍陣地,還是攻擊這個陣地.指揮官的位置也在整個部隊的極前方,緊緊跟在前鋒的後面.如果,決定攻擊,他就可以通過無線電下達命令,攻擊部隊將立即脫離進軍路線,盡快集中,一盡可能強大的打擊力量集中打擊敵線一段狹窄的面。
攻擊的打擊重心,顯然就是指揮官心目中發動攻擊的最佳地點,而他要竭力集中兵力,務必使攻擊部隊以壓倒性兵力擊破這一點-正如古德里安所說:"要打就狠狠打垮他們,不痛不癢的幾下輕拍是不行的!".
這種先發制人的攻擊的目的在於把敵線打穿一個洞,一旦目的達到,裝甲師的另一支部隊就要迅速通過這個洞,避開敵軍主陣地,向前推進.這些就是閃電戰的空間與缺口戰術,目的是讓裝甲部隊深入敵線後方,以控制敵人的通訊線.同時,緊隨在完成突破的主力部隊後方的,是一些或許以機械化步兵為主的助攻部隊.他們的任務是掃盪任何敵軍的孤立殘部,並實施對缺口附近敵軍的側翼攻擊,確保敵線上這處已經處於打通的缺口的安全.這種攻擊的目的在於使這處缺口永久暢通.同時,進擊的矛頭仍然繼續推進.以近可能的包夾更多的德軍.對敵線滲透越快,越深,對敵人造成的恐懼和混亂也就越大.要旨在於強化勝利戰果.避開可能失敗的行動,放棄沒有把握的攻擊.把兵力抽調出來用於戰場上其他可能造出更大成果的地方.
這樣的作戰行動有很多必要條件,集體合作精神.良好的指揮與管制.精密的時間配合與不間斷的無線電通訊,同時在可能的狀況下,還要把握出奇制勝的機會.這種戰術不主張大舉調集兵力,不主張在發動攻擊前先實施冗長的炮轟,也不主張長時間的調兵譴將做攻擊准備,因為這些作法會使敵人獲得准備防禦事宜的時間.閃電戰講究以壓倒性兵力,事先毫無預警地突然攻擊一處狹窄正面的敵人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勢頃刻間將敵陣地擊為粉碎.
Ⅲ 為什麼二戰德國的閃電戰能橫掃歐洲,卻征服
國土大,資源多,人口多,中央集權下的制度加人海戰。對於一個資源有限,依靠突襲來獲勝的國家。時間是站在德國對手那邊的
Ⅳ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可以橫掃歐洲大半個國家和地區
二戰時期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德軍採用新式的閃擊戰加重裝甲部隊的先進進攻方式,也就是著名的「閃電戰」。重裝甲部隊甩開機動性能差的步兵,打亂敵軍部署,配合空軍則集中力量對敵作戰,並突襲指揮中心、交通樞紐、機場、港口等力求速度消滅敵國戰爭潛力。法國這樣的軍事強國都難以招架,何況波蘭這樣的小國。
第二,德軍都進行過良好的軍事訓練且裝備精良,德軍輕武器在世界輕武器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戰場上德軍輕武器火力分配合理,配合密契,經常壓制住數量超過自己的敵軍部隊。
第三,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滿足於經濟發展的利益需求,對德國的軍國主義、納粹主義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而是任由發展。希特勒主動與各國簽定一系列白紙條約來麻痹英、法、蘇等國,英、法、蘇對德國的強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捷克、奧地利、丹麥、挪威、波蘭、比利時相繼淪陷後才如夢初醒,這些地區擁有1億多人口,是歐洲的心臟,也是歐洲工業集中的地區。
第四、德國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有歐洲頂尖的軍工技術,並且有300萬的海陸空軍,歐洲各國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打的落花流水,一點也不意外。
Ⅳ 二戰德國為什麼能迅速打垮歐洲主要的幾個國家
希特勒之所以在二戰前期統治歐洲.他靠的是德軍總參謀部這部精密到可怕的戰爭儀器,和德國高級將領們戰時高超的指揮藝術,使德軍當時在歐洲無敵於天下。在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以前,希特勒是很少干預軍事行動的(就對軍事的理解而言,他比墨索里尼都差了一截),讓總參謀部享有很大的獨立決斷權,所以德軍在此之前能取得全面的勝利。當德軍在基輔會戰取得重大勝利後(蘇軍63萬人投降,包括斯大林的兒子),希特勒就自我膨脹起來,更糟糕的是他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不斷的對總參謀部和前線將領的指揮命令予以干預,這也導致了台風行動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而本來曼施坦因元帥是有機會救出保盧斯並殲滅前來參戰的蘇軍的,只因希特勒的干預命令而錯過了最佳時機,導致戰局被扭轉,從此德軍就一蹶不振,而希特勒本人對軍事的干預也越來越強,最終把德過拖向了戰敗的深淵而且,德國軍隊在當時的戰爭理論和實踐上,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比如著名的閃電戰,採用大量坦克集中中央突破.分割包圍殲滅等,在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的培養上,更是下啦大力氣,據說,任何一個德軍士兵和中下級軍官,都可以勝任比其職務高兩級的指揮崗位,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當時的德軍,是在狂熱的納粹信念推動下作戰,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Ⅵ 希特勒的部隊為何能夠橫掃歐洲大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而罪魁禍首希特勒的軍隊是如何橫掃歐洲大陸的呢?
首先是軍紀,德國一直是一個軍國主義的國家,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帝國,再到希特勒的德國,可以說德國一直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而且特別重視軍事,並且德國士兵的軍紀非常的嚴格,而且德國人的尚武精神也讓德國軍隊的戰鬥力變得非常的強橫。
第二就是德國人的戰術是世界上非常的先進的,德國人當時的戰術是閃擊戰,這非常的符合兵法裡面的兵貴神速,可以說德國人的行軍速度非常的快,特別是對付蘇聯軍隊的時候,蘇聯軍隊經常在一天之間就被德軍包圍只能投降了。
最後就是因為德國的武器裝備非常的先進,德國的武器當時就是非常的尖端,有噴氣式飛機,有MP40沖鋒槍,還有MG42機槍,還有V1火箭等等,總之,無論輕武器還是裝甲車飛機都非常的先進,所以德國軍隊可以橫掃歐洲。
Ⅶ 二戰時,為何德軍能夠採用「閃電戰術」,而其他國家做不到
因為閃電戰依靠的是裝甲部隊,而其他國家並沒有那麼多的裝甲部隊,同時在二戰後期,閃電戰對於德國來說也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德國在二戰初期發動的閃電戰,是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出其不意的攻打對方,在經歷過一戰後,英法等國沒想到德國會再次發動二戰,同時德國在佔領挪威、丹麥後,後來又突襲了法國,都是以閃電戰的模式從背後奇襲,讓對方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佔領了對方,令對方潰不成軍。
縱使閃電戰再厲害,但是因為蘇聯是公路國家,並沒有大量的使用裝甲車,所以對於德國閃電戰最重要的裝備裝甲車來說,是不適用的。所以德國最後放棄了閃電戰,選擇直接進攻,雖然蘇聯最後保住了莫斯科,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Ⅷ 請問為什麼德國二戰用閃電戰
這個問題幾句話解決不完,首先你要明白閃電戰的指導思想,是短時間(區別於持久戰)集中優勢兵力快速瓦解對方,可運用集群飛機坦克(不含步兵,但包括機械化部隊),體現奇襲,集中,速度,是永遠機動,永遠進攻,永不防禦的戰術(當然德國後來沒做好)。那麼閃電戰需要的是大量的進攻兵器(坦克),它的優勢就體現在集群的坦克上(機動,火力和防護),因為德國是一個中歐國家,若不採取閃電戰這樣的快速戰略,在政治格局瞬息萬變的歐洲,很容易陷入曾經的持久戰(一戰中崩潰的進攻法國的「施利芬計劃」),何況德國已經吃過一戰兩線作戰的虧了,它必須快速徹底擊敗對手。
所以德國需要的是閃電戰這樣能快速癱瘓對手的戰術,而不是持久戰。但追溯到1933年小希上台搞了個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整個國家團結了起來,在經濟蕭條時,美英法的就業率和德國的失業率都成了百分之二十,1935年重整軍備,戰爭機器開動,而這正是只有德國具備發動閃電戰的條件:強大的物質保證,這是閃電戰必須倚仗的優勢。
但在進攻蘇聯時,這點反而成了軟肋。閃電戰是傾盡過力發動的快速戰略,比如28天幹掉波蘭,6周掠下法國(跟一戰持久戰是不能比的),但小希有些問題欠考慮,他忘了廣闊的的蘇聯和丁點大的法國是有本質區別的,當閃電戰陷入了蘇德戰爭的泥潭,德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閃電戰的進攻能力和戰線推進的距離是呈負相關的,進攻能力隨著戰線的逐漸變遠而逐漸將降低,當達到一個進攻頂點時,閃電戰就失去了進攻銳力,庫爾斯克戰役以後,就再也沒能力發動閃電戰了(日後的阿登反擊也稱不上閃電戰),在德國人眼裡,閃電戰是一種快速瓦解敵人的利器,但估計德國人只看著它的優勢,卻被閃電戰巨大的物資消耗拖垮了。
還有些小希個人原因,他在一戰是個預備役步兵下士,深知塹壕拉鋸戰的持久之苦,他是一個自認為有歐洲傳統騎士思想的人,他對勇敢,沖鋒和突擊這類的詞語非常有好感,閃電戰這樣的快速戰略很合他的進攻進攻再進攻的思想。
以後有二戰,德國的閃電戰方面的問題別忘了喊我哦。
Ⅸ 為什麼二戰德國閃擊戰那麼厲害有三點原因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戰無不勝。那麼,德國為什麼要採取閃擊戰這種作戰方式?進行閃擊戰需要什麼條件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國人力不足、資源缺乏,無力支持曠口持久的戰爭,只有運用「 」閃擊」戰略才可能使其稱霸戰略得逞。也就是從政治角度說,「 」閃擊戰」是侵略者色厲內茬、外強中乾的表現。納粹德國明白,自己所發動的這次戰爭是侵略戰爭,是爭霸戰爭,是掠奪戰爭,不僅與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對立,而且也違背了本國人民的意願。戰爭越持久,人民的反抗就越強烈。納粹德國妄圖以閃擊戰的勝利來鞏固內部統治,維持民心士氣,以免人民群眾的反對而影響戰爭的結局。 如果說國家目標、戰略目標和政策策略主要代表國家對戰爭的需要,那麼國家力量則代表可能,只有把需要與可能有機結合起來,戰略目標才能得到實現,戰爭才能取得勝利。德國法西斯在二戰中採取了分化瓦解、避免兩線作戰以及閃擊作戰的軍事策略,很大程度上就是跟德國的國家力量及綜合國力有關系。德國在二戰前大約為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萬,(與同盟國相比)國家小,人口少,資源有限,尤其缺少戰略原料,許多戰略物資都要靠進口。戰前,德國原油、鐵礦的進口量佔65%,橡膠的進口量佔85%,鋅、鋁、礬土的進口量佔90%以上。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打擊要比英法嚴重,但納粹運動的迅猛發展、希特勒上台後的擴軍備戰,讓德國的備戰工作要比其對手英法要早,處於領先地位。例如:1938年英國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德國則佔17%; 1939年,英國軍費猛增至國民生產總值的18%,但仍低於德國的23%。盡管如此,戰爭前夕,德國經濟已經暴露出許多嚴重問題。例如國債高築;外匯枯竭,儲存幾乎等於零;許多戰略原料尚未做到自給自足;彈葯供應也不充足。以上經濟方面的弱點,也是決定德國戰略方針採取閃擊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再加上德國地處中歐,西面是宿敵法國,東面是英法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還有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一旦開戰,幾乎肯定要面臨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窘境,一旦遭受封鎖,便有斷絕資源來源的危險。所以,從根本上說,德國採用閃擊戰略是為了解決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所確定的征服世界的龐大戰略目標與其有限的綜合國力之間的矛盾。然而,欲壑難填的德國還是陷入了兩線作戰,也是納粹德國自不量力的必然結果。 第一、軍事技術先進 納粹德國的閃擊戰在二戰初期大勝其道也有其自身的優勢。第一,從技術裝備來看,當時德國擁有大量生產坦克、飛機等先進武器的能力,為其實施閃擊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手段。縱觀人類歷史,先後經歷了徒手戰爭、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一直到新時代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等一系列軍事革命,這些軍事革命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坦克、飛機、無線電技術設備等新式武器裝備批量生產並廣泛利用的條件下,二戰前後,發生了從熱兵器戰爭到機械化戰爭演變的軍事革命,對二戰以至今後的戰爭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科技的發展使德國發動閃擊戰成為可能。 一戰時,機械化戰爭還是初始階段,熱兵器戰爭仍佔主流,戰爭方式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盡管坦克、飛機、航空母艦等一批機械化武器裝備開始形成並用於作戰,但由於其技術性不夠完善,尚未充分顯示其優越性。一戰結束到二戰期間,由於科技的進步與戰爭的需求,軍事技術出現了重大突破。例如,由於坦克的火力、機動力和裝甲防護三大性能全面提高,所以在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天氣下,它的高速突破穿插和大縱深突擊能力得以顯現;此時的作戰飛機的時速、升限、航程和靈活性等主要戰術技術性能指標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戰略轟炸、奪取制空權、協同地面部隊作戰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39年與1918年相比,殲擊機的最大航速從每小時220公里提高到570公里,升限由7000米提高到11000米。重型轟炸機的航程由600公里提高到4000公里,載彈量增加一倍,為4噸。另外,在新的軍事技術領域也出現了重大發明。如美蘇先後在1926年和1933年成功發射了各自的第一枚液體火箭;德國也先後研製出了地地、地空、空空和反坦克等多種導彈,包括著名的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 此外,希特勒特別重視坦克和航空軍的發展,這在當時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裝甲部隊和空軍成為獨立的軍種,希特勒過於自信地認為德國已經具備戰略突襲的強大物質基礎。作為坦克使用的首先發明者——英國和當時歐洲擁有坦克最多的國家——法國都僅把坦克分散到步兵中,作為步兵沖鋒時的火力支援。坦克在英法兩國的陸軍中僅被當作一種輔助步兵的武器,坦克的機動性被白白浪費。而德國方面,德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古德里安大將提出了將坦克集中使用,組成裝甲集團軍,在戰爭中作裝甲突擊集群,最大限度地發揮坦克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戰爭尚未打響,英、法的戰術思想和觀念便已落後於德國。 第二,建立了戰時經濟體制,為戰爭提供物質保障。 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為前方和後方提供必要的而且又是及時的物質保障。納粹德國為實施閃擊戰戰略,打著「 」重建德國經濟生活」的旗號,對工業、手工業、商業和農業實行「 」一體化」,確立法西斯的戰時經濟體制,包括在後來的戰爭過程中,對被佔領國和附屬國大肆進行經濟掠奪。為了做好發動戰爭的准備,希特勒政府除依靠私人壟斷資本外,也充分利用了政權的力量。通過修築高速公路、興建飛機場、建造兵營等大規模公共工程,為備戰做准備。1936年以後,用於大工程的開支大大減少,用於軍事訂貨的開支則大大增加。另外,德國缺乏戰爭所必需的原料,如石油、橡膠、鐵礦石等,為了避免在戰爭中遭到封鎖,德國提出了「 」自給自足」政策。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大力發展軍備工業基礎的重工業,化學工業尤其受到重視;擴大戰略原料代用品生產;突擊進口戰略原料,增加戰前的儲備。這種戰時的「 」一體化」經濟為德國快速捲入戰爭、實施閃擊戰提供了必要的後勤保障,但相對於爭奪世界霸權的企圖,納粹德國的經濟潛力仍顯不足。 第三,納粹德國不斷擴軍備戰。 1935年,德國公開違反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軍備的條款,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一支由36個師組成的陸軍。到二戰爆發前夕,德國陸軍實際上已擁有105個師,約270萬人。另外,德國的備戰工作也比其他國家進行的早。陸軍方面,在繼20年代的擴軍計劃後,又於1933年12月和1936年8月提出大的擴軍計劃,到1939年9月1日,陸軍總數達到275. 8萬人。空軍方面,希特勒上台時,德國的各種飛機只有250架,飛行員500多名。1939年8月,德國空軍已擁有3750架作戰飛機,絕大部分是新式的。海軍方面,1933年,德國海軍只有1艘裝甲艦,5艘輕型巡洋艦,12魚雷艇和其他船隻。到了1939年不僅海軍軍費劇增,而且在裝備方面,戰列艦達到2艘,裝甲艦3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1艘,魚雷艇12艘以及57艘潛艇。強大的武器力量和先進的武器裝備讓納粹德國的閃擊戰一開始占盡了先機。
Ⅹ 為什麼二戰德國的閃電戰能橫掃歐洲,卻征服不了蘇聯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閃電戰,德國的閃電戰是依靠自身裝甲部隊的強大突擊能力進行快速作戰,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在敵人組成堅固防線之前突破敵人的防禦,或者依靠裝甲部隊機動能力進行迂迴作戰,以突擊能力和速度取勝。
但是作用閃電戰征服一個國家就要具備以下了。
第一'後勤補給必須能跟得上裝甲部隊的突擊速度。
二敵人的國土縱深不能太大,太大的話敵人就可以依靠犧牲國土來換取時間,組織堅固的防禦和積蓄反擊的力量。
首先蘇聯的國土面積相當於幾百個波蘭'國土縱深遼闊資源豐富,蘇聯人可以充分的利用國土縱深大的特點,利用犧牲戰略縱深的代價來換取了組織防禦進行國防動員的時間。
一旦裝甲部隊的進攻受到遏制,戰事就會焦灼,裝機部隊的速度優勢就會喪失,只能硬碰硬。
另外樓上的幾位說的天氣原因只能是客觀的一方面,哪怕是大晴天德國人也不見得打的過蘇聯,要知道莫斯科保衛戰時期,蘇聯已經基本完成了國防動員,國家機器已經全面開動。
只能說是德國人低估了蘇聯的戰爭潛力和蘇聯人民的戰斗意志。
莫斯科保衛戰時有這樣一句十分悲壯的話
蘇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