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起約定去慕尼黑有什麼特殊意義
無特殊意義。嚴浩翔和賀峻霖兩個人都是北京時代峰峻培養的藝人,可以說兩個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了。時代峰峻有很多的練習生,嚴浩翔和賀峻霖兩個人的關系特別的好。一起約定去慕尼黑本身並無什麼特殊意義,只是因為嚴浩翔和賀峻霖有一個約定是一定要去一次慕尼黑,是為了圓夢。
Ⅱ 小歡喜:季楊楊為何要去慕尼黑大學,而不去北京理工
大家好,我是ok影視之家,很高興在這里回答問題,小歡喜:季楊楊為何要去慕尼黑大學,而不去北京理工?《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等主演的都市家庭教育劇,該劇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間面臨高考下的悲喜故事 ,這小歡喜中,最後的結果是英子去了南大,方一凡去了南藝,陶子和磊兒去了清華,王一迪去了北電,季楊楊去了慕尼黑大學,看劇的時候發現季楊楊考了595,分數很高,在國內他完全可以上很多好的大學,可是為什麼選擇去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原因有兩個,而且相當重要。
很高心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解答疑惑,希望我的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Ⅲ 嚴浩翔喜歡拜仁的誰
嚴浩翔喜歡拜仁整個足球俱樂部。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1900年成立於德國的俱樂部、獲德國足球頂級聯賽冠軍,而嚴浩翔是內地男歌手、演員,從小就喜歡踢足球,並且非常喜歡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
Ⅳ 泰王拉瑪十世,68歲為何樂不思蜀,經常住在德國慕尼黑
因為拉瑪十世的父親 ,勤政愛民 ,事業有為 。如果生活在泰國 ,人們就會拿他和他的父親相比 ,他就會給他的皇室抹黑 ,所以他寧願住在德國慕尼黑 ,遠離自己祖國人民的眼光 ,把慕尼黑當做自己的第二行宮 。
Ⅳ 翔霖德國慕尼黑什麼梗
翔霖德國慕尼黑梗如下
這個梗真的太老了可能都要追溯到16年之前了[微風]他們兩好像曾經約定過要去看世界盃,德國拜仁慕尼黑。
有過一條兩個人腳踩足球拍肩膀的背影合照,後來在6去易安後應該是公司幫7刪了。
17年新的五十問快問快答賀在燒烤店外面錄的,有個問題問他的願望還是啥是什麼,他說是去德國慕尼黑看拜仁的比賽。
Ⅵ 《寫我自己》節選 (四)留學部分
【編者註:本文是裘法祖先生自傳《寫我自己》的節選,記錄了裘老70多年前留學德國的經歷。裘法祖是中國著名外科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教授從事外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60餘載,發表醫學論文200餘篇,主持編寫醫學教材40餘本,2008年6月病逝於武漢。】
裘法祖,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外科學家
四、從上海到德國慕尼黑
二十世紀30年代要去歐洲,沒有飛機,也不能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前去,只可走海路,即乘船經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到歐洲。在輪船上我們住的是經濟艙,兩張上下鋪,一張小桌。海上的生活是無聊乏味的,雖然每到一個大港口,例如香港、孟買,可以上岸去片刻觀光,但這是有錢中國人的享受;我們沒有錢,只好站在甲板上遙望港口的車水馬龍。那幾個有錢的中國人,白天打麻將,住得好、吃得好,我們一想就來個白天睡覺,晚上向他們借來麻將牌打麻將。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航行,輪船終於抵達了目的地——義大利威尼斯。下船的那天,在早餐後看到餐廳的侍者站在餐廳門口收小費,有錢的人給的是50或100美元;我們沒有錢,謝毓晉說:只給10美元,我們是學生,過去的時候不看他的面孔就是了。就這樣我們挺過去了,那個侍者連一句謝謝都沒有吭出來。回憶起來,實在有趣。
威尼斯是一座美麗的水城,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城。上岸後,我們買了一些桔子來吃,當我們剝開後,發現裡面都是像血一樣的,以為壞了,就全部丟掉了,後來才知道它是名貴的血桔。我們無暇瀏覽水城的全貌,只有稍作逗留,便離開了威尼斯。當我們到達奧地利維也納的時候,當地的學校已經開學2個星期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所有的商店按常規都關了門,連麵包都買不著。我們都很餓了,只好多花錢去餐館用餐。
第二天我們便乘火車前往慕尼黑。到達慕尼黑後,謝毓晉便提出,我們幾個應該分開,不應該再在一起,因為只要我們在一起便會講中文,這對我們學習德語是很不利的。於是他去了弗萊堡(Freibu rg)。盛澄鑒也認為在一起不利於學習語言,便離開我們去了柏林。我和過晉源比較保守,二人沒有分開,留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繼續後期(臨床)學習。當時同濟大學與德國的大學之間有廣泛的合作關系,只要再通過一門拉丁文初級考試,就可以注冊入學。幸虧我們在國內已取得那張拉丁文初級考試的證明,免考了,也就順利地注冊進校學習了。
慕尼黑是英語munich的譯語,德語叫München(明興),是德國繼柏林、漢堡的第三個大城市,是Bayern州的首府,當時人口約120萬。德國人稱慕尼黑是德國的「天堂」,靠近阿爾卑斯山區,周圍環景非常優美,又是德國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中心。1919年希特勒在慕尼黑組成了國社黨,是納粹主義的發祥地,所以在希特勒執政時期,慕尼黑也稱為「政治運動首府」(Hauptstadt der Bewegung)。慕尼黑大學創建於1472年,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大學之一。我能就讀於此大學,並在此大學畢業,感到自豪。
我一到慕尼黑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住處。德國有不少家庭,由於節約就空出房間出租,在大門口掛出一張牌:「這里有住房出租」;出租的房間備有簡單實用傢具,包括床上被褥。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的醫院、研究所都集中在一個區內,我就在這個醫學區內找住房。第一個住房在Walther街,每月30馬克,連供早餐。房東是一位老太太,非常和藹。我的住房在一樓,光線不足,讀書的桌在窗口,而窗口正在院子里行人道邊,雖然有白色薄薄的窗簾,但不斷地來往人影使得我無法集中思路。此外,一到晚上9時房東老太太就來射門,說:先生可以睡了。
我住了一個月,無法再住下去,盡管房東老太太熱情地挽留我,我還是遷到第二個住房,在Häberl街;每月28馬克,少2馬克,也供早餐,房東是一對中年夫婦。我也只住了一個月,由於房間在二樓,樓下正是一條汽車通道,從早到晚不斷地有卡車來往;另一個原因是房東夫婦經常吵架,男的打女的,女的大哭。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第二次遷居,搬到Frauenlob街,房租每月30馬克,也供早餐。房東也是一對中年夫婦,住房在四層樓,對面是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第三醫院(泌尿外科、皮膚科),環境非常安靜。住房中還有一個房客,住在我的隔壁,是一位獸醫,叫Mayer先生,他在附近宰豬場工作,一個典型的德國南方靠近阿爾卑斯山的巴伐利亞人。他經常穿著巴伐利亞人的服裝,頭戴綠色呢帽,帽上插上一根羽毛,羊皮製的短褲,厚厚的毛襪子,重重的皮靴鞋。他下班總在夜晚11點鍾左右,走上樓梯的腳步震重,鏗鏗有聲;開門時鑰匙在門孔口亂插,然後砰的一聲關了門。一到房間就將二隻皮靴先後撬出來,砰砰二聲,接著就發出鼾聲。我也習慣了,不在乎了。問題是房屋很冷,有壁爐但沒有煤炭,我只好將所有的衣服穿上禦寒。房東女主人Frau Schachtner非常善良,有一個女兒,每晚總囑我將皮鞋擺在門口,她會擦乾凈;每星期日早晨,她總送上自己做的蛋糕。我很樂意住下去,一直住到我畢業到1940年。
我的經濟狀況很緊,特別是在1939年開始,由於日軍侵略到上海、杭州,二姐已無法再寄錢了;她已前後五次共資助了我4200美金。我每月只用70馬克,其中30馬克付房租,剩下來的40馬克用於吃飯和買書,幸而德國讀書是免費的。早餐是由房東供給的;中餐就去專供學生用的飯店吃,每餐60芬尼,加上小費是65芬尼。晚上就吃黑麵包,抹上一點果醬果腹了。果醬可以在小店裡自己拿空瓶子去另買。由於租屋裡沒有洗澡設備,每周約好過晉源同到公共浴場去洗;衣服就送洗衣店秤重後付錢,一周後去取。這樣,三年大學生生活渡過來了。
在國內我自己認為德文是很不錯了。但到了德國卻變成了聾子和啞巴了。慕尼黑人講話很快,又帶有地方口音,實在難懂。過了半年聽和講才好了一些。舉一個例子,德國人將「您」和「你」分得很清楚。「您」(Sie)是尊稱,「你」(Du)是親密稱;對家人、對16歲以下的孩子都稱「Du」。一次到公園里散步,看到了一個很可愛的男孩,我就問他,您幾歲了;他忽然大笑著轉身去告訴他的母親說:他稱我Sie呀!我才明白,「您」和「你」是有分別的。好朋友都相互稱Du;對與長者或老師或不熟悉的人,都稱Sie。如果有朋友,感情較深,也要長者先提出Du稱,然後相互就用Du稱了。
在我讀完醫科第一個學期後,在1937年秋天,我忽然發現在直腸下端長有一個長蒂的息肉,當時我就去外科醫院手術。德國大學生的醫療費是全免的,而醫學生病了都是由外科主任或副主任親自手術的,這是傳統,教授對學生是非常關心的。雖然我是中國醫學生,並且剛剛開始學業,仍然享受著這樣的優待。住了一個星期醫院,回到我自己的住處,當時正是深秋,滿地鋪著褐黃色的樹葉,冷風迎面吹來,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街上,想起了祖國,想起了家鄉,不禁哭了!此情此景到今日還深深地印在記憶中。
1939年,我獲得了二個獎學金,都是我的博士導師Borst教授親自簽字推薦的。一個是Wolf獎學金,三個半月,共420馬克;另一個是洪堡獎學金(Humboldt-Stiftung),每月150馬克,共兩年七個月。這樣大大減輕了我的經濟壓力,不但完成了我三年的學業,並開始了在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的外科生涯。
在慕尼黑當時只有一家中國飯店,在Augusten街,老闆姓徐,溫州人。我和過晉源有時也去吃一次中國飯,每餐1馬克,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享受;同時也可以見到幾個中國留學生。當時在慕尼黑大學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約有20人,其中有馬節(經濟學)、徐維鑄(經濟學)、庄孝德(細胞生物學)、徐邦裕(製冷工程學)、許巍文(化學)、江希明(生物學)和他的夫人徐瑞雲(數學)以及當時在慕尼黑進修軍事的蔣緯國。記得還有幾位學醫的女同學,一位叫李淑家,一位叫葉景恩(同濟大學李國豪校長夫人),她們都住在慕尼黑大學特設的女留學生宿舍;她們會做中國菜,有時也請我們去吃飯。
在慕尼黑的中國留學生相處得非常融洽,有時還一起去慕尼黑近郊Stamberg湖游樂。這些情況都在二戰開始前,1938年、1939年期間。等到二戰開始後,氣氛緊張,大家都鑽於學習和工作,彼此的交往幾乎中斷了。過晉源在畢業後也去維也納大學醫院工作了,而我則忙於手術,且經常和我妻子在一起了。
1937年2月我開始在德國攻讀臨床醫學(醫科後期),前後共三年,到1939年冬畢業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需要大批醫生,因此,醫學學制由一年二個學期改為一年三個學期(Trimester),這樣,就等於縮短了一年學習時間,我遂於1939年冬比在國內的同班同學提前一年畢業了。
德國臨床醫學的課程與國內的課程不很相同,三年內要學完14門必修課,方可參加畢業考試。14門必修課是:病理學、葯理學、微生物和衛生學、局部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精神病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皮膚性病學和法醫學。由於上課的地點分散在不同的醫院或研究所,我和過晉源各買了一輛舊的自行車,在短短的課間休息時間,趕著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上課。例如早晨第一課在內科學院聽課,接著就去病理研究所聽課。好在這14門必修課的聽課和見習時間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來安排,也就是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散安排在三年中的八個學期中,完成上述所有課程的聽課和見習。
臨床學科的上課完全不同於國內情況,不是「填鴨式」的,而是「啟發式」地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例如上外科第一課,老師先介紹了幾本教材,供學生閱讀參考,接著就以示範的方式授課。國內老師的授課是按教材系統地講授,只見書本,不見病人;而德國則是聯系典型的病例進行示範授課。今天是一位胃癌病人,明天是一位顱內腫瘤病人,而後天是一位上肢骨折病人;老師簡述了病史,提示了X線片,也可能就在課堂里施行復位。總之,要學生自己去閱讀書本,自己去思考,上課只是示範一些典型常見病例。
每次上課要叫四個學生下來問答,問答一些基本知識。在一個或兩個學期中上完了一門課程,就可取得一張聽課證明,等到14門課程讀完取得了14張聽課的證明,就可以到大學去申請畢業考試。如果不勤奮,或不去上課,就無法報考,只得延長學習時間。我遇到幾個德國同學已經讀了5~6年,還未讀完,一年一年拖下去,人們都稱他們為「老學生」。
一次在上婦科課時,我可進手術室觀看手術;當教授自腹腔中取出小兒頭大的子宮肌瘤時,我忽然暈厥過去,手術室護士(修女)立刻抬我到走廊里吸氧,我恢復了,但我很傷心,看來我作不了「外科醫生」。
德國的大學里流行著一句話,叫做「大學生自由」(Studentenfreiheit),也就是不但學習時間的長短由大學生自己來掌握,而且可以轉到其他的城市學習,例如柏林大學的大學生可以轉到慕尼黑大學來繼續學習,也就是德國北方的大學生來到德國南方來讀書,或者相反。不少大學生喜歡這樣轉學,一方面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當地的風俗人情、名勝古跡。
對我印象很深的是上臨床醫學課的場面。講課的老師都是各學院或研究所的第一把手,教授或主任。他們都很講究儀表,熨得平直的白大衣、白長褲、白的領帶、白的皮鞋,後面跟隨著一大批助教、講師,一樣是衣著整潔,也同時站著在教室的兩邊聽課。大學生不起立致敬,常是用手敲打桌子表示歡迎;如果有不同意的情況,學生就拖擦鞋底來表示。記得有一次,第一內科學院院長、血液病著名教授來上課,在他的白大衣口袋中的電筒還亮著,學生就拖擦鞋底表示有意見,當時那位教授搞不明白,幸而一位助教提醒了他立即關閉了電筒,學生立即敲打桌子,表示高興。
著名的教授上課時,龐大的梯形教室坐無虛席,連站立的空間都滿了。記得1937年世界著名的整形外科Lexer教授上課時,就是如歌劇院一樣的場面。Lexer教授在上課時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外科學是一門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這句話到今天還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並影響了我一生的外科工作。
我和過晉源學習非常勤奮,上課時總搶著坐在第一排。寒假、暑假也不休息。三年中我們沒有去旅遊,也沒有看過一次電影,寒假、暑假時期,上午都去醫院見習,下午就准備博士論文課題,極力爭取按時完成所有必修課程的聽課和見習,按時報考、按時畢業。
三年的刻苦攻讀我堅強地挺過來了。今天回憶起來,仍然驚奇自己竟有如此持久的動力。特別在最後一個月考試階段,我經常失眠。由於我的住處離慕尼黑十月啤酒節廣場很近,每晚在睡前就去那裡跑步一圈,這樣才使我得以入睡幾個小時。
作為外國留學生,在德國可以享受一種優待的學位考試,即所謂Rigorosum,也就是寫一篇論文,參加四門臨床學科的考試,就可以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當時,我與過晉源商討,決定放棄這種優待,要同德國學生一樣,先參加德國的國家考試,再參加博士學位考試。德國的國家考試非常嚴格,都是口試,分四人一組進行,必須在一個月中考完上述的14門課。每門考試要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時間。例如病理學的考試,上午口試,先考問人體病理標本,繼而要看五張病理鏡片,作出診斷;下午還要自己做一個屍體解剖。我在一個月(1939年9月)里完成了所有14門課考試,除了2門課是「II」(病理學、兒科學)和1門課是「Ⅲ」(葯理學)外,其他11門課都是「I」,因而獲得總成績「I」(最高分),但精神卻疲勞到極點,體重也減輕了5公斤。隨後,在同年11月再參加了博士學位答辯。由於我的病理學博士論文在兩個暑假(1938、1939)期間己完成,因而順利通過了博士學位的答辯。
外國留學生在德國讀博士學
Ⅶ 時久小說翔霖在哪裡看
晉江文學城
當前(2021年11月)在晉江文學城可以觀看。 《時久》,作者:烈火清風。 文案內容: 高中的時候,他對他說,他會愛他一輩子,結果半輩子不到他就拋棄他去慕尼黑了,其實她還愛著他,他也是,但是他不知道意外和愛哪個先來
Ⅷ 賀峻霖和嚴浩翔的翔霖組合三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為什麼吵架
首先嚴浩翔和賀峻霖兩個人都是北京時代峰峻培養的藝人,可以說兩個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了。時代峰峻有很多的練習生,嚴浩翔和賀峻霖兩個人的關系特別的好。對於這些男男CP,還是有很多女粉絲特別喜歡的。可惜在三年前,嚴浩翔又去了易安樂社。那個時候甚至傳言說嚴浩翔走了之後,他和賀峻霖的關系就鬧掰了,兩個人就沒有什麼聯系了。
雖然北京時代峰峻和易安樂社是不同的公司,但是兩家的關系特別的好,兩家公司的老闆都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所以嚴浩翔從時代峰峻轉到易安樂社,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並非外界所猜測的那樣嚴重。不過後來時代峰峻和易安樂社的關系變得有一些緊張之後,嚴浩翔就又回到了時代俊峰,從這一點可以猜的出來,嚴浩翔的合約應該一直都是簽約在時代峰峻的。
嚴浩翔和賀峻霖兩個人的關系一直都沒有變,兩個人一直都是好哥們。嚴浩翔回到時代峰峻之後,就和賀峻霖等六個小夥伴一起組成了男團時代少年團。
(8)為什麼嚴浩翔想去德國慕尼黑擴展閱讀:
1.嚴浩翔
2004年8月16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 ,男子演唱組合時代少年團成員。
201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天空之淚》 。2015年,參演武俠電影《禪寺風雲》 。
2017年3月30日,以易安音樂社「展逸文」身份參與新的活動 ;5月,參演真人秀《我們的易安》 ;7月,參演真人秀《我有哥哥了》 ;8月19日,參加易安中學夏日祭音樂會 。
2018年1月,參演真人秀《易安放學後》 ;8月,參演真人秀《易安少年成長計劃》 和《我們的宿舍》 。
2019年11月23日,隨組合時代少年團舉辦出道歌曲首唱會 ;12月6日,隨組合獲得2020愛奇藝尖叫之夜年度潛力組合獎。
2020年1月9日,參加錄制的綜藝《少年夢游記》播出;8月14日,隨組合時代少年團發表單曲《姐姐真漂亮》 。
2.賀峻霖
2004年6月15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男子演唱組合時代少年團(TNT)成員。
2015年,加入TF家族成為練習生 。
2017年3月28日,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錄制;10月16日,與TF家族練習生共同演唱的單曲《超人誕生日記》上線。
2018年參演的都市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5月參演TF家族網劇念念。10月29日,個人單曲《破》上線 。
2019年8月25日,賀峻霖等七人通過台風少年蛻變之戰正式成團 ;11月23日,參加時代少年團出道暨新歌首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