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後德國被四國分區管制管制到哪一年才結束
1990年10月3日。
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二加四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1990年夏季,在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下,東德引進西德馬克,從而導致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同年10月3日,全德人民一同歡慶德國重新統一。
B. 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分區進程
1943年11月28日,德黑蘭會議使三國首腦第一次面對面地商討德國問題。在12月1日的正式會議上,三方首腦重點討論了德國問題。羅斯福提議把德國分成5個部分。這5個部分是:漢諾威和德國西北地區;薩克森和萊比錫地區;黑森-達姆施塔特,黑森一卡塞爾和萊茵河南部地區;巴伐利亞、巴登和符騰堡地區。羅斯福建議這5個部分都應當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另外,他認為,有兩個地區應當由聯合國管制,或者對它們採取國際共管。這兩個地區是:基爾運河地區和漢堡市;魯爾和薩爾。丘吉爾則希望德國能被分成較大的地區。
最後,三國首腦決定,由「歐洲咨詢委員會」來進一步研究德國問題,該委員會是在1個多月前召開的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上組建的,任務是研究戰後歐洲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向三國政府提出相應的建議。但是,諸如是否分割德國這樣重大的問題,它是沒有權力做出決定的,實際上,三國首腦是以此為緩兵之計,暫時擱置了這個問題。 1944年初,英國根據艾德禮委員會的報告,正式向歐洲咨詢委員會提出關於劃分出三國佔領區的建議。該建議按1937年即德國版圖擴張以前的疆界,把德國分為3個佔領區。東部佔領區佔全德40% 的面積,33% 的生產資源,由蘇聯佔領。其餘地區,西北部包括重工業中心魯爾區,由英國佔領;西南部和薩爾地區,由美國佔領。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也由三國實行分區佔領。
該建議充分照顧了蘇聯的利益,因此蘇聯除了要求再把位於英佔區的費馬恩島劃入蘇占區外,表示同意接受這個方案。但英國在交涉中沒有同意劃出費馬恩島。
C. 德國獨立時間
德國獨立時間是1871年。
1871年普魯士王國吞並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德意志統一。
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D. 德國分裂時間
東西德國分裂的具體時間應該是1949年,那時候美英法佔區通過馬遏爾計劃正式合並,而為了應對資本主義國家分裂德國的陰謀,蘇聯在蘇占區開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新憲法,建立了新國家,至此標志著東西德國分裂.
而後來柏林牆事件,又是在東西冷戰加劇的情況下出現的.因為當時西德經濟發展比較好,東德很多人就偷偷通過柏林牆跑過去,而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是一個極其強權的人,因此就加築柏林牆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因此,柏林牆也就標志了美蘇關系的緊張.
E. 德國解體的時間
二戰後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別佔領,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而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並成聯邦德國,柏林牆把柏林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德分裂開始。
這是戰爭留下的後遺症 ----
二戰以後德國被分為兩部分,分別成為美國和前蘇聯殖民地,美國殖民的西德是走資本主義路線,前蘇聯的東德走社會主義路線。有點像朝鮮和韓國。曾經在兩塊中間還有一塊很著名的牆叫柏林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DDR】(即東德,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前蘇聯殖民)和聯邦德國【BRD】(即西德,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美國殖民)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走資本主義路線,稱德國。
F. 反法西斯同盟的德國分裂
隨著東西方冷戰的加劇,美蘇由戰時的盟友變為競爭對手,蘇聯佔領區和西方佔領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德國的分裂也一步步成為現實。1947年至1949年期間,美、英、法先後將其在德國西部的佔領區合並,召開西佔區立憲議會,制定臨時憲法,實行貨幣改革,用西馬克取代原來的帝國馬克。1949年5月10日,西佔區立憲議會決定以波恩為首都建立聯邦國家,5月23日通過《基本法》,即臨時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在蘇聯佔領下的德國東部5個州,1946年4月舉行了鄉鎮、區州的選舉,建立了相應的各級議會和政府,由德國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合並而成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在各級政權機構中居主導地位。
1949年10月7日,蘇占區的德國人民委員會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至此,在德國土地上形成了兩個德意志國家。
分裂後的德國,處在東西方政治、軍事較量的漩渦之中,成為在歐洲相互對峙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前沿。1954年10月,聯邦德國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翌年該協定生效,西德結束被佔領狀態,成為主權國家並加入了北約。幾天之後,5月14日,以蘇聯為盟主、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方軍事集團--華沙條約組織也宣告成立。在此後的長時期中,德國的分裂被視為戰後歐洲秩序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在此情況下,原德國首都柏林的東半部蘇占區和西半部美英法佔區形成了兩套體制:兩個市政府,兩套警察體系,兩種貨幣。1948年12月又出現了兩個市議會。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馬歇爾計劃中的巨額援款,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櫥窗」。但它地處東德的腹地,像個孤島。
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東德)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聯邦德國,使民主德國蒙受巨大損失。
G. 1945的德國是如何走向分裂的
1945年二戰結束後,德國被盟軍佔領,分為蘇占區、英佔區、美佔區、法佔區。
1945年10月,蘇聯佔領當局將其權力移交給德國東部各級地方政權機構。1946年,德國共產黨與德國東部的社會民主黨合並,正式組成德國統一社會黨。統一社會黨在德國東部政權機構中迅速占據了主導地位。1949年10月7月,德國人民委員會舉行第9次會議,通過由統一社會黨制定的《民主德國全國陣線宣言》,提出德國人民爭取祖國統一的綱領,要求建立統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日,人民委員會還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成立「臨時人民議院」,並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決議委託奧托·格羅提渥組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幾天之後,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蘇聯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德國東部全部行政權力正式移交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至此,德國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H. 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來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美、英、法四國處置德國的一種形式為了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力主分割德國1943年12月1日,F. D.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正式提出這一設想,即把德國分割成5個部分,每個地區都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魯爾和薩爾地區由國際共管..斯大林為了嚴懲德國法西斯,贊同美國方案W.L.S.丘吉爾雖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1944年上半年,蘇聯紅軍攻勢凌厲,越出邊界,美、英盟軍登陸諾曼底。軍事形勢迅速發展,促使美、英在確定肢解德國之前,謀求就臨時對德佔領問題與蘇聯達成協議。前此,英國於1944年初根據艾德禮委員會報告,向歐洲咨詢委員會提出臨時劃分德佔區的建議,即按1937年德國疆界分成 3個佔領區,蘇占東部、英佔西北部(包括魯爾)、美佔西南部和薩爾,柏林由三國共同佔領。蘇聯同意英國方案。美國認為擬議中的方案,蘇占區面積過大,英佔區包括主要工業區魯爾,均對美國不利。但鑒於蘇軍已步步逼近德國邊界,美國來不及另提方案,遂於4月28日同意英國方案。1944年9月12日,歐洲咨詢委員會以英國建議為藍本,提出第一份臨時劃分德佔區的方案。由於英國作出一定讓步,羅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會議(1943,1944)上接受德國西南部作為美佔區,放棄與英國對換占區的設想。隨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臨近結束,美、英與蘇聯在戰後安排問題上分歧增多。美、英認為扶植一個強大的德國,有利於在戰後抗衡蘇聯。蘇聯為了適應形勢變化,也開始強調德國統一。出於上述考慮,美、英、蘇三國雖在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達成分割德國的原則協議,實際上均已放棄分割德國的主張。分區佔領德國便從權宜之計變為正式方案。為了進一步增強西方在歐洲及德國的實力,英國主張法國參加對德佔領。美國經過考慮,羅斯福在2月5日的雅爾塔會議上正式建議,從美、英兩個佔領區各劃一部分組成法國佔領區。邱吉爾、斯大林表示同意。1945年6月5日,四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在柏林正式聲明把德國分成 4個部分,東區歸蘇、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大柏林」區由四國共同佔領。聲明還規定由四國總司令正式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7月中旬起,四大國在德國和柏林按劃定區域實行佔領和管制。在 7月底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上,四國又通過對德管制的政治經濟原則至此,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的局面正式形成。
I. 四國分區佔領德國的時間
1945年6月5日,四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在柏林正式聲明把德國分成 4個部分,東區歸蘇、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