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戰後的德國被限制製造什麼武器
·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陸軍被限制在100,000員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不得擁有海軍,船艦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噸戰列艦,不準擁有潛水艇。
·不得組織空軍。
·不得進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額外徵收26%的費用
·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義務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
在凡爾賽和約中,規定戰敗國德國不能生產重機槍。但是其他國家卻紛紛仿效德國,研製、發展重機槍。
『貳』 一戰後的德國
一戰結束後受到條約限制,德國陸軍只能有10W的國防軍,但是刨除裝備因素這些人的素質是絕對的精良,這也是二戰開始後德國能夠迅速以國防軍為骨幹迅速擴軍而不降低戰鬥力的基礎,有點像現在的日本裝備、人員數量都受到限制只能在質量上下功夫。經濟和國民生活是一塌糊塗,丟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重要的煤鐵產地對其工業是一大打擊,再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以及戰爭賠款,整個國家面臨破產和崩潰,這也給了小鬍子上台的機會,他的國家社會主義的方針對恢復當時的德國經濟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叄』 關於一戰後的德國陸軍
嚴格來說是由軍士官組成的。由於條約限制了陸軍兵員數量,卻沒有限制軍士官數量,德國鑽了這個空子,基本都按高一級的標准來要求及訓練軍隊。
同時通過各種半軍事化的民間組織協助擴充預備役兵源數量和質量
1935年撕毀《凡爾賽條約》後,陸軍數量從10萬增至60萬,希特勒把將官升為集團軍司令,校官升為將官,尉官升為校官,士官升為尉官,士兵升為士官, 然後再補充已經接受一定程度訓練的預備役兵源,完成集訓後就具備了完善的戰鬥力
這組成了德軍的根基,60萬軍隊,全面動員後就是250萬左右的整編部隊。當然,這對政府的動員能力和國家的人力潛力也是個考驗,德軍能迅速擴張不僅僅是因為精英化軍隊制度,更是取決於希特勒的治國天才
這樣,1939年時,通過動員和新組建,德國擁有了為數400萬的軍隊,其中已有250萬人完成作戰訓練。
不過缺陷也是很明顯的,武器的生產跟不上這樣瘋狂的擴軍速度。特別是汽車製造業。所以德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裝備上還是略捉襟見肘的,戰爭早期德軍除了空軍非常先進外,陸軍裝備比對手(除了波蘭)要羞澀許多。
『肆』 一戰後德軍是如何強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軍隊處在《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下,《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經濟、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嚴苛的限制。第一部分規定德國只能保留一支10萬人的軍隊,確保德國職業軍隊保持最小規模。第二部部分,德國軍隊成為服役年限最長的軍隊,軍官的服役年限為25年,士兵為12年,防止德國建立起一支經過訓練的預備役軍官隊伍。第三,禁止德國生產重炮,坦克,飛機,潛艇等一些進攻性武器,並對德國武器的進口進行限制。第四,取消德國總參某部,讓德國無法制定作戰計劃和大規模軍事演習。
除了條約的限制外,德國軍隊和社會都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問題,戰爭後德國國內通貨膨脹失業人口居增,艱難的經濟環境又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動盪,曾經以德國皇帝為軍隊最高統帥的國家一下變成了共和國,軍隊失去了以往的支持,新政府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軍隊。軍隊中許多官兵都開了小差,一些軍隊高級軍官和一些政治騷亂互相分子牽連,造成了1920年的政變(政變是為了推翻共和國政府,但是最終由於大多數人不願開戰,沒有支持者,自然也就最終失敗了)。總之,此時的德國軍隊是一支雜亂無章,支離破碎的軍隊,德國軍隊在束縛、恐懼、哄亂中開始了艱難的改革。
在這個背景下希特勒橫空出世。德國被限制時,軍隊保留了主體框架,部隊最低人員都是士官,沒有普通士兵,而一旦徵兵,最低人員搖身一變就是班長、排長,就像被擰乾的海綿,吸水能力極強,而且正規軍雖然被限制了,但是民兵,以及民間軍事俱樂部,包括航空俱樂部,並沒有被限制。戰後,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是被不允許建造空軍的。但是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支持空軍的發展。全國出現了很多滑翔機飛行俱樂部,青少年飛行俱樂部。二戰德國空軍最早的飛行員就在這里誕生了。他們沒有任何戰機可以供訓練,只有用滑翔機來培養飛行員,就這樣德國空軍的力量悄悄地發展著。隨著希特勒的上台執政及英法綏靖政策,德國空軍的春天來了。二戰開始他們直接把俱樂部標志換下,就成了空軍指揮部。
『伍』 二戰中德軍繳獲的很多武器裝備,他們是怎麼處理的都銷毀了嗎
二戰中,無論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或多或少都會繳獲對方部分武器。那麼,二戰期間各國是怎麼處理繳獲的敵軍武器呢?
01.德軍 — 獨愛「巴祖卡」
二戰時期,德國軍事製造業代表著這一時期最為先進的水平。所以對英美等國的武器不太稀罕。在非洲戰場,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在1941年俘獲了一批英制「十字軍」坦克,隨後將其改稱為MkVI746坦克,裝配給第5裝甲團。但這批坦克不論是裝甲還是火力,都遠不足德制坦克,並且在戰斗中還經常拖後腿,所以弄得德國士兵無所適從。
於是,義大利軍方計劃等盟軍轟炸機完成任務返航時,駕駛俘獲的P-38,尋找因受傷或迷航而脫離大隊的轟炸機並攻擊之。意軍方的計劃很成功,遇到它的盟軍轟炸機飛行員都把它當成來保護自己的友軍飛機而未做防範,有幾架轟炸機因此機毀人亡。
可見,很好地利用敵軍的裝備,在殘酷的戰斗中也是一門技術。
『陸』 一戰後的德國是怎麼樣的
1918年11月11日凌晨五點,德國代表簽署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1919年1月,32個國家的1000多名代表齊聚巴黎,討論戰後重建世界秩序的問題。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和約簽訂,規定德國只能擁有一個人數僅為十萬的全由志願兵組成的陸軍。德國的飛機和原先從英軍手中繳獲的少量的坦克,以及大口徑火炮都被迫銷毀,原先發達的軍火工業也被勒令停產。德國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將在法國、英國和日本之間分配。德國還失去東普魯士、梅梅爾,以及比利時邊境的一些地區。德國還要向協約國繳納巨額的戰爭賠款。戰勝國希望這些賠償能使德國至少42年內保持貧窮。德國在戰爭中喪失了總人口的10%和將近七分之一的土地,換來的是每年132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於1921年德國商品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一。德國拿不出這筆錢,法國就夥同比利時和波蘭,毫不客氣地進佔了德國經濟命脈魯爾工業區,這就是「魯爾危機」。 為了還債,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政府(Weimarer Republik)只有一條路:開動印鈔機增發貨幣。於是德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貨膨脹,1921年1月,美元兌馬克的是1:64,到1923年11月已經崩潰為1:4200億。到了這個地步,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你知道是怎樣的嗎?薪水得按天給,要不然到了月底你會發現本來買麵包的錢只能買麵包渣了。農產品和工業品生產都在急劇萎縮,市面上商品短缺,唯一不缺的就是錢。孩子們在街上大捆大捆地拿它們堆房子玩。一盒火柴就值幾十億馬克,麵包售價1200億馬克。在當時每份售價300億馬克的《柏林股票交易報》上寫著:「請在所有的價格後面都加上9個零。」 1923年的《每日快報》上刊登過一則新聞:一對老夫婦金婚之喜,市政府發來賀信,通知他們將按照普魯士風俗得到一筆禮金。第二天,市長帶著隨從隆重而來,庄嚴地以國家名義贈給他們1000億馬克或者半個便士(1英鎊=100便士)。伴隨著通貨膨脹的還有350萬的失業。在這種情況下,46歲的亞爾馬·沙赫特被任命為國家貨幣流通專員。沙赫特這個人是個金融奇才,他22歲的時候就獲得了經濟學博士,30歲時成為德國國家銀行的董事。1923年11月,沙赫特臨危受命,拯救災難中的德國貨幣流通體系。貨幣崩潰的根源在於沉重的賠款負擔,沙赫特當然清楚,一切金融改革的舉措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只會引發更可怕的動盪。他上任之後,立刻從兩個方面齊頭並進:一邊尋求外國金融資本的支持,一邊改革貨幣,用新的地產抵押馬克(Rentenmark)取代極度濫發的舊馬克。那麼該向誰尋求幫助呢?哪個國家有能力又有意願幫助德國呢?歐洲的鄰居和對手們要麼心懷叵測,要麼自己也窮得夠嗆,也根本不能指望它們,沙赫特的目光越過浩瀚的大西洋,精準地投向了自己的精神故鄉——美國(他老爸是德裔美國人)。一戰之後,美國一躍變成歐洲的債權國,成為國際經濟政治關系中最強有力,甚至決定性的力量,羽翼豐滿,開始閃亮登場。為了深化對世界的控制能力,美國決定向歐洲大陸進行經濟滲透,華爾街的金融資本開始向外擴張。於是德國伸過來的求援之手,與華爾街的金色魔杖一拍即合。1924年,以美國銀行的查爾斯. 道威斯為首的委員會推出了「道威斯計劃」,1924-1928年內總計8億美元的貸款流向了德國,幫助它償還凡爾賽條約的賠款,利息收益直接投資於德國市場。同時,國聯調停法國、比利時兩國撤軍,接管魯爾工業區。 為了還債,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政府(Weimarer Republik)只有一條路:開動印鈔機增發貨幣。於是德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貨膨脹,1921年1月,美元兌馬克的是1:64,到1923年11月已經崩潰為1:4200億。到了這個地步,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你知道是怎樣的嗎?薪水得按天給,要不然到了月底你會發現本來買麵包的錢只能買麵包渣了。農產品和工業品生產都在急劇萎縮,市面上商品短缺,唯一不缺的就是錢。孩子們在街上大捆大捆地拿它們堆房子玩。一盒火柴就值幾十億馬克,麵包售價1200億馬克。在當時每份售價300億馬克的《柏林股票交易報》上寫著:「請在所有的價格後面都加上9個零。」 1923年的《每日快報》上刊登過一則新聞:一對老夫婦金婚之喜,市政府發來賀信,通知他們將按照普魯士風俗得到一筆禮金。第二天,市長帶著隨從隆重而來,庄嚴地以國家名義贈給他們1000億馬克或者半個便士(1英鎊=100便士)。伴隨著通貨膨脹的還有350萬的失業。
『柒』 一戰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為何變化如此大
德軍在戰爭初期裝備的帶有尖頂的「普魯士盔」並不是真正的鋼盔,除後期產品外,大多是皮革製造的,有的外包毛氈,僅有遮風擋雨的作用,而無防彈功能,後期大量採用的也不是M35,而是m16、m17、m18這幾種頭盔。因為塹壕戰為了防止破邊擊中頭部帶來的傷亡,所以一般要用鋼盔進行防護,而帶尖頂的在製作工藝上比較復雜,所以就逐漸淘汰了。
『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軍的軍隊受到怎樣的限制
最大限度解除德國武裝,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限定德國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兵員不得超過1.5萬人,撤消總參謀部。規定德國擁有軍艦的最多限額,禁止擁有潛艇及軍用飛機。禁止生產和輸入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
『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單兵裝備怎麼
平均水準
德國士兵裝備一隻毛瑟98步槍,隨身攜帶80發子彈和4枚手榴彈,沒有像老美那樣配備手槍
總體上和其他列強差不多,但德國士兵的訓練比較好。但弱於早期的英國軍隊
在機槍配置比率上,德國比法國和英國高
後期,為了打破塹壕戰,德國人搞出了滲透戰術,組成了專門的突擊隊,突擊隊裝備就好了
一般有MP18沖鋒槍、MG15機槍、毛瑟自動手槍和特別改進彈匣的盧格手槍
此外還有繳獲的劉易斯機槍和麥德森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