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坦克負重輪的作用是什麼 為什麼很多人用嘲諷的態度看待59的五對負重輪 更多的負重輪有什麼優勢嗎
坦克負重輪是坦克的主要承力機構,也是坦克的行走機構
負重輪多,說明坦克車體長,重量大、內部空間大,裝甲更強且內部裝了更多的設備,是先進的表現
59實際上並不是諷刺,而是一種打趣
國內坦克工業很長時間內受制於基礎,只能在59上不停地改進,可謂老兵不死
所以大家才有,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的調侃說法
2. 關於二戰中德軍坦克的交錯負重輪
1、交錯式負重輪最主要的是為了減輕坦克重量:
虎式,豹式坦克設計初期的先天不足,導致重量過重,需要更多的負重輪。而虎式坦克不得不採用交錯懸掛的負重輪系統,每邊8個扭桿,採用左側向前,右側向後的布置。單動式的液壓減震器連接於首尾兩端的左右扭桿上。這4個扭桿的移動位置被橡膠緩沖器所限制。早期與中期型虎式坦克每個扭桿有3個路輪,每側共有24個重疊布置的800mm橡膠輪緣負重輪。
交錯式負重輪還能承受經可能奪得車身重量,避免車身過長。
2、交錯式負重輪設計也是為了提高越野行駛的舒適性,但這種設計非但不能減輕坦克重量,反而會浪費更多的重量在懸掛上。
負重輪越多,則支撐點越多,坦克行駛起來就越平穩,比如3號坦克。但3號坦克的小直徑負重輪讓其的垂直行程很短,地形適應性並不是很突出。所以才有了交錯式負重輪設計,在保持大直徑負重輪的情況下,通過交錯布置,增加了支撐點的數量,進而在擁有優良地形適應性的前提下又獲得了不錯的舒適性。
說這個設計是以承重為主的說法實在有些牽強,看同時期的德國其他坦克設計(保時捷設計的坦克上使用的縱向扭桿懸掛,鼠式坦克也並不是交錯式負重輪)以及其他國家的坦克設計(美國的T1/M6計劃、T28/T95計劃;蘇聯的KV系列)就可以看出,承重並不真的需要數量如此多的懸掛來分擔重量。
—————————————————————————————————————————
使用交錯輪原因很多:
一是交錯大直徑輪,可減少掛膠損耗,橡膠是德國稀缺資源,
二是德國當時扭桿不是很好,車又太重,需要最大限度增加扭桿數量承重,
三是為增加平穩性,而德國沒有開發出用液力助壓減震器
3. 二戰德國坦克負重輪很奇怪
其實不是2個一組,是3個,有一個被前面的擋住了
主要是懸掛的種類不同,謝爾曼採用的是車輛蝸卷癱瘓,T34是克里斯蒂/螺旋彈簧,德國坦克一般是扭力桿懸掛,三輪交錯的是橫向扭力桿,虎式等重型坦克採用的就是橫向扭力桿,可以減小對地面的壓強,同時還能增強側面裝甲
但缺點也很多,比如運輸問題,一般橫向扭力桿懸掛的坦克都有兩套履帶,一套戰斗履帶,一套運輸履帶,而兩者不能在戰斗中轉換;另外,因為負重輪過度靠近,而且有交錯,常會發生卡輪或履帶卷鏈齒輪,所以選擇橫向扭力桿實屬無奈之舉
至於T34和現代坦克的區別,現代坦克常用液氣懸掛,T34使用的仍是機械懸掛,但就是克里斯蒂懸掛賦予了T34在當時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加上對傾斜裝甲的有效利用,使得它成為坦克中的經典
4. 為什麼德國人和美帝的坦克是七對負重輪的
因為是德國豹2A7和美國M1A2都是超過65噸的重型坦克,豹2和M1系列初始就使用7對負重輪底盤設計,7對負重輪可以承擔更多的重量,豹2和M1系列隨著型號改進,噸位一直在提升,等於是不用換底盤,節省了研製經費和時間,7對負重輪底盤加長了車體長度,等於是加大了空間,不光是動力系統的空間,還有內部空間加大,可以載入更多的武器系統和防護裝置,越野和機動性能更加強大,乘員更加舒適,這是德國和美國的工業技術先進造就的,可以設計和使用7對負重輪,很多國家的技術卡在6對負重輪上停滯不前,6對負重輪限制了坦克噸位,限制了內部裝置,雖然現在很多6對負重輪的主戰坦克增加噸位,但犧牲了很多性能,增加了負重輪的疲勞度和磨損度,以及增加傳動系統的損耗,6對負重輪和7對負重輪的承載差距了接近10噸的重量,防護肯定要打折扣,各國的對6對負重輪設計一直在追趕7對負重輪,但格局已經確定,這是無法超越的現實
5. 二戰德國坦克許多型號的前裝甲上都有刺一樣的東西,還有它們的履帶是復式結構的,這是什麼原因
刺一樣的東西是外掛的坦克履帶,能增加一定的防護。
復式結構其實是雙排負重輪,為了增加坦克履帶寬度,增加坦克在不良路況的機動能力。
6. 二戰德軍坦克的可靠性應該和交錯負重輪沒有多大關系
有部分關系
坦克為了避震,都會安裝扭桿,扭桿連接負重輪和底盤,起減震作用
但雙排交錯負重輪之間的空間比較狹小,如果扭桿壞了,戰場搶修很麻煩
德國坦克最大的問題實際上在於傳動系統
7. 拯救大兵里虎式坦克為何是單排負重輪,難道德軍真的有這種型號的虎式嗎
應該是穿幫了,我沒有見過德國單排負重輪的虎式
8. 二戰德國坦克的負重輪為什麼採用重疊式的
最主要的是為了減輕坦克重量:
虎式,豹式坦克設計初期的先天不足,導致重量過重,需要更多的負重輪。而虎式坦克不得不採用交錯懸掛的負重輪系統,每邊8個扭桿,採用左側向前,右側向後的布置。單動式的液壓減震器連接於首尾兩端的左右扭桿上。這4個扭桿的移動位置被橡膠緩沖器所限制。早期與中期型虎式坦克每個扭桿有3個路輪,每側共有24個重疊布置的800mm橡膠輪緣負重輪。 交錯式負重輪還能承受經可能奪得車身重量,避免車身過長。
由於整車寬度超過了鐵路運輸的限制,最外層負重輪(共8個)需要從法蘭盤上拆下以便在鐵路運輸時減少車體寬度。
交錯式負重輪的優點:
(1)蘇德戰場的復雜地形決定:
俄羅斯廣闊的平原大片的泥濘沼澤,路況極差,坦克經常陷入泥土中不得動彈,交錯式負重輪因其所採用的懸掛方式的不同分為兩重和三重,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布置的不同。交錯式負重輪的使用可以使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履帶接地壓力較低,增強了車輛在復雜地形的通行能力。
(2)虎豹坦克都加長身管,火炮威力大大提高,為了車體穩定性,減緩後坐力:
交錯式負重輪的接地面積較一般的車輛大,因此使車輛有較好的穩定性,讓車輛成為穩定的射擊平台,使武器射擊准確性大大的提高。
(3)德軍迷信「質量大於數量」。交錯式負重輪技術成熟和其優良的性能,即用數量較少但質量較高的部隊殲滅更多的敵人。交錯式負重輪的抗毀性的不認同,其實,坦克有這們多的負重輪就是被擊毀一兩個也不會影響它的正常的戰斗,應該說它有較好的生存能力。 其實,在現存的大量虎式、豹式坦克的作戰照片和艙內照片中,我們與同時期盟軍坦克的照片做對比,發現,在這一時期的坦克中,從舒適性和駕駛性上看,採用重疊式行動機構的坦克具有其他坦克無法比擬的優勢,降低了坦克成員的長時間駕駛的疲勞度。在這一時期,德國坦克兵使用的帽子是軟帽,非常舒服。盟軍對繳獲的德國坦克進行評估後也認為德國坦克的舒適性是最優的。
9. 二戰時期德國坦克的交錯式負重輪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二戰時期德國坦克的交錯式負重輪
優點:交錯式負重輪的使用可以使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履帶接地壓力較低,增強了車輛在復雜地形的通行能力。
缺點:不利於戰場維修,生產多費時間。
任何精密和復雜的機械往往不可避免的帶來工作的不可靠性,以及生產的長時間性和復雜性。
「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性能對英美蘇的坦克具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但在可靠性上和數量上巨大差異還是使他們在這次的較量中處於下風。 虎式,豹式坦克的戰損率和機械故障發生率幾乎相等。 例如1943年,被西特勒寄予厚望的200輛新式的豹式坦克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泥濘中的行軍,豹式坦克還沒有上戰場,往往就得先到到戰地後勤部進行維修。
10. 為什麼二戰德國坦克的承重輪和別的國家的不一樣
虎式坦克使用的底盤有著有著很好的減震效果其採用交錯排列的負重輪,寬履帶加上每個力矩點所承受的重量減輕使得虎式坦克的平穩性遠好於JS-2坦克(這就是為什麼德軍在持續作戰上占優的原因)。而JS-2坦克全重達46噸,由於其扭桿懸掛裝置的扭矩被限制的很小,扭桿強度明顯不夠,再加上JS-2坦克只有6對負重輪,每個卻要承受8噸的重量,因此作戰中JS-2坦克不能獲得很好的防震作用,因此在持續作戰上虎式坦克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