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入侵波蘭後,波蘭人的避難處境如何
1939年9月17日,波蘭總統和政府官員都逃往了羅馬尼亞。鑒於羅波兩國從前存在友好關系,很多波蘭人跑到羅馬尼亞尋求戰爭避難。
但就在第二天,由於德國通過外交手段向羅馬尼亞施加了強大壓力,逃往羅馬尼亞的波蘭難民紛紛遭到拘留或被遣送回國。
2. 波蘭與德國不和的原因是什麼
波蘭和德國都是中歐的兩個比較大的國家,是鄰國也是宿敵。
兩國最初結怨於國土的競爭。早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公元10世紀),德國人就開始向波蘭進行侵略擴張。為了抵擋,波蘭人團結一心,建立了波蘭王國。
一戰後波蘭又開始了復國夢,並且搶走了德意志的但澤走廊,1939年初,波蘭在但澤走廊屠殺了大量的德意志人,德意志的怒火瞬間被點燃,對波蘭進行了報復,於是沒過幾個月,德國閃電戰又一次將波蘭滅國了。
波蘭和德國之間早就是水火不容,也許某一天又會聽到波蘭對德國的報復吧!
3. 二戰時德國與波蘭的關系怎麼樣
二戰時德國與波蘭的關系屬於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對立,波蘭在歷史上還被德國、俄國瓜分過幾次。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定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瓜分了波蘭,以納雷夫河、維斯瓦河及桑河一線為界劃分勢力范圍,德國於1939年9月1日佔領波蘭,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侵略波蘭的戰爭自9月8日開始,延續到9月28日,波蘭人奮戰,甚至以血肉之軀的騎兵,連人帶馬沖向坦克,最後波軍不支,成為戰俘。蘇聯入侵波蘭自9月17日開始,經過6個星期戰斗,終於投降,波蘭東部並入蘇聯,在戰後揭發,在卡廷森林中,數千名波蘭軍官慘遭殺害,成為波蘇之間,不解之恨。
納粹佔領波蘭後,為了消滅波蘭和猶太民族,對波蘭人採取絕對手段,有的趕入俄佔領區,或押到德國做苦工,或送進集中營或死亡營,統計對佔領區的猶太人和波蘭人被殺人數,猶太人有600萬、波蘭250萬人之多,其中社會精英,知識分子全部殺死,僅天主教神父及修士被殺死的就有3000多人,關閉所有的中學,高等院校及圖書館,禁止學生學習波蘭語,掠奪及破壞大量博物館珍貴文物及圖書館重要文獻書籍,但波蘭人對其祖國的歷史有認同性,不屈不撓,始終奮勇戰斗。
1943年4月8日猶太區猶太人發起抗暴,一個月後失敗,納粹把猶太區全毀,倖存者也全都遭殺害;1944年8月2 日華沙起義軍起義,華沙全城居民都參加了苦戰達62天之久,因後援不繼,彈盡糧絕,只得投降,總計起義軍及平民喪生20萬餘人,15000人被送戰俘營, 70萬居民被驅逐出城,數萬平民被送往集中營,其中13000人被送奧斯維辛。華沙城市被夷為廢墟。因為起義受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支持,蘇軍不願支持流亡政府控制的華沙,雖已開近華沙附近,卻按兵不動,波蘭人民成了政治上的犠牲品。
希特勒及其黨衛軍是一批政治狂人,思想偏激,他不僅要消滅猶太民族,對人類也充滿仇恨,希特勒在二戰末期曾下令他的武裝部長將本國一切工業,武裝消毀,不使落入敵人手中,甚至說:"要是戰爭失敗,整個民族跟著滅亡,也是活該,因為是整個德國民族所取,應得的報應。"希特勒曾下命令毀滅巴黎等一系列佔領的城市,因而古老文明的城市華沙就是在他命令下毀滅的,納粹指定執行毀滅華沙的指揮官是Heinrich Reinefaarth和Erich Von den bech,他們都犯下了累累罪行。
二戰之後,蘇聯並沒有歸還在二戰期間和德國一起瓜分佔領的波蘭的領土,而是經美、英、蘇三國同意將原屬戰敗德國的Ostpreusen、 Pommern、 Schlesion和 Danjig等地區劃給波蘭,如此波蘭國家領土西移,統計比戰前領土面積損失約三分之一。當時波蘭領導人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上台宣稱,要驅逐境內的德意志族居民和德國人,其中包含驅逐新劃歸波蘭的原德國領土上的德國人,進行報復,禁令他們說德語,要帶有標志的白色袖套,不得和波蘭人握手等等,接著而來的1944/45及1950波蘭政府兩次將境內1400萬原德國居民強制遣移送回西德,沒收他們的儲蓄,房產及一切財產,有的由通知到出發只有數小時,甚至在路途中不提供糧食和車輛,令其徒步行走到德國,有201萬人在遣返途中死亡。驅逐行動不僅是波蘭,也包括東歐各國,如捷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造成了歐洲近代史上又一次大災難。
在二戰前,中東歐地區各民族混居現象相當普遍。據1931年的統計,波蘭東部1160萬人口中,波蘭人僅佔38%,而62%是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和其它少數民族。德意志族也廣泛分布在東歐各地,僅在捷克與德國和奧地利接壤的蘇台德地區就有350多萬。此外,在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蘇聯等都有不少德意志族人。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保護德意志人利益為德國擴大所謂的「生存空間」為借口,從蘇台德德意志人的地位下手,拉開了納粹侵略歐洲的序幕。二戰期間希特勒移居了約100萬德意志人到其侵佔的波蘭領土上,而為了給他們騰出地方,約120萬波蘭人或慘遭殺害,或被驅逐出去。二戰後,被驅逐的命運落到了德國人和中東歐各地的德意志族人頭上。一方面由於美英蘇這3個反法西斯盟國在規劃戰後歐洲秩序過程中錯誤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飽受希特勒鐵蹄踐踏的歐洲各國出於對法西斯德國的仇恨,德國的和德意志族平民成為新的受害者。而最突出的例子是波蘭和捷克。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的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的那一跪被載入了史冊。然而,二戰結束以來,在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上,德波兩國政府高層與部分民間人士的步調似乎一直無法協調。目前生活在德國的被驅逐居民,同樣也是希特勒納粹的受害者,他們組織了"被驅逐者聯盟",正式向德國和波蘭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賠償,希望返回自己的家鄉,即今天的波蘭領土。但他們的願望很難實現,給歐洲曾帶來深重災難的德國人,現在要訴自己的苦,要求在二戰中曾經受過最大災難的國家,承認自己也迫害過別人,給予賠償,確實不容易做到。
波蘭外長福蒂加聲明,二戰結束後,波蘭遣返其境內的德國人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重新劃分歐洲版圖造成的結果,而這一起訴則是企圖篡改二戰責任。聲明強調,是德國發動了二戰,使波蘭遭受巨大損失,並給波蘭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不支持被遣返德國人起訴波蘭,但她同時稱德當局「不能阻止他們這樣做」。今天二戰過去已有六十多年,波蘭、捷克、德國都成為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是完全平等的夥伴關系,但戰爭留下的後遺症和國際政治問題,至今仍然成為波德沖突的焦點。
華沙於1945年開始重建,從1946至1953年華沙老城、新城和克拉科夫(KRAKAU)前城都按原始圖紙建造,1947至1949 年在老城內建東西地道,1971年訂立重建皇宮的整體規劃,至1980年代完成工程,1989年後華沙再次大興土木,華沙的老城建設完全按古老的原來藍圖、外型設計,保存波蘭固有文化精神,但內部是按現代化的建築工程施工,現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的名錄。
由於波蘭在地理上與德國接壤,勞動力成本較低,加上近年來大力進行高速公路、遠程交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正在對包括能源領域在內的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波蘭目前已成為德國企業最感興趣的投資地之一。今天,德國是波蘭的第四大投資國,僅次於法國、荷蘭和美國。從1990年以來,德國對波蘭的直接投資從最初的100萬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01億美元。德國企業在波蘭的投資重點主要為汽車製造、金融服務業、食品生產及能源產業。同時,德國也是波蘭最重要的外貿夥伴,德波貿易額占波蘭全部外貿額的1/3。僅在2005年,德波貿易額就比上年增長了10%,達到380億歐元。
此外,在波蘭加入歐盟的進程中,德國也起了重要作用。波蘭在2004年5月入盟後,其市場是歐盟新成員國中最大的。它和捷克都是德國在中東歐最重要的外貿夥伴,今日波蘭在東歐各國中經濟處於領先地位,1991年華沙股票交易所開業,成為中東歐領先的證券市場。波蘭經濟已成為該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
德國和波蘭目前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有著密切合作聯系。因此拋開二戰的歷史陰影,德波關系既務實,又錯綜復雜,這種關系中還存在著不確定性,總體而言,雙方的關系還是朝著緩和並改善的方向行進。
4. 德國足球與波蘭足球近幾年戰況
北京時間2016年6月17日03:00(法國當地時間16日21:00),法國歐洲杯C組次輪在法蘭西大球場開始第2場較量,德國0比0戰平波蘭,穆勒和萊萬多夫斯基均啞火,波蘭影子前鋒米利克多次錯過機會。兩隊同積4分佔據小組前2位。這是本屆賽會首場互交白卷的比賽。
波蘭2014年在本屆歐洲杯資格賽主場首勝德國,終結了此前對陣德國的不勝尷尬,但德國在雙方交鋒歷史上其餘19場取得13勝6平。兩隊均在首輪取勝,波蘭僅用法比安斯基和格羅斯基分別替換斯澤斯尼和卡普斯特卡出場。德國僅用傷愈的胡梅爾斯替換穆斯塔菲進入首發。
赫迪拉開場僅3分鍾就因連續犯規被罰黃牌。德國第4分鍾錯過機會,德拉克斯勒左路傳中,格策8碼處頭槌攻門高出。隨後德拉克斯勒傳球,赫克托左路遠射偏出遠角。德國第16分鍾再次錯過機會,穆勒左路搶斷皮什切克後七日禁區左側傳中,克羅斯14碼處鏟射偏出左側立柱。
波蘭逐漸展開反攻,但萊萬多夫斯基和米利克的射門先後被封堵。此後波蘭一度形成圍攻之勢,勒夫在場邊要求球員壓上緩解被動局面。德國重新獲得控制比賽角色,但波蘭收縮防守並未留出機會,德拉克斯勒在外圍的兩度射門均被擋出。
波蘭下半場剛開場險些破門,格羅斯基禁區右側傳中,博阿滕未能攔截,米利克近距離俯身頭槌攻門竟然偏出。隨後克羅斯送出直傳,格策禁區右側的射門被法比安斯基撲出。波蘭反擊頗具威脅,米利克右路反越位試圖突入禁區右側,但胡梅爾斯及時回追漂亮鏟斷。
第58分鍾,萊萬多夫斯基25碼處任意球假射後腳後跟輕撥,米利克25碼處勁射擦左側立柱偏出。1分鍾後,萊萬多夫斯基禁區邊緣內的射門被博阿滕及時封堵。胡梅爾斯角球混戰中頭槌攻門高出。克羅斯的遠射稍稍高出。許爾勒替換格策出場。格羅斯基禁區左側傳中,米利克12碼處掃射踢空。
許爾勒反擊中左路傳中,厄齊爾禁區邊緣內左腳第一時間掃射被法比安斯基托出橫梁。戈麥斯替換德拉克斯勒出場。克羅斯遠射被救下,厄齊爾遠射偏出。格羅斯基左路任意球小角度直接射門稍稍高出。最終雙方貢獻本屆歐洲杯的首場0比0比賽。
德國出場陣容(4-2-3-1):1-諾伊爾;4-赫韋德斯,17-博阿滕,5-胡梅爾斯,3-赫克托;18-克羅斯,6-赫迪拉;13-穆勒,8-厄齊爾,11-德拉克斯勒(72',23-戈麥斯);19-格策(66',9-許爾勒)
波蘭出場陣容(4-4-2):22-法比安斯基;20-皮什切克,15-格里克,2-帕茲丹,3-耶德爾澤西克;16-布拉什奇科夫斯基(80',21-卡普斯特卡),10-科里喬維亞克,5-馬辛斯基,11-格羅斯基(87',17-佩斯佐科);7-米利克;9-萊萬多夫斯基
5. 1939年,波蘭被蘇德瓜分後,向納粹德國投降的那部分波蘭官兵,大部分後來的命運如何
1939年的波蘭戰役,根據軍事歷史學家史蒂芬·薩羅卡以及J·E·考夫曼的估計,約有有587,000名波蘭官兵被德軍俘獲。
這些波蘭戰俘有以下命運:
1、被俘後即被殺害
如:德軍在波蘭戰役全期中執行「坦能堡行動(Operation Tannenberg)」,德國黨衛隊的「別動隊」在760處不同地點殺害戰俘和平民。(其中很多是猶太人)
2、移交蘇軍
根據戰前蘇德兩國分贓劃定的控制線,從蘇占區逃來的波蘭士兵全部被移交蘇方,這些人最後多被蘇聯處死。
3、戰俘勞動營
很大一部分戰俘被送往戰俘營,主要從事重體力強制勞動。
4、一部分逃出,隱藏在森林或是民眾之中,後來成立了地下反抗軍,並進行過多次的游擊戰。
6. 二戰前波蘭為何敢說三天滅亡德國揭秘二戰波蘭軍事實力
說到二戰時期的波蘭我是知道的,他們囂張的很,話說他們曾經揚言要三天之內把德國給打滅亡,但凡是說這樣話的,要麼的的確確是實力出眾,要麼就是在吹牛,那這個波蘭是屬於那一種呢?其實還挺有意思的啊,所以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這個波蘭到底是什麼情況吧,波蘭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吧!
「三天滅亡德國」,是蘇聯和德國魏瑪政府簽訂《拉巴洛條約》後,波蘭軍方撂下的一句狠話。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波蘭非常不利,波蘭是在借機威脅德國。不過當時波蘭確實有威脅德國的資本,並不是大話。
波蘭第二共和國是在一戰結束後,由英法扶持起來的一個東歐大國,專門用來遏制蘇聯和德國的棋子。當時的波蘭很強,軍事實力可以跟蘇聯硬鋼,不是善茬子。
1921年3月18日,波蘭和蘇聯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簽署了《里加條約》,結束了長達兩年的蘇波戰爭。簽訂條約後,蘇波雙方對結果都不滿意,都覺得自己吃虧了。尤其是波蘭,恨不得立刻組織反攻,宰了蘇聯。不過很快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把波蘭上下都給氣瘋了。
1922年4月16日,德國和蘇聯簽訂了《拉巴洛條約》,雙方各自承認對方的合法性,恢復了外交和領事關系。並且蘇聯和德國還在軍事上進行了深度交流。比如蘇聯為德國提供武器試驗的場所,蘇聯則得到德國教官對其軍隊進行現代化與訓練。兩國間的合作十分密切,沒有意識形態的沖突,當時德國軍隊領導人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甚至認為蘇聯是理想的盟友,兩國的合作可以長久,並共同於未來將波蘭毀滅。
蘇德同流合污意味什麼?看地圖就知道,德波蘇三國同三明治一樣,波蘭就是夾在蘇德中間那塊肉。
因此,這個事件讓波蘭感到極大的威脅,認為德蘇兩國軍隊未來可能發動向華沙進攻的巨大箝形攻勢。為了緩解壓力,波蘭放棄了對蘇聯的敵視態度。主動與蘇聯恢復外交關系,並於1922年6月主動與蘇聯簽訂了《波蘇友好條約》,恢復了外交關系。
暫時穩住了蘇聯後,波蘭就開始向德國齜牙咧嘴,威脅德國不要輕舉妄動。
當時的德國由於受《凡爾賽條約》限制:陸軍被限制在十萬人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海軍只能擁有6艘一萬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空軍直接被撤銷,不得擁有空軍。並且也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而當時的波蘭由於不受任何條約限制,總兵力高達76萬,是德國的七倍多,並且還有法國給它撐腰(英國不支持波蘭),在國際環境和硬實力兩方面,都對拔了獠牙的德國有碾壓性的優勢。
因此,後來擔任波蘭元帥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當時的撂下的這句狠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其實並非大話,當時確實有這種可能性。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到了1930年代,由於納粹德國的上台,德國經濟飛速發展,把波蘭遠遠甩在身後。波蘭和德國的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大逆轉。面對德國的這種咄咄逼人的壓力,波蘭人有點手足無措,開始病急亂投醫。其典型案例就是1934年波蘭和德國簽訂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為什麼說這個條約是波蘭病急亂投醫的典型代表呢?
因為波蘭簽訂《德波互不侵犯協議》時,完全沒有和法國協商,波蘭甚至沒有事先知會法國政府,所以當法國得知波蘭和德國締結互不侵犯時尤為震驚。
並且,波蘭同意了德國的要求,在《德波互不侵犯協議》中不確認《洛迦諾公約》,使得法國懷疑波蘭和德國達成了某種密約。
事後,時任法國駐波蘭大使拉洛什對著媒體憤怒的說道:「波蘭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自私自利!」
這是非常嚴厲的外交措辭了,因為外交大使一般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會亂說話。拉洛什大使敢這么批判波蘭,顯然就代表了法國政府對波蘭的態度。
1934年6月,法國做出回應:法國內閣投票通過外長巴爾都的「東方洛迦諾」提案,主動和蘇聯的同盟。
法國的這個決定,明顯是在要挾波蘭。因為法國的死敵是德國,法國和蘇聯其實並沒有深仇大恨。法國之所以敵視蘇聯,一方面是意識形態不同,另一方面是照顧波蘭,不願意犧牲波蘭的利益和蘇聯交往。但是現在波蘭把法國賣了,單方面和德國締約,給了法國一耳光,這顯然就是把法國從改善對蘇關系的道德束縛中給解脫了出來。
既然波蘭能和法國死敵德國單方面締約,法國就不能同波蘭死敵蘇聯締約?
不過法國也沒有把事情做絕,當法國拋出了這個《東方協定》後,還想拉波蘭入伙,共同圍堵德國,遏制蘇聯。但是波蘭對此邀請並不熱衷,一直遲遲不肯表態。最後在法國的反復催促下,波蘭政府給了出一個讓法國很失望的回復:《東方協定》不能替代和有損於《德波互不侵犯協議》的有效性;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必須排除出這個條約體系之外,否則波蘭不參加。
很顯然,波蘭政府不買賬,基本等同於不會參加《東方協定》。
到了後來,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大使向法國外長博內表示:如果法國出兵協防捷克,波蘭不會出兵協助。法國總理達拉第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場暈菜。
法國對此是既惱火也無奈。惱火的是波蘭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大局,無奈的是法國單方面又扼制不住德國。無法抵擋納粹德國的崛起。於是,法國開始走上了綏靖之路。
也就是說,法國之前為了遏制德國,構建了一個體系。波蘭單方面和德國締約,破壞了這個體系。法國為了修補體系,也單方面和蘇聯締約,准備再建一個體系。然而由於波蘭不感興趣,於是這個體系崩塌了。法國沒了體系,沒有能力單挑德國,所以才走綏靖之策。寄希望犧牲小國的利益,延緩二戰的爆發。
因此可以這么說:波蘭後來被滅,其實就是波蘭自己造孽。如果波蘭不拆台,二戰未必會是後來的走勢。
後來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波蘭在得罪了法國後,又先後得罪了蘇聯、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等周邊國家。可謂是人見人棄,狗見狗嫌。如果德國或者蘇聯圍毆波蘭,根本不會有盟友幫忙。
不過就算是如此,當時擔任波蘭武裝力量總司令的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依然囂張的認為波蘭有百萬大軍,是世界第七軍事強國,不懼怕德國和蘇聯的進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斯米格維元帥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瞬間崩潰。法國雖然向德國宣戰,但是法國根本不想救波蘭這個二五仔國家。因為法國已經認為波蘭不值得自己拯救了。同時法國也希望德國吞並波蘭後,向東去打蘇聯人。
至於波軍統帥愛德華·雷茲·斯米格維,他在波軍被德軍擊敗後,越境逃往羅馬尼亞,並被扣留。
在羅馬尼亞,他首先辭去了波蘭軍隊總司令的職務,隨後逃脫了羅馬尼亞人的看守,先跑到匈牙利,再取道斯洛伐克,輾轉潛回華沙。在華沙,他放棄了軍銜和職務,更名改姓為扎維沙,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重新加入抵抗運動。不過沒多久,他就因心臟病而死。由於大家不認識他,所以他的墓碑上的名字也一直是他的化名,直到1991年才改正過來。
7. 做為表面兄弟的蘇德聯手瓜分波蘭後,最後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德國攻打波蘭前是跟蘇聯商議過的,並且為了不受蘇聯的影響,德國還跟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用來實現瓜分波蘭達到共贏的目的。
結果,腹背受敵的波蘭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滅掉了,不得不說波蘭也著實是有些太無奈了。
然而,蘇德聯手瓜分波蘭之後,友誼的小船為何會翻呢?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因為蘇德只是表面兄弟罷了。
而且,更可悲的是,蘇聯勝利後就開始了內部的大清洗,甚至就連蘇德之戰首功的朱可夫元帥都成為了階下囚,試問蘇聯的勝利還能有什麼意義呢?
很顯然,那肯定也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
或許,如果朱可夫能知道自己勝利後成為階下囚的話,那麼他也就不會在蘇德之戰的時候拚死拼活了吧?
並且,最為諷刺的就是,蘇聯在德國投降的46年後就宣布解體了,可見蘇聯之所以會解體,那肯定也就是有原因的了。
8. 德國和波蘭作為比鄰而居的國家,面積也差不多,生活習慣相近,為何地位懸殊明顯
歐洲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大區域,雖然現在歐洲共同體,也就是歐盟這個概念,讓我們認為歐洲都差不多,但是歐盟的成立也是在荷比結盟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而且一直受到民族主義的抵制,因為歐洲國家比較多,不像中國大陸和美洲大陸,是一個整體的國家,統一的國家,也正因為多個國家產生了頻繁的交流,所以才讓歐洲文明如此發達。所以不能說歐洲國家都差不多,或者只能說是在某些方面,正如上面所說,這某些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頻繁的交流促成的。
其次,歐洲最早的文明始於希臘,之後是強大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查理曼大帝之後分為三個國家,即現代的法國,德國,義大利。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而之後的法國和義大利的文明若此發達也源於希臘文明,當然當時德國還不強大,但是同樣作為羅馬分裂出來的國家,也是深受其影響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和義大利產生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同樣德國也產生了黑格爾,尼采等巨人。波蘭人更多具有北歐人的特徵,受當時歐洲中心法國的影響小,歷史上與法國的沖突也極少,不像德國與法國那樣過從甚密,所以我們也很少聽說過波蘭。
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因為二戰後美國面臨的首先就是能與之抗衡的社會主義老大哥國家蘇聯,和亞洲的中國等社會主義兄弟,所以在這場社資較量中,美國還是選擇了幫助德國復興,當然還有日本,所謂唇亡齒寒,所以我們看到戰後實行資本主義的西德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波蘭在戰後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而蘇聯在戰後元氣大傷,不像美國在戰爭中獲利最大,所以也沒能幫助社會主義兄弟。
德國人擁有日耳曼人典型的生理特徵和品質特徵,身材高大,金發;眾所周知,德國人一貫做事嚴謹,甚至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有點過,但是正是這種嚴謹認真的態度給德國人帶來了無盡的好處。
在我看來,德國人具有良好的歷史傳統,強壯的身體,嚴謹的工作態度,(當然不排除戰後美國的幫助),基於這些他們才如此的強大。
個人意見,希望對你有幫助,你想更多的了解歐洲,建議你讀一下《歐洲史》,我正在讀,O(∩_∩)O~
9. 現在德國軍事實力如何,如果再打波蘭
德國的整個工業體系在戰後得以保留,並且非常的健全,德國的豹2A6依然是全球最先進的坦克。
但是當今的德國軍人已經和二戰時截然不同了,由於國際法的限制,德國只保留防禦性的軍力,日常的訓練也主要以防禦為主,其日耳曼的高貴精神已經盪然無存了,唯一保留下來的只有德意志的嚴謹。
德國當年閃電戰的成功主要是歸功於大量的飛機轟炸,大量的坦克推進,並在第一時間摧毀了鐵路、彈葯庫、公路、橋梁等。以及波蘭軍隊的裝備落後。
但是今天來看這一切基本不可能再成功了。
10. 波蘭與德國的經濟聯系
由於波蘭在地理上與德國接壤,勞動力成本較低,加上近年來大力進行高速公路、遠程交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正在對包括能源領域在內的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波蘭目前已成為德國企業最感興趣的投資地之一。 今天,德國是波蘭的第四大投資國,僅次於法國、荷蘭和美國。 從1990年以來,德國對波蘭的直接投資從最初的100萬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01億美元。 德國企業在波蘭的投資重點主要為汽車製造、金融服務業、食品生產及能源產業。 同時,德國也是波蘭最重要的外貿夥伴,德波貿易額占波蘭全部外貿額的1/3。 僅在2005年,德波貿易額就比上年增長了10%,達到380億歐元。 此外,在波蘭加入歐盟的進程中,德國也起了重要作用。 波蘭在2004年5月入盟後,其市場是歐盟新成員國中最大的。 它和捷克都是德國在中東歐最重要的外貿夥伴,今日波蘭在東歐各國中經濟處於領先地位,1991年華沙股票交易所開業,成為中東歐領先的證券市場。 波蘭經濟已成為該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 德國和波蘭目前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有著密切合作聯系。 因此拋開二戰的歷史陰影,德波關系既務實,又錯綜復雜,這種關系中還存在著不確定性,總體而言,雙方的關系還是朝著緩和並改善的方向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