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做家務怎麼樣

德國人做家務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14 05:40:31

1. 德國人的孤獨特質從哪裡來

來德國的外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

2. 請問在德國生活過的人(尤其是在西德),德國人素質怎麼樣

素質這個詞,有點泛泛。
如果說禮儀上的,那西德人比較禮貌,對人都挺客氣,如果你有困難,比如搬重東西上下車,都會主動幫忙。如果你幫了別人,比如讓座或讓別人先行,哪怕是很小的事,對方都會說謝謝。
但西德人比較圓滑,就是說,表面上對你很禮貌,骨子裡卻不大看得起(外國)人。相對來說,東德人比較簡單,有什麼想法就反應在臉上,有些東德老人的排外情緒比較高。但是別害怕,大多數人還是很友好的。我在東德待過3年,沒有任何不愉快的經歷,相反覺得東德比西德更親切。
總的來說,如果你第一次來德國,你會覺得德國人很守規矩。
環境上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人少,所以環境好,空氣好。

3. 德國人家庭里廚房有哪些用品

本文來自http://blog.creaders.net/doulv/user_blog_diary.php?did=166517

曾經有這樣一段經歷:一家中國人到德國留學,並與德國人為鄰居。不久,中國人家的廚房裡便飄出了香氣四溢的味道。

聞了幾天菜香,饞壞了不少鄰居,於是一位德國人懷著好奇心、拿著小本子去中國人家討教。

中國人大顯身手了一翻後,德國人還是摸不著頭腦,追問道:「鹽需要放多少克?油需要放多少克?水需要放多少毫升?……」問得中國人膛目結舌,無以作答。

後來,德國人請中國人來家廚房指點,中國人這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么精細,德國人的廚房像個實驗室,量杯、量筒、小秤一應俱全,還有廚具刀具排列整齊,儼然象一個兵器庫……。看過後,中國人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做菜了。

諸位可知道,德國人每家每戶都有許多質地非常好的餐具和不同大小的鍋、盤、盆。它們用於煎肉排,烤雞、鵝,煮土豆,煮湯,煮麵條等等,不同的飯菜用不同的鍋、盤。

德國主婦在廚房裡不是做飯,簡直就是在做化學實驗:溫度計、量杯、滴管、天平、計時器一應俱全。處理食材的工具多種多樣,不論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狀不計方、條、圓、扁、片、塊、絲、角,德國主婦們都有一定的專屬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時省力。

德國人的創造力及工具王國的稱號,真不是隨便說說的,要想見識一下,進他們的廚房看就行。

那些我們能想像得到的刀、鍋、鏟、勺咱們就不展示了,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兵器」。

瞧這砧板多麼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撥入鐵盤,或者我們平時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暫入內哦!

麵包也有等分器(這只是其中一種麵包切分器),德國人的精準主義處處可見!

蘋果得這么吃既省事又不浪費!

這神器可非常萬能,刨各種絲、條、片,丁兒……絕不在話下!

鄉村土豆遇見高端、洋氣的神物後,變得如此國際化了,有沒有?!

猜猜這是幹嘛的?

如果你足夠細心,就一定會發現圖標上的小蘑菇,對了,它就是洗圓蘑菇的神器!

愛上烤糕點後,常常要做蛋清分離,在沒見到這神物前都是兩個半蛋殼倒來倒去的,不小心便會弄砸了,試想如果有了它,一切不都解決了么?!

嘿嘿,咱們豆角也有專物伺候呢!

還有專門為西紅柿、瓜類、土豆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最神氣就是這蔥,居然也有專門的蔥花剪。

德國的刀具分工極細,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想說明的是,居家生活其實可以過得很有情調,在廚房中也可以尋找各種樂趣。

怎麼樣,通常一把大刀搞定廚房的中國人是不是震驚了呢?接著讓我們進德國人的廚房參觀一下:

德國女人出奇地愛整潔和干凈,她們的廚房便是最好的例證。鍋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類用品都陳列地井然有序,一目瞭然。抓過來就能立即行動,不需要翻箱倒櫃去找。

其實德國人花費在做吃的時間真的不多。他們早晚都是吃麵包,只有中午吃熱的食物。德國家庭通常在廚房裡用餐,吃早飯的時候看報紙是德國男人的傳統。

德國人的廚房利用率非常低,除了平時煮點面條、烤些糕點外,就是用於開Party時擺餐具和吃喝的地方,因此他們非常注重廚房整潔、注重裝飾,他們喜歡用色彩亮麗的地磚、牆紙。

隨主人的喜好,牆上可以掛一些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樸的鍾表,餐桌或窗檯上擺有隨意可見的花草,有些還是做菜的天然作料,總之,德國家庭的廚房處處體現了舒適溫馨。

調查顯示,廚房是德國人裝修的重點之重的地方,因為它是人們一天里呆得次數最多的地方。在居室裝飾上,無論從造價上還是用材上,廚房所佔比重最大。

設計者們往往從烹飪的過程出發,考慮廚房各個功能的合理布置,從准備階段到洗滌再到烹飪,不會讓人在廚房裡忙亂無章。

除了各式櫃子外,還有各種烹飪硬體是鑲進櫃子里的,比如冰箱、洗碗機、電熱水器等。此外,各種小電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機、麵包機等,電源插座在幾處牆面布置,不用到處引線,安全可靠。

在歐洲,廚房的概念除去傳統的飲食功能外,大部分已經兼有了娛樂、休閑以及家庭生活、情感溝通、朋友聚會等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必需。把人們從廚房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變成一種愉悅精神的身心享受。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學德國人這樣處理食物,但我們確實應該學習德國主婦整潔、高效的廚房藝術以及對細節認真執著的態度。

4. 德國家教特徵有哪些

德國的家庭教育注重民族習慣,要求孩子聽父母的話,尊重前輩,傳統意識根深蒂固。主要有:

(1)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父母從孩子的嬰兒時期就開始讓孩子認識周圍事物。經常抱孩子出去散步,再大一些就帶他到全國各地去旅行,在這過程中使他接受各方面知識的教育。每到星期天,大多數家庭都由家長帶孩子去郊遊或去參觀展覽,藉以開闊孩子的眼界。

(2)重視並支持家庭體育活動。家庭注意為孩子提供一個體育活動場所或備有一個塑料膜制的近似澡盆的圓東西,充氣放水後讓孩子在裡面游泳嬉戲。家長們還注意在體育運動中對孩子進行堅強、勇敢、活潑的良好品格教育。因此孩子從小身體就十分健壯。

(3)注意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孩子從很小起就和大人分開睡,4歲孩子就到自己房間去睡。其室內也根據孩子意願安排布置。這里有他們喜歡的書籍、玩具,有供他們進行手工製作的各種材料。穿衣、吃飯等凡是自己能乾的事都由孩子自己去干。

(4)讓孩子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早在100多年以前,德國的法律就明文規定:孩子應當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德國勃留爾法院明確規定:孩子0—10歲要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10—14歲要在花園里勞動、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洗汽車和在菜園里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這樣,孩子既可以在勞動中得到鍛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又可以加強對生活意義的了解,並認識自己對社會、家庭的責任感。

(5)重視孩子的文明禮貌教育。孩子從懂事起就要遵守禮儀,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飯時由大人給他們分好,自己到一個小桌上去吃,不足時再由大人添;杯盤餐具都有固定放法,不能亂來;孩子再大些,當家中來客時也要參加迎送、行禮致意,並大大方方回答客人提出的各種問題。因此,孩子上了學和同學們也都相處良好。

5. 有了解德國人的嗎!描述一下!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啊~就像別人問你,中國人怎麼樣一樣。問題太過籠統。

和身邊的德國人接觸下來,有的很准時,有的也不怎麼准時;有的表面和內心都很熱情,有的表面很熱情,內心其實很排外。

但總體來說,這些特性是80%的德國人共有的:環保意識強、喜歡Party、看足球支持自己城市的俱樂部、汽車、Sex、搖滾樂(年輕人喜歡)、年輕人不大看電視、愛干凈但有體味用Deo水遮。運動方面擅長騎車爬山跑步滑雪,體育方面男女足、手球、冬季運動都比較強。飲食方面啤酒、咖啡、紅酒、麵包乳酪果醬、匹薩,晚飯比較豐富。思維有些古板但嚴謹,你/您稱謂分明。動手能力強,VW、BMW、Benz三大汽車品牌是相當的強。對於中國基本一無所知。除非親自到過中國,否則都是通過電視或者網路等媒介了解。老年德國人不管男女基本都超重加啤酒肚。休假意識很強。特別是些宗教節日和聖誕節,大部分有信仰,周日做禮拜。

總結地比較亂。不知道lz是希望了解這方面的東西么~另外是哪個年齡層的德國人呢?年齡不一樣,差距還是很大啊!地域方面也有一定影響~

ps:我也是在德國的,我自己總結的,剛給lz打出來的。ls的好像是哪裡抄來的,格式都不統一...

6. 德國真正強大的是教育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熏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

一向以嚴謹出名的德國人,對於學前教育也有著自己的堅持。比起給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他們更願意陪伴孩子閱讀。德國的學前教育理念: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

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從德國出差回來,帶回來一個八音盒。這個小玩意兒放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比我的小手指甲蓋兒還小的齒輪,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每個邊緣都無比光滑整齊,就像一個微縮的精密儀器。扭動發條,流水般的音樂淙淙地流了出來,天籟一般。從那一刻開始,德國,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十多年後,我考入了北大德語系,再後來,我真的踏上了這片孕育了無數奇跡的土地——璀璨群星般的哲學家與科學家,質量一流的產品和設計,引領整個歐洲的強大經濟實力。但在德留學三年,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事後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為什麼全球各國似乎對德國人過於「寬容」?而留學的後期,我和一個德國家庭生活在一起,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我也終於找到讓我醍醐灌頂的答案。

當時我還沒有結婚,對怎麼帶孩子也沒有概念。剛開始,在我眼裡德國人帶孩子特別隨意,孩子愛爬哪爬哪,愛吃土吃土,完全不管。但這些都是表面的,後來我對德國的家庭教育改變了看法。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國的國民素質普遍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閱讀塑造了強大的民族

全世界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而德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1.2%。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而這么密集的書店裡卻永遠不缺讀者。

去過德國的,你會發現,在機場候機、在地鐵上,玩手機的德國人很少,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經常拿著本書看,還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頭。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通常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德國人很少看電子書,電子書的佔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們的書店裡和家裡都有大量的印刷書籍,給孩子看的書更是品種豐富。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你看不到喧鬧、喊叫的孩子,安靜讀書的是大多數。在德國,從家庭到學校甚至到整個 社會 ,都很鼓勵孩子閱讀,那裡的公共場所,包括大型活動場所,都會辟出一個安靜的角落提供書給孩子讀。

德國不主張「學前教育」,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我的房東先生說,他從幾個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他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用他的話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健全的人格鍛造邏輯

德國人的很多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比如嚴謹、守規則、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國,有一大套和兒童教育有關的繪本,書店裡到處都是,德國孩子幾乎都看過。它用一個個暖暖的故事,來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養好的習慣和好的品德,也來教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承諾:A Promise Is a Promise

德國有句諺語——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承諾」被德國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輕易許諾,許諾後就要遵守約定,答應過的事,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在德國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Termin(預約)了,看醫生要Termin,約老師見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門辦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雙方都會嚴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會提前告知。這種重視承諾的品質,就是德國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對父母、對同伴,對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這成就了全球對德國品牌的信任。

合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

在德國留學期間我發現,德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真的非常強大,這也是許多中國學生來德之後,感到不大習慣的原因之一——中國留學生更習慣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德國學生則不是這樣,他們非常習慣並善於團隊合作。研讀一本小說的時候,老師會布置讀書報告,而這個報告,常常是要求幾個學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個人負責查找作家生平,另一個人則負責梳理小說的脈絡,這樣幾個人一起,互相幫助磨合,做出一份體例完整的報告。我想,這種團隊精神,應該也是德國足球與德國製造「戰無不勝」的原因吧,綠茵場上的德國隊,分工明晰的德國工廠,每個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崗位,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公德心:A ball for all

德國對公德心的教育是從孩子抓起的,為的就是培養「與 社會 和諧相處」「有公德」「能幫助他人」的人。在德國,除了家庭教育層面,還有 社會 教育層面的作用,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 健康 成長負一份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 社會 所有的孩子。

在德國,你絕對看不到車輛橫沖直撞、雜物佔領走廊的情況,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 社會 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努力不去打擾別人。每個人的家門口都收拾得乾乾凈凈,到了下雪的時候,鄰里之間輪班掃雪,為大家開辟道路,彷彿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車輛上路後,見到行人總是提前減速,偶爾還會停下來,伸手示意讓行人先走。每個人自覺規劃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間都有100%的安全感。

同情心:Sharing is fun!

德國有很多繪本,裡面出現的小動物或者主人公以及配角,並不是完整 健康 的,他們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點問題或是殘疾,這種人物設定在國產繪本中是沒有的。而事實上在德國,老人摔倒一定會有人來幫忙,遇到殘疾人時,會有人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也一定會有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一個凌晨,下著雨,我一個人從柏林到海德堡,和當地的同學失去了聯系,就是在路上的一位年近60歲的老先生,給我傘,幫我找酒店,還默默地幫我付了房錢。如果問我德國最讓我贊賞之處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這裡面泛出的無差別的同情心。

此外,比如規則、比如擔當、比如給予、比如嚴謹、比如禮儀、比如堅持、比如見解獨立、比如自我認知,也是德國家庭教育的各個要點。

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教育

網上經常看到「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其實,德國不是沒有學前教育,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學」的內容與我們不同。德國當然也有幼兒園,幼兒園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課,當然了,這也是在德國「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

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會對他們進行如何做垃圾分類等遵守 社會 秩序的教育。

德國人認為,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 情感 關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礎。

在德國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數德國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們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騎著車去野外。而德國父母的陪伴並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規則,教孩子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歲的孩子就已經有很強的自理能力了。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對一個國家而言如此,對每個孩子而言,這段話同樣適用。

精良的工業製造、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首屈一指的現代醫療,愛因斯坦、倫琴、馬克思、黑格爾、尼采、歌德,德國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多達102人。在德國人看來,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7. 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德國有哪些育兒方式呢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後的德裔)獲得諾貝爾將的人數接近諾貝爾獎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全球60多億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育兒教育,看看德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幼兒園重視實踐

對於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將在幼兒園中度過4000個小時,一般來說孩子會做很多與社會實踐相關的活動,比如說參觀警察局,了解如何報警,警察是做什麼的,參觀郵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從家裡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場,拿著錢學習如何買東西,去花圃,圖書館,去商場,去採摘。

一個孩子長到了6歲,就能自己去商場,自己整理東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經非常強了。

對於德國人來說,過早的開發智力是並不提倡的,提早學到的書本知識其實並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時候,贏的意識是家長的虛榮心在起作用。

德國甚至禁止對孩子提早開發智力,留給孩子更多成長和想像的空間,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在幼兒園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拼圖,讀書,老師會幫正在工作的同學完成自己的項目,然後讓其他小朋友學會安靜等待。

3. 父母敢放手

當孩子會走路了之後,父母就會放手讓孩子去體會周圍的環境,不會頻繁對孩子說“no”,因為每一次說不都是對孩子的打擾,做父母要敢於放手。

規矩要提前做好,預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規矩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圍內,只要孩子沒有安全危險發生,家長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好好玩耍。

4.培養專注力,正常環境即可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專注力,會特意給他們創造一個沒有聲音沒有打擾的環境,其實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環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寫作業還是睡覺,父母該做什麼做什麼,只要不特別大聲就行。德國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擾孩子,讓他們專注就夠了。

有的時候越從形式上強調,越對孩子的專注是一種打擾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教會他們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獨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承擔責任,獨立解決問題。

8. 德國人有哪些生活習慣

nomad46:
你好。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遠道來訪的德國客人,我強烈建議你用中國式的傳統禮節接待,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德國客人能從中直接感受到新鮮獨特的異國風情,大大激發其好奇心;第二,這樣的待客方式也是你所熟悉的,能夠有效避免紕漏。畢竟年輕人還是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不同於成年人的固定模式。
一般來說,德國人講究順序、隱私並嚴守時間。你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對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所以,在與德國客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這些。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問到家裡需不需要單獨准備衛生間的問題,我想如果不便,則大可不必。但是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卻是十分必要的。
飲食方面,我認為德國客人不遠萬里而來,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國生活,當然應包括體驗中餐。我國有八大菜系,隨便哪一樣德國客人都會樂不思「薯」的。如果他實在吃不慣,洋快餐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另外,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至於聊天交談方面,可以涉及到有關德國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談籃球,壘球和美式橄欖球等。
通常,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所以交談時不要詢問人家的私事(如問女性的年齡、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禮物,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我覺得你這次如果准備送出08奧運福娃,他將非常樂意接受。
怎麼樣,對這樣的回答滿意嗎?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謝謝你的提問。

9. 德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大不大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然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率。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耐心地為你指點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為止。

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不過德國人十分喜歡熱鬧的場面,也會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還是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敷衍了事,一旦馬虎失職,那隻有請你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

10. 德國男人會做家務么

做家務不分國籍,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
掌握的一項生活技能。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做家務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