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

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3-01-15 00:36:33

『壹』 德國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德國西佔區分別由英、美、法三國主持。三占區中,美國的實力最為雄厚,它的佔領政策因而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響了英法的對德政策。隨著戰後東西方關系的變化,美國統治集團逐漸將前蘇聯視為其控制歐洲和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和對手,為鞏固在歐洲的地位,美國對德政策轉向扶植德國。1947年1月1日,美英聯合佔領區(簡稱雙占區)成立,這為整個西佔區的經濟恢復和經濟改革開辟了道路。

同時,企業失去活力,生產無從發展,市面一片蕭條,貨幣體系已經名存實亡,加之,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這種形勢的發展和人心所向為西佔區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輿論基礎。1947年,佔領當局任命路德維希·艾哈德為雙占區的「貨幣與信貸特別委員會」主席,具體負責籌劃貨幣改革的措施,這標志經濟改革的時機成熟了。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即是艾哈德針對德國的病症所開的處方。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場競爭制度。在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中,私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佔主體地位,國家干預調節只是一種輔助形式。必要的國家干預調節措施必須始終保持與市場一致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主要通過社會保險制度和救濟制度來實現。共同決定製度,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業中的共同決定權力,即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決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國家通過稅收等手段對市場的初級分配進行再分配,以防止社會過度的兩極分化,保障社會低下階層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進行了貨幣改革,把經濟活動的組織、調整交給了市場,為治理通貨膨脹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成為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起點。

幣制改革和隨後的稅收改革、取消配給和放開價格改革及加強國家干預與社會經濟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很快扭轉了西佔區經濟混亂局面。從1948年起,德國經濟進入恢復和發展階段。

1949年,阿登納組成聯邦德國的首屆政府。繼續推行已初見成效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即是在靈活適應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採用一種綜合性經濟政策的有機手段有計劃地刺激經濟。

與此同時,聯邦德國還實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費需求得到滿足、經濟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於這些措施的推行,聯邦德國在1951年就完成了經濟的恢復,實現了國民經濟從戰時體制轉移到「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軌道上來的過渡,為往後經濟迅速、順利的發展打下了比較牢固的基礎。

『貳』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被稱為什麼模式

德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公開宜稱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國家,主要特徵是銀行和公司間關系密切,銀行以股東和放款人的雙重身份對公司實行監督。德國模式追求的是三個目標:創造高利潤、利益分配平衡和較高的收入水平。戴維·柯茨認為: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對資本的積累的直接干預程度可能比較小,但政治體制嚴格地確立了一整套勞工權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組織的勞工擁有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市場和直接參與勞資談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會民主和基督教民主」[4]。德國模式的優點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訓;慷慨的福利國家和工資差距較小,培養了社會的和諧;公司和銀行的密切關系助長了高投資。缺點:勞務市場和產品市場的限制較多,權利過大的工會、高稅率、過分慷慨的失業救濟和對勞動力市場及產品市場的廣泛限制等導致了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模式又被稱為談判或協商資本主義「歐洲福利資本主義」,甚至是「萊茵模式」。

『叄』 俾斯麥時期的德國的發展模式是由國家來主導工業發展

具體來說就是主要由中央政府而非資本家大量投資建設工廠和基礎設施,引進技術來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過程。這是由當時德國的特殊情況決定的。英國和法國依靠剝削殖民地使資本家富裕起來,從而通過資本家的投資實現了工業化,此時德國尚處於分裂狀態,失去了擴張殖民地並實施自由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時機。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時,世界殖民地已被英法瓜分殆盡,德國本國資產階級資本積累不夠,無法擔負起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重任,而且容克地主階層勢力強大,德國本土資源貧乏,這些原因造成德國經濟此時落後於英法。但德國的優勢在於它有強大的軍隊和遠勝於英法的科學技術,德國政府通過統一戰爭從戰敗國獲得大量賠款,這些使得俾斯麥下決心走德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即依靠政府投資,採用最新科學技術,建設一批大規模的工廠和大量基礎設施,以此來實現德國的工業化。事實證明這個道路是成功的,俾斯麥用四十年時間就使德國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英國和法國,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但是這種方式也造成的德國經濟壟斷嚴重,大資本家和容克貴族控制國家大部分工業,大資產階級與容克封建地主階級控制的政府妥協,造成德國封建殘余大量遺留,缺乏民主,君主獨裁,軍國主義盛行,對德國日後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其餘的由國家主導經濟發展的例子主要還有蘇聯的斯大林模式,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改革和工業化,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
蘇聯模式是完全取消市場和資本的作用,一切由國家計劃決定的工業化模式。應該說這種模式的效率最高,使蘇聯二十年就實現了工業化,但缺乏靈活性,計劃死板,長期採用對國家日後的經濟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的工業化過程應當說和德國的相當接近,也是從清朝獲得大量賠款後由國家實施的工業化,這里不多說。
中國現在採取的政策介乎於斯大林模式和自由資本主義之間,政府大量投資給國民經濟基本部門的生產,國家的關鍵工業品,如鋼鐵,電力,石油,汽車等都由國有企業主導,被國家所牢牢控制,而一般民用工業品則放給私人企業經營。這種模式應該說是很成功的一種模式,但其中存在的官商勾結,浪費資源和腐敗等現象仍有待杜絕。

『肆』 投資銀行採用綜合型模式的國家有

德國。
德國的綜合型農業發展模式是歐洲國家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典型代表。
德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法國和荷蘭的第四大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國,農業是德國非常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

『伍』 世界上三種發展農業模式中,屬於法國,德國的是什麼

世界上三種發展農業的模式中,屬於法國、德國的是人地平衡。

這類國家一般都有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傳統,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多以進行農業制度變革為主要特色。

多年來,為發展現代農業,法國實行了「一加一減」的做法。「一加」指的是為防止土地分散,國家規定農場主的土地只允許讓一個子女繼承;「一減」指的是分流農民,規定年齡在55歲以上的農民,必須退休,由國家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同時還輔以鼓勵農村青年進廠做工的辦法減少農民。

除此之外,法國還實行「以工養農」政策。



(5)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以人均佔有耕地資源來劃分,世界現代農業可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型,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型和土地、勞動力適中型,針對不同國情和農情,各自國家採取了相適應的農業發展模式,並獲得了成功。

1、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

這種類型最典型的國家是荷蘭,其農業的主要特色是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高附加值農產品。荷蘭人多地狹,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稱世界之最。由於土地十分珍貴,荷蘭人追求精耕細作,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的溫室作物和園藝作物。

除荷蘭外,還有以色列。以色列地處中東,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國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節水農業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產2~3千克糧食,是我國的2~3倍,水肥利用率達80%~90%。

2、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

美國是這種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其主要特色是以廣泛使用農業機械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總產量。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現代化大農業。

與美國情況差不多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都依賴於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

『陸』 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特徵

社會市場經濟
戰後上台的阿登納政府廢除以行政控制為特徵的中央統制經濟,建立介於計劃經濟
和市場經濟之間的「社會市場經濟」,這一模式使得聯邦德國經濟產生了奇跡。

『柒』 美國,法國,德國是通過什麼方式走上資本主義發展

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方式走上資本主義民@主道路,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
美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兼民族解放戰爭方式走上資本主義民@主道路,建立資產階級總統共和制,建立的標志是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頒布。
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方式走上資本主義民@主道路,建立資產階級半總統共和制,建立的標志是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德國:通過王朝統一戰爭方式走上資本主義民@主道路,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標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頒布。

『捌』 求解,德國模式是怎麼實現的

所謂「德國模式」,是指二戰以後形成的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概括地說,「德國模式」實行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與有力的國家干預相結合,注重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主張走介於傳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 「第三條道路」或 「中間道路」。這種發展模式既要充分發揮個人自由、創造性和競爭性,同時又特別注意用高稅收和高福利的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來調整市場競爭帶來的對公平的扭曲,以實現市場、國家和社會三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玖』 早期現代化國家的政治發展有哪些模式

⑴英國式道路。

漸進——妥協的發展道路,以英國為典型。

英國自光榮革命後總是通過改革而完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總體是平穩的,政治發展的目標是通過和平的手段循序漸進的,是上下力量互動的發展模式。

⑵法國式道路。

激進——革命的發展道路,以法國為典型。這是一條不斷革命的道路,是自下而上的力量推進政治發展的模式。

⑶德國式道路。

保守——改良的發展道路,以德國為典型。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在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依靠的是保守的國家主義力量,通過對原有制度的逐步調整和改進去實現政治發展,是通過自上而下的力量實現政治發展的模式。無論是法國模式還是德國模式,最終走向了英國模式。

(9)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政治發展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含著廣泛的內容,涉及了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合法性基礎的擴大、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參與機會的增加、政治民主的擴展、政治文化的改造以及公民自由權利內容的豐富,都是其題中之意。

如果把政治體系分為政府體系和非政府體系,那麼,政治發展在政府體系中所關注的主要是完善和提高政府的制度和能力,提高管理和協調水平;而在包含公民、社團、政黨等的非政府體系中,政治發展則主要表現在政黨功能的完善、政治社團的成熟、公民政治參與熱情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強以及新型政治文化的不斷發育。

當然,無論從哪個體系的角度,政治發展都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運動:物質技術層面、組織制度層面和政治心理層面。

西方學者關於政治發展的定義固難擺脫其價值觀念和經驗背景的影響,他們往往是從西方的政治模式出發裁剪和衡量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發展現象。

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西方中心論」的狹隘印記。我們在借鑒和吸收他們研究成果的同時,還必須看到政治發展的更為豐富的內在規律,那就是政治發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一方面,政治發展異彩紛呈,但它並非雜亂無章,它遵循著一些一般的規律,不同的發展模式之間,相互聯系。

另一方面,政治發展的一般性規律,通過多樣性的模式體現,不同的模式之間相互區別。絕不可以共性掩蓋個性。

對任何一個民族國家來說,真正的政治發展,就是要堅持從國情出發的原則,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他國政治模式。這樣才能保證政治建設進程順利而健康的發展。

『拾』 德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

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國際匯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第五大國(購買力平價)。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

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憑借其在2012年1.516萬億美元的出口額,德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額占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輸出。在2013年,德國在全球取得了2,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10)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德國採取」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一、通過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採取相應保證措施以防止產生專政,國家計劃化、經濟管理已經由於工業卡特爾化而造成的私人壟斷,目標是實現盡可能廣泛的經濟發展。

第二、建立能正常運轉的貨幣秩序,以保證價格穩定。在私人經濟創造奇跡的國家應保持貨幣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以及通過不同的國家措施保證市場的競爭和經濟的穩定。

第三、實現社會安全、社會公平與社會進步。主要手段是,促進經濟增長,即不斷擴大社會財富,國家對收入與財富進行再分配。同時為加強社會團結,如果由於競爭而產生較大收入差別,則通過累進稅率縮小這一差別,而同時又不至於影響貫徹刺激生產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德國是什麼發展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