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油紙包是什麼梗

德國油紙包是什麼梗

發布時間:2023-01-18 08:45:51

1. 「德國油包紙」的故事是誰編的

截止到2021年7月,尚未公布作者。油皮紙原意是德國人的武器槍械會用幾層防水的油紙包裹起來存放,後來考古黨在發掘某些二戰遺跡之類的地方時發現了這些包的好好的狀況還不錯的古董。

德國油包紙主要用於絲綢織物、醫葯用品、糖果煙酒、糕餅點心以及其他商品的外包裝和內襯材料用。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油紙鋪在燒烤盤內,防止食物粘盤。


主要優勢:

德國油包紙適用於含油量較大的烘焙食品。在烘焙麵包、餅干、蛋糕時,不僅可以起到防粘的作用,還可以防止上色過重。

膠墊是一種可以反復使用的防粘工具。其主要採用了耐高溫的硅膠材料,防粘效果非常好。無論是製作餅干、麵包或者蛋糕時,都可以使用。

2. 二戰德國瀕臨失敗時,為什麼不祭出毀天滅地的油紙包這

看到這個問題,一直在想油紙包是啥。後來才想明白,德國失敗油紙包不重要,油才重要,也是最大殺器,可惜德國沒有。

有無數的理論分析家都在分析德國為何失敗,有人說以一國敵全球,實力不濟,有人說,盟友坑爹,日本害人,義大利拖後腿,也有人說,戰略失誤,沒有徹底打敗英國,但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油紙包,對,油紙包,沒有石油。

3. 油紙包的科學打開方式是什麼梗

是關於德國的一個梗。
說是青島的下水道系統是德國公司修建的,一百多年都沒有損壞,後來維護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損壞的零件周圍三米范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
意思就是說德國做事嚴謹。

4. 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奇跡是因為有「匠人精神」請不要再搞笑了

前些日子有人一讀者在後台問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它們的經濟能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再次飛速的發展起來?

比如,德國在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戰敗投降。戰敗後的德國被炸成了廢墟,而且被要求付出巨額的賠償款,然而僅僅過了20年德國又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並在1939年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差點就幹掉了整個歐洲。

要不是在蘇聯和英國的頑強抵抗下,再加上美國的參戰,現在的歐洲說不定就是一個統一的聯邦制國家了。

不管怎麼說,德國最終還是失敗了,整個國家再次化為廢墟,而且被要求賠償了更多的戰敗賠款。

然而,在二戰後不到30年的時間內,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並一直領先到現在。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日本身上!

二戰後期,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國對日本所有的大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幾乎摧毀了所有的工業設施。而且美國還在廣島和長崎扔下了兩顆原子彈,整個日本幾乎都被炸成了廢墟。

然而,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日本經濟便再次恢復起來,並在1978年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為什麼兩個戰敗國的經濟都能在戰後很短的時間內再次發展發起?這是偶然還是必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在網路上流傳最廣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國都有「匠人精神」。

我估計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看過「德國百年油包紙」的這么個「毒雞湯」。

2010年的時候,網路上出現一個帖子:青島原德國租界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復存在。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准,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范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亮光如新。

這個消息太過「震驚」了,在網路上被瘋狂的傳播,於是「德國油包紙」就成了德國匠人精神的代表。

後來,這件事被辟謠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在2013年的時候,有人在網路上發表了一個「升級版」的「油包紙」:德國人在青島待了17年,沒建別墅大樓,沒搞噴泉,把下水道給修了。可是100年以後,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下水道使用了百餘年,一些介面零件需更換,當年建下水道的德國公司已不存在。經同德國聯絡,青島發現存放備件的小倉庫,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這個謠言被一個很牛,但對下水道行業比較外行的名人給轉發了,再次引爆網路。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青島市市區的排水系統總長將近3000公里,「德國造」排水系統所佔比例不到1/1000,網傳「油紙包」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但是,辟謠哪有謠言來的快和傳播的廣啊?

於是,大家都記住了「德國油包紙」,並成為德國「匠人精神」的代表。

同樣,網路上也流傳著千奇百怪的日本「匠人精神」的案例。

當然了,在網路上分析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日德是多麼的重視教育、有信仰、是「民主」國家等等……

我們承認,這些可能會對日德戰後經濟有所幫助,但是絕非主要原因。

其實,日德經濟能在二戰後飛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第一,它們在戰前就已經進入工業 社會 ,具有完備的工業基礎。

第二,佔了「美蘇爭霸」的光。

第三,依靠戰爭賠款,佔領了其它國家的市場。

第四,以「放棄」國防為代價,發展經濟。


01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歐洲。

在1834年的時候德國就進入了工業 社會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已經在工業 社會 待了80多年,各種工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備了。

那個時候的工業種類不像現在這么多,主要是紡織、化工、建築、 汽車 、飛機製造等,完整的工業體系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口。


同樣,日本大概也是在那個時間段進入工業 社會 的。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國力日漸強盛。


在1894年的時候,中日之間發生了甲午戰爭。


那個時候,雖然中國已經開展的「洋務運動」,但是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基本還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軍艦都是從西方國家花大價錢購買來的,而日本都已經可以製造先進的戰艦了。


正是因為日本和德國比我們提前 接近100年的時間進入了工業 社會 ,積累了大量的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日本和德國才能在戰敗後再次快速的發展起來(總的說來人家戰敗了,底子和相關的機構都在,有連續性)


其實,這個一點都不難理解,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會完全的明白。


很多人玩過網路 游戲 吧?


比如,一個網路 游戲 ,我已經玩到100級了,你才玩到20級,這個時候我的號被封了,得從頭開始玩。但是,即使我重新開始玩,我的升級速度也肯定要遠比你要快。


為什麼?


因為我經歷過0-100級之間的這個過程,哪個地圖有什麼好的裝備、哪條路走不通、那個怪給的經驗多、刷不同的副本需要什麼樣的技巧……


這些我都非常清楚,所以升級起來特別的快。


雖然德國和日本在大戰後整個國家都被破壞了,但是它們的工業基礎還在——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都還在,所以很快的就發展起來了。


這就是 德國和日本在戰後能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一個原因:他們在戰敗前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工業基礎。


02


日德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美蘇爭霸。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緊接著美國和蘇聯就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開啟了爭霸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代表的 社會 主義在這個星球上開啟了長達40多年的爭霸模式。


日本和德國是兩個戰敗國,也是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美國和蘇聯都在這兩個地方囤積了重兵,防止對方向己方勢力范圍內進行滲透!


比如美軍和蘇軍同時攻進了德國,把德國一分為二:蘇聯控制了德國的東部,叫做民主德國;美國控制了德國的西部,叫做聯邦德國。

雙方在對抗的前沿布置了大量的軍隊、武器等。


為了便於對抗,美國和蘇聯在東德和西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都促進了德國的經濟發展。


試問:你從美國生產大量 汽車 、飛機和大炮運到德國劃算,還是在德國本土直接生產劃算?


再加上,那麼多軍隊駐扎在德國,要吃、要喝、要玩、要用吧,小小的德國承擔著兩個超級大國對峙需要的海量物資,經濟發展焉能不快?


更何況,戰敗前的德國,工業基礎本身就非常強大。


日本和德國稍微有點區別,日本不是美蘇爭霸的最前沿,但是日本得到的好處更多、更大。


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在二戰的時候,蘇聯的海軍相對比較薄弱,所以無法和美國爭奪日本,於是雙方將爭霸的前沿轉陣地移到了朝鮮半島。

美蘇在歐洲對峙只是「冷戰」,但是在朝鮮半島卻形成了「熱戰」——雖然蘇聯沒有和美國發生直接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代替了蘇聯和美國在朝鮮發生了一場大戰。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讓日本飛速的發展起來!


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的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默許後,突然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動全面進攻——朝鮮戰爭爆發。


由於日本離朝鮮戰場非常近,又是美軍駐扎的主基地, 所以日本立刻就變成了美國在遠東的兵工廠和前沿基地。


戰爭對纖維、金屬乃至 汽車 等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國將大量的訂單給了日本,加速了這些行業迅速恢復。


比如,1950年7月31日,美第八軍後勤部向豐田公司訂購1000輛軍用卡車,1951年3月1日又從豐田訂購了各種卡車3679輛。


《豐田 汽車 二十年史》這樣記載了這段 歷史 : 「我公司正是因美軍的訂貨而擺脫了危機。」

戰爭結束後,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的石川七郎說道: 朝鮮戰爭是上天對日本經濟的恩賜。


日本戰後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後來回憶:


由於朝鮮戰爭的軍需物資在日本訂貨,以及海外市場的全面繁榮,日本的商品輸出有了飛躍的增加……


美國駐日大使 R·墨菲說道:


日本以驚人的速度把四個島變成一大供應基地,沒有這一招,朝鮮戰爭是打不下去的。日本國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一樣努力生產。只是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是純粹的消耗,日本則是大大獲益。日本電力70%、煤炭80%、海陸交通90%、100萬人以上為朝戰服務。豐田卡車滿足了美軍需用,擺脫了積壓。


《第1 財經 日報》評論道:


日本通過充當美軍的後勤補給基地而成為朝鮮戰爭的受益者。在朝鮮戰爭「特需」的拉動下,日本經濟迅速擺脫蕭條。戰爭爆發僅4個月,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就超過戰前水平。此外,日本在二戰後被完全剝奪的軍事工業在朝鮮戰爭中得以初步恢復。更重要的是,日本公司在戰時引進了大量的美國技術。僅在美國國內交易所登記的知識產權轉移就從1950年的27件,到1951年的101件,再到1952年的133件,逐年遞增。更多的則是未登記的、由日本人超群的模仿能力而完成的「技術轉移」。正是這些技術奠定了日本上世紀50年代的經濟起飛。


……


我們公正客觀的說:美蘇爭霸原本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戰爭,如果美國佔領了朝鮮半島,那麼對蘇聯的威脅更大,因為那時蘇聯和美國的主戰場在歐洲,蘇聯的亞洲部分是比較貧瘠的西伯利亞地區,兵力比較薄弱,一旦朝鮮半島完全被美國佔領,那麼蘇聯就會被美國東西夾擊,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正是因為如此,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蘇聯才答應給中國大量援助——這就是後來的「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的由來。


所以, 日德戰後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它們都是美蘇爭霸的前沿,美國和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促進了它們的經濟飛速發展。


03


日德戰後經濟發展的第三個原因就是: 戰敗後巨額賠償加快了對周邊國家的市場佔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


戰後在是否要德國戰敗賠償款的問題上,當時就有很多人提出了異議。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人物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他一針見血的指出:


如果希望德國支付賠款,就要允許它大規模出口,而德國的出口必然侵蝕英法的國際市場。於是,德國越能支付賠款,就越會削弱英法的製造業,等德國支付完賠款,英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結果,完全被凱恩斯給說中了!


一戰失敗後,德國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快速的佔領歐洲市場,並在短短的20年後,就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發展,也是同樣如此。


朝鮮戰爭以後,日本的經濟快速發展。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各行各業的產能開始大量過剩,想要保持經濟繼續發展下去,就必須要佔領別國市場。


然而,由於二戰剛剛結束不久,整個亞洲的反日情緒非常嚴重,日本商品根本就賣不動。


那個時候,亞洲國家也因為戰爭的破壞,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急需購買大量的物資發展經濟,於是日本採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 利用提供廉價商品來代替戰爭賠償款。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是種地的,我欠你100萬,根本還不起,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想我能快速的還上你的錢,只能購買我的糧食來抵債。由於我欠你很多錢要還,所以肯定會把糧食便宜點賣給你。就這樣,你的農業就被我搞廢了,以後都得依靠我。


日本採取的就是同樣的辦法。


二戰後,日本需要賠償亞洲國家很多錢,如果日本給他們錢的話,那麼就有兩種選擇:


第一,亞洲國家拿著賠償的錢去日本購買各種物資、商品和技術,這就等於我給你錢,然後你拿著我給你的錢購買我的東西。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還不如讓日本直接賠東西。


第二,亞洲國家拿著賠償款去其它國家購買物資、商品和技術。


對於日本來說,當然希望大家選第一種了。


那麼,如何才能讓大家選擇第一種,而不是第二種呢?


日本採取了兩種辦法:

第一,日本提供全套服務,而且價格便宜。


比如日本對緬甸的2億美元戰爭賠償,就換成了向緬甸提供運輸設備,包括公共 汽車 、小轎車、鐵路運輸車輛及其他能源設施(如緬甸首都仰光的巴魯河水電站)等等,全部技術人員和成套設備均由日本提供。


你要是買美國的,美國人是不可能給你提供全套服務的,而且價格會貴很多。


第二,日本賠償給戰勝國的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賠償日元有什麼好處?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不是國際貨幣,其它國家是不認的,所以你拿到日元以後只能到日本購買東西。


這就變相的等於賠償給你商品了。

大家想想,你用日本的賠償款購買了日本物廉價美的商品,這些商品的技術服務、零部件供應、標准都是日本的,你本國的還能發展起來嗎?


以後,你都得依靠日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供電設備。


目前世界上的電壓主要有美國型(110v-130v)和歐洲型(220v-240v),但日本型比所有型都要低,只有110伏。


你用了日本人的電廠供的電,就得配日本出的電氣產品,否則根本帶不動。以後維修自然也需要日本的技工,如果要更新換代,最方便替換的肯定也是日本的產品……


比如,我們中國的電壓是220伏,如果現在都要改成110伏,誰能受得了?誰能改得起?需要海量的時間和金錢。


就這樣, 日本依靠戰爭賠款出口成套商品、技術和服務,不但很快償還了戰敗賠償款,而且還順帶佔領了整個亞洲市場。


直到現在,很多亞洲國家還沒有擺脫日本「戰敗賠償」帶來的嚴重後果,很多國家的很多行業依舊採取的是日本標准。


二戰後,我們沒有要日本的戰敗賠償款,很多人一直耿耿於懷。


現在看來,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吃虧有時不一定是壞事。


一個人,最重要的知識。


沒有知識和頭腦,就算給你100萬,很快也會被你給敗光;相反,有了知識和頭腦,哪怕就是身無分文,你也能白手起家。


所以, 日德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第三個原因就是:依靠戰爭賠償迅速佔領了周邊國家的市場,讓它們離不開自己,從而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


其實,還有第四個原因: 由於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戰敗國,所以它們在軍事上被「閹割」了,不得發展軍事重工業和重點航空業,這讓它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


本質上來說,這是拿國家安全來換取經濟發展——在和平時期這沒有問題,但是一旦發生戰爭,它們就是「養肥的豬」,任人宰割。


我相信大家現在應該明白日德戰後經濟為什麼能快速的恢復了吧?


並不是什麼「匠人精神」,那是別人想要誇你,當事人自己編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勤勞的民族很多,哪個民族沒有大量的「匠人」?


我們在近現代落後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匠人,也不是文化、信仰和制度的問題, 而是因為清朝時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我們在工業上落後日德近百年,缺少工業積累所導致的。


現在我們不是已經逐漸的追上來了嗎?


當然了,由於 歷史 欠賬太多,在有些方面,我們依舊和西方發達國家有一些差距。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國人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很多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領先的方面會越來越多。


對於取得的成績,我們固然不能驕傲自滿,但是在落後的方面,我們也不宜妄自菲薄,過度神化美國、日本和德國這些國家。

5. 日本的餐具要洗7遍,一個學生只洗了5遍結果被開除了,他的經歷說�

說明這個故事是國內的公知精英為了說明中國人差,外國人好而編造出來造謠用的,餐具洗三遍跟洗七遍之間基本沒有區別,起碼肉眼根本分辨不出來,更別說五遍和七遍之間的差別了。

而且這個故事還有各個國家比如德國版本。

這類小故事的主題一般只有一個,外國人做事認真嚴謹,中國人有劣根性所以做不到這么好。
比如什麼德國的油紙包之類,全部是中國某些別有用心的公知精英瞎編亂造出來,目的就是毀掉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6. 德國人修的青島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且裝有圖紙和修復工具嗎

有人說下水道雖然看不見,卻能在關鍵時刻考驗這個城市的良心,傳說之中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島就擁有非常龐大的下水道體系。然而最近有傳聞稱,青島這樣完善的排水系統得益於德國製造。一百多年前德國修的下水道到現在還能派上用場,並且每隔一段都有有一個油紙包,裡面有圖紙,備用零件都還是嶄新的。

一百多年後,德國建造的下水道確實還在使用之中,只是青島政府已經重新翻修過了,很多連管道都已經換了。而且下水道裡面全都是水泥,如何能挖到油紙包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是每當到了夏天雨期,德國修建的青島下水道一定會被網友們再度重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城市的排水系統實在太差,遇到大雨就會淹,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德國下水道的謠言正好戳中了大家的自卑心理和崇洋心理,讓他們淡化了這段屈辱的歷史。

不過回想起來,一百多年前的德國殖民者住在青島十七年,沒有蓋什麼高樓大廈,而是把下水道給修了。即使在今天,中國能有多少城市在搞建設的時候,會做這件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業績的事情呢?

閱讀全文

與德國油紙包是什麼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