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科藤管業有哪些

德國科藤管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09 05:44:20

『壹』 巴赫的代表作是什麼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代表作是:《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等。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1)德國科藤管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的音樂體現了生活在18世紀德國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雖然他消極、屈服,但也還沒有看到改變生活的途徑。他覺得一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犧牲的精神。

這就是巴赫在他的藝術中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他的作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市民之間的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

『貳』 德國科藤管業河南辦事處在哪裡

在信陽國際商城23棟110號

『叄』 巴赫的音樂作品有哪些

《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法國組曲》

1、《勃蘭登堡協奏曲》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協奏曲獻給勃蘭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侯爵,這就是著名的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又名伯蘭德伯格協奏曲,

展現了絢麗多彩而又富於獨創性的對比,華麗而高超的復調手法,活躍而宏偉的旋律,可以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這種當時已經趨於過時的體裁推向了最後的高峰。

2、《馬太受難曲》

《馬太受難曲》創作於1724至1727年間,取材於《聖經》中對耶穌受難過程的敘述。整部作品結構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穌被門徒出賣和最終被捕的過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述了耶穌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

3、《b小調彌撒曲》

巴赫於1733年寫成了這部彌撒中的「懇求主,賜憐憫」(Kyrie)和「榮耀頌」(Gloria)這兩段,是為了奉獻給薩克遜的選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opsmundm)的,當時這位選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長官,後來成為波蘭的國王,

巴赫將這兩段樂曲奉獻給他並附有一信,請求選侯指派他為選侯的宮廷作曲家,信中還說:「這兩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義的樂曲。」巴赫所說的完全是事實,這部作品確實是巴赫有非常意義的頂峰作品。

4、《平均律鋼琴曲集》

《平均律鋼琴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平均律是歐洲音樂的基本律制。

5、《法國組曲》

法國組曲是巴赫獻給他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的,其中前五首包含在《為安娜.瑪格達蓮娜的鍵盤曲集》,第六首是後來追加的。

作品大約寫於1722-1725年,主要創作時間仍屬於科藤時期(1717-1723),這段時期確實是巴赫創作器樂作品的一個高峰期。

『肆』 獼猴桃的品種有哪些

獼猴桃從野生到栽培,最後發展成為一種水果產業,至今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這個產業的形成源於資源的收集,它的成功是以優良品種——海沃德的誕生而開始的。所以品種選育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十分重視的科研重點之一。紐西蘭正是由於海

沃德的選育成功,才使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我國自1978年以來,陸續選育出大量優良品種(系),有些良種在很多方面已超過世界主栽品種海沃德。目前國內外主要的優良栽培品種有:海沃德、鄂獼猴桃1號(金魁)、鄂獼猴桃2號(金農)、鄂獼猴桃3號(金陽)、秦美、米良1號、紅陽等。

『伍』 跪求史懷哲《巴赫傳》經典片段的節選

我知道也叫巴赫論

第一章 萊比錫城需要一個新管風琴手
第二章 古老而榮耀的巴赫家族
第三章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場
第四章 年輕的塞巴斯蒂安學藝
第五章 安哈爾特一科藤親王的教堂樂長
第六章 18世紀下半葉的音樂環境
第七章 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樂師巴赫
第八章 主啊,我們是多麼需要你
第九章 巴赫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附 錄 巴赫主要作品目錄

今年正逢二千年,又是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全世界莫不緊鑼密鼓地在大大慶祝這位偉大的宗教音樂家。台灣的樂迷在慶祝巴赫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馬友友與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二位大師級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演奏會。但身為教會音樂界的我們,實有責任將「巴赫年」賦予新的生命。本文將要探討的是巴赫音樂如何影響史懷哲一生,以及史懷哲與管風琴之間的關系;也許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二位偉人的性格,因為曾許多報導均寫道:「史懷哲的身上蒙上神秘、離奇色彩---即一位不容易了解的人;巴赫冰冷的教堂作曲家---跟不上潮流的人。」
一、史懷哲生平簡介
二十世紀人道精神劃時代偉人、非洲聖人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 ,德(裔法)國人;出生於阿爾薩斯(Elsas)的一個小鎮西澤堡(Kaysersberg)。這是位於法國中部的東方,與德國相鄰界的萊茵河西側地方,所以當地人以德、法語作為通用的語言。史懷哲在孩童時期即能自如地使用兩國語言。根據他的講述,家庭里寫信時習慣用法文,著述和演講時用德文。當時阿爾薩斯正屬於德國,所以史懷哲的母語應該是德文。因為有雙語的環境,造就他後來以法(1905年)、德(1908年)兩種語言完成『巴赫傳』這不朽名作。這本書也是今日音樂學者研究巴赫的經典著作,它也是巴赫音樂最有力的福音宣揚者。
或許是受其祖先影響(阿爾薩斯祖先中有牧師、老師和管風琴師),史懷哲極賦有音樂方面的天份。五歲跟外祖父學鋼琴,七歲時便寫了一首贊美詩,並編寫和聲附在合唱曲的旋律中;八歲還踏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昆士巴赫(Gunsbach)教會的管風琴。他傳承來自祖父對管風琴的熱情,經常關心各地的管風琴與其製作方法;同時也是一位風琴即興的高手。不論旅行或經過哪一個城鎮,一定會去參觀管風琴,其它的雜事可以棄置不顧,不然的話,他心理會覺得揣揣不安。例如在路茲倫的禮拜堂要安置優秀的管風琴時,史懷哲專程去參觀如何安置;九歲時曾在一次禮拜中代替正式的風琴師演奏,並獨當一面的開始在教堂禮拜中擔任司琴的工作。十五歲拜改革宗聖司提反教堂風琴名師尤金.孟許(Eugen Munch)學管風琴,這是史懷哲生命中第一次與巴赫的邂詬。十六歲准許在禮拜中接替游其納.孟哈的司琴工作,並在聖威廉教堂(St.Wilhelm)擔任巴赫清唱劇與受難劇的管風琴合唱伴奏。年輕的史懷哲也相當喜愛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的作品,不管是歌劇「唐懷瑟」(Tannhauser),或是千里迢迢遠赴拜瑞德(Bayreuth)聆賞巨大的連篇樂劇「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ebelungen),甚至後來還發展到與華格納夫婦成為友誼的關系。
十八歲到法國巴黎追隨著名的管風琴泰斗魏多(Charles-Marie Widor,1844-1937)學琴,同時還拜菲利浦(J.Philipp)學鋼琴。當時的史懷哲正在斯特拉斯堡(Strasburg)研讀神學與哲學;魏多教授一向只收在音樂學校主修的學生,但史懷哲在其面前彈奏了一首,魏多教授非常賞識他,稱許他,立刻收他作學生,同時預料他將來必然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這位魏多教授的教育以深刻的技巧指導史懷哲,並以優美的立體感來演奏。因他的教誨,使史懷哲明白在音樂中建築美的意義。
二十三歲拜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高徒杜勞特曼(Marie Jaell Trautmann)學習鋼琴。史懷哲在二十五歲時已是斯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師,但他同時也正在研究音樂理論,並開始管風琴音樂演奏方面的事業。二十六歲時已有哲學博士學位。三十八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稍後年間著手寫巴赫管風琴樂的詳盡書籍,一方面也同時舉行管風琴音樂演奏會。
當三十八歲第一次向非洲出發時,巴黎的巴赫學會不忍心使這位音樂天才被埋沒於非洲叢林里,便贈送史懷哲一項意想不到的禮物;這是一台特殊打造足足三噸重的鋼琴,它有大風琴(Great)一樣的鍵盤,並附有管風琴踏式板(Pedal)。為了對抗非洲經年潮濕的氣候和白蟻,鋼琴的表層全部用鋅細心鍍過。這部構造異常特殊的大樂器,後來陪伴史懷哲在非洲度過半個世紀的歲月。
來自內心的呼召,史懷哲決定以一個牧師與醫生的身分進入非洲,幫著關懷生命。這樣的動機,促使他在非洲喀麥隆的蘭巴倫納(Lambarena)的醫療工作長達三十五年;在所有上帝兒女中,史懷哲是實踐基督真理的一位偉大信徒,可稱為聖方濟第二。雖然在三十歲才頓悟了「非洲叢林醫學」,神也沒有因此奪去他的藝術生涯,更反而意外地成就他在音樂領域的恩賜。
這位在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世紀偉人,我們確實很難了解在他的生命中,究竟哪一樣比較重要。當然,史懷哲決心實踐直接獻身服務人群的時候,他已經打算放棄其它的三種事業。然而由於上帝的美意,加上他個人堅定的意志力,上帝把四種事業巧妙、和諧地調配在史懷哲一天工作十六小時的時間表裡。
為何身為學者、巴赫專家、管風琴建築師與演奏家的史懷哲,原本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他的一生奉獻給音樂,最後卻反而選擇叢林醫院?原來在一九○四年(二十九歲)的一個聖靈降臨節早上,他看到了一本巴黎傳教者協會的刊物。書中全是寫一些非洲叢林需要醫療服務的呼籲,其中一篇題為「剛果區傳教工作的需要」。這篇文章這樣寫道:「在非洲大陸叢林中,生活著一大群不信主的土人,該地沒有傳教士,生病時沒有葯吃,他們不懂真理、知識低落……凡是那些能堅決回答上帝的呼召,勇敢地說:『主啊!我要跟隨您』……」。這時史懷哲口裡也跟著念道:「當主耶穌點頭示意的時候,懂得說:『主啊!我要跟隨您』的人,就是我們需要的人。……」這時他知道自己長期曾在二十一歲那一年(一八九六年)下過決心:「三十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要是能達到研究學問和藝術的願望,那麼三十歲以後就可以直接進入一個立即服務的方向,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終於到了要步上人生另一個階段!接下來便一一實踐自己的諾言,除了在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外,也在非洲醫院里將知識與經驗結合,並把他的信仰付諸實現。他就這樣過著遵行耶穌誡命,事奉與犧牲生涯,遠離文明世界的人。
當史懷哲決心要進入非洲工作時他也明白,即一但開始了在非洲的工作,便等於自己藝術生涯的結束。若久不練琴讓手腳因生銹而不用,要拋棄應該就比較容易。但有一天晚上心情郁悶,而正在彈巴赫的一首賦格時,突然亮起了一個念頭:「不是可以利用在非洲的空閑時間,磨練和加深自己的琴藝嗎?」這樣的想法萬萬也沒想到,造就他前後進出非洲十三次常只是為了非洲醫院的募款音樂會。在這期間(例如:一九三二年西敏寺聖瑪格麗特電台錄音廣播,以及一九三六年十月在斯特拉斯堡聖歐瑞利亞教堂,為倫敦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所灌錄的巴赫管風琴演奏曲唱片,被視為音樂界難忘的成就之一(後來Pearl公司曾自史懷哲在1935/36年所錄制的唱盤中轉錄至 CD,編號是GEMM CD9959)。史懷哲在歐洲旅遊同時,除了開演奏會以外,並設計、改造、拯救以免毀壞的管風琴,並將所賺的收入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這樣偉大的奉獻精神一直被世人傳頌著。
一九五四年七月三十、三十一日在斯特拉斯堡多馬教會,為了紀念巴赫忌辰所舉行的音樂演奏會。這個活動是每年循例舉行的,但意想不到是由八十歲的老管風琴家史懷哲演奏序曲開啟了序幕。我們可從每年一月十四日史懷哲的誕辰,均在法國巴黎舉行音樂會;以及每年最接近九月四日(史懷哲逝世紀念日)的星期日下午,在昆士巴赫舉行紀念史懷哲的風琴演奏會中可看出,一位偉人受人景仰的程度。
無庸置疑,這位具備哲學、醫學、神學、音樂四種不同領域,且於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史懷哲,是了不起的通才、卓越成就的世紀偉人,更是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雖然他身上聚集多樣的天份,但讓他成功的還是來自信仰的動力與積極努力的特質。
史懷哲在壯年時期,常在旅途中安排每天十六小時的時間來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清晨四點,朋友勸他說:「你不應該蠟燭兩頭都燒著。」而他則回答道:「如果蠟燭很長,為什麼不可以?」又有一次為了管風琴音樂會用八小時來練習,並調整風管使其達到所要的音色,從這兩件事可想而知,其一生以身作則地在過活每一秒。非洲土人的平均壽命是五十歲,所以史懷哲在五十六歲時就完成他的自傳,沒想到上帝疼愛他,讓他活到九十歲,其中有人說道,這與他每天認真工作後,在飯後習慣彈奏巴赫樂曲有正面的關系(施義勝,27)。
史懷哲的著作不僅多元且具有專業性,共計有『尤金.孟許』(1898)、『康德的宗教哲學』(1899)、『根據十九世紀科學研究和歷史記載對最後晚餐問題的考證』(1901)、『耶穌的救世與受難的秘密--耶穌生平的素描』(1901)、『巴赫論』(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穌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邊緣』(1921)、『文明的哲學:文化的沒落與再建&文化與倫理』(1923)、『使徒聖保羅的神秘』(1930)、『我的生活和思想』(1931)、『非洲雜記』(1938)、『培利乾的生活與感想』(1951)等。
二、關於『巴赫傳』
1.寫作經過與出版由來
記載在史懷哲『巴赫傳』書中的一段話說到:「中世紀選修文學與音樂的人士,不論它們選擇哪一條路,其終點必到達巴赫」,這足以突顯Bach這條小河(德文中Bach原為小河之意),已不是小河,而是大海。樂聖貝多芬曾說:『他不是小河,應該是大海』)。
史懷哲在解讀巴赫聖樂上有獨到的一面,也是全世界音樂學者公認寫得最好的『巴赫傳記』。樂壇上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沒有讀過史懷哲『巴赫論』的人,無法成為巴赫音樂成功的演奏者」。由此可見,『巴赫論』在史懷哲畢生各類的著作中佔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一九○三到一九○四年,史懷哲將所有的空暇時間都給了巴赫,為的是要寫『巴赫論』這本書。寫的對象是給法國人看,而不是德國人;這位曾擔任過德國萊比錫聖湯姆斯教堂(St.Thomas)唱詩班指揮大師的巴赫,在法國卻還沒有人知道。畢竟德國才是研究巴赫音樂的大本營,法國不是。
寫作的過程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史懷哲得一面用德文講道,一面還得用法文寫書,向來以德語為母語的史懷哲,終於在一九○五年秋天完成法國版的『巴赫論』,書名獻給居住在巴黎的大伯母史懷哲.馬蒂德太太(這是為了答謝她在一八九三年設法引見魏多教授,並在她好客家裡得以常常與魏多教授在一起)。該書原名『詩樂並茂的巴赫』(J.S.Bach, le musicien-poete),由法國巴黎Costallat公司出版,以及德國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出版公司於一九○八出版,共計四百五十頁。這時史懷哲正值三十三歲。
當時魏多先生就曾在史懷哲面前提到,有關法文記述巴赫的書都偏屬於傳記性質。且當時在法國只有巴赫的自傳,沒有介紹他的音樂特質方面的藝術作品。雖然史懷哲之前對音樂歷史與理論都不曾做過專門研究,同時寫該書的動機也只是純粹答應魏多教授為巴黎音樂院學生撰寫有關巴赫的音樂藝術的文章,來填補法國音樂藝術不足而已。但由於先前研習過巴赫的音樂,又曾在聖威廉教堂擔任過管風琴師,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頗有心得,因此鼓起勇氣,順其自然地寫下去。當時史懷哲寫書的計劃不是在發掘巴赫和他那個時代新的歷史數據,只想嘗試和其它音樂家一樣談巴赫而已。因此決定將此書的主題來討論以前很少人提及的地方。譬如說,解釋巴赫音樂的真正特質,以及討論正確的演奏方法。所以該書的傳記性與歷史性事物只是成為小引,而不是書中最主要的主題。
由於史懷哲是德裔法國人,想把當初法文版的『巴赫傳』重新整理原有資料,翻寫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本。德文版的『巴赫論』(J.S.Bach),終於在研習醫學、准備演講、傳道、旅行、音樂演奏等活動中撰寫完成。從原有的四百五十五頁增加至八百四十四頁,於一九○八年在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出版公司出版。這是史懷哲繼完成『歷史上耶穌的研究』一書後的另一領域書籍。後來英譯本於一九一一年分兩冊出版,由萊比錫Breikopf und Hartel公司出版;一九二三年該書在英國的版權由倫敦A.& C. Black出版公司取得。魏多教授在『巴赫論』書中序文的末段這樣寫著:「我們兩人因共同驚嘆、共同尊敬、共同理解織物而結合在一起。」魏多教授也因史懷哲的緣故,更深刻地認識巴赫。
另外與史懷哲具有相當關系的就屬巴赫協會(Bach Gesellschaft),這個協會的成立正好是在巴赫去世一個世紀之後;同時他的作品大多為人們忘記的時候所成立的。在十九世紀初Breikopf & Hartel出版公司(這是一五四○年創辦的一家公司,印行音樂圖書為時僅半個世紀)曾編印了一部巴赫的樂譜集,但賣不出去。後來在門德爾頌領導下,仿照英國人成立的韓德爾學會,於一八五○年創辦了巴赫協會,燃起了一片巴赫復興運動,才得以保存這位大師的作品。從一八五○年至一九○○年間共出版了五十六冊,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此出版社出版了最後一冊(此尚不包括遺失與掛漏的部分)。其中管風琴作品就佔了十冊左右(約360首)。
十九世紀末因為巴赫全集的出版與史懷哲的『巴赫傳』所造成的廣泛注意與興趣,使音樂界人士明白巴赫的音樂並不單單是學術派和古典派音樂的代表。由於『巴赫傳』中所討論的彈奏風格問題,致使過去傳統演奏方法的人們深感迷惑,也因史懷哲,人們開始尋求一種符合作者風格的演奏方法。
2.史懷哲眼中的巴赫
史懷哲認為:巴赫的音樂是詩,也是繪畫,因為它的主題是從詩的和繪畫的意向而產生。表現詩的繪畫之思考沖動,就是音樂的本質。從這些主題出發,作品發展為一群音的完美建築。(A.Schweitzer, 1990:412-418)
巴赫利用音樂的聲音來描繪事物,他作音樂畫家比作音樂詩人的成分更多。巴赫以「音畫」與「描繪音樂」(德文die Tonmalerei, 英文Tone Painting)手法來表達「象徵」的目的。例如:以「數字」音型來表達哲學性象徵;數字3是指三位一體;連續三連音是指喜樂、流水等。其次他使用「調性」來表達情緒個性。如G大調明亮光輝,#f小調表悲劇的力量,C大調表朝氣蓬勃。(A.Schweitzer, 1990:384-386)
巴赫能隨心所欲地運用音樂語言,不管是歡欣、疾苦、平安、創痛、信心、魔鬼、天使等等,都可以在他的樂聲中看到和聽到這一切表達詩情畫意微妙思想的動機。音樂能喚起聽眾憑空的幻想,還能將生命賦予構成音樂的感情經驗和幻覺。但是運用音樂聲音作語言的人,必須具備一股神秘的能力,能將思想以超凡的表達方法,明白而確切的表達出來。在這一方面,巴赫是最偉大的。這種藝術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因此依照巴赫音樂的本質來看,如果想要產生這種效果,就必須使演奏方法保持靈活而完滿的柔軟性。由於其音樂結構有如哥德式建築的性質,所以漸強漸弱部分都很合宜,不同於貝多芬以後的音樂乃是依照感情的經驗而來的(A.Schweitzer, 1990:392-396)。
在史懷者筆下巴赫不再是人們心目中冷冰冰的教堂作曲家,而是充滿性靈的音樂家。巴赫的音樂不僅有一個主題,而是有千百個主題。他用宗教的熱情創作他的音樂,卻超越了藝術的領域進入生命的真理。在巴赫的音樂藝術領域里,他已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在貝多芬的的作品裡,有一種音樂生命的必然性,而在巴赫的作品裡,也有其技巧的必要性。因此每一個研究過巴赫音樂的作曲家,幾乎沒有一個不驚嘆巴赫作曲技巧的完美。但是史懷哲進一步啟示人們,巴赫音樂最偉大的地方不僅在於完美的技巧,而是在於:「巴赫的樂聲,充滿了自然的生命,尤其是從音樂飄出來靈魂,象徵著人間和平的最高境界。」(史懷哲著,趙震譯,176-177)
3.關於如何演奏巴赫作品
演奏技術在史懷哲之前的年代並不被重視。至於新的演奏技術,當然與聽眾的態度有關。從浪漫樂派時期竄出的帕格尼尼(Nicol?Paganini, 1782-1840)到李斯特(Franz Liszt)之種種技術高超的演奏家中就可得知,演奏技術已成了音樂本身。而且假若可能,甚至還要超越先前的技術。身處在這樣時期的史懷哲,又該如何來詮釋離他已一百多年前的巴赫作品呢?史懷哲認為演奏巴赫音樂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培養一種外在的冷靜態度和一種內在的靈性,使我們能夠把蘊藏於巴赫音樂中靈魂上深奧的東西,化為有生命的東西。」(史懷哲著,趙震譯,177)。
史懷哲對於有人違反作曲者的想法,以太過華麗的方式來詮釋巴赫的作品,表示強烈地反對。他認為巴赫的音樂應該以原來的風貌呈現。何謂原來的風貌?就是依巴洛克時期當時的音色、速度與樂句分節法處理之。不過筆者認為巴赫時期的教堂建築空間、管風琴音色上與材料上的不同,對管風琴聲音的傳播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些是現代教堂所沒有的,所以很難在現代的空間里表達原來的風貌。
史懷者認為巴赫的音樂,大部分的時候被人演奏的太快。演奏者應該讓聽眾把並排前進的樂句辨認清楚,如果速度太快,就會使人聽起來只覺得一陣混亂。為了使樂句聽起來存有一種靈活的柔軟性,且能欣賞到巴赫音樂中的生命,那麼就需要注意分節。其實史懷哲早期在一八九三年向魏多教授所學到的巴赫彈奏法,是一種連續無間斷的音調,這是十九世紀末期大部分法國人的彈法。其實今日德國南部與法國占絕大部分還存有這樣的傳統;不過另一對立的作法是在德國北部,他們有著將巴赫作品全部斷奏彈出的傳統,這種情形可歸咎至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德國人們,他們是以極端急促的斷音來彈奏巴赫的作品。這種方式對當時極笨重的鍵盤來講,實在是不容易彈奏。
後來史懷者頓悟到分節的重要性,要如何處里正確的分節,就必須注意正確的音量加法。在巴赫的作品中,樂句中的重音並不是規則地和小節線自然的重音合而為一。也就是說,重拍不是一層不變的一、三拍,而是與節奏的律動並列進行,並且具有自由性,這就是復音音樂最偉大的地方。從音句中的重奏和節在線的重音之間所造成的緊張中,就可以表現巴赫音樂中特有韻律的活力(史懷哲著,陳達遵譯,55-56)。如何釋放出活潑的巴赫音樂光彩?不是在其演奏速度上,而是在於它能使聽眾感覺到音列活生生的立體感所浮升的樂句法。所以下一次當您聽到演奏家以急快速的技藝展現巴赫的作品時,不要忘了提醒一下我們自己的耳朵與大腦,究竟這些演奏家們是真正的想表達出巴赫所要表達的音樂藝術呢,還是在炫耀自己的技巧?
4.音樂家眼中的巴赫
『巴赫傳』出版的當時,正逢音樂界擁護他們心目中的華格納與擁戴巴赫、莫扎特的純粹音樂而不時分庭抗立著。後一派認為只有不以詩畫為目標的意境音樂,才配稱為純粹的音樂。巴赫的作品能使每一美妙音句達到完善的境界。因其完整性,所以逐漸受到賞識,這當然歸功於巴赫協會在十九世紀中葉所出版的巴赫作品全集以及門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將停擺一百年巴赫的馬太受難曲作品再一次公諸於世。史懷哲本身並不是站在維護純粹音樂神聖傳統的這個角度看巴赫,而是把巴赫當作一位音樂中的詩人與畫家看待。史懷者評論巴赫的音樂說:「這是畫家的音樂。」按照他的說法,藝術並非由使用的材料來區別為詩、畫與音樂,材料只能被列為第二義(野村實,140-141)。
史懷哲除了將巴赫當作一位音樂中的詩人與畫家看待外,還將貝多芬、華格納、白遼士、舒伯特等人作了這樣的比較:「貝多芬與華格納屬於詩人音樂家;而巴赫、白遼士、舒伯特則更是音樂畫家。」(A.Schweitzer, 1990:394)
若要區分藝術家的特質,可很簡單的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主觀的藝術家,另一種是客觀的藝術家。主觀的藝術家,其藝術是展現在個性之中;作者與自己誕生的時代毫無關系,自己本身就是法則,以此法則與時代對立,重新造出表現自己的思想形式。理查德.華格納就是屬於這種型態的人;而巴赫是屬於客觀的藝術家,他是活在時代中,以時代所供給他的形式與思想來製造藝術。這種客觀的藝術家,並不是「非個性」,而是超個性。這類藝術家是以前所有一切物質轉為獨自的完全形式,再度表現其決定的沖動而已。他不是活在自己裡面,而是活在時代的精神里。在德國哲學界里也只有康德一人能與巴赫同較量的,因為康德的作品也是非個性的(A.Schweitzer, 1990:1-3)。

閱讀全文

與德國科藤管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